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顺行和逆行髓内钉治疗不同部位股骨干骨折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黄培镇 董航 +2 位作者 蔡群斌 林梓凌 黄枫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68-872,共5页
背景: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但仍有部分患者并发无菌性骨不连,其原因为机械性不稳定。股骨作为人体最长最大的骨骼,不同部位骨折是否具有不同的生物力学特征,及不同进钉方式对于不同部位骨折端稳定性存在何种影响... 背景: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但仍有部分患者并发无菌性骨不连,其原因为机械性不稳定。股骨作为人体最长最大的骨骼,不同部位骨折是否具有不同的生物力学特征,及不同进钉方式对于不同部位骨折端稳定性存在何种影响均研究甚少。目的:分析顺行和逆行髓内钉治疗不同部位股骨干骨折的生物力学特点,评估最佳进钉方式,减少骨不连发生率。方法:选取一名志愿者CT资料导入Mimics 19.0和Geomagic studio 2017软件中进行提取、优化得到右侧股骨三维模型;运用Solidworks 2017软件画出顺行和逆行髓内钉模型并与不同骨折部位股骨干骨折模型按照标准手术技术装配,以STEP格式导入Abaqus 2017软件中设置材料属性参数、边界条件、施加载荷、提交运算,于可视化模块中查看结果。其中上段股骨干骨折顺行和逆行髓内钉分别为A1、A2模型,中段为B1、B2模型,下段为C1、C2模型。结果与结论:(1)A1、B1、C2模型股骨整体应力分布更为均匀,位移、骨折端间隙与成角、股骨近折端骨块内翻均更小;(2)对于上段和中段股骨干骨折,顺行髓内钉具有更好的生物力学效果;对于下段股骨干骨折,逆行髓内钉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行髓内钉 逆行髓内钉 股骨干骨折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骨不连
下载PDF
血管数量对小血管网计算流体力学的影响
2
作者 代越星 郑利钦 +4 位作者 吴敏辉 李志鸿 李少彬 郑德声 林梓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06-1210,共5页
背景:力学因素会影响血管内皮细胞的成血管能力,血管数量变化如何影响微血管流体力学性能还有待阐明。目的:基于计算流体力探讨血管数量对小血管网流体力学的影响。方法:利用ANSYS 19.0软件Geometry模块构建3种不同血管数量的小血管网... 背景:力学因素会影响血管内皮细胞的成血管能力,血管数量变化如何影响微血管流体力学性能还有待阐明。目的:基于计算流体力探讨血管数量对小血管网流体力学的影响。方法:利用ANSYS 19.0软件Geometry模块构建3种不同血管数量的小血管网三维模型,在Mesh模块进行网格划分,属性设定小血管网管壁为无滑移的刚性壁,血液为层流、黏性、不可压缩的牛顿流体,设定血液密度、入口血液流速等物理信息,采用Navier-Stokes(NS)方程组进行计算。分析比较在不同血管数量的情况下,小血管网不同部位流体力学性能差异。结果与结论:血液流线、血液流速及质量流量在小血管网内均呈现出、入口处大,血管网中间交接处小;血管数量越多,小血管网各部位血液流线越稀疏,血液流速、质量流量、管壁剪切力随血管数量增加均呈下降趋势。血管数量会改变小血管网内流体力学环境。计算流体力学可以反映出小血管数量变化对血液流体力学性能的影响,为基于成血管-成骨偶联的补肾活血法治疗骨内灌注不足引起的相关骨骼疾病(骨折不愈合、骨缺损、骨质疏松症等)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数量 计算流体力学 成血管-成骨偶联 补肾活血法 骨折不愈合 骨缺损 骨质疏松症
下载PDF
不同灰度阈值的骨质疏松性骨小梁3D模型的力学性能差异 被引量:1
3
作者 吴敏辉 唐昌烨 +4 位作者 代越星 郑利钦 李志鸿 李少彬 林梓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6期5766-5770,共5页
背景:骨质疏松患者多伴有脆性骨折的发生,国内外很少利用3D骨小梁仿真模型压缩实验来阐明其发生发展机制。目的:建立不同灰度阈值的骨质疏松性骨小梁3D模型,通过机械压缩实验比较分析其骨小梁微结构、力学性能的差异。方法:选择1例老年... 背景:骨质疏松患者多伴有脆性骨折的发生,国内外很少利用3D骨小梁仿真模型压缩实验来阐明其发生发展机制。目的:建立不同灰度阈值的骨质疏松性骨小梁3D模型,通过机械压缩实验比较分析其骨小梁微结构、力学性能的差异。方法:选择1例老年骨质疏松性单侧股骨颈骨折患者,女性,69岁,采用GE64排螺旋CT对双侧髋关节自髋臼至股骨中上段行CT扫描,借助Micro-CT重建,建立不同灰度阈值的三维骨小梁模型,获取其微结构参数,通过机械压缩实验得出相关力学性能参数并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1)成功建立不同灰度阈值的骨质疏松性骨小梁3D模型,随着灰度阈值的增加,骨体积分数降低,骨表面积密度降低,骨小梁数量减少,骨小梁分离度增大;(2)随着骨小梁灰度阈值的增加其弹性模量降低,可以看出屈服强度、压缩强度及最大抗压力也呈现出这样的趋势;(3)提示不同灰度阈值所打印的3D骨小梁仿真模型,其骨微细结构参数及力学性能参数有明显差异,可为骨质疏松脆性骨折的发生发展机制在材料力学方面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3D打印 骨小梁 灰度阈值 骨体积分数
下载PDF
血液黏性对小血管网计算流体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郑利钦 赖厚融 +4 位作者 代越星 何兴鹏 吴敏辉 郑德声 林梓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8期4468-4472,共5页
背景:骨质疏松症患者多伴血液黏稠性增加,属于中医学“血瘀”范畴。血液黏性增加如何影响微血管流体性能有待阐明。目的: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探讨血液黏性对小血管网流体力学的影响。方法:在ANSYS 19.0软件Geometry模块构建小血管网三维模... 背景:骨质疏松症患者多伴血液黏稠性增加,属于中医学“血瘀”范畴。血液黏性增加如何影响微血管流体性能有待阐明。目的: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探讨血液黏性对小血管网流体力学的影响。方法:在ANSYS 19.0软件Geometry模块构建小血管网三维模型,在Mesh模块进行体网格划分,属性设定小血管网管壁为无滑移的刚性壁,血液为层流、黏性、不可压缩的牛顿流体,设定血液密度、入口流速等物理信息,并设定多个血液黏性系数,采用Navier-Stokes(NS)方程组进行计算。分析比较不同血液黏性下,小血管网不同部位流体力学性能差异。结果与结论:(1)血液流线、血液流速、质量流量及管壁剪切力在小血管网内均呈现“U”型分布,即出、入口处大,血管网中间交接处小;随着血液黏性系数增大,小血管网各部位血液流线逐渐稀疏、血液流速逐渐降低、质量流量逐渐减少,管壁剪切力则显著增大;血管网交接处的管壁剪切力改变量百分比最大。(2)结论:血液黏性会改变小血管网内流体力学环境,其中对管壁剪切力影响最为明显。基于计算流体力学可以很好地反映血液黏性改变对血液流体力学性能的影响,为基于成血管-成骨偶联的补肾活血法防治骨质疏松症提供新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补肾活血法 血液黏性 计算流体力学 成血管-成骨偶联
下载PDF
临床创伤骨折便秘发病原因调查 被引量:45
5
作者 林梓凌 辛少芳 +3 位作者 全小明 潘静华 陆明媚 杨志东 《中国骨伤》 CAS 2002年第3期157-159,共3页
关键词 骨折 便秘 病因 治疗
下载PDF
骨密度与老年髋部骨折股骨近端三维有限元模型密度的关系 被引量:14
6
作者 林梓凌 李鹏飞 +4 位作者 庞智晖 李钦禄 徐浩煌 郑晓辉 杜根发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069-3070,共2页
目的探究骨密度(BMD)与老年髋部骨折股骨近端三维有限元模型密度的关系。方法选取8例老年髋部骨折,其中4例股骨颈骨折,4例股骨转子间骨折;左侧肢体3例,右侧肢体5例。收集患者双侧髋关节CT资料,运用Mimics软件和abaqus软件对健侧股骨近... 目的探究骨密度(BMD)与老年髋部骨折股骨近端三维有限元模型密度的关系。方法选取8例老年髋部骨折,其中4例股骨颈骨折,4例股骨转子间骨折;左侧肢体3例,右侧肢体5例。收集患者双侧髋关节CT资料,运用Mimics软件和abaqus软件对健侧股骨近端进行重建和计算出该模型的密度,并分别测定腰椎BMD。结果股骨转子间骨折组腰椎BMD、三维有限元模型密度,均低于股骨颈骨折组(均P<0.05)。腰椎的BMD与三维有限元模型密度成线性正相关(r=0.881,P=0.004)。结论 BMD与老年髋部骨折股骨近端三维有限元模型密度成线性正相关的关系,可为进一步用有限元分析法探讨老年髋部骨折部位与BMD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髋部骨折 三维有限元 模型密度
下载PDF
鼠平台骨折术后活血补肾药物对软骨退变相关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林梓凌 曾建春 +4 位作者 樊粤光 黄永明 孙鸿涛 曾意荣 赵京涛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49-650,共2页
目的:探讨大鼠胫骨平台骨折固定造模术后应用活血补肾方药对关节软骨退变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成年雌性S D大鼠40只随机分成正常组,中药观察组,对照观察组和空白组,每组10只。术后3d,7d及21天进行血清TNF-а、MMP-3和NO浓度检测。... 目的:探讨大鼠胫骨平台骨折固定造模术后应用活血补肾方药对关节软骨退变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成年雌性S D大鼠40只随机分成正常组,中药观察组,对照观察组和空白组,每组10只。术后3d,7d及21天进行血清TNF-а、MMP-3和NO浓度检测。结果:中药观察组在抑制血清TNF-a、MMP-3及NO等水平升高方面明显优于空白对照组。结论:应用活血补肾药物对于抑制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关节软骨退变的进程相关因子水平产生积极和有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补肾 胫骨平台骨折 内固定 创伤性关节炎.
下载PDF
中上段颈椎推拿治疗早期胸廓出口综合征的临床观察与探讨 被引量:5
8
作者 林梓凌 林应强 黄学员 《中国骨伤》 CAS 2006年第9期556-557,共2页
目的:观察和探讨推拿手法治疗中上段颈椎早期胸廓出口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36例,男9例,女27例;年龄24~65岁,平均48岁.左侧25例,右侧11例.病程1周~8个月,平均6周.36例均进行中上段颈椎推拿手法治疗.结果:根据Wood等提出的疗... 目的:观察和探讨推拿手法治疗中上段颈椎早期胸廓出口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36例,男9例,女27例;年龄24~65岁,平均48岁.左侧25例,右侧11例.病程1周~8个月,平均6周.36例均进行中上段颈椎推拿手法治疗.结果:根据Wood等提出的疗效评价标准,1个疗程内优8例,良15例,可9例,差4例,优良率64%,有效率89%;2个疗程内优15例,良15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83%,有效率95%.结论:应用中上段颈椎推拿手法治疗早期胸廓出口综合征,疗程短,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廓出口综合征 颈椎 骨科手法
下载PDF
论托里透脓法在治疗慢性感染创面中的运用 被引量:8
9
作者 林梓凌 陈基长 周庆庆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542-543,共2页
根据创面正虚邪恋 ,气虚血瘀的病机 ,采用活血益气 ,扶正托毒的方针 ,并根据具体病理变化 ,辨证用药 ,灵活施治 ,我们认为 ,“托”者 ,乃补益气血 ,辅助正气 ,托毒外出之意。
关键词 慢性感染 中医药疗法 托里透脓法 治疗 外治法
下载PDF
创伤骨折发生便秘病例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林梓凌 辛少芳 +3 位作者 全小明 潘静华 陆明媚 杨志东 《临床骨科杂志》 2001年第4期301-303,共3页
目的 探讨骨折患者便秘的发病原因和构成比率。方法 将年龄、部位、处理方式、固定方法、创伤程度、手术方式等因素对便秘发病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骨折患者便秘除了传统常见因素外 ,多发、严重创伤及大型手术也在便秘高发因素... 目的 探讨骨折患者便秘的发病原因和构成比率。方法 将年龄、部位、处理方式、固定方法、创伤程度、手术方式等因素对便秘发病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骨折患者便秘除了传统常见因素外 ,多发、严重创伤及大型手术也在便秘高发因素中占有很大的比例。结论 骨折便秘要结合创伤情况 ,掌握规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便秘 并发症
下载PDF
大黄、芒硝配比煎浸口服法治疗骨折便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林梓凌 辛少芳 +3 位作者 全小明 潘静华 陆明媚 杨志东 《中医研究》 2001年第5期17-19,共3页
我们参考了近年大黄、芒硝等中药炮制研究成果 ,结合临床实践经验 ,在 1998~ 2 0 0 0年间 ,以大黄芒硝为配伍 ,采用水浸渍后内服的通便方法解决骨折便秘的临床问题。通过临床研究 ,以大黄芒硝配比浸渍法治疗瘀滞热结型便秘病人 ,并作... 我们参考了近年大黄、芒硝等中药炮制研究成果 ,结合临床实践经验 ,在 1998~ 2 0 0 0年间 ,以大黄芒硝为配伍 ,采用水浸渍后内服的通便方法解决骨折便秘的临床问题。通过临床研究 ,以大黄芒硝配比浸渍法治疗瘀滞热结型便秘病人 ,并作对比分析研究 ,证明其具有稳定性高、副作用小、简便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芒硝 煎浸口服法 骨折 便秘 中医药疗法 治疗
下载PDF
实例模拟讨论式教学方法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林梓凌 陈基长 黄枫 《中医正骨》 2005年第1期48-49,共2页
关键词 效果分析 临床实例 临床医学生 上肢骨折 骨伤科 临床实验室 年级 讨论式教学 教研室 参与式教学
下载PDF
标准化模拟骨折病人在骨伤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林梓凌 黄枫 +2 位作者 曾展鹏 郑晓辉 何才勇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7年第12期77-78,共2页
目的:进行骨折专病标准化病人临床教学应用的观察和研究。方法:在本校2002级骨伤科方向学生教学中进行对照研究。对照组进行常规带教方式,观察组应用标准化模拟骨折病人进行教学。结果:经考核和观察数据统计比较,应用专病SP教学,对医学... 目的:进行骨折专病标准化病人临床教学应用的观察和研究。方法:在本校2002级骨伤科方向学生教学中进行对照研究。对照组进行常规带教方式,观察组应用标准化模拟骨折病人进行教学。结果:经考核和观察数据统计比较,应用专病SP教学,对医学生在临床思维能力,临床实践能力方有显著提高。结论:骨折专病SP解决了SP人员不能模拟骨折病体征的难题,可复制性和操作性强。在临床教学中,专病SP具有高度的临床病例模仿能力,具有可重复性和互动性的优势,能提高临床考核水平的准确性,适合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病人 中医骨伤科 临床教学
下载PDF
樊粤光教授肾虚血瘀论治膝骨性关节炎经验介绍 被引量:2
14
作者 林梓凌 郑利钦 +4 位作者 郑永泽 曾建春 李鹏飞 李木生 樊粵光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24期136-138,共3页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属于中医"膝痛"、"骨痹"、"痹证"等范畴。樊粤光教授认为,其病位在筋骨,以肾虚为本,瘀阻为标,瘀阻不通则痛,治宜标本兼治,故遣方用药当以补肾活血,补肾强骨以固其本,活血止痛以治其标。...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属于中医"膝痛"、"骨痹"、"痹证"等范畴。樊粤光教授认为,其病位在筋骨,以肾虚为本,瘀阻为标,瘀阻不通则痛,治宜标本兼治,故遣方用药当以补肾活血,补肾强骨以固其本,活血止痛以治其标。补肾活血方(包括熟地黄、补骨脂、丹参、川芎、枸杞子等)在抗炎、促血管化、促软骨细胞增殖修复等方面效果显著,在长期临床应用中获得满意疗效,值得学习与推广,本文就樊粤光从肾虚血瘀论治膝骨性关节炎经验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肾虚血瘀 补肾活血法 樊粤光 名医经验
下载PDF
“问题式”临床模拟实验教学法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林梓凌 黄枫 陈基长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04年第3期170-173,共4页
中医骨伤科学是一门临床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要求极高的一门学科。我们利用临床实验室和骨折仿真实验模型,对我校99级骨伤科专业学生进行前臂双骨折仿真临床模拟实验教学。通过研究观察可见,两组学生在基本理论测评中,表现并没有... 中医骨伤科学是一门临床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要求极高的一门学科。我们利用临床实验室和骨折仿真实验模型,对我校99级骨伤科专业学生进行前臂双骨折仿真临床模拟实验教学。通过研究观察可见,两组学生在基本理论测评中,表现并没有显著差别,但是在手法整复测评和甲板固定测评中,前后两次表现差别显著。通过对教学效果和方法评测和探讨,认为前臂双骨折仿真临床模拟实验教学方法,不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而且打破学生学习思维局限,增强l临床思维能力,对于培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临床综合素质,教学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骨伤科 骨折 模型 临床实验室 教学方法
下载PDF
上颈椎推拿手法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6
作者 林梓凌 林应强 +1 位作者 黄学员 吴山 《中医正骨》 2006年第2期25-25,27,共2页
关键词 胸廓出口综合征/治疗 手法 推拿 临床研究
下载PDF
锁定加压钢板在胫骨干骨折治疗中的应用研究和探讨 被引量:1
17
作者 林梓凌 黄枫 +3 位作者 郑晓辉 沈泽培 周琦石 黄学员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1-3,共3页
目的:进一步探讨LCP在胫骨骨折微创技术中的治疗经验。方法:自2003年8月~2005年8月,选取胫骨骨折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LCP组)及对照组(LC—DCP组)进行内固定对照研究和随访。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病例无感染... 目的:进一步探讨LCP在胫骨骨折微创技术中的治疗经验。方法:自2003年8月~2005年8月,选取胫骨骨折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LCP组)及对照组(LC—DCP组)进行内固定对照研究和随访。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病例无感染、内固定松动、不愈合等情况出现。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扶拐下地的时间有明显缩短,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临床愈合时间比对照组也有提前,但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LCP系统设计合理,固定牢靠,操作效率高,能最大程度保护局部软组织和血运,促进骨折愈合。各方面性能指标优于LC—DCP系统,是应用MIPPO技术治疗胫骨骨折良好的内固定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 骨折 内固定 手术
下载PDF
临床模拟实验教学法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林梓凌 黄枫 陈基长 《中医正骨》 2004年第6期57-58,共2页
关键词 实验教学 中医骨伤科 教学方法 模拟实验 医学教育
下载PDF
中医伤科学网络教学改革的实践和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林梓凌 方斌 +2 位作者 杨达文 赵京涛 何伟 《医学教育探索》 2007年第12期1189-1190,1193,共3页
目的:进行基于网络的骨伤科学专科教学模式的观察和研究。方法:通过对照研究的形式,在本校2003级骨伤科方向学生教学中,进行案例式教学和基于网络教学模式的对比观察。结果:经调查和统计,应用基于网络的教学模式,对医学生在创新思维、... 目的:进行基于网络的骨伤科学专科教学模式的观察和研究。方法:通过对照研究的形式,在本校2003级骨伤科方向学生教学中,进行案例式教学和基于网络教学模式的对比观察。结果:经调查和统计,应用基于网络的教学模式,对医学生在创新思维、研究能力方有显著提高,而且学生欢迎度高。结论:基于网络的专科教学模式是新兴的教改研究热点,具有跨时空、多维、全方位的自主学习和引导教学的优势,对于培养创新型研究型医学人才有着极大的优势和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网络 中医骨伤科 教学改革
下载PDF
脊髓型颈椎病间盘退变的细胞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林梓凌 林应强 《实用骨科杂志》 2004年第6期522-524,569,共4页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椎间盘退变 细胞生物学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