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炎症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林泽喜 李茂查 《当代医学》 2014年第2期47-48,共2页
目的观察炎症标志物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关系。方法将确诊的下肢DVT患者42例为观察组,另随机选取就诊的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采集静脉血进行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及血常规... 目的观察炎症标志物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关系。方法将确诊的下肢DVT患者42例为观察组,另随机选取就诊的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采集静脉血进行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及血常规检测。结果 DVT患者CRP、ESR、FDP、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DVT表现出CRP、ESR、白细胞等炎症标志物的水平变化,临床可结合以上指标作为DVT的辅助诊断,有助于发现DVT高危人群,预警DVT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炎症标志物 C反应蛋白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下载PDF
辛伐他汀对大鼠创伤性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2
作者 林泽喜 李茂查 龙双涟 《当代医学》 2014年第13期8-9,共2页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大鼠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以及血栓形成后炎症标志物的变化情况,以探索辛伐他汀的预防血栓形成及抗炎机制。方法取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干预组造模前连续1周喂服普通饲料,同时喂服辛伐他...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大鼠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以及血栓形成后炎症标志物的变化情况,以探索辛伐他汀的预防血栓形成及抗炎机制。方法取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干预组造模前连续1周喂服普通饲料,同时喂服辛伐他汀,对照组仅喂服普通饲料。2组均造亚急性大鼠创伤性静脉血栓形成模型。造模成功后干预组继续喂服普通饲料同时喂服辛伐他汀,观察组则继续喂服普通饲料。1周后分别采取各组大鼠静脉血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及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检测,然后处死大鼠,观察大鼠血栓形成情况,比较2组血栓形成的相对危险度(RR),同时比较炎症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比干预组血栓形成的相对危险度(RR)为2.25倍,干预组白细胞、CRP及IL-6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辛伐他汀能减轻大鼠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对大鼠下肢静脉血栓有治疗作用,能明显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大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SD大鼠 创伤性静脉血栓形成 炎症标志物
下载PDF
亚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_(2b))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杨崇礼 卞寿庚 +4 位作者 严文伟 李幼生 林泽喜 齐淑玲 冯宝章 《白血病》 1995年第1期5-12,共8页
经研究发现亚急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形态较为特殊。各种组化染色阳性物质呈团块状且位于核的凹陷处;电镜下易发现特殊的包含体。临床病程较M_2a长,发病缓渐,易发生神经系统等髓外浸润。核型分析有t(8;21),常伴有性染色体丢... 经研究发现亚急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形态较为特殊。各种组化染色阳性物质呈团块状且位于核的凹陷处;电镜下易发现特殊的包含体。临床病程较M_2a长,发病缓渐,易发生神经系统等髓外浸润。核型分析有t(8;21),常伴有性染色体丢失。免疫表型分析符合为分化较好的粒细胞白血病;有AML_1-ETO融合基因。在我国年发病率为0.194/10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急性 粒细胞 白血病 细胞形态 临床研究
下载PDF
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与心肌肥厚性改变的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李阳 梁蕊 +2 位作者 林泽喜 魏文峰 刘子杰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2年第7期1252-1253,1256,共3页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的表达与心肌肥厚性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将40只体重在180~200g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5只)制作压力负荷性心肌肥厚大鼠模型,对照组肾动脉不作处理。手术56d后用ELISA方法测量比较两组心肌组织...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的表达与心肌肥厚性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将40只体重在180~200g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5只)制作压力负荷性心肌肥厚大鼠模型,对照组肾动脉不作处理。手术56d后用ELISA方法测量比较两组心肌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并比较两组左室心肌重量。【结果】两组大鼠TNF-α和IL-6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实验组大鼠的左室壁明显肥厚,重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实验组大鼠心肌组织TNF-α、IL-6表达水平与左室心肌重量成正相关,并参与了左室肥厚的形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肥大性 炎症
原文传递
环磷酰胺对脑缺血再灌注海马GFAP表达的影响
5
作者 林泽喜 龙双涟 +1 位作者 胡金平 龙志峰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9年第12期2249-2251,共3页
目的观察环磷酰胺对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大脑海马区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设正常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和环磷酰胺处理组(T),以改良Longa线栓法建立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处理组缺血后1h给予环磷酰胺腹腔... 目的观察环磷酰胺对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大脑海马区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设正常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和环磷酰胺处理组(T),以改良Longa线栓法建立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处理组缺血后1h给予环磷酰胺腹腔注射,处理组和I/R组均于缺血后2h形成再灌注,每组均分为三个时间段(24h、72h和5d)分别观察。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各组脑组织不同时段以及正常脑组织中海马GFAP的表达情况。结果脑缺血再灌注5d内,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GFAP在海马区星形胶质细胞中的阳性表达逐渐增多,缺血24h后即有表达,缺血再灌注72h后增多,5d后表达最高;经过环磷酰胺处理后,海马区GFAP表达减少(P<0.05)。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未见GFAP表达。结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5d内GFAP在海马中的表达与缺血时间呈明显的相关性,随着缺血时间延长而增加。用环磷酰胺处理后GFAP表达明显减少,提示环磷酰胺对缺血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具有抑制作用,可能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恢复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磷酰胺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胶原纤维酸性蛋白 星形胶质细胞 SD大鼠
原文传递
炎症与妊娠女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李阳 林泽喜 +3 位作者 魏文峰 梁蕊 林少梅 刘子杰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2年第11期1105-1106,共2页
目的探讨炎性因子水平与妊娠女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的关系。方法合并下肢DVT孕妇78例为DVT组,健康孕妇78例为对照组,检测2组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及10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DVT... 目的探讨炎性因子水平与妊娠女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的关系。方法合并下肢DVT孕妇78例为DVT组,健康孕妇78例为对照组,检测2组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及10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DVT组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及1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炎性因子可作为DVT辅助诊断及临床干预治疗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下肢 妊娠 炎性因子
原文传递
经鼻、口引导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重症COPD并呼吸衰竭的比较 被引量:5
7
作者 林宇 李阳 +1 位作者 林泽喜 蒋运良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4年第6期653-655,共3页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通气治疗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86例达到有创通气治疗指征的重症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43例)通过纤支...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通气治疗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86例达到有创通气治疗指征的重症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43例)通过纤支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对照组(43例)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比较两种治疗手段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耐受性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达到撤机条件所需的时间等相关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明显增高(93.0%vs74.4%,P<0.05),操作用时少[(3.06±0.87)min vs(4.22±0.91)min,P<0.01];患者耐受率高(76.7%vs51.2%,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32.6%vs 58.1%,P<0.05);血气分析(SaO2、PaCO2)首次达标所需时间[(25.38±10.15)h vs(32.12±11.62)h,P<0.01]及达撤机条件所需时间[(3.22±1.46)d vs(4.37±1.61)d,P<0.01]均较短。结论纤支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通气治疗重症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对治疗有更好的耐受性,可获得更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衰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纤维支气管镜 经鼻气管插管
原文传递
重症肺炎纤支镜灌洗液中降钙素原和白介素-8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8
作者 林宇 李阳 +1 位作者 林泽喜 蒋运良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4年第8期919-920,923,共3页
目的通过监测和分析重症肺炎患者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灌洗液中降钙素原(PCT)和白介素(IL)-8水平的变化,探究其在临床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等方面的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44例重症肺炎患者,在抗感染、对症治疗的基础... 目的通过监测和分析重症肺炎患者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灌洗液中降钙素原(PCT)和白介素(IL)-8水平的变化,探究其在临床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等方面的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44例重症肺炎患者,在抗感染、对症治疗的基础上,每3天加1次纤支镜灌洗辅助治疗,分别留取第1次、第2次及第3次治疗时的支气管灌洗液标本,检测其中的PCT和IL-8含量,同时检测同一时期血清中PCT和IL-8的含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情好转的患者灌洗液和血清中PCT、IL-8浓度逐次下降,而病情恶化的患者其灌洗液和血清中PCT、IL-8浓度呈现逐次升高改变。其中每1次灌洗液中PCT、IL-8的浓度均较前1次检测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而血清中PCT和IL-8的浓度仅在第3次检测时才出现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P<0.05)。结论重症肺炎患者支气管灌洗液中PCT和IL-8的浓度动态变化与患者的病情发展密切相关,较血清中PCT、IL-8的变化更能及时、敏感地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可作为评估临床疗效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重症 纤维支气管镜 灌洗液 降钙素原 白细胞介素-8
原文传递
高脂血症患者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与血栓形成危险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阳 林泽喜 +2 位作者 魏文峰 刘子杰 梁蕊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2年第6期856-857,共2页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患者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与血尿酸、血黏度等血栓形成危险因子的关系。方法选取81例高脂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另选取同期80例血脂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受试者总胆固醇(Tc)、甘油...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患者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与血尿酸、血黏度等血栓形成危险因子的关系。方法选取81例高脂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另选取同期80例血脂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受试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白脂蛋白(LDL.C)水平及血尿酸、全血黏度、血小板聚集功能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含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其与血尿酸、全血黏度、血小板聚集功能及血清CRP含量的关系。结果观察组AIP(2.25±0.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1±0.15)(t=46.71,P〈0.05),且AIP与LDL—C、血尿酸、全血黏度、血小板聚集功能呈正相关(r=0.86、0.85、0.79、0.81、0.77,均P〈0.05),与HDL—C呈负相关(Y=-0.69,P〈0.05)。结论高脂血症患者AIP与血尿酸、血黏度等血栓形成危险因关系密切,可通过早期检测患者AIP以预测血栓形成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高脂蛋白血症I型 高尿酸血症 血栓形成
原文传递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胃癌及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小巨核细胞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仝占堂 侯月英 +3 位作者 张继红 谢光福 齐万计 林泽喜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9期553-553,共1页
为进一步研究巨核细胞病态造血在不同疾病中的表现,重新评价小巨核细胞对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等疾病的意义,我们对1990~1995年住院的30例MDS、30例胃癌和23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的... 为进一步研究巨核细胞病态造血在不同疾病中的表现,重新评价小巨核细胞对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等疾病的意义,我们对1990~1995年住院的30例MDS、30例胃癌和23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的骨髓涂片进行了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 胃肿瘤 紫癜 骨髓小巨核细胞
原文传递
联合镇痛分娩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林少梅 林冰 +2 位作者 钟艳萍 林泽喜 徐丹芬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2年第13期1966-1967,共2页
目的评价氧化亚氮吸人联合次髂穴、子宫穴注射利多卡因与单独治疗方法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母儿的影响。方法将400例产妇随机均分为四组,每组100例,产程活跃期给药实施分娩镇痛。观察组予50%氧化亚氮吸入,联合次髂穴、子宫穴注射利多... 目的评价氧化亚氮吸人联合次髂穴、子宫穴注射利多卡因与单独治疗方法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母儿的影响。方法将400例产妇随机均分为四组,每组100例,产程活跃期给药实施分娩镇痛。观察组予50%氧化亚氮吸入,联合次髂穴、子宫穴注射利多卡因;对照组1给予50%氧化亚氮加50%氧气的混和气体吸入;对照组2给予次髂穴、子宫穴注射利多卡因;对照组3按产科常规分娩,不采取任何镇痛措施。分别观察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情况、出血量情况。结果观察组与3个对照组的镇痛效果(0=48.513)、产程时间(F=782.88、1120.81、1104.57)、分娩方式(X2=85.715)、出血量(F=422.6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联合镇痛可明显减轻分娩时的痛苦,缩短产程,增加经阴道分娩率,减少剖宫产率,减少出血量,比使用单一镇痛方法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镇痛 氧化亚氮 利多卡因 次髂穴 子宫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