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振动辅助车削SiCp/Al切屑形成机理及表面粗糙度研究
1
作者 林洁琼 于行 +2 位作者 周岩 谷岩 周晓勤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4-156,共13页
目的研究切屑形成机理对加工过程的影响。方法超声振动辅助车削技术通过刀具振动的拟间歇切削特征控制切屑尺寸和切屑形态,从而提高了加工表面质量。针对SiCp/Al复合材料的切屑形成机理,探究常规车削和超声振动辅助车削的切屑形成过程... 目的研究切屑形成机理对加工过程的影响。方法超声振动辅助车削技术通过刀具振动的拟间歇切削特征控制切屑尺寸和切屑形态,从而提高了加工表面质量。针对SiCp/Al复合材料的切屑形成机理,探究常规车削和超声振动辅助车削的切屑形成过程。研究了颗粒分布对第一变形区变形阶段的影响,以及不同加工方式下切削参数对切屑形态的影响。最后,描述了切屑自由表面和刀-屑接触界面的颗粒损伤形式,以直观地描述常规车削与超声振动辅助车削SiCp/Al复合材料加工中切屑的形成过程。结果通过测试加工后工件表面形貌发现超声振动辅助车削的切屑更加连续、切屑尺寸较小的加工表面粗糙度更小,常规车削的表面粗糙度为0.805μm,超声振动辅助车削的表面粗糙度为0.404μm,超声振动辅助车削比常规车削的表面粗糙度降低了49.8%。结论与常规车削相比,超声振动辅助车削有利于减小切屑厚度。超声振动辅助车削得到的切屑更加连续,避免了切屑碎裂,促进了切屑的顺利排出。通过对切屑形态进行研究,选择最优切削参数可以有效提高工件表面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振动辅助车削 SICP/AL 切屑形成机理 颗粒损伤 表面完整性 粗糙度
下载PDF
“五大发展理念”助力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
2
作者 高亮 林洁琼 秦喜文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24年第4期48-50,共3页
“双一流”建设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更加突出培养一流人才,服务国家战略需求,鼓励探索自主特色发展新模式,给予更多高校立足“特色”追求“一流”的难得机遇。“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在不断的实践中成为助力高... “双一流”建设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更加突出培养一流人才,服务国家战略需求,鼓励探索自主特色发展新模式,给予更多高校立足“特色”追求“一流”的难得机遇。“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在不断的实践中成为助力高等教育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领,是高校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和创新改革发展的根本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大发展理念 “双一流”建设 高等教育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超声振动辅助切削三维SiCp/Al复合材料温度仿真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林洁琼 闫东 +2 位作者 卢明明 李家成 高鑫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6-43,共8页
铝基碳化硅(SiCp/Al)复合材料由于优异的性能在航空航天、汽车生产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深入了解超声振动辅助车削SiCp/Al的切削机理,使用有限元仿真软件ABAQUS建立了超声振动辅助车削SiCp/Al的三维仿真模型,并分别对颗粒、... 铝基碳化硅(SiCp/Al)复合材料由于优异的性能在航空航天、汽车生产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深入了解超声振动辅助车削SiCp/Al的切削机理,使用有限元仿真软件ABAQUS建立了超声振动辅助车削SiCp/Al的三维仿真模型,并分别对颗粒、基体及内聚力模型进行定义。针对所建立的三维模型仿真分别分析了不同切削速度、切削深度、刀具振幅以及刀具振动频率的SiCp/Al切削温度。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超声振动辅助切削SiCp/Al时,SiC颗粒的温度普遍比Al基体的温度要低,切削过程中工件的温度与切削速度、切削深度和刀具的振幅成正比,但是随着刀具振动频率的增加温度反而会降低,另外在剪切带的切削温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振动辅助车削 铝基碳化硅 切削温度 剪切带 三维仿真模型
下载PDF
切削SiCp/6005Al复合材料的PCD刀具磨损
4
作者 林洁琼 贾茹 +1 位作者 周岩 谷岩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2-331,共10页
为研究SiCp/6005Al切削时的刀具磨损机制及刀具磨损对切削力、切削温度、工件表面质量的影响,进行不同转速V和不同进给速度f下的切削试验,观察每组试验刀具切削后的磨损形貌,并通过监测动态切削力和切削温度来探究刀具的磨损机制。结果... 为研究SiCp/6005Al切削时的刀具磨损机制及刀具磨损对切削力、切削温度、工件表面质量的影响,进行不同转速V和不同进给速度f下的切削试验,观察每组试验刀具切削后的磨损形貌,并通过监测动态切削力和切削温度来探究刀具的磨损机制。结果表明:工件转速提高使切削温度明显升高,但对切削力的影响很小;进给速度提高使切削力明显升高,而切削温度的变化范围较小。改变进给速度带来的力载荷变化是影响前刀面磨损的主要因素,改变工件转速带来的切削温度变化是影响后刀面磨损的主要因素。此外,刀具磨损是磨粒磨损、黏结磨损的综合作用结果,且刀具磨损会对切削力、切削温度和加工表面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具磨损 PCD刀具 SiCp/6005Al 切削温度 表面质量
下载PDF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病理及影像学表现特点
5
作者 孙龙伟 陈杰华 +3 位作者 黎耀文 林洁琼 熊海芮 曾洪武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2024年第1期98-103,共6页
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是我国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中最常见的类型,早期识别危重症病例、合理救治、减少后遗症是MPP诊治的关键。MPP发病机制在于肺炎支原体对呼吸道的直接损伤和宿主异常免疫应答,病理表... 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是我国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中最常见的类型,早期识别危重症病例、合理救治、减少后遗症是MPP诊治的关键。MPP发病机制在于肺炎支原体对呼吸道的直接损伤和宿主异常免疫应答,病理表现包括肺气道及肺间质炎、塑形性支气管炎、肺泡炎性渗出、坏死性肺炎、肺栓塞及胸腔积液等。影像学对MPP病情严重程度判断和预后评估有重要作用。MPP影像学表现主要有塑形性支气管炎、树芽征、小叶中心结节、树雾征、肺实变、肺坏死、肺栓塞、胸腔积液等。其中,肺坏死和肺栓塞是诊断重症MPP的重要指征。肺坏死临床症状以持续高热和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为特点。肺栓塞表现包括胸痛和/或咯血、D-二聚体升高和血性胸腔积液。本文结合相关研究进展,通过图文解析MPP影像学表现、相关的发病机制及病理表现,总结各影像学征象与MPP临床特点的关系,旨在提高儿科医生和放射科医生对儿童MPP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肺炎 儿童 病理表现 影像学表现
下载PDF
非共振椭圆振动切削BK7光学玻璃的亚表面损伤深度预测研究
6
作者 卢明明 马宇航 +2 位作者 杜永盛 高强 林洁琼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51-57,共7页
椭圆振动辅助切削引起的亚表面损伤严重影响BK7光学玻璃的应用,但是目前尚无关于椭圆振动辅助切削的亚表面损伤深度预测模型。应用脆性材料的压痕断裂力学,结合经典公式,利用切削力和亚表面损伤深度的相关性,建立基于椭圆振动辅助切削加... 椭圆振动辅助切削引起的亚表面损伤严重影响BK7光学玻璃的应用,但是目前尚无关于椭圆振动辅助切削的亚表面损伤深度预测模型。应用脆性材料的压痕断裂力学,结合经典公式,利用切削力和亚表面损伤深度的相关性,建立基于椭圆振动辅助切削加工BK7光学玻璃的亚表面损伤深度预测模型,使用有限元软件模拟不同切削参数对工件亚表面损伤深度的影响。研究发现,亚表面损伤深度与切削力的指数成正比(即κ^(Fχ)_(c));随着切削参数的变化,亚表面损伤深度的变化趋势与切削力的变化趋势一致;二者的线性回归方程中,所得指数χ=0.54与预测模型的0.45非常接近,模型得到了很好的验证。利用该模型,可以通过测量切削力快速实时地预测椭圆振动辅助切削加工BK7光学玻璃时产生的亚表面损伤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表面损伤预测模型 EVC 有限元仿真
下载PDF
半导体激光治疗仪辅助治疗三高人群的临床效果观察
7
作者 林洁琼 尹知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063-0066,共4页
对比分析型号GD10-D的半导体激光治疗仪和型号ZD-SG0201-YN的半导体激光治疗仪对高脂血症、高血压、高粘血症的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本院收集了160例于2020年12月~2023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前... 对比分析型号GD10-D的半导体激光治疗仪和型号ZD-SG0201-YN的半导体激光治疗仪对高脂血症、高血压、高粘血症的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本院收集了160例于2020年12月~2023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所有入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以相同比例随机分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半导体激光治疗仪辅助治疗,其中80例对照组患者治疗应用的仪器为型号为ZD-SG0201-YN的半导体激光治疗仪,80例研究组患者应用型号GD10-D的半导体激光治疗仪。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血脂、纤维蛋白原、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水平变化情况,分析两组患者接受两种半导体激光照射治疗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纤维蛋白原、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及TXB2、6-K-PGF1α水平变化与对照组患者基本一致,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效果也基本一致,并发症发生率也一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ZD-SG0201-YN半导体激光治疗仪和GD10-D半导体激光治疗仪都能用于高脂血症、高血压、高粘血症的辅助治疗,有利于缓解高脂血症、高血压、高粘血症引起的临床症状,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基本上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10-D型半导体激光治疗仪 ZD-SG0201-YN型半导体激光治疗仪 高粘血症 临床效果
下载PDF
2023年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所致坏死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
8
作者 黎耀文 林洁琼 +2 位作者 范绮梦 熊海芮 曾洪武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 分析总结2023年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所致坏死性肺炎的临床表现及胸部影像特征,并探讨发生坏死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23年9月至11月深圳市儿童医院收治的50例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和胸部CT平扫及增强检查的资料... 目的 分析总结2023年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所致坏死性肺炎的临床表现及胸部影像特征,并探讨发生坏死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23年9月至11月深圳市儿童医院收治的50例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和胸部CT平扫及增强检查的资料,依据肺实质是否合并坏死,分坏死性肺炎组(28例)和非坏死性肺炎组(22例)。比较两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采用ROC曲线分析不同指标及联合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 50例患儿中男25例,女25例,平均年龄(6.56±3.13)岁。6例(12.00%)伴基础疾病。两肺多叶多段受累,部分楔形实变、支气管壁增厚,29例(58.00%)伴少量胸腔积液,肺门淋巴结肿大44例(88.00%),肺实质坏死28例(56.00%),典型坏死性肺空洞3例。所有患儿最终均好转出院。坏死性肺炎组和非坏死性肺炎组患儿性别、年龄、低氧血症、高热、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坏死性肺炎组患儿住院时间,D-二聚体、乳酸脱氢酶(lactatede hydrogenase,LDH)、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水平及胸腔积液比例均高于非坏死性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DH升高(OR=1.007,95%CI 1.001~1.013)和胸腔积液(OR=35.060,95%CI 4.523~271.777)是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发生坏死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LDH和胸腔积液联合预测坏死性肺炎的敏感度为0.778,特异度为0.773,曲线下面积为0.852(95%CI0.746~0.958)。结论 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如出现胸腔积液、LDH明显升高,应注意合并坏死性肺炎的可能,尽早识别并进行有效的临床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坏死性肺炎 计算机断层扫描 胸腔积液 乳酸脱氢酶 儿童
下载PDF
猪笼草捕虫笼滑移区表面结构仿生加工研究
9
作者 靖贤 孙杰 +1 位作者 司文方 林洁琼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7-89,共3页
猪笼草捕虫笼表面具有着特殊的疏水性能,为广大学者在亲疏水性能研究方面提供了许多重要的启示,其表面仿生结构在微液检测、微流控、自清洁以及芯片散热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报告利用白光干涉仪对红瓶猪笼草捕虫笼滑移区表面形貌... 猪笼草捕虫笼表面具有着特殊的疏水性能,为广大学者在亲疏水性能研究方面提供了许多重要的启示,其表面仿生结构在微液检测、微流控、自清洁以及芯片散热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报告利用白光干涉仪对红瓶猪笼草捕虫笼滑移区表面形貌进行了检测,获取了新月体结构的特征尺寸,利用双光子聚合加工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仿生加工,通过分区域定位法实现了新月体结构的大面积阵列加工,并分别对滑移区表面组织以及其仿生新月体阵列结构进行了接触角测量,验证了微纳结构对液滴疏水性能的影响。此项工作为双光子聚合加工微纳结构应用于调控表面亲疏水性能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加工材料 微纳结构 双光子聚合 猪笼草 疏水性
下载PDF
再生切削颤振系统动态响应谐参数辨识 被引量:6
10
作者 林洁琼 周晓勤 +2 位作者 孔繁森 王文才 徐世艳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64-969,共6页
考虑多重再生切削效应,建立了切削系统在随机噪声激励下的时滞动力学模型及递推求解算法。利用基于互四阶累积量的谐参数联合估计TLS-ESPRIT方法,讨论了再生型切削系统动态响应的频率、相邻两转切削间相移和互功率的辨识,揭示了在动态... 考虑多重再生切削效应,建立了切削系统在随机噪声激励下的时滞动力学模型及递推求解算法。利用基于互四阶累积量的谐参数联合估计TLS-ESPRIT方法,讨论了再生型切削系统动态响应的频率、相邻两转切削间相移和互功率的辨识,揭示了在动态失稳切削中这些谐参数的演变特征以及多频再生型切削颤振现象。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互四阶累积量的谐参数估计TLS-ESPRIT方法可抑制噪声,具有优越的参数估计性能,能够在动态失稳切削中抽取再生型切削不稳定性的演变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床 再生切削 谐参数估计 互高阶累积量 多频切削颤振
下载PDF
虚拟轴机床研抛模具自由曲面的分片规划 被引量:5
11
作者 林洁琼 赵继 +1 位作者 王义强 张代治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23-127,共5页
为了提高模具自由曲面的研抛精度和效率,根据计算机图形信息构造特点,提出了基于曲率的自由曲面自适应分片方法。将自由曲面划分为一系列曲面信息与工艺特征相同或相似的曲面片族,采用相同的工具和相近的工艺参数进行研抛加工,利用等残... 为了提高模具自由曲面的研抛精度和效率,根据计算机图形信息构造特点,提出了基于曲率的自由曲面自适应分片方法。将自由曲面划分为一系列曲面信息与工艺特征相同或相似的曲面片族,采用相同的工具和相近的工艺参数进行研抛加工,利用等残留高度法对片内的研抛轨迹进行合理优化,以提高研抛质量和加工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轴机床 研抛 自由曲面 分片规划
下载PDF
增材制造中STL模型的自适应分层算法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林洁琼 王一博 +1 位作者 靖贤 谷岩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1-53,57,共4页
增材制造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智能加工技术,并且通过其制造原理"分层—叠加"来加工实体。为了满足增材制造成型实体阶梯误差的要求,提出一种基于STL三角形网格法向量的自适应分层算法。首先根据三维实体成型后出现正、负偏差原理... 增材制造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智能加工技术,并且通过其制造原理"分层—叠加"来加工实体。为了满足增材制造成型实体阶梯误差的要求,提出一种基于STL三角形网格法向量的自适应分层算法。首先根据三维实体成型后出现正、负偏差原理,得到统一正偏差截面轮廓的选择方法;其次以阶梯效应为依据,根据三角形网格法向量以及所允许的阶梯高度,确定自适应分层的分层厚度;最后对该算法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符合自适应分层的要求,可有效减少阶梯效应并使得后处理工序更为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材制造 阶梯效应 阶梯误差 自适应分层 STL
下载PDF
采用混联机床研抛模具自由曲面 被引量:3
13
作者 林洁琼 赵继 +1 位作者 王义强 祝佩兴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9-212,共4页
采用混联研抛机床对自由曲面进行了研磨加工,在不同的加工条件下,通过对相同的曲面片进行研磨实验,探讨了研磨参数变化对自由曲面的研磨效率和表面质量的影响规律,通过对研磨加工工艺过程的分析,建立了研磨条件的数学表达式,推导出影响... 采用混联研抛机床对自由曲面进行了研磨加工,在不同的加工条件下,通过对相同的曲面片进行研磨实验,探讨了研磨参数变化对自由曲面的研磨效率和表面质量的影响规律,通过对研磨加工工艺过程的分析,建立了研磨条件的数学表达式,推导出影响表面质量和加工效率的4个研磨工艺参数,并分析了研磨参数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初步建立了自由曲面研磨的专家系统,为研磨过程的自适应控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 混联研抛机床 研磨参数 自由曲面 表面质量 专家系统
下载PDF
刚度主轴方位对模态耦合再生切削系统动态响应谐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林洁琼 周晓勤 +2 位作者 孔繁森 王文才 于骏一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3-68,共6页
综合考虑再生切削效应和模态耦合效应,建立了随机扰动激励下两自由度切削加工系统的时滞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刚度主轴方位对切削稳定性叶瓣的影响。将切削系统的动态响应作为观测数据,基于互四阶累积量的谐参数联合估计ESPRIT方法,考察... 综合考虑再生切削效应和模态耦合效应,建立了随机扰动激励下两自由度切削加工系统的时滞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刚度主轴方位对切削稳定性叶瓣的影响。将切削系统的动态响应作为观测数据,基于互四阶累积量的谐参数联合估计ESPRIT方法,考察了刚度主轴方位对模态耦合再生切削系统动态响应的互功率、频率和相移等谐参数的影响,揭示了这些谐参数关于刚度主轴方位角的一些新依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床 再生切削 模态耦合效应 动态稳定性 互高阶累积量
下载PDF
复杂自由曲面的分片规划 被引量:7
15
作者 林洁琼 王义强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86-390,共5页
针对模具自由曲面研抛效率低下的问题,根据计算机图形信息和NURBS曲面构造特点,提出了基于曲率的与模糊C中值法相结合的自由曲面分片规划算法。该算法将自由曲面分成若干曲面片,并将几何信息和加工工艺信息相似的曲面片分类归族,即聚类... 针对模具自由曲面研抛效率低下的问题,根据计算机图形信息和NURBS曲面构造特点,提出了基于曲率的与模糊C中值法相结合的自由曲面分片规划算法。该算法将自由曲面分成若干曲面片,并将几何信息和加工工艺信息相似的曲面片分类归族,即聚类曲面片族。利用分片算法进行的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此分片算法能够实现自由曲面的分片,按聚类曲面片族进行研抛可提高加工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具技术 自由曲面 基于曲率的方法 模糊C中值法 分片规划 研抛
下载PDF
增材制造技术中的自适应分层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林洁琼 孙超 +1 位作者 靖贤 王一博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0-73,共4页
增材制造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智能化制造技术,分析了其"分层—叠加"的制造原理,其制造过程中必然会存在原理性误差,即"阶梯效应";通过对制造过程的几何分析,建立了表示原理性误差的理论公式,该公式具有普遍适用性;分... 增材制造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智能化制造技术,分析了其"分层—叠加"的制造原理,其制造过程中必然会存在原理性误差,即"阶梯效应";通过对制造过程的几何分析,建立了表示原理性误差的理论公式,该公式具有普遍适用性;分析了原理性误差与其影响因素—三维模型表面的法向方向、曲率、分层厚度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分层提供了理论依据;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模型表面几何特征直接对三维模型进行自适应分层的算法,该算法根据三维模型表面的曲率、法向方向以及给定的精度要求来自动的调整分层厚度;并对该算法进行了实验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满足自适应分层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材制造 原理性误差 阶梯效应 直接分层 自适应分层算法
下载PDF
虚拟轴混联机床研抛模具自由曲面的分片规划 被引量:4
17
作者 林洁琼 赵继 +1 位作者 张雷 王义强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2005年第8期66-68,共3页
采用虚拟轴混联机床进行模具自由曲面的精加工,为了提高模具自由曲面的研抛精度和效率,论述自由曲面的分片抛光方法。根据计算机图形信息构造特点,将自由曲面划分为一系列曲面信息与工艺特征相同或相似的曲面片族,相似的曲面片族采用相... 采用虚拟轴混联机床进行模具自由曲面的精加工,为了提高模具自由曲面的研抛精度和效率,论述自由曲面的分片抛光方法。根据计算机图形信息构造特点,将自由曲面划分为一系列曲面信息与工艺特征相同或相似的曲面片族,相似的曲面片族采用相同的工具和相近的工艺参数进行研抛加工。通过理论计算和仿真验证,此方法能够提高研抛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轴混联机床 自由曲面 研抛 分片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的柔性铰链微位移放大机构设计 被引量:8
18
作者 林洁琼 王磊 +1 位作者 李迎春 谷岩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1-23,共3页
设计了基于有限元的柔性铰链微位移放大机构。给出放大机构的微位移损失与所加负载的关系,利用ANSYS软件对3种不同类型柔性铰链组成的放大机构进行了建模和有限元分析,验证了不同类型柔性铰链组成放大机构的变形和应变情况。
关键词 柔性铰链 微位移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基于多体系统理论的精密加工中心综合误差建模 被引量:6
19
作者 林洁琼 邱立伟 卢明明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39-42,共4页
基于多体系统理论,针对一台含有工作台站的精密加工中心,建立其综合误差模型,分析并解决了交换工作台站的运动误差对综合误差的误差传递问题,改进了各轴热漂移误差的综合误差建模方法。运用该误差模型进行实时补偿,能有效提高加工中心... 基于多体系统理论,针对一台含有工作台站的精密加工中心,建立其综合误差模型,分析并解决了交换工作台站的运动误差对综合误差的误差传递问题,改进了各轴热漂移误差的综合误差建模方法。运用该误差模型进行实时补偿,能有效提高加工中心的加工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中心 综合误差建模 误差传递 热漂移误差
下载PDF
汽车车身概念设计接头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林洁琼 李迎春 +1 位作者 荆丹 鞠伟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8-150,共3页
建立了刚性连接接头模型、超单元缩减模型和梁—弹簧接头简化模型三种接头模型,并计算了九种工况下的各种模型的角位移结果。通过三种接头模型与详细有限元接头模型的对比分析,表明梁—弹簧接头简化模型最接近详细接头的力学特性,超单... 建立了刚性连接接头模型、超单元缩减模型和梁—弹簧接头简化模型三种接头模型,并计算了九种工况下的各种模型的角位移结果。通过三种接头模型与详细有限元接头模型的对比分析,表明梁—弹簧接头简化模型最接近详细接头的力学特性,超单元缩减接头模型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车身 概念设计 接头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