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围绝经期女性的眼表改变与干眼症的个体化诊断 被引量:28
1
作者 林浩添 林丹 +5 位作者 郑永欣 李青 林晓峰 梁小玲 刘祖国 许英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7-81,86,共6页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女性的眼表改变与干眼症的个体化诊断。【方法】收集96例围绝经期妇女的临床资料,包括眼部症状、裂隙灯检查、干眼诊断性试验、角膜厚度及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全身检查包括了妇科体检、围绝经期特征的性激素水平检...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女性的眼表改变与干眼症的个体化诊断。【方法】收集96例围绝经期妇女的临床资料,包括眼部症状、裂隙灯检查、干眼诊断性试验、角膜厚度及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全身检查包括了妇科体检、围绝经期特征的性激素水平检查以及可疑免疫性疾病患者的血清类风湿因子、自身抗体、涎腺分泌功能;56例有眼部干燥症状为研究组,余40例为对照组,统计分析所有患者的眼表改变特征与围绝经期关系以及诊断干眼症的个体化。【结果】研究组56例,最终37例(66.1%)确诊为干眼病,余19例(33.9%)诊断为以干眼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围绝经期综合征;对照组40例患者,9例(22.5%)干眼诊断性试验阳性,但最终与本组另外共25例(62.5%)患者被确诊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研究组和对照组相比,只有结膜杯状细胞的减少有显著性差异;96例围绝经期妇女中,干眼确诊患者(37例)与不能确诊患者(59例)相比,角膜厚度均变薄、结膜杯状细胞减少和印迹细胞学Nelson分级增加,且有统计学意义;干眼诊断试验阳性(46例)和阴性(50例)的患者相比,结膜杯状细胞数量减少也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眼干燥症状的围绝经女性的干眼确诊率高,但仍存在干眼诊断性试验假阳性。干眼患者的角膜厚度、结膜杯状细胞数量和印迹细胞学的眼表特征改变,可协助与围绝经期综合征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绝经期 眼表特征 干眼 个体化诊断
下载PDF
加快基于眼科图像数据库的眼病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平台建设 被引量:21
2
作者 林浩添 吴晓航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77-580,共4页
随着人口基数的增长和社会的老龄化,人群中视功能障碍,甚至盲的问题日趋严重,传统的医疗模式已无法满足每年数量剧增的患者的复明需求。眼球位于体表,屈光间质透明,眼部的可视化特征有利于病变的直接活体观察,使得眼科图像的量化... 随着人口基数的增长和社会的老龄化,人群中视功能障碍,甚至盲的问题日趋严重,传统的医疗模式已无法满足每年数量剧增的患者的复明需求。眼球位于体表,屈光间质透明,眼部的可视化特征有利于病变的直接活体观察,使得眼科图像的量化数据成为白内障、角膜病和视网膜疾病等主要致盲眼病筛查和诊断的主要依据。随着相关设备研发水平和计算机数据分析技术的不断提高,我国眼科日常医疗"闲置"了海量眼病诊疗数据,构建致盲眼病人工智能(AI)辅助诊断平台条件已逐渐成熟。如何整合我国丰富的眼科图像数据库资源,深化和有效利用已有的检测和分析技术,建立致盲眼病一体化AI应用平台是现阶段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科疾病 人工智能 眼科图像 数据分析
下载PDF
神经损伤诱导脊髓运动神经元nNOS表达的种属差异 被引量:2
3
作者 林浩添 吴荣耀 +3 位作者 谢环 周靖 刘佛林 周丽华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85-386,F003,共3页
关键词 神经损伤 脊髓运动神经元 NNOS表达 金黄地鼠 小鼠 大鼠
下载PDF
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培养及HIV-1 gp120受体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林浩添 张振平 +4 位作者 余秋蓉 吴文捷 晏丕松 柏凌 叶少碧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3258-3261,共4页
目的原代培养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CECs),并探索其是否具有HIV-1gp120结合细胞的主要受体:CD4、CXCR4和CCR5。方法原代培养HRCECs,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法鉴定特征性的第Ⅷ因子相关抗原,以及CD4、CXCR4和CCR5受体的表达情况... 目的原代培养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CECs),并探索其是否具有HIV-1gp120结合细胞的主要受体:CD4、CXCR4和CCR5。方法原代培养HRCECs,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法鉴定特征性的第Ⅷ因子相关抗原,以及CD4、CXCR4和CCR5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原代培养的HRCECs,通过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的方法,均可见其特征性的第Ⅷ因子相关抗原的表达,而CD4受体为阴性,但CXCR4和CCR5受体在细胞浆上均有阳性分布。结论原代培养可获得高纯度的HRCECs,均有特征性的第Ⅷ因子相关抗原表达,且有HIV辅助受体CXCR4和CCR5阳性分布,可能为HIV-1gp120侵犯HRCECs破坏血视网膜屏障提供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GP120 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 细胞培养
下载PDF
主诉为干眼症状的围绝经期妇女临床资料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林浩添 林丹 +5 位作者 郑永欣 林晓峰 李青 刘祖国 梁凌毅 刘雪花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5-148,共4页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的干眼症状与干眼病诊断的相关性。方法分析56例具有干眼症状的围绝经期妇女眼部检查的临床资料,观察主诉为干眼症状患者的干眼病确诊率及其关系。结果56例以干眼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围绝经期妇女,确诊水液缺乏型干眼1...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的干眼症状与干眼病诊断的相关性。方法分析56例具有干眼症状的围绝经期妇女眼部检查的临床资料,观察主诉为干眼症状患者的干眼病确诊率及其关系。结果56例以干眼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围绝经期妇女,确诊水液缺乏型干眼17例(30.4%),蒸发过强型干眼12例(21.4%),混合型干眼8例(14.3%);不能诊断干眼病的19例(33.9%),最终诊断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结论围绝经期妇女干眼病确诊率较高(66.1%),但部分干眼症状可以只是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精神神经症状的一种表现,临床诊断干眼应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病 围绝经期妇女 围绝经期综合征
下载PDF
额肌瓣悬吊术后眼表的改变和影响其恢复的临床因素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林浩添 李青 +2 位作者 郑永欣 林晓峰 许英 《临床眼科杂志》 2007年第4期335-339,共5页
目的探讨额肌瓣悬吊术后眼表的改变和影响其恢复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7年4月在中山眼科中心住院的22例(32只眼)先天性上睑下垂行额肌瓣悬吊术的患者,随机平分为术后加用局部用药组(A组,11例16只眼)和术后不加用局部用药... 目的探讨额肌瓣悬吊术后眼表的改变和影响其恢复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7年4月在中山眼科中心住院的22例(32只眼)先天性上睑下垂行额肌瓣悬吊术的患者,随机平分为术后加用局部用药组(A组,11例16只眼)和术后不加用局部用药组(B组,11例16只眼),观测两个组手术后2、5、7d和2周患者泪液的分泌、泪膜破裂时间、结膜充血、角膜荧光染色、睑板腺功能、瞬目次数、睑睫毛角度和眼睑闭合情况,并分析各个观察结果是否有统计学差异。结果2例(占总例数9.1%)患者3只眼(占总眼数9.4%)因角膜上皮水肿缺损需加用促角膜上皮生长药物退出本研究,其中1例(4.5%)(2只眼)因倒睫较严重并引起角膜溃疡需行缝线调整术,其余所有患者的眼表检测项目结果均显示不同程度的改变,但是随着术后炎症的逐渐消退,这些受影响的眼表异常均会逐渐恢复正常。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结膜充血、瞬目次数、睑板腺功能、睫毛角度和眼睑闭合情况的影响在两个组之间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角膜荧光素染色在两个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额肌瓣悬吊术会引起患者眼表各个因素的不同程度的改变,局部用药只能改善角膜荧光素染色异常,对眼表恢复并非必要。睫毛角度异常是引起角膜损害最危险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上睑下垂 额肌瓣悬吊术
下载PDF
我国未成年人视觉损害人工智能诊疗研究的现状和建议 被引量:5
7
作者 林浩添 林铎儒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0年第2期111-114,共4页
未成年人的视觉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在这个关键阶段发生的视觉损害容易破坏正常的视觉发育规律,对未成年人的视觉造成不可逆的损害。早筛早治是减少未成年人视觉损害的关键。加快医学人工智能算法的技术研发,有望为未成年人视觉损害的大... 未成年人的视觉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在这个关键阶段发生的视觉损害容易破坏正常的视觉发育规律,对未成年人的视觉造成不可逆的损害。早筛早治是减少未成年人视觉损害的关键。加快医学人工智能算法的技术研发,有望为未成年人视觉损害的大规模人群智能筛查,实现未成年人视觉损害的早防早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 视觉损害 近视 先天性白内障 人工智能
下载PDF
卵磷脂络合碘治疗外伤性玻璃体出血48例临床分析
8
作者 林浩添 林晓峰 李青 《中华临床医学杂志》 2007年第3期18-20,共3页
目的 探讨口服卵磷脂络合碘治疗外伤性玻璃体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2005年2~7月在中山眼科中心就诊的门诊及收住院治疗的48例(48只眼)外伤性玻璃体出血患者,给予口服卵磷脂络合碘为主的药物治疗,并对伴有不同眼前段并发症及并发症的... 目的 探讨口服卵磷脂络合碘治疗外伤性玻璃体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2005年2~7月在中山眼科中心就诊的门诊及收住院治疗的48例(48只眼)外伤性玻璃体出血患者,给予口服卵磷脂络合碘为主的药物治疗,并对伴有不同眼前段并发症及并发症的患者分别给予必要的手术及辅之以地塞米松、甘露醇静脉滴注或皮质类固醇口服。结果本组病例中治愈32例,好转104例,无明显变化的6例,总有效率为87.5%,治疗时间最短的1个月,最长的半年,对所有患者进行最终观察3个月到半年,均未发生继发性出血,有轻度玻璃体务索形成者为4例,遗留有轻度飞蚊症者6例,视力48例病人中42例病人提高至0.2以上。在应用卵磷脂络合碘过程中,未发现有因用药本身所致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结论 口服卵磷脂络合碘治疗外伤性玻璃体出血疗效可靠,且给药方便.患者较易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玻璃体出血 卵磷脂络合碘 疗效
下载PDF
氯胺消毒管网“三氮”与总氯变化的预测模型 被引量:5
9
作者 余健 王军 +2 位作者 王宏涛 林浩添 董玉莲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6-50,共5页
为探讨氯胺消毒供水管网的水质问题,建立了一种试验规模的氯胺消毒供水管网水质模拟系统。基于质量守恒原理和双Monod方程建立了该系统的硝化与氯胺衰减动力学耦合模型,并通过试验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模型中的部分参数采用非线性多项... 为探讨氯胺消毒供水管网的水质问题,建立了一种试验规模的氯胺消毒供水管网水质模拟系统。基于质量守恒原理和双Monod方程建立了该系统的硝化与氯胺衰减动力学耦合模型,并通过试验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模型中的部分参数采用非线性多项式回归方法进行估计。应用该模型确定了活性氨氧化菌(AOB)和亚硝酸盐氧化菌(NOB)的数量。该模型对管网模拟系统内氨氮、硝酸盐氮与总氯的预测值与实测值基本一致,但对亚硝酸盐氮的预测值与实测值存在较大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氯胺消毒 给水管网 硝化模型 氯胺衰减模型 预测
原文传递
新冠疫情期间眼病患者线上问诊模式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臻臻 吴晓航 +6 位作者 陈睛晶 晏丕松 金玲 胡伟玲 张恩恩 李伟 林浩添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996-2002,共7页
目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在严格防控疫情的前提下及时开展免费线上“专家问诊”服务,眼科医师在线答疑以满足眼病诊疗需求。本研究对疫情期间眼科患者线上问诊的需求与模式进行分析,为眼科互联网诊疗体系的优化... 目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在严格防控疫情的前提下及时开展免费线上“专家问诊”服务,眼科医师在线答疑以满足眼病诊疗需求。本研究对疫情期间眼科患者线上问诊的需求与模式进行分析,为眼科互联网诊疗体系的优化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本研究分析了2020-02-01/03-15期间,使用中山眼科中心互联网医院“专家问诊”服务患者的基线特征。针对其中重复问诊的患者,随机抽取等量单次问诊患者作为对照,比较单次问诊与重复问诊患者的基线特征、就诊目的、疾病类型、眼病数量,并对患者问诊次数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研究期间“专家问诊”共线上服务患者9831人次,其中单次问诊3919人次,5912人次来源于1967人的重复问诊。随机抽取1967名单次问诊者与上述重复问诊者对比,单次问诊与重复问诊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897,0.482)。两组就诊目的均以“旧病复诊”占比最高(59.7%,64.9%)。从构成比上看,与单次问诊患者相比,重复问诊患者中,就诊目的为新发不适者较少,旧病复诊与术后复查者较多,眼表、眼底、葡萄膜疾病患者较多,患有两种及以上眼病者占比较多。回归分析显示屈光患者倾向单次问诊,而旧病复诊、术后短期复诊患者,眼底、葡萄膜疾病患者倾向重复问诊。旧病复诊、术后随访较新发不适患者重复问诊的次数更多;晶状体与青光眼/疑似青光眼疾病重复问诊次数较少,眼表疾病重复问诊次数较多。结论:疫情期间眼科患者线上就诊主要目的为旧病复诊。疾病种类、就诊目的与眼病数量均影响患者是否重复问诊及问诊次数,应根据患者的就诊需求与模式调整眼科不同亚专科线上接诊医生的数量与排班。互联网医疗对新发不适患者的诊疗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 流行病 互联网医疗
下载PDF
两种先天性上睑下垂矫正术后眼表改变和恢复的差异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青 林浩添 +2 位作者 郑永欣 林晓峰 许英 《眼科学报》 2007年第4期219-226,共8页
目的:探讨上睑提肌缩短术和额肌肌瓣悬吊术后眼表改变和恢复的差异。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7年4月在中山眼科中心住院的42例(62只眼)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按手术方式和术后是否加用局部用药进行随机分组,观测各组术后2d、5d、7d和2周患... 目的:探讨上睑提肌缩短术和额肌肌瓣悬吊术后眼表改变和恢复的差异。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7年4月在中山眼科中心住院的42例(62只眼)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按手术方式和术后是否加用局部用药进行随机分组,观测各组术后2d、5d、7d和2周患者泪液的分泌、泪膜破裂时间、结膜充血、角膜荧光染色、睑板腺功能、瞬目次数、上睑睫毛角度和眼睑闭合情况,并分析其观察结果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3名患者(7·1%)因需要加用其它促角膜上皮生长的药物而退出本研究,其中1例(2.3%)因倒睫刺激角膜上皮水肿缺损需行手术调整,其余所有患者眼表检测项目的结果均显示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手术影响,但是随着术后炎症的逐渐消退,这些受影响的眼表异常均会逐渐恢复正常。泪膜破裂时间、瞬目次数、眼睑闭合情况的影响在两种术式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术后是否局部用药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角膜荧光素染色在是否加用局部用药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而不同术式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泪液分泌量、结膜充血、睑板腺功能、睫毛角度则在所有组别之间均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两种上睑下垂的矫正术均会引起患者眼表的改变,额肌肌瓣悬吊术对泪膜破裂时间、瞬目次数、眼睑闭合情况影响的程度较大,而局部用药只能改善角膜荧光素染色异常、对其它眼表因素影响不大。上睑睫毛角度异常是引起角膜损害最危险的因素。眼科学报2007;23:219-2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上睑下垂 上睑提肌缩短术 额肌肌瓣悬吊术 眼表
下载PDF
白内障手术联合角膜缘松解对散光的矫正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昌睿 林浩添 +2 位作者 晏丕松 汪琪璘 陈伟蓉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36-739,共4页
【目的】动态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联合角膜缘松解对角膜散光的矫正效果。【方法】本研究纳入2009年11~12月在中山眼科中心住院的35例(37只眼)白内障患者。依据术前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IOL-Master)检测角膜散光的结果,分为对照组15例... 【目的】动态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联合角膜缘松解对角膜散光的矫正效果。【方法】本研究纳入2009年11~12月在中山眼科中心住院的35例(37只眼)白内障患者。依据术前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IOL-Master)检测角膜散光的结果,分为对照组15例(15只眼,角膜散光<1.5m-1)和干预组20例(22只眼,角膜散光≥1.5m-1)。干预组于最陡角膜散光轴向上做一对角膜缘松解切口,同时按常规行颞侧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而对照组仅行颞侧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分别于术后1d、1周、1月、3月观察两组角膜散光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和干预组术后裸眼视力均有明显改善,同时根据IOL-Master的检测结果,术前对照组及干预组角膜平均散光(m-1)分别为0.56±0.23、2.44±0.79;术后1天、1周、1月、3月对照组角膜平均散光分别为0.52±0.18、0.46±0.14、0.50±0.19、0.49±0.12,干预组角膜平均散光分别为0.96±0.49、0.90±0.45、1.12±0.46、1.13±0.43。统计学分析显示对照组手术前后角膜散光无明显变化,干预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散光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降低,但术后1月、3月与术后1周相比,角膜散光矫正效果有所回退。【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联合角膜缘松解是矫正白内障术前散光的一种简便、经济、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角膜缘松解 散光
下载PDF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眼科互联网人工智能诊疗服务开展效果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吴晓航 陈睛晶 +13 位作者 刘臻臻 晏丕松 胡伟玲 吴子健 林怀德 王延东 吴雁凌 陈茗菲 张草贤 郑永欣 柳夏林 林晓峰 刘奕志 林浩添 《中国数字医学》 2020年第9期6-11,共6页
目的:分析疫情期间眼科互联网人工智能诊疗服务开展的方式和效果,为眼科医疗机构同行提供参考。方法:纵向观察性研究。观察分析2020年2月期间,患者通过在线专家问诊和人工智能咨询的人次总数、日平均数、每日不同时段数量、服务范围变化... 目的:分析疫情期间眼科互联网人工智能诊疗服务开展的方式和效果,为眼科医疗机构同行提供参考。方法:纵向观察性研究。观察分析2020年2月期间,患者通过在线专家问诊和人工智能咨询的人次总数、日平均数、每日不同时段数量、服务范围变化,同时与现场患者诊疗数量、2019年同期门急诊量进行比较。结果:中山眼科中心互联网医院线上服务患者共13543人次,线下现场服务患者共8223人次,未发现新冠肺炎病例。夜间时段线上人工智能问诊量远超线上、线下专家服务量。线上线下日均诊疗量显著高于2019年同期节假日门急诊日均水平。结论:眼科互联网人工智能诊疗服务与传统的眼病诊疗模式优势互补,在有效防控新冠疫情的同时,更大地满足了眼病防治需求,可作为新型医疗服务模式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医院 人工智能 眼病诊疗 新冠肺炎
下载PDF
光照条件对视觉心理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臻臻 黄修城 +3 位作者 陈少藩 马国书(综述) 林浩添 黄翔(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77-581,共5页
光照条件参数包括持续时间、光照强度、色温等,这些条件的不同组合可在视觉心理层面对人类造成不同影响,并与心理疾病的发生或防治相关。光照时间的延长、昼夜节律的相位改变会增加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风险;日间、夜间或全天光照强度的... 光照条件参数包括持续时间、光照强度、色温等,这些条件的不同组合可在视觉心理层面对人类造成不同影响,并与心理疾病的发生或防治相关。光照时间的延长、昼夜节律的相位改变会增加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风险;日间、夜间或全天光照强度的改变均会对心理产生影响,其中夜间暴露于光线增加抑郁症风险;另外,光的色温改变也会对警觉性、情绪等心理特征产生影响。本文就不同光照条件对视觉心理的影响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心理 光照时间 光照强度 色温 昼夜节律 双相情感障碍 抑郁症
下载PDF
白内障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在社区筛查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晓航 刘力学 +5 位作者 陈睛晶 赖伟翊 林铎儒 晏丕松 刘奕志 林浩添 《眼科学报》 2021年第1期4-9,I0003,共7页
目的:评估白内障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在社区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对白内障人工辅助诊断系统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结合远程医疗的模式,由社区卫生人员对居民进行病史采集、视力检查和裂隙灯眼前节检查等,将... 目的:评估白内障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在社区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对白内障人工辅助诊断系统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结合远程医疗的模式,由社区卫生人员对居民进行病史采集、视力检查和裂隙灯眼前节检查等,将数据上传至云平台,由白内障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和人类医生依次进行白内障评估。结果:受检人群中男性所占比例为35.7%,年龄中位数为66岁,裂隙灯眼前节照片有98.7%的图像质量合格。该白内障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在外部验证集中检出重度白内障的曲线下面积为0.915。在人类医生建议转诊的病例中,有80.3%也由人工智能系统给出了相同的建议。结论:该白内障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在白内障社区筛查的应用中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准确性,为开展社区筛查疾病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人工智能 社区卫生服务 远程医疗
下载PDF
眼科住院医师委托培养效果的评估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燕 林铎儒 +2 位作者 梁苑 陈茗菲 林浩添 《Eye Science》 CAS 2016年第4期251-258,共8页
目的:住院医师委托培养是我国医学教育标准化和国际化的重要举措。本研究采用客观考核和主观问卷两种方法评估我国眼科住院医师委托培养效果。方法:本研究对象为广东省深圳市政府于2012年8月至2015年7月期间委托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进... 目的:住院医师委托培养是我国医学教育标准化和国际化的重要举措。本研究采用客观考核和主观问卷两种方法评估我国眼科住院医师委托培养效果。方法:本研究对象为广东省深圳市政府于2012年8月至2015年7月期间委托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进行眼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9名学员。本研究对所有学员的基本信息、临床培训情况、以及考核成绩等客观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同时设计了一份包含13个问题的调查问卷,对每位学员的培训情况进行主观评估。结果:本研究纳入9名研究对象,包括2名男性和7名女性,平均年龄为(26±3)岁,学历水平情况为学士7名和硕士2名,其中有7名毕业于国家重点医学院校。3年内人均轮转眼科亚专科超过10科,平均主管病人数及参加手术例数分别为736和1 219例,门诊工作总量人均6 274人次,所有学员均按规定至少完成综述1篇。8名(88.89%)学员认为可以独立诊断并治疗大部分常见眼科疾病,而且能独立完成大部分眼科基本临床操作,5名(55.56%)学员可以单独完成翼状胬肉切除术、霰粒肿刮除术、前房穿刺术等。6名(66.67%)学员认为培训时间安排合理。8名(88.89%)学员对这次委托培养总体比较满意。所有9名培训学员中,最终有7名(77.8%)顺利通过中山大学第一阶段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结论:培训学员对现行的眼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案的接受程度较高,基本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对常见眼病能独立进行诊治。委托培养学员的学历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最终的培训考核通过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科 住院医师 委托培养 规范化培训 效果评估
下载PDF
自然光照对眼部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臻臻 陈少藩 +4 位作者 余彤泳 马国书 黄翔宇 余诚莹 林浩添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1-196,共6页
自然光照由连续光谱、不同能量的光组成,光的波长越短能量越大,故其中紫外线和蓝光具有更高能量。暴露在高强度光照下可能导致眼部组织细胞损伤,进而引起各种眼部结构的病理变化。我们回顾了近年来有关光照在角结膜、晶状体、前房结构... 自然光照由连续光谱、不同能量的光组成,光的波长越短能量越大,故其中紫外线和蓝光具有更高能量。暴露在高强度光照下可能导致眼部组织细胞损伤,进而引起各种眼部结构的病理变化。我们回顾了近年来有关光照在角结膜、晶状体、前房结构、视网膜、视神经相关疾病中的作用的研究,综述了光照在眼部可能触发的信号通路和作用机制。眼组织过度暴露在光照下会导致DNA损伤增加、蛋白质的异常修饰和聚集,以及过度的氧化应激,从而导致眼部疾病的发生发展。因此,可根据所接触的光照特性与强度,以及需要保护的眼组织类型,针对性地单独或联合使用物理保护、局部和/或口服抗氧化剂和光照活化信号通路的小分子抑制剂,以防止和减少光照引起的眼部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光 紫外线 眼部结构 氧化应激 DNA损伤
下载PDF
高危角膜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与颈淋巴结切除(英文) 被引量:1
18
作者 凌士奇 张慧 +2 位作者 林浩添 徐建刚 邝文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96-1000,共5页
背景:颈淋巴结是角膜的引流区淋巴结。角膜移植后,抗原提呈细胞随着房水经由脉络膜巩膜外途径引流至颈淋巴结而诱发角膜免疫排斥反应。目的:观察在碱烧伤的角膜植床上行角膜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现象,认识颈淋巴结切除抑制角膜移植后免... 背景:颈淋巴结是角膜的引流区淋巴结。角膜移植后,抗原提呈细胞随着房水经由脉络膜巩膜外途径引流至颈淋巴结而诱发角膜免疫排斥反应。目的:观察在碱烧伤的角膜植床上行角膜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现象,认识颈淋巴结切除抑制角膜移植后免疫排斥的效应。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材料:实验于2005-05/2007-02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完成(眼科学国家重点试验室。实验室编号2006DA105054)。选用SD大鼠104只,Wistar大鼠40只,均为雄性,鼠龄1~2个月,均由中山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所用的白细胞介素2和干扰素γELISA试剂盒由美国Biource International公司提供。实验过程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在眼科研究使用动物的ARVO声明。方法:以SD鼠为受体,Wistar鼠为供体,所有受体大鼠均行同种异体角膜移植。受体鼠被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行正常角膜移植;B组为颈淋巴结切除组:正常大鼠切除双侧颈淋巴结;碱烧伤后角膜移植组:角膜碱烧伤后21d时行角膜移植;碱烧伤后角膜移植合并颈淋巴结切除组:角膜碱烧伤后立即行双侧颈淋巴结切除,21d后再行角膜移植;每组20只。应用ELISA法检测角膜移植后各组植片中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2蛋白的表达,记录角膜排斥反应发生的时间并比较各组植片平均存活时间。其余24只受体鼠用于在裂隙灯下及组织切片后显微镜下观察碱烧伤后角膜炎症及新生血管的动态变化。结果:①病理组织学:正常角膜无炎症及新生血管。碱烧伤后3天时,角膜基质中存在着大量的炎症细胞浸润。3周末时无明显的炎症征象,但角膜新生血管达到高峰。碱烧伤后8周时,角膜新生血管已完全消退。②植片平均存活时间:正常对照组、颈淋巴结切除组、碱烧伤后角膜移植组、碱烧伤后角膜移植合并颈淋巴结切除组分别为(10.40±1.14),(46.30±9.46),(7.00±1.58)和(15.00±3.39)d;颈淋巴结切除组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而碱烧伤后角膜移植合并颈淋巴结切除组较碱烧伤后角膜移植组明显延长,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移植后角膜中干扰素γ及白细胞介素2蛋白的表达:角膜移植后颈淋巴结切除组植片中无干扰素γ及白细胞介素2蛋白的表达。在角膜移植后3,7,10,14d,碱烧伤后角膜移植合并颈淋巴结切除组干扰素γ和白细胞介素-2的表达均明显下降,与碱烧伤后角膜移植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颈淋巴结切除能有效抑制正常及碱烧伤后角膜移植术后的免疫排斥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角膜移植 免疫排斥 颈淋巴结切除
下载PDF
眼科数据中心和智能服务云平台的建设思路 被引量:2
19
作者 晏丕松 项毅帆 +2 位作者 李强 陈睛晶 林浩添 《眼科学报》 2021年第1期97-103,共7页
建立标准化的数据中心有利于收集高质量数据资源与促进医学人工智能的发展,在医疗大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不同应用场景的医疗人工智能系统,整合、搭建可满足多种疾病诊疗需求的智能服务云平台,全面提升智能医疗管理的效率。本文以眼科为研... 建立标准化的数据中心有利于收集高质量数据资源与促进医学人工智能的发展,在医疗大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不同应用场景的医疗人工智能系统,整合、搭建可满足多种疾病诊疗需求的智能服务云平台,全面提升智能医疗管理的效率。本文以眼科为研究基础,对眼科数据中心和智能服务云平台的建设经验进行总结分析,为眼科及其他专科开展人工智能研究、建立数据中心、搭建智能服务云平台等方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科 人工智能 数据中心 云平台
下载PDF
神经根撕脱后3种鼠类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再生反应(英文)
20
作者 刘佛林 周丽华 +3 位作者 林浩添 吴荣耀 谢环 周靖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16期3190-3191,共2页
背景:臂丛撕脱损伤脊髓运动神经元的程度存在种属差异,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alnitricoxidesynthase,nNOS)基因与运动神经元的死亡密切相关。目的:研究臂丛撕脱诱导受损运动神经元nNOS基因表达的种属差异。设计:完全随机设计,对... 背景:臂丛撕脱损伤脊髓运动神经元的程度存在种属差异,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alnitricoxidesynthase,nNOS)基因与运动神经元的死亡密切相关。目的:研究臂丛撕脱诱导受损运动神经元nNOS基因表达的种属差异。设计:完全随机设计,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材料:中山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实验所需SD大鼠、Hamster金黄地鼠、BALB/C小鼠各20只。干预:3组动物分别行右侧臂丛撕脱术,2周后取C7段脊髓进行nNOS免疫细胞化学、NADPH-d酶组织化学和中性红活细胞染色。主要观察指标:三种动物损伤侧脊髓前角nNOS阳性和存活的运动神经元数目。结果:臂丛撕脱后2周,SD大鼠和金黄地鼠损伤侧前角都可见大量强阳性的nNOS运动神经元,而BALB/C小鼠却没有此反应。统计分析显示:三组动物间nNOS阳性运动神经元数目有显著差异(F=501.502,P<0.001):SD大鼠多于金黄地鼠(55.59%与42.26%,t=5.940,P<0.001),多于BALB/C小鼠(55.59%与0%,t=51.651,P<0.001),金黄地鼠多于BALB/C小鼠(42.26%与0%,t=21.452,P0.001);三组动物间存活的运动神经元数目也有显著差异(F=110.588,P<0.001):SD大鼠多于金黄地鼠(87.29%与76.01%,t=5.252,P<0.05),多于BAL/C小鼠(87.29%与57.38%,t=19.561,P<0.001),金黄地鼠多于BALB/C小鼠(76.01%与57.38%,t=7.996,P<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型-氧化氮合酶 运动神经元 神经根撕脱 大鼠 金黄地鼠 小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