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语教学在传染病临床实习中的实践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林潮双 林国莉 +1 位作者 赵志新 高志良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24期5-5,8,共2页
目的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提高学生对专业外语知识的应用能力,促进我国医学生尽快与国际接轨。方法对2008年9月至2010年7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实习的研究生和实习生开展传染病双语教学的实践。结果 80.4%(325/404)学生认为... 目的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提高学生对专业外语知识的应用能力,促进我国医学生尽快与国际接轨。方法对2008年9月至2010年7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实习的研究生和实习生开展传染病双语教学的实践。结果 80.4%(325/404)学生认为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激发了学习外语和传染病学的兴趣。结论在研究生和实习生中开展双语教学,对提高老师和学生的专业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有一定帮助,对高素质医用人才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病 双语教学 实习
下载PDF
从学生调查问卷看传染病双语见习教学的开展 被引量:2
2
作者 林潮双 赵志新 +2 位作者 陈幼明 董晓梅 高志良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8年第4期16-17,共2页
目的:评估传染病见习双语教学效果,以进一步寻求提高双语教学效果的途径。方法:2005年9月-2007年9月,在每一次课后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开展传染病见习双语教学的61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80.6%学生认为有必要开展见习双语教学,97... 目的:评估传染病见习双语教学效果,以进一步寻求提高双语教学效果的途径。方法:2005年9月-2007年9月,在每一次课后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开展传染病见习双语教学的61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80.6%学生认为有必要开展见习双语教学,97.7%学生接受见习双语教学,74.9%学生希望继续进行,85.2%学生喜欢以自愿发言的方式参与双语教学。而81.6%学生认为相对于发音标准和语法准确,双语教学的教师表达能力更重要。结论:学生认可见习双语教学方式的实施,教学取得一定效果。双语教学的教师水平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病 见习 双语教学 实施效果 问卷调查
下载PDF
慢性丙型肝炎直接抗病毒治疗对肾脏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李梦月 李舣婷 +1 位作者 张英 林潮双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6-151,共6页
【目的】探究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经DAAs治疗后肾脏功能的变化。【方法】纳入自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门诊就诊的经DAAs治疗的123例慢丙肝患者,分别收集治疗前、治疗期间、治疗结束后的血清肌酐值,通过MDRD公式估计e... 【目的】探究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经DAAs治疗后肾脏功能的变化。【方法】纳入自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门诊就诊的经DAAs治疗的123例慢丙肝患者,分别收集治疗前、治疗期间、治疗结束后的血清肌酐值,通过MDRD公式估计eGFR,以评估患者完成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后肾脏功能的变化。【结果】本研究纳入了123例患者,67.5%(n=83)为男性患者,平均年龄为(50±11)岁,中位随访时间为24周,26.8%(n=33)基线时存在肝硬化,10.6%(n=13)合并有糖尿病,11.4%(n=14)的患者eGFR<60 mL/(min·1.73 m^(2)),33.3%(n=41)的患者eGFR为(60-89)mL/(min·1.73 m^(2)),55.3%(n=68)的患者eGFR≥90 mL/(min·1.73 m^(2))。所有患者在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随访过程中eGFR并未出现下降,而CKD2期患者的eGFR在治疗结束后随访过程中较基线出现改善【(88.65±15.52)mL/(min·1.73 m^(2))vs(78.12±7.60)mL/(min·1.73 m^(2)),P<0.001】。14.6%(n=18)的患者经历了肾功能分期的恶化,通过二元logistic分析得出糖尿病可以预测肾功能的恶化(OR=4.663,P=0.016)。【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经DAAs治疗后,肾脏功能并未发生恶化,甚至在CKD2期的患者中发现肾脏功能有所改善。但慢丙肝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发生肾脏功能恶化的风险高,仍需密切监测肾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直接抗病毒药物 丙肝治疗 肾脏功能
下载PDF
双环醇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5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6
4
作者 宋伟峰 林潮双 李瑞珍 《广东药学》 2005年第5期43-45,共3页
目的观察双环醇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10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50例,口服双环醇片25 mg,每日3次;对照组50例,口服健肝灵胶囊3粒,每日3次,疗程均为2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ALT、A... 目的观察双环醇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10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50例,口服双环醇片25 mg,每日3次;对照组50例,口服健肝灵胶囊3粒,每日3次,疗程均为2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ALT、AST)及病毒标志物情况(HBV-DNA、HBeAg)和停药后反跳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在治疗12周及24周时,ALT及AST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12周时双环醇治疗组ALT及AST下降幅度较健肝灵治疗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12周后双环醇治疗组未见明显ALT及AST反跳,而健肝灵治疗组在停药12周后ALT及AST均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环醇片与健肝灵一样,具有较好的保肝、显著降低血清转氨酶、改善肝功能的疗效,双环醇对ALT、AST的早期下降作用优于健肝灵,可以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环醇片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治疗
下载PDF
传染病学临床见习双语教学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宇锋 赵志新 +3 位作者 林潮双 邓友 崇雨田 高志良 《西北医学教育》 2007年第1期108-110,共3页
目的探讨如何在传染科见习课开展双语教学。方法对2001级临床医学专业的见习生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结幂不同英文水平的学生对双语教学有不同的认同态度(P〈0.001)。49.2%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的目标应该尽量与国际医学接轨,20.6... 目的探讨如何在传染科见习课开展双语教学。方法对2001级临床医学专业的见习生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结幂不同英文水平的学生对双语教学有不同的认同态度(P〈0.001)。49.2%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的目标应该尽量与国际医学接轨,20.6%的学生认为目前双语教学的目的只是赶潮流;70.9%的学生担心这样会增加专业课学习的难度;61.9%的学生要求双语教学教师曾出国留学或受过英语专业训练;71.8%的学生要求教师有丰富的医学专业教学经验。结论开展临床见习双语教学是可行的。保证双语教学顺利有效地开展的条件是教研室有本专业的双语教学教师队伍、有相对应的教材、学生对双语教学的积极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语教学 医学 见习教学
下载PDF
苦参碱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5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9
6
作者 林潮双 崇雨田 林炳亮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2-23,共2页
目的:观察苦参碱注射液(苦参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的临床效果。方法:280例慢乙肝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150例用苦参碱150 mg静脉滴注,对照组130例以甘草酸二铵注射液(甘利欣)150 mg静脉滴注,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肝功... 目的:观察苦参碱注射液(苦参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的临床效果。方法:280例慢乙肝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150例用苦参碱150 mg静脉滴注,对照组130例以甘草酸二铵注射液(甘利欣)150 mg静脉滴注,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均有明显的降酶、退黄等治疗作用,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率分别为80.7%、82.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血清总胆红素复常率(74.7%)高于对照组(6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乙肝病毒标记物的转化或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阴转现象并不明显。结论:苦参碱治疗慢乙肝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注射液 药物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 静脉滴注 不良反应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原位肝移植术前感染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林潮双 崇雨田 +2 位作者 杨林 罗瑞虹 高志良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238-1239,1291,共3页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前不同部位、菌种感染与预后的关系,以指导肝移植病例的选择。方法回顾性调查95例肝移植患者术前感染,并追踪患者术后的生存状况,分析术前感染与手术预后的关系。结果术前无感染组与有感染组死亡率分别为21.33%、40...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前不同部位、菌种感染与预后的关系,以指导肝移植病例的选择。方法回顾性调查95例肝移植患者术前感染,并追踪患者术后的生存状况,分析术前感染与手术预后的关系。结果术前无感染组与有感染组死亡率分别为21.33%、40.00%(χ2=2.914,P=0.088);术前为单纯腹水与无感染及腹水比较,术后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28,P>0.05);术前为肺炎合并腹水者,术后死亡率高于单纯腹水(χ2=4.894,P=0.027)和无感染无腹水者(2χ=9.260,P=0.002),术前分离出粪肠球菌者预后不佳。结论术前明显的肺部感染是导致肝移植患者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上应掌握感染的特点,术前充分评估手术的风险难度,积极控制感染,严格筛选病例,对于提高肝移植患者生存率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术前感染 预后分析
下载PDF
脑猪囊尾蚴病3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林潮双 黄桂梅 +2 位作者 杨绍基 赵志新 林炳亮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154-156,共3页
目的 了解脑猪囊尾蚴病误诊原因及治疗效果 ,以提高对脑猪囊尾蚴病的诊断和防治水平。方法 收集近 8年来在我院诊治的 35例脑猪囊尾蚴病 ,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年龄构成以 18~ 45岁为主 (80 % ,2 8/35 ) ,性别构成男性高于女性 (2 6... 目的 了解脑猪囊尾蚴病误诊原因及治疗效果 ,以提高对脑猪囊尾蚴病的诊断和防治水平。方法 收集近 8年来在我院诊治的 35例脑猪囊尾蚴病 ,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年龄构成以 18~ 45岁为主 (80 % ,2 8/35 ) ,性别构成男性高于女性 (2 6∶9) ,城镇居民病例数超过农村。 35例患者经抗囊尾蚴 (吡喹酮或阿苯达唑 )及脱水、激素治疗 ,治愈 2 1例 (6 0 0 % ) ,好转 10例 (2 8 6 % ) ,无效 4例 (11 4% )。结论 吡喹酮、阿苯达唑是治疗脑猪囊尾蚴病的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猪囊尾蚴病 病例分析 诊断 误诊
下载PDF
荧光定量PCR与RT-PCR技术检测HCV-RNA的比较观察 被引量:7
9
作者 林潮双 陈文思 +3 位作者 卢建溪 谢俊强 柯伟民 高志良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0年第4期176-178,共3页
目的 比较荧光定量 PCR与RT-PCR(定性)检测不同检材中的 HCV-RNA,评价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HCV-RNA水平的价值。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及 RT-PCR(定性)技术同时检测了71例血液透析患者的血... 目的 比较荧光定量 PCR与RT-PCR(定性)检测不同检材中的 HCV-RNA,评价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HCV-RNA水平的价值。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及 RT-PCR(定性)技术同时检测了71例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清、血浆、淋巴细胞、尿液标本中 HCV-RNA。结果 血清、淋巴细胞、尿液标本中 HCV-RNA的荧光定量 PCR检出率(46.38%、85.51%、80.00%),分别高于相应标本中HCV-RNA的RT-PCR(定性)阳性率(24.64、28.99%、20.00%),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淋巴细胞中同时检出HCV-RNA的一致率,荧光定量PCR法(39.13%)显著高于RT-PCR定性法(8.70%)(P<0.001)。HCV-RNA的RT-PCR定性阳性率不随 RNA定量水平均高而增高。结论与 RT-PCR(定性)相比,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定量PCR RT-PCR 丙型肝炎 HCV-RNA
下载PDF
定量RCR与EIA法检测血液透析患者HCV比较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潮双 韦嘉 +2 位作者 卢建溪 彭晖 高志良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检测方法。方法 对79例尿毒症长期血液透析患者,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测定血清HCV-RNA水平,及第二代酶免疫试验(EIA)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结果 血液透...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检测方法。方法 对79例尿毒症长期血液透析患者,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测定血清HCV-RNA水平,及第二代酶免疫试验(EIA)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结果 血液透析患者抗-HCV阳性率22.8%(18/79),荧光定量PCR法HCV-RNA检出率39.2%(31/79)。在抗HCV阴性的患者中,HCV-RNA的检出率为42.6%(26/61)。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50.6%(40/79)。结论 荧光定量 PCR技术可弥补EIA检测的不足,在抗-HCV阴性的血液透析患者中检测 HCV RNA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CV 比较 荧光定量PCR 血液透析 丙型肝炎病毒RNA
下载PDF
荧光定量PCR技术在检测HCV-RNA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林潮双 韦嘉 +3 位作者 卢建溪 陈文思 彭晖 高志良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53-55,共3页
目的 评价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HCV-RNA水平的价值,探讨PBMC中检出HCV-RNA的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KR及RT-PCR技术同时检测87例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清和淋巴细胞中HCV-RNA。结果血清、淋巴细胞中... 目的 评价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HCV-RNA水平的价值,探讨PBMC中检出HCV-RNA的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KR及RT-PCR技术同时检测87例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清和淋巴细胞中HCV-RNA。结果血清、淋巴细胞中HCV-RNA的荧光定量PCR检出率(49.4%、69.0%),分别高于相应标本中HCV-RNA的RT-PCR阳性率(33.3%、35.6%)(P <0.05)。血清、淋巴细胞中同时检出HCV-RNA的一致率,荧光定量PCR法(31.0%)显著高于RT-PCR定性法(6.9%)(P<0.001). 荧光定量PCR法,淋巴细胞中HCV-RNA检出率高于血清(P<0.01)。结论 与 RT-PCR相比,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 HCV-RNA敏感性较高,对PBMC内HCV-RNA检测有利于提高HCV检测的阳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定量PCR PBMC 丙型肝炎病毒RNA 血液透析
下载PDF
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现状及对无(弱)应答的探索 被引量:5
12
作者 林潮双 王向阳 高志良 《国际内科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46-49,共4页
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在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流行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现状,试从机体免疫、遗传等因素分析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后无(弱)应答发生的原因,并阐述目前对乙型肝炎疫苗无(弱)应答解决方法的研究。
关键词 乙型肝炎疫苗 免疫接种 无(弱)应答
下载PDF
庚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流行和特征的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林潮双 崇雨田 柯伟民 《医学综述》 1997年第11期539-541,共3页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病毒学的研究,新的肝炎病毒不断被发现,1995年Simons及Linnern先后发现了肝炎患者血清中有一种新型肝炎病毒——庚型肝炎病毒(HGV)。近一年来,对庚型肝炎病毒的研究不断深入,但对该病毒的致病性等方面仍存...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病毒学的研究,新的肝炎病毒不断被发现,1995年Simons及Linnern先后发现了肝炎患者血清中有一种新型肝炎病毒——庚型肝炎病毒(HGV)。近一年来,对庚型肝炎病毒的研究不断深入,但对该病毒的致病性等方面仍存在争议,本文就我科269例肝病患者中感染HGV的22例患者进行探讨,以进一步阐明HGV感染的流行情况和临床特征,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庚型肝炎 流行病学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从见习前考试答卷分析传染病学见习教学的重点 被引量:1
14
作者 林潮双 赵志新 +2 位作者 张宇锋 张晓红 高志良 《西北医学教育》 2007年第2期331-333,共3页
目的提高传染病学的见习教学效果。方法在我院2000级学生传染病学见习前,抽取该年级学生的传染病学考试试卷242份进行了分析。结果一般选择题答对率为67.9%;4个病例分析选择题分别是关于疟疾、乙型脑炎、钩端螺旋体病及病毒性肝炎... 目的提高传染病学的见习教学效果。方法在我院2000级学生传染病学见习前,抽取该年级学生的传染病学考试试卷242份进行了分析。结果一般选择题答对率为67.9%;4个病例分析选择题分别是关于疟疾、乙型脑炎、钩端螺旋体病及病毒性肝炎,答对率分别为93.8%,81.4%,87.3%,77.7%(P〈0.05);1道病例分析题诊断正确率为86、8%(210/242),其中能注意到流行季节者76份,占31.4%(76/242)。结论从试卷分析中获得了几点进行传染病学见习教学的体会:应指导学生充分获取临床资料,消化书本理论;着重培养学生临床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重视肝炎等常见传染病的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答卷分析 传染病学 见习教学
下载PDF
伤寒的并发症 被引量:1
15
作者 林潮双 《医学综述》 1997年第11期529-533,共5页
伤寒是一种全身感染性多系统损害的疾病,近年由于伤寒疫苗的接种,早期抗生素、激素的广泛使用及伤寒杆菌菌株的变异,使伤寒临床变异较大,非典型病例增多,兼症的种类显著增多,达30种以上,其发生率16.5~83.9%,约半数病例呈两种以上的多... 伤寒是一种全身感染性多系统损害的疾病,近年由于伤寒疫苗的接种,早期抗生素、激素的广泛使用及伤寒杆菌菌株的变异,使伤寒临床变异较大,非典型病例增多,兼症的种类显著增多,达30种以上,其发生率16.5~83.9%,约半数病例呈两种以上的多系统损害。伤寒的兼症,早年以肠出血、肠穿孔为多见,近年临床上以伤寒肝炎、呼吸系统兼症等较常见。有些并发症发生于主症之前,掩盖了伤寒的主要症状而造成误诊。因此,及早认识和防治兼症,对伤寒的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和降低病死率都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近几年来的一些文献按系统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 并发症 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下载PDF
术前服用拉米夫定预防终末期肝病患者肝移植术后近期HBV复发的效果
16
作者 林潮双 赵志新 +3 位作者 杨林 崇雨田 谢仕斌 高志良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617-1619,共3页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前服用拉米夫定对预防乙型肝炎相关终末期肝病患者肝移植术后近期HBV复发的效果。方法回顾性调查53例乙型肝炎相关终末期肝病患者肝移植术前服用拉米夫定的情况(所有患者术后常规服用拉米夫定100mg/d),同时追踪患者近1...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前服用拉米夫定对预防乙型肝炎相关终末期肝病患者肝移植术后近期HBV复发的效果。方法回顾性调查53例乙型肝炎相关终末期肝病患者肝移植术前服用拉米夫定的情况(所有患者术后常规服用拉米夫定100mg/d),同时追踪患者近1年的生存状况和乙肝病毒复发(血清HBsAg自血液中消失后再次出现阳性)情况。结果5例患者在观察期内发现乙肝病毒复发,复发率9.43%(5/53)。虽HBV复发组术前HBVDNA水平(6.72±2.07)高于未复发组(5.31±1.98),术前HBeAg阳性者HBV复发率15.4%(2/13)高于HBeAg阴性者7.5%(3/40),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前服用拉米夫定大于2周、大于3个月、大于6个月者HBV复发率分别与服用小于2周、小于3个月、小于6个月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BV的活动性复制不应是肝移植的禁忌证。肝移植术前何时开始服用拉米夫定以抑制HBV复制、预防术后HBV复发为宜,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术前 拉米夫定 预防 乙型肝炎 复发
下载PDF
血液透析患者单个核细胞中TTV-DNA的研究
17
作者 林潮双 凌小强 +2 位作者 彭晖 邓洪 高志良 《中国临床医学》 2002年第3期213-214,217,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血清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中输血传播病毒 (TTV)检测状况及意义。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对 6 6例血液透析患者血清及PBMC进行TTV DNA检测 ,同时采用酶免疫分析 (EIA)检测血清中HBsAg和抗 HCV。结果 ...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血清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中输血传播病毒 (TTV)检测状况及意义。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对 6 6例血液透析患者血清及PBMC进行TTV DNA检测 ,同时采用酶免疫分析 (EIA)检测血清中HBsAg和抗 HCV。结果 :血液透析患者TTV、HCV、HBV检出率分别为 18.2 %、2 4 .2 %、7.6 %。血清TTV DNA阳性与阴性患者 ,抗 HCV阳性率分别为 9.1%与 2 7.3% ,HBsAg阳性率分别为 0 %与 9.1% ,经统计学分析均无显著差异。PBMC中TTV DNA检出率 2 2 .7% ,PBMC中TTV DNA检出率在血清TTV DNA阳性者显著高于血清TTV DNA阴性者 (5 8.3%vs 14 .8% ,P<0 .0 5 )。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TTV感染不依赖于HCV或HBV而存在。PBMC中TTV DNA主要在血清TTV DNA阳性患者中检出 ,PBMC可能是TTV的一个贮存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T病毒 肝炎病毒 血液透析 单个核细胞 TTV-DNA
下载PDF
原膜菌病 被引量:1
18
作者 林潮双 徐启桓 姚集鲁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 2003年第9期396-398,共3页
自1964年Davies等报道首例原膜菌致人类皮肤感染后,世界各地只有散在报道。原膜菌是一种少见的条件致病菌,随着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的增加和腹膜透析、化疗、免疫抑制治疗等的广泛应用,原膜菌致病有增长的趋势,应引起重视。本文对... 自1964年Davies等报道首例原膜菌致人类皮肤感染后,世界各地只有散在报道。原膜菌是一种少见的条件致病菌,随着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的增加和腹膜透析、化疗、免疫抑制治疗等的广泛应用,原膜菌致病有增长的趋势,应引起重视。本文对原膜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所引起的人类疾病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膜菌
下载PDF
原膜菌脑膜炎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19
作者 林潮双 麦丽 +2 位作者 崇雨田 谢奇峰 高志良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1期2052-2054,共3页
目的:分析原膜菌脑膜炎的误诊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通过报告国内首例原膜菌脑膜炎的临床诊治过程,结合文献对原膜菌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类型、诊断及治疗等进行探讨。结果:原膜菌主要感染动物,人类感染主要有三种临床类型:(1)皮肤... 目的:分析原膜菌脑膜炎的误诊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通过报告国内首例原膜菌脑膜炎的临床诊治过程,结合文献对原膜菌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类型、诊断及治疗等进行探讨。结果:原膜菌主要感染动物,人类感染主要有三种临床类型:(1)皮肤或皮下组织感染;(2)局限性感染;(3)系统性感染。原膜菌脑膜炎是原膜菌系统性感染的表现之一,误诊原因:(1)临床表现无特异性;(2)对本病认识不足;(3)实验室检查条件不足。二性霉素B是治疗原膜菌脑膜炎的首选药物,但疗效不理想且疗程未定。结论:原膜菌脑膜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极易被误诊,治疗困难性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壁菌属 脑膜炎/诊断 脑膜炎/治疗
下载PDF
丙型病毒性肝炎实验诊断和治疗的研究现状
20
作者 林潮双 高志良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 1999年第10期428-432,共5页
自发现丙型肝炎病毒 (HCV)以来 ,随着对HCV基因结构认识的深入 ,丙型肝炎 (HC)的诊断技术发展迅速 ,出现多种检测手段 ,方法学也不断改进和完善 ;同时 ,HCV的治疗也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对近年来HC的实验室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丙型肝炎 实验室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