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定量脊椎骨髓脂肪分数在评估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疾病活动性的价值研究
1
作者 林竹强 谢飞跃 王恩行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5期151-153,共3页
目的 探讨定量脊椎骨髓脂肪分数(FF)在评估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疾病活动性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2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61例AS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具备完整的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资料和临床资料。参照强直性脊柱炎... 目的 探讨定量脊椎骨髓脂肪分数(FF)在评估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疾病活动性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2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61例AS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具备完整的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资料和临床资料。参照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评分-C反应蛋白(ASDAS-CRP)评分判断本研究所纳入患者的疾病病情,根据评分结果划分为4组,即极高活动性组(ASDAS-CRP评分≥3.5分)、高活动性组(2.1分≤ASDAS-CRP评分<3.5分)、中等活动性组(1.3分≤ASDAS-CRP评分<2.1分)和稳定期组(ASDAS-CRP评分<1.3分)。首先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2名放射科医师测量FF值的一致性,其次比较AS各组病变区FF值,最后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AS疾病活动性与FF值之间的相关性,采用ROC分析定量脊椎骨髓FF对AS患者疾病活动性的预测价值。结果 极高活动性组、高活动性组、中等活动性组和稳定期组病变区FF值的ICC值分别为0.96、0.89、0.91、0.92,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极高活动性组、高活动性组、中等活动性组和稳定期组AS患者的平均FF值分别为(36.51±10.25)%、(46.56±12.27)%、(57.38±13.64)%、(69.21±15.7)3%,单因素方差分析,四组间的FF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HSD-q检验:极高活动性组、高活动性组、中等活动性组和稳定期组两两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FF值与AS患者的疾病活动性呈显著负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定量脊椎骨髓FF预测AS患者疾病活动性的ROC曲线下面积(0.95CI)为0.786(0.617~0.948)。结论 定量脊椎骨髓FF可测定AS患者椎体中脂肪含量,对AS患者的临床病情预测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定量脊椎骨髓脂肪分数 强直性脊柱炎 活动性 预测价值
下载PDF
基于磁共振成像评价老年恶性胸腹膜间皮瘤在临床治疗中的反应与CT影像对照 被引量:2
2
作者 林竹强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307-2310,共4页
目的研究老年恶性胸腹膜间皮瘤应用CT与磁共振成像(MRI)分析临床有效治疗方案。方法恶性胸腹膜间皮瘤的老年患者24例,均经细胞学与病理组织学确诊。24例患者术前均经CT与MRI检查,并根据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2例和实验组12例;实验组根据MR... 目的研究老年恶性胸腹膜间皮瘤应用CT与磁共振成像(MRI)分析临床有效治疗方案。方法恶性胸腹膜间皮瘤的老年患者24例,均经细胞学与病理组织学确诊。24例患者术前均经CT与MRI检查,并根据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2例和实验组12例;实验组根据MRI诊断结果进行制定临床治疗方案,对照组根据CT进行制定方案,检查结束后比较两种方法的影像图像特征,并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对照组CT检查肿瘤内钙化率明显优于MRI(P<0.05),但CT对恶性胸腹膜间皮瘤周围形态的观察率明显低于MRI,且MRI可清晰观察到腹膜增厚及淋巴结等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分组所得数据分析发现,依据实验组MRI检验结果制定的恶性胸腹膜间皮瘤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根据CT制定治疗的方案,且实验组临床预后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MRI对于恶性胸腹膜间皮瘤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根据MRI诊断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治疗效果更加显著,预后情况更优,且能够更加直观全面地显示恶性胸腹膜间皮瘤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MRI) 恶性胸腹膜间皮瘤 CT影像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13
3
作者 韦勇 涂蓉 +4 位作者 邓丹琼 陈忠明 陈业春 林竹强 何立强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1年第12期2500-2502,共3页
目的:评价不同类型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经中国抗癌协会肝癌委员会标准确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60例资料完整者进行临床疗效评价。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无门脉主干瘤栓56例,有门脉主干瘤栓... 目的:评价不同类型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经中国抗癌协会肝癌委员会标准确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60例资料完整者进行临床疗效评价。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无门脉主干瘤栓56例,有门脉主干瘤栓4例;富血供肿瘤50例,中等血供者10例。肿瘤栓塞范围>80%6例;50-79%43例;<50%11例。对60例患者平均随访了2个月至53个月(中位生存时间)。结果:术前、术后AST和ALT的变化率各CT分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生存分析法进行多因素分析Cox回归,发现碘油沉积率和CT分级与生存时间关系最密切,且CT分级Ⅰ级与Ⅳ级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碘油沉积率、肝硬化CT分级与临床疗效关系最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肝癌 放射学 介入性 疗效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TACE介入治疗60例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韦勇 涂蓉 +4 位作者 邓丹琼 陈忠明 陈业春 林竹强 何立强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2年第12期2547-2548,共2页
目的:总结分析经动脉超选择化疗栓塞(TACE)治疗肝癌后肝CT分级、碘油沉积与临床疗效间关系。方法:原发性肝癌TACE病人60例。术前进行肝CT分级,术后复查甲胎蛋白(AFP)及CT,独立盲法评价碘油沉积情况,并随访病人生存状况。结果:CT分级1级... 目的:总结分析经动脉超选择化疗栓塞(TACE)治疗肝癌后肝CT分级、碘油沉积与临床疗效间关系。方法:原发性肝癌TACE病人60例。术前进行肝CT分级,术后复查甲胎蛋白(AFP)及CT,独立盲法评价碘油沉积情况,并随访病人生存状况。结果:CT分级1级和2级合并组与3级和4级之间差异显著,经log-rank检验,三条生存曲线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两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碘油沉积与疗效有密切相关性,经检验呈明显相关(P<0.01)。CT分级与碘油充填程度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9,P<0.05)。结论:CT保留肝容积率及肝硬化CT分级在介入手术前对评估肝脏储备功能和预后有一定价值。碘油沉积与疗效关系密切,沉积越密实,临床疗效越好,这与其他国内外学者研究结果基本一致;CT分级与碘油充填程度呈负相关,呈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肝癌 碘油充填 介入治疗 肝硬化分级
下载PDF
热带地区急性缺血性中风中医证型与MRI-DWI及其预后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韦勇 张庭庭 +6 位作者 邓丹琼 褚雪菲 刘广保 陈业春 林竹强 谢飞跃 何立强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360-1363,共4页
目的:探讨MRI-DWI(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在热带地区急性缺血性中风中医证型的差异性,观察各中医症型的预后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8月—2013年12月临床及MRI确诊无意识障碍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134例,按1993年颁布的《中药新药... 目的:探讨MRI-DWI(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在热带地区急性缺血性中风中医证型的差异性,观察各中医症型的预后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8月—2013年12月临床及MRI确诊无意识障碍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134例,按1993年颁布的《中药新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将他们分为肝阳暴亢、风火上扰(2例),风痰瘀血、痹阻脉络(68例),痰热腑实、风痰上扰(13例),气虚血瘀(49例),阴虚风动(2例)5组,并分析它们脑梗死DWI图像资料。分别评价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及治疗后3个月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患者病残程度,作为中、远期疗效指标,并分析各中医证型间的远期疗效差异。结果:三亚热带地区的急性缺血性中风以"瘀、痰、气虚"为主;所搜集资料中经络组病例中腔隙性脑梗塞为80例,占比约57.9%,分布最为广泛。由于肝阳暴亢、风火上扰及阴虚风动证型各仅有2例,代表性较差,不予分析。经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对3组DWI显示的脑梗死容积进行比较,得H=9.229,P=0.01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再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对3组的ADC值进行比较,得F=3.393,P=0.1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最后进一步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对3个不同中医分型组的疗效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RIDWI显示的梗死容积与热带地区急性缺血性中风中医证型间有一定的关系,其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而DWI的ADC值在评估热带地区急性缺血性中风中医证型意义不大。各中医证型其远期疗效差异性没有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WI 脑梗死容积 ADC值 急性缺血性中风 中医证型 热带 预后
原文传递
热带地区急性缺血性中风中医证型与DWI脑梗死容积关系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韦勇 邓丹琼 +4 位作者 张庭庭 刘广保 陈业春 林竹强 何立强 《海南医学》 CAS 2015年第5期676-678,共3页
目的探讨热带地区急性缺血性中风中医证型与DWI脑梗死容积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3年12月经三亚市中医院临床及核磁共振扩散成像技术(MRI-DWI)确诊的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134例,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56例和腔隙性脑梗... 目的探讨热带地区急性缺血性中风中医证型与DWI脑梗死容积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3年12月经三亚市中医院临床及核磁共振扩散成像技术(MRI-DWI)确诊的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134例,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56例和腔隙性脑梗死78例,按1993年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将其分为肝阳暴亢、风火上扰(2例);风痰瘀血、痹阻脉络(68例);痰热腑实、风痰上扰(13例);气虚血瘀(49例);阴虚风动(2例)。分析其MRI-DWI图像资料,并测量DWI病灶大小信息。肝阳暴亢、风火上扰和阴虚风动证型仅各有2例,代表性较差,不予分析。结果三组患者的DWI脑梗死容积经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9.229,P=0.010)。进一步经扩展的t检验法作组间的两两比较,风痰瘀血、痹阻脉络与热痰腑实、风痰上扰证型间DWI脑梗死容积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2,P=0.031);风痰瘀血、痹阻脉络与气虚血瘀间DWI脑梗死容积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2.551,P=0.011);而热痰腑实、风痰上扰与气虚血瘀中证型间DWI脑梗死容积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t=0.637,P=0.525)。结论 MRI-DWI在评价热带地区的急性缺血性中风各中医证型的脑梗死容积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地区 急性缺血性中风 中医证型 DWI 脑梗死容积
下载PDF
HASTE MRI脊髓成像对骶管内囊肿诊断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广保 谭子琨 林竹强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2661-2662,共2页
目的采用常规MRI及MRI脊髓成像对比评价骶管内蛛网膜囊肿的影像学特征以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收集临床上以腰骶部疼痛或下肢的坐骨神经痛以及间歇性跛行作为主诉的病人84例,所有病人均于Siemens 3TMRI成像系统上进行腰椎检查。MRI... 目的采用常规MRI及MRI脊髓成像对比评价骶管内蛛网膜囊肿的影像学特征以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收集临床上以腰骶部疼痛或下肢的坐骨神经痛以及间歇性跛行作为主诉的病人84例,所有病人均于Siemens 3TMRI成像系统上进行腰椎检查。MRI脊髓成像采用半傅里叶单次激发快速自选回波序列(half fourier single shot turbo-spin echo,HASTE),采集参数:TR/TE 4500/828 ms,采集时间4.5 s。采集层厚20~50 mm。结果囊肿大小不一,最大者位于骶1~2水平,58%的病变位于骶2水平。86.9%的病变单发。横断面显示19例含有神经,占29.3%。矢状面显示59例病变与蛛网膜下腔相通,占70.2%。MRI脊髓成像显示蛛网膜下腔及囊肿均呈高信号,病变与蛛网膜下腔的关系清晰。多发和双发的11例中,常规MRI只显示清楚3例,MRI脊髓成像则清晰显示11例病变的数目。结论常规MRI及MRI HASTE序列能够充分显示骶管内囊肿的形态、位置及是否含有神经、是否与蛛网膜下腔相通,为手术提供详细的术前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管内囊肿 MRI MRI脊髓成像
下载PDF
热带地区急性缺血性中风中医证型与脑梗死DWI影像ADC值关系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韦勇 张庭庭 +3 位作者 刘广保 陈业春 林竹强 何立强 《中医临床研究》 2014年第30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热带地区急性缺血性中风中医证型与脑梗死DWI影像ADC值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8月~2013年12月经三亚市中医院临床及MR-DWI确诊的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138例(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按1993... 目的:探讨热带地区急性缺血性中风中医证型与脑梗死DWI影像ADC值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8月~2013年12月经三亚市中医院临床及MR-DWI确诊的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138例(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按1993年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将其以中经络组分为:肝阳暴亢、风火上扰;风痰瘀血、痹阻脉络;痰热腑实、风痰上扰;气虚血瘀;阴虚风动.分析其脑梗死DWI图像资料,并测量病灶的ADC值等信息.根据试验数据,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其中128例资料完整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由于中经络组中的第-证和第五症样本量过小,进行了删除.作三种分型间的方差分析及非参数检验,结论-致,即容积的组间存在差异,而ADC值不存在差别.本数据不完全满足正态性,适宜做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Test),P=0.183,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热带地区的不同急性缺血性中风中经络组中医证型之间ADC值的差异未见特异性,ADC值作为中医分型的客观指标有待我们下-步的大样本研究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 急性缺血性中风 中医证型 ADC值
下载PDF
腮裂囊肿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广保 林竹强 《海南医学》 CAS 2014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对腮裂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术前CT扫描并手术病理证实的侧颈部囊性病变30例。结果根据Work及Bailey分型:第一腮裂囊肿5例,Ⅰ型2例,Ⅱ型3例;其中有窦道及脓肿1例;第二腮裂囊肿24例,Ⅰ型4例,Ⅱ型16例,Ⅲ型...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对腮裂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术前CT扫描并手术病理证实的侧颈部囊性病变30例。结果根据Work及Bailey分型:第一腮裂囊肿5例,Ⅰ型2例,Ⅱ型3例;其中有窦道及脓肿1例;第二腮裂囊肿24例,Ⅰ型4例,Ⅱ型16例,Ⅲ型3例,Ⅳ型1例;合并感染者6例。第三腮裂囊肿1例。结论 MSCT尤其是冠状及矢状面重建图像可对病变进行精确定位及明确分型,并对病变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是否合并感染进行准确判断和评价,为手术治疗提供详细的影像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裂囊肿 多层螺旋CT 图像重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