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Ⅱ):气候变化的影响与适应 被引量:253
1
作者 林而达 许吟隆 +18 位作者 蒋金荷 李玉娥 杨修 张建云 李从先 吴绍洪 赵宗群 吴建国 居辉 严昌荣 王守荣 刘允芬 杜碧兰 赵成义 秦保芳 刘春蓁 黄朝迎 张小全 马世铭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06年第2期51-56,共6页
已经观测到的气候变化影响是显著的、多方面的。各个领域和地区都存在有利和不利影响,但以不利影响为主,未来的气候变暖将会对中国的生态系统、农业以及水资源等部门和沿海地区产生重大的不利影响。采取适应措施可以减轻气候变化的不利... 已经观测到的气候变化影响是显著的、多方面的。各个领域和地区都存在有利和不利影响,但以不利影响为主,未来的气候变暖将会对中国的生态系统、农业以及水资源等部门和沿海地区产生重大的不利影响。采取适应措施可以减轻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应将适应气候变化的行动逐步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中。由于我国科学研究的相对不足和科学认识能力的局限,目前的气候变化影响评估方法和结果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应当加强区域适应气候变化的案例研究、扩大研究领域、加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影响的研究,以降低影响评估的不确定性,并提出切实可行的适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气候变化 气候情景 影响评估 适应措施 不确定性
下载PDF
气候变化影响的最新认知 被引量:66
2
作者 林而达 吴绍洪 +5 位作者 戴晓苏 刘洪滨 刘春蓁 高庆先 李从先 包满珠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07年第3期125-131,共7页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二工作组于2007年4月6日正式发布了第四次评估报告,该报告客观、全面而审慎地评估了气候变化已有的和未来的可能影响。现有观测证据表明,人为增暖可能已对许多自然和生物系统产生了可辨别的影响,但由...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二工作组于2007年4月6日正式发布了第四次评估报告,该报告客观、全面而审慎地评估了气候变化已有的和未来的可能影响。现有观测证据表明,人为增暖可能已对许多自然和生物系统产生了可辨别的影响,但由于适应以及非气候因子的作用,许多影响还难以辨别。21世纪中期,某些中纬度和热带干旱地区年平均河流径流量和可用水量会减少10%~30%;如果全球平均温度增幅超过1.5~2.5℃,目前所评估的20%~30%动植物物种可能面临灭绝的风险会增大;从全球角度看,局地平均温度增加1~3℃.预计粮食生产潜力会增加,但若超过这一范围,则会减少。兼顾适应和减缓的措施能够降低气候变化相关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影响与适应 IPCC第二工作组 第四次评估报告
下载PDF
稻田甲烷排放量估算和减缓技术选择 被引量:18
3
作者 林而达 李玉娥 +1 位作者 饶敏杰 王京华 《农村生态环境》 CSCD 1994年第4期55-58,共4页
根据中国不同生态类型地区的稻田甲烷排放通量,估算了中国稻田甲烷排放总量。结果表明,1990年中国稻田甲烷排放总量为11.335Tg。提出了一些减缓稻田甲烷排放措施,包括:(1)使用稻田甲烷抑制剂;(2)肥料管理;(3... 根据中国不同生态类型地区的稻田甲烷排放通量,估算了中国稻田甲烷排放总量。结果表明,1990年中国稻田甲烷排放总量为11.335Tg。提出了一些减缓稻田甲烷排放措施,包括:(1)使用稻田甲烷抑制剂;(2)肥料管理;(3)水分管理;(4)筛选低排放率、高产的水稻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甲烷 排放 估算 减缓措施
下载PDF
温室气体排放和气候变化新情景研究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31
4
作者 林而达 刘颖杰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700-1707,共8页
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第25次会议上决定,本身不再开发情景,而由专业的研究团队承担起未来第五次评估报告(AR5)所需要的开发情景任务,同时建议新情景用典型浓度路径RCPs来表示,以加速综合情景的开发进程,使气候模型同时能模... 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第25次会议上决定,本身不再开发情景,而由专业的研究团队承担起未来第五次评估报告(AR5)所需要的开发情景任务,同时建议新情景用典型浓度路径RCPs来表示,以加速综合情景的开发进程,使气候模型同时能模拟排放情景。本文对此进行了介绍,并建议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轨国家更多的参与到新情景和新模型的开发中来,以推进农业气候变化影响评估、支持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和排放权分配谈判的科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情景 RCPs 气候变化影响
下载PDF
全球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及适应对策 被引量:13
5
作者 林而达 王京华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1995年第6期597-604,共8页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是为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提供科学和技术评价的机构,下设负责气候和温室气体、影响和对策、社会和经济问题三个工作组。它的第一次评价报告完成于1990年,修订于1992年。为了于1995年9...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是为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提供科学和技术评价的机构,下设负责气候和温室气体、影响和对策、社会和经济问题三个工作组。它的第一次评价报告完成于1990年,修订于1992年。为了于1995年9月完成它的第二次评价报告,IPCC组织了世界各国200多名各领域的科学家(13名来自中国)分50多个章节撰写,于1995年3月完成了IPCC第二次评价报告的第三稿。本文浓缩介绍了IPCC第二工作组D组关于“农业的影响和适应对策”一章的关键内容,它反映了全球以及中国在这一领域研究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气候变化 农业影响 适应对策 病虫害
下载PDF
气候变化与农业——最新的研究成果与政策考虑 被引量:19
6
作者 林而达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7年第2期221-226,共6页
全球气候变化将严重地限制农业生产,并引起广泛的饥荒,这种预计的灾害情景已经引起世界的关注和这样的争论,即是否要大幅度地削减温室气体到大气中的排放量。未来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可能影响现在已经进行了一些详细的研究,虽然可以想... 全球气候变化将严重地限制农业生产,并引起广泛的饥荒,这种预计的灾害情景已经引起世界的关注和这样的争论,即是否要大幅度地削减温室气体到大气中的排放量。未来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可能影响现在已经进行了一些详细的研究,虽然可以想象还有很多不确定性,但已进行的所有研究还都没有发现全球的食物供应会受到严重的威胁。采取适应对策在一些国家可以产生节省成本的后果,但采取适应对策所需的新增成本会给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造成严重的障碍。农业减缓对策的顺利实施,也取决于能否减少技术转让与扩散的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农业影响 适应对策 减缓对策 研究成果
下载PDF
我国农业对全球变暖的敏感性和脆弱性 被引量:60
7
作者 林而达 王京华 《农村生态环境》 CSCD 1994年第1期1-5,共5页
未来40~60年内,人类活动将增大CO_2、CH_4、CFC_3和N_2O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从而导致全球平均气温升高1~3℃。本文从我国农业和气候变化的趋势入手,分析了时全球变暖影响的敏感区和脆弱区,提出了适应对策并... 未来40~60年内,人类活动将增大CO_2、CH_4、CFC_3和N_2O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从而导致全球平均气温升高1~3℃。本文从我国农业和气候变化的趋势入手,分析了时全球变暖影响的敏感区和脆弱区,提出了适应对策并估算新增的投资和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环境 气候变化
下载PDF
《气候变化2014:影响、适应和脆弱性》对农业气象学科发展的启示 被引量:3
8
作者 林而达 谢立勇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59-364,共6页
通过对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二工作组(IPCC AR5 WGII)的报告《气候变化2014:影响、适应和脆弱性》有关涉农章节的解读,分析有助于国内外农业气象学科发展的科学问题,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优先领域。IPCC认为,如果不考虑适应,局地温... 通过对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二工作组(IPCC AR5 WGII)的报告《气候变化2014:影响、适应和脆弱性》有关涉农章节的解读,分析有助于国内外农业气象学科发展的科学问题,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优先领域。IPCC认为,如果不考虑适应,局地温度比20世纪晚期升高2℃或更多,对热带和温带地区主要作物产量(小麦、水稻和玉米)都将产生负面影响。预计的影响随作物、区域和适应情景而不同。约10%的研究结果预测2030-2049年比20世纪晚期可能增产10%,也有10%的研究结果则预测减产25%以上。对比国内有关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评估的研究,反映的差距主要集中在:(1)农业系统对气候变化敏感程度和脆弱性的定量评估能力较弱;(2)难以识别气候对农业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程度;(3)综合研究不够,还不能定量分析各种非气候因素的贡献;(4)适应对策实例和经验总结不够,有关的成本效益分析不够。建议本学科优先在以下领域进一步深入研究:(1)更新并完善粮食生产影响模型,建立区域和全球尺度的、可靠的、综合的粮食系统模型;(2)进一步认识CO2与臭氧对作物生长的综合影响程度,高温和低温对作物的影响,以及干旱和洪涝的生理阈值;(3)开展与各种变暖情景有关的粮食生产实验和模拟,包括作物、家畜、渔业、水果和蔬菜等生产要素以及加工、分配及零售和消费模式等非生产要素的气候影响和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影响与适应 农业系统 CO2
下载PDF
创新是农业气象所生存与发展的必然——庆祝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气象研究所成立50周年 被引量:1
9
作者 林而达 张厚瑄 +3 位作者 孙忠富 李玉娥 李茂松 贺文君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3年第1期1-3,共3页
关键词 创新 农业气象所 生存 发展
下载PDF
减少农业甲烷排放的技术选择 被引量:7
10
作者 林而达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S1期9-12,58,共5页
文章总结了温室气体甲烷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甲烷对全球变暖的贡献,甲烷的排放机理以及优先研究的领域;估算了我国农业甲烷排放的贡献:中国约占世界人工源甲烷排放量的10.48%,其中农业排放占一半以上;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筛选低排放... 文章总结了温室气体甲烷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甲烷对全球变暖的贡献,甲烷的排放机理以及优先研究的领域;估算了我国农业甲烷排放的贡献:中国约占世界人工源甲烷排放量的10.48%,其中农业排放占一半以上;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筛选低排放水稻品种、水分管理、施肥管理、改进饲料、使用添加剂和生长调节剂、改进遗传、促进繁育等减少稻田和反刍家畜甲烷排放的若干技术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气体 甲烷 气候变化 农业环境
下载PDF
气候变化危险水平与可持续发展的适应能力建设 被引量:17
11
作者 林而达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05年第2期76-79,共4页
气候变化的关键脆弱性及其影响的危险水平研究是目前国际上十分关注的问题。文章首先介绍气候变化危险水平的慨念,并讨论其不确定性;然后,简要分析对定量确定气候系统“危险的人为干扰”的可能性;文章还讨论了适应措施与危险水平的关系... 气候变化的关键脆弱性及其影响的危险水平研究是目前国际上十分关注的问题。文章首先介绍气候变化危险水平的慨念,并讨论其不确定性;然后,简要分析对定量确定气候系统“危险的人为干扰”的可能性;文章还讨论了适应措施与危险水平的关系,并为中国制定合理的区域可持续发展适应措施提出了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可持续发展 适应
下载PDF
适用于奶牛环境热交换模式的随机天气模型 稻—奶牛—鱼系统能量平衡模拟Ⅱ 被引量:1
12
作者 林而达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52-55,共4页
本文介绍了一种能产生逐日降水、最高最低温度、太阳辐射、平均水汽压、风速和地温的随机天气模拟模型。模型的建立应用了Monte Carlo方法,其参数估计分别依据于一阶马尔科夫链、伽玛分布、正态分布的弱平稳过程、维布分布和β分布,并... 本文介绍了一种能产生逐日降水、最高最低温度、太阳辐射、平均水汽压、风速和地温的随机天气模拟模型。模型的建立应用了Monte Carlo方法,其参数估计分别依据于一阶马尔科夫链、伽玛分布、正态分布的弱平稳过程、维布分布和β分布,并给出了根据1951—1980年资料计算的北京天气模型的主要参数。本文还对奶牛产奶量天气风险函数的建立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环境 热交换 天气模型
下载PDF
气候变化与减灾 被引量:5
13
作者 林而达 《中国减灾》 2008年第3期16-17,共2页
人们对气候变化的明显感受一是冬季不冷了,二是气象灾害增多了。如近50年旱灾呈加重趋势,特别是我国北方地区。2006年重庆和川东的大早及2007年大涝和淮河流域的洪涝也给人们很深的印象。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减灾 气象灾害 北方地区 淮河流域 旱灾 洪涝 川东
下载PDF
冬季奶牛环境热交换 稻——奶牛——鱼系统能量平衡模拟Ⅰ
14
作者 林而达 矫维新 +1 位作者 陈善先 惠燕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39-42,共4页
自从1986年亚洲农作制度研究协作网在泰国坤敬召开Crop—Lircslock Systems Workshop以来,中国合作者的工作有了明显的发展,家畜生产被引进了水稻种植制度中,形成了多种农作制度研究模式。我们选择了稻—奶牛—鱼系统作为研究对象。
关键词 奶牛 冬季 环境热交换 模拟
下载PDF
粮食安全要靠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林而达 《中国青年科技》 2005年第3期52-53,共2页
2004年我国粮食总产达到4.7亿吨,增产775亿斤,农业的丰收让很多人都松了一口气,毕竟是连续减产5年后的一个丰收年,农民收入也增加187元,增长6.8%。据调查,2004年因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每亩粮食化肥、种子和农药三种主要农... 2004年我国粮食总产达到4.7亿吨,增产775亿斤,农业的丰收让很多人都松了一口气,毕竟是连续减产5年后的一个丰收年,农民收入也增加187元,增长6.8%。据调查,2004年因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每亩粮食化肥、种子和农药三种主要农资费用比上年增加15.9元,而每亩税金减少8.3元,每亩粮食补贴收入9.5元,合计17.8元,对农民来说,好政策增加的收入能够补偿农资价格上涨增加的支出。再加上增产和粮价上涨的因素,种粮食每亩净收益(不包括人工费用)增加到300元左右。归纳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农业 粮食安全 可持续发展 生产成本 农产品产量
下载PDF
气候变化与生物过程的相互影响──美国全球变化研究计划概况
16
作者 林而达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48-50,24,共4页
气候变化与生物过程的相互影响──美国全球变化研究计划概况林而达(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气象研究所)1美国的全球变化研究计划(USGCRP)在80年代着重于一些基础性的研究问题上,如气候变化、臭氧层耗损,陆地和海洋生产力的... 气候变化与生物过程的相互影响──美国全球变化研究计划概况林而达(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气象研究所)1美国的全球变化研究计划(USGCRP)在80年代着重于一些基础性的研究问题上,如气候变化、臭氧层耗损,陆地和海洋生产力的变化,全球水和能量循环、海平面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 大气圈 生物圈 美国 全球变化
下载PDF
中国西部环境演变及其影响研究 被引量:88
17
作者 秦大河 丁一汇 +8 位作者 王绍武 王苏民 董光荣 林而达 刘春蓁 佘之祥 孙惠南 王守荣 伍光和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2年第2期321-328,共8页
文章综述了气候与中国西部环境演变过程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特别分析了人类活动和全球变暖条件下的演变特征。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 )的研究方法 ,采用全球大气海洋耦合模式和区域气候模式 ,预测了 2 0 10年、2 0 30年... 文章综述了气候与中国西部环境演变过程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特别分析了人类活动和全球变暖条件下的演变特征。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 )的研究方法 ,采用全球大气海洋耦合模式和区域气候模式 ,预测了 2 0 10年、2 0 30年和 2 0 5 0年中国西部地区未来气候生态环境的可能变化趋势即情景。对西部地区生态与经济的脆弱性问题也作了分析 ,最后提出了在西部大开发中实施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双赢战略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生态环境 环境预测 人类活动 海气相互作用 中国西部
下载PDF
藏北地区草地退化的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38
18
作者 高清竹 李玉娥 +5 位作者 林而达 江村旺扎 万运帆 熊伟 王宝山 李文福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65-973,共9页
根据草地退化国家标准和藏北地区草地退化实际情况以及遥感数据特征,选择草地植被盖度为草地退化的遥感监测指标,建立藏北地区草地退化遥感监测和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藏北地区近24年的草地退化进行遥感监测和评价。结果表明:藏北地区草地... 根据草地退化国家标准和藏北地区草地退化实际情况以及遥感数据特征,选择草地植被盖度为草地退化的遥感监测指标,建立藏北地区草地退化遥感监测和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藏北地区近24年的草地退化进行遥感监测和评价。结果表明:藏北地区草地退化现状(2004年)十分严重,重度和极重度退化草地面积分别占草地总面积的8.0%和1.7%,区域草地退化指数(GDI)为1.86,接近中度退化等级;其中藏北地区冰川与雪山及其周围等气候变化较为敏感区域和交通要道沿线等人类活动较为频繁区域的草地退化相对严重;从1981年到2004年的近24年以来,藏北地区及其各个区域草地退化较为严重,其草地退化等级分布比例和草地退化指数年际波动较大,草地退化等级在轻度退化至重度退化等级之间波动;近几年藏北全地区总体草地退化情况及中部、东部和北部地区的草地退化具有更加严重的趋势,而西部地区草地退化状况则略有减缓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退化 遥感监测 时空分布特征 藏北地区
下载PDF
中国粮食生产的综合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6
19
作者 熊伟 林而达 +2 位作者 蒋金荷 李岩 许吟隆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97-406,共10页
采用模型模拟的方式, 根据中国社会发展规划, 将未来社会经济发展情景与区域气候模型、水资源模型和作物模型相连接, 综合评估和分析未来中国的粮食生产状况, 以期为宏观决策提供科学参考。结果表明, ①气候变化将影响未来三大作物单产,... 采用模型模拟的方式, 根据中国社会发展规划, 将未来社会经济发展情景与区域气候模型、水资源模型和作物模型相连接, 综合评估和分析未来中国的粮食生产状况, 以期为宏观决策提供科学参考。结果表明, ①气候变化将影响未来三大作物单产, 如果不考虑 CO2 肥效作用, 未来雨养作物单产将受到更大冲击; 当灌溉条件保障后, 水稻受到冲击更大, 单产降低最多, 尤其是 A2 情景。如果考虑 CO2 肥效作用, 未来玉米平均单产变化不大, 小麦单产明显增加, 尤其是雨养小麦, 水稻单产也有所增加。②未来气候变化、水资源、社会经济发展将影响中国三大作物的需水量和农业供水量, 导致水稻、灌溉玉米和小麦的播种面积下降, 而雨养小麦和玉米的播种面积上升。③未来气候变化、 CO2 肥效、水资源和土地利用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较为复杂, 依情景和时段的不同而不同。农业可用水资源对粮食总产的影响最不利, 致使三大作物粮食总产量明显降低, 成为未来粮食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 尤其是水稻生产; 土地利用对总产的负面影响最小; 气候变化和 CO2 的相互作用可使总量少许增加。未来各情景下水稻受到冲击最大, 而小麦和玉米则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水可用量 粮食生产 综合评估 中国
下载PDF
基于CASA模型的藏北地区草地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及其时空格局 被引量:59
20
作者 高清竹 万运帆 +5 位作者 李玉娥 林而达 杨凯 江村旺扎 王宝山 李文福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526-2532,共7页
基于1981-2004年遥感监测和气象数据,采用CASA(Carnegie-Ames-Stanford Approach)模型模拟分析藏北地区草地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PP)及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受水热条件的制约,藏北地区草地植被NPP空间分布规律呈水平地带性... 基于1981-2004年遥感监测和气象数据,采用CASA(Carnegie-Ames-Stanford Approach)模型模拟分析藏北地区草地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PP)及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受水热条件的制约,藏北地区草地植被NPP空间分布规律呈水平地带性分布,由东南向西北逐渐由230gC·m^-2·a^-1减少到接近0.藏北地区草地植被NPP整体水平较低,年均草地植被总NPP为21.5×10^12g C·a^-1,多年平均值仅为48.1g C·m^-2·a^-1,明显低于青藏高原和其它草原区.藏北地区坡度小于1°平地和平滩地,以及南坡的草地植被年平均NPP相对较低.藏北主要高寒草地7-9月NPP占全年NPP的64.0%~70.0%.1981-2004年间,藏北地区草地植被总NPP的年际变化较大,并有进一步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北地区 高寒草地 NPP 时空格局 CASA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