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期体重指数及出生体重与未来妊娠期高血压及子痫前期-子痫因果关系的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1
作者 张美金 郭庆辉 +2 位作者 许昌声 彭峰 林金秀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7-402,共6页
目的:应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方法探讨儿童期体重指数及出生体重与未来妊娠期高血压及子痫前期-子痫之间的因果联系。方法:以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为工具变量,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数据中筛出与儿童期体重指数及出生体重相关的SNP,用MR... 目的:应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方法探讨儿童期体重指数及出生体重与未来妊娠期高血压及子痫前期-子痫之间的因果联系。方法:以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为工具变量,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数据中筛出与儿童期体重指数及出生体重相关的SNP,用MR Egger回归法、逆方差加权法(IVW)和加权中位数法3种两样本MR方法分析儿童期体重指数及出生体重与未来妊娠期高血压及子痫前期-子痫之间的因果关联。结果:随着儿童体重指数增加,未来妊娠期高血压(IVW的随机效应模型:OR=1.417,95%CI:1.144~1.755,P=0.001;加权中位数法:OR=1.277,95%CI:1.028~1.587,P=0.027)和子痫前期-子痫(IVW:OR=1.399,95%CI:1.130~1.733,P=0.002)发病风险均增加。出生体重与未来妊娠期高血压及子痫前期-子痫之间的因果关联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敏感性分析支持上述因果关联的稳健性。结论:儿童期体重指数与未来妊娠期高血压及子痫前期-子痫之间存在正向因果关联。出生体重与未来妊娠期高血压及子痫前期-子痫之间的因果关联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期体重指数 出生体重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孟德尔随机化
下载PDF
清醒时不同时间血压水平预测夜间高血压的价值
2
作者 欧阳欢 黄丽云 +1 位作者 陈舒玲 林金秀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6-163,共8页
目的:比较清醒时不同时间血压水平预测夜间高血压的价值。方法:连续入选2023年4月至7月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的204例高血压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规范的诊室血压和诊室外血压测量。诊室外血压测量使用动态血压监测装置及血... 目的:比较清醒时不同时间血压水平预测夜间高血压的价值。方法:连续入选2023年4月至7月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的204例高血压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规范的诊室血压和诊室外血压测量。诊室外血压测量使用动态血压监测装置及血压日志记录,具体包括傍晚血压、睡前血压、清晨血压及清晨平均血压。夜间高血压定义为夜间平均血压≥120/70 mmHg(1 mmHg=0.133 kPa)。采用ROC曲线分析不同时间血压水平预测夜间高血压的价值,并采用联合序列试验评价两个指标联合预测夜间高血压的价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夜间高血压的预测因素。结果:204例高血压患者中,104例(51.0%)有夜间高血压。夜间平均收缩压与睡前收缩压最接近(P=0.641)。睡前收缩压≥120 mmHg的患者中有75.7%(84/111)存在夜间高血压,睡前收缩压≥135 mmHg患者中有94.2%(49/52)存在夜间高血压;清晨平均收缩压≥135 mmHg患者中有88.2%(75/85)存在夜间高血压。ROC曲线分析表明,清晨平均收缩压(AUC:0.903,P<0.05)预测夜间高血压的价值明显优于诊室收缩压、傍晚收缩压、睡前收缩压、清晨收缩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睡前收缩压125~134 mmHg(OR=2.95,95%CI:1.02~8.49,P=0.045)、睡前收缩压≥135 mmHg(OR=17.55,95%CI:3.61~85.38,P<0.001)、清晨平均收缩压125~134 mmHg(OR=6.08,95%CI:1.73~21.41,P=0.005)、清晨平均收缩压≥135 mmHg(OR=25.41,95%CI:6.02~107.32,P<0.001)对夜间高血压有预测价值。ROC曲线分析显示,睡前收缩压和清晨平均收缩压联合预测夜间高血压价值更高(AUC:0.929,P<0.05)。进一步行联合序列试验表明,当睡前收缩压≥130 mmHg且清晨平均收缩压≥135 mmHg灵敏度最高,患者中有98.0%(49/50)存在夜间高血压。结论:清晨血压和睡前血压是预测夜间高血压的两个有效指标,联合这两个指标预测价值更高,可为夜间高血压的识别诊断提供临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晨血压 睡前血压 夜间高血压 动态血压监测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率白大衣效应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李爱娜 黄海泉 +3 位作者 许锦鸿 彭峰 柴大军 林金秀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30-336,共7页
目的:通过自动诊室血压测量(AOBPM)、诊室血压测量(OBPM)、家庭血压测量(HBPM)以及动态血压测量(ABPM)测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率白大衣效应。方法:入选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28例,通过OBPM、HBPM... 目的:通过自动诊室血压测量(AOBPM)、诊室血压测量(OBPM)、家庭血压测量(HBPM)以及动态血压测量(ABPM)测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率白大衣效应。方法:入选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28例,通过OBPM、HBPM测量血压及心率,获得诊室心率和家庭自测心率,分析白大衣高血压患者(n=169)和非白大衣高血压患者(n=359)的诊室心率和家庭自测心率的差异及心率白大衣效应(诊室心率-家庭自测心率)。169例患者接受OBPM、AOBPM、HBPM、ABPM四种不同测量方式,其中51例退出,共118例纳入统计,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4种方法所测心率的差异。对心率白大衣效应的相关性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诊室心率高于家庭自测心率[(74.07±9.99)次/min vs.(69.36±9.12)次/min,P<0.05],心率白大衣效应为4.71次/min。(2)白大衣高血压患者的心率白大衣效应比非白大衣高血压患者更明显[(6.80±10.43)次/min vs.(3.72±8.35)次/min,P<0.05]。(3)对118例患者用4种测量方法所测的血压、心率进行成对比较,AOBPM较OBPM所测血压低5.93/2.36 mmHg(1 mmHg=0.133 kPa;t=-9.818和-4.655,P<0.05),AOBPM与OBPM所测心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64,P=0.945)。OBPM较HBPM、白天动态血压测量(d-ABPM)所测心率分别高4.40次/min(P<0.001)和2.33次/min(P=0.009);AOBPM较HBPM、白天-ABPM所测心率分别高4.44次/min(P<0.001)和2.36次/min(P=0.003)。(4)心率白大衣效应与收缩压白大衣效应、舒张压白大衣效应呈弱相关(r分别为0.208和0.134,P均<0.05),与诊室心率呈显著正相关(r=0.55,P<0.001),当诊室心率<70次/min,心率无明显白大衣效应。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率存在白大衣效应,白大衣高血压患者的心率白大衣效应明显大于非白大衣高血压患者。AOBPM能部分消除血压白大衣效应,但不能消除心率白大衣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大衣效应 白大衣高血压 高血压 心率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钙对高血压病患者餐后甘油三酯代谢异常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林金秀 彭峰 柴大军 《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09-213,共5页
目的阿托伐他汀钙(立普妥)对高血压病患者餐后甘油三酯代谢异常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30例高血压病(Ⅰ级)患者并经标准脂肪负荷试验确定为餐后高甘油三酯症,采用高分辨率血管外彩超检测脂餐后4h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 目的阿托伐他汀钙(立普妥)对高血压病患者餐后甘油三酯代谢异常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30例高血压病(Ⅰ级)患者并经标准脂肪负荷试验确定为餐后高甘油三酯症,采用高分辨率血管外彩超检测脂餐后4h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DF),随后受试者随机分为立普妥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组服用双克25mgqd,而立普妥组在常规药物的基础上加服立普妥20mgqn。治疗4周后重复标准脂肪负荷试验和脂餐后4h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脂肪餐后EDF均较空腹明显下降(立普妥治疗组:13.89%±3.28%比9.88%±3.53%,P<0.05;常规治疗组:14.37%±3.51%比10.11%±3.62%,P<0.05),但两组间TGAUC,TGPR无显著性差别。治疗4周后两组血压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立普妥组餐后TGAUC,TGPR较治疗前显著下降[TGAUC:(18.84±6.81比10.12±5.38)mmol/L,P<0.05;TGPR:(3.96±1.78比2.16±1.06)mmol/L,P<0.05],其餐前和餐后EDF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空腹:13.89%±3.28%比17.96%±3.87%,P<0.05,脂餐后4h:9.88%±3.53%比16.67%±3.35%,P<0.05),且空腹EDF和餐后EDF无显著差异。常规治疗组餐后TGAUC、TGPR、空腹EDF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餐后EDF虽有所改善,但仍较空腹受损(14.86%±2.75%比11.42%±2.65%,P<0.05)。相关分析显示餐后EDF下降值、SBP、DBP与餐后TGAUC,TGPR呈正相关(TGAUC:相关系数r分别为0.35,0.32,0.25,P<0.05;TGPR:相关系数r分别为0.34,0.31,0.21,P<0.05)。结论立普妥降脂治疗能显著改善高血压病患者餐后甘油三酯代谢及血管内皮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功能 高血压病患者 阿托伐他汀钙 餐后甘油三酯代谢异常 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标准脂肪负荷试验 mol/L 0.05 高甘油三酯症 血流介导 相关系数 立普妥 EDF 治疗组 治疗前 彩超检测 高分辨率 常规药物 脂肪餐后
下载PDF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关于高血压治疗指南 被引量:641
5
作者 林金秀 吴可贵 《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2期97-100,共4页
本指南由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WHO/ISH)轻型高血压联合委员会高血压治疗指南小组起草。这是WHO/ISH关于高血压治疗指南的第四次修改,是WHO/ISH指南委员会根据目前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研究的结果,由专... 本指南由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WHO/ISH)轻型高血压联合委员会高血压治疗指南小组起草。这是WHO/ISH关于高血压治疗指南的第四次修改,是WHO/ISH指南委员会根据目前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研究的结果,由专家经过集体讨论做出的推荐意见,并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治疗 血压 病理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和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 被引量:9
6
作者 林金秀 陈达光 +1 位作者 郑舒亮 黄端 《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96-198,共3页
目的探讨肾血管性高血压和原发性高血压与胰岛素敏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用正常血糖胰岛素钳夹技术测定24例正常血压者、38例高血压患者、14例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的葡萄糖代谢率(M),以M值作为胰岛素敏感性指标。结果高血压患... 目的探讨肾血管性高血压和原发性高血压与胰岛素敏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用正常血糖胰岛素钳夹技术测定24例正常血压者、38例高血压患者、14例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的葡萄糖代谢率(M),以M值作为胰岛素敏感性指标。结果高血压患者的M值明显低于正常血压及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5.46±1.78比9.34±1.14,8.67±1.37mg/kg·min-1,P<0.01),正常血压与肾血管性高血压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高血压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血压及肾血管性高血压组(58.8%比8.3%和7.1%,P<0.01),而正常血压与肾血管性高血压组之间无差异(P>0.05)。高血压患者M值与收缩压、平均动脉压高度相关(r分别为-0.506,-0.414,P分别小于0.01和0.05),正常血压者和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的M值与收缩压、平均动脉压无明显相关(正常血压:r分别为-0.366和-0.301,P>0.05;肾血管性高血压:r分别为-0.316和-0.324,P>0.05)。结论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可能是原发于高血压,而非继发于血压增高;测定胰岛素敏感性可作为高血压和肾血管性高血压的鉴别诊断参考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血管性高血压 高血压 胰岛素敏感性
下载PDF
高血压前期的治疗观点 被引量:10
7
作者 林金秀 谢泓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z1期8-10,共3页
  2003年美国高血压预防、诊断、评价与治疗联合委员会的第7次报告(JNC7)提出了"高血压前期"的概念,即收缩压在120~139 mm Hg和(或)舒张压在80~89 mm Hg,许多学者在这方面作了许多研究,取得了许多共识.……
关键词 高血压 HG 药物治疗 安慰剂 空白剂 心血管危险因素 坎地沙坦
下载PDF
正常人餐后甘油三酯动态代谢对血清一氧化氮和血浆内皮素1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林金秀 柴大军 +3 位作者 吴可贵 许昌声 康晴 汤冰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27-230,共4页
为探讨正常人脂肪负荷后甘油三酯动态代谢对血清一氧化氮和血浆内皮素 1浓度的影响 ,取 2 0例正常人标准脂肪餐前 (0h)、餐后 2、4、6和 8h外周静脉血 ,分离血清 ,测定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 为探讨正常人脂肪负荷后甘油三酯动态代谢对血清一氧化氮和血浆内皮素 1浓度的影响 ,取 2 0例正常人标准脂肪餐前 (0h)、餐后 2、4、6和 8h外周静脉血 ,分离血清 ,测定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Ⅰ和载脂蛋白B水平 ,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内皮素 1浓度 ,比色法测定血清一氧化氮相对浓度 ,计算一氧化氮 /内皮素 1比值。结果发现 ,餐后 2h血清甘油三酯浓度显著高于餐前 (2 .19± 0 .16比 1.161.16± 0 .11mmol/L ,P <0 .0 5 ) ,4h达到高峰 (3.34± 0 .37mmol/L) ,8h恢复至餐前水平。餐后 2h血浆一氧化氮浓度存在一过性升高 (61.5 8± 5 .97比 42 .5 0± 7.42ng/L ,P <0 .0 5 ) ,6、8h又显著降低 (37.60± 5 .71比 61.5 8± 5 .97ng/L ;30 .76± 5 .0 1比 61.5 8± 5 .97ng/L ,P <0 .0 5 )。餐后 2h内皮素 1浓度较餐前显著降低(99.0 8± 16.5 5比 114.2 2± 16 .45ng/L ,P <0 .0 5 ) ,餐后 6、8h较 2h显著升高 (113.82± 19.80比 99.0 8± 16 .5 5ng/L ,12 1.0 2± 19.5 5比 99.0 8± 16.5 5ng/L ,P <0 .0 5 ) ,餐后 8h较 4h高 (12 1.0 2± 19.5 5比 10 3.45± 19.87ng/L ,P <0 .0 5 )。同样 ,一氧化氮 /内皮素 1比值在餐后 2h存在高峰 (0 .78± 0 .13比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膳食脂肪类 高甘油三酯血症 一氧化氮 内皮素1
下载PDF
氯沙坦对高血压病人24小时血压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林金秀 吴可贵 +1 位作者 蔡洪斌 曾开淇 《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 观察氯沙坦对高血压病人 2 4小时血压的影响 ,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2 0例Ⅰ Ⅱ级高血压病人 ,入院后停药 2周 ,服氯沙坦5 0mg ,qd ,疗程 12周 ,1个月后血压若未降至 140 / 90mmHg以下 ,可加大剂量到 10 0mg ,qd ,治疗前后复查... 目的 观察氯沙坦对高血压病人 2 4小时血压的影响 ,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2 0例Ⅰ Ⅱ级高血压病人 ,入院后停药 2周 ,服氯沙坦5 0mg ,qd ,疗程 12周 ,1个月后血压若未降至 140 / 90mmHg以下 ,可加大剂量到 10 0mg ,qd ,治疗前后复查 2 4小时动态血压。以二次给药间距终末时血压下降数除以给药间距中最大血压下降数值作为药物降压的谷 /峰比 (T∶P) ,以夜间血压均值与白昼血压均值比较时下降 10 %或大于 10mmHg者为夜间血压下降或”杓型者” ,反之为夜间血压不下降者或”非杓型者”。结果 发现 (1)氯沙坦能明显降低高血压病人的 2 4小时平均血压 (mmHg) (SBP :134± 14比 113± 8,DBP :89± 12比 71±5 ,P <0 0 1) ;有效率为 85 .0 % .(2 )氯沙坦降压的SBP和DBPT :P比率分别为 78.6 % (4 8%~ 93 .9% )和 76 .2 % (4 6 .4%~ 89.6 % ) .SBP ,DBP和MBP的平滑曲线指数分别是 1.2 3± 0 32 ,1.36± 0 41和 1.32± 0 38.(3)对夜间血压高于正常值 (12 0 / 80mmHg)的高血压患者 ,氯沙坦明显降低夜间血压(mmHg) (SBP :142 .6± 8.8降至 116 .3± 11.4,DBP :89.2±9.6降至 74.3± 6 .8,P <0 0 1) ,对夜间血压已属正常者 ,氯沙坦无进一步降压作用 (SBP :12 0 3± 3 .7比 116 .3± 6 .8;DBP :78.2± 6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沙坦 24小时动态血压 谷峰比率 高血压
下载PDF
2010年高血压:从高质量降压达标到心率达标 被引量:21
10
作者 林金秀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0年第4期195-197,共3页
关键词 联合降压治疗 高血压防治 NATEGLINIDE 心率 质量 VALSARTAN VERAPAMIL 临床试验
下载PDF
普伐他汀与烟酸肌醇单用和合用对高脂血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林金秀 林丽琼 陈达光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3期227-230,共4页
为比较普伐他汀和烟酸肌醇单用和合用对高脂血症病人血脂的影响,将高脂血症患者分成普伐他订组、烟酸肌醇组和联合用药组,观察治疗前后血脂的变化。结果发现,晋代他汀组血清总胆固醇从7.0±1.4降至5.9±1.5mmol/L(P<0... 为比较普伐他汀和烟酸肌醇单用和合用对高脂血症病人血脂的影响,将高脂血症患者分成普伐他订组、烟酸肌醇组和联合用药组,观察治疗前后血脂的变化。结果发现,晋代他汀组血清总胆固醇从7.0±1.4降至5.9±1.5mmol/L(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从4.6±1.3降至3.6±1.2mmol/L(P<0.05),而甘油三酯无明显降伏。烟酸肌醇组甘油三酯从2.7±1.2降至2.1±0.9mmol/L(P<0.05),而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无明显降低。两药治疗后高密度脂蛋白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联合用药组治疗后血脂各项指标降低或升高的幅度均比普代他汀组和烟酸肌醇组大,总胆固醇分别降低27.3%、15.6%和7.5%(P<0.05),甘油三酯分别降低31.9%、7.1%和22.8%(P<0.05),高密度脂蛋白分别升高11.2%、1.7%和4.49%(P<0.05)。单一治疗无效的39例高脂血症患者分别联用烟酸肌醇或普伐他汀,观察4周,发现血总胆固醇从6.5±1.4降至4.5±1.3mmol/L(P<0.01),血甘油三酯从2.6±1.2降至1.9±1.lmmol/L(P<0.01),高密度脂蛋白从1.16±0.22升至1.27±0.21mmol/L(P<0.05)。提示普代化汀加烟酸肌醇联合治疗可增强降脂效果,改善血脂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 普伐他汀 烟酸肌醇 药物疗法 疗效
下载PDF
高血压(3)高血压治疗的回顾与展望(续2) 被引量:6
12
作者 林金秀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64-166,共3页
近半个世纪以来,尤其是近10年来,高血压治疗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表现为六个方面:①回归降压——降压达标是关键;②个体化治疗——根据高血压病人的危险因素以及哪个器官需重点保护,来选择降压药;③优化联合治疗——钙离子拮抗剂+血管... 近半个世纪以来,尤其是近10年来,高血压治疗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表现为六个方面:①回归降压——降压达标是关键;②个体化治疗——根据高血压病人的危险因素以及哪个器官需重点保护,来选择降压药;③优化联合治疗——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是当今高血压治疗方案中的"黄金"组合;④强化降压——目标血压<130/80mmHg(1mmHg=0.133kPa),使高危高血压病人更多获益;⑤综合防治策略,强调降压、调脂、降糖一起上的综合防治策略;⑥建立早期防治,防与治并重的医疗模式——早防治,早获益。与此同时,高血压治疗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如高血压前期防治对策;脑卒中急性期是否需要降压;新的降压药物和治疗方法的研发;如何提高降压质量等。这些新的挑战需要同道共同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治疗 成就 挑战
下载PDF
氯沙坦对高血压病人偶测血压及动态血压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林金秀 吴可贵 +1 位作者 蔡洪斌 曾开淇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 2001年第4期231-233,共3页
目的:观察氯沙坦对高血压病人偶测血压及24h动态血压的影响,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24例Ⅰ~Ⅱ级高血压病人,入院后停药2周,服氯沙坦50mg,qd,疗程12周。1个月后血压若未降至140/9OmmHg以下,可加大剂量到100mg,qd。治疗前后复查24h动态血... 目的:观察氯沙坦对高血压病人偶测血压及24h动态血压的影响,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24例Ⅰ~Ⅱ级高血压病人,入院后停药2周,服氯沙坦50mg,qd,疗程12周。1个月后血压若未降至140/9OmmHg以下,可加大剂量到100mg,qd。治疗前后复查24h动态血压。以两次给药间距终末时血压下降数除以给药间距中最大血压下降数值作为药物降压的谷/峰比(T:P),以夜间血压均值与白昼血压均值比较下降10%或大于10mmHg者为夜间血压下降或“杓型者”,反之为夜间血压不下降者或“非杓型者”。结果:发现(1)氯沙坦显著降低高血压病人的偶测平均血压(P<0.01);(2)氯沙坦能明显降低高血压病人的24h平均血压(P<0.01)。有效率为83.3%;(3)氯沙坦降压的SBP和DBP T:P比率分别为78.8%和76.5%。SBP、DBP和MBP的平滑曲线指数分别是1.24±0.33,1.37±0.42和1.32±0.37;(4)对夜间血压高于正常值(120/80mmHg)的高血压患者,氯沙坦明显降低夜间血压(P<0.01),对夜间血压已属正常者,氯沙坦无进一步降压作用(P>0.05)。(5)24hSBP、DBP下降幅度与治疗前SBP、DBP明显相关(r分别为0.812和0.794,P<0.01)。结论:氯沙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降压药,其主要优点是24h平稳降压,谷峰比满意,夜间无过度降压的危险,晨间血压上升受到明显抑制,基础血压越高,降压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沙坦 动态血压 谷峰比率 高血压 治疗 降压药
下载PDF
心血管疾病治疗新药物和趋势 被引量:1
14
作者 林金秀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867-868,共2页
自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相继研发出血压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后,近几年来并无新的心血管防治药物问世。大多是同类药物的改良,如兼有增加NO水平的β受体阻滞剂(萘比洛尔),调脂作用更强的他汀... 自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相继研发出血压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后,近几年来并无新的心血管防治药物问世。大多是同类药物的改良,如兼有增加NO水平的β受体阻滞剂(萘比洛尔),调脂作用更强的他汀,如瑞舒伐他汀等。药物之间的联合治疗,如钙拮抗剂(CCB)+ACEI等。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在心血管事件链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事件 新药物 疾病治疗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血压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瑞舒伐他汀 Β受体阻滞剂
下载PDF
高血压治疗的现代观念 被引量:3
15
作者 林金秀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7年第4期233-236,共4页
过去7年,相继发表了9项重要高血压临床试验:高血压的合理治疗(hypertension optimal treatment,HOT)、卡托普利预防试验(captopril prevention project,CAPPP)、瑞典老人高血压试验-2(Swedish trial in old patients with hyperte... 过去7年,相继发表了9项重要高血压临床试验:高血压的合理治疗(hypertension optimal treatment,HOT)、卡托普利预防试验(captopril prevention project,CAPPP)、瑞典老人高血压试验-2(Swedish trial in old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2,STOP-2)、抗高血压药和调血脂药预防心脏病发作试验(antihypertensive and lipid-lowering treatment to prevent heart attack trial,ALLHAT)、北欧地尔硫(艹卓)试验(Nordic diltiazem study,NORDIL)、高血压治疗目标(intervention as a goal in hypertension treatment,INSIGHT)、氯沙坦对高血压试验终点的干预(losartan intervention for endpoint reduction in hypertension study,LIFE)、缬沙坦长期使用评估(valsartan antihypertensive long-term use evaluation,VALUE)、英国人和斯堪的那维亚人心脏试验-降血压篇(Anglo-Scandinavian cardiac outcomes trial-blood pressure lowering arm,ASCOT-BPLA),使高血压治疗观念和策略发生日新月异变化.可概括为早期、快速、平稳、联合、综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治疗 抗高血压药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病人胰岛素抵抗相关性的研究
16
作者 林金秀 叶琼 +2 位作者 吴可贵 曾开淇 郑舒亮 《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540-542,共3页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ACE)基因多态性 ,血管紧张素原 (AGT)基因突变与高血压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检测 76例原发性高血压及 2 8例正常血压者的ACE基因插入 /缺失 (I/D)多态性及AGT基因位点突变 ,同...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ACE)基因多态性 ,血管紧张素原 (AGT)基因突变与高血压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检测 76例原发性高血压及 2 8例正常血压者的ACE基因插入 /缺失 (I/D)多态性及AGT基因位点突变 ,同时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及胰岛素释放试验 ,以空腹血糖及空腹胰岛素乘积倒数的对数值(ISI) ,胰岛素曲线下面积IS AUC作为胰岛素敏感性指标。结果  (1)ACE基因多态性在高血压和正常血压组无显著性差异 ,而AGTT2 35等位基因频率在高血压组高于正常对照组 (0 4 3vs0 32 ,P <0 0 5 )。 (2 )无论是高血压还是正常血压者ACE基因DD型者的ISI均明显低于ID和II型 ,IS AUC显著高于ID和II型〔ISI:- 4 31± 0 2 0vs -3 6 3± 0 2 2和 - 3 2 7± 0 2 4 ,P <0 0 1;IS(AUC) :2 11 1± 5 6 8vs 135 7± 5 4 7、12 6 8± 5 1 7mu·L-1,P <0 0 1〕 ,而AGT基因T2 35 ,T174基因突变与胰岛素抵抗无关 (P >0 0 5 )。结论 ACE基因DD型而非AGT基因可能参与高血压病人及正常血压者胰岛素抵抗的基因调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基因多态性 原发性高血压 胰岛素抵抗 EH
下载PDF
潘生丁食管心房调搏复合试验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林金秀 曾开淇 丁振芳 《心电学杂志》 1993年第4期287-289,共3页
通过42例冠心病患者和15例“健康人”心电图次极量活动平板试验、潘生丁试验和潘生丁食管心房调搏复合试验对照。发现后者对冠心病的检出率较前二者高,其特异性为100%,试验方法简便安全,对无创性诊断冠心病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 潘生丁 食管心房调搏 冠心病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及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巯甲丙脯酸前后肾动态显像的初步观察
18
作者 林金秀 陈达光 +2 位作者 林军 林好学 林丽琼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1995年第3期175-178,共4页
用CS-7型r动态显像及分析研究10例肾动脉狭窄(RAS),10例高血压病I期,20例高血压病Ⅱ期及16例Ⅲ期高血压病患者口服巯甲内脯酸(Cap,50mg)前后肾功能及肾血流灌注显像的变化,同时测定周围静脉血浆肾素。... 用CS-7型r动态显像及分析研究10例肾动脉狭窄(RAS),10例高血压病I期,20例高血压病Ⅱ期及16例Ⅲ期高血压病患者口服巯甲内脯酸(Cap,50mg)前后肾功能及肾血流灌注显像的变化,同时测定周围静脉血浆肾素。结果发现8例肾动脉狭窄<95%的RAS患者Cap试验均阳性,2例狭窄>95%的RAS患者基础显像患肾呈低水平延长线型肾图,肾功能明显降低,口服Cap后肾功无变化;高血压病I至Ⅲ期患者Cap试验的阳性率分别为0%,5%和25%,但均为双侧性。Cap试验诊断RAS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0%,89%,88%;基础显像+Cap试验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100%,87%和88%。10例RAS患者口服Cap后周围静脉肾素均明显增高。这些资料表明:Cap介入的 ̄(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对单侧RAS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肾动脉严重狭窄时,亦可呈阴性结果,双侧性Cap试验阳性应考虑重度高血压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成像 巯甲丙脯酸 肾血管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
下载PDF
肿瘤转移消失蛋白促进cortactin但抑制N-WASP介导的肌动蛋白聚合
19
作者 林金秀 吴可贵 詹熙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4年第4期435-435,共1页
关键词 肿瘤转移抑制蛋白 CORTACTIN N-WASP actin聚合 细胞迁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通过RXRα介导的抗氧化应激效应抑制高脂喂养糖尿病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被引量:26
20
作者 林晓燕 林秋平 +4 位作者 许昌声 宁若冰 祝江 林金秀 柴大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537-1545,共9页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Atorv)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高脂喂养载脂蛋白E敲除(apolipoprotein E knockout,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在糖尿病合并高脂饮食条件下对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C57小鼠8只作...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Atorv)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高脂喂养载脂蛋白E敲除(apolipoprotein E knockout,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在糖尿病合并高脂饮食条件下对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C57小鼠8只作为对照,34只高脂喂养的ApoE-/-小鼠随机分为3组:ApoE-/-组、STZ-ApoE-/-组和STZ-ApoE-/-+Atorv组。STZ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动物模型,测定小鼠空腹血糖、血脂水平,HE染色图像分析测定胸主动脉斑块面积;免疫杂交检测主动脉及细胞内NADPH氧化酶亚基gp91phox蛋白水平;Fenton反应Griess显色法测定血清及胸主动脉匀浆上清液活性氧(ROS)水平。I型胶原酶消化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流式细胞术检测内皮细胞内ROS的水平,光泽精分析法测定NADPH氧化酶活性。采用干扰RNA和质粒转染的方法评价类视黄醇X受体α(RXRα)在Atorv抑制氧化应激中的作用。结果:(1)与C57组相比,ApoE-/-组小鼠胸主动脉斑块面积显著增加[(215.88±34.19)μm2vs 0μm2,P<0.01],2组间空腹血糖水平无显著差异,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及胸主动脉ROS、胸主动脉gp91phox表达水平显著缩小(P<0.05);(2)与ApoE-/-组相比,STZ-ApoE-/-组胸主动脉斑块面积进一步增加[(314.13±35.72)μm2vs(215.88±34.19)μm2,P<0.05],血糖水平升高,血清TC、LDL-C、血清及胸主动脉ROS、胸主动脉gp91phox水平进一步增加(P<0.05);(3)与STZ-ApoE-/-组相比,STZ-ApoE-/-+Atorv组胸主动脉粥样斑块面积显著降低[(217.47±24.56)μm2vs(314.13±35.72)μm2,P<0.05],血糖、血清TG、HDL、TC、和LDL-C无显著变化,血清及胸主动脉ROS、胸主动脉gp91phox水平亦显著降低(P<0.05);(4)高糖(25 mmol/L)干预后,HUVECs内ROS含量、gp91phox蛋白水平及NADPH氧化酶活性明显增加(P<0.05),阿托伐他汀(10-8~10-6mol/L)显著降低高糖环境下HUVECs胞内ROS含量、gp91phox表达及NADPH氧化酶活性,且具有浓度依赖性;(5)将RXRαsiRNA转染至HUVECs之后,阿托伐他汀(10-6mol/L)对高糖环境下ROS生成及NADPH氧化酶活性的抑制效应显著减弱,RXRα质粒转染使RXRα过表达后,阿托伐他汀(10-6mol/L)抑制ROS生成及NADPH氧化酶活性的作用明显增强(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通过抑制高糖环境下机体的氧化应激反应对抗动脉粥样硬化;核受体RXRα介导阿托伐他汀的抗氧化应激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糖尿病 氧化性应激 动脉粥样硬化 类视黄醇X受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