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转型与转型社会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62
1
作者 林默彪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34-135,共2页
社会转型是社会结构的整体性变迁 ,处于转型过程中的社会可称之为转型社会 ,转型社会具有有别于常态社会的基本特征 ,对社会转型与转型社会的基本特征的规范和描述对于我们分析把握发生在当代中国社会的社会转型具有普遍的方法论意义。
关键词 社会转型 转型社会 社会失范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释义——一种解释学的视界 被引量:18
2
作者 林默彪 《东南学术》 2003年第1期100-108,共9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具有解释学意境的文化历史现象 ,涵蕴着中国社会 2 0世纪以来变革与发展历程的丰富而又深刻的实践和文化历史内涵。“中国化”所内蕴的本质关系———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关系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传统和马...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具有解释学意境的文化历史现象 ,涵蕴着中国社会 2 0世纪以来变革与发展历程的丰富而又深刻的实践和文化历史内涵。“中国化”所内蕴的本质关系———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关系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传统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实践这两个关系维度上展开 ,构成一种视界融合的互动关系构架 ,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模式向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文化———价值模式的转换和跃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传统 中国社会实践 互动关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实际
下载PDF
文化作为一种分析框架何以可能 被引量:6
3
作者 林默彪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24-128,共5页
文化作为一种分析框架熟为人知,而文化作为一种分析框架何以可能则鲜有人问。这是一个具有历史哲学意蕴的前提性的元问题。本文从存在、历史和价值三个向度上给出文化作为一种分析框架的意义和理由,证明了它是可能的。
关键词 文化 分析框架 存在 历史 价值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过程和形态 被引量:18
4
作者 林默彪 《党史研究与教学》 2002年第5期25-28,共4页
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我们通常是把它当作一个无须置辨和研究的常识。但恰恰是这个“常识”,蕴含着中国社会 2 0世纪以来变革与发展历程的丰富、深刻的文化历史内涵。因此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就必须把结构、过程和形... 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我们通常是把它当作一个无须置辨和研究的常识。但恰恰是这个“常识”,蕴含着中国社会 2 0世纪以来变革与发展历程的丰富、深刻的文化历史内涵。因此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就必须把结构、过程和形态结合起来 ,在厘清“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元问题的基础上 ,做一种总体性的深入研究 ,通过创造性的诠释来观照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历史、现实和未来 ,从而使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上升为一种理性的自觉 ,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中国化 ,实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关系 过程 形态
下载PDF
中国现代观念史研究视域与方法探略 被引量:4
5
作者 林默彪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5-163,247,共10页
近代以来进入中国的西方现代观念,在“中西古今”的视域融合中,蕴涵着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时代问题和思想光谱,展开中国现代观念演变的种种聚讼,涵化出中国现代观念的“中国化”和“中国性”的意谓。只有在这样一种视域交叠和融... 近代以来进入中国的西方现代观念,在“中西古今”的视域融合中,蕴涵着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时代问题和思想光谱,展开中国现代观念演变的种种聚讼,涵化出中国现代观念的“中国化”和“中国性”的意谓。只有在这样一种视域交叠和融合的张力中,才能真正把握中国现代观念的价值和意义。观念史研究必须通过反思性的诠解,把握这些现代观念在历史和当下语境中生发出来的新的意涵,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构提供思想和话语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念史 现代观念 语境 视域融合
下载PDF
存在的孤离与人文的反思——现代人生存境遇的一种人文读解 被引量:3
6
作者 林默彪 《东南学术》 2004年第6期118-125,共8页
转型中的中国社会,人的存在呈现出一种“孤离化”的状况,它表现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他人)、人与文化、人与自我的四重疏离化倾向。存在的孤离有其内在的机缘,表明人性的分裂和精神的无待,引发存在的焦虑。存在的孤离与存在的焦虑具有... 转型中的中国社会,人的存在呈现出一种“孤离化”的状况,它表现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他人)、人与文化、人与自我的四重疏离化倾向。存在的孤离有其内在的机缘,表明人性的分裂和精神的无待,引发存在的焦虑。存在的孤离与存在的焦虑具有反人文的性质,从人文的视界来省思、批判、关切,当有其深刻的文化历史内涵和当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存在的孤离 人文反思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何以可能?——福建长汀生态文明建设经验启示 被引量:4
7
作者 林默彪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17,共9页
文章以福建长汀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地方性经验范本,试图通过对长汀实践经验的研究和逻辑的推衍,在宏观层面上来回应一个康德式的设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何以可能?
关键词 长汀 生态文明 绿色发展 经验与逻辑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多重诠释视界 被引量:2
8
作者 林默彪 《东南学术》 2004年第S1期46-48,共3页
本文是从哲学解释学的角度来讨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分析框架问题。认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解存在着主观性与客观性、真理与价值、问题与主义、历史与现实、世界与中国的多重的两极之间的解释张力,这为我们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中... 本文是从哲学解释学的角度来讨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分析框架问题。认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解存在着主观性与客观性、真理与价值、问题与主义、历史与现实、世界与中国的多重的两极之间的解释张力,这为我们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是如何被诠释的提供了有效的诠释视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视界融合 解释张力
下载PDF
哲学创新释要 被引量:1
9
作者 林默彪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7-77,248,共12页
哲学创新并非经验性和知识性的创造活动,而是思想家以自由的心灵、理性的沉思和寻根究底的探索精神,突破或超越已有的思想观念,去揭示、反思、阐释、澄明在时代历史过程中的人与世界的现实关系及其意义,为人的现实生活和实践提供“智慧... 哲学创新并非经验性和知识性的创造活动,而是思想家以自由的心灵、理性的沉思和寻根究底的探索精神,突破或超越已有的思想观念,去揭示、反思、阐释、澄明在时代历史过程中的人与世界的现实关系及其意义,为人的现实生活和实践提供“智慧性”的真理。建构与解构、证明与批判、划界与越界、适应与超越、诠释与创造构成哲学创新的张力。对哲学创新是怎样的以及哲学创新何以可能这些前提性问题的追问和论辩,对于当代中国的哲学创新而言,其可能的意义在于:达至一种哲学创新的主体性自觉,揭示并反思现实生活和实践问题,去建构当代中国的思想自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 哲学创新 哲学问题 主体性自觉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若干问题的检视与反思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默彪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18,共15页
本文试图在一种两极张力的思维框架中来检视和反思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若干问题。这既突出了哲学反思的"问题意识",又开显出哲学的"后思"之本性,同时,亦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所达至的一种理性的自觉。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问题意识 反思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方法论与问题域 被引量:1
11
作者 林默彪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52-56,共5页
本文讨论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几个方法论问题。这些问题主要由相对应的几组关系构成解释张力:关系、过程和形态,历史与逻辑,整体与部分,客观性与主观性,真理与价值,问题与主义,历史的与现实的,世界的与中国的。在这些解释框架中... 本文讨论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几个方法论问题。这些问题主要由相对应的几组关系构成解释张力:关系、过程和形态,历史与逻辑,整体与部分,客观性与主观性,真理与价值,问题与主义,历史的与现实的,世界的与中国的。在这些解释框架中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问题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方法论 问题域
下载PDF
坚持科学发展 促进文化繁荣 被引量:1
12
作者 林默彪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7-8,共2页
文化建设不是一次标新立异、急功近利的思想运动,而是一个绵实厚重而又充满生机活力的文化历史进程,应该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这一历史进程中,发挥其思想价值和指导作用,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文化繁荣 社会主义文化 历史进程 标新立异 文化建设 急功近利 思想价值
下载PDF
文化建设的基本观念 被引量:1
13
作者 林默彪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56-60,共5页
文化建设要有一种宏观的哲学意识,它包括鲜明的时代实践意识、深沉的文化历史意识、宽广的开放意识和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形成文化建设的一种纵横相交的基本观念,使我们能够高屋建瓴地认识和把握文化建设的基本路径和方向,指导和推动文... 文化建设要有一种宏观的哲学意识,它包括鲜明的时代实践意识、深沉的文化历史意识、宽广的开放意识和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形成文化建设的一种纵横相交的基本观念,使我们能够高屋建瓴地认识和把握文化建设的基本路径和方向,指导和推动文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建设 时代意识 历史意识 开放意识 创新意识
下载PDF
认识的元结构与认识论的问题域 被引量:1
14
作者 林默彪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69-73,共5页
任何认识现象都存在由“自我”、“我思”和“我思对象”所构成的三元结构。在这元结构的内在关联中提出和讨论的基本问题,构成了认识论的问题域。哲学史上对这些问题有不同的提法和不同的解答,但迄今为止也并没有一个使认识论没有必要... 任何认识现象都存在由“自我”、“我思”和“我思对象”所构成的三元结构。在这元结构的内在关联中提出和讨论的基本问题,构成了认识论的问题域。哲学史上对这些问题有不同的提法和不同的解答,但迄今为止也并没有一个使认识论没有必要再“论”下去的最终答案。只要人类认识现象还在,认识的元结构就必然存在,在此基础上所生发的问题域也就会存在下去,哲学认识论就不会被消解,但问题会常提常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 元结构 认识论 问题域
下载PDF
哲学的反思与反思的哲学
15
作者 林默彪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0-78,275,共9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哲学在思想层面上参与了中国现代性的启蒙、现代性的反思和现代性的建构,哲学在审视与观照中国社会变革与发展的同时经历了自身思想的流变。对这一思想历程的梳理和反思的蕴意既在于通过这样一种"清理地基&...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哲学在思想层面上参与了中国现代性的启蒙、现代性的反思和现代性的建构,哲学在审视与观照中国社会变革与发展的同时经历了自身思想的流变。对这一思想历程的梳理和反思的蕴意既在于通过这样一种"清理地基"式的努力来寻觅一个新的可能的路向,也在于使哲学能够回归理性的"思"的本性,真正以哲学之思的方式面向当代中国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 启蒙 反思 现代性 中国问题
下载PDF
生存哲学的价值关切:以人为中心的和谐与发展
16
作者 林默彪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7-114,共8页
文章在生存哲学的思域中,把人的生存理解为由人的对象性生存活动所建构起来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他人)、人与文化、人与自我这四重关系构成的生存空间以及由这四重关系展开过程所构成的生存时间的统一。人在生存的时空场域中以人为价... 文章在生存哲学的思域中,把人的生存理解为由人的对象性生存活动所建构起来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他人)、人与文化、人与自我这四重关系构成的生存空间以及由这四重关系展开过程所构成的生存时间的统一。人在生存的时空场域中以人为价值轴心拓植出生存的趋向于真善美好的价值和意义。这种普适性价值就人的生存关系而言指向"和谐";就人的生存过程而言指向"发展"。以人为中心的和谐与发展正是我们这个时代价值关切的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哲学 生存时空 生存价值 和谐 发展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形态的诠释与建构
17
作者 林默彪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0-27,共8页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形态学诠释与建构是从哲学上塑造当代中国"思想自我"的理性自觉。实践理论形态和学术理论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两种基本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当代形态的建构应着眼于"中国化"...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形态学诠释与建构是从哲学上塑造当代中国"思想自我"的理性自觉。实践理论形态和学术理论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两种基本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当代形态的建构应着眼于"中国化"的方向、理论体系建构和哲学把握时代的"问题意识"。当代中国现代性问题和人的生存发展境遇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当代形态建构的富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问题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形态 实践理论形态 学术理论形态
下载PDF
生存家园的焦虑——对当代生态环境问题的人文读解
18
作者 林默彪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47-50,共4页
生态和环境问题在当代已经引起了一种全球性的“生存焦虑”,成为许多不同学科共同的研究对象。尽管这些学科研究的角度、方法、结论不尽相同,但都含置着一个共同的背景价值,那就是:“为了人的生存与发展”。因此,生态与环境问题在本质... 生态和环境问题在当代已经引起了一种全球性的“生存焦虑”,成为许多不同学科共同的研究对象。尽管这些学科研究的角度、方法、结论不尽相同,但都含置着一个共同的背景价值,那就是:“为了人的生存与发展”。因此,生态与环境问题在本质上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人文价值问题。从这种“背景价值”角度来反思当代中国所面临的生存家园危机具有更为深层和普遍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和环境 人与自然 人文价值 环境正义
下载PDF
道德问题的现实检视与制度安排
19
作者 林默彪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3-16,共4页
思想道德建设关键不在于我们提出高尚的道德原则和如何强调道德的重要性,而在于必须对道德的现实与道德建设的方式进行深刻的检视与反思,并把道德建设与制度安排结合起来寻找一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切实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 道德 底线伦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制度安排 道德规范 思想道德建设 道德实践 道德原则
下载PDF
邓小平理论的时代蕴涵
20
作者 林默彪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1999年第9期49-53,共5页
关键词 邓小平理论 当代中国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中国实际 发展趋势 时代意识 发展问题 时代特征 时代主题 时代精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