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草苷纳米胶束的制备与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邢小燕 果秋婷 +1 位作者 徐长青 惠毅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29-134,共6页
目的 制备甘草苷纳米胶束(Lip-NMs)以提高药物的渗透性,并通过衰老模型大鼠评估其抗衰老作用。方法 以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嵌段共聚物(Pluronic?F127)和聚乙烯己内酰胺-聚醋酸乙烯酯-聚乙二醇接枝共聚物(Soluplus?)作为载体材料,采用溶... 目的 制备甘草苷纳米胶束(Lip-NMs)以提高药物的渗透性,并通过衰老模型大鼠评估其抗衰老作用。方法 以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嵌段共聚物(Pluronic?F127)和聚乙烯己内酰胺-聚醋酸乙烯酯-聚乙二醇接枝共聚物(Soluplus?)作为载体材料,采用溶剂蒸发-薄膜水化分散法将甘草苷制备成纳米胶束,并以临界胶束浓度、稀释稳定性、粒径分布、多聚分散系数(PDI)、Zeta电位和包封率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Lip-NMs处方中Pluronic?F127和Soluplus?用量的配比;考察甘草苷混悬液和Lip-NMs在不同pH介质溶液中的药物释放情况;评估Lip-NMs对Caco-2细胞的毒性,并进行细胞跨膜转运研究;比较甘草苷混悬液和Lip-NMs对D-半乳糖所致衰老模型大鼠的抗衰老作用。结果 通过综合评估确定Lip-NMs的最优处方:Pluronic?F127和Soluplus?的质量比为25∶75;在透射电镜下可观察到Lip-NMs呈圆整球形;Lip-NMs在不同pH介质溶液中均表现为缓慢释药特性;Lip-NMs能够有效提高药物的渗透性;与对照组相比,Lip-NMs可显著提高衰老模型大鼠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 GSH-Px)的含量,降低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的含量,有效提高脑的抗氧化能力。结论 将Pluronic?F127和Soluplus?作为载体材料,将甘草苷制备成纳米胶束,有望促进药物吸收,达到更好的抗衰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苷 纳米胶束 渗透性 吸收 抗衰老
下载PDF
Box-Benhnken响应面法优化三黄地榆油中盐酸小檗碱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8
2
作者 果秋婷 张小飞 《中国药师》 CAS 2017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三黄地榆油中盐酸小檗碱的提取工艺。方法:以药材粒度、液料比和药材提取时间作为考察因素,以三黄地榆油中盐酸小檗碱的提取率作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考察各个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盐酸小... 目的: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三黄地榆油中盐酸小檗碱的提取工艺。方法:以药材粒度、液料比和药材提取时间作为考察因素,以三黄地榆油中盐酸小檗碱的提取率作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考察各个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盐酸小檗碱提取率的影响。结果:确定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中药粉末粒度为60目,液料比为18,提取时间为1.5 h。采用最佳提取工艺参数提取3批三黄地榆油,盐酸小檗碱的平均提取量为(16.6±0.6)mg·g^(-1)(n=3)。结论: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优化三黄地榆油中盐酸小檗碱的提取工艺,方法简便,预测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黄地榆油 盐酸小檗碱 Box—Behnken响应面法 提取工艺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探究三黄地榆油治疗烧烫伤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果秋婷 张小飞 +1 位作者 边敏琦 袁秋慧 《中国药师》 CAS 2021年第1期46-53,共8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三黄地榆油治疗烧烫伤的作用机制。方法:从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中以口服利用度(OB)≥30%,类药性(DL)≥0.18,Alog P≤5作为化合物分子的筛选条件寻找与三黄地榆油中五味中药相关的所有化学成分和...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三黄地榆油治疗烧烫伤的作用机制。方法:从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中以口服利用度(OB)≥30%,类药性(DL)≥0.18,Alog P≤5作为化合物分子的筛选条件寻找与三黄地榆油中五味中药相关的所有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构建化合物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图;通过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数据库、PharmGkb数据库筛选烧烫伤相关的靶点,进而构建疾病与靶点关系网络图;应用R语言Cluster Profiler包对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采用Discovery Studio 4.0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并进行生物活性验证。结果:筛选出三黄地榆油5个药物、80个化合物节点和236个靶点节点;通过度、介度中心度、接近中心度等网络拓扑特征评价筛选出与三黄地榆油在烧烫伤方面GO分析共包含803条富集结果。利用KEGG数据库对入选靶标进行相关通路富集,筛选出46条通路在烧烫伤方面具有作用,分子对接结果表明二氢黄芩素、卡文定碱、黄柏苷、儿茶素分别对"成分-疾病-靶点网络"中自由度排名前4个靶点PTGS2、NOS2、PPARG、IL-6分别具有较好的亲和力。结论:通过网络药理学证实了三黄地榆油多成分、多靶点、整体调节的作用特点,预测了三黄地榆油治疗烧烫伤的主要可能具有的作用机制,为其活性成分研究和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三黄地榆油 烧烫伤 分子对接
原文传递
HPLC法同时测定复方阿托伐他汀钙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中两种药物的含量 被引量:4
4
作者 果秋婷 张小飞 《中国药师》 CAS 2016年第3期610-613,共4页
目的:建立测定复方阿托伐他汀钙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中两种药物含量的RP-HPLC法。方法:采用Gemini-NX 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20 m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用磷酸调至p H至4.0)-乙腈-甲醇(30∶10∶60)为流动相,... 目的:建立测定复方阿托伐他汀钙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中两种药物含量的RP-HPLC法。方法:采用Gemini-NX 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20 m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用磷酸调至p H至4.0)-乙腈-甲醇(30∶10∶60)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40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20μl。结果:阿托伐他汀和氨氯地平浓度分别在0.4~40.0μg·ml^(-1)和0.2~20.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两者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6%和99.7%,RSD分别为0.92%和0.85%(n=9)。结论:该法专属性强、稳定可靠,可用于复方阿托伐他汀钙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中两种药物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钙 苯磺酸氨氯地平 含量测定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原文传递
蛇床子素自乳化释药系统的制备与质量评价 被引量:2
5
作者 果秋婷 李昱 +1 位作者 冯华 王芳 《中南药学》 CAS 2018年第7期958-962,共5页
目的制备蛇床子素自乳化释药并评价其质量。方法通过溶解度和伪三元相图实验确定蛇床子素自乳化释药系统所用油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和用量范围,通过D-最优混合实验设计优化蛇床子素自乳化释药系统的处方;评价了蛇床子素... 目的制备蛇床子素自乳化释药并评价其质量。方法通过溶解度和伪三元相图实验确定蛇床子素自乳化释药系统所用油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和用量范围,通过D-最优混合实验设计优化蛇床子素自乳化释药系统的处方;评价了蛇床子素自乳化释药系统经水稀释后形成微乳的外观、微观形态、粒径分布、zeta电位以及体外溶出情况。结果蛇床子素自乳化释药系统的处方组成为:Capmul MCM C8作为油相、Tween 20作为表面活性剂,PEG400作为助表面活性剂,最优比例为:46.9∶29.9∶23.2。加水稀释蛇床子素自乳化释药可快速形成澄清、透明状微泛蓝光液体;透射电镜下可观察到其为圆整、规则球状;平均粒径为(31.8±1.6)nm,多分散指数为(0.164±0.014),zeta电位为-(26.1±1.4)m V;自乳化释药系统中蛇床子素释放迅速,在45 min内药物可到90%以上。结论制备的自乳化释药系统可以显著提高蛇床子素的体外溶出速度,有望成为蛇床子素的新型给药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床子素 自微乳化释药系统 D-最优混合实验设计
原文传递
关于黄芩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6
作者 果秋婷 张小飞 《科学技术创新》 2019年第27期45-46,共2页
中药黄芩为中医常用药物之一,疗效确切,可分离出黄酮类、挥发油类、多糖类成分,此外还含有铁铜锌锰等微量元素。随着对黄芩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黄芩中成分对于多种疾病都能够起到治疗的作用。本文主要针对黄芩的化学成分以及现代学药理... 中药黄芩为中医常用药物之一,疗效确切,可分离出黄酮类、挥发油类、多糖类成分,此外还含有铁铜锌锰等微量元素。随着对黄芩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黄芩中成分对于多种疾病都能够起到治疗的作用。本文主要针对黄芩的化学成分以及现代学药理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化学成分 药理研究进展
下载PDF
基于以药学服务为核心的高职药理学教学改革方案实施途径 被引量:9
7
作者 果秋婷 张小飞 《黑龙江科学》 2019年第11期26-27,共2页
概述了药学服务的含义和重要性。以药学服务为核心,阐述了教学改革的途径和方案,即根据就业方向及职业特征制定教学内容,根据工作任务开展情景教学,改革动物实验教学,建立模拟药房进行教学,改革考试方式,开展第二课堂,通过针对性的药理... 概述了药学服务的含义和重要性。以药学服务为核心,阐述了教学改革的途径和方案,即根据就业方向及职业特征制定教学内容,根据工作任务开展情景教学,改革动物实验教学,建立模拟药房进行教学,改革考试方式,开展第二课堂,通过针对性的药理学教学改革,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药学应用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学服务 高职教育 药理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护理专业《药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被引量:35
8
作者 果秋婷 张小飞 《科技风》 2019年第21期53-54,共2页
'课程思政'背景下教学改革是护理《药理学》课程教学的一种尝试,将价值引领与专业课知识有机融合,在突出专业技术技能培养的同时,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从而深刻贯彻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育人。
关键词 课程思政 护理药理 课程改革
下载PDF
肉桂挥发油提取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赫光中 果秋婷 +2 位作者 李昱 孙艺方 张小飞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4期5-8,共4页
目的: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肉桂挥发油的工艺参数。方法:以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功率作为考察因素,以肉桂挥发油提取率作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考察了3个提取工艺参数对肉桂挥发油提取率的影... 目的: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肉桂挥发油的工艺参数。方法:以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功率作为考察因素,以肉桂挥发油提取率作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考察了3个提取工艺参数对肉桂挥发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肉桂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液料比为14.5、提取时间为76 min、提取功率为810 W。采用最佳提取工艺参数连续提取3批肉桂,肉桂挥发油的平均提取率为1.83%。结论:应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肉桂挥发油工艺参数,预测结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挥发油 水蒸气蒸馏法 Box-Behnken响应面法 提取率
原文传递
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紫杉醇长循环脂质体处方及制备工艺 被引量:7
10
作者 史亚军 张小飞 果秋婷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606-2610,共5页
目的:通过优化脂质体处方和制备工艺,制备紫杉醇长循环脂质体。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挤出法制备长循环脂质体,在处方优化方面,分别以磷脂浓度(X1,mg/m L)、PEG2000-DSPE浓度(X2,mg/m L)和脂药比(X3,W/W)为考察对象,包封率(Y1,%)为评价指标... 目的:通过优化脂质体处方和制备工艺,制备紫杉醇长循环脂质体。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挤出法制备长循环脂质体,在处方优化方面,分别以磷脂浓度(X1,mg/m L)、PEG2000-DSPE浓度(X2,mg/m L)和脂药比(X3,W/W)为考察对象,包封率(Y1,%)为评价指标;在制备工艺参数优化方面,以均质温度(X4,℃)、挤出次数(X5,次)为考察对象,粒径分布(Y2,nm)、多分散系数(Y3)为评价指标,利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紫杉醇长循环脂质体的处方和制备工艺;并测定脂质体的粒径分布、多分散系数及Zeta电位;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并考察长循环脂质体体外释放行为。结果:紫杉醇长循环脂质体的包封率为80.3%、粒径为(97.15±14.9)nm,多分散系数为0.117±0.019,Zeta电位为(-30.3±3.7)m V;透射电镜显示脂质体粒径均一,呈单层膜球状分布;体外释放试验结果显示在24 h累积释放了37.4%,说明脂质体有一定的缓释作用。结论:紫杉醇长循环脂质体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长循环脂质体 薄膜分散-挤出 BOX-BEHNKEN效应面法
原文传递
槲皮素亚微乳在小鼠体内药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宋逍 段玺 +3 位作者 赵鹏 唐志书 王昌利 果秋婷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0-163,共4页
目的:研究槲皮素注射液、槲皮素亚微乳注射剂静脉注射后在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及组织分布。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鼠血浆和组织中的槲皮素浓度。结果:槲皮素亚微乳剂在各组织中的分布顺序依次为肝>血>肾>脾&... 目的:研究槲皮素注射液、槲皮素亚微乳注射剂静脉注射后在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及组织分布。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鼠血浆和组织中的槲皮素浓度。结果:槲皮素亚微乳剂在各组织中的分布顺序依次为肝>血>肾>脾>肺>心>脑,且其在血浆、肝、脾、肾、脑中的AUC0→t显著高于普通注射液(P<0.05),在肝、脑、脾、肾中的Rte、Re均大于1。结论:槲皮素亚微乳剂静脉注射液能明显改变槲皮素在小鼠血浆中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并具有明显的肝、脑、脾、肾组织中的靶向定位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亚微乳剂 药代动力学 组织分布
原文传递
基于皮尔逊相关系数的有机质谱相似性检索方法 被引量:27
12
作者 李宏彬 赫光中 果秋婷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15年第3期33-37,共5页
对基于皮尔逊相关系数的有机质谱谱图相似性评估方法进行了研究。以质量数为自变量,丰度为因变量,经过一定的数据预处理过程后两个化合物的谱图转化为两个数组,这样不同化合物就可套用皮尔逊相关系数进行相关性计算。采用皮尔逊相关系... 对基于皮尔逊相关系数的有机质谱谱图相似性评估方法进行了研究。以质量数为自变量,丰度为因变量,经过一定的数据预处理过程后两个化合物的谱图转化为两个数组,这样不同化合物就可套用皮尔逊相关系数进行相关性计算。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方法对具有同分异构相似性和化学结构式相似性的两组有机物质谱图谱组内、组间进行相似性计算,具有一定相似性的同一组内,谱图之间呈现较高的相关系数分值;不同组的谱图呈现非常低的相关系数分值。因此使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方法进行谱图相似性评估是可行的。对丰度进行非线性变换,可以大幅度提高算法的变异系数,提高质谱数据库的搜索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尔逊相关系数 质谱 相似性检索
下载PDF
姜黄素纳米混悬剂的制备及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小飞 果秋婷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3-166,共4页
目的:制备姜黄素纳米混悬剂,并考察其在大鼠口服给药后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姜黄素纳米混悬剂,以纳米混悬剂粒径、多聚分散系数(Pd I)和Zeta电位为指标,考察制备姜黄素纳米混悬剂的影响因素,并对制得的纳米粒进行... 目的:制备姜黄素纳米混悬剂,并考察其在大鼠口服给药后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姜黄素纳米混悬剂,以纳米混悬剂粒径、多聚分散系数(Pd I)和Zeta电位为指标,考察制备姜黄素纳米混悬剂的影响因素,并对制得的纳米粒进行表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浆中的姜黄素浓度,计算相应的药动学参数。结果:姜黄素纳米混悬剂平均粒径为396.4±67.2 nm,Pd I为0.369±0.061,Zeta电位为-16.7±3.5 m V。姜黄素原料药和纳米混悬剂在大鼠体内的AUC(0-t)分别为3.62±0.66 mg/(L·h)和14.36±1.20 mg/(L·h);t1/2分别为0.62±0.06 h和2.15±0.15 h;tmax分别为1.83±0.11 h和1.02±0.09 h;Cmax分别为0.94±0.12 mg/L和5.78±0.46 mg/L。结论:姜黄素原料药制成纳米混悬剂后能显著提高药物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纳米混悬剂 高压均质 药动学
原文传递
多西他赛脂肪乳注射液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小飞 果秋婷 孙静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95-598,共4页
制备多西他赛脂肪乳注射液,并考察大鼠尾静脉给药后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多西他赛脂肪乳注射液,将1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多西他赛脂肪乳注射液组和多西他赛注射液组,尾静脉给药剂量均为6 mg/kg,采用HPLC法测定大... 制备多西他赛脂肪乳注射液,并考察大鼠尾静脉给药后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多西他赛脂肪乳注射液,将1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多西他赛脂肪乳注射液组和多西他赛注射液组,尾静脉给药剂量均为6 mg/kg,采用HPLC法测定大鼠血中多西他赛的浓度,采用3P97程序计算多西他赛药代动力学参数。多西他赛脂肪乳注射液平均粒径为(221.6±13.4)nm,聚合物分散指数(PDI)为0.092±0.003,Zeta电位为-30.3 m V。多西他赛脂肪乳注射液和多西他赛注射液在大鼠体内的t_(1/2(α))分别为(0.072±0.014)和(0.066±0.015)h;t_(1/2(β))分别为(0.573±0.253)和(0.432±0.184)h;AUC_(0-12 h)分别为(7.98±1.25)和(6.26±1.83)μg·h/m L。多西他赛脂肪乳注射液与市售多西他赛注射液相比,在大鼠体内具有相似的药代动力学特征,药代动力学过程均符合双室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西他赛 脂肪乳 高压均质法 药代动力学 双室模型
下载PDF
Box-Benhnken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银耳多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小飞 果秋婷 孙静 《中国药师》 CAS 2016年第6期1055-1058,共4页
目的: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超声波辅助提取银耳多糖工艺进行优化。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择超声波功率、超声时间和液料比为考察因素,以银耳多糖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考察各个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银耳多... 目的: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超声波辅助提取银耳多糖工艺进行优化。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择超声波功率、超声时间和液料比为考察因素,以银耳多糖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考察各个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银耳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波功率为360 W,超声时间为23 min,液料比为45∶1 ml·g^(-1)。在优化提取工艺参数条件下提取6批银耳多糖,平均提取率为20.4%±1.8%(n=6)。结论: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银耳多糖工艺,方法简便,预测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辅助提取 银耳多糖 Box-Behnken 响应面法
原文传递
川陈皮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小飞 邢传峰 果秋婷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857-1862,共6页
目的通过优化固体脂质纳米粒处方,制备川陈皮素固体脂质纳米粒。方法采用热熔乳化超声-低温固化法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以山嵛酸甘油酯质量浓度、磷脂质量浓度和药脂比为考察对象,以包封率和粒径为评价指标,利用三因素三水平中心复合设计... 目的通过优化固体脂质纳米粒处方,制备川陈皮素固体脂质纳米粒。方法采用热熔乳化超声-低温固化法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以山嵛酸甘油酯质量浓度、磷脂质量浓度和药脂比为考察对象,以包封率和粒径为评价指标,利用三因素三水平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采用Malvern粒度仪测定纳米粒的粒径分布和Zeta电位,透射电镜考察其形态;并考察纳米粒的体外释药行为。结果川陈皮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包封率为(91.8±2.7)%,粒径为(189.6±23.4)nm,Zeta电位为-31.8 mV,透射电镜显示微乳粒径均一,成球状分布,48 h累积释放为55%。结论固体脂质纳米粒能改善川陈皮素水难溶性,有望提高其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陈皮素 固体脂质纳米粒 热熔乳化超声-低温固化法 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法
下载PDF
重楼总皂苷长循环脂质体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小飞 果秋婷 王昌利 《中国药师》 CAS 2015年第6期907-912,共6页
目的:制备重楼总皂苷长循环脂质体,并对其进行表征。方法:以粒径、Pd I、Zeta电位及包封率为评价指标,考察制备重楼总皂苷长循环脂质体的各个因素。并采用Malvern粒度仪测定脂质体的粒径分布、Pd I及Zeta电位,透射电镜考察其形态,并考... 目的:制备重楼总皂苷长循环脂质体,并对其进行表征。方法:以粒径、Pd I、Zeta电位及包封率为评价指标,考察制备重楼总皂苷长循环脂质体的各个因素。并采用Malvern粒度仪测定脂质体的粒径分布、Pd I及Zeta电位,透射电镜考察其形态,并考察长脂质体的稳定性。结果:重楼总皂苷长循环脂质体的平均粒径为(109.4±32.7)nm,Pd I为(0.171±0.036),Zeta电位为(-36.7±4.5)m V,包封率为(93.5±3.2)%;透射电镜显示脂质体粒径均一,成球状分布;长期稳定性研究表明,长循环脂质体在4℃条件下放置3个月稳定。结论:重楼总皂苷长循环脂质体制备工艺简单易行,可以得到包封率高、稳定性好的脂质体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楼总皂苷 长循环脂质体 稳定性
原文传递
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微波提取刺五加多糖工艺 被引量:13
18
作者 张小飞 果秋婷 《中国药师》 CAS 2015年第9期1502-1505,共4页
目的:采用微波技术提取刺五加多糖,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提取刺五加多糖工艺。方法:通过对提取工艺参数优化:料液比(X1)、微波功率(X2)和微波处理时间(X3)为考察对象,以提取率(Y)为评价指标,利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微... 目的:采用微波技术提取刺五加多糖,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提取刺五加多糖工艺。方法:通过对提取工艺参数优化:料液比(X1)、微波功率(X2)和微波处理时间(X3)为考察对象,以提取率(Y)为评价指标,利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微波提取刺五加多糖工艺。结果:刺五加多糖微波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微波提取时间22.5 min,微波功率450 W,料液比1∶25(g·ml-1),实测值与回归模型预测值的相对误差为5.68%。结论:微波提取刺五加多糖工艺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是简单、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提取 刺五加多糖 Box-Behnken响应面法
原文传递
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高压蒸法炮制何首乌工艺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小飞 果秋婷 《中国药师》 CAS 2018年第1期33-37,47,共6页
目的: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高压蒸法炮制何首乌工艺,并与传统炮制工艺进行比较。方法:以蒸制温度、蒸制时间和干燥温度作为考察因素,以多糖含量、二苯乙烯苷含量和两指标归一化值作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考察了各... 目的: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高压蒸法炮制何首乌工艺,并与传统炮制工艺进行比较。方法:以蒸制温度、蒸制时间和干燥温度作为考察因素,以多糖含量、二苯乙烯苷含量和两指标归一化值作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考察了各个因素对高压法炮制工艺何首乌中多糖和二苯乙烯苷含量的影响,并比较高压蒸法炮制品与传统炮制品中多糖和二苯乙烯苷含量的差异。结果:高压蒸法炮制何首乌的最佳工艺为:蒸制温度为125.4℃、蒸制时间为3.1 h、干燥温度为52℃。优化的高压蒸法炮制的何首乌中多糖和二苯乙烯苷含量分别为传统炮制法的1.24和5.26倍。结论: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高压法炮制何首乌,方法简便,预测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首乌 高压蒸法炮制工艺 Box-Behnken响应面法 多糖 二苯乙烯苷 归一化值
原文传递
重楼总皂苷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及药剂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小飞 果秋婷 +1 位作者 史亚军 王昌利 《中国药师》 CAS 2017年第9期1567-1572,共6页
目的:基于质量源于设计(QbD)理念设计和开发重楼总皂苷固体脂质纳米粒。方法:根据重楼总皂苷固体脂质纳米粒剂型及给药特点确立了目标产品概况,并根据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通过风险评估工具确定影响固体脂质纳米粒制剂学性质的关键性变... 目的:基于质量源于设计(QbD)理念设计和开发重楼总皂苷固体脂质纳米粒。方法:根据重楼总皂苷固体脂质纳米粒剂型及给药特点确立了目标产品概况,并根据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通过风险评估工具确定影响固体脂质纳米粒制剂学性质的关键性变量。首先应用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出对重楼总皂苷固体脂质纳米粒制剂学性质影响显著的关键变量,然后对筛选出的变量应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进一步优化。评价重楼总皂苷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粒径分布、多聚分散系数(PdI)、Zeta电位、微观形态等理化性质,考察固体脂质纳米粒体外释药情况。结果:最佳处方和制备工艺为:单硬脂酸甘油酯浓度为5.5%,大豆磷脂浓度为8.0%,均质次数为6次,固定药物浓度为5.0%,表面活性剂种类为吐温80,均质压力为600 bar,均质温度为65℃。采用优化后处方工艺制得的重楼总皂苷固体脂质纳米粒平均粒径为(116.5±32.1)nm,PdI为0.198±0.018,Zeta电位为(-23.6.5±0.9)mV,透射电镜显示固体脂质纳米粒呈球状分布,体外释放结果表明具有缓释效果,24 h累积释药为63.5%。结论:运用QbD理念设计和开发重楼总皂苷固体脂质纳米粒切实可行,能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源于设计 重楼总皂苷 固体脂质纳米粒 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 Box-Behnken实验设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