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1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解剖学教学改革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被引量:92
1
作者 柏树令 王军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0-132,共3页
《人体解剖学》是基础医学中的支柱学科,它与《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并驾齐驱,成为基础医学的顶梁柱,俗称“3理1剖”,构成基础医学教育的必修学科。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知识的更新换代日新月异。但是,作为最古老的人... 《人体解剖学》是基础医学中的支柱学科,它与《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并驾齐驱,成为基础医学的顶梁柱,俗称“3理1剖”,构成基础医学教育的必修学科。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知识的更新换代日新月异。但是,作为最古老的人体解剖学科由于其传授知识的内容是正常人体的基本形态结构,知识变化不大。人体的微细结构因分科过细的原因,已经转变为一些新生学科,而人体的功能的新发展越来越多,大部也离开了人体解剖学授课范围。因此,《人体解剖学》教学的“瓶颈”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是一个现实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解剖学》 教学改革 基础医学教育 医学科学 《生理学》 《病理学》 《药理学》 形态结构 正常人体 微细结构
下载PDF
中国医科大学人体形态学整合教学20年的体会 被引量:4
2
作者 柏树令 范军 +3 位作者 潘锋 田晓红 王军 闻德亮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22-723,共2页
中国医科大学人体形态科学教学团队由《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医学影像学》和《局部解剖学》等学科组合而成。借鉴美国哈佛大学的教学经验,将上述学科的教学内容整合为一门课程进行教学,组织优秀教师集多年整合教学经验,... 中国医科大学人体形态科学教学团队由《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医学影像学》和《局部解剖学》等学科组合而成。借鉴美国哈佛大学的教学经验,将上述学科的教学内容整合为一门课程进行教学,组织优秀教师集多年整合教学经验,编写教学大纲,正式出版了《人体形态科学》整合课教材[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医科大学 整合教学 人体形态学 《组织胚胎学》 人体形态科学 《人体解剖学》 《局部解剖学》 《医学影像学》
下载PDF
人体解剖学国家精品课的创建与运作 被引量:21
3
作者 柏树令 王军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41-243,共3页
关键词 人体解剖学 运作 中国医科大学 精品课程 2004年 教学工作 教学质量 国家级
下载PDF
阔筋膜的微血管构筑及其纤维配布 被引量:7
4
作者 柏树令 罗实 +3 位作者 田应燮 杨宜辉 周晓伟 孙云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6期542-544,共3页
应用过滤的碳素墨汁灌注,石蜡切片,光镜观察方法,研究人大腿阔筋膜由浅至深各层次的微血管构筑的形态学特点;又应用扫描电镜观察方法研究阔筋膜内纤维配布的特点和规律性。为阔筋膜代瓣术及阔筋膜移植体的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依据。
关键词 阔筋膜 微血管 纤维配布 解剖学 腿部 代瓣术
下载PDF
人体形态学课程教师如何应对国家“5+3"教育体制改革 被引量:3
5
作者 柏树令 田伟 +3 位作者 沙宪政 曲波 赵玉虹 闻德亮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33-1135,共3页
“5+3”教育体制改革即临床大学本科5年在校学习,毕业后进行为期3年的执业医师培训。其特点是以“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为培养主线;其标志是毕业后4证俱全即硕士学位与毕业证,临床医师培训证与行医执照。这种类型毕... “5+3”教育体制改革即临床大学本科5年在校学习,毕业后进行为期3年的执业医师培训。其特点是以“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为培养主线;其标志是毕业后4证俱全即硕士学位与毕业证,临床医师培训证与行医执照。这种类型毕业生与其他类型不同(表1)。这种“三临”“四证”生正是未来卓越医生的雏形,也是具有能诊治多种疾病,受欢迎的全科医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体制改革 人体形态学 教师 课程 医师培训 全科医生 早临床 毕业后
下载PDF
人体解剖学的教学资源库建设 被引量:8
6
作者 柏树令 李瑞 +2 位作者 朱小兵 王军 佟晓杰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5年第3期284-285,共2页
关键词 人体解剖学 教学资源 资源库 人体形态结构 基础医学 科学技术 招生规模 必修课 医学生
下载PDF
阔筋膜的血供特点及其代瓣术的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4
7
作者 柏树令 宋智敏 +3 位作者 刘建华 王志刚 高天恩 李加林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2期79-80,T007,共3页
应用显微外科解剖学方法,观察了30侧成人大腿阔筋膜的血供来源和血管配布特点。发现大腿阔筋膜的营养动脉来自4个区域。股前上部阔筋膜的动脉来自股深动脉的起始部分支和缝匠肌外缘皮动脉的分支;股后阔筋膜的供应动脉来自股后皮神... 应用显微外科解剖学方法,观察了30侧成人大腿阔筋膜的血供来源和血管配布特点。发现大腿阔筋膜的营养动脉来自4个区域。股前上部阔筋膜的动脉来自股深动脉的起始部分支和缝匠肌外缘皮动脉的分支;股后阔筋膜的供应动脉来自股后皮神经的伴行动脉和动脉的分支;股外侧阔筋膜的动脉来自穿动脉的外侧肌间隔分支;股内侧阔筋膜的动脉则来自动脉自内侧肌间隔发出的分支以及较多的肌皮动脉阔筋膜支。本研究将为阔筋膜游离移植提供形态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筋膜 血液供应 解剖
下载PDF
慕课人体解剖学 被引量:11
8
作者 柏树令 田晓红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共2页
信息高速公路的飞跃发展,网络技术的发展与覆盖,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医学基础课的改革提供了坚实的发展与改革的平台,使大规模网络公开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即慕课[1]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并成为基础医学教学方... 信息高速公路的飞跃发展,网络技术的发展与覆盖,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医学基础课的改革提供了坚实的发展与改革的平台,使大规模网络公开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即慕课[1]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并成为基础医学教学方式与方法改革的不可阻挡的大趋势.“慕课”(MOOC)指的是大规模网络公开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解剖学 信息高速公路 网络技术 医学基础课 教学模式 教学方式 基础医学 公开课
下载PDF
CD34抗原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40
9
作者 柏树令 赵丹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5年第1期54-56,60,共4页
CD34抗原是一种高度糖基化Ⅰ型跨膜蛋白,它选择性的表达于人类造血干细胞(HSC),祖细 胞(PC)和血管内皮细胞(EC)表面。CD34+细胞并非通常所指的原始细胞,而是存在于淋巴细胞群内的造血 干细胞,随干细胞的分化成熟而逐渐消失。目前... CD34抗原是一种高度糖基化Ⅰ型跨膜蛋白,它选择性的表达于人类造血干细胞(HSC),祖细 胞(PC)和血管内皮细胞(EC)表面。CD34+细胞并非通常所指的原始细胞,而是存在于淋巴细胞群内的造血 干细胞,随干细胞的分化成熟而逐渐消失。目前,已经证实了最原始的造血干细胞是CD34-细胞。本文对 CD34抗原、CD34+细胞和CD34-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以及临床应用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应用 CD34抗原 造血干细胞 CD34^+细胞 祖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 原始细胞 跨膜蛋白 糖基化 分化
下载PDF
心肌线粒体及其固定装置在心衰时的形态学改变 被引量:3
10
作者 柏树令 包伟珂 王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74-175,178,共3页
目的:研究心衰时心肌细胞线粒体的立体构筑形态学改变,为心衰机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Wistar大鼠制作后负荷心衰模型;分离心肌细胞;用Tritonx100去心肌细胞膜和游离蛋白质;制备游离心肌细胞整装骨架,干燥,喷... 目的:研究心衰时心肌细胞线粒体的立体构筑形态学改变,为心衰机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Wistar大鼠制作后负荷心衰模型;分离心肌细胞;用Tritonx100去心肌细胞膜和游离蛋白质;制备游离心肌细胞整装骨架,干燥,喷金,日立S—450扫描电镜下观察。结果:心衰时心肌细胞发生线粒体肿胀,固定装置破坏、缺失与移位等形态学改变。结论:线粒体固定装置破坏;线粒体肿胀肥大以及线粒体移位与缺失是心力衰竭时能量供应障碍、心功能低下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固定装置 心力衰竭 心肌细胞 形态学
下载PDF
正常心肌细胞生长的形态学特点 被引量:4
11
作者 柏树令 何维为 李吉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242-247,共6页
本研究测量了生后21天~6个月S.D雌性大鼠游离心肌细胞的体积、长度、横切面积、表面积、宽度和厚度,并对心肌细胞生长的形态学特点进行了观察。 1.正常心肌细胞的生长,是由于细胞的长度和横切面积的增加,从而使心肌细胞体积增大。随着... 本研究测量了生后21天~6个月S.D雌性大鼠游离心肌细胞的体积、长度、横切面积、表面积、宽度和厚度,并对心肌细胞生长的形态学特点进行了观察。 1.正常心肌细胞的生长,是由于细胞的长度和横切面积的增加,从而使心肌细胞体积增大。随着心肌细胞的肥大性生长,细胞的横切面的形态也发生了变化。 2.心肌细胞横切面积的长轴,随心肌细胞体积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其短轴则增长较慢。从而导致心肌细胞体积增大,心肌细胞不断变宽,这种横向性生长方式是正常心肌细胞生长的一个特点。本文的结果提示,寻找并消除刺激心肌细胞横向增长的因素,对预防和治疗因心肌细胞肥大而产生的心脏疾病,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细胞 生长 形态学
原文传递
鼠正常心肌细胞表面形态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4
12
作者 柏树令 李吉 何维为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1年第4期241-244,共4页
应用游离心肌细胞技术和单个心肌细胞膜扫描电镜观察方法,对S.D鼠单个心肌细胞膜表面形态学特点进行了观察。观察了肌横纹的空间构筑特点;心肌细胞核所对应处的膜凹陷部位的特点;心肌细胞闰盘区的立体构筑形态。在心肌细胞表面有两种类... 应用游离心肌细胞技术和单个心肌细胞膜扫描电镜观察方法,对S.D鼠单个心肌细胞膜表面形态学特点进行了观察。观察了肌横纹的空间构筑特点;心肌细胞核所对应处的膜凹陷部位的特点;心肌细胞闰盘区的立体构筑形态。在心肌细胞表面有两种类型的沟即横沟和纵沟。横沟位于两条膜嵴之间,为横管系统走行及开口部位,两膜沟之间与一个肌节相对应。心肌细胞核所对应的细胞膜表面呈椭圆形凹陷,凹陷部位细胞膜形成颗粒状。S.D鼠心肌细胞核多数为两个(90%以上),单核的只占3%~6%,而3~4个核的占1%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细胞膜 表面形态 电子显微镜
下载PDF
趾甲床微循环血管形态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9
13
作者 柏树令 李吉 《解剖学报》 CAS 1988年第2期116-118,226,共4页
本文报道应用血管铸型扫描电镜观察方法,研究了趾甲床区微循环血管的形态。在甲床近甲根部2/5区,微血管沿趾甲的长轴呈平行排列;在甲床中2/5区,微血管互相交叉,形成多角形网眼;在甲床前1/5区,交叉排列的微血管与趾尖部皮肤乳头层微血管... 本文报道应用血管铸型扫描电镜观察方法,研究了趾甲床区微循环血管的形态。在甲床近甲根部2/5区,微血管沿趾甲的长轴呈平行排列;在甲床中2/5区,微血管互相交叉,形成多角形网眼;在甲床前1/5区,交叉排列的微血管与趾尖部皮肤乳头层微血管的斜行血管网相移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趾甲床 微血管构筑 血管网 扫描电镜
原文传递
3D打印人体器官的构建 被引量:2
14
作者 柏树令 夏慧霞 王小红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19-621,共3页
3D打印(3D printing)技术即3D快速成型(3D rapid manufacturing)技术或增材制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出现的,是制造业领域飞速发展的一项新兴技术,公认为“具有工业革命意义的制造技术”。
关键词 人体器官 打印 RAPID 快速成型 制造技术 制造业
下载PDF
强化师资培训及建设创新型的基础医学教师队伍 被引量:7
15
作者 柏树令 赵永康 +2 位作者 姜莉 王大南 王军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7年第8期39-40,62,共3页
师资培训是时代的呼唤,强化师资队伍培训是建设强大的基础医学师资队伍的重要保证,创新型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培训需要创新型教师的指导。在科学技术爆炸式发展的今天,随着知识的日新月异与信息的瞬息变幻,基础医学的教师队... 师资培训是时代的呼唤,强化师资队伍培训是建设强大的基础医学师资队伍的重要保证,创新型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培训需要创新型教师的指导。在科学技术爆炸式发展的今天,随着知识的日新月异与信息的瞬息变幻,基础医学的教师队伍素质必须不断通过培训得以强化,知识水平才能逐渐提升并进入国际轨道,以适应国际社会大环境发展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资培训 创新 基础医学 教师队伍
下载PDF
解剖学电子书包的构建与优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柏树令 沙宪政 +4 位作者 侯伟健 田晓红 范军 佟浩 于淼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1-122,共2页
随着信息高速公路和数字化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一个新的名词——医学电子书包,破土而出,成为医学教育与教学改革的新亮点。什么是电子书包?解剖学电子书包如何构建和优化成为一个急需普及的新知识。
关键词 解剖学 书包 电子 优化 信息高速公路 医学教育 教学改革 数字化
下载PDF
国外4所医学院校解剖学教育与教学改革现状 被引量:25
17
作者 柏树令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70-370,共1页
2004年8月,我参加了在日本京都召开的国际解剖学术会(IFAA),会议专门对解剖学教学进行了半天的学术报告.现将来自美国、日本、瑞典、巴西等几个国家的代表报告的医学院校解剖学教育和改革现状报告如下:
关键词 国外 医学院校 解剖学 医学教育 教学改革
下载PDF
足内侧皮肤及浅、深筋膜血管构筑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3
18
作者 柏树令 李吉 《解剖学报》 CAS 1987年第2期125-128,227,共5页
用ABS丁酮溶液血管铸型方法,研究足内侧皮肤及浅、深筋膜内血管配布规律,并观察了皮纹内微血管的形态学特点。本文对不同皮肤区域内的皮肤乳头层血管网和血管襻具有显著不同特点进行了讨论。并指出,足内侧区皮肤及浅、深筋膜内的5层血管... 用ABS丁酮溶液血管铸型方法,研究足内侧皮肤及浅、深筋膜内血管配布规律,并观察了皮纹内微血管的形态学特点。本文对不同皮肤区域内的皮肤乳头层血管网和血管襻具有显著不同特点进行了讨论。并指出,足内侧区皮肤及浅、深筋膜内的5层血管网,是由来自直接皮肤动脉和间接皮肤动脉进入该区的上升支所发出的5级分支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内侧 皮肤 血管构筑 扫描电镜
原文传递
哺乳期营养对室间隔心肌细胞发育的影响——游离心肌细胞的形态测量 被引量:1
19
作者 柏树令 何维为 李吉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0年第4期241-246,共6页
在心肌细胞分化性生长时期,改变新生鼠的哺乳期营养条件对这些鼠的空间隔心肌细胞将会产生暂时性作用和持久性影响。哺乳期高营养的暂时性作用是增加空间隔心肌细胞的大小和数量;而低营养的暂时性作用则是减慢室间隔心肌细胞的生长。哺... 在心肌细胞分化性生长时期,改变新生鼠的哺乳期营养条件对这些鼠的空间隔心肌细胞将会产生暂时性作用和持久性影响。哺乳期高营养的暂时性作用是增加空间隔心肌细胞的大小和数量;而低营养的暂时性作用则是减慢室间隔心肌细胞的生长。哺乳期高营养的持久性作用是限制室间隔心肌细胞的过度肥大;而低营养则促进成熟鼠的室间隔心肌细胞的过度肥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细胞 室间隔 营养 发育 形态
下载PDF
人胚胎肝动脉血管构筑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柏树令 李吉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4期248-250,共3页
应用肝动脉血管铸型,扫描电镜观察方法,研究了24周人胚胎肝脏微循环血管三维构筑特点。本文观察了肝内微血管芽生的形态学特征,观察到肝内存在有血管球及特殊类型的血管网;讨论了胚胎肝内微循环血管构筑的临床意义,为胚胎肝移植术提供... 应用肝动脉血管铸型,扫描电镜观察方法,研究了24周人胚胎肝脏微循环血管三维构筑特点。本文观察了肝内微血管芽生的形态学特征,观察到肝内存在有血管球及特殊类型的血管网;讨论了胚胎肝内微循环血管构筑的临床意义,为胚胎肝移植术提供血管立体构筑的形态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胚胎 肝脏 微血管 扫描电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