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3D打印丹酚酸B⁃海藻酸钠⁃明胶皮肤支架促进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
1
作者 秦立昊 李静燕 +5 位作者 张嘉伟 柏益飞 刘婷婷 唐蛰雨 薛同庆 贾中芝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7-304,328,共9页
目的:探讨生物3D打印丹酚酸B(salvianolic acid B,SAB)⁃海藻酸钠⁃明胶皮肤支架对糖尿病大鼠创面的治疗作用。方法:按照SAB占海藻酸钠与明胶总重的百分比制成含0%、0.5%、1.0%、1.5%SAB的生物墨水,采用生物3D打印技术制备不同规格的皮肤... 目的:探讨生物3D打印丹酚酸B(salvianolic acid B,SAB)⁃海藻酸钠⁃明胶皮肤支架对糖尿病大鼠创面的治疗作用。方法:按照SAB占海藻酸钠与明胶总重的百分比制成含0%、0.5%、1.0%、1.5%SAB的生物墨水,采用生物3D打印技术制备不同规格的皮肤支架。扫描电镜观察微观结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SAB体外累积释放浓度。皮肤支架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大鼠创面,分为空白对照组、凡士林纱布组以及皮肤支架组(0%SAB、0.5%SAB、1.0%SAB、1.5%SAB组)。于第7、14天观察创面愈合、渗出情况,同时取创面组织进行HE、Masson、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染色,并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结果:扫描电镜下,4组皮肤支架均呈网孔状立体结构,孔隙分布均匀。SAB累积释放量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各组创面均愈合良好,1.0%SAB组创面修复优于其他各组。第7天时,1.0%SAB组ROS水平均低于其他各组(P<0.05);第14天时,1.0%SAB组ROS水平低于除1.5%SAB组外的其他各组(P<0.01),1.0%SAB组和1.5%SAB组ROS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6)。第7天时,1.0%SAB组SOD、GSH⁃PX及CAT水平均高于其他各组(P<0.05),MDA水平低于空白对照组、凡士林纱布组及0%SAB组(P<0.05);第14天时,1.0%SAB组SOD、GSH⁃PX及CAT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凡士林纱布组和0%SAB组(P<0.05),MDA水平低于空白对照组、凡士林纱布组(P<0.05)。HE染色显示,各组创面皮肤均修复较好,1.0%SAB组新生组织较多。Masson染色显示,第7、14天时,0.5%、1.0%、1.5%SAB组创面胶原蛋白沉积多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1.0%SAB⁃海藻酸钠⁃明胶皮肤支架在第7、14天时不仅可以抑制ROS的产生,并上调各种抗氧化酶的表达,抑制创面组织内氧化应激反应,还可以促进胶原沉积,最终促进糖尿病大鼠的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皮肤支架 丹酚酸B 糖尿病 创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