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生信分析MTHFD2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表达的研究
1
作者 查小雨 郭超 +5 位作者 张杰 黎昌学 代海涛 余芯乐 姜丹丹 周政 《农垦医学》 2023年第2期137-142,共6页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脱氢酶2(MTHFD2)在口腔鳞癌(OSCC)中的生物学意义及其潜在治疗靶点。方法:通过生信分析MTHFD2在泛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利用TCGA数据库分析MTHFD2在OSCC的总体生存期和免疫浸润的关系。结果:通过生物信息挖掘发现...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脱氢酶2(MTHFD2)在口腔鳞癌(OSCC)中的生物学意义及其潜在治疗靶点。方法:通过生信分析MTHFD2在泛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利用TCGA数据库分析MTHFD2在OSCC的总体生存期和免疫浸润的关系。结果:通过生物信息挖掘发现MTHFD2在泛癌和OSCC的肿瘤组织中表达上调(P<0.05);MTHFD2高表达的OSCC组织中b细胞、CD8+T细胞、CD4+T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髓系树突状细胞具有较高的免疫浸润性。结论:MTHFD2的上调可能是OSCC潜在的致癌风险因子;MTHFD2可能促进OSCC肿瘤细胞免疫浸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HFD2 免疫浸润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肿瘤微环境
下载PDF
聚桂醇治疗舌下腺囊肿的临床分析
2
作者 查小雨 石志坚 +2 位作者 武辉 夏飞飞 黎昌学 《农垦医学》 2023年第5期403-406,共4页
目的:探讨聚桂醇治疗舌下腺囊肿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我科以泡沫化聚桂醇注射治疗舌下腺囊肿4例,随访8~12个月。结果:2例治疗1次痊愈,1例治疗2次痊愈,1例3次治疗后复发,经手术治疗后痊愈。结论:泡沫化聚桂醇注射治疗舌下腺囊肿疗效显... 目的:探讨聚桂醇治疗舌下腺囊肿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我科以泡沫化聚桂醇注射治疗舌下腺囊肿4例,随访8~12个月。结果:2例治疗1次痊愈,1例治疗2次痊愈,1例3次治疗后复发,经手术治疗后痊愈。结论:泡沫化聚桂醇注射治疗舌下腺囊肿疗效显著,术后反应轻,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下腺囊肿 聚桂醇 泡沫
下载PDF
C-反应蛋白在牙源性间隙感染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查小雨 丁红忠 徐江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2043-2045,共3页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牙源性间隙感染病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于入院时、入院第3天、出院前检测40例牙源性间隙感染患者CRP并进行血细胞分析,观察CRP在感染不同阶段动态变化规律,比较CRP与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牙源性间隙感染病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于入院时、入院第3天、出院前检测40例牙源性间隙感染患者CRP并进行血细胞分析,观察CRP在感染不同阶段动态变化规律,比较CRP与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的敏感性,以及脓肿切开与否的情况下患者间CRP变化的差异性。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前后CRP、WBC及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所有患者CRP、WBC、N%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所有患者CRP、WBC、N%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脓肿切开引流组与非脓肿切开引流组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CRP可作为反映牙源性间隙感染病程中的动态观察敏感指标之一;(2)动态检测CRP、WBC、N%变化对于指导牙源性间隙感染患者临床用药及判断病情转归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白细胞 中性粒细胞 牙源性间隙感染
下载PDF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临床分类与术后感染的关系 被引量:3
4
作者 查小雨 武辉 +1 位作者 孙斌 张维新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8年第28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临床分类与术后感染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536例切开翻瓣拔除的下颌阻生第三磨牙中40例术后感染者临床资料。结果 536例患者拔牙手术过程均顺利,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术中并发症,40例术后感染中Ⅰ类阻生4例(... 目的探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临床分类与术后感染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536例切开翻瓣拔除的下颌阻生第三磨牙中40例术后感染者临床资料。结果 536例患者拔牙手术过程均顺利,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术中并发症,40例术后感染中Ⅰ类阻生4例(4/198),Ⅱ类阻生22例(22/301),Ⅲ类阻生14例(14/37),Ⅰ类、Ⅱ类阻生感染率间无显著差异(P>0.05),Ⅲ类阻生与Ⅰ类和Ⅱ类阻生感染率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位阻生5例(5/159),中位阻生24例(24/282),低位阻生11例(11/95);中位、低位阻生感染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位阻生与中位和低位阻生感染率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中阻生(包括水平阻生)18例(18/312),垂直阻生4例(4/91),远中阻生6例(6/55),颊舌向阻生12例(12/78)。近中阻生、垂直阻生和远中阻生感染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颊舌向阻生与近中和垂直阻生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颊舌向阻生与远中阻生感染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颌阻生第三磨牙临床分类与术后感染可能存在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生第三磨牙 临床分类 术后感染
下载PDF
口腔“双师型”医师班主任在学生管理中的优势 被引量:2
5
作者 查小雨 黎昌学 +1 位作者 周政 徐江 《农垦医学》 2015年第3期280-282,共3页
专业班主任是辅助医学院校专职辅导员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双师型"医师专业班主任在高等医学院校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结合五年专业班主任的工作实践,从入学教育、班风及学风建设、学生自律性教育、人文教育、医德医风教... 专业班主任是辅助医学院校专职辅导员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双师型"医师专业班主任在高等医学院校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结合五年专业班主任的工作实践,从入学教育、班风及学风建设、学生自律性教育、人文教育、医德医风教育及就业等方面,讨论临床医师如何做好医学院校专业班主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院校 临床医师 专业班主任
下载PDF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感染原因分析及处理 被引量:2
6
作者 查小雨 宋云江 +1 位作者 武辉 黎昌学 《农垦医学》 2018年第3期244-246,共3页
目的:寻找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感染的预防措施,总结术后感染的处理方法。方法:对40例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感染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术后伤口部位感染18例,前颊部感染9例,咽峡前间隙感染5例,干槽症8例。拔牙窝内残留牙... 目的:寻找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感染的预防措施,总结术后感染的处理方法。方法:对40例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感染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术后伤口部位感染18例,前颊部感染9例,咽峡前间隙感染5例,干槽症8例。拔牙窝内残留牙根2例及牙冠1例,残留碎骨片3例,异常肉芽组织7例,龈瓣松弛9例,邻牙未处理2例,舌侧骨壁膨出及骨折4例,拔牙窝空虚8例,原因不明者4例。所有患者经对症处理后,感染症状逐渐消退。结论:(1)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适应证选择得当、术前准备较完善,拔牙方式合理、拔牙创处理及时,术后感染机会将大幅度下降;(2)及时有效处理术后感染可很快减轻患者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生第三磨牙 拔牙 术后感染 处理
下载PDF
微小RNA-224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侵袭迁移和KLLN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启期 吕锡旌 +2 位作者 周政 查小雨 李琦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7-132,共6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224(miR-224)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细胞侵袭迁移和KLLN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QPCR)检测正常口腔上皮细胞HOK和OSCC细胞(CAL-27、TSCCa和Tca8113)的miR-224水平,脂质体法向CAL-27细胞转染miR-224模拟物(Mim... 目的探讨微小RNA-224(miR-224)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细胞侵袭迁移和KLLN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QPCR)检测正常口腔上皮细胞HOK和OSCC细胞(CAL-27、TSCCa和Tca8113)的miR-224水平,脂质体法向CAL-27细胞转染miR-224模拟物(Mimics组)或阴性对照序列(NC组),另以仅脂质体处理的细胞为对照组,活细胞计数(CCK-8)法、Transwell小室实验和划痕实验评估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Western blotting检测KLLN、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的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224对KLLN的靶向调控作用。结果QPCR结果显示,OSCC细胞的miR-224水平较HOK细胞下调(P<0.05),其中CAL-27细胞的miR-224水平最低。Mimics组的miR-224水平为12.325±1.250,高于对照组的1.003±0.058和NC组的1.029±0.072(P<0.05);Mimics组转染24、48 h后的增殖活力低于对照组和NC组(P<0.05);Mimics组的划痕愈合率和穿膜细胞数分别为(23.161±3.609)%和(187.977±19.644)个,低于对照组的(47.372±4.717)%和(352.429±28.372)个及NC组的(45.094±5.651)%和(187.977±19.644)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mics组的KLLN、MMP-2和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和NC组(P<0.05)。对照组和NC组上述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R-224模拟物对载有突变型KLLN细胞的荧光素酶活性不产生影响,而抑制了野生型KLLN细胞的荧光素酶活性(P<0.05)。结论OSCC细胞的miR-224水平降低且上调miR-224可能通过靶向KLLN来抑制OSCC细胞的迁移侵袭,该miRNA有望成为OSCC的预后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微小RNA-224 侵袭迁移 KLLN
下载PDF
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不同给药途径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陈敬彩 查小雨 +2 位作者 杨军 邵洁 陈新芳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8年第12期664-666,共3页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不同给药途径对突发性聋疗效的影响,探讨鼓室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联合全身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是否优于单一途径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7年9月在石河...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不同给药途径对突发性聋疗效的影响,探讨鼓室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联合全身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是否优于单一途径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7年9月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住院治疗的单侧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共收集78例,根据所接受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不同途径分成3个组进行比较。A组:全身应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组(22例);B组:鼓室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组(23例);C组:鼓室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全身应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组(33例);比较3个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各组治疗前后听力改善值有统计学意义。A组总有效率59.10%,B组总有效率56.52%,C组总有效率69.70%,C组与另两组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鼓室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聋能达到全身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的同样疗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联合用药并不优于单一途径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觉丧失 突发性 地塞米松 临床方案
下载PDF
31例慢性硬化性颌下腺炎的临床病因及诊断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黎昌学 查小雨 《当代医学》 2012年第19期64-65,共2页
目的分析慢性硬化性颌下腺炎的临床资料,探讨其病因和诊断方法。方法回顾2005~2011年收治的31例慢性硬化性颌下腺炎的病例资料,分析其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的特点。结果 31例慢性硬化性颌下腺炎中,单侧发病93.6%(29/31);慢... 目的分析慢性硬化性颌下腺炎的临床资料,探讨其病因和诊断方法。方法回顾2005~2011年收治的31例慢性硬化性颌下腺炎的病例资料,分析其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的特点。结果 31例慢性硬化性颌下腺炎中,单侧发病93.6%(29/31);慢性感染80.6%(25/31),感染伴涎石症64.5%(20/31),尚有19.4%(6/31)原因不明。病例中Ⅲ、Ⅳ期病理变化占93.5%(29/31)。临床表现主要为局部肿硬包块,伴饮食症状者占60%;术前高频彩超、细胞学穿刺均能反映腺体纤维化的特点,但不具有疾病确诊性。结论慢性硬化性颌下腺炎为多因素疾病,免疫因素在疾病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本病诊断主要依赖于活组织病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硬化性颌下腺炎 病因 诊断
下载PDF
颌面部骨折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周政 查小雨 +3 位作者 李琦 高芸 梁君 徐江 《农垦医学》 2015年第3期249-253,共5页
目的:探讨颌面部不同类型骨折的创伤后应激反应在不同人群中的差异,并讨论成功的颌面部手术对于颌面部外伤病人心理的影响,并探讨不同年龄段及教育背景的颌面部病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差异。方法:运用标准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清单平民版(PT... 目的:探讨颌面部不同类型骨折的创伤后应激反应在不同人群中的差异,并讨论成功的颌面部手术对于颌面部外伤病人心理的影响,并探讨不同年龄段及教育背景的颌面部病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差异。方法:运用标准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清单平民版(PTSD checklist-civilion version,PCL-C),分别对我科2012年收住院的108患者在入院后第一天及手术完成后第七天和术后一月进行问卷调查,期间均未进行任何心理干预,比较手术前后患者心理变化,揭示成功的颌面部手术对患者心理影响。结果:术前与术后评分结果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0.05)。显示成功的颌面外科手术不仅对恢复颌面部功能及外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颌面部外伤患者的心理恢复也有重要意义。结论:成功的颌面外科手术是患者生理恢复的关键。是颌面外伤患者心理恢复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部外伤 颌面部手术 创伤后应激障碍
下载PDF
内固定系统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武辉 周政 查小雨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9年第2期73-74,共2页
目的分析内固定系统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10月在我院接受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行传统内固定系统治疗,观察组行可吸收内固... 目的分析内固定系统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10月在我院接受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行传统内固定系统治疗,观察组行可吸收内固定系统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吸收内固定系统治疗,其不良反应率为7.14%,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满意度等评分,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颌面骨折患者接受可吸收内固定系统治疗,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产生,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骨折 内固定系统 骨折坚固内固定术
下载PDF
不同涎腺多形性腺瘤PCNA、CD44V6的表达研究
12
作者 黎昌学 查小雨 +1 位作者 孙斌 徐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2期86-88,共3页
目的通过对不同涎腺多形性腺瘤(PA)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CD44V6的表达研究,探讨不同涎腺多形性腺瘤的复发潜能,以期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腮腺多形性腺瘤(PPA)30例、颌下腺多形性腺瘤(SMPA)24例、腭腺多形性腺... 目的通过对不同涎腺多形性腺瘤(PA)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CD44V6的表达研究,探讨不同涎腺多形性腺瘤的复发潜能,以期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腮腺多形性腺瘤(PPA)30例、颌下腺多形性腺瘤(SMPA)24例、腭腺多形性腺瘤(PLPA)26例以及正常腮腺、颌下腺及腭部腺体组织各10例中CD44V6及PCNA的表达。结果不同涎腺多形性腺瘤中PCNA、CD44V6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涎腺瘤体间的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类涎腺中肿瘤PCNA和CD44V6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不同涎腺多形性腺瘤均存在明显增殖潜能,但肿瘤生物活性相对稳定。手术治疗中应保持其形态完整,扩大切除是预防瘤体复发的最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形性腺瘤 PCNA CD44V6 复发潜能
下载PDF
手术联合放射治疗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治疗效果
13
作者 武辉 杨川博 +3 位作者 查小雨 孙斌 黎昌学 徐江 《当代医学》 2021年第16期21-23,共3页
目的探究手术联合放射干预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96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双数分组方式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48例。参照组采用手术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采用手... 目的探究手术联合放射干预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96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双数分组方式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48例。参照组采用手术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采用手术联合放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临床指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7.92%)高于参照组(8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58%,明显低于参照组的39.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血量少于参照组,进食时间、出院时间短于参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联合放射治疗口腔颌面部肿瘤效果显著,能有效增强预后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对促进患者康复有积极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肿瘤 手术治疗 放射治疗 效果
下载PDF
17例上颌后牙窦内根端囊肿诊治体会
14
作者 徐江 徐忠宪 查小雨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24期149-150,共2页
关键词 上颌后牙区 根端囊肿 诊治过程 漏诊误诊 颌骨囊肿 诊断处理 临床
下载PDF
基于CBL的PBL教学法在牙周病学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被引量:5
15
作者 郁晓丹 祝林青 +2 位作者 秦菁 查小雨 孙松 《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第17期74-75,共2页
牙周病学课程是口腔医学专业一门独立的课程,理论性与实践性极强。基于CBL的PBL教学法应用于牙周病学教学,强调以病例为基础、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将基础理论知识与实际临床病例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牙周... 牙周病学课程是口腔医学专业一门独立的课程,理论性与实践性极强。基于CBL的PBL教学法应用于牙周病学教学,强调以病例为基础、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将基础理论知识与实际临床病例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牙周专科专业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病学 PBL教学法 CBL教学法
下载PDF
根管治疗术与干髓术联合应用治疗牙髓炎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宋云江 查小雨 迪力夏特·吾加西木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9年第26期94-94,共1页
目的探讨根管治疗术与干髓术联合应用治疗牙髓炎临床效果观察。方法以于2018年2月~2019年2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8例牙髓炎患者作为本次调查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n=29)与研究组(n=29),对参照组患者采用根管治疗术治疗,对研究组患者采用... 目的探讨根管治疗术与干髓术联合应用治疗牙髓炎临床效果观察。方法以于2018年2月~2019年2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8例牙髓炎患者作为本次调查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n=29)与研究组(n=29),对参照组患者采用根管治疗术治疗,对研究组患者采用根管治疗术与干髓术联合应用治疗,统计两组相关数据指标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6%明显高于参照组的82.8%(P<0.05)。结论对于牙髓炎患者采用根管治疗术与干髓术联合应用治疗有更为明显的疗效,具有大范围临床借鉴、推广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管治疗术 干髓术 牙髓炎
下载PDF
浅谈中国民间美术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查小雨 《美术教育研究》 2019年第20期106-107,共2页
民间艺术来自民间,是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文化,与社会生产、生活以及风俗习惯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民间美术是民间艺术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部分,它是淳朴民风的结晶,包含各民族人民的生活和精神风貌,反映出中华美术质朴的审美理念.深入学习... 民间艺术来自民间,是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文化,与社会生产、生活以及风俗习惯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民间美术是民间艺术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部分,它是淳朴民风的结晶,包含各民族人民的生活和精神风貌,反映出中华美术质朴的审美理念.深入学习民间美术可以促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对于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以及审美情趣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该文研究中国民间美术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以供相关专业人士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间美术 高校美术教育 继承 弘扬
下载PDF
带蒂瓣联合结缔组织移植术改善牙龈瘤切除术后根面暴露的效果 被引量:3
18
作者 武辉 高芸 +2 位作者 查小雨 黎昌学 徐江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81-685,共5页
目的:分析带蒂瓣联合结缔组织移植术改善牙龈瘤切除术后根面暴露的效果。方法:纳入牙龈瘤患者6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3组(n=20),分别采取翻瓣术(A组)、带蒂瓣术(B组)、带蒂瓣联合结缔组织移植术(C组)。比较3组患者术后即刻、术后3、6个... 目的:分析带蒂瓣联合结缔组织移植术改善牙龈瘤切除术后根面暴露的效果。方法:纳入牙龈瘤患者6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3组(n=20),分别采取翻瓣术(A组)、带蒂瓣术(B组)、带蒂瓣联合结缔组织移植术(C组)。比较3组患者术后即刻、术后3、6个月的角化龈宽度、根面覆盖率、术后美学RES评分及患者满意度VAS评分。结果:术后3、6个月,C组的角化龈宽度明显高于A组、B组(P<0.05);A组的根面覆盖率和术后RES均明显低于B组、C组(P<0.05);C组的VAS均明显高于A组、B组(P<0.05)。结论:相较于翻瓣术,应用带蒂瓣术及带蒂瓣联合结缔组织移植术治疗能有效改善牙龈瘤切除术后的根面暴露,恢复角化龈宽度,增加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瘤 带蒂瓣术 结缔组织移植术 根面暴露 角化龈宽度
下载PDF
纯艺技法融合在当代动画领域中的实践探究
19
作者 查小雨 《明日风尚(下旬)》 2021年第4期0062-0063,共2页
所谓纯艺技法就是纯艺术,像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都属于纯艺术,它与其他学科所存在的最大区别就是保持了艺术作品的相对独立性,鼓励自由表现,具有极高的艺术表现层次与艺术价值。 文章中探讨了纯艺技法的基本理论,并主要以日本著名... 所谓纯艺技法就是纯艺术,像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都属于纯艺术,它与其他学科所存在的最大区别就是保持了艺术作品的相对独立性,鼓励自由表现,具有极高的艺术表现层次与艺术价值。 文章中探讨了纯艺技法的基本理论,并主要以日本著名动画、漫画大师、导演宫崎骏的水彩纯艺技法为例,探究了纯艺技法融合在当代动画领域中的实践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艺技法 融合 当代动画 水彩 《千与千寻》 实践应用
下载PDF
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组织SEMA3A与SEMA3B及p53表达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胜男 查小雨 +2 位作者 张杰 陈晓涛 徐江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997-1002,共6页
目的信号素蛋白SEMA3A和SEMA3B是多种肿瘤的预后决定因素,但在黏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MEC)中研究少见。本研究旨在探讨MEC组织SEMA3A、SEMA3B和p53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及其预后意义。方法收集1992-08-19-201... 目的信号素蛋白SEMA3A和SEMA3B是多种肿瘤的预后决定因素,但在黏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MEC)中研究少见。本研究旨在探讨MEC组织SEMA3A、SEMA3B和p53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及其预后意义。方法收集1992-08-19-2016-11-07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52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19例)MEC石蜡组织标本71例和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MEC癌旁正常涎腺组织(normal salivary gland,NSG)石蜡标本35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SEMA3A、SEMA3B和p53蛋白表达,χ2检验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的因素。结果MEC组织SEMA3A、SEMA3B和p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80%(24/71)、28.17%(20/71)和57.75%(41/71),与NSG组织91.43%(32/35)、85.71%(30/35)和5.71%(2/3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MEC组织SEMA3A表达与年龄(χ2=4.589,P=0.032)、淋巴结转移(χ2=4.095,P=0.043)和临床分期(χ2=4.377,P=0.036)有关;SEMA3B表达与性别(χ2=7.848,P=0.005)、年龄(χ2=4.228,P=0.040)、肿瘤大小(χ2=11.146,P=0.001)、淋巴结转移(χ2=6.376,P=0.012)、T分期(χ2=12.138,P=0.007)、N分期(χ2=6.464,P=0.039)和临床分期(χ2=7.360,P=0.007)有关;p53表达与肿瘤大小(χ2=7.832,P=0.005)和临床分期(χ2=8.910,P=0.003)有关。相关性分析显示,MEC组织SEMA3A与p53表达呈负相关(P<0.01,r=-0.474),SEMA3B与p53表达无相关性,P>0.05。Kaplan-Meier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SEMA3A、SEMA3B、p53表达(χ2=6.553,P=0.010;χ2=3.960,P=0.047;χ2=9.448,P=0.002)、性别(χ2=6.502,P=0.011)、淋巴转移(χ2=8.928,P=0.003)、肿瘤大小(χ2=8.524,P=0.004)、T分期(χ2=10.8,P=0.013)、N分期(χ2=11.771,P=0.003)和临床分期(χ2=10.667,P=0.001)是影响患者PFS的相关因素;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性别(HR=0.256,95%CI为0.08~0.813,P=0.021)和T分期(HR=2.051,95%CI为1.006~4.182,P=0.048)可作为预测MEC患者PFS的独立因素,SEMA3A、SEMA3B和p53表达与患者PFS无独立相关性,P>0.05。结论 SEMA3A、SEMA3B和p53在MEC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其可作为辅助判断MEC无进展生存期的参考指标,性别和T分期为判断MEC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黏液表皮样癌 SEMA3A SEMA3B P53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