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量子点@有序介孔复合材料的Micro⁃LED色转换特性
1
作者 陈晓钢 赵梦云 +6 位作者 蔡俊虎 李恭明 查楠 叶芸 徐胜 郭太良 陈恩果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68,共10页
量子点(Quantum dots)由于具有优异的光电特性,广泛应用于发光与显示、太阳能电池、光催化等领域,它的发现和合成获得了2023年诺贝尔化学奖。采用量子点色转换的Micro-LED全彩化显示技术无需巨量转移,有望实现大规模量产,然而,量子点在... 量子点(Quantum dots)由于具有优异的光电特性,广泛应用于发光与显示、太阳能电池、光催化等领域,它的发现和合成获得了2023年诺贝尔化学奖。采用量子点色转换的Micro-LED全彩化显示技术无需巨量转移,有望实现大规模量产,然而,量子点在高强度Micro-LED出光激发下的性能和寿命仍存在局限。基于此,本文研究了基于量子点@有序介孔(QDs@SBA-15)复合材料的Micro-LED色转换技术及其特性,有序介孔分子筛载体独特的孔道结构不仅能够有效提升Micro-LED色转换和光提取效率,且致密的有序介孔材料也一定程度上保障了量子点的稳定性。首先,通过时域有限差分方法(FDTD)建立了Micro-LED仿真模型,探究量子点粒径和有序介孔材料的孔径对光提取效率的影响;基于仿真结果指导,进一步采用物理共混法制备了QDs@SBA-15复合材料,通过透射光谱、荧光激发光谱、紫外-可见光吸收谱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并确定浓度配比;最后,将该复合材料与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混合固化成膜,并研究了其光致发光性能。实验结果发现,量子点粒径和介孔材料孔径的匹配度以及量子点和有序介孔材料的比例浓度是影响QDs@SBA-15复合材料发光效率及Micro-LED色转换性能的关键因素;通过优化,所得复合材料可获得优异的发光性能以及良好的环境稳定性,相比于纯量子点色转换层,复合材料的光提取效率提升了81.73%,复合材料的环境稳定性提升了14.33%,以Micro-LED作为蓝光光源组成的三基色发光器件工作色域达到了104.52%NTSC。本研究为量子点色转换Micro-LED显示技术提供了理论指导,为实现Micro-LED全彩化开辟了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 有序介孔材料 色转换 Micro-LED
下载PDF
2023年4月6日庄河M_(L)3.7地震预警系统产出结果分析
2
作者 王晓睿 郭攀 +2 位作者 李子昊 查楠 王承伟 《防灾减灾学报》 2023年第3期27-32,共6页
2023年4月6日19时22分,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发生M_(L)3.7级地震,辽宁地震预警台网成功触发并且产出了预警结果。针对此次地震事件产出的预警结果,对地震三要素和正式编目结果进行了对比,分别将JEEW和EEW两套预警系统产出的结果偏差进行... 2023年4月6日19时22分,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发生M_(L)3.7级地震,辽宁地震预警台网成功触发并且产出了预警结果。针对此次地震事件产出的预警结果,对地震三要素和正式编目结果进行了对比,分别将JEEW和EEW两套预警系统产出的结果偏差进行详细分析。两套预警系统产出第一次处理结果的时间都是4 s,首次推送用时都是5 s左右。JEEW产出结果中震级偏差为0.15~0.57,19个结果的震级偏差大于0.3,EEW产出结果中震级偏差在-0.1~0.3之间;JEEW震中位置偏差为1.08~4.97 km,EEW震中位置偏差为0.918~4.438 km;JEEW发震时刻偏差为0.911~0.531 s,EEW发震时刻偏差为0.675~0.206 s;除了JEEW预警系统的震级结果偏大之外,其余的结果都满足要求。本次地震预警结果表明:辽宁地震预警系统产出结果较好,对地震预警效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警 庄河M_(L)3.7地震 预警处理结果
下载PDF
大连台地磁秒数据强震响应探讨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查楠 孙艺玫 +1 位作者 殷轶娜 王晓睿 《防灾减灾学报》 2016年第2期28-31,共4页
通过研究大连台地磁秒采样数据,发现在汶川M8.0和日本M8.6级地震中出现了同震响应,这一发现在辽宁地区地磁分钟值采样的朝阳、铁岭、营口台并未出现。经过同步对比等方法分析,得出响应延迟时间、响应幅度等特征与地震震中距有一定对应关... 通过研究大连台地磁秒采样数据,发现在汶川M8.0和日本M8.6级地震中出现了同震响应,这一发现在辽宁地区地磁分钟值采样的朝阳、铁岭、营口台并未出现。经过同步对比等方法分析,得出响应延迟时间、响应幅度等特征与地震震中距有一定对应关系,并初步探讨了产生这种现象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 地磁秒数据 响应特征
下载PDF
MATLAB编程处理大地电场变化特征及异常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查楠 张志宏 《防灾减灾学报》 2018年第3期72-77,共6页
通过MATLAB编写谱分析软件计算得到辽宁及邻区大地电场的静日、扰日变化以及它们的频谱特性等分析,初步探讨主要谱成分的产生机理;对地电场观测资料的长、短极距的比值计算,有效排除地电场观测资料的太阳黑子活动、电离层、对流层、磁... 通过MATLAB编写谱分析软件计算得到辽宁及邻区大地电场的静日、扰日变化以及它们的频谱特性等分析,初步探讨主要谱成分的产生机理;对地电场观测资料的长、短极距的比值计算,有效排除地电场观测资料的太阳黑子活动、电离层、对流层、磁暴、磁层的电流系等来自空间场源在地球内部中感应而产生的电场变化;让大地电场观测在辽宁省的地震预测预报和震情跟踪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时通过震例研究确定大地电场的异常提取方法和短期预报指标,可以对大地电场观测的映震能力做出评估,为该观测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场 观测资料 干扰 MATLAB 变化特征
下载PDF
华北地震电离层观测网的沈阳周边地区特性分析
5
作者 查楠 陈强 程华叶 《科学技术创新》 2019年第2期11-12,共2页
为更好掌握华北地震观测网所得到的空间环境特性,为地震前兆与电离层特性的相关性分析提供依据。以沈阳地震台电离层斜测站接收到长春-沈阳、北京-沈阳、新乡-沈阳、苏州-沈阳等探测链路的最高可用频率(MUF)为基础,利用电离层反演方法... 为更好掌握华北地震观测网所得到的空间环境特性,为地震前兆与电离层特性的相关性分析提供依据。以沈阳地震台电离层斜测站接收到长春-沈阳、北京-沈阳、新乡-沈阳、苏州-沈阳等探测链路的最高可用频率(MUF)为基础,利用电离层反演方法获取路径中心的电离层临界频率,并通过非线性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和多维空间重构方法,分析了与地震相关的电离层F2临界频率的时空变化规律:a.6时左右出现最小值,逐渐增大直至正午前后达到最大值,再逐渐减小至第二天日出。b.冬季的昼夜极差最大,夏季的昼夜极差最小。链路距离较长的昼夜极差相对较大,链路距离较短的昼夜极差相对较小。c.冬季幅度值较高,春秋季幅度值较小。d.纬度较高的随季节变化明显,纬度较低的随季节变化较为平缓。上述研究可为地震前期电离层异常特征分析及其与地震前兆研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电离层参数 临界频率
下载PDF
基于WebService的地震信息快速发送系统 被引量:10
6
作者 朱凤梅 梁一婧 +1 位作者 安祥宇 查楠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2期236-239,共4页
辽宁测震台网目前的短信发送系统只能给中国移动的用户发送短信,在发送过程中由于人工干预太多,影响短信发送效率和准确度。基于WebService,利用PyQt开发了一套新的地震短信快速发送系统,该系统可以自动生成地震短信并选取短信接收人员... 辽宁测震台网目前的短信发送系统只能给中国移动的用户发送短信,在发送过程中由于人工干预太多,影响短信发送效率和准确度。基于WebService,利用PyQt开发了一套新的地震短信快速发送系统,该系统可以自动生成地震短信并选取短信接收人员,也可以根据特殊情况灵活修改,还可查看短信发送状态。该系统配置简单,可以自动生成系统运行日志,便于维护和查找故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BSERVICE 地震信息 快速发送系统
下载PDF
2011年9月18日印度锡金里氏6.8级地震热红外变化 被引量:4
7
作者 张颖 张元生 +1 位作者 魏从信 查楠 《防灾减灾学报》 2012年第2期24-28,共5页
选用静止卫星红外遥感亮温资料,对2011年9月18日印度锡金里氏6.8级地震热红外资料进行研究,并对比分析该地区2006年以来热红外异常变化,研究结果发现该区大地震之前存在明显的异常变化,相对功率谱最大值达到12,震前42天出现异常,9月15... 选用静止卫星红外遥感亮温资料,对2011年9月18日印度锡金里氏6.8级地震热红外资料进行研究,并对比分析该地区2006年以来热红外异常变化,研究结果发现该区大地震之前存在明显的异常变化,相对功率谱最大值达到12,震前42天出现异常,9月15日前后异常幅度达到最大值,显示出明显区域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烈地震 卫星红外遥感 热红外异常 小波变换 功率谱
下载PDF
钻孔体应变仪在地震前兆观测中的理论和应用研究综述 被引量:5
8
作者 孙艺玫 查楠 +2 位作者 任雪 张丽 毛佳宁 《防灾减灾学报》 2021年第4期69-74,共6页
一些地震发生前后,时常会观测到有别于正常地震波的前驱波信号,这些前驱波信号对于地震的预报和观测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钻孔应变观测是观测前驱波信号的重要手段,也是地震前兆观测与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主要技术,可以给出传统测震仪观测无... 一些地震发生前后,时常会观测到有别于正常地震波的前驱波信号,这些前驱波信号对于地震的预报和观测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钻孔应变观测是观测前驱波信号的重要手段,也是地震前兆观测与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主要技术,可以给出传统测震仪观测无法给出的信息;文章概述了当前钻孔体应变观测的原理和研究发展路径,并集中表述了其在实际预测中的重要研究成果;从研究实例上可以看出来,当前的钻孔应变观测结果和实际的地震发生状况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回溯研究表明现在的观测结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应变观测 体应变仪 前驱波 地震预报
下载PDF
数字化地磁加卸载响应比异常特征与地震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张颖 查楠 侯万凯 《防灾减灾学报》 2010年第4期1-5,共5页
辽宁及邻区在2008~2010年发生了多次ML4.0级以上地震。笔者应用地磁加卸戴响应比方法对辽宁及邻区在2008~2010年地磁数字化资料进行处理。在考虑电离层扰动的基础上得出辽宁及邻区加卸载响应比方法P(Z)的高值异常与ML4.0级以上地震的... 辽宁及邻区在2008~2010年发生了多次ML4.0级以上地震。笔者应用地磁加卸戴响应比方法对辽宁及邻区在2008~2010年地磁数字化资料进行处理。在考虑电离层扰动的基础上得出辽宁及邻区加卸载响应比方法P(Z)的高值异常与ML4.0级以上地震的对应关系,并总结得出辽宁及邻区P(Z)值映震异常的定量指标及异常变化特征与地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异常 加卸载响应比 阈值 辽宁地区
下载PDF
地下流体水位观测地震前兆机理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明成山 纪延辉 +1 位作者 查楠 吕强 《东北地震研究》 2009年第2期41-50,共10页
本文主要研究锦州沈家台汤池子观测站地下流体数字化水位的年、月、日动态特征及数字化资料映震性能分析。检验理论固体潮与实际观测水位的潮汐因子、相对误差,排除气压对水位观测的干扰因素,识别水位观测水动态中较大幅度的脉冲和突变... 本文主要研究锦州沈家台汤池子观测站地下流体数字化水位的年、月、日动态特征及数字化资料映震性能分析。检验理论固体潮与实际观测水位的潮汐因子、相对误差,排除气压对水位观测的干扰因素,识别水位观测水动态中较大幅度的脉冲和突变、阶变、潮汐畸变,水位上升打破年变等因素,提高利用地下流体观测地震前兆的监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水位 动态特征 潮汐因子 地震
下载PDF
昆仑山8.1级地震后效应探讨与地震异常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成元 李哲 +1 位作者 吕强 查楠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18-24,共7页
2001年11月14日,在青海昆仑山口西沿近东西向断裂发生了Ms8.1巨大地震,地震造成近东西走向地表断裂带长达350公里,锦州台体应变记到8.1级地震波动长达10个小时,可见8.1地震释放能量的巨大。它必然加速附近地区的应力积累,引发较近地区... 2001年11月14日,在青海昆仑山口西沿近东西向断裂发生了Ms8.1巨大地震,地震造成近东西走向地表断裂带长达350公里,锦州台体应变记到8.1级地震波动长达10个小时,可见8.1地震释放能量的巨大。它必然加速附近地区的应力积累,引发较近地区地震的快速发生,也会激发周边发生远震效应。历次震例表明,强震前后的地震活动,形变及其他地球物理场的变化往往是大范围的,提出一种大尺度的地震孕育过程模式显然是需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1级地震 震后效应 两大特点
下载PDF
CZB-1型竖直摆钻孔倾斜观测资料震例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成元 查楠 李哲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48-51,共4页
锦州台CZB-1型竖直摆钻孔倾斜仪观测资料对应双台河口ML2.4级地方震、渤海海峡ML4.1级、ML4.9级近震的研究与探讨。对危地马拉MS7.1级地震、所罗门群岛MS7.0级地震远场前兆的分析。
关键词 地方震 近震 远震 异常特征
下载PDF
锦州地震台体应变观测资料阶变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成元 李哲 +1 位作者 吕强 查楠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09年第4期67-71,共5页
前兆观测曲线中出现种阶跃变化,简称阶变,实际体应变分钟值观测曲线在地震发生前后记录到的阶变是地下应力应变急剧调整的一种特殊运动变化的过程。研究分析阶变各种形态,对于探索这些区域再次发生地震的预测研究有实际意义。
关键词 阶变 区域特征 异常
下载PDF
辽宁省地震局云桌面项目实施的难点及改进建议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亮 殷轶娜 +1 位作者 查楠 杨群山 《数字通信世界》 2019年第10期244-245,共2页
云政务是现阶段政府机关单位提高业务效率、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云政务的实现模式多样,云桌面系统的构建是云政务的重要表现,本文结合辽宁省地震局云桌面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难点提出对应的改进建议,希望能够为我国事业单位云桌面及各... 云政务是现阶段政府机关单位提高业务效率、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云政务的实现模式多样,云桌面系统的构建是云政务的重要表现,本文结合辽宁省地震局云桌面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难点提出对应的改进建议,希望能够为我国事业单位云桌面及各类云政务项目的实施与执行带来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桌面 系统集成 设备利旧 实施
下载PDF
地磁场时空差异对磁测精度影响
15
作者 梁一婧 尹德录 +3 位作者 孙鸿雁 查楠 张欣然 顾强强 《防灾减灾学报》 2013年第4期45-49,共5页
通过对辽宁地区流动地磁的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探讨了影响磁测精度的各测点与通化台之间的通化距离、经度方向距离等因素对磁测精度的影响情况。为提高流动地磁观测的磁测精度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地磁场 通化 磁测精度 地方时 世界时 磁情指数
下载PDF
当前数字台站智能管理系统的应用研究综述
16
作者 孙艺玫 查楠 +2 位作者 任雪 张丽 李俏 《防灾减灾学报》 2021年第3期76-80,共5页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等的发展,无人值守台站在国内得到迅速的推广。因其具有低投资、低运维成本、低占地、高效率、高建设速度的优势,全国各地集中建设了一大批数字化观测地震台站。本文集中概述了当前数字台站面临的...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等的发展,无人值守台站在国内得到迅速的推广。因其具有低投资、低运维成本、低占地、高效率、高建设速度的优势,全国各地集中建设了一大批数字化观测地震台站。本文集中概述了当前数字台站面临的主要故障特点,并依据相关文献对解决方案进行了系统性的归纳和总结,给台站科学化和智能化的运行,提供了现实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台站 智能监控 供电故障 UPS
下载PDF
基于IDL和Java混编的地震前兆流体数据分析系统
17
作者 殷轶娜 孙鸿雁 +1 位作者 查楠 惠阳 《防灾减灾学报》 2014年第3期93-96,共4页
依据流体学科组运行管理的相关技术要求和数字化流体工作需求,研发基于IDL和Java混编的地震前兆流体数据分析系统。该系统采用JAVA和IDL混合编程方式研发,具有安全、高效、稳定等特点,可以有效解决目前流体数据处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 依据流体学科组运行管理的相关技术要求和数字化流体工作需求,研发基于IDL和Java混编的地震前兆流体数据分析系统。该系统采用JAVA和IDL混合编程方式研发,具有安全、高效、稳定等特点,可以有效解决目前流体数据处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具有良好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VA 前兆 IDL 数据可视化
下载PDF
昆仑山8.1级地震前锦州地震台体应变的异常变化
18
作者 杨成元 查楠 《东北地震研究》 2007年第4期36-41,共6页
对昆仑山8.1级地震前锦州地震台体应变异常变化作了初步的分析与探讨,认为大震前应力变化存在一个"渐变—大变—减变—平静—发展"的过程。
关键词 昆仑山8.1级地震 前兆异常 体应变
下载PDF
基于Python开发网络运行日志收集整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秀木 殷轶娜 +2 位作者 刘静闻 黄淼婉 查楠 《防灾减灾学报》 2020年第4期74-78,共5页
利用Python语言设计与实现开发网络运行日志收集整理系统,可实现FTP同步下载、适时检索并形成汇总日志、语音提醒、自动存储等功能,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具有安全性强、执行率高、可扩展性好等特点。从而实现操作流程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
关键词 软件开发 智能管理 PYTHON语言 值班管理系统
下载PDF
辽宁省地震信息网络运行监控系统建设
20
作者 黄淼婉 刘静闻 +2 位作者 殷轶娜 王秀木 查楠 《防灾减灾学报》 2019年第3期102-107,共6页
建立Nagios地震监控系统,可以更方便的实现对辽宁省地震局网络、测震、前兆节点状态的实时监控与报警,还可以保存、查看、检索节点的历史状态,为日常监控提供了便捷的服务。
关键词 NAGIOS 网络监控 报警 运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