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IV阳性和HIV阴性梅毒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特征分析
1
作者 郭凯 张永喜 +3 位作者 熊勇 邓莉平 陈昭君 柯亨宁 《皮肤病与性病》 2024年第1期5-9,共5页
目的 对比分析HIV阳性和HIV阴性梅毒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为提高诊断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2年5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诊治的梅毒合并脑梗死的患者资料,根据是否合并HIV感染分为HIV阳性组和HIV阴性组,分析其... 目的 对比分析HIV阳性和HIV阴性梅毒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为提高诊断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2年5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诊治的梅毒合并脑梗死的患者资料,根据是否合并HIV感染分为HIV阳性组和HIV阴性组,分析其临床特征和预后。结果 HIV阳性组的中位年龄低于HIV阴性组(Z=3.653,P <0.05);神经梅毒的诊断率(90.91%,10/11)远高于HIV阴性组(9.09%,1/11;P <0.001);RPR平均滴度1∶18,高于HIV阴性组(1∶4)(P <0.001,t=25.791);住院天数21±9天明显长于阴性组(9±3天)(t=4.160,P <0.05)。HIV阳性组治疗好转占比高于HIV阴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在影像学病灶数量和累及的血管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梅毒合并脑梗死时,均需排除神经梅毒;HIV阳性梅毒合并脑梗死时,应首先考虑神经梅毒,尽快驱梅治疗可有效避免后遗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梅毒 脑梗死 临床特征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其在P815细胞中的表达
2
作者 柯亨宁 斯崇文 +3 位作者 于敏 张琦 刘丹 曲春燕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191-192,共2页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表面抗原 基因克隆 P815细胞
下载PDF
小鼠白细胞介素-18的cDNA克隆及在真核细胞中初步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成军 柯亨宁 +4 位作者 刘妍 斯崇文 王勤环 洪卫国 钟彦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52-254,共3页
克隆小鼠白细胞介素 18(IL 18)编码区的cDNA ,并实现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方法 :用小鼠白细胞介素 18(mIL 18)的cDNA核苷酸序列 ,设计、合成基因序列特异性引物 ,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 PCR ,以植物血凝 (PHA)和细菌脂多糖 (LPS)刺... 克隆小鼠白细胞介素 18(IL 18)编码区的cDNA ,并实现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方法 :用小鼠白细胞介素 18(mIL 18)的cDNA核苷酸序列 ,设计、合成基因序列特异性引物 ,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 PCR ,以植物血凝 (PHA)和细菌脂多糖 (LPS)刺激的小鼠非粘附性脾细胞的mRNA为模板 ,扩增获得全长mIL 18,转染小鼠成纤维细胞系SVT2 ,并进行IL 18生物学活性的检测。结果 :经测序证实获得的小鼠IL 18的cDNA序列与文献报道的mIL 18的cDNA序列完全一致。构建的小鼠IL 18的重组表达载体在转染小鼠成纤维细胞SVT2后 ,获得具有生物学活性mIL 18的分泌表达。结论 :克隆了小鼠IL 18的cDNA ,并实现了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8 CDNA 基因克隆化 基因表达 RFPCR
下载PDF
干细胞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致急性肝衰竭1例
4
作者 郭凯 张永喜 +1 位作者 陈昭君 柯亨宁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79-381,共3页
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激活是HBV感染的肿瘤患者接受化疗期间常见并发症,轻者表现为无症状的自限性肝炎,重者出现急性肝衰竭而死亡。HBV表面抗原(HBsAg)阳性合并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HBV再激活率高于其他肿瘤,约为24%~53%[1]。故血... 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激活是HBV感染的肿瘤患者接受化疗期间常见并发症,轻者表现为无症状的自限性肝炎,重者出现急性肝衰竭而死亡。HBV表面抗原(HBsAg)阳性合并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HBV再激活率高于其他肿瘤,约为24%~53%[1]。故血液肿瘤合并HBV感染者在接受化疗或骨髓移植前服用核苷(酸)类似物预防HBV再激活已获广泛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移植 乙型肝炎病毒 肝衰竭 再激活
下载PDF
HIV阳性梅毒性直肠炎1例并文献复习
5
作者 蔡彩云 张永喜 +2 位作者 吴蒙蒙 龚晓明 柯亨宁 《传染病信息》 2023年第1期86-89,93,共5页
梅毒性直肠炎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肠道疾病,一期、二期梅毒均可发生。由于梅毒螺旋体和HIV有相同的传播途径,所以二者常合并感染。梅毒性直肠炎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容易误诊及漏诊。根据患者性行为史,临床表现及梅毒血清... 梅毒性直肠炎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肠道疾病,一期、二期梅毒均可发生。由于梅毒螺旋体和HIV有相同的传播途径,所以二者常合并感染。梅毒性直肠炎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容易误诊及漏诊。根据患者性行为史,临床表现及梅毒血清学、肠镜、病理检查可综合诊断。本文现对1例HIV阳性梅毒性直肠炎患者临床特征进行总结,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AIDS 梅毒性直肠炎 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肠道肿瘤 炎症性肠病 梅毒血清学固定
下载PDF
医院内真菌深部感染调查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59
6
作者 韦莉萍 桂希恩 +2 位作者 杨自成 万建成 柯亨宁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医院内深部真菌感染发病率、病死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本院近年培养出262例真菌进行分类鉴定、比较深部真菌感染与其它院内感染发病率及病死率,调查其危险因素。结果医院深部真菌感染73例,占同期医院感染8.7%。死... 目的探讨医院内深部真菌感染发病率、病死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本院近年培养出262例真菌进行分类鉴定、比较深部真菌感染与其它院内感染发病率及病死率,调查其危险因素。结果医院深部真菌感染73例,占同期医院感染8.7%。死亡12例,病死率16.4%,显著高于其它医院感染平均病死率。部分真菌感染患者死后尸检才确定诊断,近半数死亡患者未作抗真菌治疗。结论单因素分析发现,9项因素与真菌感染有关,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60岁以上老人及1岁以内的婴幼儿,致死性疾病以及多种抗菌药物的使用和原有其他医院感染是最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感染 回归分析 危险因素 医院感染 深部
下载PDF
提高医学院校非医学类导师基础医学专业水平的探讨与思考 被引量:4
7
作者 张琳娜 高媛媛 +4 位作者 孙玉宁 韩怀钦 柯亨宁 周永伟 李光华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第16期231-232,共2页
目前,医学院校中非医学专业背景的教师占比很高,如何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弥补医学专业知识的不足,同时充分利用自身的科研优势,从而促进教学研究工作和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是关系到基础医学教学质量和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 目前,医学院校中非医学专业背景的教师占比很高,如何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弥补医学专业知识的不足,同时充分利用自身的科研优势,从而促进教学研究工作和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是关系到基础医学教学质量和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就相关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院校 非医学背景 硕士研究生导师
下载PDF
医学院校生物学科创新性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8
作者 张琳娜 高媛媛 +3 位作者 孙玉宁 柯亨宁 周永伟 李光华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第9期225-226,共2页
研究生阶段是一个人走向科学生涯的重要一站,也是一个国家培养和造就创新型人才的主要途径。如何建立行之有效的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提高培养质量、强化创新能力的培养,并将不断完善的理论应用到研究生工作中的方方面面,培养出... 研究生阶段是一个人走向科学生涯的重要一站,也是一个国家培养和造就创新型人才的主要途径。如何建立行之有效的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提高培养质量、强化创新能力的培养,并将不断完善的理论应用到研究生工作中的方方面面,培养出既能适应工作岗位需求,又能继续深造的专业型、实用型高级人才,是当前研究生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院校 生物学科 研究生教育
下载PDF
恶性黑色素瘤的黑色素含量与其进展和转移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5
9
作者 杨钰莹 刘莉 +1 位作者 折虹 柯亨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1201-1205,共5页
目的:探讨黑色素含量与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表达在恶性黑色素瘤中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方法,检测购于西安艾丽娜生物有限公司189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组织中的黑色素含量和cy... 目的:探讨黑色素含量与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表达在恶性黑色素瘤中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方法,检测购于西安艾丽娜生物有限公司189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组织中的黑色素含量和cyclin D1表达。结果:189例恶性黑色素瘤组织中的黑色素高含量者为76例(40.2%),cyclin D1高表达者为80例(45.7%)。黑色素含量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组织来源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与肿瘤的侵袭深度(P=0.001)和临床分期(P=0.038)有关。T3、T4期黑色素瘤中的黑色素含量明显低于T1、T2期。同时,临床分期Ⅲ、Ⅳ期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中的黑色素含量也明显低于Ⅰ、Ⅱ期。cyclin D1表达与年龄、性别、侵袭深度、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肿瘤组织来源无关。黑色素含量和cyclin D1表达在58例淋巴结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中呈负相关(r=-0.271,P=0.039)。结论:黑色素含量下调可能与恶性黑色素瘤的侵袭、进展和转移有关。为恶性黑色素瘤的预后因素分析和病理诊断提供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黑色素瘤 黑色素 CYCLIND1 转移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溶瘤病毒促进肿瘤细胞自噬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张凯 刘滨磊 柯亨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957-961,共5页
自噬是一种正常的细胞生理活动,当正常细胞内存在异常蛋白、损坏的细胞器或处于饥饿状态时被激活,蛋白质和细胞器被捕获后送入到溶酶体降解,再将降解产物作为新合成蛋白和细胞器的底物加以循环利用,从而维持细胞内的平衡;溶瘤病毒(oncol... 自噬是一种正常的细胞生理活动,当正常细胞内存在异常蛋白、损坏的细胞器或处于饥饿状态时被激活,蛋白质和细胞器被捕获后送入到溶酶体降解,再将降解产物作为新合成蛋白和细胞器的底物加以循环利用,从而维持细胞内的平衡;溶瘤病毒(oncolytic virus,OV)是自然存在的或由人工生物技术合成的具有高度肿瘤靶向性及溶瘤性等特点的病毒。作为一种新颖的抗癌治疗方法其作用机制尚未明确。近年来研究发现OV引起肿瘤细胞死亡涉及到细胞自噬相关的机制。为了推进利用OV作为抗癌药物的研制,本文就OV诱导肿瘤细胞发生自噬的机制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溶瘤病毒 肿瘤细胞
下载PDF
HIV合并梅毒性脑动脉炎性脑梗死与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比较分析
11
作者 郭凯 张永喜 +1 位作者 杨蓉蓉 柯亨宁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4-80,共7页
目的 对比分析HIV合并梅毒性脑动脉炎性脑梗死和HIV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特征,为提高诊断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住院,出院诊断同时为神经梅毒、HIV感染和脑梗死的患者(梅毒组)... 目的 对比分析HIV合并梅毒性脑动脉炎性脑梗死和HIV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特征,为提高诊断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住院,出院诊断同时为神经梅毒、HIV感染和脑梗死的患者(梅毒组),随机选择同期住院且出院诊断为脑梗死和HIV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动脉硬化组),分析其临床特征和预后。结果 梅毒组10例,动脉硬化组21例,梅毒组中位年龄[26(24,32)岁]<动脉硬化组[51(45,59)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住院时间上,梅毒组患者中位住院日22(16,26)d,长于动脉硬化组9(7,1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梅毒组CD4计数(103±112)个/mm^(3)低于动脉硬化组(319±221)个/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在凝血功能检查上,梅毒组的凝血酶原活动度(PTA)(86.5±11.2)%低于动脉硬化组(101.6±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而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D-二聚体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梅毒组病变部位以基底节区为最常见,而动脉硬化组病变部位以脑叶最常见。累及的血管,梅毒组以多支病变为主,其中5例出现血管闭塞,4例出现狭窄,大脑前动脉闭塞/狭窄最常见,而动脉硬化组以单支病变为主,其中血管闭塞14例,血管狭窄5例,大脑中动脉闭塞/狭窄最常见。随访期内,梅毒组和动脉硬化组各死亡1例,其余均存活。结论 HIV感染合并脑梗死患者应警惕神经梅毒的发生,及时诊断和治疗可有效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梅毒 动脉硬化 脑梗死
原文传递
HBsAg及其与小鼠白介素-18融合蛋白表达质粒的构建和DNA免疫 被引量:9
12
作者 柯亨宁 斯崇文 +2 位作者 成军 于敏 刘丹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7-80,共4页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HBsAg)基因表达质粒 (pS)及其与鼠白细胞介素 18基因融合表达质粒 (p18S)的构建及其诱导BALB/c鼠免疫应答的能力。 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获得的S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质粒 pcDNA3.1+上 ,构建 pS...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HBsAg)基因表达质粒 (pS)及其与鼠白细胞介素 18基因融合表达质粒 (p18S)的构建及其诱导BALB/c鼠免疫应答的能力。 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获得的S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质粒 pcDNA3.1+上 ,构建 pS。另用三步PCR法将小鼠白细胞介素 18基因融合到S基因的 5′端 ,再插入到 pcDNA3.1+的EcoRI位点上 ,构建了 p18S。分别免疫 10只和 6只BALB/c小鼠 ,阴性对照用 pcDNA3.1+免疫 4只BALB/c小鼠。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每份血清的抗 HBs的效价。采用3 H标记法检测脾细胞HBsAg特异性细胞毒反应。 结果 pS质粒免疫BALB/c小鼠多数于 4周时出现抗 HBs,最高可达 5 30mIU/ml,平均为 135mIU/ml。p18S质粒也能诱导低水平的抗 HBs ,平均为 2 0mIU/ml。pS和 p18S诱导的HBsAg特异性的细胞毒活性分别为 37.1%和 34 % ,而 pcDNA3.1+载体质粒免疫小鼠血清未能检出抗 HBs,细胞毒活性为 13.2 %。结论 pS质粒能够有效地诱导BALB/c小鼠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 ,白细胞介素 18基因与S基因融合表达质粒免疫似乎不能增强免疫应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免疫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白细胞介素18 质粒 小鼠
原文传递
HBsAg DNA疫苗诱导小鼠体液免疫及抑制转基因鼠表面抗原的产生 被引量:7
13
作者 柯亨宁 斯崇文 +3 位作者 成军 于敏 刘丹 田秀兰 《中华内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19-322,I009,共4页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表达质粒 (PS)诱导小鼠体液免疫及对HBV转基因(Tg)小鼠血清HBsAg的影响。方法 将S基因插入到pcDNA3 1+的BamH1位点上构建了PS。体外证实PS表达HBsAg。再分别免疫BALB/C小鼠和Tg小鼠各 10只。另用pcDNA3 1+...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表达质粒 (PS)诱导小鼠体液免疫及对HBV转基因(Tg)小鼠血清HBsAg的影响。方法 将S基因插入到pcDNA3 1+的BamH1位点上构建了PS。体外证实PS表达HBsAg。再分别免疫BALB/C小鼠和Tg小鼠各 10只。另用pcDNA3 1+免疫 4只BALB/C小鼠。每只小鼠每次肌肉注射纯化质粒 10 0 μg ,共 3次。用ELISA检测每份血清抗 HBs的效价。结果 PS免疫BALB/C小鼠 ,2~ 4周时出现抗 HBs,第 8周时平均为 135IU/L。该PS免疫Tg鼠多在 6~ 8周时出现抗体 ,平均 39IU/L。其中 4只HBsAg阳性的Tg鼠免疫后HBsAg转阴。结论 PS不仅能够有效地诱导BALB/C和Tg小鼠的体液免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转基因 疫苗 DNA HBSAG 体液免疫
原文传递
淋巴细胞精细分型检测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
14
作者 袁瑞 胡文佳 +5 位作者 桂希恩 严亚军 冯玲 柯亨宁 熊勇 杨蓉蓉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23年第2期84-91,共8页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后免疫细胞的变化特征,以及其在不同疾病分期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2021年8月17日至2022年9月14日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感染科住院的173例HIV感染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后免疫细胞的变化特征,以及其在不同疾病分期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2021年8月17日至2022年9月14日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感染科住院的173例HIV感染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研究组)进行淋巴细胞亚群分类计数检测,分别与1086例健康人群(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根据CD4^(+)T淋巴细胞计数进行分期,比较HIV/AIDS患者在不同临床分期淋巴细胞亚群分类计数。计量资料中各类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均呈正态分布,以x±s表示,HIV/AIDS患者和对照组各类淋巴细胞均值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研究组患者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NK细胞绝对计数分别为(907±105)个/μl、(128±25)个/μl和(176±16)个/μl,显著低于对照组(t=8.508、P<0.001,t=8.265、P<0.001,t=18.552,P<0.001)。研究组患者CD4^(+)CD28^(+)T细胞和CD8^(+)CD28^(+)T细胞绝对计数分别为(123±25)个/μl和(170±48)个/μl(t=28.522、P<0.001,t=5.820、P<0.001),百分比分别为84.86%和35.4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2.583、P=0.011,t=12.806、P<0.001)。研究组患者CD3^(+)CD8^(+)HLA-DR^(+)细胞计数和百分比分别为(476±129)个/μl和73.68%,显著高于对照组[(135±98)个/μl和22.38%],差异均有统计意义(t=8.482、P<0.001,t=34.651、P<0.001)。研究组患者初始和记忆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分别为(76±9)个/μl和(152±12)个/μ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823、P<0.001,t=20.815,P<0.001)。随着疾病进展,研究组患者CD4^(+)CD28^(+)T细胞和CD8^(+)CD28^(+)T细胞绝对计数分别由(540.77±165.54)个/μl和(452.57±135.65)个/μl降至(13.56±33.63)个/μl和(102.96±30.47)个/μl,且CD3^(+)CD8^(+)HLA-DR^(+)细胞百比由(36.00±17.79)%升至(58.29±13.27)%。结论HIV/AIDS患者可出现淋巴细胞数量和功能异常,以及免疫系统的异常激活,且AIDS进展后期患者淋巴细胞功能受损和异常免疫激活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亚群 CD3^(+)CD8^(+)人类白细胞DR抗原^(+) CD28^(+)T淋巴细胞 初始/记忆CD4^(+)T细胞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原文传递
超声瞬时弹性成像技术评估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肝纤维化情况及其临床特征分析
15
作者 袁瑞 刘焕 +5 位作者 桂静 王燕 张永喜 柯亨宁 熊勇 杨蓉蓉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3年第12期1281-1287,共7页
目的应用肝脏瞬时弹性成像技术,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肝纤维化的检出率、人口学特点及其与HBV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选取2021年11月1日至2022年4月30日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肝病门诊接... 目的应用肝脏瞬时弹性成像技术,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肝纤维化的检出率、人口学特点及其与HBV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选取2021年11月1日至2022年4月30日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肝病门诊接受肝脏瞬时弹性成像检查的初始治疗慢性HBV感染患者268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肝硬度值进行肝纤维化严重程度分级,分析慢性HBV感染者不同肝纤维化程度的检出率以及不同性别、年龄段和不同生理阶段的检出率差异,并进一步对肝硬度值与HBV DNA拷贝数、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和血清白蛋白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689例慢性HBV感染者中,男性1417例,年龄46(34,57)岁,女性1272例,年龄45(33,55)岁。1382例(51.03%)患者发生不同程度肝纤维化,其中显著性肝纤维化381例(14.20%),进展期肝纤维化259例(9.60%)。男性总体肝纤维化检出率高于女性[60.78%(840/1382)比39.22%(542/1382),χ^(2)=74.566,P<0.001];不同年龄组肝硬度值和肝纤维化检出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516、199.079,均P<0.001);<60岁的男性患者肝硬度值[(9.41±4.49)kPa比(8.10±3.89)kPa,t=9.011,P<0.001]和肝纤维化检出率[61.59%(643/1044)比38.41%(401/1044),χ^(2)=78.418,P<0.001]均高于同龄组女性,>60岁人群中,男性与女性患者肝纤维化检出率[73.80%(200/271)比71.71%(142/198),χ^(2)=0.252,P>0.05]和显著性肝纤维化检出率[20.30%(55/271)比21.21%(42/198),χ^(2)=0.059,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慢性HBV感染者女性绝经前和围绝经期肝纤维化检出率低于同年龄段男性[50.20%(332/661)比29.70%(188/633),χ^(2)=56.683,P<0.001;64.50%(202/313)比52.20%(154/295),χ^(2)=9.519,P=0.029],而绝经后女性肝纤维化检出率与同龄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5.40%(220/336)比72.20%(319/441),χ^(2)=5.822,P=0.061]。与绝经前相比,女性绝经后肝纤维化检出率增加显著[38.40%(497/1294)比67.50%(532/787),χ^(2)=56.683,P=0.002]。HBV感染者的肝硬度值与总胆红素、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丙氨酸转氨酶水平呈弱正相关(r=0.208、0.227、0.218,均P<0.05)。结论在慢性HBV感染者中,应用肝脏瞬时弹性成像技术检出肝纤维化的检出率较高,肝硬度值及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80岁患者中随年龄增长逐渐增高,女性绝经后检出率增高;肝硬度值与肝脏部分生化指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肝硬化 肝纤维化 雌激素类
原文传递
RT-PCR和NASBA方法检测52例HIV/AIDS病人HIV-1 RNA定量结果的比较 被引量:1
16
作者 严亚军 桂希恩 +2 位作者 柯亨宁 冯玲 杨蓉蓉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355-1356,共2页
1型艾滋病病毒核糖核酸(HIV-1RNA)定量检测,不仅可以预测HIV-1感染者疾病进展、评估抗病毒治疗效果及监测耐药,而且也可作为HIV感染辅助诊断,用于<18月龄婴幼儿的早期诊断、急性期/窗口期及晚期HIV感染者诊断^([1-3])。因此,HIV-1RN... 1型艾滋病病毒核糖核酸(HIV-1RNA)定量检测,不仅可以预测HIV-1感染者疾病进展、评估抗病毒治疗效果及监测耐药,而且也可作为HIV感染辅助诊断,用于<18月龄婴幼儿的早期诊断、急性期/窗口期及晚期HIV感染者诊断^([1-3])。因此,HIV-1RNA定量是艾滋病防治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实验室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艾滋病病毒 反转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试验 核酸序列依赖性扩增试验
原文传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的CD4+T淋巴细胞水平对保护性乙型肝炎表面抗体的影响
17
作者 杨蓉蓉 桂希恩 +4 位作者 柯亨宁 熊勇 高世成 冯玲 严亚军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9期564-568,共5页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发生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暴露后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抗-HBs)阳性率和抗-HBs效价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的关系。方法纳...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发生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暴露后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抗-HBs)阳性率和抗-HBs效价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的关系。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收治的HIV感染者共4893例,回顾性分析HIV感染者的人口学资料、HIV相关诊断和治疗信息。根据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HBV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进行分组,比较不同CD4+T淋巴细胞计数组患者的抗-HBs阳性率和HBV暴露率。并比较不同抗-HBs效价组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方差分析或t检验。结果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μL组患者有3293例,200~500/μL组有1200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500/μL组有400例,HBV暴露率分别为78.0%(2569/3293)、77.0%(924/1200)和76.2%(305/400),抗-HBs阳性率分别为38.2%(1258/3293)、53.8%(645/1200)和62.5%(250/400),抗-HBs效价分别为(120.00±36.45)、(148.00±26.40)和(212.00±92.08)IU/L,3组间HBV暴露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92,P=0.609),但抗-HBs阳性率和抗-HBs效价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46.779,F=45.362;均P<0.01)。根据患者抗-HBs效价,将HIV感染者分为抗-HBs阴性组(<10 IU/L)2740例、抗-HBs低效价组(10~99 IU/L)1220例、抗-HBs组中效价组(100~499 IU/L)693例和抗-HBs高效价组(≥500 IU/L)240例,4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分别为(150.00±8.42)/μL、(185.00±7.08)/μL、(243.00±12.07)/μL和(308.00±22.60)/μ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8.479,P<0.01)。90例接受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的抗-HBs效价由治疗前的(91.96±21.87)IU/L升至(200.76±56.43)I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42,P=0.035)。208例HBV血清学标志物均为阴性的患者在治疗前后多次检测了HBV血清学标志物,相邻2次检测间隔时间为(26.2±5.3)个月,尚未发现有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由阴转阳的患者。结论HIV感染者发生HBV暴露的风险与疾病所处阶段无明显关系,但抗-HBs阳性率及其效价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有关。监测抗-HBs效价和HBV血清学标志物的变化,有助于深入认识抗-HBs的保护作用和科学评价HBV暴露后的感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CD4阳性T淋巴细胞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
原文传递
2型糖尿病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临床及CT影像特点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龚晓明 宋璐 +4 位作者 李航 余开湖 张笑春 柯亨宁 鲁植艳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67-171,共5页
目的 分析T2DM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及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特点.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2月于我院收治的26例T2DM合并COVID-19患者.收集一般临床资料、血糖水平、胸部CT影像等.分析其CT表现及血糖控制与疾... 目的 分析T2DM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及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特点.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2月于我院收治的26例T2DM合并COVID-19患者.收集一般临床资料、血糖水平、胸部CT影像等.分析其CT表现及血糖控制与疾病转归的关系.结果 26例患者以进展期及重症期为主,CT表现多样,双肺分布23例,累及3个肺叶以上20例,呈"铺路石"征13例,实变并支气管充气征15例,白肺5例.血糖控制良好患者11例,控制不佳患者15例,血糖控制良好的疗效与控制不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2DM合并COVID-19患者重症比例较高,CT表现为多叶受累,病灶范围分布广泛,"铺路石"征及实变伴支气管充气征常见,少数呈"白肺"表现,积极控制血糖有利于疾病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疾病转归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原文传递
18例艾滋病相关卡波西肉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VPS18表达
19
作者 陈昭君 张永喜 +5 位作者 张凯 郭凯 林哲宇 余文俊 杨桂芳 柯亨宁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08-1309,共2页
艾滋病相关卡波西肉瘤(Acquired ImmuneDeficiency Syndrome associated Kaposi sarcoma,AIDS-KS)是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机会性肿瘤之一,进展至晚期的KS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均欠佳^([1])。VPS18是组成C类VPS蛋白复合物的四个亚基之一,与VP... 艾滋病相关卡波西肉瘤(Acquired ImmuneDeficiency Syndrome associated Kaposi sarcoma,AIDS-KS)是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机会性肿瘤之一,进展至晚期的KS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均欠佳^([1])。VPS18是组成C类VPS蛋白复合物的四个亚基之一,与VPS11、VPS16、VPS33组成VPS-C复合物,主要参与细胞内体-溶酶体之间的膜运输。VPS18不仅参与HIV-1的复制,还与多种信号通路的调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相关卡波西肉瘤 肿瘤 VPS18
原文传递
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短期生存分析及列线图构建
20
作者 张凯 叶明亮 +1 位作者 付学东 柯亨宁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2年第1期11-18,共8页
目的:研究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并构建与此相关的预测模型。方法:按照COVID-19和呼吸衰竭诊断标准筛选研究对象,通过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临床预后等指标筛选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目的:研究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并构建与此相关的预测模型。方法:按照COVID-19和呼吸衰竭诊断标准筛选研究对象,通过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临床预后等指标筛选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并构建预测短期预后的列线图模型。结果:共收集武汉雷神山医院和武汉市第七医院重症COVID-19并发呼吸衰竭患者72名,经过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独立风险因素包括年龄[校正风险比(aHR):1.052;95%CI:1.002~1.105]、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aHR:1.02;95%CI:1.002~1.039)和D-二聚体(aHR:1.044;95%CI:1.017~1.071)。药物孟鲁司特具有降低死亡风险作用(aHR:0.23;95%CI:0.065~0.821)。此外,延长机械通气时间可以增加患者的生存率(aHR:0.912;95%CI:0.861~0.965)。利用以上三个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短期预后列线图。1周、4周和6周列线图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检验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0.656、0.79和0.909,并通过校准曲线验证了预测模型和实际观测的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结论:年龄、血清D-二聚体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是重症COVID-19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利用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可用来预测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短期存活率。此外,延长机械通气和孟鲁司特可能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呼吸衰竭 危险因素 孟鲁司特 列线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