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程水文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以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为例
1
作者 李宗杰 柯浩成 樊新建 《大学教育》 2024年第17期96-99,共4页
在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目前,部分专业教材中对思政元素的引入较欠缺,因此,进行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融入非常有必要。文章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实际需要... 在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目前,部分专业教材中对思政元素的引入较欠缺,因此,进行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融入非常有必要。文章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实际需要,挖掘了责任担当、水利政策、水文灾害防治、科创思维和文化交流等思政元素,然后结合教学实践探索了借助案例、依托专业伦理教育、引入可持续发展理念、组织讨论与辩论以及社会实践等融入方式,以期更好地推进思政教育工作,同时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实现学生知识与思想政治素质的双重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元素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 工程水文学课程
下载PDF
青藏高原降雨侵蚀力R因子分布特征及驱动因素
2
作者 苏立彬 王茂林 +1 位作者 袁春慧 柯浩成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5-91,共7页
降雨侵蚀力R因子是测算土壤侵蚀的重要因子,该因子的准确计算对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具有重要意义。以青藏高原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并采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了1991~2020年青藏高原地区降雨侵蚀力R因子的分布特征以... 降雨侵蚀力R因子是测算土壤侵蚀的重要因子,该因子的准确计算对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具有重要意义。以青藏高原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并采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了1991~2020年青藏高原地区降雨侵蚀力R因子的分布特征以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青藏高原地区R值的变化在分布上大致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特点,C v变差系数在0~0.78之间,年际变化较大的区域分布在青藏高原西北部的和田、阿里地区以及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部分地区;而仲巴县、改则县等区县所围成的区域年际变化较小。青藏高原地区降雨侵蚀力R因子的值在0~15532 MJ·mm/(hm^(2)·h·a)之间,均值为648.84 MJ·mm/(hm^(2)·h·a),R值自东向西递减,呈现明显的条带状分布特征,其中在位于青藏高原的南部地区形成了一个明显的高值中心。②影响力探测结果表明,最低气温的解释力最高,q值为0.453,主导降雨侵蚀力R因子的时空分布特征。③交互探测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各因子间协同效应均表现为双因子增强或非线性增强关系,较单因子作用有明显提升。气候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对降雨侵蚀力R因子的影响较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侵蚀力因子 时空分布 变差系数 地理探测器 青藏高原
下载PDF
基于不同水文学方法的河流生态基流研究——以渭河甘肃段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正勤 柯浩成 +4 位作者 田晋华 田孟涵 梁靓 李占斌 李鹏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77-183,共7页
[目的]明确渭河甘肃段生态基流推荐值,揭示不同水文学方法计算渭河甘肃段生态基流的适用性,进而为渭河甘肃段生态基流保障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北道水文站近65年月径流资料,采用Tennant法、传统年内展布法、改进年内展布法及基流比例法... [目的]明确渭河甘肃段生态基流推荐值,揭示不同水文学方法计算渭河甘肃段生态基流的适用性,进而为渭河甘肃段生态基流保障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北道水文站近65年月径流资料,采用Tennant法、传统年内展布法、改进年内展布法及基流比例法对渭河干流甘肃段的河流生态基流值进行了计算对比。[结果]Tennant法计算的渭河甘肃段控制站生态基流应控制在1.12~12.38 m^(3)/s;传统年内展布法计算生态基流应控制在0.72~4.13 m^(3)/s;改进年内展布法计算的渭河甘肃段控制站生态基流应控制在1.48~8.19 m^(3)/s;基流比例法计算的渭河甘肃段控制站生态基流应控制在1.76~12.37 m^(3)/s。4种方法计算得出的河流平均生态基流分别占多年平均流量的16.89%,6.59%,12.69%,15.83%。[结论]基流比例法与改进年内展布法对于非汛期基流分配效果较为良好,基流比例法计算结果可作为渭河甘肃段生态基流推荐值,未来应加强河道的生态基流保障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基流 改进年内展布法 基流比例法 水文序列突变 渭河甘肃段
下载PDF
近60年来渭河甘肃段径流演变及驱动因素 被引量:3
4
作者 田晋华 李正勤 +3 位作者 柯浩成 梁靓 田孟涵 高金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3-189,共7页
分析径流量的长期变化趋势并研究其影响因素是高效利用地区水资源的前提。为明确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渭河甘肃段径流的影响,利用Mann-Kendall方法和R/S方法,分析了渭河甘肃段径流、降水与气温等水文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利用小波分析对... 分析径流量的长期变化趋势并研究其影响因素是高效利用地区水资源的前提。为明确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渭河甘肃段径流的影响,利用Mann-Kendall方法和R/S方法,分析了渭河甘肃段径流、降水与气温等水文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利用小波分析对径流的周期性特征进行了研究;通过Mann-Kendall方法与累积距平法判定了径流变异年份,并将整个研究周期分为基准期与人类影响活动期;通过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法定量计算了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的贡献。结果表明:(1)1953—2010年,渭河甘肃段径流量与降水量整体呈下降趋势,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2)径流突变出现在1991年,人类活动影响期较基准期径流量下降8.02亿m3,其中气候变化对径流量减少贡献率为37.57%,人类活动影响占比62.43%。综上,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占据主导。研究阐明了渭河甘肃段未来水文气象变化趋势,并对径流变化驱动因素的定量分析,为地区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演变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驱动因素 渭河甘肃段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生态治理对土壤碳氮磷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48
5
作者 李占斌 周波 +5 位作者 马田田 柯浩成 徐国策 张祎 于坤霞 玉婷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12-318,共7页
为了探究不同生态治理措施对土壤碳(C)、氮(N)、磷(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为黄土丘陵区的生态治理与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以黄土丘陵区典型小流域王茂沟为例,通过野外采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坡耕地、林地、草地... 为了探究不同生态治理措施对土壤碳(C)、氮(N)、磷(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为黄土丘陵区的生态治理与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以黄土丘陵区典型小流域王茂沟为例,通过野外采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坡耕地、林地、草地、灌木地及梯田等5个样地0—100cm土壤样品的C、N、P及其化学计量比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坡耕地经过生态治理转变为林地、草地、灌木地及梯田等生态用地,土壤C、N含量分别提高了1.27,1.18,1.24,1.14倍及1.64,1.64,1.76,1.57倍;土壤C和N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0—100cm土层,林地、草地、灌木地及梯田的土壤C、N分布规律一致,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小,且在0—20cm土层出现了富集现象,而土壤P含量分布比较均匀;(2)坡耕地C∶N均值显著大于其他样地(P<0.05),在0—20cm土层,土壤C∶P与N∶P表现为林地、草地、灌木地及梯田显著高于坡耕地(P<0.05);土壤C∶N随着土层深度的变化不显著,C∶P与N∶P随土层加深呈减小的趋势;(3)土壤C、N、P化学计量比的分布主要由土壤C、N决定;土壤C∶P、N∶P与土壤中铵态氮、粘粒、砂粒、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P<0.05)。土壤C、N、P及其化学计量比不仅受生态治理和土层深度的影响,还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土壤C∶N、C∶P、N∶P可以指示土壤的肥力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生态治理 碳氮磷 化学计量比
下载PDF
不同降雨强度下黄土区冻土坡面产流产沙过程及水沙关系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洋 张辉 +4 位作者 李占斌 李鹏 肖列 柯浩成 陈怡婷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36-142,共7页
为了明确降雨对冻土坡面侵蚀的作用机理,探讨冻土和未冻土在不同水力条件下侵蚀之间的差异。通过室内模拟降雨试验,采用3种降雨强度(0.6,0.9,1.2 mm/min)对比定量研究冻土坡面和未冻土坡面产流产沙过程及水沙关系。结果表明:在0.9、1.2 ... 为了明确降雨对冻土坡面侵蚀的作用机理,探讨冻土和未冻土在不同水力条件下侵蚀之间的差异。通过室内模拟降雨试验,采用3种降雨强度(0.6,0.9,1.2 mm/min)对比定量研究冻土坡面和未冻土坡面产流产沙过程及水沙关系。结果表明:在0.9、1.2 mm/min雨强下,冻土坡面的产流时间相对对照坡面提前了18.7,6.4 min。冻土坡面径流量、侵蚀量均远大于对照坡面,在0.9,1.2 mm/min雨强下径流量分别是对照坡面的1.16,1.19倍,侵蚀量分别是对照坡面的10.40,6.40倍。随着降雨进行,坡面产生不同程度的细沟,其中,冻土坡面相比对照坡面细沟出现时间分别缩短了18 min,22 min,且冻土坡面细沟侵蚀量占总侵蚀量的79%~92%,此比例大于同雨强下的对照坡面。两种坡面的累计径流量与累计产沙量之间满足y=kx+b的线性关系,在细沟间侵蚀阶段,冻土坡面的k值是对照坡面的8.48~9.02倍,而在细沟侵蚀阶段,则为对照的3.68~7.50倍。研究结果表明细沟侵蚀是冻土坡面土壤侵蚀率增大的主要原因,而冻结层的阻水作用是导致坡面上细沟出现时间提前的最重要因素。该研究可以为完善土壤侵蚀机理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侵蚀 径流 黄土区 冻土坡面 模拟降雨 产流产沙
下载PDF
次降雨事件下雨养区典型小流域土壤水分运移规律 被引量:12
7
作者 马田田 柯浩成 +7 位作者 李占斌 李鹏 肖列 张洋 汤珊珊 郑淋峰 苏远逸 白璐璐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0-86,共7页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稳定同位素分析法,结合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对绥德县王茂沟小流域次降雨事件后不同土地利用下包气带土壤水稳定氢同位素(δ2 H)变化规律进行剖析,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包气带土壤水分运移机理、...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稳定同位素分析法,结合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对绥德县王茂沟小流域次降雨事件后不同土地利用下包气带土壤水稳定氢同位素(δ2 H)变化规律进行剖析,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包气带土壤水分运移机理、模型参数确定以及生态保护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草地、林地和农地土壤含水率的变化范围分别为6.74%~21.42%,6.74%~19.08%和7.86%~20.74%,土壤蓄水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65.6~384.0,275.1~368.7,289.5~334.6mm,土壤水δ2 H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13.41‰^-71.84‰,-115.10‰^-50.98‰和-112.28‰^-63.78‰。(2)草地、林地和农地土壤含水率变化趋势均存在时间节点。(3)不同土地利用下的包气带土壤水氢稳定同位素变化存在显著性差异,农地和草地较林地更有利于赋存土壤水分。(4)不同土地利用下土壤蓄水量峰值与蓄水能力呈负相关关系,峰值越大,相应的蓄水能力越低。(5)林地、草地和农地均存在"优先流"现象,草地和林地能显著延伸"优先流"发生路径,农地可能与地下水水质与补给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土壤水 氢同位素 水分运移 黄土丘陵沟壑区
下载PDF
黄土区典型小流域包气带土壤水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8
8
作者 柯浩成 李占斌 +6 位作者 李鹏 肖列 张军 刘莹 赵宾华 常恩浩 王琦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98-303,共6页
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王茂沟流域降水及5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剖面稳定氢氧同位素特征进行对比分析,为黄土区土壤水分运移机制、模型参数识别及生态保护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降水与5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水... 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王茂沟流域降水及5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剖面稳定氢氧同位素特征进行对比分析,为黄土区土壤水分运移机制、模型参数识别及生态保护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降水与5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水中δD和δ^(18) O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18.08‰)^(-14.37‰),(-16.13‰)^(1.41‰)和(-92.36‰)^(-34.98‰),(-12.48‰)^(-5.01‰),平均值分别为-37.36‰,-5.65‰和-60.18‰,-7.81‰。(2)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水氢氧同位素变化存在显著性差异,土壤通透性草地>梯田>林地>坝地>坡耕地,表层土壤水分的蒸发分馏程度梯田>草地>坝地>坡耕地>林地。(3)林地和草地"优先流"现象明显,草地"优先流"程度最大,林地能显著延伸"优先流"发生路径。(4)草地、林地和梯田分别在160,200,200cm土层及以下氢氧同位素值相对稳定,坝地和坡耕地可能对地下水水质与补给造成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土壤水 氢氧同位素 水分运移 黄土区
下载PDF
白羊草光合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对土壤水分响应的研究
9
作者 刘莹 李鹏 +3 位作者 李占斌 常恩浩 柯浩成 刘琦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32-239,共8页
为揭示黄土丘陵区乡土草种白羊草光合生理生态特征和其水分利用效率对土壤水分的响应关系,本研究采用盆栽控制实验,比较研究白羊草在充分供水、轻度水分胁迫、重度水分胁迫3个水分处理下的光合生理特征、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及生物量的变... 为揭示黄土丘陵区乡土草种白羊草光合生理生态特征和其水分利用效率对土壤水分的响应关系,本研究采用盆栽控制实验,比较研究白羊草在充分供水、轻度水分胁迫、重度水分胁迫3个水分处理下的光合生理特征、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及生物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充分供水和轻度水分胁迫处理下,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型曲线并出现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2干旱胁迫对地上部分的影响显著高于地下,重度水分胁迫显著增加白羊草根冠比和细根生物量,降低粗根生物量;3水分利用效率在充分供水时受叶片温度影响最大,在轻度水分胁迫时受大气饱和水汽压亏缺的影响最大,在重度水分胁迫时受大气温度的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羊草 光合日变换 光响应曲线 生物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甘肃省苦咸水淡化利用现状及淡化技术初探 被引量:3
10
作者 柯浩成 牛最荣 王启优 《地下水》 2015年第3期42-44,共3页
合理开发利用苦咸水非常规水资源是解决甘肃省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分析苦咸水淡化利用现状,展望未来开发利用潜力。对自然冷冻淡化技术试验研究得出:自然冷冻法对甘肃祖厉河、渭河等流城的苦咸水淡化效果明显。基本能够满足... 合理开发利用苦咸水非常规水资源是解决甘肃省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分析苦咸水淡化利用现状,展望未来开发利用潜力。对自然冷冻淡化技术试验研究得出:自然冷冻法对甘肃祖厉河、渭河等流城的苦咸水淡化效果明显。基本能够满足一般生活用水标准。在将来甘肃省大规模苦咸水淡化处理中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咸水 淡化利用 技术研究 甘肃省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油松林细根在坡面的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4
11
作者 常恩浩 李鹏 +4 位作者 刘莹 徐国策 柯浩成 刘琦 李雄飞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8-34,共7页
以黄土丘陵区人工油松林坡地为研究对象,采用网格法,距坡顶10m(SP1),20m(SP2),30m(SP3)和40m(SP4)处,分9层(20cm/层)钻取土样,分析了细根形态、生物量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油松细根生物量和根长密度主要分布在0—100cm的土壤中,... 以黄土丘陵区人工油松林坡地为研究对象,采用网格法,距坡顶10m(SP1),20m(SP2),30m(SP3)和40m(SP4)处,分9层(20cm/层)钻取土样,分析了细根形态、生物量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油松细根生物量和根长密度主要分布在0—100cm的土壤中,占0—180cm土壤的83%和81%,并随土层深度增加呈指数下降趋势,比根长则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逐渐增大;(2)SP1处细根生物量(1.26 mg/cm^3)、根长密度(7.21 mm/cm^3)、根面积密度(13.28mm^2/cm^3)显著小于SP2,SP3和SP4(p<0.05),而SP1处比根长(1 099.36 mm/mg)、比根面积(1 075.48mm^2/mg)显著大于其他坡位处的(p<0.05);(3)油松细根在坡面的空间分异性,是由于不同坡位立地条件下土壤水分的显著差异导致,其影响程度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研究结果对于揭示立地条件对根系行为的影响机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为黄土丘陵区水土保持植物措施的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细根 坡位 土层深度 消弱系数 通径分析
下载PDF
丹江土石山区景观格局模拟与社会经济响应关系 被引量:5
12
作者 郑淋峰 李占斌 +3 位作者 李鹏 高海东 徐国策 柯浩成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38-343,共6页
以丹江流域陕西省段为研究对象,采用GIS,IDRISI和Fragstats平台与系列经济数据,分析了丹江流域土地的数量变化及转移情况,建立了景观格局和经济指标的模型,模拟出2020年、2030年的景观格局,并通过模型计算相应年份经济数据。结果表明:(1... 以丹江流域陕西省段为研究对象,采用GIS,IDRISI和Fragstats平台与系列经济数据,分析了丹江流域土地的数量变化及转移情况,建立了景观格局和经济指标的模型,模拟出2020年、2030年的景观格局,并通过模型计算相应年份经济数据。结果表明:(1)该流域的优势景观为草地,1980—2010年草地面积减少最大为46.65km2,林地增加最多为50.42km2;与2010年相比,2030年的林地和城镇工矿用地会进一步增加,草地大幅度减少(90.84km2);(2)研究区整体多样性增加,稳定性降低。草地、林地和城镇用地都趋于规则,更加聚集,高连通;(3)景观指数DIVISION,IJI,LPI,SHDI与经济有显著关系,其中DIVISION,SHDI与经济呈负相关,而IJI,LPI与经济呈正相关;(4)2010—2020年是经济增速明显,除人口外增幅80%~188%;2020—2030年增幅降低,保持在30%以上,但人口相比2020年开始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CA-Markov模型 经济 丹江流域
下载PDF
基于水化学特征的长江源区生态水文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宗杰 段然 +10 位作者 柯浩成 刘晓颖 谢庚淼 高文德 宋玲玲 张百娟 桂娟 薛健 南富森 梁鹏飞 李玉辰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88-298,共11页
气候变暖背景下,冰雪、冻土剧烈消融引起的寒区径流成分改变对流域径流演变规律及水循环机制产生了深刻影响。对长江源区各水体水化学特征及其生态水文学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主要进展包括:长江源区的大气降水的水汽来源主要受西风环流和... 气候变暖背景下,冰雪、冻土剧烈消融引起的寒区径流成分改变对流域径流演变规律及水循环机制产生了深刻影响。对长江源区各水体水化学特征及其生态水文学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主要进展包括:长江源区的大气降水的水汽来源主要受西风环流和季风环流的控制。冰雪融水的水化学特征受到消融强度、消融持续时间和新雪融水的影响,同时在冰雪融水、积雪以及冰川融水之间可能存在化学离子的交换。冻土层上水受到降水、冰雪融水、地下冰融水等的混合补给,造成水化学特征变化的随机波动。海拔在4500 m的地区是冻土层上水水化学特征对研究区离子控制源较为敏感的区域。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降雨直接补给对河水中化学离子的稀释作用逐渐减弱,同时,海拔从4500 m到5000 m的降水对河水中离子浓度的稀释效果最大,而在海拔5000 m以上河水主要受冰雪融水的补给,降水和消融期的变化对河水水化学的影响很小。研究结果为更系统地认知寒区下垫面变化所引起的水文效应提供科学依据,为流域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源区 生态水文 水化学特征
下载PDF
极端干旱区土壤呼吸对储水灌溉和冻融循环的响应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世君 高雅玉 +1 位作者 柯浩成 李泽霞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5-32,65,共9页
[目的]揭示中国极端干旱区甘肃省石羊河流域储水灌溉与季节性冻融叠加作用下对土壤呼吸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极端干旱区灌溉水资源利用效率和节约灌溉水源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方法]按照1199.4 m~3/hm^(2)低灌溉定额分为灌水和非灌... [目的]揭示中国极端干旱区甘肃省石羊河流域储水灌溉与季节性冻融叠加作用下对土壤呼吸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极端干旱区灌溉水资源利用效率和节约灌溉水源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方法]按照1199.4 m~3/hm^(2)低灌溉定额分为灌水和非灌水处理,将冻融循环分为冻结期、冻融期和解冻期3个时间段,采用LI-8100土壤碳通量全自动测量系统对各处理地块的土壤呼吸速率进行观测与分析。[结果]极端干旱区储水灌溉在季节性冻融作用下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速率增强,土壤碳排放量增加,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被改变,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和提高粮食产量。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呼吸速率对水分和温度的响应程度不同。整个冻融过程中土壤呼吸速率呈现出:解冻期>冻结期>冻融期的规律。冻结期、冻融期和解冻期3个时期的土壤CO都表现为源,但在夜间极低温度时土壤CO由源转化为汇。[结论]储水灌溉调控了整个冻融期土壤呼吸的过程,改变了极端干旱区农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在水分与季节性冻融叠加作用下,储水灌溉地块土壤呼吸速率相对未储水地块随温度的波动更为剧烈,但与温度的变化趋势一致,水分加剧了其随温度的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呼吸 储水灌溉 季节性冻融循环 夜间 极端干旱区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不同水体氢氧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17
15
作者 张荷惠子 于坤霞 +4 位作者 李占斌 李鹏 赵宾华 柯浩成 蒋凯鑫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030-3038,共9页
研究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水体间同位素特征及水体转化关系,可以更好了解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循环特征,为评价区域环境、气候、生态建设和水资源形成机制提供依据.通过野外采集2017年整年生态建设治理条件良好的韭园沟研究区降水、河水及浅... 研究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水体间同位素特征及水体转化关系,可以更好了解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循环特征,为评价区域环境、气候、生态建设和水资源形成机制提供依据.通过野外采集2017年整年生态建设治理条件良好的韭园沟研究区降水、河水及浅层地下水中δD和δ18O日及月平均数据及相关气象资料,运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不同水体中稳定氢氧同位素的组成关系、影响因子及时空变化,结合二端元混合模型揭示了研究区不同水体中稳定同位素间转化特征.结果显示:河水氘盈余参数在观测期间内呈现出随海拔升高而增大的趋势,河水δ18O值随着距河源距离的增大而富集,随着高度的递增而降低;气温、风速、相对湿度和降水量对大气降水氢氧同位素值均影响显著;河水在非汛期表现为降水和浅层地下水补给河水,比例分别为46%和54%,在汛期为河水和降水补给浅层地下水,比例分别为60%和40%.表明研究区"降水-河水-浅层地下水"间具有良好转化关系,生态建设措施的实施对小流域不同水体转化产生了一定影响.通过以上结果可为流域水资源开发保护及流域生态水文过程研究提供帮助,为建立黄土丘陵沟壑区流域水循环模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 转化比例 氘盈余 降水 韭园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