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4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安理工大学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柯熙政:勇当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领头雁 实现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新飞跃
1
作者 柯熙政 《中国高新科技》 2020年第18期5-7,共3页
积极探索不畏前行针对授时设备的基准问题,柯熙政建立了一种多尺度数据融合模型,将小波原子时算法应用于工程实践,以提高时间尺度的频率稳定度。相关技术获批2项发明专利和2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并获2007年度陕西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201... 积极探索不畏前行针对授时设备的基准问题,柯熙政建立了一种多尺度数据融合模型,将小波原子时算法应用于工程实践,以提高时间尺度的频率稳定度。相关技术获批2项发明专利和2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并获2007年度陕西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2012年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稳定度 西安理工大学 发明专利 信息与通信工程 信息工程学院 小波原子 现代信息技术 融合模型
下载PDF
无线光通信中大气湍流噪声测量研究
2
作者 柯熙政 廖志文 +2 位作者 梁静远 王瑞 丁德强 《电波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5-236,共12页
光信号的强度闪烁、光斑漂移、光束扩展、到达角起伏等大气湍流现象会影响光信号在大气中的传输性能。本文将这种闪烁效应看作是光通信系统传输中的乘性噪声,推导了大气湍流乘性噪声模型,并进行了实验测量研究。结果表明:按照晴天、雾... 光信号的强度闪烁、光斑漂移、光束扩展、到达角起伏等大气湍流现象会影响光信号在大气中的传输性能。本文将这种闪烁效应看作是光通信系统传输中的乘性噪声,推导了大气湍流乘性噪声模型,并进行了实验测量研究。结果表明:按照晴天、雾霾天、雪天、小雨天、中雨天、大雨天及阴天的顺序,湍流乘性噪声对光通信的通信质量影响加剧,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逐渐增大,噪声信号的偏斜度与陡峭度随之增加,导致光强信号的衰落概率变大;同时随着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的增大,系统的中断概率逐渐减小;而在相同的SNR下,中断概率随着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的减小而减小。研究大气湍流噪声对无线光通信系统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为大范围、高速的无线光通信技术带来重要的技术突破,对无线光通信技术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光通信 乘性噪声 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 中断概率 衰落概率
下载PDF
通信激光器及其调制技术研究进展
3
作者 高晓梅 舒玉婷 +4 位作者 梁静远 王慧琴 赵黎 宋鹏 柯熙政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8-99,共12页
在光通信领域,激光器及其调制带宽、调制速率对无线光通信至关重要。对半导体激光器信号的调制方式主要有内调制和外调制两种。这两种调制技术具有各自的特点,适用于光纤通信中的不同领域,都是当前重要的研究热点。内调制激光器又称为... 在光通信领域,激光器及其调制带宽、调制速率对无线光通信至关重要。对半导体激光器信号的调制方式主要有内调制和外调制两种。这两种调制技术具有各自的特点,适用于光纤通信中的不同领域,都是当前重要的研究热点。内调制激光器又称为直接调制激光器,因其具有高速传输以及低成本的特点,成为目前应用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前传和数据中心中的高性价比光源。而外调制激光器不存在光源附加的Chirp,所以可以有效地克服光纤色散造成的复合二次差拍(CSB)失真。文章在回顾通信激光器及其调制技术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介绍了西安理工大学在该领域所做的工作以及取得的主要进展。针对半导体激光器发生非线性失真的内外因素进行讨论,仿真响应特性各参数、线性化补偿方法以及功率控制系统对光发射器件输出光源的作用,并分析了温度的起伏对激光器和调制器件输出功率产生的影响。采用折射率椭球基本理论和数值分析,分别在纵向和横向调制下,讨论出射光强随温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纵向调制下出射光光强随温度的变化趋势只与铌酸锂(LN)晶体折射率的变化有关;横向调制下出射光光强随温度的变化趋势不仅要受到晶体折射率的影响,还要受到晶体尺寸及其膨胀系数的影响,因此可以利用特殊尺寸的晶体来提高电光调制器的温度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光通信 激光器 直接调制 外调制 响应特性
下载PDF
紫外光非直视通信研究进展
4
作者 张颖 王沸钢 +2 位作者 何华 宋鹏 柯熙政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1-130,共10页
紫外光技术在军事和民用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空间探测、紫外光制导、紫外干扰、电晕放电检测和军事通信等领域。文章从紫外光的单次和多次散射出发,介绍了紫外光通信的国内外进展,分析了紫外光通信中的不同链路情况,针对非直视链路紫... 紫外光技术在军事和民用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空间探测、紫外光制导、紫外干扰、电晕放电检测和军事通信等领域。文章从紫外光的单次和多次散射出发,介绍了紫外光通信的国内外进展,分析了紫外光通信中的不同链路情况,针对非直视链路紫外通信的脉冲展宽效应和大气湍流影响进行了探讨,总结了紫外光Ad Hoc网络,最后对紫外光通信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 Hoc网络 信道建模 脉冲展宽 紫外光通信
下载PDF
液晶空间光调制器及其在自适应光学中的应用
5
作者 李征 穆毅 +2 位作者 梁静远 李牧 柯熙政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6-87,共12页
液晶空间光调制器(LC-SLM)通过对液晶折射率的调制来实现对光程的控制,在自适应光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梳理了国内外LC-SLM的发展现状,对LC-SLM的工作原理和相位标定原理进行了详细介绍,针对LC-SLM在自适应光学中的应用,对国内外LC-... 液晶空间光调制器(LC-SLM)通过对液晶折射率的调制来实现对光程的控制,在自适应光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梳理了国内外LC-SLM的发展现状,对LC-SLM的工作原理和相位标定原理进行了详细介绍,针对LC-SLM在自适应光学中的应用,对国内外LC-SLM关键技术研究状况进行了讨论,分析总结了西安理工大学在该领域的实验研究。最后展望了LC-SLM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光学 液晶空间光调制器 波前畸变校正
下载PDF
基于混合特征提取与跨模态特征预测融合的情感识别模型
6
作者 李牧 杨宇恒 柯熙政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6-93,共8页
为从多模态情感分析中有效挖掘单模态表征信息,并实现多模态信息充分融合,提出一种基于混合特征与跨模态预测融合的情感识别模型(H-MGFCT)。首先,利用Mel频率倒谱系数(MFCC)和Gammatone频率倒谱系数(GFCC)及其一阶动态特征融合得到混合... 为从多模态情感分析中有效挖掘单模态表征信息,并实现多模态信息充分融合,提出一种基于混合特征与跨模态预测融合的情感识别模型(H-MGFCT)。首先,利用Mel频率倒谱系数(MFCC)和Gammatone频率倒谱系数(GFCC)及其一阶动态特征融合得到混合特征参数提取算法(H-MGFCC),解决了语音情感特征丢失的问题;其次,利用基于注意力权重的跨模态预测模型,筛选出与语音特征相关性更高的文本特征;随后,加入对比学习的跨模态注意力机制模型对相关性高的文本特征和语音模态情感特征进行跨模态信息融合;最后,将含有文本−语音的跨模态信息特征与筛选出的相关性低的文本特征相融合,以起到信息补充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在公开IEMOCAP(Interactive EMotional dyadic MOtion CAPture)、CMU-MOSI(CMU-Multimodal Opinion Emotion Intensity)、CMU-MOSEI(CMU-Multimodal Opinion Sentiment Emotion Intensity)数据集上与加权决策层融合的语音文本情感识别(DLFT)模型相比,准确率分别提高了2.83、2.64和3.05个百分点,验证了该模型情感识别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提取 多模态融合 情感识别 跨模态融合 注意力机制
下载PDF
部分相干光在大气湍流中传输特性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韩美苗 柯熙政 梁静远 《电波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1-204,共14页
光波在大气中传播时,由于大气折射率的变化,导致光强闪烁、光束扩展和光斑漂移等湍流效应,严重影响激光通信、跟踪和成像系统的性能。部分相干光受湍流影响更小,因此其传输特性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总结了国内外部分相干光在大气... 光波在大气中传播时,由于大气折射率的变化,导致光强闪烁、光束扩展和光斑漂移等湍流效应,严重影响激光通信、跟踪和成像系统的性能。部分相干光受湍流影响更小,因此其传输特性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总结了国内外部分相干光在大气湍流中的传输特性研究进展,同时介绍了西安理工大学在该领域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光强分布、光束扩展、光束漂移、光强闪烁、到达角起伏和偏振以及散斑特性等,最后对该领域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光通信 部分相干光 大气湍流 传输特性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影响相干检测灵敏度的因素
8
作者 韩美苗 杨根根 +1 位作者 梁静远 柯熙政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29,共9页
【目的】相干光通信是一种高速、高质量和高保密的通信方式,而相干检测在相干光通信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高灵敏度的相干检测系统可以大幅提升相干光通信的距离,通过研究影响相干检测灵敏度的因素可以针对性地做出校正,从而提高检测... 【目的】相干光通信是一种高速、高质量和高保密的通信方式,而相干检测在相干光通信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高灵敏度的相干检测系统可以大幅提升相干光通信的距离,通过研究影响相干检测灵敏度的因素可以针对性地做出校正,从而提高检测的灵敏度。【方法】文章简要阐述了相干检测的原理,总结了该领域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分析了无线光相干检测系统产生的热噪声、散粒噪声、波前畸变、偏振失配角、光斑尺寸偏差和光轴偏转、耦合效率、探测器的性能和前置光放大器等方面对相干检测灵敏度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系统的热噪声和散粒噪声对检测灵敏度的影响可以通过控制本振光功率使其达到最小;信号光的波前畸变可以通过增加自适应校正系统来抑制;信号光与本振光的偏振失配角可以采用偏振控制补偿装置来补偿;光斑尺寸偏差和光轴偏转需要提高硬件的加工水平来减小这种误差;使用新型的探测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探测器的性能;前置光放大器能够对微弱的信号光进行放大,对提升检测灵敏度十分重要。【结论】文章分析了影响无线光相干检测灵敏度的因素,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提高检测灵敏度的方法,为实际应用中检测系统灵敏度的提升提供了理论参考,对相干光通信系统性能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光通信 相干检测 检测灵敏度 混频效率
下载PDF
OWC/RF混合通信系统研究进展
9
作者 柯程虎 陈明惠 +4 位作者 梁静远 赵黎 王惠琴 王怡 柯熙政 《应用光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7-248,共12页
无线光/射频混合通信系统克服了单一通信系统的局限性,在最大发挥无线光通信优势的同时弥补了射频通信的不足,显著提高了链路的可用性和可靠性,为未来高速大容量的信息传输提供了独特的解决方案。对近年来无线光/射频混合通信系统的研... 无线光/射频混合通信系统克服了单一通信系统的局限性,在最大发挥无线光通信优势的同时弥补了射频通信的不足,显著提高了链路的可用性和可靠性,为未来高速大容量的信息传输提供了独特的解决方案。对近年来无线光/射频混合通信系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首先介绍了不同混合通信系统模型的工作原理与应用,然后讨论了混合通信系统所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法,最后展望了无线光/射频混合通信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旨在为无线光/射频混合通信系统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光/射频混合通信 大气湍流 切换机制 中继协议
下载PDF
变形镜及其控制算法研究进展
10
作者 梁静远 王海蓉 +5 位作者 张娜 张晓丹 赵黎 王惠琴 王怡 柯熙政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0-108,共9页
【目的】变形镜(DM)是自适应光学系统中实现波前校正的关键器件,其性能直接决定了系统的波前畸变校正能力。通过研究DM及其控制算法,可以不断改进自适应光学系统的校正能力。该研究一方面可以提高DM的精度和响应速度,使其更好地校正各... 【目的】变形镜(DM)是自适应光学系统中实现波前校正的关键器件,其性能直接决定了系统的波前畸变校正能力。通过研究DM及其控制算法,可以不断改进自适应光学系统的校正能力。该研究一方面可以提高DM的精度和响应速度,使其更好地校正各种复杂的波前畸变,另一方面,可以改进控制算法,提高校正的效率和准确性。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到自适应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和性能,因此,研究DM及其控制算法对于改进自适应光学系统的校正能力、扩展应用领域以及提升成像质量和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旨在梳理国内外关于DM及其控制算法的研究进展,分析不同的控制算法对波前畸变的校正精度,为自适应光学的发展奠定基础。首先以几种典型的DM为例,对DM的建模以及对分离促动器DM、拼接子DM、薄膜DM、双压电DM、微机电系统(MEMS)DM和音圈DM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进行了详细介绍。接着分析了基于Prandtl-Ishlinskii(PI)迟滞模型的控制算法、解耦控制算法和稀疏采样控制算法等几种控制算法。【结果】文章总结了西安理工大学在该领域所做的工作,最后指出了未来在该领域的技术突破和改进方向。【结论】DM及其控制算法的研究为自适应光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使其应用于更多的领域,进一步提高自适应光学系统的性能。这将有助于改善成像质量,推动自适应光学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镜 控制算法 自适应光学
下载PDF
可见光LED通信研究进展
11
作者 秦欢欢 程欣欣 柯熙政 《照明工程学报》 2024年第1期50-69,共20页
可见光LED通信兼顾照明与通信,具有高效、节能等优点,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本文从阐述LED发光原理出发,介绍了可见光LED通信研究进展,分析了通信系统中部分关键技术。针对白光LED通信在室内的应用,对LED光源布局和可见光定位进行了讨... 可见光LED通信兼顾照明与通信,具有高效、节能等优点,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本文从阐述LED发光原理出发,介绍了可见光LED通信研究进展,分析了通信系统中部分关键技术。针对白光LED通信在室内的应用,对LED光源布局和可见光定位进行了讨论,以及几种常见可见光异构组网方案,最后对可见光通信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D 可见光通信 室内LED布局 可见光定位 异构组网
下载PDF
LED可见光通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征 王沸钢 +3 位作者 梁静远 秦欢欢 赵黎 柯熙政 《照明工程学报》 2023年第1期29-40,44,共13页
LED以其节能、高效、耐用、绿色、环保等优点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在显示屏、交通信号灯、液晶屏背光、温室补光和日常照明,乃至通信等诸多方面有广泛的应用。本文从LED的原理出发,阐述了白光LED的原理和材料器件进展。针对白光LED在可... LED以其节能、高效、耐用、绿色、环保等优点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在显示屏、交通信号灯、液晶屏背光、温室补光和日常照明,乃至通信等诸多方面有广泛的应用。本文从LED的原理出发,阐述了白光LED的原理和材料器件进展。针对白光LED在可见光全双工通信中的应用,对LED的光学设计、驱动电路和信道建模进行了讨论,并引用实验进行了验证,最后对LED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D 白光LED 可见光通信 光学设计 信道建模
下载PDF
大气湍流模型与大气信道模型的研究与展望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征 廖志文 +5 位作者 梁静远 王瑞 宋鹏 王惠琴 赵黎 柯熙政 《光通信技术》 2023年第3期9-17,共9页
为了克服大气湍流效应对无线光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必须建立能准确描述大气折射率起伏的湍流模型。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在大气湍流模型方面的研究进展,对不同大气湍流模型的理论建立进行深入分析并对比了其适用范围,同时介绍了在实际大气... 为了克服大气湍流效应对无线光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必须建立能准确描述大气折射率起伏的湍流模型。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在大气湍流模型方面的研究进展,对不同大气湍流模型的理论建立进行深入分析并对比了其适用范围,同时介绍了在实际大气湍流中实验测量所建立的大气信道模型,最后对大气湍流模型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光通信 大气湍流效应 大气湍流模型 Kolmogorov谱 大气信道模型
下载PDF
基于两阶段运动伪影消除的心率检测算法
14
作者 李牧 李倩 +1 位作者 柯熙政 陶启婷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333-339,共7页
针对基于成像式光电容积描记术(IPPG)检测人体生命体征会产生运动伪影的问题,提出一种两阶段运动伪影消除的心率检测算法。所提算法使用基于特征点的人脸跟踪算法S-KLT(Scale invariant feature transformKanade Lucas Tomasi)稳定感兴... 针对基于成像式光电容积描记术(IPPG)检测人体生命体征会产生运动伪影的问题,提出一种两阶段运动伪影消除的心率检测算法。所提算法使用基于特征点的人脸跟踪算法S-KLT(Scale invariant feature transformKanade Lucas Tomasi)稳定感兴趣区域(ROI),采用基于自相关的自适应滤波器抑制残余运动伪影。首先,采集视频,使用S-KLT追踪人脸ROI内的特征点,提取ROI内原始的IPPG脉搏波信号;其次,利用所提基于自相关的自适应信号滤波器对原始的IPPG信号进行噪声抑制,根据峰值检测算法计算心率(HR)值。实验结果表明,与腕式电子血压计实际测得的HR值相比,所提算法的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错误率(EER)分别为2.98%、2.90%,符合美国医疗器械促进协会(AAMI)的标准,可以有效抑制运动伪影对HR值准确度的影响,为远程医疗和日常的健康检测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式光电容积描记术 心率检测 运动伪影 人脸追踪算法 自适应信号降噪
下载PDF
四象限探测器光斑检测原理及其研究进展
15
作者 李征 许昊宇 +2 位作者 梁静远 张颖 柯熙政 《应用光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27-942,共16页
光斑检测技术在现代科学研究与应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四象限探测器由于其具有探测灵敏度高、信号处理简单和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在光斑检测技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是捕获、跟踪和瞄准系统中的关键器件。首先介绍了光斑检测中常用的光... 光斑检测技术在现代科学研究与应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四象限探测器由于其具有探测灵敏度高、信号处理简单和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在光斑检测技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是捕获、跟踪和瞄准系统中的关键器件。首先介绍了光斑检测中常用的光斑模型和四象限探测器检测光斑原理,然后分析了国内外在四象限探测器检测光斑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影响四象限探测器检测光斑精度的因素和常用的光斑检测算法,同时介绍了四象限探测器的光斑检测系统,包括光束对准检测系统、四象限探测器跟踪通信复合系统和微纳激光通信系统。最后,展望了光斑检测技术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斑检测 四象限探测器 光斑模型 光斑检测算法
下载PDF
锁相环技术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张颖 刘婵娣 +2 位作者 梁静远 董可 柯熙政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7,共17页
电锁相环(PLL)在无线通信系统、导航、雷达等领域中都占据相当重要的作用,它影响了整个系统的数据处理速率、时钟相位信息的提取等。光学锁相环(OPLL)具有高速实时接收、功耗低、抗背景光干扰能力强、抗多普勒频移等优势,是相干光通信... 电锁相环(PLL)在无线通信系统、导航、雷达等领域中都占据相当重要的作用,它影响了整个系统的数据处理速率、时钟相位信息的提取等。光学锁相环(OPLL)具有高速实时接收、功耗低、抗背景光干扰能力强、抗多普勒频移等优势,是相干光通信系统的关键电路模块,其性能直接影响光通信系统性能,光锁相环的研究主要针对其参数进行优化和改进。综述了由电锁相环到光锁相环技术的研究进展,在对其原理和关键组件介绍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电锁相环和光锁相环的分类和参数指标,比较各类光锁相环的性能,总结了无线光相干通信系统中的光锁相环技术,最后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可为锁相环技术在不同领域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通信 光通信 相干光通信 锁相环
原文传递
飞行器中继无线光通信研究进展
17
作者 韩美苗 李雪 柯熙政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3,共13页
飞行器中继可以快速构建端到端的通信网络,增强通信系统的覆盖范围和传输能力,强化信号强度和提高数据传输速度,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总结了无人机中继技术以及无人机中继在无线光通信中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并对无人机中继在无线光通信... 飞行器中继可以快速构建端到端的通信网络,增强通信系统的覆盖范围和传输能力,强化信号强度和提高数据传输速度,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总结了无人机中继技术以及无人机中继在无线光通信中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并对无人机中继在无线光通信中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对信道特性及其对通信的影响和抑制技术进行了分析,比较了不同调制解调方法的优缺点和通信过程中的光束捕获,跟踪和对准的具体方法,详细介绍了光束的快速对准。最后展望了无人机中继在无线光通信中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无线光通信 中继协同 关键技术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室外可见光通信路径损耗模型研究
18
作者 李征 许东升 +2 位作者 梁静远 秦欢欢 柯熙政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8-207,共10页
针对室外可见光通信系统受到不同天气条件的影响,本文考虑了车辆到车辆的通信链路,提出了一种室外可见光通信路径损耗模型,并通过实验测量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仿真分析了可见光在雨天、雾天、雪天的衰减,实验分析了不同天气条件下接收... 针对室外可见光通信系统受到不同天气条件的影响,本文考虑了车辆到车辆的通信链路,提出了一种室外可见光通信路径损耗模型,并通过实验测量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仿真分析了可见光在雨天、雾天、雪天的衰减,实验分析了不同天气条件下接收光功率的概率密度函数,讨论了不同信噪比以及不同通信距离下的接收误码率。仿真结果表明,降雨对可见光的衰减从大到小依次是:暴雨、小雨、大雨、中雨;降雪对可见光的衰减随着降雪强度的增大而增大,降雪强度相同时,干雪的衰减比湿雪大;雾天对可见光的衰减随着能见度的减小而增大。实测结果表明,路径损耗模型符合高斯分布,路径损耗越大,接收信号概率密度函数的方差就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外可见光通信 智能交通系统 路径损耗 天气状况
下载PDF
室内可见光通信异构融合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梁静远 徐亚欣 +2 位作者 韩美苗 赵黎 柯熙政 《光通信技术》 2023年第1期46-50,共5页
为了提高可见光通信系统性能,将可见光通信技术与其它通信技术异构融合,能使各类技术取长补短,增强通信系统容量,提高资源利用率。介绍了可见光通信分别与电力线通信(PLC)、WiFi、以太网、长期演进(LTE)网络、第五代/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 为了提高可见光通信系统性能,将可见光通信技术与其它通信技术异构融合,能使各类技术取长补短,增强通信系统容量,提高资源利用率。介绍了可见光通信分别与电力线通信(PLC)、WiFi、以太网、长期演进(LTE)网络、第五代/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5G/6G)融合的方法及发展现状,对可见光通信异构融合系统的未来发展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光通信 异构融合 以太网
下载PDF
混频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梁静远 张庆洋 +1 位作者 吴加丽 柯熙政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0-150,共21页
混频器是电子通信系统中必不可少的部件,是外差接收机和微波测量仪器的前端电路,在微波通信、雷达以及许多微波测量系统都有应用。随着光通信的发展,相干光通信中的光混频器件在相干接收终端以及光学测量系统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 混频器是电子通信系统中必不可少的部件,是外差接收机和微波测量仪器的前端电路,在微波通信、雷达以及许多微波测量系统都有应用。随着光通信的发展,相干光通信中的光混频器件在相干接收终端以及光学测量系统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由电混频器着手,对光混频器、以及太赫兹频段的混频器的工作原理和发展现状进行阐述,并且对西安理工大学在光混频器领域的工作进行了简要介绍,最后对混频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电路 相干光通信 微波混频器 光混频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