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旋涂制备纳米硅薄膜电极及其性能研究
1
作者 程受麟 柯秉渊 王星辉 《科技与创新》 2024年第4期82-84,87,共4页
为了实现全固态薄膜锂电池中硅薄膜电极的简单、低成本制备,采用旋涂法制备纳米硅薄膜电极,以锂磷氧氮(LiPON)作为固态电解质,锂箔作为对电极制备全固态电池,并进行储锂性能研究。研究发现,针对硅负极循环过程中膨胀问题,采用纳米尺寸... 为了实现全固态薄膜锂电池中硅薄膜电极的简单、低成本制备,采用旋涂法制备纳米硅薄膜电极,以锂磷氧氮(LiPON)作为固态电解质,锂箔作为对电极制备全固态电池,并进行储锂性能研究。研究发现,针对硅负极循环过程中膨胀问题,采用纳米尺寸的硅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以旋涂纳米硅悬浊液的制备方法快速完成了具有疏松多孔结构纳米硅薄膜电极的制备。在性能测试中,Si/LiPON/Li电池在30.15μA/cm^(2)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1圈后具有51.36μAh/cm^(2)的放电比容量,在此后循环30圈容量保持率为98.77%,表明通过旋涂法制备的纳米硅薄膜电极在全固态薄膜锂电池的发展中具有较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固态薄膜锂电池 旋涂 纳米硅 体积膨胀
下载PDF
3D打印可穿戴微型超级电容器的锯齿状NiCo_(2)S_(4)基电极
2
作者 姚品晶 李王阳 +6 位作者 柯秉渊 陈丽慧 简毅嘉 乔华伟 章华桂 杨会颖 王星辉 《Science China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6期1956-1964,共9页
应用3D打印技术制备准固态微型超级电容器(MSCs)在可编程结构设计和高质量负载电极制造方面具有固有的优势.然而,缺乏高性能的可打印墨水和厚电极内缓慢的离子传输,对其实际电荷存储能力提出了重大挑战.本文成功开发了一种具有优异流变... 应用3D打印技术制备准固态微型超级电容器(MSCs)在可编程结构设计和高质量负载电极制造方面具有固有的优势.然而,缺乏高性能的可打印墨水和厚电极内缓慢的离子传输,对其实际电荷存储能力提出了重大挑战.本文成功开发了一种具有优异流变性能的新型NiCo_(2)S_(4)基纳米复合墨水,并结合直墨书写的3D打印技术合理设计了准固态MSCs的三维结构.得益于牢固锚定在还原氧化石墨烯(rGO)表面的NiCo_(2)S_(4)纳米颗粒和有序的三维微孔,锯齿状厚电极提供了丰富的反应位点并增强了离子传输.因此,三层锯齿状MSCs的面电容高达416.7 mF cm^(-2).在1 mA cm^(-2)的电流密度下,单层、双层和三层电极的锯齿状MSCs的面电容与相对应的网格状MSCs相比,分别增加了127.1%、349.8%和585.9%.本工作为高面电容MSCs的材料和电极结构的跨尺度设计提供了新见解,推动了MSCs在柔性便携式电子设备中的集成应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supercapacitor direct ink writing 3D printing quasi-solid-state high-areal capacitance
原文传递
用于微电池的超高功率密度铁氧硫化物薄膜 被引量:4
3
作者 柯秉渊 王星辉 +6 位作者 程受麟 李王阳 邓人铭 张聪聪 林杰 谢清水 彭栋梁 《Science China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期118-126,共9页
作为微电池的核心指标之一,面积功率密度决定了微电池与应用于物联网的微电子器件集成时所需的面积.目前,由于微电子器件尺寸有限,微电池的实际应用受到低面积功率密度的限制.本文研究发现,经过原位等离子体预处理衬底后,溅射的铁氧硫... 作为微电池的核心指标之一,面积功率密度决定了微电池与应用于物联网的微电子器件集成时所需的面积.目前,由于微电子器件尺寸有限,微电池的实际应用受到低面积功率密度的限制.本文研究发现,经过原位等离子体预处理衬底后,溅射的铁氧硫化物薄膜(FeOxSy)具备超高功率特性.这种原位等离子体预处理可作为一种通用的界面优化策略来抑制长循环过程中的机械衰变.该正极薄膜展现出极高的功率密度和稳定的循环性能,这是由其高度的结构完整性(强大的界面粘附性和应力释放的岛)、完美的电化学可逆性以及近表面电荷交换(赝电容锂存储机制)的协同作用导致的.预处理的FeOxSy薄膜可以输出高达14.6 mW cm-2的功率密度和291μW h cm^(-2)μm^(-1)的体积能量密度.制备得到的正极薄膜的功率密度优于已报道的具有相当面积容量的溅射薄膜.本工作提出了一种简单且高效的预处理方法来制备具有超高功率密度且稳定的微电池薄膜电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子器件 高功率密度 微电池 循环过程 界面优化 超高功率 薄膜电极 应力释放
原文传递
NCM 811/LiPON全固态锂电池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聪聪 柯秉渊 +1 位作者 张红 王星辉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112-116,共5页
LiNi_(0.8)Co_(0.1)Mn_(0.1)O_(2)(NCM 811),具有高比容量、价格低廉以及环境友好等优点在固态电池领域已有较多学者研究。然而,较厚的固态电解质(>20μm)影响了其能量密度。作为一种常见的薄膜固态电解质,锂磷氧氮(LiPON)在薄膜固... LiNi_(0.8)Co_(0.1)Mn_(0.1)O_(2)(NCM 811),具有高比容量、价格低廉以及环境友好等优点在固态电池领域已有较多学者研究。然而,较厚的固态电解质(>20μm)影响了其能量密度。作为一种常见的薄膜固态电解质,锂磷氧氮(LiPON)在薄膜固态电池领域受到普遍的关注。目前,尚未有研究将涂布的NCM 811与LiPON薄膜型电解质组合的固态电池。本工作以商业单面辊压NCM 811为阴极,结合磁控溅射LiPON电解质薄膜,Li箔为阳极成功制备全固态锂电池。循环测试结果表明,NCM 811/LiPON/Li箔全固态锂电池在15μA cm^(-2)电流密度下循环60圈后仍有54.85μAh cm^(-2)的面积比容量。且表现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此工作证明NCM 811阴极与LiPON电解质薄膜结合的全固态电池的制备是可行的,为NCM 811全固态电池的开发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CM 811 LIPON 全固态锂电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