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ppo技术与切开复位治疗胫骨远端闭合性骨折比较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柯铭锋 林久灶 潘凡武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6年第22期3080-3082,共3页
目的:研讨胫骨远端闭合性骨折患者运用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mippo)技术与传统切开复位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在我院骨科2011年2月-2014年2月收集的胫骨远端闭合性骨折病例中选取58例并分组观察,Ⅰ组30例接受mippo技术治疗,Ⅱ组28例实施... 目的:研讨胫骨远端闭合性骨折患者运用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mippo)技术与传统切开复位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在我院骨科2011年2月-2014年2月收集的胫骨远端闭合性骨折病例中选取58例并分组观察,Ⅰ组30例接受mippo技术治疗,Ⅱ组28例实施传统切开复位手术处理,评估两种手术方案的治疗优良情况,同时对其操作时间、术后愈合时间及平均住院日等指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1)治疗后显示,Ⅰ组在总优良率上占93.3%(28/30),显著高于Ⅱ组的67.9%(19/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Ⅰ组的操作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与平均住院日相比Ⅱ组均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胫骨远端闭合性骨折的临床治疗中积极开展mippo技术,手术效果较传统切开复位更好,且可控制术中出血、促进骨折愈合,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远端闭合性骨折 MIPPO技术 切开复位 临床价值
下载PDF
老年膝骨关节病关节腔内注射利多卡因对行膝关节置换术疗效的影响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柯铭锋 潘凡武 《基层医学论坛》 2019年第13期1811-1813,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膝骨关节病关节腔内注射利多卡因对行膝关节置换术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膝关节骨关节病手术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观察组于术前在患者关节腔内注射利多卡因,对照组于术前实施基... 目的探讨老年膝骨关节病关节腔内注射利多卡因对行膝关节置换术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膝关节骨关节病手术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观察组于术前在患者关节腔内注射利多卡因,对照组于术前实施基础镇痛方案。比较2组穿刺前、穿刺后步行与爬楼KSS与VAS评分,随访患者KSS与VAS评分及观察组不同时间段疼痛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穿刺后步行及穿刺后爬楼K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利多卡因注射后及行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程度均低于注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骨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腔内利多卡因注射,能很好地鉴别膝关节疼痛症状的来源,可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效果起到良好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病 利多卡因 膝关节置换术 疗效
下载PDF
自体输血技术在单侧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体会
3
作者 柯铭锋 陈小雁 林久灶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6年第23期52-55,共4页
目的:分析探讨自体输血技术在单侧初次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的临床价值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本院骨科2011年1月-2015年8月收治入院的行单侧初次膝关节置换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术前不采自体血,观察组术前采... 目的:分析探讨自体输血技术在单侧初次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的临床价值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本院骨科2011年1月-2015年8月收治入院的行单侧初次膝关节置换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术前不采自体血,观察组术前采自体血。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手术中及术后的出血和输血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前均未采血,术后39例患者需输血,观察组患者术前自体采血,术后5例患者需输血,两组患者术后输血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血液检测结果及凝血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但症状较轻,均自行缓解;对照组术后输血患者有14例出现轻微的输血反应,表现为胸闷、心悸、皮肤瘙痒。结论:自体输血技术的应用,能有效减少输异体血发生的输血反应和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同时还能刺激红细胞再生,提高患者造血速度,且术前采集自体血费用低廉,减少住院费用,适合在现血源紧张的医疗环境下推广和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输血 膝关节置换 单侧
下载PDF
经皮微创Herbert钉治疗手舟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林伟东 潘凡武 +1 位作者 林久灶 柯铭锋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6年第3期74-75,78,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Herbert钉治疗手舟骨骨折的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并获得随访的手舟骨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共24例患者纳入研究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经皮微创Herbert钉治疗手舟骨骨折。术后1、3...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Herbert钉治疗手舟骨骨折的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并获得随访的手舟骨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共24例患者纳入研究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经皮微创Herbert钉治疗手舟骨骨折。术后1、3、6、12个月及24个月进行的末次随访进行疗效评价,Cooney评分法对腕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本组获随访12-24个月,骨折均获得愈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8-12周。患者活动时无明显疼痛,活动度均达到对侧的80%以上。结论对于闭合性新鲜手舟骨骨折患者早期采用微创Herbert钉治疗,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舟骨骨折 微创 Herbert钉
下载PDF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林久灶 柯铭锋 林泉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2年第5期60-60,62,共2页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髋部骨折,对此类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已成为骨科医生的共识。手术治疗方法,如DHS、钉、PFN、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等,各种术式各有其优缺点。从2003年1月~2010年12月间,我院共对35例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患者...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髋部骨折,对此类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已成为骨科医生的共识。手术治疗方法,如DHS、钉、PFN、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等,各种术式各有其优缺点。从2003年1月~2010年12月间,我院共对35例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患者施行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老年人 疗效分析 置换治疗 股骨粗隆间骨折 手术治疗 骨折患者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滑膜切除对患者失血量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董乃健 柯铭锋 黄柳平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6年第21期2939-2941,共3页
目的: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滑膜切除对患者失血量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骨科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6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术中保留滑膜,观察组切除全部滑膜,分析比较两组手... 目的: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滑膜切除对患者失血量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骨科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6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术中保留滑膜,观察组切除全部滑膜,分析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失血量、住院情况、VAS评分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术前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失血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显性、隐性及理论总失血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前VA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肢上10cm活动周径增加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滑膜切除增加了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未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及改善术后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滑膜切除 失血量 关节功能
下载PDF
lncRNA H19经BMPs/TGF-β途径对骨质疏松老龄大鼠脂肪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7
作者 黄长智 林久灶 +3 位作者 黄聿峰 黄兆曦 柯铭锋 陈挺霖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4558-4563,共6页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H19对骨质疏松老龄大鼠脂肪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并分析lncRNA H19是否经骨形态发生蛋白/转化生长因子(BMPs/TGF)-β途径影响脂肪干细胞成骨分化。方法选取老龄大鼠,维甲酸灌胃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建模成...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H19对骨质疏松老龄大鼠脂肪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并分析lncRNA H19是否经骨形态发生蛋白/转化生长因子(BMPs/TGF)-β途径影响脂肪干细胞成骨分化。方法选取老龄大鼠,维甲酸灌胃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建模成功后处死取腹股沟皮下脂肪,分离脂肪干细胞,培养至第3代备用。将所制备的脂肪干细胞分为3组,即不做任何处理仅做细胞常规培养的对照组、转染lncRNA H19空载体的空载组、转染lncRNA H19 siRNA慢病毒载体的H19 siRNA组。测定3组lncRNA H19表达量、成骨分化能力、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成骨基因[Runt相关转录因子(RUNX)2、骨桥蛋白(OPN)、骨钙素(OCN)]表达量及BMPs/TGF-β信号通路蛋白BMP-2、TGF-β、Smad1、Smad2表达量。结果H19 siRNA组lncRNA H19表达量较对照组、空载组均明显降低(P<0.05)。H19 siRNA组ALP活性、成骨基因RUNX2、OPN、OCN、BMPs/TGF-β信号通路蛋白BMP-2、TGF-β、Smad1、Smad2表达量较对照组、空载组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lncRNA H19与骨质疏松老龄大鼠脂肪干细胞成骨分化有关,调控lncRNA H19表达可促进脂肪干细胞成骨分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BMPs/TGF-β信号通路被激活,成骨基因表达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H19 骨质疏松 脂肪干细胞 成骨分化
下载PDF
股四头肌V-Y成形技术在僵直或强直膝TKA术中的应用
8
作者 黄长智 林久灶 +4 位作者 柯铭锋 李虎 李儒军 陶可 林剑浩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1年第1期91-94,共4页
目的 探讨僵直或强直膝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采用股四头肌V-Y成形技术改善膝关节活动度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4月至2018年4月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采用TKA治疗11例(13膝)僵直或强直膝患者资料,术中采用股四... 目的 探讨僵直或强直膝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采用股四头肌V-Y成形技术改善膝关节活动度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4月至2018年4月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采用TKA治疗11例(13膝)僵直或强直膝患者资料,术中采用股四头肌V-Y成形技术,比较分析手术前后膝关节HSS评分和关节活动度变化。结果 1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49(28.18±10.74)个月,末次随访膝关节HSS评分由术前5~33(15.54±9.53)分提高到术后55~93(85.62±7.06)分。关节活动度由术前0°~40°(13.85°±14.60°)提高到术后80°~115°(93.46°±10.49°),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术后早期远端切口渗出2例2膝,皮肤浅表性感染1膝,2例2膝分别于术后6周和3个月再次出现僵直,3例3膝末次随访时分别存在5°、5°和10°的伸展滞缺。结论 股四头肌V-Y成形技术在僵直或强直膝TKA关节暴露中是可行的、有效的,但有时需辅助二次截骨或软组织松解技术,手术难度较大,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但熟练掌握手术技巧及强化术后康复训练,仍可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僵直膝 关节成形术 强直 股四头肌 置换
下载PDF
生物型加长柄髋关节置换对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术期指标及术后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陈挺霖 林久灶 +2 位作者 黄聿峰 黄长智 柯铭锋 《河北医学》 CAS 2021年第7期1147-1152,共6页
目的:研究生物型加长柄髋关节置换对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术期指标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248例并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各124例,分别在静吸全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 目的:研究生物型加长柄髋关节置换对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术期指标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248例并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各124例,分别在静吸全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下应用生物型假体和骨水泥假体实施半髋关节置换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假体稳定性、术后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结果:生物型组手术时间和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低于骨水泥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型组假体下沉距离明显低于骨水泥组(P<0.05),两组假体松动发生率分别为3.23%和4.84%(P>0.05);两组术后Harris评分明显升高(P<0.05),且生物型组术后1、3、6和12个月Harris评分均高于骨水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型组术后12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明显优于骨水泥组(P<0.05),两组优良率分别为72.58%和54.84%(P<0.05);生物型组术后感染和骨水泥中毒发生率均明显低于骨水泥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29%和28.23%(P<0.05),死亡率分别为3.23%和4.84%(P>0.05)。结论:生物型加长柄用于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治疗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提升假体稳定性和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同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高龄 髋关节置换术 生物型 围术期指标
下载PDF
外固定支架术后行内固定治疗对胫腓骨骨干开放性骨折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董乃健 李平 柯铭锋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2年第4期64-68,73,共6页
目的探究外固定支架术后行内固定治疗对胫腓骨骨干开放性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收治的87例胫腓骨骨干开放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42例)和B组(45例),A组采用外固... 目的探究外固定支架术后行内固定治疗对胫腓骨骨干开放性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收治的87例胫腓骨骨干开放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42例)和B组(45例),A组采用外固定支架术治疗,B组采用外固定支架术后行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下肢功能及自理能力恢复情况、骨代谢标志物含量、炎症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患者均获随访6~8个月。B组患者的骨痂形成时间、疼痛消失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A组,术后6个月B组骨折愈合率高于A组(P<0.05);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B组患者的膝踝关节功能恢复评分(Merchant)、简式Fugl-Meyer(FMA)下肢运动量表评分、生活自理能力恢复有效性(BE)值均高于A组(P<0.05)。术后1周,B组患者的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血清I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含量均高于A组(P<0.05);B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均低于A组(P<0.05);B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采用外固定支架术后行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干开放性骨折安全有效,能够缩短骨折端与创面的愈合进程,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腓骨骨折 开放性骨折 外固定支架 内固定术 预后
下载PDF
关节镜下松解联合韧带重建术对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潘凡武 林久灶 +1 位作者 柯铭锋 李平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第13期1984-1986,共3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松解术与韧带重建术联合治疗对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8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102例(108膝)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临床手术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松...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松解术与韧带重建术联合治疗对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8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102例(108膝)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临床手术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松解术+韧带重建术,51例)与观察组(关节镜下松解术+韧带重建术,51例),比较两组临床指标、膝关节功能与屈膝30°CT测量值。结果:观察组临床愈合时间与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阶段,观察组Lyshol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外侧髌骨角与适合角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通过关节镜下松解术与韧带重建术联合治疗,可有效提高膝关节功能,缩短治疗时间,利于改善屈膝30°CT测量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髌骨脱位 关节镜下松解术 韧带重建术 膝关节功能
下载PDF
定制融合型长髓内钉在膝关节融合术中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2
作者 柯铭锋 董乃健 林久灶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6年第12期1315-1316,共2页
目的对定制融合型长髓内钉在膝关节融合术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从而为提高患者膝关节融合成功率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01-2015-12行膝关节融合术的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采用定制融合型长髓内钉进行膝关节... 目的对定制融合型长髓内钉在膝关节融合术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从而为提高患者膝关节融合成功率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01-2015-12行膝关节融合术的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采用定制融合型长髓内钉进行膝关节融合。结果15例均获得随访15~30个月,平均23个月,关节全部融合,无一例出现感染、切口及软组织皮瓣坏死等并发症。结论采用定制融合型长髓内钉融合膝关节相比采用外固定架融合及钢板内固定融合方式,能提高其融合率,同时在提高初始稳定性、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减少皮肤切口、软组织皮瓣坏死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关节融合 髓内钉
原文传递
自体输血技术在单侧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2
13
作者 柯铭锋 寇伯龙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2014年第6期86-88,共3页
目的评价自体输血技术在单侧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45例单侧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者在术前预存自体血400 ml,术中进行自体血液回输,检查入院当天、手术当天及术后第3天血常规及凝血功能。结果术后有3例患者出现不同... 目的评价自体输血技术在单侧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45例单侧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者在术前预存自体血400 ml,术中进行自体血液回输,检查入院当天、手术当天及术后第3天血常规及凝血功能。结果术后有3例患者出现不同的贫血症状,输入少量异体血。结论年龄70岁以下、基础病少、行单侧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通过自体输血技术,可不需输入异体血,但术后也应注意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必要时仍需少量异体血输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输血 单侧髋关节 关节置换
原文传递
口服COX-2抑制剂对超前镇痛的疗效及安全性简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柯铭锋 林泉 林久灶 《中国伤残医学》 2009年第6期63-64,共2页
超前镇痛在临床上越来越受重视,其中COX-2抑制剂作为主要的超前镇痛药物,而塞来昔布做为选择性COX-2抑制剂的代表,是一组新的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其在推荐剂量内能阻止前列腺素COX-2的合成,但不会影响由COX-1激活的前列腺素类物质的... 超前镇痛在临床上越来越受重视,其中COX-2抑制剂作为主要的超前镇痛药物,而塞来昔布做为选择性COX-2抑制剂的代表,是一组新的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其在推荐剂量内能阻止前列腺素COX-2的合成,但不会影响由COX-1激活的前列腺素类物质的合成。它可用于手术病人的超前镇痛,单用或与阿片类药联合运用能迅速缓解骨科术后疼痛,提高患者的术后康复质量及对镇痛的满意程度,降低阿片类引起的副作用,而且胃肠道副作用及其它副作用明显比非特异性NSAIDs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前镇痛 COX-2抑制剂 塞来昔布 安全性
原文传递
外固定架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48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柯铭锋 林久灶 林泉 《中国伤残医学》 2011年第7期34-34,共1页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单纯手法结合克氏针撬拨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48例。结果:术后功能评价应用改良的Sheap评分:优30例,良10例,中6例,差2例,优良率83.3%。结论:采用外固定架...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单纯手法结合克氏针撬拨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48例。结果:术后功能评价应用改良的Sheap评分:优30例,良10例,中6例,差2例,优良率83.3%。结论:采用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具有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固定架 桡骨远端骨折 老年
原文传递
跟骨骨折钢板内固定疗效分析
16
作者 柯铭锋 林久灶 潘凡武 《中国伤残医学》 2014年第24期60-61,共2页
跟骨骨折是最常见的跗骨骨折,约占足部骨折的75%,全身骨折的2%[1]。传统治疗多以手法复位后外固定,往往恢复足部解剖结构不理想,因此手术复位固定已成为共识。我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诊治的32例跟骨骨折患者,采取跟骨外侧入... 跟骨骨折是最常见的跗骨骨折,约占足部骨折的75%,全身骨折的2%[1]。传统治疗多以手法复位后外固定,往往恢复足部解剖结构不理想,因此手术复位固定已成为共识。我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诊治的32例跟骨骨折患者,采取跟骨外侧入路方式,进行钢板内固定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板内固定 跟骨骨折 疗效分析 手术复位固定 跟骨外侧入路 足部骨折 跗骨骨折 全身骨折
原文传递
关节镜下Versalok法缝线桥技术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17
作者 潘凡武 林久灶 +3 位作者 陈挺霖 柯铭锋 李平 董乃建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1年第5期513-515,共3页
目的分析关节镜下Versalok法缝线桥技术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9-01采用关节镜下Versalok法缝线桥技术治疗的36例肩袖损伤,比较术前、术后1、6、12个月疼痛VAS评分、ASES评分及UCLA评分。结果 36例均顺... 目的分析关节镜下Versalok法缝线桥技术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9-01采用关节镜下Versalok法缝线桥技术治疗的36例肩袖损伤,比较术前、术后1、6、12个月疼痛VAS评分、ASES评分及UCLA评分。结果 3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5.4个月。术后未出现感染、肩关节再撕裂、无力等并发症。术后1、6、12个月疼痛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ASES评分、UCLA评分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12个月间疼痛VAS评分、ASES评分、UCL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关节镜下Versalok法缝线桥技术修复肩袖损伤效果满意,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损伤 肩关节镜 Versalok法 缝线桥技术
原文传递
手术治疗老年急性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林久灶 潘凡武 柯铭锋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5年第4期415-416,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患者是否适合进行ACL重建术治疗及其疗效分析。方法 24例老年急性ACL损伤均采用自体单束半腱肌、骨薄肌肌腱重建ACL。采用HSS膝关节评分、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及KT-2000测量评估关节稳定性,改良...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患者是否适合进行ACL重建术治疗及其疗效分析。方法 24例老年急性ACL损伤均采用自体单束半腱肌、骨薄肌肌腱重建ACL。采用HSS膝关节评分、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及KT-2000测量评估关节稳定性,改良Lysholm评分评估主观症状。结果本组24例获得随访9~72个月,平均40.5个月。均无移植物失败,所有患者的主观症状和活动能力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和改善,均对手术效果感到满意。KT-2000测量由术前(2.20±0.42)mm改善为术后(0.61±0.3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2,P〈0.05)。术后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及Lysholm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老年性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在严格选择适应证的前提下行ACL重建,能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交叉韧带损伤 老年人 膝关节镜 半腱肌肌腱 骨薄肌肌腱 单束
原文传递
双排锚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柯铭锋 林久灶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0年第3期294-296,共3页
目的探讨双排锚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9-01诊治的62例肱骨大结节骨折,24例采用单排锚钉内固定治疗(单排锚钉组),38例采用双排锚钉内固定治疗(双排锚钉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后6个月Nee... 目的探讨双排锚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9-01诊治的62例肱骨大结节骨折,24例采用单排锚钉内固定治疗(单排锚钉组),38例采用双排锚钉内固定治疗(双排锚钉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后6个月Neer肩关节评分、末次随访时疼痛消失情况。结果 6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5.3(9~24)个月。单排锚钉组术后出现3例骨折再移位,1例锚钉拔出;双排锚钉组术后复查未发现骨折再移位及锚钉拔出。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排锚钉组术后6个月Neer肩关节评分较单排锚钉组高,末次随访时疼痛消失情况较单排锚钉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双排锚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及疼痛改善效果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大结节骨折 内固定 双排锚钉 单排锚钉
原文传递
普通螺钉在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单开门椎管扩大术中的应用
20
作者 黄长智 林泉 +5 位作者 柯铭锋 周长嵩 吴迪 曾炜 陈挺霖 林久灶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1年第11期1499-1502,共4页
目的探讨普通钛质皮质骨螺钉在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术中的应用及近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对2012年3月至2018年5月宁德市医院收治的25例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患者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普通钛质皮质骨螺钉内固定术。... 目的探讨普通钛质皮质骨螺钉在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术中的应用及近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对2012年3月至2018年5月宁德市医院收治的25例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患者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普通钛质皮质骨螺钉内固定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颈椎管矢状径、颈椎管横截面积、颈椎活动度(ROM)、颈椎曲率指数(CCI)及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70(54.72±7.16)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13.67±1.14)分vs(7.83±1.86)分]、颈椎管矢状径[(17.80±1.11)mm vs(11.10±1.06)mm]、颈椎管横截面积[(259.93±23.50)mm^(2) vs(130.63±2.63)mm^(2)]均较术前改善(P<0.01)。末次随访时颈椎管ROM(41.00°±3.79°vs 41.33°±3.87°)、颈椎管CCI[(11.25±0.64)mm vs(11.26±0.64)mm]均较术前稍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普通钛质皮质骨螺钉内固定治疗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近中期疗效满意,操作简单、价格低廉、固定牢靠、损伤小、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管狭窄症 单开门椎管扩大术 普通螺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