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原发肿瘤类型脊柱转移瘤生存预后因素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1
作者 相春宇 何小东 +2 位作者 郭丰硕 顾锐 柳万国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3年第10期1139-1146,共8页
目的明确脊柱转移瘤患者治疗后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系统性地检索PubMed、Embase和CENTRAL数据库中发表于1997年至2018年的脊柱转移瘤预后因素相关文献。以风险比(hazard ration,HR)为效应量对不同原发肿瘤类型相关的预后因素进行meta... 目的明确脊柱转移瘤患者治疗后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系统性地检索PubMed、Embase和CENTRAL数据库中发表于1997年至2018年的脊柱转移瘤预后因素相关文献。以风险比(hazard ration,HR)为效应量对不同原发肿瘤类型相关的预后因素进行meta分析。结果系统评价共纳入44篇文献,病例数为9492例;Meta分析纳入26篇文献,病例数为7072例。共有11个预后因素用于Meta分析,其中内脏转移(HR=1.50,95%CI:1.36~1.66,P<0.001)、术前神经功能(P<0.001)、KPS评分(10~40vs.80~100)(P<0.001)、KPS评分(10~70vs.80~100)(P<0.001)、ECOG评分(P<0.001)、其他骨转移(P<0.001)、脊柱累及数量(≥3VS.1~2)(P<0.001)、脊柱累及数量(>1vs.1)(P=0.027)、原发肿瘤诊断至脊柱转移间期(P<0.001)、运动缺损发展时间(P<0.001)及性别(P=0.011)均对总体生存率有显著影响;而KPS评分(10~40 vs.50~70)(P=0.406)、脊柱转移位置(P=0.436)和年龄(P=0.077)3个预后因素对生存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前神经功能、内脏转移、KPS评分、脊外骨转移、脊柱转移数量、原发肿瘤诊断至脊柱转移间期、运动缺损时间及性别等是脊柱转移瘤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转移瘤 总体生存率 预后因素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下载PDF
腰椎椎间孔狭窄症的诊断和手术治疗进展 被引量:20
2
作者 柳万国 唐成林 +1 位作者 刘理迪 朱庆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65-470,共6页
腰椎椎间孔狭窄症(lumbar foraminal stenosis,LFS)是一种常见的脊柱退行性疾病,狭窄的椎间孔可使其内走行的神经根受压,在临床上可表现为下肢疼痛、麻木及无力等[1].目前临床上更多关注腰椎间盘退变和中央型腰椎管狭窄情况,而对椎间... 腰椎椎间孔狭窄症(lumbar foraminal stenosis,LFS)是一种常见的脊柱退行性疾病,狭窄的椎间孔可使其内走行的神经根受压,在临床上可表现为下肢疼痛、麻木及无力等[1].目前临床上更多关注腰椎间盘退变和中央型腰椎管狭窄情况,而对椎间孔狭窄情况往往重视不足,这不仅容易导致LFS的漏诊,而且影响到治疗策略的正确制定,甚至导致术后患者症状不缓解或加重等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出现[2].因此正确地认识、诊断和治疗LFS非常重要.笔者就LFS诊断及手术治疗的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孔狭窄症 腰椎管狭窄 手术治疗 诊断 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 脊柱退行性疾病 腰椎间盘退变 神经根受压
原文传递
腰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的CT分级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3
作者 柳万国 唐成林 +2 位作者 孙莉 李云峰 边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81-986,共6页
目的:探讨腰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的CT分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00例腰痛或腰痛伴下肢麻木疼痛患者的腰椎CT。男43例,女57例;年龄23~81岁,平均52.5岁。采用CT骨窗轴位像关节突关节的关... 目的:探讨腰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的CT分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00例腰痛或腰痛伴下肢麻木疼痛患者的腰椎CT。男43例,女57例;年龄23~81岁,平均52.5岁。采用CT骨窗轴位像关节突关节的关节间隙宽度、骨赘形成及骨质变化情况作为分级依据征象,将每个征象按照其严重程度分为4个等级,相应赋予0~3分,按3个征象总分分为4级:0级,0分;Ⅰ级,1~3分;Ⅱ级,4~6分;Ⅲ级,7~9分。由初、中、高级职称3位医师在PACS系统对100例患者从L1/2至L5/S1节段的双侧关节突关节分别进行2次独立分级,Kappa分析评价3位医师分级结果的一致性。同时对患者腰痛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年龄与分级结果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3位医师分别2次对100例患者的1000个腰椎关节突关节进行分级,0级200~211个(20.0%~21.1%),Ⅰ级384~403个(38.4%~40.3%),Ⅱ级301~310个(30.1%~31.0%),Ⅲ级85~106个(8.5%~10.6%)。同一医师前后分级一致的关节突关节数为84.1%~88.4%,Kappa值为0.773~0.833;不同级别医师分级一致的关节突关节数为82.9%~87.9%,Kappa值为0.756~0.827。患者VAS评分和ODI与分级结果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86、0.192,无显著相关性(P>0.05);年龄与分级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558,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结论:腰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CT分级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对关节突关节退变程度的评估和研究有指导意义;腰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CT分级与年龄呈正性相关,而与腰痛程度及腰椎ODI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关节突关节 骨性关节炎 CT分级 腰痛
原文传递
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症诊断及合并脊柱骨折的临床特征和治疗进展 被引量:10
4
作者 柳万国 唐成林 +1 位作者 马犇 朱庆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10-1116,共7页
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症(diffuse idiopathic skeletal hyperostosis,DISH),又称为Forestier病,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却易被忽略的全身性骨骼疾病,表现为脊柱和关节的韧带及肌腱附着点的钙化和骨化。DISH累及脊柱时表现为多个椎体前外侧... 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症(diffuse idiopathic skeletal hyperostosis,DISH),又称为Forestier病,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却易被忽略的全身性骨骼疾病,表现为脊柱和关节的韧带及肌腱附着点的钙化和骨化。DISH累及脊柱时表现为多个椎体前外侧流注性骨赘和钙化等特征性改变,可导致脊柱强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脊柱强直 肌腱附着点 过伸性损伤 胸椎骨折 颈椎骨折 钉棒系统 骨桥形成 特征性改变 前路手术
原文传递
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受压征象的MRI分级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9
5
作者 柳万国 孙莉 +5 位作者 唐成林 刘理迪 王旭 李云峰 边帅 董永康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41-547,共7页
目的:建立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脊髓受压征象的MRI分级系统,探讨其可靠性及其与年龄、病程和JOA评分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1年9月就诊的78例多节段CSM患者的颈椎MRI资料,男51例,女27例;年龄42... 目的:建立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脊髓受压征象的MRI分级系统,探讨其可靠性及其与年龄、病程和JOA评分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1年9月就诊的78例多节段CSM患者的颈椎MRI资料,男51例,女27例;年龄42~77岁,平均55.1岁;病程0.25~276个月,平均48.8个月。以颈椎MRI中脊髓形态、脊髓信号、脊髓与硬膜囊关系作为分级依据征象,将每个征象按照其严重程度分为3个等级,相应赋予0~2分,按3个征象总分划分为四级:0级,0分;Ⅰ级,1~2分;Ⅱ级,3~4分;Ⅲ级,5~6分。由3位初、中、高级职称医师对78例患者的颈椎MRI从C2/3~C6/7进行2次独立分级和1次共同分级,Kappa分析评价每位医师前后2次之间及3位医师之间分级结果的一致性。将3位医师对三个征象共同分级的结果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同时将患者年龄、病程、术前JOA评分与分级结果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3位医师分别2次对78例患者的390个节段进行分级,0级82~94个(21.03%~24.10%),Ⅰ级112~126个(28.72%~32.31%),Ⅱ级111~137个(28.46%~35.13%),Ⅲ级47~70个(12.05%~17.95%)。同一医师前后2次分级一致的节段占74.6%~78.5%,Kappa值为0.657~0.706;不同级别医师分级一致的节段占71.5%~76.7%,Kappa值为0.614~0.683。三个征象分级的结果之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552、0.603、0.577,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患者年龄、病程与3位医师共同分级结果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72~0.511、0.388~0.498,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术前JOA评分与3位医师共同分级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409~-0.546,呈显著性负相关(P<0.05)。结论:依据脊髓形态、脊髓信号、脊髓与硬膜囊关系建立的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受压征象的MRI分级系统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其与患者年龄、病程呈正性相关,而与术前JOA评分呈负性相关,对脊髓受压后病变的严重程度评估和研究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脊髓压迫症 硬膜囊 MRI分级
原文传递
读者来信
6
作者 柳万国 吴晓东 袁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57-958,共2页
《读者来信》一 阅读贵刊2012年第7期上刊登的《儿童颈椎椎体后缘离断症1例报道》一文后有若干疑问,与作者讨论。 (1)将此病例诊断为“儿童颈椎椎体后缘离断症”是否合理?多数学者认为椎体后缘离断症是Sehmorl结节形成并长期挤压... 《读者来信》一 阅读贵刊2012年第7期上刊登的《儿童颈椎椎体后缘离断症1例报道》一文后有若干疑问,与作者讨论。 (1)将此病例诊断为“儿童颈椎椎体后缘离断症”是否合理?多数学者认为椎体后缘离断症是Sehmorl结节形成并长期挤压使后缘骨片和椎体分离所致,椎体后缘离断症大多发生在腰椎,好发于成年人,影像学上表现为椎体后缘骨块伴终板的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者来信 椎体后缘离断症 椎体后缘骨块 病例诊断 结节形成 成年人 影像学 颈椎
原文传递
脊髓型颈椎病脊髓MRI信号改变与临床预后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边帅 唐成林 柳万国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6-69,共4页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是脊柱外科常见的颈椎退变性疾病,是颈髓长期受压变性所引发的一系列脊髓功能受损的临床症候群。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因可清楚地显示脊髓受压程度和髓内信...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是脊柱外科常见的颈椎退变性疾病,是颈髓长期受压变性所引发的一系列脊髓功能受损的临床症候群。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因可清楚地显示脊髓受压程度和髓内信号改变,已广泛应用于CSM的临床影像诊断。CSM脊髓MRI信号改变是指CSM患者颈椎MRI中,在颈髓受压部位和(或)相邻部位,T2WI出现一个或多个边缘模糊或清晰的高信号区(increased signal intensity,ISI),可同时伴有T1WI低信号(10wsignalintensity,LSI)。自Takahashi等于1987年首先报道CSM患者颈椎MRI出现髓内ISI至今,CSM脊髓MRI信号改变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但其临床意义尚存在较大争议,尤其体现在脊髓MRI信号改变与临床预后关系方面。现将近年来关于此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脊髓MRI 信号改变 临床预后 颈椎退变性疾病 颈髓受压 CSM 脊柱外科
原文传递
内镜冷光源介导下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3
8
作者 陈皓 柳万国 +2 位作者 董永康 马犇 唐成林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08-1409,共2页
腰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是脊柱外科的常见疾病。传统的开放手术如开窗或半椎板切除可能存在减压不充分;全椎板切除减压必须同时切除棘突及椎板,不但增加患者治疗费用,而且对脊柱后柱结构造成较大破坏,从而影响了脊柱的稳定性;而后路椎... 腰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是脊柱外科的常见疾病。传统的开放手术如开窗或半椎板切除可能存在减压不充分;全椎板切除减压必须同时切除棘突及椎板,不但增加患者治疗费用,而且对脊柱后柱结构造成较大破坏,从而影响了脊柱的稳定性;而后路椎间盘镜技术(MED)不能解决椎管狭窄的问题。我院从2010年起运用内镜冷光源介导下的保留棘突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取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冷光源 棘突 椎管扩大成形 腰椎管狭窄症
下载PDF
腰椎间孔狭窄症致狭窄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9
作者 马犇 董永康 +1 位作者 柳万国 唐成林 《中国老年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6931-6932,共2页
腰椎椎间孔狭窄症(LFS)是一类常见的脊柱退行性疾病〔1〕,但是目前临床上仍存在很高的漏诊率,究其原因包括:(1)因为临床上更倾向关注腰椎间盘突出、腰椎椎管狭窄和侧隐窝狭窄的情况,而忽略了椎间孔的狭窄情况;(2)特殊的椎间孔解... 腰椎椎间孔狭窄症(LFS)是一类常见的脊柱退行性疾病〔1〕,但是目前临床上仍存在很高的漏诊率,究其原因包括:(1)因为临床上更倾向关注腰椎间盘突出、腰椎椎管狭窄和侧隐窝狭窄的情况,而忽略了椎间孔的狭窄情况;(2)特殊的椎间孔解剖结构及复杂的致狭窄因素,临床医生往往忽视或难于全面且准确判定。由于LFS存在较高漏诊率,从而影响临床医师正确、合理地制定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孔狭窄
下载PDF
指甲—髌骨综合征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云峰 唐成林 柳万国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972-1973,共2页
指甲-髌骨综合征是一种包括指甲、骨盆、膝和肘部四联畸形可伴发多系统受累的家族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本病极为少见,国内鲜有报道,我院确诊1例,有典型的体征及X线表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指甲-髌骨 综合征 家族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 文献复习 多系统受累 X线表现
下载PDF
锁骨近端骨折伴同侧严重胸锁关节脱位1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董永康 唐成林 +2 位作者 黄岚峰 柳万国 边帅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3780-3782,共3页
锁骨骨折伴同侧胸锁关节脱位是一种受伤机制不明的罕见的复杂损伤,此类损伤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其治疗方法选择尚存在较大争议。
关键词 锁骨近端骨折 胸锁关节脱位
下载PDF
胫骨近端关节内骨折SchatzkerⅣ、Ⅴ、Ⅵ型急诊手术治疗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贺 柳万国 +2 位作者 董永康 马犇 唐成林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01-1102,共2页
胫骨近端关节内骨折,是膝关节遭受内/外翻暴力撞击,或坠落造成的垂直暴力等所致。常因累及关节面而影响膝关节的力线、稳定性及活动度。胫骨平台为松质骨且骨折多为粉碎性,尤其对于老年患者患有骨质疏松者,无论以何种方法治疗,都难以绝... 胫骨近端关节内骨折,是膝关节遭受内/外翻暴力撞击,或坠落造成的垂直暴力等所致。常因累及关节面而影响膝关节的力线、稳定性及活动度。胫骨平台为松质骨且骨折多为粉碎性,尤其对于老年患者患有骨质疏松者,无论以何种方法治疗,都难以绝对恢复软骨面的平滑,再加上软骨的再生能力极低,远期常致骨性关节炎改变。最佳治疗时机一直是争论焦点,至今仍无定论〔1~3〕,特别是针对SchatzkerⅣ、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近端关节内骨折 分型 急诊手术 切开复位
下载PDF
蛋白质组学在原发性恶性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许文博 冉冰冰 +2 位作者 赵建辉 柳万国 顾锐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0年第9期1571-1575,共5页
骨和软组织肉瘤是一种间充质来源的肿瘤,大多数起源于间充质干细胞(MSC)及其衍生细胞谱系的异常分化,极为罕见,仅占所有人类癌症的不到1%[1,2],但恶性程度较高,易致残。尽管晚期化疗和手术对其有一定改善,但大多数肉瘤的治疗方式在过去3... 骨和软组织肉瘤是一种间充质来源的肿瘤,大多数起源于间充质干细胞(MSC)及其衍生细胞谱系的异常分化,极为罕见,仅占所有人类癌症的不到1%[1,2],但恶性程度较高,易致残。尽管晚期化疗和手术对其有一定改善,但大多数肉瘤的治疗方式在过去30-40年间仍然停滞不前[3,4],给患者及社会带来巨大负担。因此,其复发、转移、耐药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复杂生物学进程,且伴随着基因和蛋白质水平的不断改变。由于mRNA表达中的差异只能反映40%蛋白质表达变化[5],且不能说明蛋白质之间及其在细胞内通路的相互作用,这使得基于核酸的研究显得片面。因此,针对蛋白质的高通量筛选、鉴定、分析技术更适合于发现肿瘤相关的生物标志物,且从基因翻译后修饰及蛋白质相互作用角度更深入的阐释肿瘤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肉瘤 人类癌症 蛋白质相互作用 蛋白质组学 高通量筛选 间充质 翻译后修饰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合并硬膜外血肿1例
14
作者 刘泽平 范哲源 +3 位作者 牛仁锐 饶少雄 柳万国 顾锐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1年第10期1553-1555,共3页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可引起中轴骨和骶髂关节融合破坏的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1]。AS累及脊柱时可导致颈椎融合僵硬及畸形,同时增加了脊柱脆性[2],因此,AS患者发生脊柱骨折的风险较正常人显著增加,即使是轻微的创伤也会导致不稳定骨...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可引起中轴骨和骶髂关节融合破坏的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1]。AS累及脊柱时可导致颈椎融合僵硬及畸形,同时增加了脊柱脆性[2],因此,AS患者发生脊柱骨折的风险较正常人显著增加,即使是轻微的创伤也会导致不稳定骨折,以及出现脊髓损伤。脊髓硬膜外血肿(SEH)是一种罕见的可导致神经功能损害和永久残疾的疾病,然而目前关于AS患者颈椎骨折合并SEH的病例鲜有报道,为此,本文报道1例AS颈椎骨折合并硬膜外血肿患者的诊治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硬膜外血肿 颈椎骨折 脊柱骨折 不稳定骨折 骶髂关节 自身免疫性疾病 中轴骨
下载PDF
臀部巨大韧带样纤维瘤一例及文献复习
15
作者 唐成林 柳万国 +4 位作者 孙莉 徐峰 佘鹏 李云峰 边帅 《罕少疾病杂志》 2011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探讨韧带样纤维瘤发病机理、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报告1例这种罕见病例,并进行了有关文献复习。结果报道臀部巨大韧带样纤维瘤一例并复习相关文献。本病例患者,女,45岁,临床表现为左臀部胀痛、肿块和跛行,无创伤史... 目的探讨韧带样纤维瘤发病机理、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报告1例这种罕见病例,并进行了有关文献复习。结果报道臀部巨大韧带样纤维瘤一例并复习相关文献。本病例患者,女,45岁,临床表现为左臀部胀痛、肿块和跛行,无创伤史和家族性遗传病史。病变位于左侧股骨后方自髋臼顶水平至股骨髁水平,呈条索状大小约28cm×4cm×3cm。B超检查表现为边界清楚中高回声软组织影。CT检查示边界较清的均匀稍低密度的异常软组织影。MRI检查中T1WI中央部分为极低信号影,其周边为低信号影,病灶边界清晰;T2WI呈边界清晰混杂等低信号,而在T2WI脂肪抑制像病灶呈混杂高信号,病灶边界欠清。患者行左臀部占位性病变边缘性切除术,术中见肿物无包膜边界不清且呈蟹足样侵犯周围组织。术后病理诊断为韧带样纤维瘤,随访3月无不适主诉和复发。结论韧带样纤维瘤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来源于间叶组织的具有局部侵袭特征且极易复发的软组织肿瘤,临床表现不典型,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确诊依靠病理检查诊断,目前仍以手术治疗为主,放疗和药物治疗为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带样纤维瘤 病因 影像学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DTI在脊髓型颈椎病诊断及预后判定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柳万国 庄新明 +2 位作者 许进 唐成林 朱庆三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7年第11期1230-1232,共3页
脊髓型颈椎病是一种常见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四肢麻木无力、躯体感觉障碍或大小便障碍等。弥散张量成像(DTI)是一种在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MRI功能成像技术,其利用体内水分子弥散的各向异性无创地追踪和观察... 脊髓型颈椎病是一种常见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四肢麻木无力、躯体感觉障碍或大小便障碍等。弥散张量成像(DTI)是一种在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MRI功能成像技术,其利用体内水分子弥散的各向异性无创地追踪和观察神经纤维的走行及完整性,同时通过相关参数的定量分析反映神经组织微观结构的改变。笔者就脊髓DTI在脊髓型颈椎病诊断及预后判定中的研究和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预后判定 DTI 应用 诊断 躯体感觉障碍 功能成像技术 弥散加权成像
原文传递
腰椎手术发生硬膜囊撕裂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柳万国 张静哲 +2 位作者 赵贺 唐成林 朱庆三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6年第7期779-782,共4页
腰椎硬膜囊撕裂(DT)是一种常见的脊柱手术并发症,通常在术中表现为硬膜囊破裂,清亮脑脊液溢出,可伴马尾被冲至硬膜外,但偶有一些仅表现为术后出现大量清亮或淡红色液体引出或经切口渗出[1-6]。DT不仅可影响术者的手术进程及延长手术时... 腰椎硬膜囊撕裂(DT)是一种常见的脊柱手术并发症,通常在术中表现为硬膜囊破裂,清亮脑脊液溢出,可伴马尾被冲至硬膜外,但偶有一些仅表现为术后出现大量清亮或淡红色液体引出或经切口渗出[1-6]。DT不仅可影响术者的手术进程及延长手术时间,而且可能导致患者术后出现头痛、恶心、脑脊液漏、切口水肿、假性脊膜囊肿或神经症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囊 腰椎手术 假性脊膜囊肿 清亮脑脊液 手术节段 椎板切除减压 腰椎骨折 椎间盘切除术 神经症状 腰椎管狭窄症
原文传递
颈椎后路减压术后颈椎后凸改变的危险因素及预防策略 被引量:1
18
作者 柳万国 陈晶 朱庆三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9期2244-2247,共4页
本文系统回顾和总结颈椎后路减压术后颈椎后凸改变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为颈椎手术治疗策略的选择和制定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颈椎 减压术 后凸改变 危险因素 预防
原文传递
先天性肱内翻伴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小指畸形及副脾一例
19
作者 唐成林 柳万国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97-398,共2页
肱内翻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罕见的上肢骨骺发育畸形疾病.自1900年Riedinger首次报道至今,国内已报道60多例,但关于此病伴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和小指畸形等多部位先天畸形的病例尚无报道,我院诊治了1例,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房间隔缺损 肱内翻 指畸形 先天性 副脾 发育畸形 病因不明
原文传递
具有毒性醛消除功能的聚多肽用于减轻继发性脊髓损伤
20
作者 刘仪轩 林枫 +5 位作者 张田慧 吴诚 柳万国 王浩 肖春生 陈学思 《Science China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7期2925-2937,共13页
脊髓损伤(SCI)后如何对中枢神经进行保护性治疗是临床面临的巨大挑战.SCI发生后,在损伤部位会产生大量高毒性的活性醛分子.这类分子会扩大氧化应激范围,加重炎症反应,进而导致严重的继发性损伤.因此,高效清除活性醛分子有望成为治疗继... 脊髓损伤(SCI)后如何对中枢神经进行保护性治疗是临床面临的巨大挑战.SCI发生后,在损伤部位会产生大量高毒性的活性醛分子.这类分子会扩大氧化应激范围,加重炎症反应,进而导致严重的继发性损伤.因此,高效清除活性醛分子有望成为治疗继发性脊髓损伤的新策略.本文设计制备了一种侧链上含有酰肼基团的聚多肽(PPAH)材料,它可以通过消除活性醛分子减轻继发性脊髓损伤.实验结果表明,PPAH在体外和体内都显示了清除活性醛的能力,并且能够有效保护神经细胞免受毒性醛分子(如丙烯醛)引起的氧化损伤.在大鼠SCI模型中,PPAH能够有效抑制炎症、保护神经元和抑制脱髓鞘,最终促进SCI大鼠的后肢运动功能恢复.综上,作为一种新型的活性醛分子消除材料,PPAH在治疗SCI方面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ROLEIN NEUROPROTECTION POLYPEPTIDE reactive aldehyde scavenger spinal cord injur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