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8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丙戊酸钠辅助治疗小儿癫痫临床疗效及血清NSE、Hcy与T细胞17水平变化分析
1
作者 柳敏 程颖 +2 位作者 景素敬 姜红 郝伟红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2期212-215,共4页
目的 分析丙戊酸钠辅助治疗小儿癫痫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同型半胱氨酸(Hcy)及T细胞17水平(Th17)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邯郸市第二医院收治的小儿癫痫患儿152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 目的 分析丙戊酸钠辅助治疗小儿癫痫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同型半胱氨酸(Hcy)及T细胞17水平(Th17)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邯郸市第二医院收治的小儿癫痫患儿152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73例(托吡酯)和观察组79例(丙戊酸钠+托吡酯)。比较两组总疗效率、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2(IL-2)、Hcy]、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NSE、Th17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疗效率为91.81%,对照组总疗效率为75.29%,观察组总疗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TNF-α、IL-2、NSE、Hcy、Th17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TNF-α、IL-2、NSE、Hcy、Th17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BDNF水平均上升,且观察组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及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9.59%、5.04%,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戊酸钠辅助托吡酯治疗小儿癫痫临床疗效较为理想,可有效减轻炎症反应,显著降低NSE、Th17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钠 小儿癫痫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同型半胱氨酸 T细胞17水平
下载PDF
贵州滇重楼褐斑病病原菌鉴定及10种杀菌剂的室内毒力测定
2
作者 柳敏 王彩云 +3 位作者 周茂嫦 陈晓芳 成忠均 张翔宇 《贵州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58-65,共8页
【目的】探明贵州滇重楼褐斑病的病原菌,以及筛选有效防治褐斑病的药剂,为滇重楼褐斑病的有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贵州省织金县滇重楼褐斑病病株叶片上分离致病菌,结合形态学鉴定、rDNA-ITS和β-tublin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确定... 【目的】探明贵州滇重楼褐斑病的病原菌,以及筛选有效防治褐斑病的药剂,为滇重楼褐斑病的有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贵州省织金县滇重楼褐斑病病株叶片上分离致病菌,结合形态学鉴定、rDNA-ITS和β-tublin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确定致病菌菌种,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40%咯菌腈悬浮剂、40%苯醚甲环唑悬浮剂等6种化学杀菌剂和80%乙蒜素乳油、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等4种生物杀菌剂的抑制效果。【结果】确定致病菌为燕麦镰孢菌,10种杀菌剂对燕麦镰孢菌菌丝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相对抑制率与药剂浓度呈正相关关系。化学杀菌剂中40%苯醚甲环唑和50%多菌灵抑菌效果最佳,EC_(50)分别为0.0279 mg/L和0.5207 mg/L;生物杀菌剂中0.3%丁子香酚抑菌效果最佳,EC_(50)为6.8288 mg/L。【结论】贵州滇重楼褐斑病病原菌为燕麦镰孢菌,田间防治可将40%苯醚甲环唑、50%多菌灵、0.3%丁子香酚作为候选药剂交替或复配使用,以提高药效和避免病菌产生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重楼 褐斑病 燕麦镰孢菌 杀菌剂 毒力测定
下载PDF
新文科背景下多维混合式生态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以商务英语专业基础英语课程为例
3
作者 柳敏 章宙 《新余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1-109,共9页
当前商务英语专业基础英语课程的传统单一化课堂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新媒体时代学生更加多样化的学习诉求及新文科人才培养需求,课程教学生态已出现生态主体、生态内容及生态环境等要素失衡的状况。基于此,以教育生态学理论为指引,树立... 当前商务英语专业基础英语课程的传统单一化课堂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新媒体时代学生更加多样化的学习诉求及新文科人才培养需求,课程教学生态已出现生态主体、生态内容及生态环境等要素失衡的状况。基于此,以教育生态学理论为指引,树立“以融为核,多元协同”的生态化教学目标,从生态主体、生态内容、生态环境三个维度进行多维混合式生态教学模式构建。通过实践运用,证明该教学模式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实现语言知识和商务技能的融合与通用,助力实现培养新文科建设所需复合型外语人才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教育生态学 生态主体 生态内容 生态环境 混合式教学
下载PDF
温湿度场仿真模拟在博物馆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4
作者 唐铭 钱玮昕 +5 位作者 张欢 丁荣良 陈庆庆 柳敏 刘琳 刘京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0-118,共9页
针对博物馆当前的环境监测方式无法全面感知温湿度空间分布的问题,本研究引入与数据同化(EnKF)算法相结合的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拟方法,以某博物馆的展厅空间为例,获得可视化的温湿度场仿真模拟结果,并结合藏品保护要求进行数据分析... 针对博物馆当前的环境监测方式无法全面感知温湿度空间分布的问题,本研究引入与数据同化(EnKF)算法相结合的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拟方法,以某博物馆的展厅空间为例,获得可视化的温湿度场仿真模拟结果,并结合藏品保护要求进行数据分析和相关讨论。经与实时监测数据对比,基于数据同化的CFD模拟准确性良好,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本研究引入的技术方法实现了博物馆环境监测从“点监测”到“场监测”的转变,后续可为博物馆藏品预防性保护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环境监测 温湿度场 仿真模拟
下载PDF
江西红色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探究
5
作者 柳敏 章宙 《今古文创》 2024年第16期101-103,共3页
江西红色文化是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然而,由于不同国家语言和文化的差异等问题,江西红色文化中的负载词在翻译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本文通过分析文化负载词的内涵及分类,指出了江西红色... 江西红色文化是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然而,由于不同国家语言和文化的差异等问题,江西红色文化中的负载词在翻译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本文通过分析文化负载词的内涵及分类,指出了江西红色文化负载词存在的五大翻译难点,提出了意译、增译、释义、归化及异化等翻译方法及策略,以期提升江西红色文化对外宣传翻译效果,也希望能为更大范围的中国红色文化英译输出研究提供些许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红色文化 负载词 翻译策略 归化翻译 异化翻译
下载PDF
IIFAR信息支持方案在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6
作者 胡冬 陶利 +1 位作者 费改园 柳敏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期122-124,共3页
目的:探究初始核对—信息交流—准确性核对—反应(IIFAR)信息支持方案在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DVT)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12月于我院收治的72例下肢骨折术后DVT患者,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 目的:探究初始核对—信息交流—准确性核对—反应(IIFAR)信息支持方案在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DVT)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12月于我院收治的72例下肢骨折术后DVT患者,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IIFAR信息支持方案,比较干预前和干预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心理韧性[中文版心理韧性量表(RS-14)]、情绪状态[焦虑抑郁量表(HADS)]、治疗依从性[服药信念特异性问卷(BMQ-Specific)、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8(MMAS-8)]差异。结果:干预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MUIS、HADS评分及BMQ-Specific中的顾虑评分均较干预前下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RS-14、BMQ-Specific中的必要信念评分、MMAS-8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IIFAR信息支持护理模式能有效改善下肢骨折术后DVT患者的情绪状态,降低其疾病不确定感,提高其心理韧性及治疗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IFAR信息支持方案 深静脉血栓栓塞症 下肢骨折术 心理韧性 情绪状态
下载PDF
中医特色系统护理联合加速康复理念对急性胆囊炎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7
作者 胡冬 陶利 柳敏 《临床医药实践》 2024年第3期218-222,共5页
目的:探讨中医特色系统护理联合加速康复理念(ERAS)对急性胆囊炎(AC)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7月收治的102例AC患者,按照随机法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中医特色系统护理联合加速康复理念(ERAS)对急性胆囊炎(AC)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7月收治的102例AC患者,按照随机法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以中医特色系统护理联合ERAS模式进行干预。两组均干预7 d。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干预前、干预后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中文版服药信念特异性问卷(BMQ-Specific)]以及术后6 h,24 h,72 h疼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和舒适度[舒适状况量表(GCQ)]的差异。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住院、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以及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BMQ-Specific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72 h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术后6 h逐渐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72 h两组患者GCQ评分均较术后6 h逐渐增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特色系统护理联合ERAS能够有效缩短AC患者LC术后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效改善患者治疗依从性、疼痛程度以及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特色系统护理 加速康复理念 急性胆囊炎 胆囊切除术
下载PDF
半夏轮作土壤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相关性研究
8
作者 张翔宇 陈晓芳 +3 位作者 柳敏 成忠均 李恒谦 查钦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3-220,共8页
解析不同轮作年限半夏土壤丛枝菌根真菌群落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为利用土壤环境因子调控AMF组成与丰度,提高半夏栽培效益提供参考。采用不同年限轮作半夏种植土壤为材料,通过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土壤丛枝菌根真菌群落多样... 解析不同轮作年限半夏土壤丛枝菌根真菌群落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为利用土壤环境因子调控AMF组成与丰度,提高半夏栽培效益提供参考。采用不同年限轮作半夏种植土壤为材料,通过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土壤丛枝菌根真菌群落多样性,并结合环境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AMF的多样性和丰度均随着轮作时间的延长而增加,5个样地的15个土壤样品中共注释到了12个科、14个属、63个种的AMF类群,球囊霉属(Glomus)、近明球囊霉属(Claroideoglomus)为优势类群,占总序列数的91.65%;在优势菌群中,球囊霉属的相对丰度与ACP活性极显著负相关,与TK含量显著负相关,近明囊霉属的相对丰度与OM含量显著负相关,与TK含量、CAT活性、PPO活性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非优势菌群中,未分类的球囊霉门的相对丰度与URE活性极显著正相关,与pH值极显著负相关,多孢囊霉属(Diversispora)的相对丰度与pH值极显著正相关,与AN含量极显著负相关;不同菌群与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的关联性差异较大,不同轮作年限土壤环境因子对半夏土壤中AMF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 轮作 丛枝根真菌 环境因子 多样性 相关性
下载PDF
半夏测土配方施肥产量效应和氮磷钾吸收特性分析
9
作者 陈晓芳 张翔宇 +3 位作者 柳敏 王彩云 周茂嫦 李恒谦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4年第2期1-7,19,共8页
目的:探索肥效对贵州半夏产量及养分吸收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3414”测土配方施肥考察半夏产量及不同时期块茎对氮磷钾吸收特性,SPSS 22.0进行肥效方程拟合及不同时期块茎氮磷钾吸收的显著性分析。结果:氮、磷、钾肥施用量的变化对... 目的:探索肥效对贵州半夏产量及养分吸收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3414”测土配方施肥考察半夏产量及不同时期块茎对氮磷钾吸收特性,SPSS 22.0进行肥效方程拟合及不同时期块茎氮磷钾吸收的显著性分析。结果:氮、磷、钾肥施用量的变化对半夏产量具有显著相关性,通过对氮、磷、钾肥施用量与半夏产量的关系拟合得到单因素肥效方程、三因素肥效模型以及不同时期块茎吸收氮磷钾与产量的相关性模型,该区域半夏最佳施肥策略为氮肥74.19 kg/hm^(2)、磷肥87.28 kg/hm^(2)、钾肥25.48 kg/hm^(2);不同时期块茎对氮的吸收受磷肥施用的影响,当磷肥施用处于较高水平时,块茎对氮的吸收也处于较高水平;块茎对磷的吸收受钾肥施用的影响,当钾肥施用处于较低水平时,对磷的吸收处于较高水平;块茎对钾的吸收则受氮、磷施用的共同影响,高钾的施用有利于块茎对钾的吸收。结论:半夏不同生长期应采取不同的施肥策略以达到更高的产量,本研究对贵州半夏高产栽培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方施肥 半夏 氮磷钾 产量
下载PDF
4C护理在大隐静脉曲张微创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10
作者 吴雅萍 胡冬 +3 位作者 阳凡 柳敏 岳红霞 杨晓雪 《临床医药实践》 2024年第3期226-229,共4页
目的:探讨4C延续性护理模式在大隐静脉曲张微创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92例行大隐静脉曲张微创术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4C延续性... 目的:探讨4C延续性护理模式在大隐静脉曲张微创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92例行大隐静脉曲张微创术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4C延续性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恢复进程[切口愈合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效能[自我效能量表(GSES)]、应对方式[应对方式量表(SCSQ)]、下肢静脉曲张症状改善情况[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表(VCSS)];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GSES明显高于对照组,VC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CSQ消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SCSQ积极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4C延续性护理模式能有效缩短大隐静脉患者微创术后恢复时间,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感,利于患者积极应对方式的养成与临床症状的改善,同时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C延续性护理模式 大隐静脉曲张 微创 自我效能 并发症
下载PDF
土壤活性有机碳 被引量:137
11
作者 柳敏 宇万太 +1 位作者 姜子绍 马强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412-1417,共6页
土壤活性有机碳是土壤中活跃的化学组分,能显著影响土壤化学物质的溶解、吸附、解吸、吸收、迁移乃至生物毒性等行为,近年来土壤活性有机碳已成为土壤、环境和生态科学领域所关注的焦点和研究的热点。本文从土壤活性有机碳的来源、组成... 土壤活性有机碳是土壤中活跃的化学组分,能显著影响土壤化学物质的溶解、吸附、解吸、吸收、迁移乃至生物毒性等行为,近年来土壤活性有机碳已成为土壤、环境和生态科学领域所关注的焦点和研究的热点。本文从土壤活性有机碳的来源、组成、含量、影响因素以及环境意义等方面做了简要的论述。一般认为,土壤活性有机碳来源于植物凋落物的分解、根系分泌物、土壤有机质的水解、土壤微生物本身及其代谢产物,因为来源的不同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也不同;影响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因素有很多,研究表明,土壤活性有机碳随季节和湿度的变化呈现十分强烈的变异趋势;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在不同的研究中有不同的结果;土地管理措施如耕作、施有机肥和化肥、改变土壤pH值等对土壤活性有机碳也有很大的影响。土壤活性有机碳的生态环境效应主要表现在它对调节土壤养分流有很大影响,与土壤内在的生产力高度相关;它作为重金属的有机配体,对土壤溶液中的微量重金属的可移动性和迁移过程以及金属复合物的形成过程有着重要作用;它的存在影响农药在土壤中的截留、增加农药的水溶性,并影响农药在土壤中的运动;它对温室气体的排放、水体富营养化、岩石圈溶蚀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同时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有机碳 影响因素 环境效应
下载PDF
有机物料中有机碳和有机氮的分解进程及分解残留率 被引量:39
12
作者 柳敏 张璐 +1 位作者 宇万太 沈善敏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503-2506,共4页
在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站(埋袋法)和海伦站(砂滤管法)研究了不同有机物料中有机碳和有机氮的矿化进程、分解残留率和C/N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有机物料中有机碳和有机氮的分解进程可分为快、慢2个阶段;各有机物料中有机氮的矿化速率均明... 在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站(埋袋法)和海伦站(砂滤管法)研究了不同有机物料中有机碳和有机氮的矿化进程、分解残留率和C/N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有机物料中有机碳和有机氮的分解进程可分为快、慢2个阶段;各有机物料中有机氮的矿化速率均明显低于有机碳,因而其残留率高于有机碳;有机物料C/N的下降速率也可分为快、慢2个阶段.经3~5年分解后,各种有机物料残留物的C/N趋于稳定:低C/N有机物料(猪粪)残留物的C/N值接近土壤腐殖质的C/N,约为10,已完成其腐殖化过程;高C/N有机物料残留物的C/N值处于适宜微生物活动的25左右,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物料 有机碳 有机氮 C/N
下载PDF
河西走廊及兰州地区土壤中典型有机氯农药残留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柳敏 吴有方 +4 位作者 方利江 丁中原 张干 李军 高宏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38-344,共7页
应用Agilent7890-5975CGC-MSD对甘肃省河西走廊及兰州地区17个表层土壤样品中六六六(HCHs)和滴滴涕(DDTs)的残留水平进行分析,并对其来源进行初步解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DDTs残留范围为0.22~53.69ng·g-1,平均值为8.5... 应用Agilent7890-5975CGC-MSD对甘肃省河西走廊及兰州地区17个表层土壤样品中六六六(HCHs)和滴滴涕(DDTs)的残留水平进行分析,并对其来源进行初步解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DDTs残留范围为0.22~53.69ng·g-1,平均值为8.58ng·g-1;HCHs残留范围为0.07~9.16ng·g-1,平均值为1.32ng·g-1;DDTs的残留较HCHs占优势,约占二者总残留量的87%。(DDE+DDD)/DDT比值介于0.12~0.48之间,平均值为0.27,o,p′-DDT/p,p′-DDT比值在0.11~0.79之间,平均值为0.34,表明研究区土壤中的DDTs主要来源于工业源DDTs残留。α-HCH/γ-HCH介于0.64~15.5间,平均值为3.19,可推断研究区近期内不存在HCHs的使用,土壤中的HCHs残留主要来源于历史上工业HCHs和林丹的共同输入。与国内外其他地区土壤相比,该地区HCHs和DDTs的残留量处于较低水平;依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的要求,研究区各采样点土壤环境处于相对安全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廊 兰州地区 土壤 有机氯农药
下载PDF
港西油田三区一断块本源微生物驱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柳敏 李辉 +3 位作者 高云才 汪娟娟 梁建春 滕克孟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69-272,共4页
简介了港西三区一断块油藏特征及由2口注水井、5口采油井组成、采出程度31.59%的本源微生物驱油试验区概况、根据本源微生物驱油藏筛选标准,该断块油藏11项参数中,75%的参数处于最佳范围,其余在适用范围。试验前注入水和注水井返... 简介了港西三区一断块油藏特征及由2口注水井、5口采油井组成、采出程度31.59%的本源微生物驱油试验区概况、根据本源微生物驱油藏筛选标准,该断块油藏11项参数中,75%的参数处于最佳范围,其余在适用范围。试验前注入水和注水井返排液中微生物的数量,注水井返排液中甲烷代谢速率和硫酸盐还原速率,均明显高于油井产出水中的相应值。通过注水井注入混气营养液,每年5次,每次30天,2004年共注入营养液500m^3和空气1.8×10^4m^3,2005年共注入营养液500m^3,空气7320m^3,产氧化学剂120kg。根据1口注水井和5口采油井的监测数据,注水井近井地带烃氧化菌、腐生菌、产甲烷菌数量较试验前增加3~4个数量级。硫酸盐还原菌数量减小;油井中产甲烷速率和硫酸盐还原速率增大,未检出H2S产生。油井产出水pH值为6.5~8.0,与原油间界面张力为6—10mN/m。油井产出气中甲烷含量增加,天然气产量增加。监测井产出原油黏度下降8.5%。5口采油井平均含水由88.4%降至71.3%,日产油量由3.6吨增至7.8吨。截止2006年9月累计增产油3100吨.投入产出比1:4.4。图2表4参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驱油 本源微生物 现场试验 混气营养物注入 代谢产物 代谢速率 生化参数 大港油田港西三区一断块 微生物采油
下载PDF
有色稻颖果的发育和色素沉积 被引量:13
15
作者 柳敏 王忠 顾蕴洁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92-398,共7页
以血糯(乌黑色,粳稻)和矮秆黄板所(红黑色,籼稻)两个有色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颖果发育过程中色素沉积以及外界环境因素对色素沉积的影响。除果皮沉积花色素等色素外,有色稻颖果的生长、胚乳发育与常规水稻品种基本相同。花后4~5d花色... 以血糯(乌黑色,粳稻)和矮秆黄板所(红黑色,籼稻)两个有色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颖果发育过程中色素沉积以及外界环境因素对色素沉积的影响。除果皮沉积花色素等色素外,有色稻颖果的生长、胚乳发育与常规水稻品种基本相同。花后4~5d花色素在颖果顶端果皮中开始沉积,接着在颖果两端及背部维管束处的果皮中沉积,然后向整个颖果的果皮扩展,花后10d整个颖果着色。颖果中花色素主要在花后7~20d大量积累,花后20d停止增加。遮光影响颖果着色,且遮光越早颖果着色越差。过高的气温不利于颖果着色,适度的低温能延长颖果的着色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色稻 颖果 维管束 花色素 发育
下载PDF
EGCG衍生物合成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6
作者 柳敏 饶国武 华允芬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9-130,共12页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是茶叶中一类重要儿茶素,在体外细胞实验及动物体内实验中,表现出多种生物活性。但EGCG的"多羟基"的化学结构具有脂溶性差,生物利用率低以及稳定性差等缺点,影响其被深度利用,而分子修饰能显...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是茶叶中一类重要儿茶素,在体外细胞实验及动物体内实验中,表现出多种生物活性。但EGCG的"多羟基"的化学结构具有脂溶性差,生物利用率低以及稳定性差等缺点,影响其被深度利用,而分子修饰能显著的改善EGCG多种理化性质。本文综述了最近国内外EGCG结构修饰的常见方法,合成过程以及相应的药理活性研究,以期为后续EGCG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GCG 分子修饰 衍生物 进展 生物活性
下载PDF
基于加权奇偶矢量的机载自主完好性监测算法 被引量:4
17
作者 柳敏 赖际舟 +2 位作者 黄凯 刘建业 王玮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3-48,共6页
针对接收机自主完好性监测在卫星数少或多星同时发生故障下无法保证可用性的问题,结合实际机载多传感器配置,提出了一种基于陆基导航系统辅助的加权奇偶矢量机载自主完好性监测方法,利用陆基导航系统的斜距及卫星伪距观测信息建立联合... 针对接收机自主完好性监测在卫星数少或多星同时发生故障下无法保证可用性的问题,结合实际机载多传感器配置,提出了一种基于陆基导航系统辅助的加权奇偶矢量机载自主完好性监测方法,利用陆基导航系统的斜距及卫星伪距观测信息建立联合监测系统的观测方程,并采用加权奇偶矢量法构建检验统计量实现对故障卫星的检测判别。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及时准确地识别故障卫星,从而保证卫星导航系统的完好性及组合导航定位精度,具有重大的工程应用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好性 组合导航 陆基导航系统 卫星导航系统 加权奇偶矢量 故障检测
下载PDF
天麻病虫害及其防治研究进展
18
作者 周茂嫦 李恒谦 +3 位作者 柳敏 徐庆祝 成忠均 王彩云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1期230-235,共6页
天麻(Gastrodia elata)为中国名贵药材,属药食两用品种,市场需求量大。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是影响天麻质量和产量的关键性因素,通过查阅已经发表的相关文献,对天麻常见病虫害的发生与为害、主要症状、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方法进行总... 天麻(Gastrodia elata)为中国名贵药材,属药食两用品种,市场需求量大。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是影响天麻质量和产量的关键性因素,通过查阅已经发表的相关文献,对天麻常见病虫害的发生与为害、主要症状、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方法进行总结,同时提出问题与展望,以期为天麻病虫害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Gastrodia elata) 病虫害 症状 防治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本源微生物激活/调驱复合体系先导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柳敏 程海鹰 +4 位作者 冯庆贤 闫云贵 汪娟娟 梁建春 李晓利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6-99,54,共5页
所报道的复合体系中,本源菌激活/调驱剂由好氧、厌氧菌激活物和吸水膨胀颗粒按3∶1∶1质量比组成,含有淀粉56.0%、蛋白质13.0%、纤维素10.5%、矿物质5.3%、脂肪4.2%,另外加有聚合物作为固体颗粒悬浮剂。注入复合体系后随即注入空气激活... 所报道的复合体系中,本源菌激活/调驱剂由好氧、厌氧菌激活物和吸水膨胀颗粒按3∶1∶1质量比组成,含有淀粉56.0%、蛋白质13.0%、纤维素10.5%、矿物质5.3%、脂肪4.2%,另外加有聚合物作为固体颗粒悬浮剂。注入复合体系后随即注入空气激活好氧菌。先导试验在有5口油井、含水平均94.1%的羊丛14井组实施两轮,在有6口油井、含水40.7%~95.0%的港西42-6-1井组实施一轮。通过羊丛14井组第一轮试验,根据注入压力将激活/调驱剂浓度由30g/L提高至50g/L,将聚合物浓度由0.4g/L提高至1.0g/L;根据3口油井菌数变化并考虑化学需氧量,将按激活半径1.5m、孔隙中气液比3∶1计算的注入空气量920m3大幅提高至7000m3;注空气工艺由双段塞式改为五段塞式,每月注一次,每次1400m3,共注5次。激活/调驱施工后注水压力上升,油井产出水中FMB、HDB菌数增加,SRB菌数减少,一些油井产油量增加,港西42-6-1井组试验有经济效益。一部分油井未见效果的原因有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源微生物驱油 深部调剖 微生物激活剂/调剖剂 复合体系 组成与配方 注空气 注入工艺 先导试验 大港油田
下载PDF
原位生物技术对城市重污染河道底泥的治理效果 被引量:6
20
作者 柳敏 王如松 +2 位作者 蒋莹 王金辉 黄锦楼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358-2364,共7页
以扬州市典型城市内河河道为例研究了人工曝气、生态砖覆盖、生物填料覆盖、低位植物浮床(简称低位浮床)等原位生态处理技术对河道底泥污染释放及其对上覆水污染负荷贡献的治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经不同原位生态处理后,1)底泥中氨氮的... 以扬州市典型城市内河河道为例研究了人工曝气、生态砖覆盖、生物填料覆盖、低位植物浮床(简称低位浮床)等原位生态处理技术对河道底泥污染释放及其对上覆水污染负荷贡献的治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经不同原位生态处理后,1)底泥中氨氮的释放速率下降50.3%—89.64%,平均为59.27%;底泥污染释放对上覆水氨氮负荷贡献量的去除率为36.59%—82.67%,平均为53.33%;2)底泥中总氮的释放速率下降20.96%—88.94%,平均为42.32%;底泥总氮释放对上覆水污染负荷贡献量的污染去除率为38.00%—67.06%,平均为54.96%;3)底泥中总磷的释放速率下降27.49%—91.00%,平均为55.31%;底泥总磷释放对上覆水总磷污染负荷贡献量的去除率为67.14%—98.46%,平均为84.33%;4)底泥中CODMn的释放速率下降11.84%—79.32%,平均为41.16%;底泥上覆水中CODMn的释放速率下降-1.25%—70.74%,平均为29.83%。研究还发现,原位生态处理技术在运行中对底泥污染治理的效果受该技术对底泥的扰动程度的影响,在进行集成应用的时候,对底泥扰动较大的技术应与对底泥扰动较小的技术相间应用,以减少工程技术运行中对底泥扰动造成的污染爆发式释放,达到更好的整体处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生物技术 城市河道 底泥污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