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抹茶品质指标的可见近红外光谱检测研究
1
作者 荣艳娜 柳新荣 +2 位作者 邢志强 陈全胜 欧阳琴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125-132,共8页
目的建立适用于抹茶品质的可见近红外(visible-nearinfrared,Vis-NIR)光谱快速无损检测模型以实现多种品质指标的定量分析。方法通过Vis-NIR获取抹茶样本的光谱数据,使用一阶导数(first derivative,1^(st))光谱预处理方法,最后采用自助... 目的建立适用于抹茶品质的可见近红外(visible-nearinfrared,Vis-NIR)光谱快速无损检测模型以实现多种品质指标的定量分析。方法通过Vis-NIR获取抹茶样本的光谱数据,使用一阶导数(first derivative,1^(st))光谱预处理方法,最后采用自助软收缩法(bootstrapping soft shrinkage,BOSS)、迭代变量子集优化法(iterative variable subset optimization,IVSO)和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采样法(competitive adaptive reweighted sampling,CARS)筛选光谱特征变量,构建抹茶品质指标的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PLS)预测模型,探究光谱信息与茶多酚、游离氨基酸、酚氨比、咖啡碱和可溶性糖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构建的Vis-NIR的CARS-PLS预测模型在抹茶品质指标含量预测方面均获得了最佳结果,预测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n the prediction set,Rp)分别为0.9227、0.8906、0.9243、0.9381和0.9522;预测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in the prediction set,RMSEP)分别为0.867、0.337、0.557、0.216和0.440。结论本研究采用的Vis-NIR光谱技术综合了可见光、短波近红外和长波近红外的优势,在快速无损预测多种抹茶品质指标方面具有良好应用潜力,为抹茶品质的快速无损高效检测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近红外光谱法 抹茶 化学计量学 变量筛选 无损检测
原文传递
6种食品专用油脂的风味特征研究
2
作者 杨羽婧 俞乐 +6 位作者 金俊 邢志强 赵晨伟 张建文 金青哲 柳新荣 王兴国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5-50,共6页
旨在为食品专用油脂的风味提升提供参考,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和感官评定分析黄油、椰子油、全氢化棕榈仁油、全氢化棕榈仁油硬脂、部分氢化大豆油和全氢化大豆油6种代表性食品专用油脂的挥发性成... 旨在为食品专用油脂的风味提升提供参考,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和感官评定分析黄油、椰子油、全氢化棕榈仁油、全氢化棕榈仁油硬脂、部分氢化大豆油和全氢化大豆油6种代表性食品专用油脂的挥发性成分和感官特征,并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及其聚类分析确定关键风味化合物。结果显示:椰子油的挥发性成分最为丰富,共鉴定出13个关键风味化合物,主要为内酯类、醛类化合物,椰子香和奶油香风味浓郁;黄油共鉴定出8个关键风味化合物,主要为内酯类、酮类和醛类化合物,具有果香、奶油香和青香;部分氢化大豆油共鉴定出6个关键风味化合物,主要为醛类和酮类化合物,主要呈果香、蜜蜡香、脂肪气味和奶油香;全氢化棕榈仁油、全氢化大豆油和全氢化棕榈仁油硬脂检出的关键风味化合物种类较少,分别为5个、2个和4个,主要为醛类和甲酯类/酸类化合物,主要呈果香风味和脂肪气味;感官评价结果和关键风味化合物分析结果存在一定联系。综上,6种食品专用油脂中,黄油、椰子油和部分氢化大豆油风味化合物较为丰富,具有突出的感官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专用油脂 挥发性成分 关键风味化合物 感官评定
下载PDF
奶茶粉末油脂乳化液性能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柳新荣 王炜清 +2 位作者 刘元法 张建文 邢志强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6-102,共7页
近年来,随着奶茶行业的兴起,现制现售饮品行业对粉末油脂原料的需求日趋增多,粉末油脂的乳液性能已是在奶茶中应用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因此,以市售典型奶茶专用粉末油脂(non-dairy creamer,NDC)为研究对象,采用粒径分析与微观结构观察... 近年来,随着奶茶行业的兴起,现制现售饮品行业对粉末油脂原料的需求日趋增多,粉末油脂的乳液性能已是在奶茶中应用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因此,以市售典型奶茶专用粉末油脂(non-dairy creamer,NDC)为研究对象,采用粒径分析与微观结构观察探究粉末油脂的乳化性,并利用Turbiscan分析仪进一步探讨其乳液稳定性。结果表明:NDC-1、NDC-2具有更小的粒径(分别为0.261μm和0.229μm),乳液滴分布均匀,且在60℃下呈现较好的乳液稳定性(NDC-1乳液放置24 h后的稳定性指数(TSI_(24 h))为1.05)。在此基础上,以粉末油脂为原料制作奶茶,发现NDC-1与NDC-2奶茶组织状态更佳、口感顺滑,这为粉末油脂在奶茶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油脂 乳液稳定性 奶茶 微观结构
下载PDF
不同加工工艺速溶咖啡香气差异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柳新荣 王炜清 +3 位作者 周云 费亚男 金丽娟 邢志强 《饮料工业》 2021年第6期15-20,共6页
本文利用超快速气相电子鼻对速溶咖啡浓缩、干燥过程中的挥发性成分及香气类型变化进行探究,同时对比传统工艺与香气回填优化工艺制备的速溶咖啡香气差异。结果表明:优化工艺制备的浓缩咖啡液与速溶咖啡样品总香气量显著高于传统工艺(约... 本文利用超快速气相电子鼻对速溶咖啡浓缩、干燥过程中的挥发性成分及香气类型变化进行探究,同时对比传统工艺与香气回填优化工艺制备的速溶咖啡香气差异。结果表明:优化工艺制备的浓缩咖啡液与速溶咖啡样品总香气量显著高于传统工艺(约2倍);速溶咖啡2的醛类与杂环类挥发物峰面积提高了2.65与2.10倍;速溶咖啡2的谷物味占比提高了52%,酸质/发酵风味占比降低了约9%。因此,加香回填优化工艺可显著提高速溶咖啡的香气质量,该结果为速溶咖啡的保香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溶咖啡 香气 保香 香气回填 超快速气相电子鼻
下载PDF
高稳定性高浊度粉末油脂的研制及其在鱼头汤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建文 王跃 +2 位作者 邢志强 柳新荣 梅华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06-1110,共5页
为了研制一种高稳定性高浊度的粉末油脂,并将其应用在鱼头汤制作中,作者以精炼植物油为主要原料,通过粒径测定,浊度分析等方法优选粉末油脂,并通过正交分析对鱼头汤制作条件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高稳定性高浊度粉末油脂平均粒径为0.... 为了研制一种高稳定性高浊度的粉末油脂,并将其应用在鱼头汤制作中,作者以精炼植物油为主要原料,通过粒径测定,浊度分析等方法优选粉末油脂,并通过正交分析对鱼头汤制作条件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高稳定性高浊度粉末油脂平均粒径为0.670μm,浊度2 939NTU。应用于鱼头汤中优化工艺条件为:鱼水质量比1 g∶6 mL,粉末油脂添加量2.5%(以鱼头质量计),粉末油脂蒸煮时间10 min。在此条件下测得鱼头汤感官评分7.1,浊度36 NTU,脂肪质量分数2.85%,蛋白质质量分数1.34%。与传统白汤法相比,鱼汤中蛋白质提高了4.69%,浊度提高了140%,脂肪降低了34.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油脂 粒径分析 浊度 鱼头汤 正交优化
下载PDF
干燥方式对湿法加工奶茶固体饮料感官和稳定性的影响
6
作者 张建文 王跃 +3 位作者 邢志强 柳新荣 梅华 张云峰 《饮料工业》 2014年第5期44-46,51,共4页
为了考察干燥方式对湿法加工奶茶固体饮料感官和稳定性的影响,本实验以喷雾干燥和真空干燥两种方式干燥奶茶固体饮料。结果表明,经过真空干燥的奶茶粉冲泡浮油严重,口感和组织状态显著差于喷雾干燥奶茶粉。真空干燥奶茶粉表面油含量为13... 为了考察干燥方式对湿法加工奶茶固体饮料感官和稳定性的影响,本实验以喷雾干燥和真空干燥两种方式干燥奶茶固体饮料。结果表明,经过真空干燥的奶茶粉冲泡浮油严重,口感和组织状态显著差于喷雾干燥奶茶粉。真空干燥奶茶粉表面油含量为13.44%,而喷雾干燥仅为0.78%,通过粒径分布和透光率测定,均显示真空干燥奶茶粉稳定性差,喷雾干燥稳定性较佳。在得率方面,喷雾干燥得率59%,真空干燥74%。综合各项结果,喷雾干燥更适合干燥湿法奶茶固体饮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法奶茶固体饮料 喷雾干燥 真空干燥 感官评价 稳定性
下载PDF
浙江省中学课余训练现状与发展对策 被引量:10
7
作者 马志和 钱伟良 +2 位作者 盛雯琦 唐佩佩 柳新荣 《安徽体育科技》 2002年第3期59-62,共4页
运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等方法 ,对浙江省中学课余运动训练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运动项目布局不合理、运动训练的科学化程度不高以及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制约了课余运动训练的质量。转变观念 ,强化“体、教结合” ,理顺输送渠道 ,提... 运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等方法 ,对浙江省中学课余运动训练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运动项目布局不合理、运动训练的科学化程度不高以及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制约了课余运动训练的质量。转变观念 ,强化“体、教结合” ,理顺输送渠道 ,提高运动训练的科学化水平是今后应采取的基本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管理 课余训练 中学 体育人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