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otch信号通路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过程中的动态表达特征 被引量:13
1
作者 柳柯 刘桂英 +2 位作者 杨洋 吴章林 黄文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08-313,317,共7页
目的探寻Notch信号通路对BM-MSCs向肝细胞分化的影响机制。方法诱导BM-MSCs分化成肝细胞。当BM-MSCs分化至第0、7、11、21天时,反向斑点杂交实验检测Notch信号通路中的关键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建立加入Jagged1上调信号通路的对照组RT-... 目的探寻Notch信号通路对BM-MSCs向肝细胞分化的影响机制。方法诱导BM-MSCs分化成肝细胞。当BM-MSCs分化至第0、7、11、21天时,反向斑点杂交实验检测Notch信号通路中的关键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建立加入Jagged1上调信号通路的对照组RT-PCR技术绘制出BM-MSCs分化状态分子表达谱与正常情况下对比。结果 BM-MSCs分化进行至第21天,反向斑点杂交检测到的关键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低于第0、7、11天。加入Jagged1后Notch信号通路被激活,导致下游基因Hes1和Hey1的被表达。BM-MSCs分化过程中Albumin未被检测到。结论本研究的结果表明Notch信号通路在BMMSCs分化成肝细胞过程进行调控是必需的,但是分化必须在信号通路下调的情况下才能进行下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体干细胞 间充在干细胞 定向分化 肝细胞 NOTCH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耳蜗内毛细胞突触对氨基糖甙类药物毒性的反应特性 被引量:10
2
作者 柳柯 姜学钧 +5 位作者 李姝娜 吴南 刘会占 张悦 杨伟炎 杨仕明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10年第2期162-166,共5页
目的探讨氨基糖甙类药物毒性对小鼠耳蜗内毛细胞突触数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固定剂量(100mg/kg)的庆大霉素对C57BL/6J小鼠每日进行腹腔注射造模,分别在注射后的第4天、7天和10天观察耳蜗基底膜顶回区域的内毛细胞突触数量的变化,以同窝未... 目的探讨氨基糖甙类药物毒性对小鼠耳蜗内毛细胞突触数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固定剂量(100mg/kg)的庆大霉素对C57BL/6J小鼠每日进行腹腔注射造模,分别在注射后的第4天、7天和10天观察耳蜗基底膜顶回区域的内毛细胞突触数量的变化,以同窝未注射小鼠的耳蜗基底膜顶回作为实验对照。内毛细胞突触前后膜分别采用CtbP2和GluR2/3进行免疫荧光标记,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进行观察。采用3dmax8.0对实验结果进行三维重建,在此基础上计数耳蜗内毛细胞突触的数量。结果所有小鼠内外毛细胞均无缺失和错排,但和对照组相比,内毛细胞突触数量存在明显变化(P<0.01);其数量在庆大霉素注射第7天时达到峰值,之后明显减少。结论在氨基糖甙类药物毒性环境中,耳蜗内毛细胞突触数量表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规律。这提示在氨基糖甙类药物毒性作用的过程中,内毛细胞突触数量的增加可能表明耳蜗内毛细胞带状突触存在通过改变自身数量来反映氨基糖甙类药物毒性损害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庆大霉素 耳蜗 内毛细胞突触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下载PDF
隐匿性听力损失和耳蜗带状突触病变——对听觉损害与保护的新考量 被引量:4
3
作者 柳柯 龚树生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0-153,共4页
隐匿性听力损失(Hidden Hearing Loss,HHL)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是近年来耳科学领域的热点课题。基于动物模型的研究发现耳蜗带状突触病变可能是隐匿性听力损失发生的重要原因。尽管已经获得了很多证据,然而目前在HHL致病机制研究上仍存在... 隐匿性听力损失(Hidden Hearing Loss,HHL)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是近年来耳科学领域的热点课题。基于动物模型的研究发现耳蜗带状突触病变可能是隐匿性听力损失发生的重要原因。尽管已经获得了很多证据,然而目前在HHL致病机制研究上仍存在诸多疑点,各种诱发因素在病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也尚不明晰。临床上,目前还缺乏系统的检测手段对隐匿性听力损失做出诊断。本期专辑收录文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内部分医疗机构在这个领域中的研究现状和思考,从中可以看出,在隐匿性听力损失和耳蜗带状突触病变的研究上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听力损失 耳蜗带状突触 耳聋 噪声暴露 衰老
下载PDF
去除感觉神经细胞体对突触长时程易化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柳柯 王露 +2 位作者 李笑天 冯影 SamuelSchacher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6年第2期150-153,共4页
目的去除感觉神经细胞的体部,研究离体培养突触长时程易化效应的变化。方法体外培养多组由无脊椎海生动物海兔(Ap lysia)的感觉神经元(SN)和运动神经元(L7,MN)互相接触而形成的突触模型,培养到第4 d时,将部分感觉神经细胞体去除(SN/L7,-... 目的去除感觉神经细胞的体部,研究离体培养突触长时程易化效应的变化。方法体外培养多组由无脊椎海生动物海兔(Ap lysia)的感觉神经元(SN)和运动神经元(L7,MN)互相接触而形成的突触模型,培养到第4 d时,将部分感觉神经细胞体去除(SN/L7,-CB),其余仍保留细胞体部(SN/L7,+CB),应用5-HT处理上述突触模型,之后将处理后的模型继续培养,在此后24 h和48 h,分别检测去除和保留感觉神经细胞体突触模型的长时程易化(LTF)效应。结果在应用5-HT后24 h,去除胞体组突触的LTF明显高于保留胞体组;而在应用5-HT后48 h,去除细胞体组突触的LTF呈明显下降,与保留细胞体组无明显差异;应用5-HT后24 h和48 h保留感觉神经细胞体组突触的LTF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去除感觉神经细胞体在较短的时程内(24 h)可以提高突触LTF表达水平,而这种高水平的LTF无法长时间维持(48 h),保留感觉神经细胞体突触的LTF在一定时程内(48 h)可以在一定水平上稳定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触 海兔 长时程易化 5-羟色胺 细胞培养
下载PDF
CRISPR/Cas系统的挖掘、改造与功能拓展 被引量:2
5
作者 柳柯 林桂虹 +3 位作者 刘坤 周伟 王风清 魏东芝 《合成生物学》 CSCD 2023年第1期47-66,共20页
规律成簇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及其相关蛋白(CRISPR/Cas)是一种微生物获得性免疫系统,自从证实其可用于基因编辑之后,迅速增强了我们编辑、操纵、注释、检测甚至成像生物体DNA和RNA的能力,为基础生命科学、医学和生物工程等领域的创新发... 规律成簇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及其相关蛋白(CRISPR/Cas)是一种微生物获得性免疫系统,自从证实其可用于基因编辑之后,迅速增强了我们编辑、操纵、注释、检测甚至成像生物体DNA和RNA的能力,为基础生命科学、医学和生物工程等领域的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快速推动了合成生物学等学科的兴盛发展。然而,CRISPR/Cas系统也有一些固有的问题,例如脱靶效应、原间隔序列邻近基序(PAM)对靶目标的约束性以及基因编辑活性的可控性等,严重制约了该系统在基因精准可控编辑等方面的长足发展,阻碍了其新功能和新应用的拓展。为了突破这些限制,“蛋白质工程修饰Cas蛋白”与“基于生物信息学的新型CRISPR/Cas系统的挖掘”就成为完善发展CRISPR/Cas系统以及扩充CRISPR工具箱的两种重要策略。本文主要针对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Ⅱ类CRISPR/Cas系统,重点介绍了CRISPR/Cas9、CRISPR/Cas12a和CRISPR/Cas13a这三种代表性系统的基本结构和作用机制,及其在结构改造和功能拓展等方面的新进展,同时也对一些新近发掘的具有重要特色和潜在应用价值的CRISPR/Cas系统进行了综述,例如CRISPR/CasФ和CRISPR/Cas12k。这些改造和发掘工作显著改善了CRISPR/Cas系统的固有问题,有力地拓展了其功能和适用性,势必会进一步快速推动CRISPR/Cas系统在诸多领域的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 基因编辑 脱靶效应 PAM约束 Cas工程改造
下载PDF
喉癌患者血小板聚集、粘附功能及血浆中八因子相关蛋白的检测
6
作者 柳柯 施磊 +2 位作者 任重 柳松 费立君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1998年第1期58-58,共1页
关键词 喉癌 血小板聚集 粘附功能 八因子相关蛋白
下载PDF
KTP激光喉显微外科手术临床研究观察 被引量:10
7
作者 杨怀安 于宝贤 +4 位作者 潘子民 郭星 谷贺 柳柯 王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5-56,共2页
目的:将KTP激光同显微镜结合,在支撑喉镜下开展KTP激光喉显微外科手术,探讨该手术的适应症及临床疗效。方法:经喉插管全身静脉麻醉,支撑喉镜下应用激光切除病变,共治疗各种喉疾病52例。结果:支撑喉镜下应用激光可将早期... 目的:将KTP激光同显微镜结合,在支撑喉镜下开展KTP激光喉显微外科手术,探讨该手术的适应症及临床疗效。方法:经喉插管全身静脉麻醉,支撑喉镜下应用激光切除病变,共治疗各种喉疾病52例。结果:支撑喉镜下应用激光可将早期喉癌、血管瘤等病变经喉内完整切除,术后经过半年以上的临床观察疗效良好。讨论:显微镜下观察病变更加清晰,立体感强。KTP激光切割止血性能良好,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TP激光 显微外科手术 喉手术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展肌上缘动脉弓的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8
作者 谭为 徐达传 +4 位作者 张伟 柳柯 孙超 刘畅 黄文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1-144,148,共5页
目的对展肌上缘动脉弓的形成进行分型,为以展肌上缘动脉弓为蒂逆行足底内侧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81例足动脉铸型标本和2只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新鲜下肢标本上观察展肌上缘动脉弓的形成、走形与分布。结果根据展... 目的对展肌上缘动脉弓的形成进行分型,为以展肌上缘动脉弓为蒂逆行足底内侧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81例足动脉铸型标本和2只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新鲜下肢标本上观察展肌上缘动脉弓的形成、走形与分布。结果根据展肌上缘动脉弓的形成将其分为3型:Ⅰ型.内踝前动脉与跗内侧动脉型:主要由内踝前动脉、跗内侧动脉及其分支形成,占22.9%(19例)。Ⅱ型.足底内侧动脉浅支型:主要由足底内侧动脉浅支及其分支形成,占3.6%(3例)。Ⅲ型.混合型:由足底内侧动脉浅支与内踝前动脉、跗内侧动脉及其分支相互吻合形成。根据吻合形式的不同,又将其分为两个亚型,Ⅲ1型.直接吻合型:内踝前动脉、跗内侧动脉发出后直接与足底内侧动脉浅支及其分支吻合形成,占48.2%(40例);Ⅲ2型.间接吻合型:内踝前动脉、跗内侧动脉发出后与足底内侧动脉浅支及其分支相互吻合成环形,占24.1%(20例)。结论根据展肌上缘动脉弓形成的不同分为内踝前动脉与跗内侧动脉型、足底内侧动脉浅支型和混合型。其中混合型又分为直接吻合型和间接吻合型两种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展肌 动脉弓 内踝前动脉 跗内侧动脉 血管分型
原文传递
宽频带白噪声适度暴露对小鼠听力损害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石闯 柳柯 +2 位作者 杨仕明 姜学钧 施磊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07-311,共5页
目的:通过100dB SPL宽频带白噪声对成年C57小鼠进行单次2小时的暴露,观察该种噪声对小鼠听功能损害的特点。方法选取5-6周龄ABR听阈正常的C57小鼠(每组5-7只),随机分为5个实验组分别为:噪声暴露后即刻(P0)、1天(P1)、3天(P3... 目的:通过100dB SPL宽频带白噪声对成年C57小鼠进行单次2小时的暴露,观察该种噪声对小鼠听功能损害的特点。方法选取5-6周龄ABR听阈正常的C57小鼠(每组5-7只),随机分为5个实验组分别为:噪声暴露后即刻(P0)、1天(P1)、3天(P3)、7天(P7)、14天(P14)。实验组小鼠于100dB SPL宽频带白噪声环境下暴露2h,本实验采用噪声暴露前的小鼠作为对照组。每只实验小鼠分别于噪声暴露前及暴露后各时间点进行ABR阈值检测以评估听力受损情况,实验采用统计噪声暴露前、后各时间点小鼠ABR差值(阈移)的方法分析实验结果。结果噪声暴露后即刻,小鼠各频率的ABR阈移均为最大值(P〈0.01):Click(11.92±7.51dB)、4kHz(11.92±5.60dB)、8kHz(12.31±5.99dB)、16kHz (21.54±8.75dB)、32kHz(20.00±8.90dB),且在各个频率的阈移中,以16kHz及32kHz处的高频听力损失最严重,明显高于Click、4kHz及8kHz处的阈移(P〈0.05)。脱离噪声环境24小时后各频率的ABR阈移开始下降,2周以后,小鼠各频率ABR阈值均完全恢复至暴露前水平(P〉0.05):Click(1.11±6.01dB)、4kHz(1.11±3.33dB)、8kHz(1.11±4.17dB)、16kHz (1.67±4.33)、32kHz(2.78±4.41)。结论100dB SPL宽频带白噪声单次有限暴露可以造成小鼠出现一定程度的听力损害。在频率分布上,高频区域的听力损害更为明显。同时,本研究表明,这种噪声下小鼠听力损害可以表现自我主动恢复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57BL 6J小鼠 宽频带白噪声 暂时性噪声性聋 ABR阈移 耳聋
下载PDF
120dB白噪声对C57BL/6J小鼠听力损失的观察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顶 柳柯 +2 位作者 张悦 杨仕明 马秀岚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7-221,共5页
目的观察120d B宽频带白噪声对C57BL/6J小鼠听阈阈值、耳蜗基底膜毛细胞形态与带状突触数量的影响。方法:20只听力正常的5-6周龄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四组,3组实验组,分别为给予白噪声后立即测量组(0d)、噪声暴露后7天测量组(7d)、噪声... 目的观察120d B宽频带白噪声对C57BL/6J小鼠听阈阈值、耳蜗基底膜毛细胞形态与带状突触数量的影响。方法:20只听力正常的5-6周龄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四组,3组实验组,分别为给予白噪声后立即测量组(0d)、噪声暴露后7天测量组(7d)、噪声暴露后14天组(14d);1组对照组。每组5只小鼠(n=10),实验组小鼠120d B白噪声暴露2h,0d组立即测量小鼠听阈,7天和14天应用相同方法测量小鼠听阈值,并计算出每只小鼠噪声暴露前后的阈移值。各组测量阈值后立即处死取耳蜗用4%多聚甲醛固定后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和扫描电镜检查,观察小鼠带状突触与内外毛细胞形态变化并计数。结果噪声暴露2h后即刻组其各个频率5只小鼠(n=10)阈值均未引出,暴露后七天小鼠听阈部分恢复(P<0.01)。暴露后第14天,14天组各频率的听阈继续恢复,但与暴露前的差异较第7天比有所减小,但仍有统计学差异(所有P<0.01)。并且观察到带状突触明显减少,扫描电镜观察外毛细胞纤毛有倒伏粘连。结论 120d B白噪声噪声暴露2小时能够造成小鼠听力永久性阈移,外毛细胞明显损伤,带状突触数量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性阈移 带状突触 噪声性耳聋 C57BL/6J小鼠 耳聋
下载PDF
输卵管正常伞与积水远端的超微结构比较 被引量:5
11
作者 江小蓉 侯海燕 +3 位作者 陈亚琼 潭为 柳柯 黄文华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4-176,189,共4页
目的: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正常与积水输卵管远端黏膜上皮的超微结构,并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方法:实验组选取9例因输卵管积水、远端闭锁、需要伞端整形的不孕症患者,取其远端闭锁部位中心;对照组选取5例因子宫全切除的、输卵管无积水... 目的: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正常与积水输卵管远端黏膜上皮的超微结构,并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方法:实验组选取9例因输卵管积水、远端闭锁、需要伞端整形的不孕症患者,取其远端闭锁部位中心;对照组选取5例因子宫全切除的、输卵管无积水的患者,在远端取同等大小的组织块;两组均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并测量相关数据。结果:实验组纤毛细胞数、分泌细胞数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纤毛长度、直径与对照组均没有差异。积水输卵管的纤毛长度与直径没有明显变化,但是纤毛细胞数目明显减少且每个纤毛细胞上的纤毛数量减少,分泌细胞数目明显增加。结论:分泌细胞的明显增多,可能是引起输卵管积水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卵管 积水 纤毛 分泌细胞 扫描电镜
下载PDF
老年性聋耳蜗带状突触数量在时空上的改变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驰 柳柯 +4 位作者 赵立东 候琨 施磊 杨仕明 宁博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研究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过程中听力阈值变化与耳蜗内毛细胞带状突触标记物数量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C57BL/6J小鼠进行本研究。在本研究中,对鼠龄为1、2、4、6和12个月的C57BL/6J小鼠分别进行ABR阈值检测分析(Click&Tone burst)... 目的研究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过程中听力阈值变化与耳蜗内毛细胞带状突触标记物数量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C57BL/6J小鼠进行本研究。在本研究中,对鼠龄为1、2、4、6和12个月的C57BL/6J小鼠分别进行ABR阈值检测分析(Click&Tone burst)。对被检测小鼠的耳蜗基底膜标本进行突触前特异蛋白RIBEYE/CtBP2进行免疫荧光标记,采用激光共聚焦观察结合三维重建的方法来计数突触标记物(RIBEYE/CtBP2)的数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小鼠的ABR阈值从鼠龄4个月时开始出现显著抬高(P<0.05),以后在鼠龄为6和12个月时抬高更加明显。在频率分布上,这种阈值的抬高在高频区域(8KHz&16KHz)表现的最为明显。同时,本研究发现标记物的数量和ABR阈值的变化呈现一致性的改变:突触标记物数量也在4个月时开始出现减少(P<0.05),且随着鼠龄的增加数量减少更加明显。这种数量减少的表现在高频区域(8KHz&16KHz)表现得尤为显著(P<0.01)。在听力减退的早期阶段(鼠龄4-6个月),小鼠毛细胞,尤其是内毛细胞数量并未现明显的减少。结论老年性听力损失和耳蜗带状突触的数量改变密切相关,突触数量的减少可能是导致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聋 C57小鼠 耳蜗带状突触 RIBEYE/CtBP2 内毛细胞
下载PDF
C57小鼠毛细胞突触带的发育观察 被引量:5
13
作者 杨乐 柳柯 +5 位作者 杨仕明 龚平桂 刘昀逸 张军军 汪雪梅 彭宏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34-238,共5页
目的了解C57小鼠耳蜗毛细胞突触带发育的时间特点。方法全耳蜗基底膜铺片后免疫荧光染色,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和记录不同发育阶段C57小鼠听觉突触前膜突触带的数目与分布。运用ABR检测听力发生的时间。结果 C57小鼠出生后0d,在内外毛细胞... 目的了解C57小鼠耳蜗毛细胞突触带发育的时间特点。方法全耳蜗基底膜铺片后免疫荧光染色,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和记录不同发育阶段C57小鼠听觉突触前膜突触带的数目与分布。运用ABR检测听力发生的时间。结果 C57小鼠出生后0d,在内外毛细胞胞质即可观察到Ctbp2信号;出生后第3天,Ctbp2信号在毛细胞上逐渐增多;出生后第6天,Ctbp2信号在毛细胞的胞质和基底侧膜上的表达达高峰,内毛细胞(35.1±3.4)个/细胞,而外毛细胞上的增加更为显著,达(21.0±3.2)个/细胞;出生后第12、30和60天,Ctbp2信号数目趋于稳定,在内毛细胞16-20个/细胞,外毛细胞1-3个/细胞,信号的分布也逐渐聚集在毛细胞的基底侧膜上。ABR检测提示C57小鼠听觉发生的平均时间为13.2天。结论毛细胞突触带出生时即已存在,出生后逐渐发育和完善。听觉发生与突触带成熟时间上的高度吻合,表明成熟突触带的形成可能是听觉发生的前提条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胞 突触带 发育 听觉发生
下载PDF
三维建模方法分析耳蜗内毛细胞带状突触数量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姝娜 柳柯 +2 位作者 高建 任重 姜学钧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80-582,共3页
目的利用三维建模的方法对耳蜗内毛细胞带状突触进行计数分析,解决由于内毛细胞带状突触数量少、位置深在造成的计数困难,为内毛细胞带状突触的可塑性研究提供有效可靠的计数方法。方法取小鼠耳蜗基底膜,使用免疫荧光双标记的方法对突触... 目的利用三维建模的方法对耳蜗内毛细胞带状突触进行计数分析,解决由于内毛细胞带状突触数量少、位置深在造成的计数困难,为内毛细胞带状突触的可塑性研究提供有效可靠的计数方法。方法取小鼠耳蜗基底膜,使用免疫荧光双标记的方法对突触前 RIBEYE 和突触后膜 GluR2&3 进行标记,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进行光学连续切片,每个荧光色对代表一个突触的存在。使用 3ds max 进行三维建模,对内毛细胞带状突触进行计数。结果耳蜗基底膜内毛细胞的带状突触显示清晰,每个内毛细胞的带状突触数量为(16.10±1.03)个。结论利用免疫荧光双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光学连续切片,3ds max 三维建模所得的内毛细胞带状突触数量准确,方法简单可行,是一种对内毛细胞带状突触进行计数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毛细胞 带状突触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三维建模
下载PDF
庆大霉素对耳蜗内毛细胞带状突触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姝娜 柳柯 +1 位作者 任重 姜学钧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8年第3期298-301,共4页
目的探讨庆大霉素对耳蜗内毛细胞带状突触数量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C57小鼠每日庆大霉素(100mg/kg)进行腹腔注射,分别于第4d、第7d、第10d、第14d取耳蜗基底膜顶回作为实验组(每组5只);取正常小鼠(5只)耳蜗基底膜顶回作为对照组。使用... 目的探讨庆大霉素对耳蜗内毛细胞带状突触数量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C57小鼠每日庆大霉素(100mg/kg)进行腹腔注射,分别于第4d、第7d、第10d、第14d取耳蜗基底膜顶回作为实验组(每组5只);取正常小鼠(5只)耳蜗基底膜顶回作为对照组。使用免疫荧光双标法对突触前膜RIBEYE和突触后膜GluR2&3进行标记,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进行光学连续切片,3DMAX进行三维建模,对内毛细胞带状突触进行计数。结果所有小鼠内毛细胞均无缺失,但内毛细胞带状突触数量存在差异(P<0.01)。带状突触数量在庆大霉素腹腔注射第4天接近正常,第7天时明显高于正常,10天时接近正常,14天时明显低于正常。结论庆大霉素作用14天,内毛细胞带状突触数量明显低于正常,可能是损伤听力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庆大霉素 耳蜗 内毛细胞 带状突触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下载PDF
鼻腔硅胶双气囊通气止血导管在鼻出血治疗中的临床使用和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魏宏权 施磊 +2 位作者 赵宁 李惠萍 柳柯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2期4061-4064,共4页
目的比较鼻腔硅胶双气囊通气止血导管和凡士林油纱条在控制鼻腔出血中的疗效。方法 223例成年患者采用鼻腔硅胶双气囊通气止血导管进行治疗(实验组),病例采集时间为2008年1月~2008年12月。对照组为相同时间范围内采取凡士林油纱条进行... 目的比较鼻腔硅胶双气囊通气止血导管和凡士林油纱条在控制鼻腔出血中的疗效。方法 223例成年患者采用鼻腔硅胶双气囊通气止血导管进行治疗(实验组),病例采集时间为2008年1月~2008年12月。对照组为相同时间范围内采取凡士林油纱条进行治疗的患者,共计145例。观察患者疼痛、通气和止血效果。每项指标设定5个级别,对3项主要指标分配不同权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鼻腔硅胶双气囊通气止血导管和凡士林油纱条均有明显的止血效果,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治疗过程中,鼻腔硅胶双气囊通气止血导管在保持鼻腔通气和减轻疼痛方面优于凡士林油纱条(P<0.01)。结论和凡士林油纱条相比,鼻腔硅胶双气囊通气止血导管治疗鼻出血在保证止血效果的同时,更加兼顾了患者鼻腔通气和减轻疼痛等问题,提升了鼻出血患者治疗期间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硅胶双气囊通气止血导管 鼻出血 鼻腔填塞 生活质量
下载PDF
C57BL/6J小鼠在不同剂量氨基糖甙类药物暴露下听力损害的特点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丽平 商秀丽 +2 位作者 柳柯 杨伟炎 杨仕明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11年第3期281-285,共5页
目的探讨C57BL/6J小鼠在不同剂量氨基糖甙类药物毒性作用下听力损害的特点。方法采用不同剂量的庆大霉素对成年C57BL/6J小鼠进行腹腔注射,小鼠随机分成五组,药物剂量浓度分别为300mg/kg,200mg/kg,100mg/kg和50mg/kg。对照组为等量的注射... 目的探讨C57BL/6J小鼠在不同剂量氨基糖甙类药物毒性作用下听力损害的特点。方法采用不同剂量的庆大霉素对成年C57BL/6J小鼠进行腹腔注射,小鼠随机分成五组,药物剂量浓度分别为300mg/kg,200mg/kg,100mg/kg和50mg/kg。对照组为等量的注射用0.9%生理盐水,药物注射连续应用7天。分别于用药前(p0,对照组)以及用药后第2天(P2)、第4天(P4)、第7天(P7)检测动物的听功能(Click&Tonebrust),并进组间差异的比较分析。结果 (1)在50mg/kg组,用药后第7天的听阈值和对照组听阈分别为48.33±10.33(P7)和41.67±11.20(P0),两者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100mg/kg组,用药后第4天的听阈值和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4:48.89±9.16;P0:40.83±10.07,P<0.05)。在200mg/kg和300mg/kg组,用药后第2天的听阈值和对照组相比有显著上升(200mg/kg,P2:50.56±5.39;P0:40.42±9.66,P<0.05),(300mg/kg,P2:50.50±6.85,P0:40.00±11.00,P<0.05)。(2)各剂量组药物在Click和Toneburst(4kHz,8kHz&t16kHz)频率中,听力损害程度存在区别,损害程度依次为:200mg/kg组>300mg/kg组>100mg/kg组>50mg/kg组。(3)在8kHz&16kHz频率上,①50mg/kg与300mg/kg剂量组在给药后第2、4、7天均无明显听力变化(P>0.05)。②在100mg/kg组:与对照组相比,给药后第4天、第7天的听阈出现明显升高(P<0.05)。③在200mg/kg组:给药后第2、4、7天的听阈值亦出现显著升高(P<0.05)。(4)在给药后第7天,各剂量组的听阈均达到峰值。结论本研究表明:(1)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加,C57BL/6J小鼠听力损害出现的时间提前,但听力损害的程度并非同步加重;(2)以200mg/kg浓度给药后,小鼠听力在Click&Toneburst上均可以产生明显变化,同时小鼠的生理状态依然保持良好,因而200mg/kg(庆大霉素)浓度可能是C57BL/6J小鼠药物性致聋的理想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57BL/6J小鼠 氨基糖甙类药物毒性 耳蜗 听力损害
下载PDF
小鼠耳蜗内外毛细胞胞吞功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四军 柳柯 +1 位作者 唐嗣泉 杨仕明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45-548,共4页
目的研究小鼠内外毛细胞胞吞功能的异同,探讨毛细胞胞吞功能与动物听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出生后1月龄的正常C57BL/6J小鼠耳蜗基底膜在体外培养,以染料FM1-43为胞吞示踪剂,应用活细胞成像技术观察耳蜗内外毛细胞胞吞现象。结果内毛... 目的研究小鼠内外毛细胞胞吞功能的异同,探讨毛细胞胞吞功能与动物听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出生后1月龄的正常C57BL/6J小鼠耳蜗基底膜在体外培养,以染料FM1-43为胞吞示踪剂,应用活细胞成像技术观察耳蜗内外毛细胞胞吞现象。结果内毛细胞的胞吞活动主要集中在细胞底部及核下区,而外毛细胞的胞吞活动则主要集中在核上区和外侧壁区。而且,在不同的观察时间点上,内毛细胞对FM1-43的摄入量均显著高于外毛细胞(P<0.05)。结论内毛细胞的胞吞活动集中出现在细胞底部及核下区,说明这种胞吞活动与内毛细胞带状突触的功能密切相关;外毛细胞的胞吞活动主要出现在核上区及细胞外侧壁,表明这种活动更多参与了外毛细胞纤毛及离子通道。内毛细胞比外毛细胞具有更强大的胞吞功能,表明内毛细胞在听功能的发育和维持中发挥着更为关键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吞 内外毛细胞 FM1-43 突触
下载PDF
C57BL/6J小鼠耳蜗内毛细胞传入神经突触的免疫学标记观察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施磊 赵宁 +4 位作者 陈丽平 商秀丽 徐义策 王雪峰 柳柯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10年第4期456-460,共5页
目的探讨小鼠耳蜗内毛细胞传入神经突触的免疫学标记特点及其应用方法。方法在成年的C57BL/6J小鼠上剥取新鲜的耳蜗基底膜标本,灌洗及漂洗处理之后分别使用Ctbp2(C-terminal binding protein 2,C末端结合蛋白2;1∶200),GluR 2/3(glutama... 目的探讨小鼠耳蜗内毛细胞传入神经突触的免疫学标记特点及其应用方法。方法在成年的C57BL/6J小鼠上剥取新鲜的耳蜗基底膜标本,灌洗及漂洗处理之后分别使用Ctbp2(C-terminal binding protein 2,C末端结合蛋白2;1∶200),GluR 2/3(glutamate receptor2/3,AMPA receptor subunit 2/3,谷氨酸受体亚单位2/3;1∶200)和Dapi(4',6-Diamidino-2-phenylindole,4',6-二脒基-2-苯基吲哚)染色剂对内毛细胞突触的前膜特异结构RIBEYE、突触后膜的谷氨酸受体以及细胞核进行单独、双重和三重免疫标记,并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能够连续扫描和叠加图像的特性,观察耳蜗内毛细胞带状突触的表达、空间分布情况以及与内、外毛细胞之间的位置关系。结果单独应用Ctbp2可以清晰显示内毛细胞突触前膜所标记的结构,结合使用抗体GluR2/3进行免疫双标则可以完整显示内毛细胞突触前后膜的相关蛋白,而结合应用Dapi细胞核染色的方法可以明确标记其存在的位置以及和内、外毛细胞之间的关系,如果在此基础上加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的平光图像,则会使标记结果更加清晰、客观和准确。结论本方法可以准确显示耳蜗内毛细胞带状突触的表达、空间分布情况以及与内外毛细胞之间的位置关系,如果在实验中合理应用多重免疫荧光标记方法,将会对不同生理和病理条件下深入研究耳蜗内毛细胞突触的可塑性及其在听力变化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毛细胞传入神经突触 RIBEYE/Ctbp2 免疫标记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下载PDF
庆大霉素暴露对小鼠肾脏与耳蜗功能损伤效应的对应关系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孙克冰 柳柯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34-338,共5页
目的观察氨基糖甙类药物庆大霉素进入小鼠肾脏和耳蜗毛细胞在时间和数量上的特点及肾功能和听功能损害情况。方法将18只6周龄的C57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contr)、用药后1天组(d1)、用药后7天组(d7),每组6只动物。置备完成的Texa... 目的观察氨基糖甙类药物庆大霉素进入小鼠肾脏和耳蜗毛细胞在时间和数量上的特点及肾功能和听功能损害情况。方法将18只6周龄的C57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contr)、用药后1天组(d1)、用药后7天组(d7),每组6只动物。置备完成的Texas Red标记庆大霉素(GTTR)以100mg/kg浓度腹腔注射小鼠,1次/天,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荧光标记庆大霉素在各组小鼠耳蜗毛细胞和肾脏组织积蓄情况,采用Image-Pro Plus软件测算标本荧光强度值,并进一步估算各标本庆大霉素摄取情况。同时,通过生化检测和听力检测,观察用药后小鼠肾功能和听功能损害情况。结果小鼠标本荧光强度(OD)值测算结果:用药后1天,小鼠肾脏组织中庆大霉素即达到了高水平,P<0.01;与此同时,小鼠耳蜗毛细胞内虽然检测到明显的红色荧光,但是其OD值要明显低于肾脏组织。用药后7天,肾脏组织和耳蜗毛细胞的OD值均比对照组有极为显著的升高(P<0.01)。对小鼠肾功能和听力的检测显示,用药后1天小鼠血液中BUN和Scr水平即有明显升高,表明此时肾功能已受到损害;而用药后1天小鼠ABR阈值和对照组相比却未见显著升高(P>0.05),表明此时听力损害尚未显现。在用药后7天,小鼠BUN、Scr和ABR阈值水平和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改变(P<0.01)。结论和肾功能损害相比,庆大霉素对小鼠听觉损害具有时间上的滞后效应,而这种时间上的延迟反应为听力损害的临床干预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庆大霉素标记 Texas RED 小鼠 肾脏功能 听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