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南缘长7油页岩中钙质结核成因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樊婷婷 柳益群 +2 位作者 周鼎武 车飞翔 杨皓凯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32-944,共13页
湖相油页岩中碳酸盐结核形成机制研究较为薄弱,因此以鄂尔多斯盆地南缘霸王庄延长组长7段油页岩中发育的巨型钙质结核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观察、薄片鉴定和X射线衍射分析,结合结构构造、矿物组成、主微量元素以及碳、氧、锶、钕同位素特... 湖相油页岩中碳酸盐结核形成机制研究较为薄弱,因此以鄂尔多斯盆地南缘霸王庄延长组长7段油页岩中发育的巨型钙质结核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观察、薄片鉴定和X射线衍射分析,结合结构构造、矿物组成、主微量元素以及碳、氧、锶、钕同位素特征,分析其形成条件和机理,其结果对研究与其伴生的优质泥质烃源岩的形成演化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认为:该结核矿物组成丰富,说明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复杂的生物化学和化学沉积作用,结核中的滑石和文石矿物应为热液作用的产物;结核中方解石矿物主要有4种形态,其中钙质圆球粒应是蓝细菌鞘体矿化的产物。从结核边缘带到内、外环带及核部,主、微量元素含量差异较明显,表现出结核阶段性连续生长演化的特征。锶同位素值接近幔源锶同位素值,钕同位素值富集地幔特征,氧同位素值强烈负偏,以及高Sr、Ba含量均说明钙质结核形成时受到深部来源热液流体影响。此外结核中还发现在深湖热液环境中生存的鳕鱼的化石碎片和鱼粪化石。碳同位素值为-1.11‰~12.4‰,强烈正偏,表明碳酸盐结核的形成可能与产烷带微生物代谢活动引起的甲烷生成有关。灰岩结核成因指示该区长7油页岩生烃能力好,为优质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质结核 碳氧同位素 锶钕同位素 鄂尔多斯盆地 长7油页岩
下载PDF
白云岩成因探讨:新疆三塘湖盆地发现二叠系湖相喷流型热水白云岩 被引量:61
2
作者 柳益群 李红 +6 位作者 朱玉双 胡亭 傅国斌 刘洪福 周小虎 郑朝阳 樊婷婷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61-867,共7页
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是新疆北部地区构造转换、海陆变迁的重要变革时期,包括三塘湖盆地在内的北疆地区该时期发育多个呈近东西向分布的陆内裂谷,其中存在大量基性、酸性及中性火山岩,它们以裂隙式喷发为特征。中二叠世芦草沟期,北疆地区... 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是新疆北部地区构造转换、海陆变迁的重要变革时期,包括三塘湖盆地在内的北疆地区该时期发育多个呈近东西向分布的陆内裂谷,其中存在大量基性、酸性及中性火山岩,它们以裂隙式喷发为特征。中二叠世芦草沟期,北疆地区发育裂谷期后半深湖沉积,沉积了厚层暗色泥岩、凝灰质泥岩、白云质泥岩夹白云质泥晶灰岩、凝灰岩、白云岩及火山岩的岩石组合,在暗色泥岩、凝灰质泥岩中普遍发育吐鲁番鳕鱼、双壳、叶肢介、介形虫等化石。其中的白云岩具如下特征:以铁白云石为主,多呈泥晶和粉晶状,与泥晶石英和有机质(含藻类)构成纹层;与方沸石岩互层,并作为方沸石的胶结物同时交代方沸石;伴生纳长石、伊利石、硬石膏、黄铁矿等多种热液矿物。此类白云岩及其热液矿物为本研究区首次发现,其分布与上石炭统火山岩的分布范围一致,表现出裂隙式、点式分布特点;火山岩中发育丰富的网状、树枝状裂缝并被热液矿物充填,可见火山岩具角砾状构造,可能反映了热液喷流口的沉积特征。初步分析认为该白云岩是一种与岩浆作用、深部热液作用相关的喷流型湖相热水沉积白云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液白云岩 地幔热液流体 湖泊相 二叠系 裂谷 三塘湖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侏罗系的成岩作用及其成藏成矿响应 被引量:14
3
作者 柳益群 李继红 +3 位作者 冯乔 陈法正 邢秀娟 樊爱萍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331-2339,共9页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侏罗系的成岩作用显示出受周边活动带干扰的类克拉通型特征。来自北部老山的岩浆岩碎屑、铁镁质矿物及火山喷发的火山灰导致在同生-早期成岩阶段孔隙水中释放大量铁、镁、硅、铝等离子,从而析出大量蒙脱石和富铁的绿...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侏罗系的成岩作用显示出受周边活动带干扰的类克拉通型特征。来自北部老山的岩浆岩碎屑、铁镁质矿物及火山喷发的火山灰导致在同生-早期成岩阶段孔隙水中释放大量铁、镁、硅、铝等离子,从而析出大量蒙脱石和富铁的绿泥石、沸石类和硅质矿物;在上三叠统中夹有由火山灰成岩转变而成的多层斑脱岩;同时导致富铀碎屑的聚集和由于粘土矿物、褐煤等的吸附作用造成的铀离子的预富集。在中成岩阶段,石油生成并在粘土矿物放出大量孔隙水作为载体的情况下初次运移,有机溶液进入储层使铝硅酸盐矿物溶解产生次生孔隙;同时蒙脱石和伊利石对油和气的生成具有催化作用,显示出典型的有机-无机成岩成藏作用过程。中晚燕山运动是一次构造热事件,此时期发生的表生成岩阶段是鄂尔多斯盆地成藏成矿的重要时期,不但促进了三叠系油和古生界天然气的生成,而且提供了油气运聚成藏的动力学条件;另一方面,天然气向盆地北东向的大规模运移散失造成强还原环境,促使具备铀矿形成条件的东胜地区侏罗系中大型铀矿的形成,是典型的有机-无机成岩成矿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侏罗系 成岩作用 油气运聚成藏 成矿 成岩阶段 粘土矿物 石油生成 天然气 蒙脱石 孔隙水 火山灰 晚燕山运动 构造热事件 动力学条件 作用过程 运移 有机溶液 铀矿 形成条件
下载PDF
一类新型沉积岩:地幔热液喷积岩——以中国新疆三塘湖地区为例 被引量:36
4
作者 柳益群 周鼎武 +4 位作者 焦鑫 南云 杨晚 李红 周小虎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73-781,共9页
中国西部新疆三塘湖地区的二叠系芦草沟组是一套以內源碎屑为特征的新型沉积组合—地幔热液喷流沉积岩(简称喷积岩)。该套岩石呈毫米级纹层状,沉积厚度大,岩石类型多样,是地球深部岩浆-热液流体脉动式喷流沉积的累积物,表现出富含幔源... 中国西部新疆三塘湖地区的二叠系芦草沟组是一套以內源碎屑为特征的新型沉积组合—地幔热液喷流沉积岩(简称喷积岩)。该套岩石呈毫米级纹层状,沉积厚度大,岩石类型多样,是地球深部岩浆-热液流体脉动式喷流沉积的累积物,表现出富含幔源热液矿物和岩浆微屑的特点。按物质来源、形成方式和结构构造可划分为:以岩浆喷发爆破的岩浆碎屑为特征的喷爆岩;以岩浆溢流显示岩浆矿物及结构构造为特征的喷溢岩;以热液喷流显示"黑、白烟囱"型矿物组合为特征的喷流岩;以岩浆矿物碎屑、热液喷流物质和湖水均匀混合沉积为特征的喷混岩以及与热液活动相关的嗜热嗜毒生物岩。该套岩石组合形成于陆内裂谷欠补偿深水湖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积岩 地幔热液 二叠系 三塘湖地区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三叠统含油砂岩的古地温及成岩阶段 被引量:59
5
作者 柳益群 李文厚 冯乔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65-74,共10页
本文采用镜质体反射率、流体包裹体、磷灰石裂变径迹、伊利石结晶度、绿泥石多型及自生矿物的成岩变化等多种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三叠统含油砂岩所经历的最高古地温进行了测定和对比。中生代晚期本区古地温梯度为2.9—3.0℃/100m... 本文采用镜质体反射率、流体包裹体、磷灰石裂变径迹、伊利石结晶度、绿泥石多型及自生矿物的成岩变化等多种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三叠统含油砂岩所经历的最高古地温进行了测定和对比。中生代晚期本区古地温梯度为2.9—3.0℃/100m,上三叠统在此期间进入有机质成熟阶段,开始生烃和运聚过程。含油砂岩段的古温度为88—110℃,油的生成和运移的温度为112—122℃。上三叠统上覆地层的剥蚀厚度为2465—2750m。含油砂岩段现埋深一般为400—1200m,埋深1900m左右温度达140℃,此深度带以下以产天然气为主,进入有机质超成熟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温 成岩阶段 含油砂岩 鄂尔多斯盆地 油矿床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胜地区砂岩型铀矿成因探讨 被引量:36
6
作者 柳益群 冯乔 +2 位作者 杨仁超 樊爱萍 邢秀娟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61-767,i0007-i0008,共9页
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铀、煤、油、天然气共存的沉积盆地。通过电子探针、流体包裹体测温、扫描电镜、偏反光显微镜、煤的微量元素等方法综合分析,认为盆地北部东胜地区的侏罗系砂岩型铀矿属于与天然气还原有关的低温热液型铀矿床,其证据... 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铀、煤、油、天然气共存的沉积盆地。通过电子探针、流体包裹体测温、扫描电镜、偏反光显微镜、煤的微量元素等方法综合分析,认为盆地北部东胜地区的侏罗系砂岩型铀矿属于与天然气还原有关的低温热液型铀矿床,其证据有:1铀石主要分布于充填在孔隙中或微裂缝内的黄铁矿晶体中,其次充填在伊/蒙混层中和钾长石溶孔内的黄铁矿中。2铀石中UO2约占70%,SiO2约为18%,另有极少量的Fe、Ca、Se、Pb、Cr、Ti等伴生元素。3包裹体流体势显示盆地中部的天然气向北东方向运移并大量散失,出现大量被漂白的砂岩;盆地内主砂体展布方向与流体运移方向一致。4天然气包体中见石盐子晶,砂岩胶结物和矿物表面见较多细小盐粒,次生包裹体温度多在140~170℃。5富含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等低温热液矿物;具有水热蚀变现象(碳酸盐化、硅化、水云母化、黄铁矿化等)。6燕山运动期间岩层进入表生成岩阶段,利于富氧的地表水和来自地层深部的低温热液进入砂岩中,可见褐铁矿溶蚀、重晶石充填于钾长石溶蚀孔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 低温热液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新疆北部地区二叠系幔源碳酸岩质喷积岩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柳益群 周鼎武 +4 位作者 南云 焦鑫 李哲萱 李红 周小虎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9-63,共15页
新疆北部地区的二叠纪芦草沟期发育陆内裂谷型欠补偿湖盆,形成了中二叠统芦草沟组的重要烃源岩系。该烃源岩系中夹有一套以深源碎屑为特征的新型沉积组合,即薄层、纹层状地幔岩浆—热液喷流型沉积岩——喷积岩。本文报道的碳酸岩质喷积... 新疆北部地区的二叠纪芦草沟期发育陆内裂谷型欠补偿湖盆,形成了中二叠统芦草沟组的重要烃源岩系。该烃源岩系中夹有一套以深源碎屑为特征的新型沉积组合,即薄层、纹层状地幔岩浆—热液喷流型沉积岩——喷积岩。本文报道的碳酸岩质喷积岩包括喷爆岩和喷溢岩2种类型。碳酸岩质喷爆岩厚0.5~4 cm,岩石以微粒晶质方解石矿物为碎屑,方解石碎屑颗粒呈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角砾状,星散分布于黑色基质中,并显示粒序特征;碳酸岩质喷溢岩多呈2~4 mm厚的纹层和2~3 cm厚的薄层被夹于黑色含油沉凝灰岩、含油凝灰质泥晶白云岩等纹层岩中。纹层中的方解石具有典型的镶嵌粒状结构、环带结构。喷爆岩中方解石的流体包裹体测温高达435℃以上;C-O、Sr-Nd同位素显示碳酸岩质喷积岩中的方解石源自地幔,但受到湖水的较大影响。研究表明,本区的碳酸岩质喷积岩是一种源自地幔的碳酸岩质岩浆—热物质流体喷发、溢流入湖底,与湖水混合沉积而成的一类新型沉积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岩 岩浆—热液喷流沉积岩 芦草沟组 二叠系 新疆北部地区
下载PDF
吐哈盆地二叠系—侏罗系流体包裹体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柳益群 刘斌 荐军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8-50,共3页
为查明吐哈盆地油气的成因、形成时期及运移情况 ,在进行盆地热史研究时采用了流体包裹体研究方法。该盆地侏罗系与前侏罗系砂岩石英颗粒中的流体包裹体形成温度为 60~1 95℃ ,主要在构造运动中沿微裂隙进入储集层 ,多形成于半咸水的... 为查明吐哈盆地油气的成因、形成时期及运移情况 ,在进行盆地热史研究时采用了流体包裹体研究方法。该盆地侏罗系与前侏罗系砂岩石英颗粒中的流体包裹体形成温度为 60~1 95℃ ,主要在构造运动中沿微裂隙进入储集层 ,多形成于半咸水的还原环境 ,反映煤系地层湖相低等生物和陆相高等植物混合成烃的特点。有机包裹体均一温度测定结果显示 ,侏罗纪古地热梯度由盆地西部的 2 .76℃ / 1 0 0m向东逐渐变为 3 .41℃ /1 0 0m ,盆地南带二叠纪地热梯度约为 3 .3 7~ 4.1 2℃ / 1 0 0m。盆地北部的台北凹陷和盆地西南部的托克逊凹陷油气成熟及运移时期为侏罗纪—第三纪 ,盆地南部的台南凹陷油气成熟及运移时期为三叠纪。吐哈盆地三叠纪、侏罗纪的古流体势均呈现北高南低的趋势 ,反映了油气自北向南的运移规律。图 4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二叠系 侏罗系 流体包裹体 油气勘探
下载PDF
深源物质参与湖相烃源岩生烃作用的初步研究——以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黑色岩系为例 被引量:15
9
作者 柳益群 周鼎武 +2 位作者 焦鑫 冯乔 周小虎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83-998,共16页
新疆北部地区二叠系芦草沟组的黑色岩系是重要的生烃岩系。在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该套岩系主要分布于3000~3500 m,并可分出3100~3170 m和3250~3370 m这2个致密油层段。两层段黑色岩系的岩性以凝灰岩、沉凝灰岩、凝灰质泥晶白云岩为... 新疆北部地区二叠系芦草沟组的黑色岩系是重要的生烃岩系。在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该套岩系主要分布于3000~3500 m,并可分出3100~3170 m和3250~3370 m这2个致密油层段。两层段黑色岩系的岩性以凝灰岩、沉凝灰岩、凝灰质泥晶白云岩为主,夹丰富的纹层状、透镜状沥青质和藻类。黑色岩系中不仅发育火山喷发的深源碳酸质凝灰物质,而且夹有丰富的热液喷流的深源物质,它们多与泥晶微生物白云岩呈互层状,共同组成了具良好生烃能力的特殊烃源岩系。黑色岩系样品的热解分析表明,其中的游离烃S1含量较高(最高8. 17 mg/g,平均1. 56 mg/g),裂解烃S2含量也高(3. 3~76. 2 mg/g);总有机碳TOC为1. 4%~7. 9%,生烃潜量PI也为高值(0. 02~0. 51,平均为0. 16),总体指示有机质丰度高、生烃潜能好。生物标志物C28和C29甾烷的含量大于C27,呈反"L"型,表明有机质类型以藻类和高等植物为主;高成熟度甾烷参数C2920S/(20S+20R)和C29ββ/(αα+ββ)在深源物质丰富的致密油层中较高(平均0. 48和0. 31),而在深源物质少的层位中较低(平均为0. 37和0. 26)。上述2个层段的地化参数在纵向上的分布特征与镜质组反射率RO的分布规律(2个致密油层段中深源物质多时RO呈现异常高值)相吻合。综合分析认为,频繁的火山喷发物质和热液喷流的深源物质参与了该区湖相沉积烃源岩的生烃作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灰岩 热液喷流岩 深源物质 有机地球化学 致密油 吉木萨尔凹陷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新疆北部二叠系特征及其与三叠系界线划分 被引量:14
10
作者 柳益群 周鼎武 +1 位作者 冯乔 郝建荣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15-622,共8页
目的对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吐哈盆地和三塘湖盆地的二叠系及其与三叠系界线的划分提供新的依据。方法在该区长期工作的基础上,参考前人地层划分成果及当地使用习惯,利用岩石地层、生物地层、火山岩同位素年龄、古地磁等方法进行综合... 目的对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吐哈盆地和三塘湖盆地的二叠系及其与三叠系界线的划分提供新的依据。方法在该区长期工作的基础上,参考前人地层划分成果及当地使用习惯,利用岩石地层、生物地层、火山岩同位素年龄、古地磁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对三地区的二叠系进行了综合划分与对比。结果将新疆北部二叠系分别称下、中、上统,与中国南方及国际标准的3个统对应;中二叠统对应于瓜德鲁普统,地质时代为早二叠世(290—265Ma),中、上二叠统界线在中二叠统塔尔郎组上部,上二叠统与三叠系界线在上二叠统锅底坑组内;中二叠统分布于准噶尔盆地中南部、吐哈盆地北部和三塘湖盆地南部。结论建议将大龙口、锅底坑、塔尔郎沟、照壁山剖面和跃进沟剖面分别作为北疆地区二叠系——三叠系标准剖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系 三叠系 界线划分 新疆北部
下载PDF
吐哈盆地二叠系含油结核研究及生油前景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柳益群 冯乔 +2 位作者 周立发 荐军 魏建晶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0-43,共4页
吐哈盆地北部的台北凹陷北缘塔儿朗沟的中二叠统首次发现了巨厚的暗色泥岩夹油页岩、泥灰岩及巨型含油钙质结核 ,钙质结核顺层分布 ,大小不一 ,为成岩结核 ,其中含油结核为裂缝发育。油源对比结果表明 ,油来自其围岩中的暗色泥岩 ,与吐... 吐哈盆地北部的台北凹陷北缘塔儿朗沟的中二叠统首次发现了巨厚的暗色泥岩夹油页岩、泥灰岩及巨型含油钙质结核 ,钙质结核顺层分布 ,大小不一 ,为成岩结核 ,其中含油结核为裂缝发育。油源对比结果表明 ,油来自其围岩中的暗色泥岩 ,与吐哈盆地南带台南凹陷已发现的前侏罗纪原油具有同源关系。地震、探井资料及盆地分析结果表明 ,台北凹陷北缘与准噶尔盆地南缘为中二叠世沉降沉积中心 ,该地区中二叠统深湖相泥岩是这两个盆地油气藏的主要烃源岩。两年多的勘探实践表明 ,台北凹陷自二叠纪以来是一个持续稳定沉降的凹陷 ,中二叠统湖相泥岩产出的烃类不但形成自生自储式油气藏 ,而且对该区侏罗系油气藏的形成有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二叠系 含油钙质结核 中二叠世 烃源岩 生油前景
下载PDF
吐-哈盆地侏罗系油藏煤成油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11
12
作者 柳益群 冯乔 郝建荣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26-331,共6页
吐鲁番哈密盆地的侏罗系油藏因处于富含煤系的地层中而被认为是煤成油藏。中二叠统和下侏罗统湖相泥岩和腐泥煤以及中上三叠统烛藻煤富含壳质组和腐泥组 ,生油潜能极高 ;下中侏罗统腐殖煤富含镜质组和惰质组 ,生液态烃能力较差。生烃组... 吐鲁番哈密盆地的侏罗系油藏因处于富含煤系的地层中而被认为是煤成油藏。中二叠统和下侏罗统湖相泥岩和腐泥煤以及中上三叠统烛藻煤富含壳质组和腐泥组 ,生油潜能极高 ;下中侏罗统腐殖煤富含镜质组和惰质组 ,生液态烃能力较差。生烃组合分为烛藻煤深湖相泥岩和腐殖煤烛煤浅湖相泥岩两种类型。生物标记化合物显示出侏罗系原油富藿烷、贫萜烷 ,甾烷图谱呈“V”字形 ,表明以细菌和低等水生生物生烃为主 ,与二叠系湖相泥岩和腐泥煤生物标志化合物图谱相似 ;而侏罗系腐殖煤则显示富萜烷、轻烃化合物极少 ,甾烷图谱呈反“L”型特征 ,表明以高等植物生烃为主 ,生油潜能极低。侏罗系油藏是以二叠系、三叠系及下侏罗统湖相泥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侏罗系油藏 煤成油 烛藻煤 腐殖煤 生物标记化合物 吐-哈油田
下载PDF
陕甘宁盆地东部上三叠统含油长石砂岩的成岩特点及孔隙演化 被引量:201
13
作者 柳益群 李文厚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87-96,共10页
本文通过对三条地表剖面和20口探井的综合研究,认为斑脱岩和火山碎屑物质是影响陕甘宁盆地东部上三叠统长6油层组含油长石砂岩成岩作用的根本原因。浊沸石、方解石、绿泥石的胶结、化学压实作用和浊沸石、长石的溶解作用是影响砂岩... 本文通过对三条地表剖面和20口探井的综合研究,认为斑脱岩和火山碎屑物质是影响陕甘宁盆地东部上三叠统长6油层组含油长石砂岩成岩作用的根本原因。浊沸石、方解石、绿泥石的胶结、化学压实作用和浊沸石、长石的溶解作用是影响砂岩储集性能的主要因素。孔隙的演化与成岩史、盆地演化史密切相关,长62—长64是孔隙结构最好的层段。较好的储油砂体分布在子长、子北地区以及延安—延长—富县—宜川地区等利于浊沸石溶蚀的地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 孔隙演化 长石砂岩 油矿床
下载PDF
用镜质体反射率法确定吐鲁番-哈密盆地的古地温梯度和估算地层剥蚀厚度 被引量:13
14
作者 柳益群 周立发 冯乔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53-258,共6页
使用镜质体反射率法,首次系统地对吐鲁番-哈密盆地进行了古地温梯度的求取和剥蚀厚度的恢复。在此方法使用中应注意:①选择各地区标准Ro-深度曲线;②建立本区的镜煤反射率与最大埋藏温度的回归方程;③判断地层补偿和温度补偿状... 使用镜质体反射率法,首次系统地对吐鲁番-哈密盆地进行了古地温梯度的求取和剥蚀厚度的恢复。在此方法使用中应注意:①选择各地区标准Ro-深度曲线;②建立本区的镜煤反射率与最大埋藏温度的回归方程;③判断地层补偿和温度补偿状况;④与包体测温等其他热指标相对比。计算出在侏罗纪末期燕山运动期间,台北凹陷西部和托克逊凹陷古地温梯度平均为2.9℃/100m,台北凹陷中部为3.3℃/100m,台北凹陷东部和哈密凹陷介于4.5~4.9℃/100m。盆地中部广大地区地层为补偿和超补偿状态,盆地两边山前带现仍处在欠补偿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质体反射率 古地温梯度 剥蚀厚度 盆地 生油层
下载PDF
新疆吐—哈盆地三叠系和侏罗系含油砂体的形成条件 被引量:4
15
作者 柳益群 袁明生 +1 位作者 李华明 魏建晶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99-404,共6页
吐—哈盆地是位于天山造山带内的具复杂演化历史的中新生代叠合盆地 ,是典型的煤成烃陆相含油气盆地。盆地南带的前侏罗系 (三叠系 )油气藏其含油砂体的形成明显受沉积相、高地温和印支运动的影响 ,分布于盆地南部的扇三角洲砂体裙在印... 吐—哈盆地是位于天山造山带内的具复杂演化历史的中新生代叠合盆地 ,是典型的煤成烃陆相含油气盆地。盆地南带的前侏罗系 (三叠系 )油气藏其含油砂体的形成明显受沉积相、高地温和印支运动的影响 ,分布于盆地南部的扇三角洲砂体裙在印支运动中由于地层抬升而处于与盆地北部生烃中心接触良好的位置 ,并且具备了产生次生孔隙的动力学基础 ,从而及时接受了由于岩浆体热和印支构造热事件提供的热所形成的早成熟油 ,形成了该盆地第一套优质储油砂体。盆地北带的侏罗系油气藏其含油砂体以南物源辫状河三角洲相为主 ,次为北物源扇三角洲相 ,具有砂体层数多、上下叠置性强、原始物性好、与多层煤系烃源岩互层、烃类向南运移距离短的特点 ,形成以中侏罗统西山窑组、三间房组和七克台组为基础的第二、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砂体 沉积相 沉积层序 吐-哈盆地 新疆 侏罗系 形成条件
下载PDF
新疆吐—哈盆地前侏罗系烛藻煤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
16
作者 柳益群 袁明生 +1 位作者 周立发 张世焕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95-599,共5页
众多地质工作者十几年的系统深入工作使吐—哈油田侏罗系的煤成烃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然而 ,侏罗系煤系泥岩和煤岩成烃的潜能不足以解释目前吐—哈油田的油气藏形成规模。在吐—哈盆地西部科牙依凹陷三叠系中首次发现的厚层烛藻... 众多地质工作者十几年的系统深入工作使吐—哈油田侏罗系的煤成烃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然而 ,侏罗系煤系泥岩和煤岩成烃的潜能不足以解释目前吐—哈油田的油气藏形成规模。在吐—哈盆地西部科牙依凹陷三叠系中首次发现的厚层烛藻煤 ,具有类型好、品质高、生烃潜能大的特点 ,是该盆地最好的烃源岩类型。该类煤的发现不但对评价该地区前侏罗系生油前景具有重要意义 ,而且对侏罗系煤成油类型多样化也具有启示。综合分析结果表明 ,烛藻煤既可能是台南凹陷前侏罗系油藏生烃物质之一 ,又可能对侏罗系油气藏有所贡献。在中三叠世时的科牙依凹陷和台北凹陷、早侏罗世时台北凹陷中部的丘东洼陷、早二叠世晚期的台北凹陷北部等地区均为炎热半干旱、半咸水、强还原的深湖环境 ,均可能发育丰富的烛藻煤等腐泥煤类 ,它们与湖相泥岩共同对吐—哈油田的油气藏形成提供了生烃物质。吐—哈盆地与准噶尔盆地的生烃条件十分相似。除此之外 ,幔源物质可能对吐—哈盆地的油气藏形成具有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烛灌煤 煤成烃 侏罗系 油气藏 油藏生烃物质 形成
下载PDF
关于地层剥蚀厚度求取方法的讨论——以吐-哈盆地为例 被引量:11
17
作者 柳益群 周立发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37-339,共3页
以吐-哈油田为例,用镜质体反射率和磷灰石裂变径迹方法综合求取了地层剥蚀厚度。据此求得吐-哈盆地南部地区三叠系剥蚀厚度多小于500m;盆地北部的台北凹陷侏罗系剥蚀厚度介于600m到未剥蚀之间;台北凹陷北部山前带侏罗系剥... 以吐-哈油田为例,用镜质体反射率和磷灰石裂变径迹方法综合求取了地层剥蚀厚度。据此求得吐-哈盆地南部地区三叠系剥蚀厚度多小于500m;盆地北部的台北凹陷侏罗系剥蚀厚度介于600m到未剥蚀之间;台北凹陷北部山前带侏罗系剥蚀厚度多在1300~1800m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剥蚀厚度 古地温梯度 石油 天然气 地质特征
下载PDF
关于成岩作用与变质作用界线的讨论——从沸石相谈起 被引量:37
18
作者 柳益群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15-222,T001,共9页
成岩作用与变质作用界线的划分是当前地质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传统的观点将沸石相作为最低级变质相,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三叠统延长组的浊沸石和吐鲁番-哈密盆地哈密凹陷三叠系的浊沸石为例,提出浊沸石的形成条件为高pH值、低Pco_... 成岩作用与变质作用界线的划分是当前地质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传统的观点将沸石相作为最低级变质相,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三叠统延长组的浊沸石和吐鲁番-哈密盆地哈密凹陷三叠系的浊沸石为例,提出浊沸石的形成条件为高pH值、低Pco_2和Xco_2、高钙离子活度、高SiO_2活性和高盐度等,稳定在从80℃到200℃左右的广大温度范围内,常与油气生成带一致,属成岩矿物相。取消沸石相,用明确的综合划分标志来确定成岩作用与变质作用的界线已成为当前地质工作者研究的主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浊沸石 成岩作用 变质作用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黄骅拗陷南区中生界含油砂体的成岩作用和孔隙结构 被引量:2
19
作者 柳益群 李文厚 曲志浩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5期507-512,共6页
通过成岩作用及孔隙结构的分析研究,将黄骅拗陷南区中生界含油砂体划分为中成岩阶段未成熟期至成熟早期。本区2500~3400m之间发育较多的次生孔隙。王官屯和舍女寺地区具备较好储集空间的共同,点是砂体位于主河道上,岩石中... 通过成岩作用及孔隙结构的分析研究,将黄骅拗陷南区中生界含油砂体划分为中成岩阶段未成熟期至成熟早期。本区2500~3400m之间发育较多的次生孔隙。王官屯和舍女寺地区具备较好储集空间的共同,点是砂体位于主河道上,岩石中柔性组分低,溶蚀孔隙发育,所处构造位置恰与主力生油层接触。同一断块上含油砂体储集性能具差异性的原因是较好的储油砂体具有埋藏较浅、裂缝多、碳酸盐胶结物多、溶蚀孔和晶间孔发育、非膨胀性粘土为主、粒度较粗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 储集层 中生代 含油砂体 油气田 孔隙
全文增补中
东昆仑清水泉辉绿岩脉地球化学及LA-ICP-MS锆石U-Pb定年 被引量:56
20
作者 任军虎 柳益群 +3 位作者 冯乔 韩文中 高辉 周鼎武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35-1145,共11页
结合地质、地球化学及LA-ICP-MS锆石U-Pb定年研究表明,东昆仑清水泉地区辉绿岩脉的主元素以低TiO_2(0.68%~1.24%)和较低的MgO(4.96%~7.25%)及K_2O(0.51%~1.03%),贫P_2O_5(0.09%~0.16%),Na_2O>K_2O为特征,∑REE总量较高,LREE明显... 结合地质、地球化学及LA-ICP-MS锆石U-Pb定年研究表明,东昆仑清水泉地区辉绿岩脉的主元素以低TiO_2(0.68%~1.24%)和较低的MgO(4.96%~7.25%)及K_2O(0.51%~1.03%),贫P_2O_5(0.09%~0.16%),Na_2O>K_2O为特征,∑REE总量较高,LREE明显富集。与原始地幔相比,明显富集Rb、Ba、Th、U和Sr,高场强元素分异明显,出现Nb、Ta亏损和Th富集特征,结合Nb/La、Hf/Ta、La/Ta、Ti/Y、Zr/Y和Th/Nb等比值综合分析认为岩浆来源于富集地幔,源区曾受不同程度的俯冲带流体交代作用的影响,应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岩脉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为436.4±1.2Ma(MSWD=0.37),代表清水泉辉绿岩脉的结晶年龄,为早古生代晚期东昆仑洋消减俯冲的弧后拉张裂解的形成时限提供了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LA-ICP-MS锆石U-PB定年 辉绿岩脉 构造环境 清水泉 东昆仑造山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