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繁育条件下的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繁殖特性研究
1
作者 邹雄 阮泽超 +3 位作者 张燕 王跃斌 汪倩凤 柴学军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27-1036,共10页
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人工繁育条件下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繁殖特性,从2021年5月至2023年6月采集不同月份的褐菖鲉性腺样本,对不同阶段的性腺表型和组织变化、发育周期、生殖腺指数及绝对繁殖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褐菖鲉为典... 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人工繁育条件下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繁殖特性,从2021年5月至2023年6月采集不同月份的褐菖鲉性腺样本,对不同阶段的性腺表型和组织变化、发育周期、生殖腺指数及绝对繁殖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褐菖鲉为典型的卵胎生鱼类,精巢为全囊成熟型,可分为6期;卵巢为部分同步型,交尾受精后存在妊娠期,共分为7期。各月份性腺分期及生殖腺指数统计结果显示,褐菖鲉繁殖高峰期为每年12月至翌年4月,其中雄性1龄性成熟,雌性2龄性成熟,生殖腺指数在发育阶段显著上升(P<0.05),在交尾排精和产仔后显著下降。此外,1~4龄褐菖鲉的平均绝对繁殖力分别为7087、(19726±4470)、(35924±4190)、(43203±6204)粒,各年龄组存在显著性差异,方程拟合得出绝对繁殖力与体长、体质量呈二项式相关。首次对人工繁育条件下的褐菖鲉性腺发育过程和繁殖特性进行两周年的持续追踪和研究,结果将有助于加深对其繁殖特性的了解,提升规模化繁育技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 精巢 卵巢 组织学观察 生殖腺指数 绝对繁殖力
下载PDF
元宝枫油对衰老果蝇生理指标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秀娟 魏晶晶 +6 位作者 柴学军 刘亚飞 黄俊朗 刘伟 陈树林 朱晓岩 赵善廷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6-83,共8页
探究元宝枫油对衰老果蝇生理指标及肠道菌群的影响。在基础培养基中分别添加10、20 g/kg和40 g/kg的元宝枫油对野生黑腹果蝇进行干预,观察果蝇寿命、爬行能力、嗅觉记忆能力和热耐受能力等行为学变化情况;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探究元宝枫油对衰老果蝇生理指标及肠道菌群的影响。在基础培养基中分别添加10、20 g/kg和40 g/kg的元宝枫油对野生黑腹果蝇进行干预,观察果蝇寿命、爬行能力、嗅觉记忆能力和热耐受能力等行为学变化情况;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力;收集果蝇中肠,进行16S rRNA基因扩增子测序,检测肠道微生物组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不同含量的元宝枫油干预均能显著延长果蝇的寿命(P<0.000 1),其中,20 g/kg元宝枫籽油抗衰老效果最佳,平均延长寿命31%。另外,20 g/kg元宝枫油干预可明显改善衰老果蝇的爬行能力、嗅觉记忆能力和热耐受能力,提高SOD和GSH-Px活力。衰老改变了果蝇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和结构,线性判别分析结果显示衰老果蝇中Enterobacteriaceae、Gluconobacter和Morganella morganii 3类细菌相对丰度增加,而元宝枫油抑制了衰老过程中以上3类细菌相对丰度的增加。综上,元宝枫油具有抗衰老作用,可改善果蝇的生理功能衰退,延长寿命,其机制可能与改变衰老果蝇肠道微生物的丰富度、均匀度和菌群结构,从而调节肠道菌群和提高抗氧化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宝枫油 果蝇 生理 肠道菌群
下载PDF
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鰤鱼诺卡氏菌的分离及鉴定 被引量:1
3
作者 吴迪 阮泽超 +4 位作者 王跃斌 张鼎元 张燕 许文军 柴学军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82-1190,共9页
为探明舟山海域网箱养殖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暴发的以体表溃疡、眼球溃烂、内脏出现白色结节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病因,对患病小黄鱼体表溃疡处和结节病灶处采集组织样本,在血琼脂平板上划线培养,通过分离、纯化到同一优势菌株ZH... 为探明舟山海域网箱养殖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暴发的以体表溃疡、眼球溃烂、内脏出现白色结节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病因,对患病小黄鱼体表溃疡处和结节病灶处采集组织样本,在血琼脂平板上划线培养,通过分离、纯化到同一优势菌株ZHNK2101。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16S rRNA基因片段扩增及序列比对,确定该菌株为鰤鱼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ae)。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菌株ZHNK2101对哌拉西林、头孢曲松、丁胺卡那、庆大霉素等16种抗生素敏感。回归感染试验表明,该菌株可以感染小黄鱼并引起和自然感染相同的症状,半致死浓度LD50为7.28×10^(4)CFU/尾。另外,该病株会引起小黄鱼鳃、肝、肾和脾脏发生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鳃丝紊乱,肝脏、肾脏、脾脏组织细胞纤维化形成病理性结节。试验首次报道了小黄鱼感染鰤鱼诺卡氏菌的病例,并从理化特性、药敏试验、回归感染及组织病理变化等方面对该菌株的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为小黄鱼养殖过程中由鰤鱼诺卡氏菌引起的内脏白点病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 鰤鱼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ae) 药敏试验 回归感染 组织学病理
下载PDF
褐菖鲉稚鱼对柴油污染的行为和生理响应 被引量:1
4
作者 田梦佳 郭浩宇 +5 位作者 沈雨欣 张晓锋 田阔 柴学军 张鼎元 张秀梅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622-2631,共10页
为研究柴油水溶性组分对褐菖鲉稚鱼行为反应和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本研究以我国东海区典型的近岸岩礁性鱼类褐菖鲉为研究对象,以近岸海水本底调查的石油烃浓度为参考,探讨了不同浓度船用燃料油(0#柴油水溶性组分,DWSF)对褐菖鲉稚鱼行为... 为研究柴油水溶性组分对褐菖鲉稚鱼行为反应和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本研究以我国东海区典型的近岸岩礁性鱼类褐菖鲉为研究对象,以近岸海水本底调查的石油烃浓度为参考,探讨了不同浓度船用燃料油(0#柴油水溶性组分,DWSF)对褐菖鲉稚鱼行为活跃性、探索性及捕食能力的影响,并结合鳃的组织学变化与神经传递相关酶活性变化探究了石油类污染对褐菖鲉稚鱼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当海水中DWSF浓度增加时,褐菖鲉稚鱼的探索性与活跃性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DWSF浓度超过四类海水标准时(>0.30mg/L),稚鱼的行为活跃性受到明显抑制,捕食能力显著降低;通过组织学观察发现,当DWSF浓度达到0.45mg/L时,稚鱼的鳃组织会出现明显的病变和损伤,与神经传递相关的胆碱酯酶活性受到明显抑制,死亡率升高.综上可知,海水柴油污染能够引发褐菖鲉稚鱼的行为异常,显著降低其活饵捕食成功率,推断神经和呼吸系统功能受损可能是引发其行为异常的重要原因.为确保褐菖鲉等近岸岩礁性鱼类幼体的正常生长发育,海水中DWSF浓度应控制在0.45mg/L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菖鲉 行为 组织学 胆碱酯酶 死亡率
下载PDF
注射和口服GnRH对小黄鱼人工催产效果的评估
5
作者 方馨正 胡伟华 +3 位作者 陈睿毅 曾延清 柴学军 徐冬冬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807-1815,共9页
为评估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hin releasing hormone,GnRH)作为外源激素对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的人工催产繁殖效果,以生理盐水注射组为对照,设计促黄体素释放激素(LHRH-A2,2.4μg/kg)注射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 为评估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hin releasing hormone,GnRH)作为外源激素对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的人工催产繁殖效果,以生理盐水注射组为对照,设计促黄体素释放激素(LHRH-A2,2.4μg/kg)注射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75μg/kg)注射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6 mg/kg)口服组,通过繁殖生理学等方法比较其产卵情况、卵巢组织生理学变化和血清激素水平综合分析催产效果。结果显示,GnRH注射组在效应时间、产卵持续时间及受精率和孵化率与LHRH-A2注射组无显著差异,但总产卵量和上浮卵重显著升高(P<0.05);GnRH口服组总产卵量和上浮卵重则显著低于LHRH-A2注射组,但受精率和孵化率无显著差异。进一步通过组织生理学分析小黄鱼产卵过程,对照组卵巢发育以Ⅲ期卵巢为主,LHRH-A2注射组、GnRH注射和口服组均可诱导卵巢由Ⅲ期发育至Ⅴ期,促进卵母细胞由Ⅲ和Ⅳ时相发育成熟并排出体外。各实验组经催产激素处理后,血清中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和GnRH迅速上升,至产卵后期仍维持较高水平,各处理组的激素水平变化趋势一致。综上,注射GnRH可有效诱导小黄鱼产卵,且催产效果与注射LHRH-A2无显著差异;口服GnRH也可以诱导小黄鱼产卵,但产卵量和上浮卵重显著低于激素注射组,对其给药方法和剂量需要进一步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RH 口服型激素 催产效果 血清激素水平 组织学分析 小黄鱼
下载PDF
盐度和pH对日本黄姑鱼幼鱼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被引量:37
6
作者 柴学军 胡则辉 +1 位作者 徐君卓 吴祖杰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2期146-150,共5页
在海水温度26℃的条件下,测定了不同盐度(13、20、26、33、39)和(6、7、8、9、10)对日本黄姑鱼幼鱼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盐度对日本黄姑鱼幼鱼的耗氧率和排氨率有显著影响(P<0.05)。当盐度为13~39时,日本黄姑鱼幼鱼... 在海水温度26℃的条件下,测定了不同盐度(13、20、26、33、39)和(6、7、8、9、10)对日本黄姑鱼幼鱼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盐度对日本黄姑鱼幼鱼的耗氧率和排氨率有显著影响(P<0.05)。当盐度为13~39时,日本黄姑鱼幼鱼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呈单峰型变化,在盐度26和20时耗氧率与排氨率分别达到最大值。pH对日本黄姑鱼幼鱼的耗氧率无显著影响(P>0.05),当pH为6~10时,日本黄姑鱼幼鱼的耗氧率变化幅度很小,而在此范围内pH变化对日本黄姑鱼幼鱼的排氨率有显著的影响(P<0.05),当pH为8时达到最大值。日本黄姑鱼幼鱼的O:N值随着盐度的升高而增大,在盐度26时达到峰值,随后便逐渐变小。pH8.0时O:N值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黄姑鱼 盐度 PH 耗氧率 排氨率
下载PDF
温度和盐度对日本黄姑鱼胚胎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23
7
作者 柴学军 孙敏 许源剑 《南方水产科学》 CAS 2011年第5期43-49,共7页
为了确定日本黄姑鱼(Nibea japonica)胚胎孵化的最适水温和盐度,采用不同水温和盐度对日本黄姑鱼受精卵进行了孵化试验。结果显示,在盐度为30的条件下,日本黄姑鱼受精卵在14~28℃范围内均能正常孵化,最适孵化水温为18~20℃。孵化时数... 为了确定日本黄姑鱼(Nibea japonica)胚胎孵化的最适水温和盐度,采用不同水温和盐度对日本黄姑鱼受精卵进行了孵化试验。结果显示,在盐度为30的条件下,日本黄姑鱼受精卵在14~28℃范围内均能正常孵化,最适孵化水温为18~20℃。孵化时数与温度呈幂函数相关,孵化时间随温度升高而缩短。盐度试验表明,在水温为18℃的条件下,日本黄姑鱼受精卵在盐度25~32的海水中呈悬浮或者半悬浮状态,在盐度14~45范围内均能孵化,适宜孵化盐度为26~32。盐度对初孵仔鱼全长有显著影响,盐度较低组仔鱼全长显著大于高盐度组(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黄姑鱼 受精卵 胚胎 温度 盐度
下载PDF
杜仲叶免疫调节机制的网络药理学分析及验证 被引量:5
8
作者 崔恩慧 薛玉环 +4 位作者 李辞霞 王帅 朱晓岩 柴学军 赵善廷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03-413,共11页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小鼠免疫抑制模型方法探讨杜仲叶免疫调节的作用机制。该研究通过TCMSP数据库筛选出3个杜仲叶活性成分,Uniprot和Swiss Target数据库预测到306个相关联的靶基因,经与OMIM、GeneCards数据库对比,获得105个免疫失调与杜...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小鼠免疫抑制模型方法探讨杜仲叶免疫调节的作用机制。该研究通过TCMSP数据库筛选出3个杜仲叶活性成分,Uniprot和Swiss Target数据库预测到306个相关联的靶基因,经与OMIM、GeneCards数据库对比,获得105个免疫失调与杜仲叶的交集基因,通过Cytoscape3.8.2软件构建“活性成分-基因”网络。利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PPI),CytoNCA进行网络拓扑学分析,筛选出21个核心靶点,并对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与KEGG通路分析。结果发现,杜仲叶中的山奈酚、槲皮素、绿原酸等主要化合物通过调节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VEGFA)、白细胞介素1β(IL^(-1)β)等关键靶点,参与IL^(-1)7、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等,从而发挥免疫调节作用。通过腹腔巨噬细胞体外试验和环磷酰胺免疫抑制体内试验探讨杜仲叶提取物的免疫调节作用,结果显示,1 000~5 000μg·mL^(-1)浓度的杜仲叶提取物可促进腹腔巨噬细胞增殖和吞噬能力;与模型组相比,杜仲叶提取物可增加小鼠免疫器官指数、吞噬指数、外周血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增强迟发型超敏反应(DTH)的耳廓肿胀。本研究展现了杜仲叶免疫调节多成分、多靶点作用的特点,为杜仲叶在畜禽健康养殖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叶提取物 网络药理学 免疫调节
下载PDF
日本黄姑鱼全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柴学军 徐君卓 吴祖杰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2期168-172,共5页
对16尾性腺发育较好的5龄日本黄姑鱼亲鱼进行人工促熟,获自然产优质受精卵1.45×106粒,孵出仔鱼1.20×106尾,孵化率为82.8%;在水温16.8~24.6℃,盐度23.2~29.9,溶解氧5.7~7.8 mg/L的条件下,历经48 d的培育,获平均全长4.10 cm... 对16尾性腺发育较好的5龄日本黄姑鱼亲鱼进行人工促熟,获自然产优质受精卵1.45×106粒,孵出仔鱼1.20×106尾,孵化率为82.8%;在水温16.8~24.6℃,盐度23.2~29.9,溶解氧5.7~7.8 mg/L的条件下,历经48 d的培育,获平均全长4.10 cm的幼鱼6.48×105尾,育苗成活率5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黄姑鱼 全人工 繁育技术
下载PDF
日本黄姑鱼育苗中的饵料问题 被引量:7
10
作者 柴学军 徐君卓 +1 位作者 楼宝 吴祖杰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5-66,共2页
日本黄姑鱼(Nibea japonica),属鲈形目,石首鱼科,黄姑鱼属。其生长速度快,肉味鲜美,是为促进我省深水网箱养殖业的发展而从韩国引进的优良养殖鱼种。进行日本黄姑鱼大规模的工厂化人工育苗生产,如何保证充足适宜的饵料和在生产... 日本黄姑鱼(Nibea japonica),属鲈形目,石首鱼科,黄姑鱼属。其生长速度快,肉味鲜美,是为促进我省深水网箱养殖业的发展而从韩国引进的优良养殖鱼种。进行日本黄姑鱼大规模的工厂化人工育苗生产,如何保证充足适宜的饵料和在生产中的正确使用,已成为影响育苗成败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黄姑鱼 育苗生产 饵料 石首鱼科 生长速度 深水网箱 养殖业 鲈形目
下载PDF
日本黄姑鱼与鮸状黄姑鱼的分子标记和遗传变异 被引量:3
11
作者 柴学军 胡则辉 徐君卓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2007年第2期174-178,共5页
利用RAPD技术对日本黄姑鱼(Nibea japonica)和鮸状黄姑鱼(Nibea miichthioides)养殖群体进行了基因组DNA遗传分析.从12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9个扩增效果好,条带清晰的引物进行扩增.结果表明:(1)日本黄姑鱼和状黄姑鱼群体内个体间的平... 利用RAPD技术对日本黄姑鱼(Nibea japonica)和鮸状黄姑鱼(Nibea miichthioides)养殖群体进行了基因组DNA遗传分析.从12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9个扩增效果好,条带清晰的引物进行扩增.结果表明:(1)日本黄姑鱼和状黄姑鱼群体内个体间的平均遗传相似度分别为0.885 3和0.890 1;用SPSS软件对群体内个体间遗传相似度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鮸状黄姑鱼群体内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在日本黄姑鱼群体内则差异不显著,表明日本黄姑鱼的种质较单一,存在近交衰退的危险;(2)2种黄姑鱼之间相似度为0.7850,遗传距离为0.2150,由此判断2种黄姑鱼为同一属的2个不同物种,这与形态学分析的结果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黄姑鱼 鮸状黄姑鱼 RAPD标记 遗传变异
下载PDF
东海带鱼的胚胎发育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柴学军 朱云海 +1 位作者 王跃斌 胡则辉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5期429-432,共4页
对海上捕获的一尾雌带鱼进行干法人工授精,获得受精卵后对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东海带鱼受精卵在水温25~29.5℃条件下,历经81 h 30 min孵化。根据东海带鱼胚胎发育的特点,划分为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和... 对海上捕获的一尾雌带鱼进行干法人工授精,获得受精卵后对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东海带鱼受精卵在水温25~29.5℃条件下,历经81 h 30 min孵化。根据东海带鱼胚胎发育的特点,划分为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和出膜期等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鱼 人工授精 胚胎发育
下载PDF
日本黄姑鱼Nibea japonica(Temminck et Schlegel)的耐温性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柴学军 徐君卓 《现代渔业信息》 2007年第2期22-23,29,共3页
2005年1月、7月在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西轩试验场,对200ind日本黄姑鱼Ⅰ龄鱼进行耐高温与低温的一系列试验,并对日本黄姑鱼在高温和低温时的摄食和活动能力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日本黄姑鱼的生存极限水温最高为34℃,最低为8℃;越冬的安... 2005年1月、7月在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西轩试验场,对200ind日本黄姑鱼Ⅰ龄鱼进行耐高温与低温的一系列试验,并对日本黄姑鱼在高温和低温时的摄食和活动能力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日本黄姑鱼的生存极限水温最高为34℃,最低为8℃;越冬的安全温度为10℃;摄食温度为10~32℃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黄姑鱼 温度
下载PDF
日本黄姑鱼和鮸状黄姑鱼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柴学军 李鹏飞 吴祖杰 《现代渔业信息》 2009年第4期18-20,共3页
利用PCR技术对日本黄姑鱼和鮸状黄姑鱼线粒体DNA的细胞色素b基因片段进行了扩增,PCR产物直接测序,分别获得日本黄姑鱼和鮸状黄姑鱼1137bp的序列。通过对两种鱼的Cyt b序列的比对分析,得出两种鱼序列的相似性为99.82%;分析了两种鱼序列... 利用PCR技术对日本黄姑鱼和鮸状黄姑鱼线粒体DNA的细胞色素b基因片段进行了扩增,PCR产物直接测序,分别获得日本黄姑鱼和鮸状黄姑鱼1137bp的序列。通过对两种鱼的Cyt b序列的比对分析,得出两种鱼序列的相似性为99.82%;分析了两种鱼序列的碱基组成及碱基变异情况,发现两种鱼的序列差异明显,碱基替换较多,而且有2个位点可以作为区分两种鱼的分子标记。因此,可以将Cyt b基因作为种间分子鉴定或更高分类界元遗传分析的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黄姑鱼 鮸状黄姑鱼 线粒体DNA CYT B基因
下载PDF
运输胁迫下日本黄姑鱼肝脏抗氧化系统的响应 被引量:22
15
作者 孙鹏 柴学军 +3 位作者 尹飞 胡则辉 朱云海 王跃斌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69-474,共6页
研究了运输胁迫对日本黄姑鱼(Nibea japonica)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胁迫处理后,鱼体肝脏中抗氧化防御指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快速升高并显著高于处理前水平(P<0.05),之后逐渐下降到与... 研究了运输胁迫对日本黄姑鱼(Nibea japonica)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胁迫处理后,鱼体肝脏中抗氧化防御指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快速升高并显著高于处理前水平(P<0.05),之后逐渐下降到与处理前无显著性差异。谷胱甘肽转移酶(GST)活力在处理后也有所升高,但一直与处理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脏中维生素C(VC)含量在处理后1 h显著性升高,以应对氧化压力;而自由基含量先升在胁迫0.5 h后快速降低并恢复到处理前水平。丙二醛(MDA)含量在处理后0.5 h达到最高值,然后快速恢复并与处理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运输胁迫能通过氧化应激反应对日本黄姑鱼造成影响,在胁迫应激反应中SOD和CAT可以作为有效的生物指示剂用于胁迫状态的检测;同时,日本黄姑鱼具有较强的抗氧化防御体系,能较快地清除体内自由基并调整鱼体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黄姑鱼 运输胁迫 抗氧化系统
下载PDF
日本黄姑鱼血细胞发生的观察 被引量:12
16
作者 苑淑宾 朱爱意 +1 位作者 江丽华 柴学军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374-1383,共10页
用Wright’s-Giemsa混合染料对日本黄姑鱼外周血涂片以及头肾、肾脏、肝脏和脾脏组织印片染色,观察其中各种血细胞的大小、形态特征,研究了日本黄姑鱼血细胞的发生发育模式。观察发现,在外周血涂片中,除红细胞外,还观察到多种白细胞,主... 用Wright’s-Giemsa混合染料对日本黄姑鱼外周血涂片以及头肾、肾脏、肝脏和脾脏组织印片染色,观察其中各种血细胞的大小、形态特征,研究了日本黄姑鱼血细胞的发生发育模式。观察发现,在外周血涂片中,除红细胞外,还观察到多种白细胞,主要有单核细胞、嗜中性细胞、嗜酸性细胞和淋巴细胞,而嗜碱性细胞没有被发现。红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发生主要在肾脏和头肾,其次是脾脏;粒细胞的发生主要在头肾和脾脏。红细胞的发育经历3个阶段:原红细胞、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阶段。红细胞在成熟过程中,细胞核的体积逐渐变小,细胞与细胞核的体积比由大变小然后再变大。成熟红细胞除了由幼稚细胞发育而来以外,还可以进行一分为二的方式进行分裂;粒细胞的发育经历5个阶段:原粒细胞、早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晚幼粒细胞和成熟粒细胞;淋巴细胞经历了3个阶段:原淋巴细胞、幼淋巴细胞和成熟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的发育和淋巴细胞相似,也经历了3个阶段:原单核细胞、幼单核细胞和成熟单核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黄姑鱼 血细胞发生 血细胞发育 造血器官
下载PDF
黄姑鱼和日本黄姑鱼染色体核型的比较 被引量:7
17
作者 耿智 徐冬冬 +3 位作者 楼宝 柴学军 史会来 毛国民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14,共7页
采用PHA体内直接注射法制备了黄姑鱼Nibea albiflora和日本黄姑鱼N. japonica肾组织的染色体制片,并对两种鱼的核型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黄姑鱼的核型公式为:2n=48t,NF=48;日本黄姑鱼的核型公式为:2n=48t,NF=48。黄姑鱼染色体相对... 采用PHA体内直接注射法制备了黄姑鱼Nibea albiflora和日本黄姑鱼N. japonica肾组织的染色体制片,并对两种鱼的核型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黄姑鱼的核型公式为:2n=48t,NF=48;日本黄姑鱼的核型公式为:2n=48t,NF=48。黄姑鱼染色体相对长度最长为5.94±0.33,最短为3.06±0.20;日本黄姑鱼染色体相对长度最长为5.68±0.22,最短为2.66±0.14。收集文献报道的石首鱼科鱼类的核型研究资料,包括双棘黄姑鱼N.diacanthus、鱼免状黄姑鱼N.miichthioides、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的核型,应用核型进化距离聚类分析方法研究了这5种石首鱼科鱼类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黄姑鱼和双棘黄姑鱼以及鱼免状黄姑鱼和日本黄姑鱼的亲缘关系较近,大黄鱼与鱼免状黄姑鱼的亲缘关系最远,核型进化距离聚类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5种鱼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姑鱼 日本黄姑鱼 染色体 核型进化距离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养殖密度对日本黄姑鱼幼鱼生长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跃斌 胡成硕 +2 位作者 胡则辉 朱云海 柴学军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1-57,共7页
以初始体质量(7.67±0.85)g的日本黄姑鱼(Nibea japonica)为实验对象,研究了不同养殖密度对日本黄姑鱼幼鱼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将其随机分为5组,每缸(200 L)分别放养50、100、150、200、250ind幼鱼,密度分别相当于1.9、3.8、... 以初始体质量(7.67±0.85)g的日本黄姑鱼(Nibea japonica)为实验对象,研究了不同养殖密度对日本黄姑鱼幼鱼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将其随机分为5组,每缸(200 L)分别放养50、100、150、200、250ind幼鱼,密度分别相当于1.9、3.8、5.7、7.6、9.0 kg·m-3,依次记为G1、G2、G3、G4、G5,养殖时间为30 d。结果显示,G5组幼鱼增重率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5),其成活率也较低。血清溶菌酶活性、皮质醇含量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分别表现出降低、增加的趋势,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不同养殖密度下日本黄姑鱼幼鱼的肾脏、肝脏、肌肉及鳃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碱性磷酸酶(AKP)和酸性磷酸酶(ACP)活力有所不同,但总体上没有明显差异。结果表明,本实验条件下,不同实验密度组间日本黄姑鱼幼鱼生长及存活出现了差异,但其非特异性免疫性能并未受到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黄姑鱼 养殖密度 生长 非特异性免疫
下载PDF
不同饲料添加剂对日本囊对虾生长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跃斌 孙忠 +3 位作者 陆建学 朱云海 胡则辉 柴学军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8-44,共7页
以初始体长为(4.70±0.36)cm的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类型饲料添加剂对日本囊对虾生长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实验设4个试验组(A^D组)和1个对照组(E组)分别投喂饲料:对照组为实验用配合饲料,A组为... 以初始体长为(4.70±0.36)cm的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类型饲料添加剂对日本囊对虾生长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实验设4个试验组(A^D组)和1个对照组(E组)分别投喂饲料:对照组为实验用配合饲料,A组为在配合饲料中添加0.1%的维生素C;B组为在配合饲料中添加0.16%的低聚糖;C组为在配合饲料中添加6×105cfu·g-1的芽孢杆菌;D组为混合添加组(由A、B、C 3组各1/3的量组合而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均显著提高了日本囊对虾的增长率(P<0.05);A、B、D组显著提高了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P<0.05),但是各组间差异不显著;与其它试验组相比,D组中日本囊对虾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最高。非特异免疫结果发现,D组肌肉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和酚氧化酶(PO)的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D组肝胰腺中SOD、T-AOC、PO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ACP和AKP与对照组差异并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维生素C、低聚糖、芽孢杆菌及3种添加剂的复合制剂投喂日本囊对虾,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对虾的生长性能,改善非特异性免疫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囊对虾 饲料添加剂 生长 非特异性免疫
下载PDF
日本黄姑鱼胚胎发育及温度对其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15
20
作者 许源剑 孙敏 +2 位作者 柴学军 胡则辉 吴祖杰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6期544-550,共7页
用Nikon显微镜观察了日本黄姑鱼胚胎发育全过程,并比较了受精卵在13种温度下胚胎的发育状况。结果表明:在水温为20~22.5℃、盐度29.9和pH 8.2条件下,从受精卵至孵化出膜总历时34 h 55 min,胚胎发育过程可划分为21期;孵化水温对受精卵... 用Nikon显微镜观察了日本黄姑鱼胚胎发育全过程,并比较了受精卵在13种温度下胚胎的发育状况。结果表明:在水温为20~22.5℃、盐度29.9和pH 8.2条件下,从受精卵至孵化出膜总历时34 h 55 min,胚胎发育过程可划分为21期;孵化水温对受精卵的孵化率、畸形率和孵化时间有显著影响,孵化时数(h)、孵化积温(A)与平均水温(θ)密切相关,h=4265.9θ-1.547 9,A=3.420 1θ2-168.99θ+2 786.1;有效积温为480.04~553.96℃.h,阈温度为7.01℃,但实际孵化水温须高于12℃,14~28℃胚胎均能正常孵化。适宜孵化水温为17~22℃,孵化率高于89%,畸形率低于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黄姑鱼 胚胎 发育 温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