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省级研学旅行政策的时间演进和空间差异研究
1
作者 周洪波 柴焰 张杨 《生产力研究》 2024年第6期6-14,共9页
政策是研学旅行发展的催化剂,对研学旅行的发展起到引领和保障作用,而省级研学政策是导致各地研学旅行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文章以省级研学旅行综合性政策为样本,使用Nvivo 12 Plus对政策内容进行分析,分别从政策文本概况和“政策工具类... 政策是研学旅行发展的催化剂,对研学旅行的发展起到引领和保障作用,而省级研学政策是导致各地研学旅行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文章以省级研学旅行综合性政策为样本,使用Nvivo 12 Plus对政策内容进行分析,分别从政策文本概况和“政策工具类型-政策执行主体-政策作用领域”的三维分析框架研究省级研学政策的时间演进和空间差异,为研学旅行的发展提供有益启示。总体看,省级研学政策对研学旅行含义的规定在不断演化和拓展,各省份对教育部等11部门《意见》的响应存在多重差异,呈现“试点探索-释放需求-扩大供给-规范行业”渐进式演进逻辑并具有三维不均衡性。未来研学旅行相关政策制定要加强系统性、科学性、协同性、创新性,加强政策评估和研学旅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级研学旅行政策 政策三维分析 时间演进 空间差异
下载PDF
关于文旅融合内在价值的审视与思考 被引量:36
2
作者 柴焰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2-119,共8页
新时代条件下,文化与旅游的相互渗入、互为支撑、协同并进、深入融合是满足人民追求高品质旅游和美好生活需求的必由之路。文旅融合的内在价值表现在既能够产生强大的经济收益,为旅游目的地带来福祉;还能够增进基于理解和体验的文化创... 新时代条件下,文化与旅游的相互渗入、互为支撑、协同并进、深入融合是满足人民追求高品质旅游和美好生活需求的必由之路。文旅融合的内在价值表现在既能够产生强大的经济收益,为旅游目的地带来福祉;还能够增进基于理解和体验的文化创造、旅游分享价值,有利于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意产品开发;更为重要的是在强化民族形象的塑造,增强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融合 内在价值 文化自信
下载PDF
纪录片《海豚湾》叙事技巧探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柴焰 郑鑫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0-71,共2页
2010年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的《海豚湾》以真实冷静的镜头语言和高超的叙事技巧揭露了大量海豚在日本太地海湾被屠杀的事实。《海豚湾》的导演在该片中采用鲜明的主观化叙述视角,将三条叙事线索相互交叉,不断设置悬念,既为全面剖析... 2010年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的《海豚湾》以真实冷静的镜头语言和高超的叙事技巧揭露了大量海豚在日本太地海湾被屠杀的事实。《海豚湾》的导演在该片中采用鲜明的主观化叙述视角,将三条叙事线索相互交叉,不断设置悬念,既为全面剖析日本屠杀海豚的真相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又使片子高潮迭起,惊心动魄,其目的都是为了唤起观众的共鸣,加深人们对海豚的关爱以及揭露、谴责和阻止屠杀海豚的行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豚湾》 叙事技巧 关爱
下载PDF
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实施策略探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柴焰 刘佳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0期62-63,共2页
本研究以实证调查为基础,分析了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现状。从高校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实际教学情况出发提出了对大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 大学生 媒介素养教育 实施策略
下载PDF
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的美学价值 被引量:5
5
作者 柴焰 《新闻爱好者》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4-44,共1页
关键词 电视新闻 现场直播 新闻事件 传播符号 大传统 报道方式 播出方式 发展 中国 媒体
下载PDF
“后理论时代”关于宏大叙事问题的探索——伊格尔顿“生命的意义”论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柴焰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9-122,共4页
英国著名新左派马克思主义文论家特里·伊格尔顿在"后理论时代"坚持探索被扭曲和逃避的宏大叙事问题。他的新作《生命的意义》通过解析"意义"与"生命"的内涵,尖锐地批判了后现代主义对一切深层的、... 英国著名新左派马克思主义文论家特里·伊格尔顿在"后理论时代"坚持探索被扭曲和逃避的宏大叙事问题。他的新作《生命的意义》通过解析"意义"与"生命"的内涵,尖锐地批判了后现代主义对一切深层的、整体性的、人的生命等这些崇高课题的贬抑所造成的"意义的消蚀",指出生命的意义并不是一个问题的解答,而是"以某种方式活着",并从后现代主义所回避的伦理道德那里给出了他所认为生命意义的答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理论时代” 伊格尔顿 批判 宏大叙事 生命 意义
下载PDF
三结合育人机制破解高校人才培养难题——《高校育人新机制探索:情感、激励、嫁接三结合》评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柴焰 张晨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6-97,共2页
刘向信教授新著《高校育人新机制探索:情感、激励、嫁接三结合》(人民出版社)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日的最终成果。作者立足高校教育改革与发展实践,以全新理念和宽阔视野,对高校育人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大胆实践。该书既有... 刘向信教授新著《高校育人新机制探索:情感、激励、嫁接三结合》(人民出版社)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日的最终成果。作者立足高校教育改革与发展实践,以全新理念和宽阔视野,对高校育人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大胆实践。该书既有对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提升,又有对国内外先进教育思想的吸收借鉴,创新性地提出并深入阐述了三结合育人机制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育人 育人机制 高校人才培养 情感 激励 嫁接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教育改革与发展
下载PDF
亲历与疏离的诗性记录——《海上传奇》的影像解读 被引量:2
8
作者 柴焰 陈沉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149-152,共4页
贾樟柯在记录影片《海上传奇》中以18位与上海有着密切关系的人物的口述呈现出上海从1930年代到2010年的历史样貌。影片在叙事中运用影像交叠构筑起上海这座城市的聚散离合与颠沛流离命运。影片中对上海日常生活场景以及无名人物的聚焦... 贾樟柯在记录影片《海上传奇》中以18位与上海有着密切关系的人物的口述呈现出上海从1930年代到2010年的历史样貌。影片在叙事中运用影像交叠构筑起上海这座城市的聚散离合与颠沛流离命运。影片中对上海日常生活场景以及无名人物的聚焦则是贾樟柯自己的生活经验的投射,反映出他对上海这座城市情感上的疏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传奇》 亲历 疏离
下载PDF
关注逝去的平凡的生命——新《京报逝》者版的人文关怀 被引量:2
9
作者 柴焰 《新闻爱好者》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2-22,共1页
关键词 《新京报》 人文关怀 《每日电讯报》 《祭十二郎文》 《祭石曼卿文》 生命 平凡 西方报纸 《祭妹文》
下载PDF
文化中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批判——伊格尔顿的爱尔兰文化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柴焰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41-143,共3页
"阶级"和"民族"问题一直是当代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英国文艺理论家伊格尔顿的爱尔兰殖民地背景使他选择了处于英国文化边缘的爱尔兰文化研究。在《希思克利夫与大饥荒:爱尔兰文化研究》等著作中,伊格尔顿从创作和... "阶级"和"民族"问题一直是当代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英国文艺理论家伊格尔顿的爱尔兰殖民地背景使他选择了处于英国文化边缘的爱尔兰文化研究。在《希思克利夫与大饥荒:爱尔兰文化研究》等著作中,伊格尔顿从创作和细读文学文本入手,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爱尔兰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以一种非常强烈的民族主义立场对英国文化中欧洲中心主义的文化霸权进行了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格尔顿 爱尔兰 文化研究
下载PDF
试论俄罗斯民族审美心理的形成 被引量:3
11
作者 柴焰 《中州大学学报》 2002年第4期21-22,共2页
俄罗斯民族有着鲜明的民族性格、心理气质和文化精神,其民族审美心理的形成,受自然环境、哲学、宗教、历史等多方面的制约。俄罗斯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复杂多变的气候形成了俄罗斯民族性格中坚忍不拔的特点;对基督教的接受使俄罗斯民... 俄罗斯民族有着鲜明的民族性格、心理气质和文化精神,其民族审美心理的形成,受自然环境、哲学、宗教、历史等多方面的制约。俄罗斯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复杂多变的气候形成了俄罗斯民族性格中坚忍不拔的特点;对基督教的接受使俄罗斯民族审美文化中处处弥漫着浓厚的宗教意识和悲天悯人的情怀;用基督教精神解释世界的哲学观,使俄罗斯的民族审美注重对灵魂的拷问并且充满了对真理的不懈的追求,也使俄罗斯的审美心理外化为坚定的信仰。由于历史的原因,对女性的赞美长久以来潜移默化地积淀于俄罗斯的审美心理之中,使得对女性的审美创造成为俄罗斯文化中一个永恒的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民族 审美心理 民族性格 文化精神 宗教 世界观 方法论 审美文化
下载PDF
科技文献关键词的标引 被引量:1
12
作者 柴焰 徐思祖 《农业科技管理》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43-44,共2页
标引关键词是沟通作者和读者的重要渠道,它服务于情报检索系统。该文论述了标引关键词的意义、主题分析的步骤和选取关键词的方法.
关键词 科技文献 主题分析 主题词 关键词 标引
下载PDF
一部系统研讨和谐校园建设的创新之作--评刘向信《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理论和实践》 被引量:1
13
作者 柴焰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59-159,共1页
关键词 和谐校园建设 理论与实践 高校改革 刘向 系统 和谐社会建设 山东科技大学 党委书记
下载PDF
大学生与媒介的和谐发展——高校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探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柴焰 胡蕊 《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96-98,共3页
媒介素养是信息社会一个全新的素质概念。大学生是我国国民中文化素养较高的群体,但他们在媒介素养方面还存在一些缺陷。在高校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大学生对媒介信息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 媒介素养是信息社会一个全新的素质概念。大学生是我国国民中文化素养较高的群体,但他们在媒介素养方面还存在一些缺陷。在高校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大学生对媒介信息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映能力,关系到整个社会中坚力量的健康成长和自我发展,而且对构建完善和谐的媒介环境起到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媒介素养教育 媒介环境
下载PDF
论余光中的“乡愁诗” 被引量:2
15
作者 柴焰 《中州大学学报》 2001年第1期49-50,共2页
余光中先生的诗浸染着浓浓的“乡愁”,这种“乡愁”是诉说不尽的忧国怀乡的赤子情怀和解不开的中国情结。本文通过对余光中最具代表性的“乡愁诗”的解读,来探寻诗人的“乡愁”之源,“乡愁”之境以及“乡愁”之情,一展诗人浓郁的爱... 余光中先生的诗浸染着浓浓的“乡愁”,这种“乡愁”是诉说不尽的忧国怀乡的赤子情怀和解不开的中国情结。本文通过对余光中最具代表性的“乡愁诗”的解读,来探寻诗人的“乡愁”之源,“乡愁”之境以及“乡愁”之情,一展诗人浓郁的爱国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愁 赤子情怀 中国情结 诗歌 余光中 现当代文学研究 爱国主义
下载PDF
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教学策略 被引量:1
16
作者 柴焰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0-50,共1页
媒介素养教育目前在我国大陆地区刚刚起步,发展适合我国公民的媒介素养教育,尤其在学校中加强对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教育,提出实施媒介素养教育的方法和策略已经是迫在眉睫的课题了。从现实性和可操作性的角度着眼,中小学可根据自身的... 媒介素养教育目前在我国大陆地区刚刚起步,发展适合我国公民的媒介素养教育,尤其在学校中加强对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教育,提出实施媒介素养教育的方法和策略已经是迫在眉睫的课题了。从现实性和可操作性的角度着眼,中小学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在教学活动中,针对青少年特点,可以实施以下教学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素养教育 教育教学策略 青少年 大陆地区 可操作性 教学活动 现实性 中小学
下载PDF
以美启真——审美教育的现代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柴焰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8-19,共2页
关键词 审美教育 艺术教育 生态意识 科学技术教育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当代形态的批评实践——特里·伊格尔顿对《克拉莉莎》的解读 被引量:1
18
作者 柴焰 《山东社会科学》 2004年第9期85-88,共4页
英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特里·伊格尔顿在文学批评实践方面成绩斐然 ,这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中是少有的。《克拉莉莎强暴 :塞缪尔·理查逊小说里的书写、性欲和阶级斗争》是伊格尔顿的一个经典的马克思主义当代形态的批评... 英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特里·伊格尔顿在文学批评实践方面成绩斐然 ,这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中是少有的。《克拉莉莎强暴 :塞缪尔·理查逊小说里的书写、性欲和阶级斗争》是伊格尔顿的一个经典的马克思主义当代形态的批评实践文本。他对理查逊小说《克拉莉莎》的解读有力印证了其“政治批评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格尔顿 马克思主义 批评实践 《克拉莉莎》
下载PDF
语言观的颠覆与重建——论法国女权主义文学批评 被引量:2
19
作者 柴焰 焦勇勤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2001年第4期18-21,共4页
法国的女权主义文学批评主要是针对妇女与语言的关系问题 ,创立了“女性写作”理论 ,以激进的态度来颠覆男权语言观对女性的压抑。为此 ,法国的 3位著名的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家海伦娜·西苏、露西·伊瑞加雷和朱莉娅·克里斯... 法国的女权主义文学批评主要是针对妇女与语言的关系问题 ,创立了“女性写作”理论 ,以激进的态度来颠覆男权语言观对女性的压抑。为此 ,法国的 3位著名的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家海伦娜·西苏、露西·伊瑞加雷和朱莉娅·克里斯蒂娃分别创立了“女性写作”、“女人腔和女性谱系”和“符号学”来在语言中建构主体。但她们的共同弱点是过分强调女性的生理和语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权主义文学批评 女性写作 女性谱系 符号学
下载PDF
后现代文化理论的省思与理论的重建
20
作者 柴焰 金鑫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1期99-102,共4页
在世纪之交的西方理论界,"理论终结论"此起彼伏,英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家伊格尔顿在《理论之后》一书中对此进行了回应。他通过对当前的文化理论兴衰的全面的诊断和清醒的审视,指明"政治失忆"和"政治失败"... 在世纪之交的西方理论界,"理论终结论"此起彼伏,英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家伊格尔顿在《理论之后》一书中对此进行了回应。他通过对当前的文化理论兴衰的全面的诊断和清醒的审视,指明"政治失忆"和"政治失败"是其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后现代理论把宏大、严肃的涉及到人类终极关怀的政治问题换成了人类琐碎的生活形式,结果在面对人类根本性问题时显得软弱无力,因此在新的历史语境下,真正走向终结的是"后现代理论",理论自身并未终结。伊格尔顿认为理论的重建必须重视后现代主义所逃避的道德、价值、真理等宏大问题,以伦理学为新起点,遵循马克思主义对于人类解放的终极关怀与社会主义传统,在反思中保持批判的姿态,并且指向政治实践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文化理论 《理论之后》 伊格尔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