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侧部分后牙反者的咀嚼运动轨迹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王美青 胡敏 +3 位作者 陈金武 姚秀芳 颜朝云 柴田考典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84-187,共4页
目的 :探讨单侧部分后牙反牙合对咀嚼运动轨迹的影响。方法 :14名单侧部分后牙反牙合者 ,12名正常牙合对照 ,K6 - I型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 ,测试分别用左、右侧咀嚼口香糖时的运动轨迹和速度。结果 :1对照组冠状面咀嚼运动呈规则的环形 ... 目的 :探讨单侧部分后牙反牙合对咀嚼运动轨迹的影响。方法 :14名单侧部分后牙反牙合者 ,12名正常牙合对照 ,K6 - I型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 ,测试分别用左、右侧咀嚼口香糖时的运动轨迹和速度。结果 :1对照组冠状面咀嚼运动呈规则的环形 ,反牙合组出现同出同入型、对出对入型等异常咀嚼环及“8”字型、出入轨重合型、桃型、平顶型、紊乱型等异常牙合期轨迹 ;2反牙合组咀嚼时向后运动的幅度 ,咬合引导轨迹与水平面的夹角 ,咀嚼终末平均速度明显增大。结论 :单侧部分后牙反牙合 ,可以对咀嚼运动的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HE 咀嚼运动 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盘解剖形态观察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美青 张旻 +3 位作者 姚秀芳 颜朝云 黄城外 柴田考典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36-439,共4页
目的 :探讨颞下颌关节盘形态特点及其意义。方法 :观察 6 0个福尔马林固定过的颞下颌关节盘 ,用游标卡尺测量前、中、后各部在内、中、外 1/ 3的厚度。结果 :1例 2侧关节盘形态异常 ,其余 5 8个关节盘形态特点 :关节盘前、中、后三带逐... 目的 :探讨颞下颌关节盘形态特点及其意义。方法 :观察 6 0个福尔马林固定过的颞下颌关节盘 ,用游标卡尺测量前、中、后各部在内、中、外 1/ 3的厚度。结果 :1例 2侧关节盘形态异常 ,其余 5 8个关节盘形态特点 :关节盘前、中、后三带逐渐过渡 ,无明显分界 ,前带前后径相对较小 ,变化较少 ,中、后带的前后径变化较大 ,多数中带的前后径外 1/ 3较大 ,内 1/ 3较小。平均厚度 :矢状方向的中、内 1/ 3:后份 >前份 >中份 ,外 1/3:前 1/ 3和后 1/ 3无明显差别 ,均大于中 1/ 3;冠状方向中 1/ 3:内侧 >中份 >外侧 ,后 1/ 3:中份 >内侧 >外侧 ,前 1/ 3:内、中外无明显差别。矢状面中 1/ 3双凹形关节盘比例较内、外 1/ 3高。结论 :关节盘形态变化主要位于内、外 1/ 3的中、后带 ,此特点可能影响到关节盘的影像学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关节盘 局部解剖学
下载PDF
老年人穿孔的颞下颌关节盘解剖特点 被引量:2
3
作者 贺建军 王美青 柴田考典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8-70,共3页
目的 :探讨老年人穿孔的颞颌关节盘特点和规律。方法 :113具老年尸体标本 2 2 6侧颞下颌关节 ,福尔马林液固定 1年 ,常规解剖取出关节盘观察 ,取全部穿孔的关节盘 ,记录穿孔的部位、大小。结果 :①样本平均年龄女性高于男性 ,穿孔者与... 目的 :探讨老年人穿孔的颞颌关节盘特点和规律。方法 :113具老年尸体标本 2 2 6侧颞下颌关节 ,福尔马林液固定 1年 ,常规解剖取出关节盘观察 ,取全部穿孔的关节盘 ,记录穿孔的部位、大小。结果 :①样本平均年龄女性高于男性 ,穿孔者与非穿孔者无明显差别 ;② 30例 40侧颞下颌关节有关节盘穿孔 ;③矢状方向上关节盘中 1/3及双板区的穿孔分别为 2 5 /6 9( 36 .2 % )和 2 4/6 9( 34.8) % ,冠状方向上关节盘中 1/3和外 1/3的穿孔依次为 33/6 9( 4 7.8% )和 30 /6 9( 4 3.5 % ) ;④大于关节盘本体部表面积 1/9的穿孔占 80 %。结论 :老年人关节盘穿孔主要发生在关节盘中带的外、中份及双板区的外、中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解剖学 颞下颌关节综合征 穿孔 关节盘 老年人
下载PDF
三维CT在面中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4
作者 方一鸣 陈伟建 +5 位作者 谷志远 赵翚 许方洪 王靖九虎 柴田考典 万敏 《医学研究通讯》 2004年第12期26-27,共2页
面中部骨折尤其是髁突骨折、LeFort型骨折的影像学诊断,一直是临床诊断的难题.由于骨折周围骨结构的重叠,常规X线对各种类型的骨折有不准确的显示,对骨折线的走行往往无法显示,常常影响到治疗方案的确定.本项目通过对210例(自1996年5月... 面中部骨折尤其是髁突骨折、LeFort型骨折的影像学诊断,一直是临床诊断的难题.由于骨折周围骨结构的重叠,常规X线对各种类型的骨折有不准确的显示,对骨折线的走行往往无法显示,常常影响到治疗方案的确定.本项目通过对210例(自1996年5月~2001年9月)面中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表现,三维、二维CT、常规X线的术前图像及95例术后影像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治疗效果随访.探讨面中部骨折的影像学特征和对制定治疗计划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中部骨折 临床应用 三维CT X线 影像学特征 治疗计划 骨结构 难题 准确 常规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与咬合关系研究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旻 王美青 +2 位作者 王景杰 姚秀芳 柴田考典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00年第4期197-199,256,共4页
目的:建立生物相似性和力学相似性都较高的、包括下颌骨和颞下颌关节(TMJ)的计算机三维有限元模型。方法:以正常咬合、青年尸体头颅为标本,用CT断层和手工断层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建立下颌骨及TMJ硬、软组织模型,并给髁突赋予实验测得的... 目的:建立生物相似性和力学相似性都较高的、包括下颌骨和颞下颌关节(TMJ)的计算机三维有限元模型。方法:以正常咬合、青年尸体头颅为标本,用CT断层和手工断层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建立下颌骨及TMJ硬、软组织模型,并给髁突赋予实验测得的正交各向异性参数;以光弹实验测得的咬合力向量进行加载,以二维平衡力系计算结合约束的方法进行边界约束。结果:建立了包括下颌骨、髁突、关节盘、关节软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真实再现了同一个体的盘-突关系。结论:本研究可有效地提高下颌骨及TMJ有限元模型的生物及力学相似性,为一系列咬合对TMJ应力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咬合关系 三维有限元模型 生物力学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盘前移后双板区改建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谷志远 冯剑颖 +2 位作者 詹静 吴慧玲 柴田.考典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08-410,共3页
目的:探讨关节盘前移后双板区的适应性改建。方法:日本大白兔30只,先制作成关节盘前移位动物模型,定期处死,取关节标本作HE染色、阿尔辛蓝、间苯二酚-品红染色、细胞凋亡检查和蛋白多糖含量测量。结果:在关节盘移位的初期,双板区即发生... 目的:探讨关节盘前移后双板区的适应性改建。方法:日本大白兔30只,先制作成关节盘前移位动物模型,定期处死,取关节标本作HE染色、阿尔辛蓝、间苯二酚-品红染色、细胞凋亡检查和蛋白多糖含量测量。结果:在关节盘移位的初期,双板区即发生细胞凋亡,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排列紊乱、断裂;蛋白多糖先是急剧下降,然后缓慢上升。4周后,双板区内可出现软骨样细胞或典型的软骨组织。结论:双板区在关节盘移位后会进行重构,使之成为类似纤维软骨样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关节盘移位 双板区 适应性改建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TMD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后髁突软骨细胞基质基因表达的变化
7
作者 冯剑颖 张凯 +1 位作者 谷志远 柴田.考典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0-102,119,共4页
目的 探讨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后髁突软骨细胞基质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 建立 4 0只大白兔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动物模型 ,用地高辛标记cRNA探针原位杂交技术 ,检测术后不同病变时期髁突软骨细胞Ⅱ型胶原和蛋白多糖聚合体基因表达的改变... 目的 探讨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后髁突软骨细胞基质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 建立 4 0只大白兔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动物模型 ,用地高辛标记cRNA探针原位杂交技术 ,检测术后不同病变时期髁突软骨细胞Ⅱ型胶原和蛋白多糖聚合体基因表达的改变。结果 正常髁突的增殖层深层、肥大层和钙化层细胞胞浆内可见大量Ⅱ型胶原和蛋白多糖聚合体mRNA表达。术后 1周蛋白多糖聚合体开始下调 ,至 2周达低谷 ,6周后恢复至正常水平。Ⅱ型胶原 4周后开始持续下降 ,其表达下降程度较蛋白多糖聚合体显著 ,8周后逐渐恢复正常。结论 关节盘前移位后髁突软骨的基质基因表达发生有序、协调的变化 ,这种变化意味着适应性改建的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盘 后髁突 软骨细胞基质 基因表达 蛋白多糖聚合体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TMD
下载PDF
髁突矢状骨折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分析 被引量:31
8
作者 方一鸣 谷志远 +3 位作者 陈伟建 王靖虓 柴田考典 张林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50-252,共3页
目的 探索髁突矢状骨折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特点。方法 对 14例 (15侧 )下颌骨髁突矢状骨折患者的临床表现、常规X线、二维CT和三维CT图像进行分析 ,并对治疗效果随访。结果14例 15侧约占下颌骨髁突骨折的 31 2 5 % (15 / 48) ,髁突前... 目的 探索髁突矢状骨折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特点。方法 对 14例 (15侧 )下颌骨髁突矢状骨折患者的临床表现、常规X线、二维CT和三维CT图像进行分析 ,并对治疗效果随访。结果14例 15侧约占下颌骨髁突骨折的 31 2 5 % (15 / 48) ,髁突前斜面纵裂处常位于髁突外 1/ 3与中 1/ 3交界处 ,在髁突后斜面 ,纵裂常位于髁突中 1/ 3处。随访 3~ 2 9个月 :14例咬合关系均正常。结论 下颌骨髁突矢状骨折主要发生于髁突翼外肌凹所在部位 ,有效的治疗可获良好的治疗效果 ;二维CT和三维CT对诊断髁突矢状骨折有着重要意义目的 探索髁突矢状骨折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特点。方法 对 14例 (15侧 )下颌骨髁突矢状骨折患者的临床表现、常规X线、二维CT和三维CT图像进行分析 ,并对治疗效果随访。结果14例 15侧约占下颌骨髁突骨折的 31 2 5 % (15 / 48) ,髁突前斜面纵裂处常位于髁突外 1/ 3与中 1/ 3交界处 ,在髁突后斜面 ,纵裂常位于髁突中 1/ 3处。随访 3~ 2 9个月 :14例咬合关系均正常。结论 下颌骨髁突矢状骨折主要发生于髁突翼外肌凹所在部位 ,有效的治疗可获良好的治疗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踝状突 骨折 放射摄影术 SFMC
原文传递
兔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后关节软骨细胞的凋亡及其意义 被引量:7
9
作者 冯剑颖 谷志远 +3 位作者 曹之强 柴田考典 胡济安 彭佳萍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00-202,W004,共4页
目的 观察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动物模型的关节软骨细胞凋亡动态改变 ,探讨软骨细胞凋亡的意义。方法 日本大白兔 2 6只 ,实验组 2 0只行手术 ,在不打开颞下颌关节囊的情况下制成关节盘前移位动物模型 ,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 (TUNEL)观察... 目的 观察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动物模型的关节软骨细胞凋亡动态改变 ,探讨软骨细胞凋亡的意义。方法 日本大白兔 2 6只 ,实验组 2 0只行手术 ,在不打开颞下颌关节囊的情况下制成关节盘前移位动物模型 ,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 (TUNEL)观察术后不同病变时期关节区组织学的改变和软骨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 术后 1~ 2周为髁突软骨细胞凋亡的高峰期 ,集中于功能区的肥大层和增殖层。 4~ 6周进入关节改建期。结论 关节盘前移位后可激活软骨细胞的凋亡机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颞下颌关节盘移位 软骨细胞 细胞凋亡机制 关节软骨细胞
原文传递
无症状者颞下颌关节磁共振影像观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美青 曹鸿涛 +3 位作者 刘满生 姚秀芳 张旻 柴田考典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52-252,共1页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磁共振 影像观察 TMJ
原文传递
兔关节盘移位后双板区弹力纤维的适应性变化(英文) 被引量:1
11
作者 谷志远 吴慧玲 +4 位作者 冯剑颖 柴田考典 胡济安 张银凯 谢志坚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12期1772-1776,144,共5页
目的 探讨颞下颌关节盘中弹力纤维在关节盘前移位后的动态变化。方法 日本大白兔 2 8只 ,8只用于实验对照 ,2 0只用于建立右关节盘前移位动物模型。分别于术后 2周、4周、6周、8周和 12周各处死 4只实验动物 ,作组织化学检查。结果 ... 目的 探讨颞下颌关节盘中弹力纤维在关节盘前移位后的动态变化。方法 日本大白兔 2 8只 ,8只用于实验对照 ,2 0只用于建立右关节盘前移位动物模型。分别于术后 2周、4周、6周、8周和 12周各处死 4只实验动物 ,作组织化学检查。结果 实验组中双板区的弹力纤维在盘前移位后出现纤维数量下降及排列紊乱。 2周时可见丛状弹力纤维 ;4周时弹力纤维数量明显下降 ,丛状排列消失 ,纤维断裂 ;6周时弹力纤维扭曲或断裂成粗黑点 ;8周时纤维数量进一步减少 ,排列明显紊乱 ;10周和 12周与 8周相似。结论 关节盘前移位后双板区弹力纤维的功能、分布和排列均发生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盘前移位 弹力纤维 下颌关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