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天性上睑下垂对眼散光量及轴长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栾国刚 谌金金 +4 位作者 熊莎 章艳 朱丹 肖芬 严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10期2135-2137,共3页
目的:评价先天性上睑下垂严重程度与眼总散光、角膜散光和眼内散光的关系及其对眼轴长的影响,并探究与弱视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50例100眼,按正常、轻、中、重度下垂分列Ⅰ,Ⅱ,Ⅲ,Ⅳ组,Ⅰ:33眼;Ⅱ:20眼;Ⅲ:17眼;Ⅳ:3... 目的:评价先天性上睑下垂严重程度与眼总散光、角膜散光和眼内散光的关系及其对眼轴长的影响,并探究与弱视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50例100眼,按正常、轻、中、重度下垂分列Ⅰ,Ⅱ,Ⅲ,Ⅳ组,Ⅰ:33眼;Ⅱ:20眼;Ⅲ:17眼;Ⅳ:30眼;首先进行规范的医学验光,以其散光绝对值为眼球总散光值;接着角膜地形图仪测量双眼角膜地形至少3次,取结果最好者记录角膜散光值;按公式:眼内散光=总散光-角膜散光,记录眼内散光。最后A超测量双眼轴长各5次,取其平均值。结果:总散光,角膜散光总体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0,0.002<0.05),且与上睑下垂严重呈一定正相关(Spearman r s=0.514,0.721,P均<0.05);但角膜散光轴向、眼轴长度、眼内散光总体比较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其中散光轴向、眼内散光与上睑下垂严重程度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先天性上睑下垂对眼散光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角膜散光发生,其散光的严重程度与上睑下垂严重程度相关,但是对眼轴长不产生明显影响。弱视在重度上睑下垂眼更加常见,高的角膜散光与其有关,且多为中度的顺规散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上睑下垂 总散光 角膜散光 眼内散光 眼轴长度
下载PDF
先天性白内障形觉剥夺时间对眼主要屈光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栾国刚 严涛 +2 位作者 谌金金 熊莎 章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7-268,272,共3页
目的评价先天性白内障形觉剥夺时间对眼屈光系统主要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单眼先天性白内障患者48例,年龄(6个月~35岁);术前综合验光仪进行主觉验光,对不能配合主觉验光者进行检影验光,按形觉剥夺时间分为0-4a组(13眼)、4-8a组(18眼)、... 目的评价先天性白内障形觉剥夺时间对眼屈光系统主要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单眼先天性白内障患者48例,年龄(6个月~35岁);术前综合验光仪进行主觉验光,对不能配合主觉验光者进行检影验光,按形觉剥夺时间分为0-4a组(13眼)、4-8a组(18眼)、>8a组(17眼),测量双眼眼轴长度、角膜曲率。最佳矫正视力低于正常视力,或者两眼最佳矫正视力相差两行及其以上者为弱视。结果先天性白内障患者形觉剥夺时间在0-4a组、4-8a组,眼轴长度在双眼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63、0.547);剥夺时间与双眼眼轴长度差值(0.92±0.41)mm、(1.64±1.49)mm并无明显相关性(P=0.703、0.890);各形觉剥夺时间段,双眼角膜曲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在形觉剥夺时间大于8a组:双眼眼轴长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眼轴长度差值(3.05±1.88)mm与形觉剥夺时间正相关(r=0.816,P<0.01);但是角膜曲率在两眼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42例患者双眼等效球镜屈光度绝对值差值(3.66±3.00)D与眼轴长度绝对值差值(2.23±1.46)mm呈正相关(r=0.782,P<0.01)。结论先天性白内障在形觉剥夺初期,并不对眼轴长度产生明显影响,早期的形觉剥夺主要是形成形觉剥夺性弱视;单眼先天性白内障引起的屈光参差,主要由眼轴延长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觉剥夺时间 眼轴长 角膜曲率
下载PDF
2种角膜塑形镜矫治近视复合散光的疗效 被引量:1
3
作者 栾国刚 黄晶晶 严涛 《眼科学报》 CAS 2021年第7期503-508,共6页
目的:探究球面塑形镜、环曲面塑形镜在矫治近视复合散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近视94例(178眼),按佩戴塑形镜类型分为球面塑形镜组(48例,90眼)与环曲面塑形镜组(4... 目的:探究球面塑形镜、环曲面塑形镜在矫治近视复合散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近视94例(178眼),按佩戴塑形镜类型分为球面塑形镜组(48例,90眼)与环曲面塑形镜组(46例,88眼)。记录配镜前、佩戴1年后、停戴1周后的视力、角膜散光、眼轴长、球镜屈光度、眼压、泪膜破裂时间及角膜着染率。结果:戴镜1年后,2组组内相比,散光、球镜度数、眼压、泪膜破裂时间均降低,但2组组间相比,仅散光度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戴镜1年后,两组视力较戴镜前显著提高,停戴后近视度数较佩戴前增加,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塑形镜角膜着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种塑形镜均能够降低近视复合散光患者度数,有效提高患者视力,但并不能完全阻止近视的进展。虽然环曲面塑形镜在矫正散光方面有优势,但总有效性与安全性并不占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面塑形镜 环曲面塑形镜 近视复合散光 有效性 安全性
下载PDF
不同治疗方式治疗婴幼儿泪囊炎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谌金金 章艳 +1 位作者 栾国刚 严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2338-2341,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式治疗婴幼儿泪囊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01/2015-12就诊于我院眼科的婴幼儿泪囊炎患者218例356眼,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泪囊区按摩组,泪道加压冲洗组,单纯泪道探通组,泪道探通联合激素冲洗组。观察不同分组...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式治疗婴幼儿泪囊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01/2015-12就诊于我院眼科的婴幼儿泪囊炎患者218例356眼,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泪囊区按摩组,泪道加压冲洗组,单纯泪道探通组,泪道探通联合激素冲洗组。观察不同分组患儿的治愈率。结果:随着患儿年龄的增加,总的治愈率呈明显下降趋势;泪道探通组的疗效显著性高于泪道加压组及泪囊按摩组,泪道加压冲洗组的疗效显著性高于泪囊按摩组;联合激素冲洗组疗效显著优于不联合激素冲洗组。上泪小点探通术治愈率显著优于下泪小点探通术。随着患儿年龄的增加,泪囊按摩组、泪道加压冲洗组和泪道探通组的治愈率不断降低(r=0.553、0.437、0.742,P〈0.05)。结论:对于月龄较小,1岁以下的患儿首选泪囊区按摩法,而对于1岁~2岁的患儿泪囊按摩无效者推荐泪道探通,上泪小点探通疗效更优,而对于2岁以上患儿多推荐泪道探通联合激素冲洗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囊炎 婴幼儿 疗效
下载PDF
MA与CAG方案在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冉昌丽 栾国刚 《巴楚医学》 2022年第4期15-19,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采用MA与CAG两种不同方案诱导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8年6月我院血液科收治的78例老年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2例采用MA方案、36例采用小剂量CAG方案诱导化疗。比较...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采用MA与CAG两种不同方案诱导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8年6月我院血液科收治的78例老年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2例采用MA方案、36例采用小剂量CAG方案诱导化疗。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后半年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在临床疗效方面,MA组和小剂量CAG组总有效缓解率无明显差异(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CAG组骨髓抑制和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MA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理功能评分、精神健康和情感职能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提高,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AG方案与MA方案治疗老年AML的疗效相当,但CAG在化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方案 小剂量CAG方案 老年急性髓性白血病 有效缓解率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先天性玻璃体囊肿
6
作者 栾国刚 黄晶晶 《眼科》 CAS 2021年第2期146-146,共1页
男性,56岁。右眼视物模糊8年,加重1年。视力:右眼0.1,左眼0.6。右眼玻璃体腔见一圆形透明肿物悬浮于中央,约6 PD,随眼球运动浮动,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并遮挡视盘及黄斑(图1A)。余视网膜未见明显异常。B超:右眼玻璃体腔内圆形囊样强回声,... 男性,56岁。右眼视物模糊8年,加重1年。视力:右眼0.1,左眼0.6。右眼玻璃体腔见一圆形透明肿物悬浮于中央,约6 PD,随眼球运动浮动,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并遮挡视盘及黄斑(图1A)。余视网膜未见明显异常。B超:右眼玻璃体腔内圆形囊样强回声,呈游离状,未与视网膜相连(图1B),随体位变动而变动。患者既往无眼部外伤史。诊断:右眼先天性玻璃体囊肿。行右眼玻璃体切除术,切除囊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回声 囊样 眼球运动 视物模糊 视网膜
原文传递
两种自制简易装置取出玻璃体硅油的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栾国刚 谌金金 严涛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80-84,共5页
目的 探讨自制研发用于玻璃体硅油取出两种简易装置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因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附着稳定的患者200例200眼,硅油填充术后3~6个月。采用完全随机化分组分为2个组。第一组有102例,20G通道20GY型静脉留置套管针制作简易... 目的 探讨自制研发用于玻璃体硅油取出两种简易装置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因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附着稳定的患者200例200眼,硅油填充术后3~6个月。采用完全随机化分组分为2个组。第一组有102例,20G通道20GY型静脉留置套管针制作简易取油器具取硅油,20G笛针行气液交换取出残余硅油;第二组98例,将输血管直管两端垂直剪断,保留长度为5 mm,一端套在23G取油穿刺套管上,另一端连接20 mL注射器取油,23G笛针行气液交换取出残余硅油;结果 第一组与第二组在硅油取出时间长度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65±1.52)min vs(4.85±2.02)min,t=1.38,P=0.14];第一组与第二组间气液交换时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5±0.51)min vs(2.16±1.24)min,t=8.34,P=0.003];第一组与第二组间的眼压在术前及术后1 d、4 d、1周、1个月等时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组与第二组间在感染率、出血率、视网膜脱离复发率等并发症之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组患者的硅油残留率低于第二组患者,两组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10%vs 19.61%,P=0.002);结论 行单纯硅油取出,两种取油方法均是安全有效的。但气液交换时间及硅油残留率,20G Y型静脉留置针制作取油器联合20G笛针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油取出 20G Y型静脉留置针 20、23G笛针 气液交换 并发症
原文传递
角膜塑形镜矫正近视对青少年眼屈光系统及眼压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严涛 栾国刚 +1 位作者 谌金金 陈雯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69-71,共3页
目的评价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眼屈光系统的影响。方法选取通过配戴角膜塑形镜矫正近视的青少年患者100例200眼,行裸眼视力、等效屈光度、角膜曲率、角膜厚度、泪膜破裂时间及眼压测量5次(配镜前,配镜后1周、1个月、2个月、6个月)。结果... 目的评价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眼屈光系统的影响。方法选取通过配戴角膜塑形镜矫正近视的青少年患者100例200眼,行裸眼视力、等效屈光度、角膜曲率、角膜厚度、泪膜破裂时间及眼压测量5次(配镜前,配镜后1周、1个月、2个月、6个月)。结果裸眼视力、等效屈光度、角膜曲率、眼压均于1周内明显下降,1个月后趋于稳定,泪膜破裂时间及角膜中央厚度、眼轴长度各测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期间90%患者角膜轻度感染,10.5%患者合并结膜炎,经适当处理后症状均消失。结论角膜塑形镜主要是通过改变角膜屈率,降低患者近视度数,从而提高视力,佩戴后经适当处理,未见不可逆转损伤及严重并发症,降低青少年近视度数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效屈光度 角膜曲率 眼轴长度 眼压 并发症
原文传递
改良型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应用
9
作者 曹红宁 覃光海 +2 位作者 栾国刚 李安 宋旋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1期0047-0050,共4页
分析改良型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EVO-ICL)矫正高度近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研究纳入了2022年1月至2022年8月在宜昌爱尔眼科医院采用改良型EVO-ICL手术方法进行V4c ICL植入的50例高度近视患者(99眼)。通过在手术前、手术后... 分析改良型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EVO-ICL)矫正高度近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研究纳入了2022年1月至2022年8月在宜昌爱尔眼科医院采用改良型EVO-ICL手术方法进行V4c ICL植入的50例高度近视患者(99眼)。通过在手术前、手术后2小时、手术后1天、手术后1周、手术后1个月、手术后3个月和手术后半年内进行眼压比较,评估了手术的安全性。另外,通过在手术前和手术后1天、1周、1个月、3个月和半年内进行裸眼视力和角膜散光(使用电脑验光法)的比较,评估了手术的有效性。同时还比较了手术前和手术后半年内的角膜内皮细胞数和角膜散光(使用pentacam法)。结果 手术后的视力明显优于手术前,但手术后半年内的视力无显著性差异。眼压方面,手术前和手术后的眼压没有显著性差异。对于角膜散光,无论是使用电脑验光法还是pentacam法,手术前后的差异均不显著。此外,手术前后的角膜内皮细胞数也没有显著性差异。综上所述,改良型EVO-ICL植入术在矫正高度近视方面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结论 高度近视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在改良型晶状体植入术后的房型人工晶状体术中表现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型ICL术 视力 眼压 角膜散光 术源性散光 角膜内皮细胞计数
下载PDF
角膜挫伤后形态变化
10
作者 严涛 栾国刚 艾明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8年第1期157-159,共3页
目的:通过对角膜表面曲率、表面规则指数、表面不对称指数、中央角膜厚度的观察,评价眼挫伤后角膜表面形态的变化。方法:单眼角膜挫伤患者25例,以健眼作对照眼,用TM S23角膜地形图检查仪测量健眼、患眼(1d、1周、1月)3次,取结果最好者,... 目的:通过对角膜表面曲率、表面规则指数、表面不对称指数、中央角膜厚度的观察,评价眼挫伤后角膜表面形态的变化。方法:单眼角膜挫伤患者25例,以健眼作对照眼,用TM S23角膜地形图检查仪测量健眼、患眼(1d、1周、1月)3次,取结果最好者,记录角膜表面曲率、表面规则指数、表面不对称指数、中央角膜厚度。结果:角膜表面曲率、表面规则指数、表面不对称指数、中央角膜厚度,与健眼比较,伤后1d、1周均增加,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1月后差异不明显,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结论:眼挫伤后角膜前表面曲率及表面不对称性增加,1周后呈下降趋势,1月后逐渐恢复到健眼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挫伤 角膜表面曲率 表面规则指数 表面不对称指数 中央角膜厚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