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远端桡动脉穿刺在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蒋建青 江卫萍 栾献亭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93-97,共5页
目的探讨经远端桡动脉穿刺在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65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治疗的患者按穿刺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85例和对照组80例,研究组采用经远端桡动脉穿刺,对照组采用传统桡动脉穿刺。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 目的探讨经远端桡动脉穿刺在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65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治疗的患者按穿刺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85例和对照组80例,研究组采用经远端桡动脉穿刺,对照组采用传统桡动脉穿刺。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穿刺时间、压迫止血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造影剂用量、X线曝光时间、术后3 h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率及桡动脉内径。结果两组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穿刺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压迫止血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手术时间、造影剂用量及X线曝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 h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左侧、右侧桡动脉内径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左侧、右侧远端桡动脉内径与传统桡动脉内径呈显著正相关(r=0.455、0.470,P<0.05)。结论经远端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安全有效,与传统桡动脉穿刺相比,可缩短压迫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减轻术后疼痛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穿刺 桡动脉 远端 疼痛 并发症
下载PDF
血清sTLT-1、CX3CL1、NT-proBNP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近期预后预测中的价值
2
作者 张海涛 栾献亭 +1 位作者 张辉 赵佳佳 《内科》 2023年第6期598-602,共5页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样转录因子-1(sTLT-1)、C-X3-C趋化因子配体1(CX3CL1)、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近期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116例行PCI治疗的AM...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样转录因子-1(sTLT-1)、C-X3-C趋化因子配体1(CX3CL1)、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近期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116例行PCI治疗的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术后3个月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患者为预后不良组(34例),未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患者为预后良好组(82例)。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以及术后1 d、术后1个月血清sTLT-1、CX3CL1、NT-proBNP水平。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AMI患者PCI术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分析不同血清sTLT-1、CX3CL1、NT-proBNP差值水平AMI患者预后不良的相对危险度。结果 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支架数目、支架直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预后不良组术后1 d、术后1个月血清sTLT-1、CX3CL1、NT-proBNP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术后1d、术后1个月血清sTLT-1、CX3CL1、NT-proBNP水平差值均低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LVEF、支架数目、支架直径,以及术后1 d、术后1个月血清sTLT-1、CX3CL1、NT-proBNP水平及其差值均是AMI患者PCI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均P<0.05);血清ΔsTLT-1、ΔCX3CL1、ΔNT-proBNP高水平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度是低水平者的0.462、0.336、0.417倍。结论 血清sTLT-1、CX3CL1、NT-proBNP水平为AMI患者PCI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水平变化情况可帮助临床预测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预后 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样转录因子-1 C-X3-C趋化因子配体1 N末端-脑钠肽前体
下载PDF
冠状动脉局部给药在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效果
3
作者 张海涛 栾献亭 +1 位作者 张辉 赵佳佳 《华夏医学》 CAS 2023年第1期121-125,共5页
目的:探究经靶向灌注导管冠状动脉局部给药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92例拟行PCI治疗的AMI患者,采用靶向灌注导管冠状动脉局部给药的46例作为A组,冠状动脉指引导管给药的46例作为B组。治疗后7... 目的:探究经靶向灌注导管冠状动脉局部给药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92例拟行PCI治疗的AMI患者,采用靶向灌注导管冠状动脉局部给药的46例作为A组,冠状动脉指引导管给药的46例作为B组。治疗后7 d,分析两组校正QT间期(QTc)、QRS时限、QT离散度(QT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TIMI血流帧数计数(cTFC)值、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羟丁酸脱氢酶(HBDH)水平和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结果:治疗后,两组QTc、QRS时限、QTd、LVEDV、LVESV、cTFC帧数值、CK-MB、CK、LDH、HBDH均降低,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VEF升高,A组高于B组;A组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2.2%,低于B组19.6%(P<0.05)。结论:靶向灌注导管冠状动脉局部给药应用于PCI治疗AMI可提高心功能,降低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 比伐芦定
下载PDF
运动血流动力学检测对预测肥厚型心肌病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魏俊俊 王先涛 栾献亭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3年第2期218-220,共3页
目的探究肥厚型心肌病(HCM)合并异常血压反应(ABPR)患者的临床特征,明确ABPR是否与左心室流出道梗阻(LVOTO)及不良预后相关。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2018年间于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就诊并接受心肺运动试验的HCM患者103例,其中ABPR... 目的探究肥厚型心肌病(HCM)合并异常血压反应(ABPR)患者的临床特征,明确ABPR是否与左心室流出道梗阻(LVOTO)及不良预后相关。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2018年间于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就诊并接受心肺运动试验的HCM患者103例,其中ABPR组患者27例,对照组76例;分析ABPR组患者临床特征、恶性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心衰)相关事件资料,并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生存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BPR组运动试验中包括预测最大摄氧量[(65.05±16.80)%vs.(81.47±12.48)%,P<0.05]和代谢当量[(5.39±1.44)vs.(8.20±3.34),P<0.05]等心肺功能指标显著降低,左心室流出道压差更高[(43.22±24.52)mmHg vs.(31.11±17.12)mmHg,P<0.05],但LVOTO例数方面无显著差异(62.96%vs.44.74%,P>0.05)。患者出院后平均随访4.37±1.31年,ABPR与恶性心律失常事件风险无显著相关(P=0.536),但与心衰相关事件风险的显著提升相关(P=0.028)。ABPR组中,是否存在LVOTO与不良事件风险无关。结论无论是否存在LVOTO,ABPR与心脏储备能力下降有关,且ABPR患者发生心衰相关事件风险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血压 临床特征 左心室流出道梗阻 预后
下载PDF
介入治疗后股动脉压迫止血的经验
5
作者 栾献亭 杨跃进 王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11-311,共1页
关键词 介入治疗 股动脉压迫止血 临床经验
下载PDF
肠宁合剂配合西咪替丁治疗肠易激综合征62例 被引量:3
6
作者 栾献亭 张振卿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619-619,共1页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 62例用肠宁合剂 (黄连、青黛、延胡、木香、桂枝、当归等 )配合西咪替丁治疗 ,对照组 40例予苯乙哌啶、谷维素、维生素 B1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 68% ,优于对照组 ( P<...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 62例用肠宁合剂 (黄连、青黛、延胡、木香、桂枝、当归等 )配合西咪替丁治疗 ,对照组 40例予苯乙哌啶、谷维素、维生素 B1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 68% ,优于对照组 ( P<0 .0 1 )。提示 :本方法对本病具有清热利湿 ,化瘀止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中西医结合治疗 肠宁合剂 西咪替丁
下载PDF
中国急性心肌梗死不同Kilip分级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情况分析 被引量:83
7
作者 陈冬生 栾献亭 +7 位作者 杨进刚 王志杰 李卫 王杨 许海燕 高晓津 伏蕊 杨跃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49-853,共5页
目的:评价不同Killip分级的中国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情况。方法:选择2013-01至2014-09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研究(CAMI)入选的在AMI发作7天之内25 044例患者,包括18 831例(75.2%)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和6 ... 目的:评价不同Killip分级的中国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情况。方法:选择2013-01至2014-09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研究(CAMI)入选的在AMI发作7天之内25 044例患者,包括18 831例(75.2%)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和6 213例(24.8%)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根据临床表现进行Killip分级。比较KillipⅠ~Ⅳ级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治过程及院内预后的差异。结果:Killip I^IV级患者的比例分别为74.2%、16.8%、4.9%和4.1%。与Killip I级患者相比,KillipⅡ~Ⅳ级患者中,女性、糖尿病、高血压、NSTEMI和射血分数<40%、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比例较高,年龄较大,就诊时心率较快,有典型胸痛症状的比例较低(P均<0.0001);KillipⅠ~Ⅳ级患者接受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比例分别为39.2%、28.6%、13.2%和26.8%;Killip III级使用直接PCI的比例最低(P<0.001)。Killip级别较高的患者使用抗血小板、他汀药、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CEI/ARB)等药物治疗的比例较低(P均<0.001)。KillipⅠ~Ⅳ级的院内死亡率分别为4.0%、9.2%、17.6%和35.1%。多因素分析显示,与Killip I级患者相比,KillipⅢ级[优势比(OR):1.721,95%可信区间(CI):1.132~2.617]和KillipⅣ级(OR=3.604,95%CI:2.485~5.226)的院内死亡率明显升高。结论:中国AMI患者中,Killip分级≥Ⅱ级的患者约占四分之一。Killip分级较高的患者,接受直接PCI和有循证医学证据的药物比例反而较低,尤其是Killip III级的患者。Killip分级与院内死亡率较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KILLIP分级 预后
下载PDF
地高辛中毒30例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栾献亭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09年第2期126-127,共2页
目的:分析引起地高辛中毒的相关因素。方法:30例接受地高辛治疗的心衰患者,风湿性心脏病2例,冠心病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5例,扩张型心肌病6例,先天性心脏病2例,肺源性心脏病9例,对导致地高辛中毒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地高辛中毒与年龄,... 目的:分析引起地高辛中毒的相关因素。方法:30例接受地高辛治疗的心衰患者,风湿性心脏病2例,冠心病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5例,扩张型心肌病6例,先天性心脏病2例,肺源性心脏病9例,对导致地高辛中毒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地高辛中毒与年龄,缺氧等有关,30例病例均全部早期发现,临床治愈。结论:使用地高辛时对易导致中毒的高危人群应及时监测血药浓度,调整剂量,以保证疗效,防止中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高辛 中毒 原因 分析
下载PDF
改良式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栾献亭 王艳红 +1 位作者 曹坤利 石振刚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3年第6期906-907,共2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治疗
下载PDF
基层医院开展冠状动脉造影手术体会(附600例报告) 被引量:1
10
作者 栾献亭 曹坤利 +1 位作者 张风英 石振纲 《中原医刊》 2001年第10期25-26,共2页
600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成功率为98.6%,通过系统性回顾总结,在术前准备、术中、术后及材料选择方面均有深刻的体会,为基层医院开展此项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基层医院 外科手术 病例报告
下载PDF
能谱CT对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玉晓 栾献亭 +2 位作者 孙新才 姬会霞 李天晓 《当代医学》 2013年第1期78-79,共2页
目的研究宝石能谱CT冠状动脉成像(CTCA)对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行宝石能谱CT冠状动脉成像的79例患者进行分析,支架内管腔狭窄≥50%以上诊断为支架内再狭窄,以冠状动脉造影为标准,计算... 目的研究宝石能谱CT冠状动脉成像(CTCA)对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行宝石能谱CT冠状动脉成像的79例患者进行分析,支架内管腔狭窄≥50%以上诊断为支架内再狭窄,以冠状动脉造影为标准,计算诊断ISR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宝石能谱CT诊断冠状动脉支架腔内≥50%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度分别为90.0%和98.1%,阳性预测值为81.8%,阴性预测值为99.0%。结论宝石能谱CT冠状动脉成像对ISR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石能谱CT冠状动脉成像 支架内再狭窄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9
12
作者 葛迎辉 栾献亭 +1 位作者 石高举 黄方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3年第1期24-25,共2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随机入选高血压患者136例,全部符合1999年WHO高血压诊断标准。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血压分组:高血压1级(140~159/90~99mmHg)患者33例,高血压2级(160~179/100~109mmHg...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随机入选高血压患者136例,全部符合1999年WHO高血压诊断标准。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血压分组:高血压1级(140~159/90~99mmHg)患者33例,高血压2级(160~179/100~109mmHg)患者60例,高血压3级(≥180/110mmHg)患者43例。136例高血压患者均先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根据颈动脉IMT测值分为IMT增厚组、颈动脉斑块组、颈动脉正常组。随后均接受冠脉造影检查,根据冠脉斑块狭窄程度分冠心病组、斑块轻度狭窄组、正常组。应用统计学分析高血压、颈动脉超声结果、冠脉造影检查结果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为80.1%(109/136),其中IMT增厚39例(28.7%),颈动脉斑块70例(51.5%);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为75.9%(101/136),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的72例(51.8%),轻度狭窄29例(21.3%)。颈动脉斑块与冠心病阳性符合率为81.4%(57/70)。高血压3级组患者颈动脉斑块的阳性检出率与冠心病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高血压1级组患者血,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是冠心病的高危因素,也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颈动脉粥样硬化对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有明显的预测价值,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冠心病重要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超声检查 冠状动脉造影 冠心病
下载PDF
急诊PCI与药物保守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葛迎辉 栾献亭 李玉欣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35期28-30,共3页
目的: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与药物保守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住院接受治疗的确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6例,其中,接受急诊PCI治疗的56例(急诊PCI组),药物保守治疗的60例(药物治疗组... 目的: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与药物保守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住院接受治疗的确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6例,其中,接受急诊PCI治疗的56例(急诊PCI组),药物保守治疗的60例(药物治疗组)。观察时间14 d。比较两组AMI患者心脏功能情况、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及其他相关心脏事件(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死亡)。结果:心衰发生率急诊PCI组为5.36%,药物治疗组为31.67%;其他心脏事件总发生率急诊PCI组为7.14%,药物治疗组为48.33%。心衰及其他心脏事件发生率急诊PCI组低于药物治疗组(P<0.05)。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两组间比较,急诊PCI组心脏功能明显优于药物治疗组(P<0.05)。结论:急诊介入治疗AMI,能够有效保护心脏功能,减少心衰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率,疗效及预后显著优于药物治疗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介入 药物治疗 心脏功能
下载PDF
心绞痛介入与药物治疗的长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艳红 栾献亭 王玉晓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47-48,共2页
目的比较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和药物治疗心绞痛长期疗效的差异。方法对上述两种方法治愈出院的病人216例进行随访研究,其中介入治疗组106例,药物治疗组110例,随访两组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再住院率、生存率及心功能。结果1年时介入组... 目的比较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和药物治疗心绞痛长期疗效的差异。方法对上述两种方法治愈出院的病人216例进行随访研究,其中介入治疗组106例,药物治疗组110例,随访两组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再住院率、生存率及心功能。结果1年时介入组和药物组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6.6%和11.8%,再住院患者分别为11.3%和21.8%;3年随访时介入组和药物组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9.4%和15.5%,需再住院患者分别为14.2%和23.6%,3年时介入组和药物组生存率分别是99.1%和97.3%;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1年,3年随访时介入与药物组的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7.6%和16.7%,12.1%和22.9%,再住院率分别是13.6%和33.3%,16.7%和33.3%。3年时生存率为98.5%和95.8%。治疗后介入组心功能分级比药物组好(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介入治疗明显降低近期心脏事件发生率,减少再住院率,改善心功能,稳定型心绞痛两种治疗方法都能提高生活质量,长期生存率差别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 药物治疗 不稳定型心绞痛 稳定型心绞痛 长期疗效
下载PDF
心肌梗死介入与保守治疗长期疗效观察与院外指导 被引量:7
15
作者 姬会霞 潘颖 +2 位作者 石高举 栾献亭 王玉晓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年第5期223-224,共2页
目的比较心肌梗死介入与保守治疗的长期疗效观察与院外指导。方法对102例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并进行介入和常规药物治疗的患者进行随访。其中介入组(观察组)49例,常规药物治疗组(对照组)53例。结果观察组术后心绞痛复发率、心功能不全加... 目的比较心肌梗死介入与保守治疗的长期疗效观察与院外指导。方法对102例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并进行介入和常规药物治疗的患者进行随访。其中介入组(观察组)49例,常规药物治疗组(对照组)53例。结果观察组术后心绞痛复发率、心功能不全加重发生率(28.6%和4.1%)均低于对照组(54.7%和52.8%)(P<0.05)。结论心肌梗死介入后通过积极、有效的院外指导,其疗效优于对照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 保守治疗 观察 指导
下载PDF
补救性经皮冠脉内治疗急性心肌梗死21例
16
作者 栾献亭 《医药论坛杂志》 2003年第19期49-49,共1页
关键词 补救性经皮冠脉内治疗术 急性心肌梗死 静脉溶栓 超声心动图检查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的效果 被引量:3
17
作者 蒋建青 江卫萍 栾献亭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25-27,共3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counterpulsation,IABP)联合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心力衰竭(HF)患者疗效及超声心动图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4例AMI伴HF患者随机均分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counterpulsation,IABP)联合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心力衰竭(HF)患者疗效及超声心动图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4例AMI伴HF患者随机均分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采取PCI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实验室心衰指标、超声心动图指标变化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有效率为91.23%高于对照组的71.93%(χ^2=7.090,P=0.029);观察组治疗后BNP、NT-proBNP、hs-CRP、Cr、LVD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LVEF、SV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222,P=0.040)。结论IABP联合PCI可以提高AMI伴HF患者的临床疗效,可能与调节心衰指标及超声心动图指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下载PDF
心肌梗死介入与药物治疗长期疗效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4
18
作者 姬会霞 王金凤 +3 位作者 潘颖 石高举 栾献亭 王玉晓 《中国当代医药》 2010年第17期98-98,101,共2页
目的:比较心肌梗死介入与药物治疗的长期疗效与护理效果。方法:对182例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并进行介入和药物治疗的患者进行随访。其中,介入组(观察组)89例,药物组(对照组)93例。观察比较术后心脏事件发生率、再住院率、生存率。结果:1... 目的:比较心肌梗死介入与药物治疗的长期疗效与护理效果。方法:对182例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并进行介入和药物治疗的患者进行随访。其中,介入组(观察组)89例,药物组(对照组)93例。观察比较术后心脏事件发生率、再住院率、生存率。结果:1年时介入组和药物组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9.1%和34.4%,再住院率分别为24.7%和39.8%;3年随访时介入组和药物组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0.2%和36.6%,需再住院率分别为24.7%和38.7%,3年时介入组和药物组生存率分别是96.6%和91.4%。结论:心肌梗死介入后通过积极、有效的护理能明显降低近期心脏事件发生率,减少再住院率,但长期生存率差别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 保守治疗 观察 护理
下载PDF
稳定型心绞痛介入与药物治疗的长期疗效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4
19
作者 姬会霞 李玉新 +2 位作者 王艳红 栾献亭 王玉晓 《当代医学》 2010年第11期192-193,共2页
目的研究经皮冠脉介入治疗与药物治疗稳定型心绞痛长期疗效观察与护理。方法对上述两种方法治愈出院的病人102例进行随访,其中介入治疗组40例,药物治疗组62例,随访两组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再住院率、生存率及生活质量。结果1年时介入... 目的研究经皮冠脉介入治疗与药物治疗稳定型心绞痛长期疗效观察与护理。方法对上述两种方法治愈出院的病人102例进行随访,其中介入治疗组40例,药物治疗组62例,随访两组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再住院率、生存率及生活质量。结果1年时介入组和药物组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5.0%和8.1%,再住院患者分别为7.5%和12.9%(P>0.05);3年随访时介入组和药物组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5.0%和9.7%,需再住院患者分别为10%和16.1%(P>0.05),3年时介入组和药物组生存率分别是100%和98.4%(P>0.05)。结论稳定型心绞痛通过积极的药物治疗与护理与介入组疗效相当,易为患者所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 药物治疗 稳定型心绞痛 疗效 护理
下载PDF
心肌梗死介入与保守治疗长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4
20
作者 石高举 栾献亭 +1 位作者 王玉晓 李玉新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08年第4期320-322,共3页
目的:比较心肌梗塞介入治疗与保守治疗长期疗效的差异。方法:对上述两种方法治愈出院的病人182例进行随访研究,其中介入治疗组89例,药物治疗组93例,随访两组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再住院率、生存率及心功能情况。结果:1年时介入组和药物... 目的:比较心肌梗塞介入治疗与保守治疗长期疗效的差异。方法:对上述两种方法治愈出院的病人182例进行随访研究,其中介入治疗组89例,药物治疗组93例,随访两组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再住院率、生存率及心功能情况。结果:1年时介入组和药物组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9.1%和34.4%,再住院患者分别为24.7%和39.8%;3年随访时介入组和药物组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2.9%和37.6%,需再住院患者分别为25.8%和43.0%,3年时介入组和药物组生存率分别是96.6%和91.4%;介入组心功能优于药物组(P<0.05)。其中前壁心肌梗死1年、3年随访时介入与药物组的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7.5%和53.5%,30.0%和58.1%,再住院率分别是30.0%和58.1%,30.0%和65.1%。3年时生存率为92.5%和83.7%。治疗后介入组心功能明显优于药物组(P<0.05)。结论:介入治疗明显降低心脏事件发生率,减少再住院率,提高生存率,改善心功能。下壁心肌梗死病人介入组和药物组预后差别不大,对于前壁心肌梗死长期结果显示介入治疗明显优于药物治疗组,尤其在生存率上和心功能保护方面差别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介入治疗 药物治疗 长期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