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例布鲁氏菌心内膜炎病例报道
1
作者 赵树兰 桂龙升 《云南医药》 CAS 2023年第4期119-120,共2页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以下简称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Brucella)引起的疾病,主要感染牛、猪、羊和狗。人类通常通过直接接触被感染动物、食用或饮用被污染的动物产品或吸入空气中病原体而感染。与动物打交道和接触血液、胎盘、胎儿...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以下简称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Brucella)引起的疾病,主要感染牛、猪、羊和狗。人类通常通过直接接触被感染动物、食用或饮用被污染的动物产品或吸入空气中病原体而感染。与动物打交道和接触血液、胎盘、胎儿和子宫分泌物的农民、屠夫、兽医和实验室人员面临更高感染风险^([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 心内膜炎 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术 主动脉瓣机械瓣膜置换术
下载PDF
重症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3
2
作者 桂龙升 王平 +2 位作者 毛新 李洪荣 李永武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7年第9期679-681,共3页
目的评价重症感染性心内膜炎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6月手术治疗的复杂性心内膜炎患者33例临床资料,均为原发性心内膜炎,其中感染侵犯二尖瓣16例、主动脉瓣11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6例。术中发现瓣叶严重毁损27... 目的评价重症感染性心内膜炎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6月手术治疗的复杂性心内膜炎患者33例临床资料,均为原发性心内膜炎,其中感染侵犯二尖瓣16例、主动脉瓣11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6例。术中发现瓣叶严重毁损27例、主动脉瓣周脓肿1例、均有瓣膜赘生物形成。脓肿清除后遗留残腔采用间断褥式缝合1例、主动脉瓣替换术11例,二尖瓣替换术16例,主动脉瓣及二尖瓣双瓣替换术6例。结果早期无死亡,术后3个月心功能(NYHA分级)恢复I级33%(11/33)、Ⅱ级66%(22/33)。结论重症心内膜炎瓣膜及瓣环受损重,积极手术,彻底清除赘生物,病灶创面的恰当处理是影响手术本身能否成功以及术后近期效果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内膜炎 心脏瓣膜疾病 心脏瓣膜假体置入
下载PDF
静脉药瘾感染性心内膜炎29例诊治体会 被引量:3
3
作者 桂龙升 张利斌 +3 位作者 毛新 李洪荣 李永武 熊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69-371,共3页
目的:探讨静脉药瘾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01至2011-10我院确诊的29例静脉药瘾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临床资料。结果:29例患者中21例外科手术治愈,5例内科抗生素治疗后治愈,3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目的:探讨静脉药瘾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01至2011-10我院确诊的29例静脉药瘾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临床资料。结果:29例患者中21例外科手术治愈,5例内科抗生素治疗后治愈,3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阳性,转相应医院治疗。结论:静脉药瘾感染性心内膜炎可通过正规的抗生素治疗,外科手术是治疗本病的较为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药瘾 感染性心内膜炎
下载PDF
上腔静脉综合征的外科治疗11例报告 被引量:1
4
作者 桂龙升 彭浩 +2 位作者 彭俊 王平 李雄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67-268,共2页
1995年1月~2009年5月本院共收治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病例11例并通过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11例,其中男6例,女5例,年龄37~65岁,平均47.8岁。
关键词 腔静脉综合征 手术
原文传递
43例心脏瓣膜疾病的外科治疗
5
作者 桂龙升 王平 +2 位作者 毛新 李洪荣 李永武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238-238,共1页
关键词 心脏瓣膜疾病 外科治疗 外科手术治疗 围手术期处理 外科手术技术 围术期处理 病患
下载PDF
外科治疗静脉药瘾者感染性心内膜炎21例报告
6
作者 桂龙升 毛新 +3 位作者 李洪荣 李永武 熊健 张利斌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20-1121,共2页
近年来,静脉药物成瘾者有增加的趋势,而由使用不洁注射器械导致的感染性心内膜炎也逐渐增多。2001年1月~2011年10月期间,本院共收治29例静脉药瘾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其中8例经内科治疗,21例经外科治疗,现对外科治疗的21例进行回顾性分... 近年来,静脉药物成瘾者有增加的趋势,而由使用不洁注射器械导致的感染性心内膜炎也逐渐增多。2001年1月~2011年10月期间,本院共收治29例静脉药瘾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其中8例经内科治疗,21例经外科治疗,现对外科治疗的2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药瘾 感染性心内膜炎:手术
原文传递
心脏锐器伤紧急救治27例分析
7
作者 桂龙升 彭浩 +1 位作者 李永武 熊健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31期7650-7650,共1页
关键词 心脏/外科学 创伤 刺戳 急救
下载PDF
6例成人食管异物的早期诊治
8
作者 桂龙升 李雄 王平 《云南医药》 CAS 2001年第5期392-392,共1页
关键词 成人 食管异物 食管镜
下载PDF
65岁以上老年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47例手术分析
9
作者 桂龙升 王平 +1 位作者 彭浩 熊健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6期6428-6429,共2页
目的:回顾性总结65岁以上老年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7例。方法:术前充分呼吸道准备,术中应用支气管袖状切除,和(或)肺动脉成形、隆突重建合并切除部分心包及大血管组织,治疗中心型肺癌47例,其中左上叶袖状切除17例,右上叶袖状切除重... 目的:回顾性总结65岁以上老年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7例。方法:术前充分呼吸道准备,术中应用支气管袖状切除,和(或)肺动脉成形、隆突重建合并切除部分心包及大血管组织,治疗中心型肺癌47例,其中左上叶袖状切除17例,右上叶袖状切除重建27例,右上叶袖状合并隆突切除1例,右中叶及下叶背段袖状切除重建2例,同时行肺动脉切除成形11例。术后配合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无院内死亡。结论:对于肺功能较差的老年患者,采用支气管袖状切除和(或)同时肺动脉成形可扩大中心型肺癌的手术指征,符合肺癌手术"两个最大限度"的原则。手术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外科学 非小细胞肺/外科学
下载PDF
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并近平滑念珠菌重症胸腔感染1例报告
10
作者 桂龙升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183-184,共2页
关键词 万古霉素 屎肠球菌 念珠菌 重症胸腔感染 抗药性 微生物 临床资料
下载PDF
肺类癌合并类癌综合征一例
11
作者 桂龙升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318-318,共1页
关键词 肺类癌 合并症 类癌综合征 影像学检查 手术治疗
下载PDF
75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
12
作者 桂龙升 王平 +3 位作者 毛新 李洪荣 李永武 熊健 《中国医疗前沿(学术版)》 2008年第11期61-62,共2页
目的回顾分析75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治疗冠心病的资料。方法75例冠心病中9例在常温心脏不停跳下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66例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经升主动脉灌注含血冷停跳液保护心肌。并行循环心脏跳动下选择好冠状... 目的回顾分析75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治疗冠心病的资料。方法75例冠心病中9例在常温心脏不停跳下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66例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经升主动脉灌注含血冷停跳液保护心肌。并行循环心脏跳动下选择好冠状动脉切开部位。左内乳动脉72条,大隐静脉117条,蛇形静脉桥4条,平均2.57条。结果72例患者痊愈出院,心绞痛完全缓解。3例术后死亡。72例随访2个月至6年已恢复正常生活或工作。结论CABG是治疗冠心病重要而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外科手术
下载PDF
纵隔嗜铬细胞瘤1例
13
作者 桂龙升 《云南医药》 CAS 2002年第6期502-502,共1页
关键词 诊断 手术治疗 纵隔肿瘤 嗜铬细胞瘤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中VEGF-C、VEGF-D、VEGFR-3表达与微淋巴管密度的关系 被引量:17
14
作者 张利斌 王平 +4 位作者 熊健 李永武 毛新 桂龙升 彭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33-937,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VEGF-C、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的规律与微淋巴管密度、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及其在NSCLC发生发展、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NSCLC患者癌...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VEGF-C、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的规律与微淋巴管密度、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及其在NSCLC发生发展、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NSCLC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146枚淋巴结及11例正常肺组织中VEGF-C、VEGF-D、VEG-FR-3、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蛋白的表达,并计数微淋巴管数量。结果 VEGF-C、VEGF-D和VEGFR-3蛋白阳性率在NSCLC癌组织中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及癌旁组织(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组的淋巴结中VEGF-C、VEGF-D和VEGFR-3蛋白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在TNM分期中,NSCLC癌组织中VEGF-C、VEGF-D和VEGFR-3在Ⅲ期+Ⅳ期的表达明显高于Ⅰ期+Ⅱ期的表达(P<0.05);但在NSCLC癌组织中VEGF-C、VEGF-D和VEGFR-3的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组织类型、分化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SCLC癌组织与正常肺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微淋巴管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SCLC癌组织中微淋巴管密度在VEGF-C、VEGF-D和VEG-FR-3阳性表达组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CLC癌组织中微淋巴管密度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与无淋巴结转移组分别为(13.17±0.72)和(9.38±0.93)(P<0.01);NSCLC癌组织中微淋巴管密度Ⅰ期+Ⅱ期与Ⅲ期+Ⅳ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NSCLC癌组织中微淋巴管密度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无关。结论 VEGF-C、VEGF-D及其受体VEGFR-3蛋白在NSCLC中的表达显著增加,说明VEGF-C、VEGF-D及其受体VEGFR-3可能成为检测NSCLC转移和评估的重要分子指标;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LYVE-1可以较严格地区分血管和淋巴管内皮,相对精确地评价肿瘤的脉管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淋巴转移 免疫组织化学 淋巴管密度
下载PDF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死亡风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贺继刚 李洪荣 +3 位作者 李永武 严丹 王平 桂龙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96-1199,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死亡风险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6年1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167例,根据手术结果分为手术成功组(n=131)和术后死亡组(n=36)。采用回顾性... 目的探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死亡风险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6年1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167例,根据手术结果分为手术成功组(n=131)和术后死亡组(n=36)。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是否吸烟、是否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否行胸部手术及有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外周血管疾病、胸痛、恶心/呕吐、腹痛、低血压]、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血红蛋白、血小板)及术中停循环时间、弓部处理方式。结果两组性别、吸烟率、PCI率及外周血管疾病、恶心/呕吐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胸部手术率及COPD、胸痛、腹痛、低血压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红蛋白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小板计数及其分布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停循环时间分布及弓部处理方式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胸部手术、胸痛、腹痛、低血压、血小板计数、术中停循环时间、术中弓部处理方式是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死亡的风险因素(P<0.05)。结论患者的年龄越大,既往行胸部手术,术前出现胸痛、腹痛和低血压,术前血小板计数偏低,术中停循环时间延长及弓部采用三分支吻合方式增加了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 动脉瘤 夹层 外科手术 死亡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SCA-~1+/CD45^+/CD31^+亚群的归巢能力 被引量:2
16
作者 贺继刚 李洪荣 +3 位作者 桂龙升 李永武 严丹 王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1期6572-6578,共7页
背景:自2003年,美国FDA率先批准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性疾病以来,已有大量临床及基础研究报道,但报道结果却不尽相同,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干细胞无法有效到达心肌损伤部位(即干细胞归巢)。目的:探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各... 背景:自2003年,美国FDA率先批准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性疾病以来,已有大量临床及基础研究报道,但报道结果却不尽相同,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干细胞无法有效到达心肌损伤部位(即干细胞归巢)。目的:探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各亚群在心肌修复中的归巢能力。方法:以小鼠心肌干细胞表面分化抗原筛查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再以CD45、CD31为标准分选得到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4个亚群。采用Transwell小室检测各亚群组细胞的归巢能力。将各亚群细胞注入心肌梗死48 h小鼠体内,注射后48,96 h及7 d处死小鼠取其心脏完成小动物活体成像并检测其荧光强度。结果与结论: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SCA-1+/CD45+/CD31+亚群归巢能力优于其他亚群。小动物活体成像提示干细胞注射48 h,96 h及7 d时SCA-1+/CD45+/CD31+亚群平均荧光强度优于其他亚群,SCA-1+/CD45+/CD31+亚群迁移率最高,说明SCA-1+/CD45-/CD31-群体有向受损心肌归巢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骨髓 间质干细胞 细胞运动 组织工程 干细胞 骨髓干细胞 归巢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亚群 SCA-1 CD45 CD31 小鼠 心肌梗死 荧光强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手术死亡相关风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贺继刚 李永武 +2 位作者 桂龙升 严丹 赵玮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fine endocarditis,IE)手术死亡风险因素。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8年1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IE患者80例,根据手术结果分为手术成功组(n=60)和术后死亡组(n=20)o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两组患者的一...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fine endocarditis,IE)手术死亡风险因素。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8年1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IE患者80例,根据手术结果分为手术成功组(n=60)和术后死亡组(n=20)o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有无外周血管疾病,是否吸烟,是否行胸部手术,有无腹痛、胸痛、恶心及低血压)、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术中停止循环时间。结果最终入选80例IE患者,其中手术成功组60例(75%),术后死亡组20例(25%)。两组年龄[手术成功组(46.2±0.3)岁,术后死亡组(51.3±1.9)岁,P=0.013]、胸痛发生率(手术成功组18.3%,术后死亡组90.0%,P=0.000)、腹痛发生率(手术成功组8.3%,术后死亡组55.0%,P=0.000)、低血压发生率(手术成功组3.3%,术后死亡组75.0%,P=0.000)及血小板计数(PLT)发生率(手术成功组76.7%于60×10^9/L﹤PLT≤150×10^9/L,术后死亡组75.0%于43×10^9/L≤PLT≤59×10^7L,P=0.000)、术中停止循环时间(手术成功组85%60 min矣停止循环时间名120 min,术后死亡组85%120 min<停止循环时间专250 min,P=0.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吸烟率及外周血管疾病、恶心/呕吐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B=-0.0441,P=0.0021)、胸痛(B=-0.0321,P=0.0000)、腹痛(B=-0.0125,P=0.0311)、低血压(B=-0.2818,P=0.0312)、PLT(B=-0.1631,P=0.0025)、停止循环时间(B=-0.2513,P=0.0000)与死亡有独立的关联。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年龄>60岁,术前出现胸痛、腹痛和低血压,术前PLT越低,术中停止循环时间延长,均能增加手术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心内膜炎(IE) 外科手术 死亡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瓣膜置换手术同期直视射频消融治疗房颤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贺继刚 李洪荣 +2 位作者 桂龙升 沈振亚 滕小梅 《浙江临床医学》 2015年第1期5-6,共2页
目的探讨瓣膜置换手术同期直视射频消融治疗房颤影响因素。方法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完成100例瓣膜疾病手术治疗,同时术中直视射频消融治疗房颤,术后随访6—33个月,平均(19.8±8.7)个月,其中70例患者维持窦性心率,304... 目的探讨瓣膜置换手术同期直视射频消融治疗房颤影响因素。方法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完成100例瓣膜疾病手术治疗,同时术中直视射频消融治疗房颤,术后随访6—33个月,平均(19.8±8.7)个月,其中70例患者维持窦性心率,304例患者再次转为房颤心率。回顾两组患者的左房直径、房颤病史的长短、年龄、性别、随访时间、瓣膜置换类型。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随访时间、瓣膜置换类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左房直径、房颤病史的长短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窦性心律组的左房直径、房颤痛史均较房颤心律组明显较小、较短。结论左房直径(〈60mm)、房颤病史的长短(〈7年)是影响房颤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瓣膜手术 直视射频消融 房颤
下载PDF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SCA-1^+/CD45^+/CD31^+亚群自身抗凋亡基因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贺继刚 李洪荣 +3 位作者 桂龙升 李永武 严丹 王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757-1761,共5页
目的探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亚群SCA-1^+/CD45^+/CD31^+抗凋亡的分子基础。方法以小鼠心脏干细胞表面分化抗原检测BMSCs后以CD45、CD31为标准分选得到4个亚群。体外将4个亚群采用无血清低氧(5%)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的凋亡... 目的探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亚群SCA-1^+/CD45^+/CD31^+抗凋亡的分子基础。方法以小鼠心脏干细胞表面分化抗原检测BMSCs后以CD45、CD31为标准分选得到4个亚群。体外将4个亚群采用无血清低氧(5%)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的凋亡率。分别将细胞注入心梗48 h小鼠体内于注射后48 h完成心功能测定。可见SCA-1^+/CD45^+/CD31^+组抗凋亡能力最强,心脏彩超提示心功能恢复亦优于其他各组。采用基因芯片完成Agilent小鼠全基因4×44K芯片从分子水平对SCA-1^+/CD45^+/CD31^+亚群抗凋亡能力进行探讨。结果将SCA-1^+/CD45^+/CD31^+与其他组有关于凋亡基因进行聚类分析及Network结果共同比较可见两者无交集,以上述差异基因4倍表达为标准,因而以Network结果为主。可见NFk B1、RB1、E2F1为感兴趣基因。结论小鼠BMSCs为一多克隆的细胞群体。SCA-1^+/CD45^+/CD31^+抗凋亡及改善心功能方面优于其他亚群;其分子机制在于NFk B1、RB1、E2F1基因表达较其他亚组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亚群 基因
下载PDF
改良“孙氏”手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探讨 被引量:1
20
作者 贺继刚 李洪荣 +3 位作者 桂龙升 严丹 王平 蒋立虹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44-345,372,共3页
目的:利用传统"孙氏"及改良"孙氏"手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并进行比较。方法:2010年4月—2015年10月,采用传统"孙氏"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27例,改良"孙氏"手术... 目的:利用传统"孙氏"及改良"孙氏"手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并进行比较。方法:2010年4月—2015年10月,采用传统"孙氏"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27例,改良"孙氏"手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32例。改良"孙氏"手术组患者均行右侧腋动脉插管,其中10例患者同时行右股动脉插管。所有患者均行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端侧吻合,体温降至25℃停循环。结果:改良"孙氏"手术组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深低温停循环时间、术后出血量、术后入住ICU时间、出院时间,均较传统"孙氏"手术组明显减少。结论:改良"孙氏"手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效果确切,简化了术式,值得进一步推广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孙氏手术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