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衡》与“新文化派”的缠斗
1
作者 桑兵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8-197,共20页
《学衡》诸将向新文化派炮火全开之时,新文化运动的高潮已过,而且以胡适为代表的《新青年》诸人,对新文化运动的取向并不认同,行动上也比较疏离,很少正面回应《学衡》的挑衅。从《学衡》前的各自为战,到《学衡》的正面进攻,再到《学衡... 《学衡》诸将向新文化派炮火全开之时,新文化运动的高潮已过,而且以胡适为代表的《新青年》诸人,对新文化运动的取向并不认同,行动上也比较疏离,很少正面回应《学衡》的挑衅。从《学衡》前的各自为战,到《学衡》的正面进攻,再到《学衡》之外的全面攻防,吴宓等人始终缠斗不已,源于哈佛与哥伦比亚两校留美学生的宿怨。其痛批的要点不在新旧之争,而是如何才能融贯会通中西新旧,创新文化。不认可以《新青年》为代表的“新文化”,并不等于反对新文化,所以时论仍然视为新文化运动中的异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衡》 新文化运动 吴宓 《新青年》
下载PDF
少年中国学会与新文化运动(上)
2
作者 桑兵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6-119,共14页
少年中国学会正式成立之时,适逢新文化运动初兴,学会成员的理念与新文化运动高度吻合,于是很快转为专做文化运动的团体,利用其组织能量,使得新文化运动在各地迅速发展。其文化事业促使思想启蒙由青年学生向着城乡劳动平民推广普及,其社... 少年中国学会正式成立之时,适逢新文化运动初兴,学会成员的理念与新文化运动高度吻合,于是很快转为专做文化运动的团体,利用其组织能量,使得新文化运动在各地迅速发展。其文化事业促使思想启蒙由青年学生向着城乡劳动平民推广普及,其社会事业则推动人与社会的改造。少年中国学会构成从《新青年》前期的新思潮转向五四后社会性文化运动的重要一环,使新文化运动的社会属性逐渐清晰。但在新文化运动亟于从社会运动演进为政治革命的关键时刻,学会内部的主义之争以及王光祈等人将文化运动与政治运动截然对立的观念,导致无形解体,未能实现组织的整体转向,完成历史全程。经过少年中国学会和新文化运动洗礼的一批优秀青年,则成为中国革命的重要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年中国学会 新文化运动 新青年 王光祈
下载PDF
少年中国学会与新文化运动(下)
3
作者 桑兵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5-118,共14页
少年中国学会正式成立之时,适逢新文化运动初兴,学会成员的理念与新文化运动高度吻合,于是很快转为专做文化运动的团体,利用其组织能量,使得新文化运动在各地迅速发展。其文化事业促使思想启蒙由青年学生向着城乡劳动平民推广普及,其社... 少年中国学会正式成立之时,适逢新文化运动初兴,学会成员的理念与新文化运动高度吻合,于是很快转为专做文化运动的团体,利用其组织能量,使得新文化运动在各地迅速发展。其文化事业促使思想启蒙由青年学生向着城乡劳动平民推广普及,其社会事业则推动人与社会的改造。少年中国学会构成从《新青年》前期的新思潮转向五四后社会性文化运动的重要一环,使新文化运动的社会属性逐渐清晰。但在新文化运动亟于从社会运动演进为政治革命的关键时刻,学会内部的主义之争以及王光祈等人将文化运动与政治运动截然对立的观念,导致无形解体,未能实现组织的整体转向,完成历史全程。经过少年中国学会和新文化运动洗礼的一批优秀青年,则成为中国革命的重要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年中国学会 新文化运动 新青年 王光祈
下载PDF
共产国际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4
作者 桑兵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2-172,共11页
抗日战争期间,围绕统一战线及抗战的领导权问题,共产国际与中共中央存在不小的分歧。中共认为,维护统一战线及对日作战,与坚持政治上的独立自主并行不悖,相辅相成,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必须以斗争求团结,并且通过政治领导过渡到... 抗日战争期间,围绕统一战线及抗战的领导权问题,共产国际与中共中央存在不小的分歧。中共认为,维护统一战线及对日作战,与坚持政治上的独立自主并行不悖,相辅相成,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必须以斗争求团结,并且通过政治领导过渡到实力领导地位,才能带领人民取得抗战胜利并最终决定中国的命运。共产国际则事实上要求中共放弃争取领导权,甚至不惜牺牲政治军事的独立地位,以保证国民党统一军令政令,从而实现对日作战并获取胜利。幸而共产国际部分改变了以命令代替指导的领导方式,中共则坚持从实际出发独立决定重大方针政策,尽管双方争议不断,却形成另一种“斗而不破”。中共用事实证明自己更加胜任中国革命的领导,并在共产国际解散后很快取得统一战线内阶级力量对比的历史性反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国际 中共中央 统一战线 领导权
原文传递
新文化运动的漫延及局限——以《新人》与少年中国学会的调查为视角
5
作者 桑兵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7-145,286,共20页
五四后新文化运动在全国迅速漫延,仅仅一年时间,就遭遇主旨不明,做法各异,方面偏倚等问题,引发诸多质疑和批评。为了了解实情,设法改进,《新人》杂志和少年中国学会等机构有组织地对全国大部分地方(缺湖北、贵州、广西)新文化运动的实... 五四后新文化运动在全国迅速漫延,仅仅一年时间,就遭遇主旨不明,做法各异,方面偏倚等问题,引发诸多质疑和批评。为了了解实情,设法改进,《新人》杂志和少年中国学会等机构有组织地对全国大部分地方(缺湖北、贵州、广西)新文化运动的实况进行调查,以打破“新文化派”对“新文化运动”的专擅和垄断,开辟别样进路。调查结果显示,河南、湖南、浙江三省的情况令人鼓舞,山东、安徽、四川有所起色,其余地方,包括京沪,却未可乐观。而主要的积极体现,就在于出版物的增加和传播。消极的弊端,则包括运动集中于城市和知识界,缺少学理性,未能普及全社会和各层面,高压之下学生群体涣散以及新偶像的出现。如何突破浮泛浅薄的瓶颈,成为新文化运动能够深入持久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化运动 《新人》 少年中国学会 调查
下载PDF
晚清民国的知识与制度体系转型 被引量:31
6
作者 桑兵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0-98,共9页
本文为即将出版的《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体系转型》丛书的解说。晚清民国时期,中国的知识与制度体系发生了重大变动,使得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与行为规范前后截然两分。只有了解这千古一大变局的各个层面,对中外冲突融合的大背景下知识与... 本文为即将出版的《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体系转型》丛书的解说。晚清民国时期,中国的知识与制度体系发生了重大变动,使得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与行为规范前后截然两分。只有了解这千古一大变局的各个层面,对中外冲突融合的大背景下知识与制度体系沿革、移植、变更、调适的众多问题深入探究,才能获得理解传统,认识过程,了解现在和把握未来的钥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 制度 转型 晚清民国
下载PDF
治学的门径与取法--晚清民国研究的史料与史学 被引量:28
7
作者 桑兵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5-96,共12页
历来讲究治学方法,大抵分为二途,专论往往流于纸上谈兵,实用则浅学不易捉摸。良法必须学识功力兼备才能领会把握,一味面向后学新进的趋时横通,犹如江湖术士的自欺欺人。近代以来,分科治学,各种时髦方法,大都生成于域外,移诸禹内,难免具... 历来讲究治学方法,大抵分为二途,专论往往流于纸上谈兵,实用则浅学不易捉摸。良法必须学识功力兼备才能领会把握,一味面向后学新进的趋时横通,犹如江湖术士的自欺欺人。近代以来,分科治学,各种时髦方法,大都生成于域外,移诸禹内,难免具有统系却格义附会,导致越有条理去事实真相越远。要想立于不败之地,还须恪守古训,读书为己,严格自律,以免治学则无知无畏,教书则误人子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民国 史料 史学
下载PDF
解释一词即是作一部文化史——本期栏目解说 被引量:14
8
作者 桑兵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0-92,共3页
1936年4月18日,陈寅恪读完沈兼士寄来的论文《“鬼”字原始意义之试探》,复函赞道:“依照今日训诂学之标准,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中国近日著作能适合此定义者,以寅恪所见,惟公此文足以当之无愧也。”此说今人多认为悬的... 1936年4月18日,陈寅恪读完沈兼士寄来的论文《“鬼”字原始意义之试探》,复函赞道:“依照今日训诂学之标准,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中国近日著作能适合此定义者,以寅恪所见,惟公此文足以当之无愧也。”此说今人多认为悬的过高,其实清以前历代文献总共不过2万余种,下死功夫,读完并非难事。况且迄今为止,大半已经可以检索,更加方便。其实际难解处,反而是文献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史 解说 栏目 原始意义 “鬼” 陈寅恪 训诂学 文献
下载PDF
近代中国的新史学及其流变 被引量:28
9
作者 桑兵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5-28,共24页
清季以来,新史学成为中国学人不断追求的至高境界,可是对于新史学的理解和取径却各不相同。为了后来居上,此前的新史学也往往被当作不破不立的对象。在不断趋新的过程中,中国史学的形式根本改观,但要拿出超越旧史学的代表作,却并不容易... 清季以来,新史学成为中国学人不断追求的至高境界,可是对于新史学的理解和取径却各不相同。为了后来居上,此前的新史学也往往被当作不破不立的对象。在不断趋新的过程中,中国史学的形式根本改观,但要拿出超越旧史学的代表作,却并不容易。创新的前提是温故,首先要掌握史学的基本与大体,超越中西新旧,避免盲人摸象,防止以偏为新,才不至于欲辟蹊径而蹈覆辙,甚至南辕北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史学 近代中国 通史
下载PDF
科举、学校到学堂与中西学之争 被引量:20
10
作者 桑兵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1-96,共16页
晚清历经半个世纪的科举与西学之争以及中西学校(堂)之争,说到底都是中西学问之争,所争即新旧学问的优劣消长。既然科举制始终无法安顿西学,纳科举于学堂,以学堂兼容中学就成为另外为数不多的可能选择。而由此形成的新学,实际上是西学... 晚清历经半个世纪的科举与西学之争以及中西学校(堂)之争,说到底都是中西学问之争,所争即新旧学问的优劣消长。既然科举制始终无法安顿西学,纳科举于学堂,以学堂兼容中学就成为另外为数不多的可能选择。而由此形成的新学,实际上是西学以及以西学为表现形式的东学战胜中学并进而整合中学的产物。这种不是同化外来文化,而是被外来文化所同化的情形,在中国历史上相当罕见。其结果,一方面推动中国进入欧洲中心笼罩的世界,一方面造成中国文化形似而实不同的断裂,被肢解的中学失去道德伦理的作用,用西式的观念看待中国的社会历史文化,难免误读错解,使得中国文化之于人类前途的重要选项价值无从显现。超越以变化为进化、以现在为现代的观念,重新检讨清季教育变革的因缘得失,成为连接历史与现实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 学校 学堂 中西学
下载PDF
中国的“民族”与“边疆”问题——本期专栏解说 被引量:9
11
作者 桑兵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8-94,共7页
以今日的观念论,中国现在的“民族”与“边疆”问题大体是联系在一起的。惯常使用的缩略语“老少边穷”,即是人们印象中二者存在紧密关系的显例。不过,认真追究,这样的观念看似有着历史文化的凭借,也在先验地接受了相关概念的前提... 以今日的观念论,中国现在的“民族”与“边疆”问题大体是联系在一起的。惯常使用的缩略语“老少边穷”,即是人们印象中二者存在紧密关系的显例。不过,认真追究,这样的观念看似有着历史文化的凭借,也在先验地接受了相关概念的前提下描述了现状,实际上却大有可议。要想重新考究和恰当理解诸如此类的概念及其来龙去脉,至少应当遵循下列准则:其一,回到“无”的境界,理解没有后来集合概念、或是虽有却形同实异之时的思维及行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 边疆 中国 解说 专栏 集合概念 历史文化 观念论
下载PDF
近代“中国哲学”发源 被引量:28
12
作者 桑兵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11,共11页
用解一字即作一部文化史的观念检讨,"哲学"不仅是"philosophy"的译名,其发明者西周以之为东洋学问的对应物。而将"哲学"与东洋连接在一起,始作俑者是东京大学,起重要作用的则是加藤弘之和井上哲次郎。后... 用解一字即作一部文化史的观念检讨,"哲学"不仅是"philosophy"的译名,其发明者西周以之为东洋学问的对应物。而将"哲学"与东洋连接在一起,始作俑者是东京大学,起重要作用的则是加藤弘之和井上哲次郎。后者在前者授意下撰写的《东洋哲学史》,用西洋philosophy系统条理中国古代思想,将"哲学"由他者的学问即西学,变成东洋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演变为普遍性的学问。这与此前中村正直、岛田重礼主讲"支那哲学"仍旧依照中国脉络截然不同,背后实有掌控东亚话语权的立意。中国新进人士如王国维等接受哲学,已经将普遍性作为不言而喻的前提。这样的比附后来演变为用西洋系统条理中国思想的天经地义,也引起有识之士的反省。不过,"东洋哲学"与"支那哲学"给东亚尤其是中国提供了重估固有文化的机缘。就此而论,"中国哲学"包括:第一,用哲学概念重装古代思想(一般所谓中国哲学史);第二,"哲学"和"中国哲学"的发生及其来华后的发展演化;第三,借鉴philosophy以丰富和发展中国的思维。寻求"哲学"在中国的历史脉络,应该严格分别一二两项。至于前景如何,后一方面的成效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近代 明治日本
下载PDF
倾听历史:从史料史观之分到史论之合 被引量:10
13
作者 桑兵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7-76,共10页
史论关系,为治史必须面对却长期聚讼纷纭的问题。此事因缘于清季以来史料与史学的区分,并由民国时期史料与史观的纷争而日益凸显。文言改白话,造成著史和读史时引文与行文的进一步分离,使得历史意见与时代意见更加隔膜。20世纪50年代以... 史论关系,为治史必须面对却长期聚讼纷纭的问题。此事因缘于清季以来史料与史学的区分,并由民国时期史料与史观的纷争而日益凸显。文言改白话,造成著史和读史时引文与行文的进一步分离,使得历史意见与时代意见更加隔膜。20世纪50年代以来,史论关系经过持续争论,依然莫衷一是。受此影响,治史日渐重视说理,相对忽视叙事,举证为据的办法,往往脱离材料的时空位置及联系,用后出外来的架构系统条理裁量史事,把后人的认识当成历史的事实。应当努力从倾听历史的原声中把握前人本意和史事本相,寓说理于叙事之中,视引文行文为一体,呈现历史原汁原味的无穷精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料 史观 史论关系 文白 史学理论
下载PDF
分科的学史与分科的历史——本期专栏解说 被引量:7
14
作者 桑兵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6-71,共6页
关键词 历史 分科 学史 学科发展史 解说 专栏 观念系统 共同性
下载PDF
大学与近代中国——栏目解说 被引量:7
15
作者 桑兵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8-59,共2页
关键词 北京大学 近代中国 五四新文化运动 解说 栏目 中国社会 教育部长 民国时期
下载PDF
华洋变形的不同世界——栏目解说 被引量:8
16
作者 桑兵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9-91,共3页
世界、国际、全球这样的概念,今日几乎成了从官方到民间的口头禅,国人大都耳熟能详。可是,如果真的放到世界和国际的范围内考察,则不难发现,中国人许多习以为常的概念用法,与各国有别,于情理不合,于实事有异。例如世界史的划分... 世界、国际、全球这样的概念,今日几乎成了从官方到民间的口头禅,国人大都耳熟能详。可是,如果真的放到世界和国际的范围内考察,则不难发现,中国人许多习以为常的概念用法,与各国有别,于情理不合,于实事有异。例如世界史的划分,放眼世界各国,或者根本没有所谓的世界史,只有欧洲史、美国史或西洋史等国别或区域史,或是虽有世界史而包括连同本国在内的世界上所有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史 解说 栏目 变形 中国人 口头禅 欧洲史 区域史
下载PDF
1948年中山大学易长与国民党的派系之争 被引量:11
17
作者 桑兵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7-105,共9页
1948年围绕中山大学校长王星拱的去留而展开的政治角力,背后不仅牵涉国民党内各种派系的争权夺利,而且卷入国共斗争的漩涡。从抗日战争后国内政局波谲云诡的全局观察,可以凸显近代中国大学作为社会脉点的重要位置。大学内部的国民党派... 1948年围绕中山大学校长王星拱的去留而展开的政治角力,背后不仅牵涉国民党内各种派系的争权夺利,而且卷入国共斗争的漩涡。从抗日战争后国内政局波谲云诡的全局观察,可以凸显近代中国大学作为社会脉点的重要位置。大学内部的国民党派系冲突,造成国民党形象的私利化,一方面使得校内师生对国民党日益离心离德,另一方面激起社会的连锁反应,成为其失去大学乃至整个政权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山大学 王星拱 朱家骅 CC派
下载PDF
“华南”概念的生成演化与区域研究的检讨 被引量:9
18
作者 桑兵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4-113,共20页
今人习以为常的"华南"区域概念,始于1895年,与来华西人尤其是欧美报纸的报道和传教士的翻译有关。相应地日本方面的南清之说,也被译成华南。民国时期,因为地域差异和政治分裂,体育界采取分区方式组队参加远东运动会,华南为分... 今人习以为常的"华南"区域概念,始于1895年,与来华西人尤其是欧美报纸的报道和传教士的翻译有关。相应地日本方面的南清之说,也被译成华南。民国时期,因为地域差异和政治分裂,体育界采取分区方式组队参加远东运动会,华南为分区之一。国民政府统一后,分大区进行的模式被其他社会活动乃至政府组织所仿效,华南的用法日渐扩张。而日本实行南进政策以及国民政府加强珠江流域各省的建设,使得华南的指称更加流行。不过,华南一词的使用虽然逐渐增多,其涵义却有广狭两种,广义即南华,指中国南方或南中国,狭义指以珠江流域为主的若干省份。而且狭义不仅所指省份因人而异,还与西南、中南等概念混用,尚未专有特定。华南指称的晚出及其内涵外延的变动不居,提示区域研究应自觉分区概念的形成演化与历史进程相吻合,以免先入为主地削足适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 区域研究 教会 日本
下载PDF
“北洋军阀”词语再检讨与民国北京政府 被引量:9
19
作者 桑兵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9-120,共22页
北洋军阀和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通行说法,虽有实事为本,主要还是由他指和后认层垒叠加而成的。从近年来学人研究的情况及梳理习见资料可知,"军阀"和"北洋军阀"的指称,出现的时间至少较专题研究所说各早两年,而北洋... 北洋军阀和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通行说法,虽有实事为本,主要还是由他指和后认层垒叠加而成的。从近年来学人研究的情况及梳理习见资料可知,"军阀"和"北洋军阀"的指称,出现的时间至少较专题研究所说各早两年,而北洋政府的指称,主要是北伐之后才逐渐流行的。尤为重要的是,在"北洋军阀"的集合概念形成之后,所指称之实事的谱系化一直持续发生,使得这一概念的内涵外延随时有所变化。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概念指称整个北京政府时期的民国史,难免以偏概全,误读错解,甚至误导相关研究的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洋 北洋军阀 北洋政府 北京政府
下载PDF
排日移民法案与孙中山的大亚洲主义演讲 被引量:11
20
作者 桑兵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3,共13页
关于孙中山的大亚洲主义演讲,前人多从孙中山本人的思想脉络中寻求解释,实则此事与1924年美国的排日移民法案关系密切。这一法案强烈的种族色彩,使得明治维新以来以脱亚入欧为目标的日本面临重新定位的抉择,各界人士从不同角度考虑是否... 关于孙中山的大亚洲主义演讲,前人多从孙中山本人的思想脉络中寻求解释,实则此事与1924年美国的排日移民法案关系密切。这一法案强烈的种族色彩,使得明治维新以来以脱亚入欧为目标的日本面临重新定位的抉择,各界人士从不同角度考虑是否应当回到亚洲的立场,与亚洲大国结盟的呼声渐起。然而,日本在东亚推行的强权侵略政策,令东亚各国对此反应冷淡。开始孙中山的态度也相当保留,直到日本国内出现反省的声音,而亚洲其他国家予以正面回应,为了实现国内统一,孙中山转而争取日方的支持。在向政府和政党求援不果后,孙中山将主要诉求对象转到日本国民方面,并以包括俄国在内的亚洲各国国民的结盟对抗列强的同盟以及日本政府和政客长期追随欧美列强的行为。因此,1924年底孙中山的大亚洲主义演讲,绝非投日本之所好,得到处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的有识之士的共鸣。他们对于孙中山大亚洲主义的解读,与当时的中日政坛乃至后来学人的看法,有着不小的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日移民法案 大亚洲主义 孙中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