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闭合性双侧指动脉损伤1例报告
1
作者 桑成林 曹学成 +3 位作者 王平山 陈晨 张媛 解琛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2期14-14,共1页
患者男,43岁。因工作时右手被1吨左右的车床挤伤3h,于2010年3月5日入院。入院检查:右手示指疼痛,皮肤苍白,手指发凉,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迟。手指神经无异常,无肌腱损伤;手指损伤区域无皮肤破损,手背有数道横行裂伤。
关键词 指动脉损伤 闭合性 双侧 入院检查 皮肤破损 手指发凉 时间延迟 毛细血管
下载PDF
外固定架固定联合负压吸引治疗下肢骨折术后骨及钢板外露 被引量:7
2
作者 崔宜栋 桑成林 +4 位作者 李筠 邹林 李宗玉 刘立峰 蔡锦方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74-75,共2页
目的观察外固定架固定联合负压封闭吸引(VSD)治疗骨折术后骨及钢板外露的效果。方法下肢骨折术后钢板及骨外露患者11例,拆除原内固定钢板,使用单臂多功能外固定架固定骨折端,缺损创面采用VSD。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皮肤愈合良好,骨折... 目的观察外固定架固定联合负压封闭吸引(VSD)治疗骨折术后骨及钢板外露的效果。方法下肢骨折术后钢板及骨外露患者11例,拆除原内固定钢板,使用单臂多功能外固定架固定骨折端,缺损创面采用VSD。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皮肤愈合良好,骨折愈合,患肢功能恢复满意,未发生骨不愈合、骨感染或伤口感染。结论外固定架固定联合VSD治疗骨折术后骨及钢板外露简单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固定器 负压封闭引流 下肢骨折 内固定术 钢板外露
下载PDF
闭合复位髓内外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8
3
作者 郝光亮 李瑞 +5 位作者 桑成林 谷铭勇 张贵春 张强 曹学成 蔡锦方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8年第12期2599-2605,共7页
目的:分析闭合复位髓内外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采用闭合复位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anti-rotation nail,PF... 目的:分析闭合复位髓内外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采用闭合复位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anti-rotation nail,PFNA)固定治疗的232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男110例,女122例,年龄65~86(平均78.65)岁。骨折AO分型:稳定性骨折(A1.1型至A2.1型)1 4 5例,不稳定骨折(A 2. 2型至A 3. 3型) 8 7例。记录患者末次随访的髋关节Harris评分以及内固定情况,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可能影响内固定失败的因素。结果:截至2018年5月,215例患者完成随访,随访率为92.67%(215/232),随访时间在15~39(平均25)个月,有17例患者在随访12个月后陆续失访。232例患者中,16例(6.90%)出现内固定失败。其中DHS固定失败6例,PFNA固定失败10例。最后一次随访(17例患者随访12个月时)髋关节Harris评分为58~90(平均81.9)分,优、良、可、差分别有42,160,13和17例,优良率为87.07%。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骨质疏松(OR=267.31,P=0.002)、尖顶距(tipdistance,TAD)>25mm(OR=341.45,P<0.001)、不稳定型骨折(OR=22.19,P=0.020)、功能复位(OR=20.82,P=0.030)以及合并内科疾病(OR=4.61,P=0.041)是髓内外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骨质疏松、TAD>25 mm、不稳定型骨折、功能复位以及合并内科疾病均能引起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内固定失败,治疗期间应重视这些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动力髋螺钉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内固定失败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甲钴胺对断指再植术后感觉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何旭 曹学成 +4 位作者 王卫国 桑成林 张元信 屈志刚 迟焕芳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253-254,257,共3页
目的探讨甲钴胺对断指再植术后感觉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将236例断指再植术后的病人分为5组,A、B、C组分别肌肉注射5001、000、1 500μg甲钴胺,每日1次,共30次,然后改为每日口服1 500μg甲钴胺片剂,累计共4个月;D组每日口服1 500μ... 目的探讨甲钴胺对断指再植术后感觉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将236例断指再植术后的病人分为5组,A、B、C组分别肌肉注射5001、000、1 500μg甲钴胺,每日1次,共30次,然后改为每日口服1 500μg甲钴胺片剂,累计共4个月;D组每日口服1 500μg甲钴胺片剂,共4个月;E组为阴性对照组。术后不同时间段对手指感觉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A、B、C、D组在术后不同时间段手指感觉功能恢复均明显优于E组(F=11.473~23.388,q=2.533~5.533,P〈0.05),感觉功能恢复的效果与应用甲钴胺的剂量呈正相关(r=0.197~0.322,P〈0.05),肌肉注射效果优于口服。长期应用甲钴胺不良反应轻微。结论甲钴胺对断指再植术后断指感觉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且与药物的剂量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钴胺 神经再生 手指离断 再植术 感觉
下载PDF
手术治疗合并下胫腓分离的踝关节骨折 被引量:5
5
作者 张贵春 郑吉波 +1 位作者 李秉胜 桑成林 《实用骨科杂志》 2007年第4期203-205,共3页
目的总结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治疗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52例,采用钢板固定腓骨,螺丝钉固定内踝,下胫腓仍不稳定者应用单个皮质骨螺丝钉固定。结果术后随访8~36个月。骨折愈合良好。依据Ol... 目的总结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治疗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52例,采用钢板固定腓骨,螺丝钉固定内踝,下胫腓仍不稳定者应用单个皮质骨螺丝钉固定。结果术后随访8~36个月。骨折愈合良好。依据Olerud评分方法,优36例.良13例,可3例。结论手术复位是治疗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的必要选择.正确的复位顺序、合适的手术入路及固定方法是取得良好复位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胫腓联合分离 踝关节骨折 手术治疗
下载PDF
动力髁钢板内固定结合CPM治疗股骨髁上骨折47例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卫国 覃欣 +3 位作者 曹学成 孙宝国 张英 桑成林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1期4228-4229,共2页
关键词 股骨骨折/外科学 骨折固定术 运动疗法 持续被动性
下载PDF
数字化大功率微弧氧化电源关键技术研究
7
作者 邓孝祥 桑成林 +1 位作者 王洪远 曹提山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11-214,共4页
根据微弧氧化的功能需要,在传统氧化电源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DSP的全数字化大功率微弧氧化电源。首先从工作原理和构成上进行介绍,然后对硬件和软件进行相应设计,重点介绍了IGBT驱动电路和带死区控制的PWM程序设计。实验应用证明,该电源... 根据微弧氧化的功能需要,在传统氧化电源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DSP的全数字化大功率微弧氧化电源。首先从工作原理和构成上进行介绍,然后对硬件和软件进行相应设计,重点介绍了IGBT驱动电路和带死区控制的PWM程序设计。实验应用证明,该电源能够输出具有变频和变幅的正、负脉冲波形,且输出稳定可靠,满足微弧氧化的工艺和功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弧氧化 脉宽调制 DSP IGBT
原文传递
骨细胞网络结构对骨形成和骨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陈晨 张刚 +3 位作者 谷铭勇 李宗玉 桑成林 左贵来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0-124,共5页
骨细胞的数量是骨组织中最多的,占骨组织细胞95%以上。骨细胞均匀地分布在矿化的骨基质中,通过细胞膜的多个突触结构互相连接并与骨基质表面的细胞连接形成网状的细胞结构。骨细胞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细胞,在骨组织发育和代谢过程中启动... 骨细胞的数量是骨组织中最多的,占骨组织细胞95%以上。骨细胞均匀地分布在矿化的骨基质中,通过细胞膜的多个突触结构互相连接并与骨基质表面的细胞连接形成网状的细胞结构。骨细胞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细胞,在骨组织发育和代谢过程中启动细胞的生物化学反应。最新的研究已证实骨细胞通过直接整合骨的矿化基质和其他的多细胞网络结构,感受刺激、调控效应细胞(例如成骨细胞、破骨细胞、骨髓基质干细胞),除此之外骨细胞已被证实作为一种内分泌细胞并且可以调控磷的代谢。随着研究的深入,骨细胞网络结构对骨形成和吸收的影响逐渐明显,在生理条件下骨细胞网络结构通过激活破骨细胞促进骨吸收,通过抑制成骨细胞抑制骨形成。本篇综述将主要讨论骨细胞网络结构对骨生成和骨吸收的影响及其相应的研究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细胞网络结构 骨重塑 骨吸收 骨形成 内分泌细胞
下载PDF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肿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杨祚璋 许建波 +11 位作者 桑成林 孙洪瀑 刘鹏杰 袁涛 钱保生 张晋煜 李文忠 李建林 肖砚斌 彭敏 李浴 栾丽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999-1003,共5页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机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脊柱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1月~2005年1月对196例脊柱肿瘤患者采用PVP术。其中男99例,...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机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脊柱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1月~2005年1月对196例脊柱肿瘤患者采用PVP术。其中男99例,女97例,年龄23~85岁,平均60.4岁。176例为脊柱转移瘤,原发肺癌66例,乳腺癌55例,肝癌19例,大肠癌15例,胃癌9例,前列腺癌12例;多发性骨髓瘤16例;脊柱恶性淋巴瘤4例。累计颈椎32例,胸椎93例,腰椎71例。脊椎节段:1个节段135例,2个节段50例,〉3个节段11例。术后进行常规化疗及其他综合治疗。观察患者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painscale,VAS)的变化,X线片测量病椎前缘、中线和后缘高度的变化。结果196例279节椎体成形术获得成功,手术穿刺成功率100%。每节椎体注射骨水泥1~9ml。术后x线片及CT检查显示所有患者均取得脊柱的稳定。随访6个月~3年,193例(98.5%)患者术后腰背部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3例(1.5%)改善不明显,手术前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椎的平均前缘高度(术前15.71±2.80mm,术后16.61±3.01mm),中线高度(术前13.65±2.93mm,术后14.52±2.72mm),后缘高度(术前23.67±2.81mm,术后23.70±3.13mm),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内肺癌和肝癌的平均生存时间为9个月,乳腺癌、胃肠道癌、前列腺癌、淋巴瘤和其他转移肿瘤的平均生存时间为18个月,多发性骨髓瘤平均生存时间27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VP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的特点,可有效缓解脊柱转移瘤患者疼痛,稳定脊柱,改善其生活质量,并能降低截瘫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脊椎肿瘤 介入性 骨水泥
下载PDF
弹性髓内钉对掌骨骨折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5
10
作者 桑成林 曹学成 +3 位作者 王平山 张媛 陈晨 许春涛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1年第24期4870-4872,共3页
背景与目的:大多数的掌骨骨折可以采取保守治疗的方法。手术适合于一些特定的病例如:在骨折侧位片上成角大于30度、短缩超过5mm或者有旋转移位。本文的目的是分析应用预弯1.6mm克氏针治疗关节外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先将克氏针弯... 背景与目的:大多数的掌骨骨折可以采取保守治疗的方法。手术适合于一些特定的病例如:在骨折侧位片上成角大于30度、短缩超过5mm或者有旋转移位。本文的目的是分析应用预弯1.6mm克氏针治疗关节外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先将克氏针弯曲成尖部弯曲大约在5mm左右,较长的轴部向着与尖部相反的方向弯曲的稳定S型。首先用2.5mm的钻头钻入掌骨基底部,然后用克氏针的尾部顺行插入,当克氏针经过骨折部位时复位骨折。应用克氏针三点固定的原理固定骨折,用手指夹板固定,早期进行掌指关节的活动。结果:自2009年到2010年我们探索性的固定了5例第五掌骨和2例第一掌骨。病人的平均年龄是35岁,其中6例男性、1例女性。外科治疗的平均时间是13天(4天至28天),骨折全部愈合良好。克氏针拔出的平均时间是4.5周(3至6周)。结论:单根预弯克氏针治疗掌骨骨折,不仅简单、快捷而且可以早期行患手各关节功能练习,使手部关节功能获得满意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髓内钉 掌骨骨折 治疗
原文传递
跟腱裸露创面的修复 被引量:9
11
作者 崔宜栋 蔡锦方 +4 位作者 刘立峰 曹学成 李宗玉 邹林 桑成林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65-568,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皮瓣修复跟腱裸露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5月-2010年5月,收治21例跟腱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男15例,女6例;年龄7~63岁,中位年龄34岁。致伤原因:运动伤4例,车轮绞伤7例,重物挤压伤5例,慢性溃疡3例,跟腱延长术后2例。... 目的探讨采用皮瓣修复跟腱裸露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5月-2010年5月,收治21例跟腱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男15例,女6例;年龄7~63岁,中位年龄34岁。致伤原因:运动伤4例,车轮绞伤7例,重物挤压伤5例,慢性溃疡3例,跟腱延长术后2例。均伴跟腱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或坏死,缺损范围为2 cm×2 cm~10 cm×8 cm。经清创、换药后采用内踝上筋膜皮瓣5例、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8例、足外侧皮瓣2例、足内侧皮瓣2例、腓动脉穿支皮瓣4例修复创面。皮瓣切取范围为3 cm×3 cm~12 cm×10 cm。供区采用中厚皮片游离植皮或直接拉拢缝合。跟腱断裂采用直接缝合2例,Abraham法缝合2例。结果术后2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植皮顺利成活。2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个月。皮瓣质地柔软、无磨损及破溃,患足穿鞋、行走正常。皮瓣两点辨别觉为10~20 mm,平均14 mm。踝关节功能采用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系统:获优10例,良7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1.0%。14例提踵功能良好;5例能完成提踵,但力量较健侧差;2例不能提踵。结论跟腱裸露创面应根据创面情况,选择合适的带血管蒂皮瓣尽早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瓣 跟腱 软组织缺损 修复
原文传递
下肢严重创伤软组织缺损的一期修复 被引量:9
12
作者 赵刚 桑成林 +5 位作者 曹学成 李秉胜 张永先 王卫国 张贵春 郑金龙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0年第3期262-263,共2页
目的探讨下肢严重创伤软组织缺损一期修复的可行性。方法对笔者1998年12月~2008年12月收治的43例下肢严重创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术后疗效满意,1例失败,此例经残端修整后创面愈合。38例创面一期愈合,4例组... 目的探讨下肢严重创伤软组织缺损一期修复的可行性。方法对笔者1998年12月~2008年12月收治的43例下肢严重创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术后疗效满意,1例失败,此例经残端修整后创面愈合。38例创面一期愈合,4例组织缺损处皮瓣完全覆盖并成活,但周围软组织挫裂伤重致坏死的小创面需经二期植皮或局部小皮瓣转位处理后愈合,术后经1~36个月随访,下肢外形和功能基本满意。结论下肢严重创伤软组织缺损,多由高能量致伤原因引起,往往是复杂的多发创伤,借助灵活简便的内外固定和娴熟的显微外科技术特别是皮瓣修复技术,能最大程度的一期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创伤 软组织缺损 筋膜皮瓣
原文传递
神经电生理各项指标在肘管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3
13
作者 何旭 曹学成 +5 位作者 王卫国 桑成林 赵靖 赵冰 张元信 汤海萍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25-327,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指标在肘管综合征诊断中的作用和价值,将众多的指标归纳为较少的指标,并确定诊断该病的客观指标。方法对肘管综合征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各120例进行神经电生理15项指标的测定,采用t检验、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的方法...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指标在肘管综合征诊断中的作用和价值,将众多的指标归纳为较少的指标,并确定诊断该病的客观指标。方法对肘管综合征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各120例进行神经电生理15项指标的测定,采用t检验、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的方法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同一指标的两组间t检验,15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主成分分析表明前三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92.14%,故选取前三个主成分;判别分析获得的判别方程为:患者组Y1=-126.04+0.98X1+3.67X2-0.63X3,对照组Y2=-309.14+2.01X1+2.01X2-1.09X3。将指标代人方程,如Y1〉Y2,则为异常;如Y1〈Y2,则为正常。结论尺神经神经电生理的15项指标可归纳为3项主成分因子,由此获得的判别方程,可为肘管综合征的诊断提供一种准确的方法,其判断正确率为99.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电描记术 肘管综合征 诊断
原文传递
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大段骨缺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晨 曹学成 +2 位作者 桑成林 左贵来 陈琳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0年第22期4386-4388,4385,共4页
同种异体骨已成为临床上治疗创伤、感染、先天性骨病及肿瘤切除所致的大段骨缺损的重要材料。本文主要从同种异体骨愈合机制、制备保存、临床应用效果、排斥反应及预防方法四个方面就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大段骨缺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同种异体骨已成为临床上治疗创伤、感染、先天性骨病及肿瘤切除所致的大段骨缺损的重要材料。本文主要从同种异体骨愈合机制、制备保存、临床应用效果、排斥反应及预防方法四个方面就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大段骨缺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临床骨缺损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种异体骨 移植 长段骨缺损
原文传递
桥接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复杂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永先 唐晓凤 +2 位作者 王超 禚文昆 桑成林 《人民军医》 2018年第3期238-240,共3页
目的:观察桥接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复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月—2017年6月应用桥接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复杂骨折30例,对其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研究。髋关节功能评价采用Harris评分系统评定,膝关节功能评价采用... 目的:观察桥接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复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月—2017年6月应用桥接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复杂骨折30例,对其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研究。髋关节功能评价采用Harris评分系统评定,膝关节功能评价采用HSS评分标准评定。结果:本组病例手术时间为58~104min,平均77.2min;术中出血量120~800ml,平均336ml。30例患者均获随访,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门诊随访拍摄X线片。随访患者骨痂生长良好,所有患者骨折均获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2.8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内固定失效、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骨不连及压疮等并发症;切口并发症1例,经换药治疗后愈合。术后6个月随访Harris评分95~98分,平均96.4分;HSS评分91~96分,平均94.3分。结论:桥接内固定系统操作简便、固定效果可靠,并发症少,对于股骨复杂骨折的治疗能够获得理想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 复杂骨折 桥接内固定系统
原文传递
大鼠腰骶丛神经损伤模型的建立
16
作者 彭大勇 曹学成 +1 位作者 桑成林 周振宇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88-1088,共1页
腰骶丛的主要部分位于骨盆内,受到稳定的骨盆骨性结构保护,其损伤在临床上较为少见。近年来骨盆骨折并发腰骶丛神经损伤报道逐年增多,骨盆骨折合并神经损伤发病率1992年报道为33.0%,2000年报道为25.6%。
关键词 骶丛神经损伤 损伤模型 腰骶丛 骨盆骨折 大鼠 骨性结构 发病率 年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