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目的地原住民如何应对外来旅游从业者的群际威胁——基于压力应对理论的思考
1
作者 桑森垚 黄玲君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3-96,共14页
文章基于群际威胁理论和压力应对理论,实证探讨了原住民对外来旅游从业者的群际威胁感知如何影响其压力应对方式。结果显示:1)原住民的群际威胁感知是其感知现实威胁和象征威胁的综合,而原住民的压力应对方式则囊括了问题导向型应对、... 文章基于群际威胁理论和压力应对理论,实证探讨了原住民对外来旅游从业者的群际威胁感知如何影响其压力应对方式。结果显示:1)原住民的群际威胁感知是其感知现实威胁和象征威胁的综合,而原住民的压力应对方式则囊括了问题导向型应对、正向重塑和接纳、情绪导向和逃避型应对、寻求支持4种不同类型;2)现实威胁和象征威胁均对群际情绪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象征威胁的影响力大于现实威胁感知;3)原住民的群际情绪强度显著影响其压力应对方式,尤其是对情绪导向和逃避型应对的影响最为强烈;4)现实威胁感知只对正向重塑和接纳有显著的正面影响,但对情感性发泄或逃离应对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而象征威胁感知则对情感性发泄或逃离行为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同时,研究还证实了群际情绪在群际威胁感知和4种压力应对方式之间所发挥的中介作用。研究有助于深化理解目的地多元利益主体间群际关系,并为管理者构建和谐共融的旅游发展环境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际威胁感知 压力应对理论 群际情绪 原住民 外来旅游从业者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与旅游经济耦合协调的时空分异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杨择昀 薛冰 桑森垚 《旅游研究》 2024年第3期28-42,共15页
文章使用长三角地区2011—2021年面板数据,用熵值法构建数字经济与旅游经济指数,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和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二者的协调融合水平及空间相关关系。研究表明:2011—2021年,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与旅游经济指数和区域耦合协调水平... 文章使用长三角地区2011—2021年面板数据,用熵值法构建数字经济与旅游经济指数,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和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二者的协调融合水平及空间相关关系。研究表明:2011—2021年,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与旅游经济指数和区域耦合协调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城市间耦合协调情况存在空间差异,总体呈东部高、西部低、省会城市高、其他城市低的阶梯分布;耦合协调度还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高—高”集聚区集中在上海辐射圈内,涵盖浙北、苏南地区,“低—低”集聚区主要集中在苏北、皖北地区,中部地区不显著,但这种集聚效应在逐渐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耦合协调度 旅游经济 时空分异 长三角地区
下载PDF
韧性视角下海岛旅游-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研究——以舟山群岛为例
3
作者 周叶涛 桑森垚 《旅游论坛》 2024年第8期61-69,共9页
海岛旅游和生态系统协调发展是实现人海关系和谐共生的基石,是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内在要求。文章以舟山群岛为研究对象,探讨海岛旅游和生态系统韧性水平的协调发展问题,通过熵值法和综合指数法评估了2011—2022年舟山市各区县旅游和生... 海岛旅游和生态系统协调发展是实现人海关系和谐共生的基石,是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内在要求。文章以舟山群岛为研究对象,探讨海岛旅游和生态系统韧性水平的协调发展问题,通过熵值法和综合指数法评估了2011—2022年舟山市各区县旅游和生态系统的韧性水平,并运用耦合协调模型、相对发展度模型和灰色关联分析法,探究了旅游系统和生态系统韧性发展的动态关系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从韧性水平来看,舟山群岛旅游系统韧性整体增强,但2020年因受疫情影响而显著下滑;生态系统韧性则表现出区域差异,嵊泗县韧性水平相对较高,岱山县较为脆弱。从耦合协调度来看,各区县旅游和生态系统协调发展普遍处于中等水平,普陀区表现最佳;相对发展度空间分异明显,定海区和普陀区多为“生态系统滞后”,而岱山县和嵊泗县则多为“旅游系统滞后”。灰色关联分析显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和旅游业增长弹性系数对系统协调发展的影响最为明显,具体影响因子在各地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 耦合协调度 灰色关联分析 海岛旅游 生态系统
下载PDF
海岛渔村景观基因信息库的构建——以东沙村为例
4
作者 薛冰 杨择昀 桑森垚 《华中建筑》 2024年第3期71-75,共5页
海岛渔村作为独具海洋特色的文化景观空间,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和开发潜力。识别海岛渔村景观基因并构建其景观基因信息库,益于从整体视角实现对村落的保护与开发。以东沙村为例,采用ZMET识别其景观基因,引入符号学原理,借助N级编码理论... 海岛渔村作为独具海洋特色的文化景观空间,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和开发潜力。识别海岛渔村景观基因并构建其景观基因信息库,益于从整体视角实现对村落的保护与开发。以东沙村为例,采用ZMET识别其景观基因,引入符号学原理,借助N级编码理论,建立其景观基因信息库,结果显示:东沙村景观基因信息库主要包括布局基因、建筑基因、环境基因、文化基因4大类包含46个单元。未来对于传统村落景观基因信息库的构建可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进行动态可视化更新,以促进传统村落的保护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渔村 景观基因信息库 ZMET 传统村落 景观基因
下载PDF
基于社区的乡村生态旅游参与障碍分析--以林芝嘎拉村和唐地村为例 被引量:6
5
作者 何伟 桑森垚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00-205,共6页
乡村生态旅游作为国家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可持续振兴的解决方案得到了西藏各级政府的青睐。但是基于社区的乡村生态旅游参与路径却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基于此,从社区参与障碍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比西藏林芝市嘎拉村和唐地村两个乡... 乡村生态旅游作为国家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可持续振兴的解决方案得到了西藏各级政府的青睐。但是基于社区的乡村生态旅游参与路径却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基于此,从社区参与障碍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比西藏林芝市嘎拉村和唐地村两个乡村生态旅游名片,利用AHP-FCE模糊层次分析法,探索西藏乡村生态旅游社区参与的可行性方案。研究结果有助于基于社区的西藏乡村生态旅游开发和全员参与,以促进可持续的西藏乡村旅游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社区的乡村生态旅游 模糊层次分析法 林芝 社区参与
下载PDF
探索怀旧视角下的旅游现象:怀旧的时间、空间和意义属性 被引量:3
6
作者 桑森垚 尼玛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8期81-86,共6页
采用定性的研究方法,以少数民族乡村旅游为例,剖析游客怀旧体验中的时间、空间和意义属性。研究结果发现,第一,时间属性方面,旅游中的怀旧体验是游客缅怀过去、反思现代性以及构建对未来想象的过程;第二,空间属性方面,旅游中的怀旧体验... 采用定性的研究方法,以少数民族乡村旅游为例,剖析游客怀旧体验中的时间、空间和意义属性。研究结果发现,第一,时间属性方面,旅游中的怀旧体验是游客缅怀过去、反思现代性以及构建对未来想象的过程;第二,空间属性方面,旅游中的怀旧体验是游客主动寻找记忆地方的空间位移过程;第三,意义方面,旅游中的怀旧体验是游客凝视旅游地方符号,并通过解读符号意义而与地方建立情感连接的过程。此外,通过对比作为局内人的藏族游客和作为局外人的汉族游客之间的怀旧体验,发现游客的怀旧体验对象并非完全基于个人或集体记忆,而是游客想象所建构的精神世界。研究为从怀旧视角探索旅游现象以及游客体验拓展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旧 时间 空间 意义 林芝嘎拉村
下载PDF
探索赴韩中国游客体验记忆形成过程中的关键要素和记忆偏差 被引量:15
7
作者 桑森垚 《旅游论坛》 2016年第4期33-39,94,共8页
过去的旅游体验相关研究大多集中于旅游者的现场体验上,而多少忽视了对体验记忆构成要素的探索;此外,虽然既存的体验记忆相关研究明确整合了被记忆的现场体验元素,但是对体验记忆的形成过程,记忆的强化,以及记忆形成过程中的记忆偏差却... 过去的旅游体验相关研究大多集中于旅游者的现场体验上,而多少忽视了对体验记忆构成要素的探索;此外,虽然既存的体验记忆相关研究明确整合了被记忆的现场体验元素,但是对体验记忆的形成过程,记忆的强化,以及记忆形成过程中的记忆偏差却缺乏充分的探索。以此为背景,探索了赴韩中国国际旅游者体验记忆的构成要素以及形成机制。同时,还探索了体验记忆形成过程中的偏差。以14名赴韩中国游客为标本,通过定质研究方法捕捉到了影响体验记忆形成的三大要素,分别是现场的关键时间点、感情要素和认知要素。同时,研究者证实了游客的场外记忆保护行动。最后,还发掘了基于体验记忆偏差的评价偏差和行动意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体验记忆 国际旅游 记忆保护 记忆偏差
下载PDF
符号学视角下的内部地方品牌化探究——以西藏达东村为例 被引量:5
8
作者 桑森垚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9-132,146,共5页
以西藏达东村为例,运用符号学的研究方法,分析地方品牌开发者和村民对达东村地方符号的认知冲突以及这种冲突对村民地方认同的破坏。结果表明:地方品牌开发者以达东村的自然属性为主体,而村民则以达东村文化属性为主体,二者对达东村地... 以西藏达东村为例,运用符号学的研究方法,分析地方品牌开发者和村民对达东村地方符号的认知冲突以及这种冲突对村民地方认同的破坏。结果表明:地方品牌开发者以达东村的自然属性为主体,而村民则以达东村文化属性为主体,二者对达东村地方符号不同的解读导致达东村村民感知地方认同丧失,主要表现在可区别性丧失、感知地方认同延续的丧失、自尊和自我效能感的降低等方面。研究为平衡地方品牌开发过程中群体间利益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从而有助于促进形成可持续性的地方品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部地方品牌化 地方认同 符号学 西藏达东村
下载PDF
少数民族乡村节庆视角下的地方品牌建构——以林芝嘎拉村为例 被引量:6
9
作者 桑森垚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9-140,共2页
节庆是地方品牌传播,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效手段。少数民族乡村节庆旅游则是保护少数民族文化以及助力民族乡村地区脱贫的重要方式。本研究以林芝嘎拉村桃花节为例,梳理了节庆影响地方品牌化形成的框架。研究结果发现桃花节作为... 节庆是地方品牌传播,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效手段。少数民族乡村节庆旅游则是保护少数民族文化以及助力民族乡村地区脱贫的重要方式。本研究以林芝嘎拉村桃花节为例,梳理了节庆影响地方品牌化形成的框架。研究结果发现桃花节作为社会符号载体具有传播地方品牌意义的作用,同时其在地方文化、形象和认同三个维度对地方品牌化产生影响。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地方品牌化理论以及为政府通过节庆手段助力乡村扶贫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品牌化 桃花节 少数民族乡村节庆 社会符号
下载PDF
区域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环境保护的促进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桑森垚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17年第11期178-181,共4页
介绍了相关国际组织和研究人员对生态旅游的定义,依据定义内容确定生态旅游注重的几个方面。分析了区域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目的。给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方式,主要包括按照生态平衡原理,确保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按照区域... 介绍了相关国际组织和研究人员对生态旅游的定义,依据定义内容确定生态旅游注重的几个方面。分析了区域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目的。给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方式,主要包括按照生态平衡原理,确保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按照区域生态旅游环境容量对旅游地开发强度和频度进行管理;开发逆境生态旅游,促进生态建设。介绍了生态旅游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分析了区域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环境保护的促进作用,得出以下结论:区域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够促进对生物、水资源、大气环境、地质地貌的保护,促进绿化面积增长和生物多样性发展以及垃圾有效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 生态旅游 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 促进作用
下载PDF
居民增权作用本地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研究——以西藏达东村为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桑森垚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1-90,共10页
居民增权作用本地居民的旅游影响感知,并非已有基础研究中的均衡化关系。社会增权、心理增权、政治增权三方面都存在出于背景差异的不同作用方向,且调查对象是否从事旅游行业,对于居民增权的作用影响很大。在深化西藏乡村旅游发展的进程... 居民增权作用本地居民的旅游影响感知,并非已有基础研究中的均衡化关系。社会增权、心理增权、政治增权三方面都存在出于背景差异的不同作用方向,且调查对象是否从事旅游行业,对于居民增权的作用影响很大。在深化西藏乡村旅游发展的进程中,应充分强化全体居民的心理增权,协调好旅游从业者与非旅游从业者的利益关系,并构建乡村居民旅游决策参与渠道,提升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增权 旅游影响感知 西藏达东村 定量分析
下载PDF
基于拉萨藏族居民对游客消极态度的整合威胁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桑森垚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0-71,共12页
本地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态度是旅游人类学的研究重点之一。但目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本地居民感知旅游发展的影响,而忽视了影响本地居民对游客群体消极态度的形成要素。整合威胁理论则为相关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以拉萨藏族居民为研究对象,... 本地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态度是旅游人类学的研究重点之一。但目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本地居民感知旅游发展的影响,而忽视了影响本地居民对游客群体消极态度的形成要素。整合威胁理论则为相关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以拉萨藏族居民为研究对象,从整合威胁理论的视角质性分析了形成其感知现实威胁、象征威胁、群际焦虑和消极刻板印象的次级主题,进而比较基于拉萨藏族居民身份差异的威胁感知程度差异及其应对威胁所产生消极态度的处理策略。研究结果将为减少主客冲突、促进民族和谐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本地居民 整合威胁理论 群际交互 消极态度 质性分析
下载PDF
社会交互体验影响下入藏游客满意度形成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桑森垚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59-66,共8页
本研究以拉萨市的入藏游客为例,旨在探索入藏游客与服务人员以及本地居民间交互过程中所感知到的对方资源投入程度对其满意度形成的影响。通过对172份问卷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游客感知服务人员的信息资源投入、情感资源投入、金钱/物品... 本研究以拉萨市的入藏游客为例,旨在探索入藏游客与服务人员以及本地居民间交互过程中所感知到的对方资源投入程度对其满意度形成的影响。通过对172份问卷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游客感知服务人员的信息资源投入、情感资源投入、金钱/物品/服务资源投入和社会地位资源投入依次对其满意度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而游客感知本地居民的信息资源投入、情感资源投入和社会地位资源投入同样对其满意度形成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交易理论 社会交互 拉萨 满意度 定量分析
下载PDF
中国志愿旅行者体验研究——基于旅游凝视理论的视角 被引量:3
14
作者 桑森垚 王世梅 《旅游研究》 2018年第6期41-51,共11页
基于旅游凝视理论,利用网络民族志的研究方法,通过探索中国志愿旅行者志愿旅行体验过程中的意义建构,深入解析中国志愿旅行者体验的研究结果如下。第一,中国志愿旅行者体验是其凝视并解读地方、他者和自我符号意义的结合。第二,中国志... 基于旅游凝视理论,利用网络民族志的研究方法,通过探索中国志愿旅行者志愿旅行体验过程中的意义建构,深入解析中国志愿旅行者体验的研究结果如下。第一,中国志愿旅行者体验是其凝视并解读地方、他者和自我符号意义的结合。第二,中国志愿旅行者体验是其基于东方主义价值观、信念,以及自我身份认同的建构主义凝视的过程。第三,社交媒体以及照片处理技术的发展为中国志愿旅行者的凝视、自我标出和自我意义的建构提供了新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志愿旅行者 旅游凝视 网络民族志 文化变迁
下载PDF
经幡下的十里桃花:林芝嘎拉村游客感知旅游本真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桑森垚 《旅游论坛》 2019年第2期26-32,共7页
旅游是游客逃离日常,追寻他者本真性的体验过程。而社会发展背景下,不同语境下的游客本真体验存在不同。通过质性研究少数民族村寨——林芝嘎拉村的游客,发现其本真体验是客观本真性、表征循环下的建构和存在本真性、乡愁以及互动本真... 旅游是游客逃离日常,追寻他者本真性的体验过程。而社会发展背景下,不同语境下的游客本真体验存在不同。通过质性研究少数民族村寨——林芝嘎拉村的游客,发现其本真体验是客观本真性、表征循环下的建构和存在本真性、乡愁以及互动本真性的交织。而客观本真性则在局内人和局外人间存在认知的差异。同时,旅游体验过程中,游客经历了自我反思和自我意义的重塑。研究结果对进一步发展旅游本真性框架,探索旅游本真性进化过程以及提纯旅游本真性概念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本真性 表征循环 林芝嘎拉村 质性研究
下载PDF
中国志愿旅行者感知价值分析——基于网络民族志的探索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桑森垚 王世梅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50-57,共8页
志愿者旅行作为典型的后现代旅行形态,其为志愿旅行参与者提供了多层次的价值感知。利用网络民族志研究的研究体系,深入中国志愿者旅行网络社区,扎根于感知价值理论,收集并分析中国志愿者旅行的网络田野资料,质性分析了四种中国志愿旅... 志愿者旅行作为典型的后现代旅行形态,其为志愿旅行参与者提供了多层次的价值感知。利用网络民族志研究的研究体系,深入中国志愿者旅行网络社区,扎根于感知价值理论,收集并分析中国志愿者旅行的网络田野资料,质性分析了四种中国志愿旅行者的感知价值,分别是社会建构背景下的志愿旅行者社会网络的维持和扩展,即志愿旅行者的感知社会价值;志愿旅行者基于理性反思的功利性价值感知;基于志愿旅行者自我实存感和自我反思的自我发展价值感知、其跨文化能力提升及其文化认同深化;以及志愿旅行者通过记忆创造所感知到的自我延续。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中国文化变迁背景下的志愿者旅行市场变化以及中国志愿者旅行市场的细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志愿者旅行 感知价值 文化变迁 网络民族志研究
下载PDF
影响游客满意度的民族地区客栈服务场景分析——以拉萨市客栈为例
17
作者 桑森垚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7期74-80,共7页
文章整合现有的服务场景概念以及体现文化本真的本真氛围概念,测量民族地区客栈语境下的服务场景对游客入住满意度的影响。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以拉萨市的客栈为例,服务场景包括物理服务场景、社会服务场景和本真氛围三个维度,且三个维度... 文章整合现有的服务场景概念以及体现文化本真的本真氛围概念,测量民族地区客栈语境下的服务场景对游客入住满意度的影响。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以拉萨市的客栈为例,服务场景包括物理服务场景、社会服务场景和本真氛围三个维度,且三个维度分别对游客的入住满意度有显著的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栈 拉萨 服务场景 本真氛围 满意度
下载PDF
阈限视角下的大学实习生预社会化探究
18
作者 桑森垚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71-78,共8页
大学实习是大学生在一段时间内脱离大学生活,暂时从事社会生产活动并再次回归大学校园的社会实践过程。该期间,大学生将经历暂时的社会化和身份转变,而实习的过渡体验则协助大学生完成了预社会化。阈限理论恰为探索大学实习生的预社会... 大学实习是大学生在一段时间内脱离大学生活,暂时从事社会生产活动并再次回归大学校园的社会实践过程。该期间,大学生将经历暂时的社会化和身份转变,而实习的过渡体验则协助大学生完成了预社会化。阈限理论恰为探索大学实习生的预社会化提供了理论基础。从阈限理论的视角研究大学实习生预社会化将有助于大学实习管理以及帮助实习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阈限 大学实习生 质性研究 预社会化
下载PDF
川藏旅游论坛论点辑要
19
作者 解洪 陈云川 +2 位作者 廖卫华 桑森垚 罗德泉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99-100,共2页
2020年10月21日,第三届川藏旅游发展论坛在成都隆重召开。本届论坛以“川藏新天路旅游廊道与区域现代化服务业体系构建”为主题,由四川旅游学院、西藏大学、重庆交通大学、成都西藏饭店有限责任公司共同主办。现辑取一些参会专家学者观... 2020年10月21日,第三届川藏旅游发展论坛在成都隆重召开。本届论坛以“川藏新天路旅游廊道与区域现代化服务业体系构建”为主题,由四川旅游学院、西藏大学、重庆交通大学、成都西藏饭店有限责任公司共同主办。现辑取一些参会专家学者观点予以刊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大学 旅游廊道 重庆交通大学 体系构建 现代化服务业 旅游论坛 四川旅游学院 参会专家
下载PDF
制度分析视角下西藏乡村旅游发展策略研究——以拉萨市尼木县吞达村为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郑少茹 桑森垚 《山西农经》 2020年第12期17-20,共4页
整合现有的制度经济概念以及相关研究,通过半结构和开放式访谈收集资料,借助较有代表性的乡村,从制度视角探索西藏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调研发现,影响乡村旅游发展的制度有旅游业内部制度、乡村内部的正式制度及非正式制度。在不... 整合现有的制度经济概念以及相关研究,通过半结构和开放式访谈收集资料,借助较有代表性的乡村,从制度视角探索西藏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调研发现,影响乡村旅游发展的制度有旅游业内部制度、乡村内部的正式制度及非正式制度。在不同制度环境下研究吞达村旅游发展情况,对多方博弈视角下的制度嵌入环境进行分析,研究了乡村开发模式转变过程中制度形态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制度视角 吞达村 开发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