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形维数在头低位期间心率变异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梁仲刚 严洪 +1 位作者 吴斌 吴萍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8-61,共4页
目的将分形维数应用于心率变异性分析,分析头低位实验过程中心血管系统的非线性变化趋势。方法对10名被试者进行头低位模拟失重实验,每个人前后做2次,共20组实验数据,记录心电信号并用分形维数进行分析。结果与平卧位相比,头低位15~20... 目的将分形维数应用于心率变异性分析,分析头低位实验过程中心血管系统的非线性变化趋势。方法对10名被试者进行头低位模拟失重实验,每个人前后做2次,共20组实验数据,记录心电信号并用分形维数进行分析。结果与平卧位相比,头低位15~20min、20~25min、25~30min和恢复期的R R间期的标准差显著升高;头低位20~25min的相邻R 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显著升高;头低位0~5min、5~10min、10~15min、20~25min、25~30min和恢复期的分形维数显著高于平卧位。结论头低位期间心率变异性升高,心血管系统复杂性升高;分形维数应用于心率变异性的分析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重模拟 心率变异性 分形维数 头倒位倾斜
下载PDF
心率变异性的分析方法及其在航天医学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7
2
作者 梁仲刚 严洪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577-581,共5页
心率变异性 (heartratevariability ,HRV)分析是无创检测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的一种手段 ,因其可以定量评估自主神经系统活动以及心脏的内在动力学机制、解释和预测心脏的运动过程而获得广泛的应用 ,并成为心电信号处理领域的一个前沿... 心率变异性 (heartratevariability ,HRV)分析是无创检测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的一种手段 ,因其可以定量评估自主神经系统活动以及心脏的内在动力学机制、解释和预测心脏的运动过程而获得广泛的应用 ,并成为心电信号处理领域的一个前沿热点。目前HRV信号的分析方法主要有线性分析和非线性分析方法。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HRV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并对其在航天医学领域内的发展方向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率变异性 线性 非线性 时域 频域
下载PDF
航天飞行中心电信号去噪方法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梁仲刚 王勤 严洪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54-357,共4页
目的寻找适合载人航天需要的心电信号去噪方法。方法通过研究载人航天过程中心电信号的噪声特性,提出将小波变换和形态滤波级联的去噪方法。结果通过实际应用和仿真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将小波变换和形态滤波级联的方法,能有效... 目的寻找适合载人航天需要的心电信号去噪方法。方法通过研究载人航天过程中心电信号的噪声特性,提出将小波变换和形态滤波级联的去噪方法。结果通过实际应用和仿真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将小波变换和形态滤波级联的方法,能有效地去除载人航天过程中心电信号的噪声。结论将小波变换级联形态滤波的去噪方法应用到载人航天过程中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信号 去噪 小波变换 形态滤波 载人航天
下载PDF
利用小波变换进行心率变异信号分形维数的短时估算
4
作者 梁仲刚 严洪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81-985,共5页
提出了一种利用功率谱短时估算心率变异信号分形维数的新方法。该方法基于小波变换和滤波器组,算法的实现过程是:首先利用小波变换的正交分解分离出心率变异信号中的分形成分;其次用自回归模型对分离出的分形成分进行功率谱估计,并用最... 提出了一种利用功率谱短时估算心率变异信号分形维数的新方法。该方法基于小波变换和滤波器组,算法的实现过程是:首先利用小波变换的正交分解分离出心率变异信号中的分形成分;其次用自回归模型对分离出的分形成分进行功率谱估计,并用最小二乘法对分形成分的双对数坐标功率谱图进行直线拟合,估计出斜率γ;最后根据公式D=2-(-γ1)/2估算出心率变异信号的分形维数。为了验证本文提出算法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采用分数布朗运动仿真24例分形维数值为1.6的分形信号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本算法应用于心率变异信号分形维数的估算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率变异性 分形维数 小波变换
下载PDF
心率变异性频谱分析的信号分解及频段划分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李延军 严洪 +1 位作者 梁仲刚 陈华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31-435,共5页
目的探讨RR间期序列平稳分量分解与高低频带划分模式对心率变异性(HRV)频域分析结果的影响。方法采集10位受试者运动前(bW)3min与运动后(pW)3min的心电与呼吸波数据。分别计算RR间期序列(RR)与RR平稳分量序列(RRd)的AR功率谱分布(PSD)... 目的探讨RR间期序列平稳分量分解与高低频带划分模式对心率变异性(HRV)频域分析结果的影响。方法采集10位受试者运动前(bW)3min与运动后(pW)3min的心电与呼吸波数据。分别计算RR间期序列(RR)与RR平稳分量序列(RRd)的AR功率谱分布(PSD)。分别用传统的固定频带法、基于呼吸基频的浮动频带法、基于频带波峰位置的固定频带法进行LF与HF频带边界的划分。使用呼吸波的PSD计算呼吸基频FRF,并与HF频带波峰位置的频率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较之RR,RRd的PSD更好地反映了LF的频带波峰。HF频带波峰位置的频率值取决于呼吸频率。传统固定频带法分析结果的一致性更强;基于呼吸基频的浮动频带法、基于频带波峰位置的固定频带法的敏感性更强,能够筛选出"奇异"样本。结论 RR平稳分量序列比RR间期序列更适于计算HRV的PSD。较之传统固定频带法,基于呼吸基频或基于频带波峰位置的频带划分,能从HRV信号中较好地区别交感与迷走分支,更适于评价自主神经系统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率变异性 频谱分析 功率谱分布 平稳分量分解 频段划分
原文传递
心肌细胞微管图像的灰度特征分析(英文) 被引量:1
6
作者 姚宇华 熊江辉 +2 位作者 梁仲刚 严洪 李莹辉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22-325,共4页
目的利用图像灰度的统计特征参数量化微重力条件下大鼠心肌细胞微管图像的形态变化 ,并研究在不同条件下这种变化的特点。方法对模拟微重力条件下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 (回转组 )和正常条件下培养的心肌细胞 (对照组 )细胞骨架的微管图像... 目的利用图像灰度的统计特征参数量化微重力条件下大鼠心肌细胞微管图像的形态变化 ,并研究在不同条件下这种变化的特点。方法对模拟微重力条件下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 (回转组 )和正常条件下培养的心肌细胞 (对照组 )细胞骨架的微管图像提取灰度统计特征 ,利用灰度方差、偏度及峰度等参数量化细胞骨架的灰度特征。结果在对 2 4幅图像进行特征分析后 ,发现所选的参数对量化微管的灰度特征有不同程度的统计意义。利用灰度方差、偏度和峰度进行多元判决 ,发现这些参数可以很好地区分模拟微重力条件下培养的心肌细胞图像和正常条件下培养的心肌细胞图像 ,总的错误判决率达到1 6.7%。结论在微重力条件下心肌细胞骨架微管的形态变得弥散 ,利用灰度特征参数方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重模拟 细胞骨架 微管 心肌 图像分析
下载PDF
健康人睡眠期间卧位对心电图波形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潘弘泽 许志 +4 位作者 严洪 梁仲刚 高玥 陈章煌 宋晋忠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23-629,共7页
目的探讨健康人睡眠期间左侧卧、仰卧和右侧卧对心电图波形的影响。方法通过对ISRUC数据库中健康受试者整夜睡眠心电数据去噪,计算30个波形特征在不同卧位下的均值与显著性。其中S/R和∠QSR为本文提出的新指标。结果QT间期和RR间期在左... 目的探讨健康人睡眠期间左侧卧、仰卧和右侧卧对心电图波形的影响。方法通过对ISRUC数据库中健康受试者整夜睡眠心电数据去噪,计算30个波形特征在不同卧位下的均值与显著性。其中S/R和∠QSR为本文提出的新指标。结果QT间期和RR间期在左侧卧时显著大于仰卧(P<O.01),P波与T波高度、QRS波与T波面积、QR电势差、∠QSR在左侧卧时显著小于仰卧(P<0.01),其中大部分指标在左侧卧时显著小于右侧卧(P<0.05);S/R在左侧卧时显著大于仰卧(P<0.01)和右侧卧(P<0.05)。T波高度和面积在仰卧时显著大于右侧卧(P<0.01)。结论左侧卧时心脏受重力作用的转动与摆动引起了额面心电向量图的变化,进而引起心电图变化;右侧卧时心脏受到纵膈支撑自由度较差,心电图波形几乎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波形 睡眠 卧位
原文传递
健康人睡眠期间心电图波形变化探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潘弘泽 许志 +5 位作者 潘立公 张煜 梁仲刚 高癑 陈章煌 严洪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6-63,共8页
目的探究健康人在睡眠期间心电图波形(electrocardiogram,ECG)的变化规律。方法通过对ISRUC数据库中健康受试者睡眠期间心电信号进行处理,首次提出基于稳定信号的数据分段与特征标准化方法,得到32个波形特征(包括7个本文新提出的特征),... 目的探究健康人在睡眠期间心电图波形(electrocardiogram,ECG)的变化规律。方法通过对ISRUC数据库中健康受试者睡眠期间心电信号进行处理,首次提出基于稳定信号的数据分段与特征标准化方法,得到32个波形特征(包括7个本文新提出的特征),并对睡眠期间心电图波形变化进行归纳。结果数据分段与特征标准化方法可以消除卧位的影响;随着受试者睡眠加深,大部分间期特征显著增加(P<0.001);受试者入睡后,R波升高,T波峰值显著降低且终点变浅,RT峰值电势差显著增加(P<0.001)。结论健康受试者入睡后心室除极强度增加、复极强度减弱,本文新提出的七个特征更有效地反映了这些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 心电图 波形 时间特征 幅值特征
原文传递
健康人睡眠期间的呼吸情况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高玥 许志 +2 位作者 严洪 潘弘泽 梁仲刚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64-469,共6页
目的探究不同睡眠阶段下健康人的呼吸模式变化,为睡眠呼吸生理评价提供新的定量评价指标,同时为睡眠呼吸疾病的检测及诊断提供对照数据。方法从时域、频域、非线性特征三方面,对9位健康受试者整晚睡眠呼吸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探究各特征... 目的探究不同睡眠阶段下健康人的呼吸模式变化,为睡眠呼吸生理评价提供新的定量评价指标,同时为睡眠呼吸疾病的检测及诊断提供对照数据。方法从时域、频域、非线性特征三方面,对9位健康受试者整晚睡眠呼吸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探究各特征在不同睡眠阶段的变化趋势。结果伴随睡眠程度的加深,呼吸波幅度以及呼吸间期的变异性显著降低,呼吸活动的可预测性提高,但各睡眠阶段的呼吸率却未表现出显著的变化趋势。结论伴随睡眠程度的加深,呼吸活动变得越来越平稳、规则;同时本文提出的多项指标在自动睡眠分期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 呼吸 自动睡眠分期
原文传递
舱外服地面综合监测系统应用软件适应性和一致性设计
10
作者 史志明 梁仲刚 +7 位作者 袁淼 李琳 李文波 匡鸿 张琳 张爱民 孙京霞 严洪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06-411,共6页
目的设计具有良好适应性和一致性的舱外服地面综合监测系统应用软件,满足舱外服地面测试和出舱活动验证试验等多现场地面监控任务的需求。方法从软件系统设计的顶层将适应性和一致性的设计目标分解到各个软件配置项(CSCI),各软件配置项... 目的设计具有良好适应性和一致性的舱外服地面综合监测系统应用软件,满足舱外服地面测试和出舱活动验证试验等多现场地面监控任务的需求。方法从软件系统设计的顶层将适应性和一致性的设计目标分解到各个软件配置项(CSCI),各软件配置项根据要求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和实现,从而达到系统的总体设计目标。结果项目组开发完成的软件成功应用于各阶段的舱外服研制、测试、人舱服试验和出舱活动训练中,为舱外服系统提供了统一、稳定、可靠的综合性测试平台。结论该系统所遵循的适应性和一致性的设计思想,各软件模块使用的各种技术实现手段,对于今后类似地面监控系统的应用软件设计和开发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舱外服 地面综合监测系统 应用软件 适应性 一致性
原文传递
基于心电图R-S-T分析的心肌缺血研究(英文)
11
作者 宋晋忠 严洪 +1 位作者 刘梁 梁仲刚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研究心电图R-S-T特征在心肌缺血分析中的意义,克服心电图ST-T段特征点定位的难点。方法从心电图R-S-T特征点构造的特征三角形出发,对其推导出的各参数求均值、方差、近似熵,然后进行心肌缺血与非心肌缺血条件下的统计分析。结果经... 目的研究心电图R-S-T特征在心肌缺血分析中的意义,克服心电图ST-T段特征点定位的难点。方法从心电图R-S-T特征点构造的特征三角形出发,对其推导出的各参数求均值、方差、近似熵,然后进行心肌缺血与非心肌缺血条件下的统计分析。结果经公共数据库The Long-Term ST database(LTST)中心电数据的验证分析,5个特征参数有显著性结果,它们为:RTrv,RSrv,TSrv,ArearE,Rate1 rE。结论从心电图R-S-T出发对心肌缺血进行分析,克服了ST-T段的特征点准确定位的难点,为基于心电图的心肌缺血分析提供另一依据。另外证明心率在心肌缺血检测中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心肌缺血 近似熵 R-S-T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