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珠江口淇澳岛潮间带蟹类(十足目:短尾下目)物种多样性与分布 被引量:1
1
作者 梁伟诺 何克宏 胡亮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6-87,共12页
珠江口地处南海北部,滩涂资源丰富,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物种多样性高。然而,目前大部分潮间带相关研究和物种分布记录限于珠江口东岸,而对珠江口西岸的潮间带研究相对缺乏。本文以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主要类群短尾下目(蟹类)为研究对象,于... 珠江口地处南海北部,滩涂资源丰富,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物种多样性高。然而,目前大部分潮间带相关研究和物种分布记录限于珠江口东岸,而对珠江口西岸的潮间带研究相对缺乏。本文以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主要类群短尾下目(蟹类)为研究对象,于2021-2023年间对位于珠江口西岸的珠海市淇澳岛全岛潮间带蟹类区系进行了普查,并结合历史资料对记录物种进行整理和校订,更新了淇澳岛潮间带蟹类物种名录,并对其生境与地理分布特点进行了分析。本研究共采集蟹类标本90号,分属10科21属31种,其中帕氏东方相手蟹(Orisarma patshuni)、莱氏异额蟹(Anomalifrons lightana)等17种为淇澳岛新记录,高野近方蟹(Hemigrapsus takanoi)为珠江口新记录。结合历史记录,目前淇澳岛共记录潮间带蟹类13科29属48种,其中以相手蟹科(10种)、弓蟹科(10种)和沙蟹科(8种)的物种最为丰富;区系成分主要由东亚特有类群与印度-西太平洋或西太平洋沿岸分布类群构成,具有典型的东亚暖水性特征;各类生境中以泥质滩涂和红树林边缘的蟹类物种最为丰富。至本文止,珠江口西岸潮间带蟹类记录物种数已由31种提升至55种,与珠江口东岸记录物种数持平;珠江口两岸记录总数已达14科38属77种,其中两岸共有种(33种)占总种数的4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壳动物 河口蟹类 红树林蟹类 生境分布 地理分布
下载PDF
广东东海岛与硇洲岛潮间带蟹类(十足目:短尾下目)物种多样性及其地理分布 被引量:2
2
作者 梁伟诺 张旭 胡亮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7-132,共16页
潮间带蟹类是近岸底栖生物区系中最具代表性的生态类群之一。我国南海北部潮间带底栖蟹类丰富,但不同区域的研究进展差异显著。相较于粤东、北部湾和海南岛,目前对粤西岸段潮间带蟹类区系的了解相对欠缺。东海岛与硇洲岛地处雷州半岛东... 潮间带蟹类是近岸底栖生物区系中最具代表性的生态类群之一。我国南海北部潮间带底栖蟹类丰富,但不同区域的研究进展差异显著。相较于粤东、北部湾和海南岛,目前对粤西岸段潮间带蟹类区系的了解相对欠缺。东海岛与硇洲岛地处雷州半岛东侧,其潮间带蟹类区系是揭示粤西及南海北部近岸底栖生物地理格局不可或缺的一环。本文基于对东海岛与硇洲岛22个采样点的潮间带采样调查,结合对硇洲岛历史记录种的整理和订正,编目更新了两岛的潮间带蟹类物种名录,并梳理了各物种在中国海区沿岸的地理分布。本次调查共采集蟹类标本325号,分属26科62属91种,其中52种为两岛潮间带的新记录。至本研究止,东海岛与硇洲岛共记录潮间带蟹类33科91属150种。其中72.0%的种类为南海-台湾海峡或南海-东海分布的热带/亚热带种,28.0%为南海-黄渤海广布种。研究区域在近岸底栖生物区系上与南海周边地区关系密切,90.7%的潮间带蟹类物种在海南岛有分布,82.7%在北部湾有分布,82.0%在台湾岛有分布,72.7%在东南亚有分布。结果表明,雷州半岛东侧在生物地理区划上与海南岛北部同属于中国亚热带近海底栖动物区系,雷州半岛及琼州海峡对潮间带底栖生物扩散的地理屏障效应不甚明显。本研究可为中国近岸底栖生物区系区划研究、海洋生物资源利用与保护提供数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甲壳动物 更新名录 雷州半岛 粤西
原文传递
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潮间带蟹类(十足目:短尾下目)物种多样性 被引量:3
3
作者 冯尔辉 梁伟诺 +1 位作者 胡亮 张旭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3-142,共10页
蟹类是潮间带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重要代表,也是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之一。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最典型的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在东亚海洋生物地理区划上也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对该区域潮间带蟹类物种丰富度... 蟹类是潮间带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重要代表,也是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之一。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最典型的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在东亚海洋生物地理区划上也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对该区域潮间带蟹类物种丰富度的了解有限,其区系特点尚不明确。本文基于对该保护区内16个样点的采样调查,结合东寨港历史分布记录种的整理和校对,更新了东寨港潮间带蟹类物种名录,并对其区系特点进行了分析。野外共采集蟹类标本207号,分属17科39属64种。其中23种为东寨港新记录,包括海南省新记录的突额薄板蟹(Elamena rostrata)和细爪拟相手蟹(Parasesarma ungulatum)。至本研究止,东寨港共记录潮间带蟹类22科63属115种,包括7种历史记录存疑种。研究结果表明,东寨港潮间带蟹类区系具典型的东亚暖水性性质,印度-西太平洋暖水区系成分占绝对优势,且和中国南海北部大陆沿海区系的关系较密切,与两广、福建等地沿海同属中国亚热带近海底栖动物区系。本研究可为保护区的物种编目、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南海北部生物地理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甲壳动物 新记录种 存疑记录 更新名录
原文传递
中国新石器时代以来淡水及河口鱼类考古遗存的地理分布及其生物地理学意义
4
作者 梁伟诺 胡亮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0-125,共16页
考古遗址中出土的鱼类遗存是探讨现生种类在历史时期的地理分布的重要资料。本文系统整理了中国新石器时代至明代考古遗址中出土的淡水及河口鱼类考古遗存记录,对比了鉴定至物种的遗存记录分布与现状分布,探讨了个别物种古今分布变迁的... 考古遗址中出土的鱼类遗存是探讨现生种类在历史时期的地理分布的重要资料。本文系统整理了中国新石器时代至明代考古遗址中出土的淡水及河口鱼类考古遗存记录,对比了鉴定至物种的遗存记录分布与现状分布,探讨了个别物种古今分布变迁的可能成因。结果显示:(1)目前中国淡水及河口鱼类考古遗存共鉴定记录了72个类群,分属于8目12科,其中以鲤形目的类群数量最多(43);鉴定至物种的共42种,其中以鲤(Cyprinus carpio)和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的出土遗址(群)数量最多(各46个)。(2)有淡水及河口鱼类遗存出土记录的遗址中,属新石器时代的遗址(群)数量最多(68),从这些遗址(群)中出土鉴定的类群数(60)也在各时期中居于首位。(3)淡水及河口鱼类遗存鉴定记录的类群最多的流域是长江流域(55个),其次为淮河流域(24个)和黑龙江流域(22个);而南海流域、西南流域和台湾岛流域各仅有1个类群。(4)有8个物种在其现存自然分布范围以外的流域至少有1处遗存鉴定记录: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须鲫(Carassioides acuminatus)、龙州鲤(Cyprinus longzhouensis)、鳙(Aristichthys nobili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青鱼、黄鳝(Monopterus albus)和日本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as);除草鱼和青鱼之外,其余6种在其各自现存分布区以北的流域至少有1处遗存记录。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新石器时代以来的淡水及河口鱼类考古遗存记录所展现的区系地理格局整体上与现今格局一致。个别物种在历史时期的分布较现今分布区范围更广,这可能是因为遗存出土地区的古气候普遍较现今温暖,亦或是因其后气候变化或水系变迁使部分鱼类的分布区变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鱼类 动物遗存 地理分布 鲤形目 历史生物地理
原文传递
高山林线生态交错区木本植物幼苗分布特征、更新机制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0
5
作者 邵佳怡 杜建会 +3 位作者 李升发 黄一鑫 梁伟诺 廖家强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854-2864,共11页
木本植物幼苗是高山林线生态交错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更新对气候变化背景下树线的移动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对近几十年来全球范围内林线生态交错区的木本植物幼苗分布特征、更新机制及其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研究总结得出:林线生态交错区木... 木本植物幼苗是高山林线生态交错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更新对气候变化背景下树线的移动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对近几十年来全球范围内林线生态交错区的木本植物幼苗分布特征、更新机制及其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研究总结得出:林线生态交错区木本植物幼苗的空间分布类型主要为渐变型和聚集型,且不同分布类型对树线动态的指示意义各异.在全球尺度上,其分布的海拔高限通常与生长季长度、均温和物种特性等有关,而在区域尺度上则多受降水影响.在幼苗更新初期,种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种子的萌发及分布位置,之后微环境的促进作用为幼苗的定植提供庇护,提高其存活率,而在更新后期多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则非常关键.气候变暖促使林线生态交错区气温升高、降水充沛,有利于幼苗生长,使其向高海拔区域扩张而成为树线上移的先兆,但部分物种受遗传特性或适应策略影响,仅表现为密度增加,使树线保持相对稳定.未来应借助树轮、14C等精确定年技术,通过长期的野外定位观测和室内模拟,加强多时空尺度下林线幼苗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更新机制研究,分析不同类型林线内木本植物幼苗的适应策略,预测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树线动态,为山地生态系统恢复及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线生态交错区 树线 木本植物幼苗 空间分布特征 更新机制 环境胁迫 气候变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