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芎嗪调控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对冠心病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朱静 梁健球 刘宝骅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3-18,共6页
目的:探讨川芎嗪调控Wnt/β-连环蛋白(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冠心病(CHD)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50只,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川芎嗪低、中、高剂量组,各10只。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加脂肪乳剂灌胃建立CHD大鼠模... 目的:探讨川芎嗪调控Wnt/β-连环蛋白(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冠心病(CHD)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50只,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川芎嗪低、中、高剂量组,各10只。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加脂肪乳剂灌胃建立CHD大鼠模型,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尾静脉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川芎嗪低、中、高剂量腹腔注射川芎嗪,各组均连续治疗3周。干预后检测各组大鼠心功能和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采用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结构,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RT-qPCR、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Wnt3a、β-catenin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心功能低于对照组和川芎嗪低、中、高剂量组(均P<0.05)。模型组大鼠血清LDH、CK、CK-MB水平高于对照组和川芎嗪低、中、高剂量组(均P<0.05)。对照组心肌细胞大小均等,心肌纤维无肿胀、排列紧密,模型组心肌纤维呈现明显肿胀、断裂,细胞排列无规则,并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川芎嗪低、中、高剂量组心肌损伤逐渐改善,细胞水肿变性减少,仅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川芎嗪高剂量组心肌组织中Wnt3a、β-cateninmRNA和蛋白表达低于低、中剂量组(均P<0.05)。结论:川芎嗪能改善大鼠心肌细胞的凋亡,减轻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调节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冠心病 WNT信号通路 Β-连环蛋白 心肌缺血 心肌细胞
下载PDF
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及多巴胺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功能衰竭行介入治疗的辅助疗效 被引量:7
2
作者 刘怀昌 梁健球 严俊儒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5年第2期95-97,100,共4页
目的前瞻性对比研究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和多巴胺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泵功能衰竭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辅助疗效。方法收集AMI合并泵功能衰竭患者57例,按先后顺序分成IABP组(26例)和多巴胺组(31例)。采用Swan-Ganz漂浮导... 目的前瞻性对比研究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和多巴胺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泵功能衰竭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辅助疗效。方法收集AMI合并泵功能衰竭患者57例,按先后顺序分成IABP组(26例)和多巴胺组(31例)。采用Swan-Ganz漂浮导管测定血流动力学参数,常规行(PCI),超声观察3月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IABP和多巴胺两组治疗后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毛细血管嵌压(PCW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动脉收缩压(SBP)、心脏指数(CI)较治疗前明显上升,有显著性差异,同时,治疗后在MPAP和PCWP下降幅度和SBP及CI上升幅度方面,IABP优于多巴胺,也有差异显著性;比较治疗后即刻成功率及3个月后LVEF,IABP明显高于多巴胺(分别为85%∶71%和55%±14%∶42%±18%,P<0.05),死亡率、住院时间和稳定血流动力学所需要时间IABP明显低于多巴胺分别为15%∶19%和(17±6.2)d:(23±8.9)d和(4.5±3.2)d:(6.5±3.8)d,所有P<0.05。两组共有10例死于泵衰竭、上消化道出血、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IABP和多巴胺皆可作为AMI合并泵功能衰竭行PCI术围手术期的一种辅助治疗手段,IABP较多巴胺疗效更优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泵功能衰竭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多巴胺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冠状动脉血流缓慢综合征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梁健球 吴剑弟 +3 位作者 黄永光 王玉燕 欧小敏 许顶立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60-463,共4页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冠状动脉血流缓慢(SCF)综合征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SCF综合征的患者为SCF组,口服阿托伐他汀40 mg/d,25例冠状动脉血流正常(NCF)患者作为NCF组。治疗前后,分别检测2组TC、LDL-C、HD...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冠状动脉血流缓慢(SCF)综合征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SCF综合征的患者为SCF组,口服阿托伐他汀40 mg/d,25例冠状动脉血流正常(NCF)患者作为NCF组。治疗前后,分别检测2组TC、LDL-C、H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E选择素;采用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和硝酸甘油治疗的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NMD),以冠状动脉血流计帧值法(Timi-FC)评价造影时冠状动脉血流速度。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4周后SCF组Timi-FC、TC、LDL-C、hs-CRP、ICAM-1、VCAM-1及E选择素显著降低(P<0.05),FMD及NMD显著升高(P<0.01);与NCF组比较,hs-CRP、ICAM-1、VCAM-1、E选择素、FMD及NMD无显著差异;与治疗前比较,NCF组随访4周后TC、LDL-C显著降低(P<0.05);Timi-FC与hs-CPC、ICAM-1、VCAM-1和E选择素呈正相关(P<0.01),与FMD、NMD呈负相关(P<0.01)。结论 SCF与血管内皮功能及炎性反应密切相关,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可降低炎性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提高冠状动脉血流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血流速度 冠状血管造影术 胆固醇 LDL 胆固醇 HDL C反应蛋白质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下载PDF
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经不同剂量培哚普利治疗后心肌能量消耗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27
4
作者 梁健球 白书昌 许顶立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816-1819,1832,共5页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给予不同剂量培哚普利治疗12个月后经无创超声心动图评估的心脏结构指标及心肌能量消耗(MEE)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心肌梗死后不同程度心力衰竭患者63例,分别给予培哚普利治疗,根据长期口服剂量水...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给予不同剂量培哚普利治疗12个月后经无创超声心动图评估的心脏结构指标及心肌能量消耗(MEE)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心肌梗死后不同程度心力衰竭患者63例,分别给予培哚普利治疗,根据长期口服剂量水平分为常规剂量组(N,培哚普利4 mg)和靶剂量组(H,培哚普利8 mg)。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后分别用多普勒成像技术测量心脏结构指标、左室收缩功能指标(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室射血分数LVEF),计算左室收缩末周向室壁应力(cESS)、MEE。入组前及治疗后分别于清晨采集外周静脉血,检测NT-proBNP及血肌酐。结果治疗前两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N组心脏结构指标(主动脉内径A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房内径LA)、心肌能量消耗指标(cESS、MEE)及lgNT-proBNP大于H组,收缩功能指标(LVFS、LVEF)低于H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H组治疗后心脏结构指标、心肌能量消耗指标及lgNT-proBNP均明显降低,收缩功能指标明显升高;N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除PWTs、LVFS外其他各指标间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变量相关分析显示,MEE与lgNT-proBNP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经过12个月不同剂量培哚普利治疗,均抑制了心肌重构,改善了左室收缩功能,降低了NT-proBNP及心肌能量消耗水平;高剂量培哚普利治疗较低剂量能更明显地抑制心肌重构,改善左室收缩功能,降低NT-proBNP及心肌能量消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培哚普利 心肌能量消耗 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基层医院开展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的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梁健球 熊华峰 +7 位作者 徐宁 黄永光 吴庆庆 陈美玉 张震洪 王玉燕 欧小敏 刘怀昌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7年第4期241-244,共4页
目的探讨市级基层医院开展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绿色通道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怀疑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分为绿色通道组和非绿色通道组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梗死相关血管再灌注时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成功率、病死率、30d主要... 目的探讨市级基层医院开展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绿色通道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怀疑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分为绿色通道组和非绿色通道组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梗死相关血管再灌注时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成功率、病死率、30d主要心血管事件、血B型利钠肽及左心室射血分数等指标。结果绿色通道组梗死相关血管再灌注时间较非绿色通道组明显缩短,降低病死率、30d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以及术后7dB型利钠肽,改善心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住院时间和围术期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B型利钠肽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早期心功能的预测指标;基层医院开展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可有效和安全地开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绿色通道 冠状动脉介入术 基层医院
下载PDF
急诊PCI术后血栓前状态对术后并发症的预测 被引量:4
6
作者 梁健球 吴庆庆 +2 位作者 余永卫 徐宁 黄永光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317-318,共2页
目的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栓前状态与术后冠脉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择2003年至2005年期间50例因急性心肌梗死(AMI)在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患者,于急诊PCI术后24h内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栓前状态指标... 目的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栓前状态与术后冠脉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择2003年至2005年期间50例因急性心肌梗死(AMI)在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患者,于急诊PCI术后24h内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栓前状态指标D-D和PAT,所有患者观察28d,根据术后有无严重冠脉并发症将患者分为两组,并发症组(A组)和非并发症组(B组),回顾性分析A、B两组的血栓前状态指标D-D和PAT,评价急诊PCI术后血栓前状态指标D-D和PAT与术后冠脉并发症的关系。结果所有50例AMI患者的血栓前状态指标D-D和PAT均较正常值升高,其中A组术后24h内D-D为(1.8±0.4)ng/L,B组D-D为(0.8±0.2)ng/L,B组明显低于A组(P<0.001);A组术后24h内PAT为(44±10)s,B组PAT为(16±5)s,B组明显低于A组(P<0.01)。结论急诊PCI术后血栓前状态指标D-D和PAT较正常值升高,D-D和PAT升高的水平是术后严重冠脉并发症的预测指标,积极降低D-D和PAT水平有可能明显降低术后严重冠脉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PCI D-二聚体 血小板聚集时间 冠脉并发症
下载PDF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梁健球 周少雄 +1 位作者 黄永光 张耿新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555-1557,共3页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BNP)的影响。方法选择2002年6月至2003年12月在我院监护中心住院的38例AMI患者,分成急诊PCI组(A组)26例,非再灌注治疗组(B组)12例。在入院时和入院后第1、7...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BNP)的影响。方法选择2002年6月至2003年12月在我院监护中心住院的38例AMI患者,分成急诊PCI组(A组)26例,非再灌注治疗组(B组)12例。在入院时和入院后第1、7、30天采用荧光免疫法(FIA)分别测血浆BNP浓度,A组只干预相关梗塞血管,B组按一般常规治疗。结果两组病人在入院和入院后1dBNP水平均升高(A组:243.74±75.68,283.42±88.66;B组:228.65±82.32,275.48±89.67),但两者比较无差异,P>0.05;7d后,A组下降,B组仍维持高水平(203.63±59.42对388.74±108.52,P<0.05);30d后,A组下降明显,B组BNP亦有下降,但比较仍有非常显著差异(96.31±43.22对237.66±75.48,P<0.01);急诊PCI干预不同梗死相关血管(IRA)时,血浆BNP变化亦不同,干预前降支较右冠脉和回旋支BNP下降更明显。LVEF和LVEDD的变化和BNP的变化相对应。3例死亡病例血浆BNP水平均高于正常10倍以上。结论AMI患者经急诊PCI再灌注治疗后血浆BNP在7d开始下降,30d下降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经腔、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B型钠尿肽
下载PDF
抽吸导管在治疗急性血栓性闭塞心肌梗死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梁健球 甘树广 +4 位作者 黄永光 刘怀昌 王玉燕 区小敏 林武全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545-2546,2549,共3页
目的评价应用抽吸导管结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血栓性闭塞的疗效。方法18例急性心肌梗死血栓性闭塞的患者,应用ZEEK吸栓导管抽吸冠脉内血栓后置入支架,对靶血管TIMI flow Grade及吸出血栓情况进行分析,评价患... 目的评价应用抽吸导管结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血栓性闭塞的疗效。方法18例急性心肌梗死血栓性闭塞的患者,应用ZEEK吸栓导管抽吸冠脉内血栓后置入支架,对靶血管TIMI flow Grade及吸出血栓情况进行分析,评价患者临床疗效。结果18例患者在应用抽吸导管吸出血栓后全部置入支架,术后即时造影均达TIMI Ⅲ级,每例病人均可吸出冠脉内阻塞物,其中血栓占12例(66.7%),胶冻样血栓2例(11.1%),粥样斑块样物4例(22.2%),纤维样物18例(100%),术后即刻停用GPIIb/Ⅲa拮抗剂15例(83.3%),球囊扩张5例(27.8%),18例均置入支架,药物支架8枚,裸支架10枚,住院期间无MACE事件,全部痊愈出院,随访1月至半年无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应用抽吸导管结合PCI治疗急性血栓性闭塞性心肌梗死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冠脉 血栓 抽吸导管
下载PDF
乌司他汀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慢血流或无复流现象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梁健球 白书昌 +6 位作者 吴剑弟 李琛 夏张青 王玉燕 欧小敏 蹇祥玉 罗健文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7年第9期520-524,共5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汀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对梗死相关血管慢血流或无复流的影响。方法入选符合条件的STEMI患者180例,分为两组:常规PCI组100例,采用PCI治疗方式;乌司他汀+PCI组80例,在PCI方式上... 目的探讨乌司他汀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对梗死相关血管慢血流或无复流的影响。方法入选符合条件的STEMI患者180例,分为两组:常规PCI组100例,采用PCI治疗方式;乌司他汀+PCI组80例,在PCI方式上加用乌司他汀。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6、白介素-10、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及梗死相关动脉TIMI血流分级(TFG)、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术后超声心动图结果及临床预后情况。结果乌司他汀+PCI组术后白介素-6与常规PCI组比较,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白介素-10、超氧化物歧化酶与常规PCI组比较,显著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乌司他汀+PCI组TFG 0~Ⅰ级(5.0%比18.0%,P=0.016),TFGⅡ~Ⅲ级(95.0%比82.0%,P=0.028),TMPG 0~1级(7.5%比20.0%,P=0.024),TMPG 2~3级(92.5%比80.0%,P=0.002)患者比例较常规PCI组均有显著变化。术后乌司他汀+PCI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50.4±4.6)mm比(54.6±5.2)mm,P=0.046],左心室射血分数[(62.2±9.8)%比(58.4±10.2)%,P=0.048)]与常规PCI组比较,均有显著变化。乌司他汀+PCI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在住院期间(1.2%比5.0%,P=0.038)、1个月(1.2%比3.0%,P=0.046)以及6个月(3.8%比12.0%,P=0.018)发生率均较常规PCI组显著降低。结论与常规PCI组相比,乌司他汀+PCI组相关梗死血管的慢血流或无复流发生率低,心功能改善较好,MACE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汀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无复流 心肌灌注
下载PDF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对经皮冠脉介入策略的指导作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梁健球 许顶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4327-4329,共3页
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冠状动脉造影(CAG)越来越多地用于诊断冠脉病变和指导治疗,造影所示的冠状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是决定是否进行血运重建的主要标准。然而,CAG通常只能用来评价冠状动脉是否有狭窄... 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冠状动脉造影(CAG)越来越多地用于诊断冠脉病变和指导治疗,造影所示的冠状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是决定是否进行血运重建的主要标准。然而,CAG通常只能用来评价冠状动脉是否有狭窄及狭窄程度,对于该狭窄是否影响到或者影响到多少血管储备功能,却没有具体数据指导,这使得CAG不能很好地解决血管中等程度狭窄是否需要植入支架,以及对于一条有多处轻中度狭窄的血管是否需要每处都植入支架等问题。因此,冠状动脉病变的功能性评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经皮冠脉介入 血流储备分数 冠状动脉狭窄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病变 功能性评价 指导治疗
下载PDF
血管远端保护装置治疗前降支近端大血栓1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梁健球 黄永光 +1 位作者 刘怀昌 严俊儒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关键词 血管远端保护装置 前降支 血栓
下载PDF
心肌梗死不同时期患者心肌能量消耗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梁健球 白书昌 +1 位作者 李琛 许顶立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66-568,共3页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指标心肌能量消耗(MEE)在心肌梗死不同时期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确诊为心肌梗死、且无心力衰竭的患者51例,按诊断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8例,陈旧性心肌梗死(OMI)组23例;选取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3...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指标心肌能量消耗(MEE)在心肌梗死不同时期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确诊为心肌梗死、且无心力衰竭的患者51例,按诊断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8例,陈旧性心肌梗死(OMI)组23例;选取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30例作为正常对照(NOR)组。采用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计算左心室收缩末周向室壁应力(cESS)及MEE;检测血浆N末端前体B型钠尿肽(NT-proBNP);并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NOR组比较,AMI组和OMI组的cESS、MEE及lgNT-proBNP明显升高,且AMI组较OMI组升高更明显(P<0.05)。MEE与lgNT-proBNP呈正相关(r=0.605,P=0.0001),与左心室缩短分数和LVEF呈负相关(r=-0.393,-0.376,P=0.0001)。结论 MEE能有效地评估不同时期心肌梗患者的心功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冠状血管造影术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室重构 心室功能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失败的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 被引量:2
13
作者 梁健球 黄永光 +1 位作者 徐宁 熊华峰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6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补救性静脉溶栓对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失败的病人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失败病人8例,立即给予50 mg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行静脉补救性溶栓治疗。结果 8例病人中有6例在溶栓后(2.6... 目的探讨补救性静脉溶栓对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失败的病人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失败病人8例,立即给予50 mg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行静脉补救性溶栓治疗。结果 8例病人中有6例在溶栓后(2.6±0.8)h出现再灌注,实现临床再通。临床再通与造影显示再通完全符合。结论对于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未能及时开通罪犯血管的病人,可以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静脉补救性溶栓治疗,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溶栓治疗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下载PDF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与周围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被引量:5
14
作者 梁健球 白书昌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5年第5期724-725,共2页
动脉系统的病变是由相同的病理过程引起,涉及不同血管床的系统性疾病,可引起不同组织、不同器官的相关症状,也存在较多的无症状患者。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与周围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同属于动脉粥样硬化的疾病范筹,两者有着共同... 动脉系统的病变是由相同的病理过程引起,涉及不同血管床的系统性疾病,可引起不同组织、不同器官的相关症状,也存在较多的无症状患者。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与周围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同属于动脉粥样硬化的疾病范筹,两者有着共同的病理基础和危险因素。因此,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患者并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有很高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周围血管
下载PDF
射频消融治疗以快慢径交替前传为电生理特征的房室结双径路(附2例报告)
15
作者 梁健球 辜和平 +1 位作者 刘怀昌 张耿新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1年第4期273-273,233,共2页
关键词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 房室结双径路 射频消融疗法 电生理检查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病并急性脑血管意外临床分析
16
作者 梁健球 朱锡昌 《广东医学》 CAS CSCD 1996年第1期28-29,共2页
脑血管意外是高血压的严重并发症,老年人由于脑血管硬化,在高血压的基础上,易并发脑血管意外以及其他并发症。本文就老年性高血压病78例中并发急性脑血管意外者35例进行临床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资料及诊断依据:1988~1992年我院收治... 脑血管意外是高血压的严重并发症,老年人由于脑血管硬化,在高血压的基础上,易并发脑血管意外以及其他并发症。本文就老年性高血压病78例中并发急性脑血管意外者35例进行临床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资料及诊断依据:1988~1992年我院收治的78例老年性高血压病(EHPT)患者均符合'全国心血管疾病流行及人群防治讨论会1979'以及'第三届美国发现评价和流行高血压联合委员会1984'诊断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脑血管意外 老年人 临床分析
下载PDF
InSyncⅢ起搏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重度心力衰竭1例
17
作者 梁健球 陈泗林 +1 位作者 黄永光 张耿新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5年第5期302-302,307,共2页
关键词 扩张壁心肌病 起搏器 心力衰竭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3
18
作者 李琛 梁健球 +5 位作者 许建强 吴庆庆 吴剑弟 赖绍斌 夏张青 周少雄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58-261,共4页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探讨乌司他丁与白介素-6、白介素-10、超氧化物歧化酶、QT间期离散度、校正后的QT间期离散度(QTcd)及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探讨乌司他丁与白介素-6、白介素-10、超氧化物歧化酶、QT间期离散度、校正后的QT间期离散度(QTcd)及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选择AMI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常规PCI组(n=50)与乌司他丁+PCI组(n=50),常规PCI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乌司他丁+PCI组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6、白介素-10、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水平及QT间期离散度、QTcd和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乌司他丁+PCI组患者术后白介素-6水平及QT间期离散度、QTcd和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PCI组,乌司他丁+PCI组患者术后白介素-10、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明显高于常规PC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PCI组相比,乌司他丁+PCI组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低,这可能与乌司他丁+PCI组患者的白介素-6水平、QT间期离散度及QTcd较低,白介素-10、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较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律失常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炎症抑制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2
19
作者 许建强 梁健球 +3 位作者 袁满娟 霍保善 吴庆庆 李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3406-3408,共3页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UT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并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炎症介质及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AMI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与乌司他丁组(43例),乌司他丁组在PTCA术前1 h 30万U...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UT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并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炎症介质及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AMI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与乌司他丁组(43例),乌司他丁组在PTCA术前1 h 30万U静脉滴注,术后10万U静脉滴注,每8小时1次,连续3 d;对照组PTCA术前、术后均用等量生理盐水替代乌司他丁。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1 h(给予乌司他丁或生理盐水前)、术后2、24、48、72 h抽取血标本做血清白介素-6(IL-6)、中性粒细胞(NEU)、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心肌钙蛋白I(cTnI)化验检查。结果:PTCA术后两组患者血浆NEU、IL-6、hs-CRP含量均升高,但乌司他丁组增加幅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早期cTnI升高,随后24 h逐渐下降,乌司他丁组上升幅度小于对照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AMI患者PTCA术前及术后使用乌司他丁可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时产生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乌司他丁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缺血-再灌注损伤 炎症抑制
下载PDF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炎性反应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14
20
作者 吴庆庆 周少雄 +3 位作者 李琛 刘鑫鑫 李妍妍 梁健球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47-849,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和炎性反应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影响及潜在机制。方法将126例糖尿病患者按神经自觉症状和肌电图检查分为单纯糖尿病组(SDM组,70例)和DPN组56例,所有患者测血浆Hcy浓度、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和炎性反应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影响及潜在机制。方法将126例糖尿病患者按神经自觉症状和肌电图检查分为单纯糖尿病组(SDM组,70例)和DPN组56例,所有患者测血浆Hcy浓度、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肌酐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TNF-α水平,分析Hcy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DPN组患者年龄、糖尿病痛程、糖化血红蛋白、血浆Hc y、hs-CRP和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SDM组(P<0.05)。年龄、糖尿病病程、血浆Hcy、hs-CRP、TNF-α水平与DPN相关,在控制年龄、糖尿病痛程等因素后,Hcy仍然为DPN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Hcy血症是DPN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机制可能与其促进炎性反应,损伤血管内皮功能,加重神经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神经病变 高半胱氨酸 肌电描记术 C反应蛋白质 肿瘤坏死因子α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