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在妇科疾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14
1
作者 梁元姣 梅巧娣 吴效科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83-86,共4页
在许多组织增生过程中 ,通过内分泌、旁分泌和自分泌会产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 1)。最近的研究发现 ,IGF 1存在于各种增生组织 ,如子宫内膜和卵巢组织。患有严重子宫内膜异位症时 ,血清中IGF 1水平较高 ,而子宫内膜局部的IGF 1水平... 在许多组织增生过程中 ,通过内分泌、旁分泌和自分泌会产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 1)。最近的研究发现 ,IGF 1存在于各种增生组织 ,如子宫内膜和卵巢组织。患有严重子宫内膜异位症时 ,血清中IGF 1水平较高 ,而子宫内膜局部的IGF 1水平减低 ,这可能是导致不孕的原因 ,多囊性卵巢综合征 (PCOS)患者卵巢局部的IGF 1活性增强 ,与患者肥胖、高雄激素水平等一系列临床症状有关。IGF 1在良、恶性肿瘤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IGF 1能刺激子宫肌瘤细胞的生长。围绝经期妇女若存在高IGF 1和低IGF 1结合蛋白 3(IGFBP 3)水平 ,则患乳腺癌的风险增大。绝经前后女性的高IGF 1水平与宫颈癌、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 多囊性卵巢综合征 子宫内膜异位症 乳腺癌 卵巢癌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及雌激素受体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6
2
作者 梁元姣 张慧明 +3 位作者 郝群 徐艳 季爱华 胡娅莉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5期472-476,共5页
目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参与肿瘤的发生,通过与其受体结合发生生物学效应,但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作用机制不明,文中旨在探讨IGF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receptor,IGFR)及雌激素受体(es-trogen ... 目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参与肿瘤的发生,通过与其受体结合发生生物学效应,但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作用机制不明,文中旨在探讨IGF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receptor,IGFR)及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α、ERβ蛋白质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表型特征的关系。方法子宫内膜样腺癌(癌组织组)石蜡包埋组织80例患者,正常内膜组织(正常组)22例患者,不典型增生内膜(不典型增生组)33例患者,采用EnVision二步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ERα、ERβ、IGF-1R、IGF-2R蛋白质的表达,分析它们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 ERα蛋白质的表达在正常组、不典型增生组及癌组织组中阳性率分别为100%、95.7%、73.8%;强阳性率为100%、93.9%、12.5%。ERβ蛋白质表达在3组中的阳性率为59.1%、78.8%、97.5%;强阳性率分别为13.6%、45.5%、93.8%。IGF-1R蛋白质表达在3组阳性率分别为63.6%、75.8%、90.0%,强阳性率分别为5%、27.3%、4%;IGF-2R的阳性率分别为72.7%、81.8%、18.8%,强阳性率分别为45.5%、75.8%、12.5%,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Rα的蛋白质表达与临床分期、分级呈中度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68、-0.386,P<0.05,与浸润深度及绝经状态无相关性。ERβ与分期、分级、浸润深度及绝经状态无相关性;IGF-1R蛋白质表达与分期、分级、浸润深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16、0.628、0.546,P<0.05;而IGF-2R与细胞分化程度呈负相关,相关系数-0.379,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临床特征无相关性。结论 ERα、IGF-2R蛋白质的高表达是内膜样腺癌预后良好的象征;相反,ERα蛋白质低表达、IGF-1R蛋白质高表达提示内膜样腺癌患者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样腺癌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 雌激素受体亚型 免疫组化染色
下载PDF
卵巢癌内血管生成与区域淋巴结微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5
3
作者 梁元姣 吴元赭 顾美皎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5-188,共4页
背景及目的:癌组织内微血管密度与患者预后有关。本研究旨在探讨卵巢上皮性肿瘤内微血管密度与区域淋巴结内微小转移间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意义。方法:39例卵巢上皮癌组织切片用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及Ⅷ因子相关抗原(factorⅧ-re... 背景及目的:癌组织内微血管密度与患者预后有关。本研究旨在探讨卵巢上皮性肿瘤内微血管密度与区域淋巴结内微小转移间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意义。方法:39例卵巢上皮癌组织切片用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及Ⅷ因子相关抗原(factorⅧ-relatedantigen,F8-RA)作免疫组化染色,后者经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计数切片中微血管数(40倍视野下);另将这些病例的212个淋巴结同时行HE及CK染色,检测淋巴结转移及微转移。结果:39例中7例HE染色诊断有淋巴结转移,CK染色发现12例存在淋巴结微转移,HE阳性组平均微血管密度(intratumormicrovesseldensity,IMD)为48.86±16.60,阴性组为29.16±10.02(P<0.01);CK阳性组IMD为41.67±21.69,亦较阴性组高(28.70±10.77,P<0.05);高IMD组(IMD≥30)16例中8例(50%)发现微转移,低IMD组(IMD<30)23例中仅4例(17.4%)有微转移(P<0.05)。经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IMD(P=0.03)和淋巴结微转移(P=0.04)是影响生存最有意义的因素,且IMD(P=0.0008)和临床分期(P=0.03)又是预示复发的最重要的因素。结论:CK免疫组化染色可检出上皮性卵巢癌HE阴性的盆腔淋巴结中的微小转移,且癌组织内IMD与微转移密切相关,两者均与卵巢癌预后有关,可作为独立的预示生存时间的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血管生成 区域淋巴结微转移 预后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代孕技术的伦理学思考 被引量:10
4
作者 梁元姣 杨国斌 吴元赭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401-403,共3页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rep roductive technique,ART)已成为治疗不孕不育夫妇的常规手段。其迅猛发展对揭示人类生命的奥秘指日可待。代孕技术是ART的一项衍生技术,代孕母亲的社会地位、随之而来的商业化、地下化、子代的归属问题...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rep roductive technique,ART)已成为治疗不孕不育夫妇的常规手段。其迅猛发展对揭示人类生命的奥秘指日可待。代孕技术是ART的一项衍生技术,代孕母亲的社会地位、随之而来的商业化、地下化、子代的归属问题引发社会激烈的争论,如何使之最大限度地造福于人类,在一定程度上可归结为如何处理好代孕技术所涉及的伦理法规等方面的问题。合理利用ART技术和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是避免出现伦理和社会混乱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生殖技术 代孕母亲 伦理学
下载PDF
来曲唑联合姜黄素对人子宫内膜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梁元姣 张慧明 +3 位作者 吴元赭 郝群 王建东 胡娅莉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14,共6页
背景与目的:芳香化酶抑制剂来曲唑能够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的生长,但抑制率不理想。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姜黄素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且还可以增加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本研究旨在探讨来曲唑与姜黄素联合对人子宫内膜癌裸鼠移植瘤细... 背景与目的:芳香化酶抑制剂来曲唑能够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的生长,但抑制率不理想。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姜黄素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且还可以增加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本研究旨在探讨来曲唑与姜黄素联合对人子宫内膜癌裸鼠移植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将人子宫内膜癌细胞株RL-952接种于裸鼠皮下,建立裸鼠的移植瘤动物模型。将实验裸鼠随机分成5组,分别给予包括来曲唑、姜黄素在内的药物干预。8周后记录裸鼠体重,计算移植瘤体积、抑瘤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情况,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来曲唑低剂量组、来曲唑高剂量组、姜黄素组以及联合用药组的抑瘤率分别为15.95%、22.49%、21.57%和35.89%,对照组肿瘤体积增长明显,来曲唑组(包括高浓度和低浓度)裸鼠肿瘤体积增长相对缓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来曲唑与姜黄素联合能更有效地抑制裸鼠肿瘤体积增长。对照组、来曲唑低浓度组、来曲唑高浓度组、姜黄素组及联合用药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6.97%、32.90%、35.80%、34.16%、47.24%。姜黄素组肿瘤细胞内bcl-2的表达明显降低,尤其是联合用药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来曲唑和姜黄素能够抑制RL-952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是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联合用药能明显提高其对肿瘤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RL-952细胞 来曲唑 姜黄素 凋亡 BCL-2
下载PDF
子宫内膜样腺癌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基因表达与雌激素受体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3
6
作者 梁元姣 郑大东 +2 位作者 郝群 季爱华 王建东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13-819,共7页
目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是多肽类生长激素中的一类,是细胞增生、分化过程中的促有丝分裂因子。有研究表明IGF在肿瘤细胞的增生分裂中起很重要的作用。文中探讨IGF-1和2及其受体基因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 目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是多肽类生长激素中的一类,是细胞增生、分化过程中的促有丝分裂因子。有研究表明IGF在肿瘤细胞的增生分裂中起很重要的作用。文中探讨IGF-1和2及其受体基因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模式,分析它们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亚型α、β间的关系以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选取58例患者临床不同期的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标本(内膜癌组),同时选取癌旁组织31例(癌旁组)、正常内膜组织42例(对照组),采用TRizol一步法提取总RNA。TaqMan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3组患者的IGF-1、IGF-2、IGF-1受体(insulin-likegrowth factor-1 receptor,IGF-1R)、IGF-2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3,IGFBP-3)、ERα、ERβ的mRNA表达,分析3组标本中的表达差异以及在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和相关关系。结果 IGF-1、IGF-1R、IGF-2、IGF-2R、IGFBP-3的mRNA表达量在内膜癌组中分别为1.19±0.79、6.23±3.98、2.44±2.32、4.32±2.98、14.47±12.31,在癌旁组中分别为2.66±1.73、35.34±22.02、8.59±7.13、0.39±0.36、8.28±4.5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中0.58±0.30、0.54±0.32、0.33±0.19、0.04±0.03、4.58±3.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旁组与内膜癌组比较,IGF-1、IGF-1R、IGF-2的mRNA量明显升高,而IGF-2R、IGFBP-3的mRNA则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Rα、ERβ-mRNA表达水平在内膜癌组分别为10.67±7.63、31.44±25.22;对照组中分别为16.24±10.10、50.10±21.60(P<0.05),癌旁组中分别为45.54±33.58、529.62±296.70,较对照组及内膜癌组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ER与IGF之间无相关性。内膜癌组中ERα与IGF-1、IGF-2呈高度正相关,r分别为0.6439、0.5228;与IGF-2R呈轻度正相关,r为0.297 0;ERβ与IGF-1、IGF-2、IGF-2R呈轻度正相关,r分别为0.415 5、0.355 5、0.275 6;癌旁组中,ERα与IGF-1R、ERα与IGF-2、ERβ与IGF-2呈高度正相关,r分别为0.554 5、0.850 2、0.932 7,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均显示无相关性。在内膜癌组织中IGF-1、IGF-2、IGF-2R、ERα、ERβ-mRNA表达量随着分期、分级以及浸润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而IGF-1R、IGFBP-3-mRNA表达量变化不明显;IGF-1、IGF-2、ERα、ERβ-mRNA与内膜癌分期、分级以及肌层浸润深度呈高度负相关,IGF-2R与分期、分级、浸润深度呈轻度负相关(P<0.05),IGF-1R和IGFBP-3与上述临床病理特征间相关性分析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癌旁组织和癌组织中IGF-1、IGF-2、IGF-1R的基因呈明显高表达,尤以癌旁组织中更明显;癌旁组织中ERα、ERβ的基因活性亦明显高于癌组织,癌组织中ERα、ERβ与IGF-1及IGF-2呈高度正相关,提示IGF-1和IGF-2可能激活ERα/ERβ,是正常内膜发生癌变的重要机制之一。IGF-1、IGF-2、IGF-2R、ERα、ERβ-mRNA高表达可能提示子宫内膜样腺癌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样腺癌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雌激素受体亚型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卵巢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梁元姣 顾美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 :检查卵巢癌患者淋巴结内有无微小转移。 方法 :33例原发性卵巢癌共获淋巴结 187个 ,将石蜡包埋癌组织块和淋巴结连续切片 2张 ,分别作H E染色及用抗细胞角蛋白 (cytokeratin ,CK)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 结果 :34例中 33... 目的 :检查卵巢癌患者淋巴结内有无微小转移。 方法 :33例原发性卵巢癌共获淋巴结 187个 ,将石蜡包埋癌组织块和淋巴结连续切片 2张 ,分别作H E染色及用抗细胞角蛋白 (cytokeratin ,CK)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 结果 :34例中 33例原发灶呈CK阳性反应 ,CK染色发现 33例 187个淋巴结中 12例 (36 .4 % ) 31个淋巴结(16 .6 % )CK阳性 ,有微转移者 12例 (36 .4 % ) 17个淋巴结 (8.0 % ) ;而H E染色仅发现 7例 (2 1.2 % ) 14个淋巴结转移 (7.5 % ) ,其中有微转移者仅 2例 (6 .1% ) 2个淋巴结 (1.1% ) (P <0 .0 1) ,H E阳性者CK全部阳性 ,H E阴性的 32例中用CK IHS检出 5例有淋巴结微转移。淋巴结微转移与卵巢癌患者的临床期别、细胞分化和生存时间有关。 结论 :CK染色可大大提高淋巴结微转移的检出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淋巴转移 微转移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下载PDF
肿瘤微转移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梁元姣 顾美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0年第2期114-117,共4页
微转移可能作为恶性肿瘤转移的早期过程已受到肿瘤工作者的重视。其检测方法有 HE染色法、免疫组化染色法、PCR以及 Rt- PCR技术 ,流式细胞仪技术。对乳腺癌患者 ,微转移具有明确的预后意义 ,对其他肿瘤的临床分期 ,治疗方案的选择亦具... 微转移可能作为恶性肿瘤转移的早期过程已受到肿瘤工作者的重视。其检测方法有 HE染色法、免疫组化染色法、PCR以及 Rt- PCR技术 ,流式细胞仪技术。对乳腺癌患者 ,微转移具有明确的预后意义 ,对其他肿瘤的临床分期 ,治疗方案的选择亦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微转移 检测 预后 肿瘤转移
下载PDF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生育功能保留 被引量:1
9
作者 梁元姣 胡佳 吴效科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119-122,共4页
患妇科恶性肿瘤的育龄妇女 ,应尽可能保留其生育机能。本文对卵巢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从临床期别、组织分类、细胞分化程度、治疗方案。
关键词 妇科 恶性肿瘤 生育功能 保守性治疗 卵巢肿瘤 宫颈肿瘤 子宫内膜
下载PDF
血管生成在上皮性卵巢肿瘤中的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梁元姣 顾美皎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1999年第3期213-215,共3页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肿瘤内微血管密度及其与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对43例卵巢上皮性肿瘤(交界性6例、恶性37例)石蜡组织切片采用抗Ⅷ因子相关抗原抗体、免疫组化SABC法染色,显微镜下寻找微血管密集区,通过计算机图象分...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肿瘤内微血管密度及其与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对43例卵巢上皮性肿瘤(交界性6例、恶性37例)石蜡组织切片采用抗Ⅷ因子相关抗原抗体、免疫组化SABC法染色,显微镜下寻找微血管密集区,通过计算机图象分析系统计数微血管(40×视野),以平均微血管数/40×视野为肿瘤内微血管密度(intratum orm icrovesseldensity,IMD)。结果:43例中交界性瘤6 例的平均IMD为24.33±3.27,上皮性癌37 例的平均IMD为35.27±17.24,二者差异不显著(P> 0.05);IMD随临床期别增加而增加,亦随细胞分化不良而增加;高IMD组(≥30)较低IMD组(< 30)死亡风险高2.4倍,复发风险高4.4 倍,KaplanMeier法描记两组生存率曲线差异亦有显著性(P= 0.03)。结论:IMD在上皮性卵巢肿瘤中具有预后意义,是预示患者生存和肿瘤复发有意义的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新生血管化 免疫组化 预后
下载PDF
血管活性因子预测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探讨
11
作者 梁元姣 吴效科 +1 位作者 刘玉秀 周珊英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12期1077-1080,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活性因子血管紧张素-Ⅱ(AT-Ⅱ)、白细胞介素-6(IL-6)、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促排卵治疗过程中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预测作用。方法:21例PCOS、17例卵巢多囊性改变(PCO)、14例卵... 目的:探讨血管活性因子血管紧张素-Ⅱ(AT-Ⅱ)、白细胞介素-6(IL-6)、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促排卵治疗过程中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预测作用。方法:21例PCOS、17例卵巢多囊性改变(PCO)、14例卵巢性高雄激素血症(OHA)和8例对照组患者在自然或人工月经周期中诱导排卵时肌内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于注射前及注射后3、6、12、18和24 h抽血,放免法测定血清AT-Ⅱ、IL-6、IGF-1浓度。结果:PCOS组的AI-Ⅱ在所有时间点浓度均高于其他三组,以3 h点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试验前及试验后IL-6及IGF-1的浓度在各组间及各时间点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外周血AT-Ⅱ有可能作为PCOS患者接受诱导排卵治疗前预测OHSS发生的血清标记物,并可用AT-Ⅱ的抑制剂来预防OHSS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血管紧张素-Ⅱ 白细胞介素-6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下载PDF
抗苗勒氏管激素下降率对多囊卵巢患者促排卵疗效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7
12
作者 邵一丹 梁元姣 +3 位作者 陈莉 孙琴 李鸿儒 王岑岑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16-620,共5页
目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抗苗勒氏管激素(anti-mullerian hormone,AMH)水平异常升高,经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后AMH水平下降。文中旨在探讨PCOS患者经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前后AMH的下降率对促排卵后疗... 目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抗苗勒氏管激素(anti-mullerian hormone,AMH)水平异常升高,经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后AMH水平下降。文中旨在探讨PCOS患者经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前后AMH的下降率对促排卵后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6年3月间于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明确诊断的46名PCOS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经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3个月后促排卵治疗,其中氯米芬促排卵21例,包括有反应患者13例,无反应8例;来曲唑促排卵25例,包括有反应患者18例,无反应7例。比较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前后性激素、AMH及其下降率。根据促排卵有无反应,分别比较AMH下降率。结果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后,AMH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7.79±4.11)ng/m L vs(5.18±3.63)ng/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反应患者的AMH下降率低于有反应者[(18±6)%vs(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来曲唑方案促排卵的无反应患者AMH下降率低于有反应者[(12±9)%vs(4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AMH下降率>33.05%时,预测有反应的敏感度74%、特异性65%。结论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可降低AMH水平,AMH下降率可预测促排卵治疗的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AMH下降率 氯米芬 来曲唑 促排疗效
下载PDF
绝经后妇女雌激素缺乏与胆固醇酯转运蛋白水平改变的关系 被引量:22
13
作者 强宏娟 张春妮 +2 位作者 庄一义 梁元姣 许瑞吉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67-369,共3页
目的 探讨雌激素是否影响血清胆固醇酯转运蛋白 (CETP)水平的调节。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 196例包括绝经前 (5 2例 ,年龄 18~ 40y)、绝经后妇女 (87例 ,年龄 61~ 81y)及围绝经期妇女 (5 7例 ,年龄 41~ 60 y)的血清雌二醇(... 目的 探讨雌激素是否影响血清胆固醇酯转运蛋白 (CETP)水平的调节。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 196例包括绝经前 (5 2例 ,年龄 18~ 40y)、绝经后妇女 (87例 ,年龄 61~ 81y)及围绝经期妇女 (5 7例 ,年龄 41~ 60 y)的血清雌二醇(E2 )、促卵泡生成激素 (FSH) ;自制CETP单抗建立的ELISA法测定CETP水平 ,同时测定血脂类指标。结果 绝经后妇女CETP水平明显低于绝经前和围绝经期妇女 (P <0 0 0 0 1) ,E2 水平较绝经前和围绝经期妇女显著下降 (P <0 0 0 0 1) ,而FSH水平显著升高 (P <0 0 0 0 1) ,各组血脂水平亦有显著性差异。CETP与E2 呈正相关 (r =0 .2 4,P <0 0 0 1) ,与FSH呈负相关(r =- 0 .2 7,P <0 0 0 1) ,与年龄呈负相关 (r=- 0 .3 1,P <0 0 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 妇女 雌激素缺乏 胆固醇酯转运蛋白 雌二醇 促卵泡生成激素
下载PDF
精子顶体酶检测对不明原因不孕夫妇助孕治疗方案选择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1
14
作者 孙琴 李鸿儒 +2 位作者 梁元姣 姚兵 陈莉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2-156,共5页
目的:探讨精子顶体酶检测对不明原因不孕(UI)夫妇选择助孕治疗方案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诊断为UI,并经3次宫腔内人工授精(IUI)治疗失败改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的49对夫妇共49个周期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精子顶体酶检测对不明原因不孕(UI)夫妇选择助孕治疗方案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诊断为UI,并经3次宫腔内人工授精(IUI)治疗失败改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的49对夫妇共49个周期的临床资料,并对比分析同期因输卵管阻塞因素行常规IVF治疗的95对夫妇的131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实验室数据、临床结局和顶体酶活性差异;进一步根据UI夫妇男方精子顶体酶活性将UI组分成2个亚组:<36 IU/106精子组共20个周期,≥36 IU/106精子组共29个周期,比较两亚组之间受精率的差异。结果:1行IVF-ET治疗的UI夫妇,比同期因输卵管阻塞行常规IVF的夫妇受精率显著下降(67.0%vs 76.4%,P<0.05),补救性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率高于输卵管因素组(20.4%vs 6.1%,P<0.05);成熟卵母细胞比例(MII卵率)、可利用胚胎率、优胚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UI组中位精子顶体酶活性低于输卵管因素组(36.03 IU/106精子vs 61.98 IU/106精子,P<0.01),UI组中顶体酶活性<36 IU/106精子亚组的受精率明显低于顶体酶活性≥36 IU/106精子亚组的受精率(47.7%vs80.3%,P<0.01)。结论:1UI夫妇男方精子顶体酶活性低下导致的受精率低,可能是造成女性不孕的主要原因和潜在因素。2鉴于UI夫妇男方精子顶体酶活性<36 IU/106精子时受精率较低,建议不采用IUI治疗,可选择IVF+短时受精联合早期补救ICSI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不孕 精子 顶体酶活性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原文传递
补肾中药血清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9
15
作者 郝群 梁元姣 +2 位作者 吴元赭 李大金 周跃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035-1037,共3页
目的探讨补肾中药血清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以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作为靶细胞.灌服蒸馏水的兔血清为对照,在内皮细胞培养基中加入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并在试验体系中加入灌服补肾中药的兔血清,收集内皮细... 目的探讨补肾中药血清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以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作为靶细胞.灌服蒸馏水的兔血清为对照,在内皮细胞培养基中加入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并在试验体系中加入灌服补肾中药的兔血清,收集内皮细胞培养上清液,以硝酸还原酶法检测一氧化氮(NO)的含量,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DA)的含量;流式细胞仪Annexin V-PI双染色法检测内皮细胞的凋亡发生率,透射电镜观察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ox-LDL显著降低内皮细胞培养上清液中NO水平,升高MDA的含量,促进内皮细胞凋亡,透射电镜显示内皮细胞内线粒体肿胀明显。在试验体系中加入灌服补肾中药的兔血清。则NO水平明显升高,MDA含量明显下降.内皮细胞凋亡率下降(P<0.01),同时内皮细胞内线粒体变化趋于正常;而灌服蒸馏水的兔血清则无此作用。结论补肾中药血清对于ox-LDL造成的内皮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 动脉粥样硬化 内皮细胞 凋亡
下载PDF
他莫昔芬用于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冻融胚胎移植疗效观察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孙琴 李鸿儒 +3 位作者 邵一丹 梁元姣 姚兵 陈莉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2-56,共5页
目的既往关于他莫昔芬治疗薄型子宫内膜的研究较少,文中旨在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观察他莫昔芬应用于薄型子宫内膜患者行冻融胚胎移植(FET)时子宫内膜准备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生殖医学中... 目的既往关于他莫昔芬治疗薄型子宫内膜的研究较少,文中旨在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观察他莫昔芬应用于薄型子宫内膜患者行冻融胚胎移植(FET)时子宫内膜准备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FET周期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共133例,随机分为来曲唑组(n=72)和他莫昔芬组(n=61),所有患者于月经来潮第3天开始口服戊酸雌二醇4 mg/d,第8天开始6 mg/d,共服10~12 d后超声监测子宫内膜厚度,期间监测子宫内膜厚度和血雌二醇(E2)、孕酮水平,以上为激素替代周期子宫内膜准备方法。来曲唑组、他莫昔芬组促排卵周期子宫内膜准备方法为:分别于月经第3日起口服来曲唑2.5 mg/d、他莫昔芬40 mg/d,连服5 d,超声监测加用人绒毛膜促性腺素(HCG)的时机,此日简称为HCG日;等待优势卵泡排卵后给予肌肉注射黄体酮40mg/d,口服地屈孕酮20mg/d,进行子宫内膜转化,于用药后3 d或5 d移植卵裂胚或囊胚,此日为移植日,他莫昔芬组子宫内膜准备方法为他莫昔芬周期。比较2组HCG日血清激素水平、移植日雌孕激素、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等临床指标,并比较他莫昔芬周期、既往HRT周期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清E2、孕酮水平。结果来曲唑组HCG日E2、移植日E2值均低于他莫昔芬组[(1 193.80±629.64)ng/L vs(2 776.30±157.34)ng/L;(1 195.90±820.30)ng/L vs(2 129.40±1208.71)ng/L,P=0.000],HCG日LH值高于他莫昔芬组[(20.48±15.50)IU/L vs(10.59±8.34)I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来曲唑组胚胎着床率低他莫昔芬组(39.32%vs 45.83,P=0.001)。他莫昔芬组他莫昔芬周期子宫内膜厚度均高于激素替代周期[(8.49±1.36)mm vs(6.43±0.96)mm,P=0.018],血清E2、孕酮水平亦高于激素替代周期(P<0.05)。结论对于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在FET周期中他莫昔芬促排方案较来曲唑胚胎更容易着床,他莫昔芬周期更能显著增加子宫内膜厚度,为薄型子宫内膜患者FET提供一种新的内膜准备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莫昔芬 薄型子宫内膜 冻融胚胎移植
下载PDF
来曲唑对人子宫内膜癌细胞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王巧莲 梁元姣 +2 位作者 吴元赭 郝群 卓士超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6期627-630,I0001,共5页
目的:探讨第3代芳香化酶抑制剂来曲唑(letrazole)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子宫内膜癌细胞株RL-952,培养液中加入来曲唑和(或)丙酸睾酮、醋酸甲地孕酮(MA),用计数法分析细胞的生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 目的:探讨第3代芳香化酶抑制剂来曲唑(letrazole)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子宫内膜癌细胞株RL-952,培养液中加入来曲唑和(或)丙酸睾酮、醋酸甲地孕酮(MA),用计数法分析细胞的生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细胞,并对药物处理过的细胞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和凋亡细胞。结果:来曲唑联合丙酸睾酮、MA对RL-952子宫内膜癌细胞周期有影响,使G0/G1期的细胞增加,S期、G2/M期细胞减少;单用丙酸睾酮或来曲唑对RL-952子宫内膜癌细胞周期均无明显影响。结论:芳香化酶抑制剂来曲唑可抑制丙酸睾酮所致RL-952子宫内膜癌细胞株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细胞株 来曲唑 醋酸甲地孕酮
下载PDF
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α与雌激素受体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13
18
作者 张慧明 梁元姣 +1 位作者 郝群 吴元赭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171-174,共4页
目的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α、β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研究提示,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related receptorα,ERRα)与ER竞争配体也参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但详细的机制尚不明了... 目的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α、β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研究提示,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related receptorα,ERRα)与ER竞争配体也参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但详细的机制尚不明了。文中研究的目的是检测ERRα和ERα、ERβ在子宫内膜癌中mRNA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关系。方法采用real-time TaqMan PCR定量的方法,检测37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内膜癌组)、25例癌旁组织(癌旁组)以及20例正常子宫内膜(对照组)中ERRα和ER亚型mRNA的表达量。结果3组患者中所有受体均有表达,在内膜癌组中,ERα和ERβ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ERRα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癌旁组患者的所有指标与癌组织和正常内膜组织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α、ERβ低表达,而ERRα相对高表达,癌旁组织中3种受体均为高表达,说明癌组织中部分ERα、ERβ失活,ERRα在内膜细胞向癌细胞进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 雌激素受体 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褪黑素对放疗后大鼠卵巢功能保护作用的探讨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良 范楷 +3 位作者 靖俊 姚琦 姚兵 梁元姣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92-595,共4页
目的放射治疗(radiotherapy,RT)已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年轻女性患者经放疗后往往会导致卵巢功能减退甚至衰竭,如何减轻放疗所致的卵巢功能损伤至关重要。本研究探讨褪黑素(melatonin,MT)对射线照射后大鼠卵巢功能的保护作... 目的放射治疗(radiotherapy,RT)已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年轻女性患者经放疗后往往会导致卵巢功能减退甚至衰竭,如何减轻放疗所致的卵巢功能损伤至关重要。本研究探讨褪黑素(melatonin,MT)对射线照射后大鼠卵巢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3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RT组、RT+MT(25mg/kg)组、RT+MT(50mg/kg)组、RT+MT(100mg/kg)组,分别接受等渗盐水注射、200cGy射线照射+等渗盐水注射和200cGy射线照射+不同剂量的MT注射。射线照射两周后处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卵泡刺激素(serum 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和雌二醇(estradiol,E2)浓度,计数各组卵泡数量,并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卵巢组织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活性。结果对照组、RT+MT(100mg/kg)组、RT+MT(50 mg/kg)组、RT组的血E2水平依次降低,分别为(6.68±0.48、5.73±1.36、4.26±0.44、2.83±0.51)pmol/L;FSH水平依次升高,分别为(0.340±0.011、0.431±0.053、0.479±0.023、0.604±0.028)ng/mL;卵巢组织卵泡总数依次减少,分别为(21.67±1.97、18.00±2.28、15.50±1.05、11.50±2.43);Caspase3活性依次增强,分别为(0.14±0.03、0.26±0.06、0.36±0.05、0.50±0.05);除RT+MT(50mg/kg)组与RT+MT(100mg/kg)组FS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T能减少射线对大鼠卵巢功能的损伤,其机制可能与MT抑制射线诱导的Caspase3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放射治疗 大鼠 卵巢
下载PDF
肾阳虚型不孕女性行宫腔内人工授精术中补加复方玄驹胶囊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7
20
作者 陈莉 孙琴 +3 位作者 沈涛 许娟娟 姚兵 梁元姣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89-591,共3页
目的宫腔内人工授精(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IUI)的成功率受诸多因素影响,如患者类型、术中用药等。文中观察肾阳虚型不孕女性行IUI术中补加复方玄驹胶囊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肾阳虚型不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7例... 目的宫腔内人工授精(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IUI)的成功率受诸多因素影响,如患者类型、术中用药等。文中观察肾阳虚型不孕女性行IUI术中补加复方玄驹胶囊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肾阳虚型不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采用本中心的常规IUI方案,观察组在常规IUI方案的基础上,根据月经周期口服复方玄驹胶囊。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血清激素水平、卵泡发育情况、内膜厚度和妊娠结局。临床症状主要以疗效指数为评判标准,疗效指数≥95%为痊愈,70%≤疗效指数<95%为显效,30%≤疗效指数<70%为有效,疗效指数<30%为无效。结果①复方玄驹胶囊对肾阳虚临床症状的治愈率达50.0%,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治愈率为3.7%,总有效率为22.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日血清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雌二醇和孕酮水平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授精日成熟卵泡个数、卵泡直径、子宫内膜厚度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优于对照组。④2组妊娠结局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妊娠率为25.0%vs 1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实施IUI治疗的肾阳虚型不孕患者,根据月经周期的阴阳转化节律补加复方玄驹胶囊,可明显缓解临床症状,增加子宫内膜厚度,从而达到助孕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玄驹胶囊 肾阳虚 宫腔内人工授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