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胶质瘤病人的生存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梁冶矢 刘波 +1 位作者 回允中 栾文忠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1-113,共3页
目的 探讨脑胶质瘤病人的存活、预后因素和疗效。方法 复习病历、影像学和病理资料 ,选择 17项影响预后因素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分组年龄、肿瘤切除范围、显微手术、病理分级、核分裂、钙化、放疗和化疗等 8项因素明显延长或缩短病... 目的 探讨脑胶质瘤病人的存活、预后因素和疗效。方法 复习病历、影像学和病理资料 ,选择 17项影响预后因素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分组年龄、肿瘤切除范围、显微手术、病理分级、核分裂、钙化、放疗和化疗等 8项因素明显延长或缩短病人的生存时间。结论 运用现代新的诊疗手段 ,结合所筛选出的预后影响因素 ,注意病人治疗中的各环节 ,合理安排治疗模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预后 脑胶质瘤 生存分析
下载PDF
经小脑蚓部手术后口咽失用与缄默的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基础 被引量:2
2
作者 梁冶矢 栾文忠 王志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11-113,共3页
目的 探讨经小脑蚓部手术后口咽失用与缄默综合征的解剖和病理生理学基础。方法 回顾 37例后颅凹病变手术病人的病历资料 ,参照小脑的功能 ,并结合皮层切口的部位进行小脑分区 ,以便考察切口部位与本综合征的关系。结果  37例中 2例... 目的 探讨经小脑蚓部手术后口咽失用与缄默综合征的解剖和病理生理学基础。方法 回顾 37例后颅凹病变手术病人的病历资料 ,参照小脑的功能 ,并结合皮层切口的部位进行小脑分区 ,以便考察切口部位与本综合征的关系。结果  37例中 2例出现了口咽失用 -缄默综合征 ,切口部位均位于中下蚓部。结论 中 -下蚓部存在调控口、咽运用和言语的传导通路或结构 ,该部位切开后部分病人即可能出现口咽失用和缄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动性缄默 小脑肿瘤 外科手术 解剖学
下载PDF
脑震荡病人恢复期心理状况调查 被引量:1
3
作者 梁冶矢 栾文忠 刘波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11-311,共1页
关键词 脑震荡 恢复期 心理状况 调查
下载PDF
兔颅内压增高与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关系的数学模型 被引量:4
4
作者 梁冶矢 李运海 +3 位作者 刘波 王兵团 李林峰 冯弢 《肿瘤防治杂志》 2003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观察兔急性颅内压增高对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middle cerebral arterial veocity,V_MCA)的影响,并探讨颅内肿瘤所致急性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增高的非创伤性检测方法。方法:以硬脑膜外水囊法建立兔急性ICP增高模型,同... 目的:观察兔急性颅内压增高对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middle cerebral arterial veocity,V_MCA)的影响,并探讨颅内肿瘤所致急性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增高的非创伤性检测方法。方法:以硬脑膜外水囊法建立兔急性ICP增高模型,同时以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监测V_MCA;以所得数据模拟兔ICP与V_MCA的关系曲线,并进而建立ICP与V_MCA关系的数学模型。结果:ICP与V_MCA关系的方程式为:V=832/[1+exp(1.746 44×P-7.843 31)](其中V为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P为颅内压)。结论:动物实验证实,急性ICP增高时V_MCA呈倒“S”形下降。方程较好地模拟了这一实验结果,提示TCD检测V_MCA和数学模型的方法可能成为颅内肿瘤所致急性ICP增高的非创伤性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压增高 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 数学模型 超声检查 假脑瘤
下载PDF
难治性癫痫的外科治疗(附30例报告) 被引量:13
5
作者 曾高 焦风 +3 位作者 刘波 刘献增 张庆俊 梁冶矢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8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难治性癫痫的外科治疗方法并评价手术效果。方法对30例患者进行术前综合评估,确定致痫区的起源,配合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切除致痫区,手术后癫痫发作控制情况按Engel标准评判。结果随访12~27个月、平均18.3个月。Ⅰ级17例,Ⅱ级7... 目的探讨难治性癫痫的外科治疗方法并评价手术效果。方法对30例患者进行术前综合评估,确定致痫区的起源,配合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切除致痫区,手术后癫痫发作控制情况按Engel标准评判。结果随访12~27个月、平均18.3个月。Ⅰ级17例,Ⅱ级7例,Ⅲ级4例,Ⅳ级2例,未出现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难治性癫痫的有效方法,对致痫区的精确定位是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癫痫 皮层脑电图 致痫区 外科治疗
下载PDF
用数学模型实现无创颅内压监测的现状与应用前景 被引量:8
6
作者 曾高 焦风 +2 位作者 李运海 栾文忠 梁冶矢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7年第9期418-420,共3页
关键词 颅内压监测 HYPERTENSION 数学模型 DISEASES 颅内压增高 颅内高压 有创方法 治疗
下载PDF
颅咽管瘤全切除术后血钠紊乱分析及治疗 被引量:12
7
作者 周忠清 石祥恩 +3 位作者 梁冶矢 张永力 刘波 钱海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8期344-346,共3页
目的总结颅咽管瘤全切除术后血钠紊乱的发生规律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颅咽管瘤病人术后血钠紊乱的情况,分析血钠紊乱与病人年龄、肿瘤位置的关系。结果术后出现血钠紊乱者42例(91.3%),其中单纯低钠型9例(19.6%),单纯高钠型6例... 目的总结颅咽管瘤全切除术后血钠紊乱的发生规律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颅咽管瘤病人术后血钠紊乱的情况,分析血钠紊乱与病人年龄、肿瘤位置的关系。结果术后出现血钠紊乱者42例(91.3%),其中单纯低钠型9例(19.6%),单纯高钠型6例(13.0%),混合型血钠紊乱27例(58.7%)。42例术后血钠紊乱者中,术后3个月内恢复正常40例;1例持续高钠血症者在术后1.5年恢复正常;另1例持续高钠血症者术后2个月死于肺栓塞。15例儿童病人中7例在围手术期出现癫疒间发作,31例成年病人无一例出现癫疒间发作。结论颅咽管瘤全切除后血钠紊乱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术前(P<0.001);术后血钠紊乱的类型与年龄、肿瘤复发、肿瘤囊实性和肿瘤位置无关(P>0.05)。纠正血钠紊乱是儿童颅咽管瘤病人在围手术期预防癫疒间发作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咽管瘤 低钠血症 高钠血症 尿崩症
下载PDF
皮层电刺激功能定位与后发放阈值测定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刘献增 刘波 +5 位作者 焦风 李亚静 祁文静 曾高 梁冶矢 栾文忠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8期20-24,共5页
目的通过皮层电刺激进行皮层功能定位,比较大脑皮层不同部位后发放(ADs)的阈值及其对致痫区定位的意义。方法对7例难治性癫痫患者,综合分析其长程头皮视频脑电图(VEEG)、MRI及SPECT和PET资料,放置硬膜下条状或栅状电极,通过恒流电刺激... 目的通过皮层电刺激进行皮层功能定位,比较大脑皮层不同部位后发放(ADs)的阈值及其对致痫区定位的意义。方法对7例难治性癫痫患者,综合分析其长程头皮视频脑电图(VEEG)、MRI及SPECT和PET资料,放置硬膜下条状或栅状电极,通过恒流电刺激对大脑皮层进行功能定位,并测定大脑皮层不同部位ADs的阈值,探讨ADs阈值与致痫区之间的关系。结果致痫区位于额叶者3例,颞叶者2例,顶叶者1例,枕叶者1例;在额叶、顶枕叶和颞叶内,相邻电极之间功能变化的阈值之差分别为11、4.5和3 mA,不同功能区之间的阈值无统计学差异(P=0.685);颞叶ADs的阈值显著低于额及顶枕叶(P=0.015);刺激致痫区时,ADs主要出现在致痫区周围2~3 cm的范围内,且节律性强,波幅高;而刺激非致痫区时,ADs出现的部位较为弥散,节律性差,波幅低;当致痫区位于或靠近皮层功能区时,选择性点状切除阈值较低的区域,不会造成明显的或永久性的神经功能障碍,疗效较好。结论皮层电刺激测定大脑皮层不同部位的ADs阈值,并进行大脑皮层功能定位,有助于致痫区定位,提高手术疗效,减少致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癫痫 皮层脑电图 皮层电刺激 皮层功能定位 后发放 致痫区定位
下载PDF
难治性癫痫的发病机制与治疗对策 被引量:22
9
作者 刘献增 梁冶矢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8期2-5,共4页
全世界有5000万癫痫患者,每年新发癫痫患者为16/10万~51/10万。其中高达22.5%的癫痫患者为药物难治性癫痫,这些患者出现早产性死亡、受到伤害及发生心理社会障碍的危险性增加,且生活质量下降。因此,应引起高度关注。
关键词 难治性癫痫 发病机制 治疗对策 耐药机制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及引流术后血压增高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0
10
作者 王智 栾文忠 梁冶矢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5期397-397,400,共2页
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及引流术后血压增高及其影响因素王智,栾文忠,梁冶矢(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100044)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及引流术后,部分病例可出现血压突然增高、继之出现高血压危象而导致靶器官的缺血、缺氧... 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及引流术后血压增高及其影响因素王智,栾文忠,梁冶矢(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100044)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及引流术后,部分病例可出现血压突然增高、继之出现高血压危象而导致靶器官的缺血、缺氧,甚至水肿、坏死,从而增加了高血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 血肿清除 引流 血压增高
下载PDF
视神经胶质瘤7例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波 梁冶矢 +1 位作者 石祥恩 张庆俊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45-647,共3页
目的总结视神经胶质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结合国内外文献探讨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过去3年间我科收治的7例视神经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7例,发病平均年龄为18.7岁,男女之比为4∶3,平均病... 目的总结视神经胶质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结合国内外文献探讨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过去3年间我科收治的7例视神经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7例,发病平均年龄为18.7岁,男女之比为4∶3,平均病程24.8个月,显微手术大部切除和近全切除率达100%,术后尿崩较多见,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无加重。结论视神经胶质瘤为良性肿瘤,预后较好,手术切除、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和恰当的放疗是治疗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视神经肿瘤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P16蛋白和Ki-67抗原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波 李运海 +3 位作者 栾文忠 梁冶矢 虞有智 郑爱萍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23-224,F003,共3页
关键词 原癌基因蛋白类/代谢 抗原Ki-1/代谢 P16蛋白 KI-67抗原 神经胶质瘤/分析
下载PDF
皮层电刺激、后发放阈值测定与大脑皮层功能定位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波 刘献增 梁冶矢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8期11-13,16,共4页
癫痫是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患病率约为700/10万,全球癫痫患者超过5 000万,我国有癫痫患者约900万。70%~80%的癫痫患者通过抗癫痫药物治疗,其病情可以得到有效控制。20%~30%的患者药物治疗无效,为难治性癫痫,需要进行手术治疗。通过... 癫痫是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患病率约为700/10万,全球癫痫患者超过5 000万,我国有癫痫患者约900万。70%~80%的癫痫患者通过抗癫痫药物治疗,其病情可以得到有效控制。20%~30%的患者药物治疗无效,为难治性癫痫,需要进行手术治疗。通过术前评估对致痫区进行精确定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癫痫 皮层脑电图 皮层电刺激 后发放 大脑皮层功能定位 致痫区定位
下载PDF
颅盖骨孤立性浆细胞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4
作者 焦风 刘波 梁冶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2895-2896,2900,共3页
颅脑部位的孤立性浆细胞瘤只占髓外孤立性浆细胞瘤的极少部分,而颅盖骨的孤立性浆细胞瘤则更为罕见。本文分析了我院2010-11-18收治的1例颅盖骨孤立性浆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经过,并回顾相关文献对颅盖骨孤立性浆细胞瘤的临床特... 颅脑部位的孤立性浆细胞瘤只占髓外孤立性浆细胞瘤的极少部分,而颅盖骨的孤立性浆细胞瘤则更为罕见。本文分析了我院2010-11-18收治的1例颅盖骨孤立性浆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经过,并回顾相关文献对颅盖骨孤立性浆细胞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进行分析。本例患者为中年男性,主诉"枕部无痛性进行性增大肿物6个月"。CT及MRI检查提示枕骨溶骨性占位,硬膜及脑组织无受累。患者接受了病变切除加颅骨修补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学证实为浆细胞瘤,全面检查未见全身性骨髓瘤的证据。患者术后未进行放化疗,随访24个月肿瘤无局部复发但进展为多发性骨髓瘤。检索以往文献,共检索到54例有关颅盖骨孤立性浆细胞瘤的报道,其中52例(96.3%)患者进行了手术或手术+放疗,10例(18.5%)患者转变为多发性骨髓瘤。研究结果提示颅盖骨孤立性浆细胞瘤通常预后良好,但少数病例常在疾病的某个阶段转变为多发性骨髓瘤而致病情恶化。目前推荐的治疗方案为根治性手术切除加放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 浆细胞瘤 颅骨肿瘤 多发性骨髓瘤
下载PDF
超低双侧额下入路切除巨大鞍区肿瘤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栾文忠 赵卫东 +1 位作者 梁冶矢 江涌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2年第2期72-74,共3页
目的 探讨一种改良双侧额下入路切除巨大鞍区肿瘤的可行性。方法 分别采用超低双侧额下入路(超低组)及传统单侧额下入路(传统组)切除巨大鞍区肿瘤40例,将手术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超低组大型肿瘤(2cm≤直径<4cm)1... 目的 探讨一种改良双侧额下入路切除巨大鞍区肿瘤的可行性。方法 分别采用超低双侧额下入路(超低组)及传统单侧额下入路(传统组)切除巨大鞍区肿瘤40例,将手术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超低组大型肿瘤(2cm≤直径<4cm)10例,全切除9例、次全切1例;传统组7例,全切5例,次全切2例。超低组巨型肿瘤(4cm≤直径)15例,全切4例,次全切11例;传统组8例,次全切5例,部分全切3例,无1例全切。超低组的术后症状改善、并发症发生、肿瘤复发等方面均优于传统入路组。结论 超低双侧额下入路显露充分,切除率高,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对于适合额下入路的巨型鞍区肿瘤的治疗优于传统的单侧额下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双侧额下入路 鞍区肿瘤 垂体腺肿瘤 治疗效果
下载PDF
面肌痉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中侧方扩散反应监测对疗效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焦风 张磊 +4 位作者 赵春维 刘波 王栋梁 梁冶矢 刘献增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71-73,共3页
目的分析面肌痉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MVD)中侧方扩散反应(LSR)监测对疗效的预测作用。方法面肌痉挛患者45例,均行MVD术治疗,分别于术中微血管减压前后进行LSR监测。分别于术后第1、7天及术后3个月采用自我评价量表评估手术效果。分析减压... 目的分析面肌痉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MVD)中侧方扩散反应(LSR)监测对疗效的预测作用。方法面肌痉挛患者45例,均行MVD术治疗,分别于术中微血管减压前后进行LSR监测。分别于术后第1、7天及术后3个月采用自我评价量表评估手术效果。分析减压后LSR变化与疗效的关系。结果 40例减压后LSR即刻消失(LSR消失组);5例LSR未即刻消失(LSR未消失组),其中1例下降86%、2例下降幅度不足50%、1例无变化、1例因持续自发放电未引出LSR。术后第1天,LSR消失组治愈31例、好转9例,LSR未消失组治愈1例、好转1例、无效3例;术后第7天,LSR消失组治愈35例、好转5例,LSR未消失组治愈1例、好转2例、无效2例;术后3个月,LSR消失组治愈39例、好转1例,LSR未消失组治愈1例、好转2例、无效2例。随访3~88个月,LSR消失组全部治愈,LSR未消失组好转3例、无效2例。术后各观察时点LSR消失组治愈和好转比例均高于LSR未消失组,减压后LSR是否消失与疗效存在相关性(P均<0.05)。结论面肌痉挛患者MVD术中LSR监测结果与疗效有关,减压后LSR消失者治愈及好转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微血管减压术 侧方扩散反应
下载PDF
p16蛋白和Ki-67抗原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波 梁冶矢 +3 位作者 石祥恩 栾文忠 李运海 虞有智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06-208,共3页
目的 研究 p16蛋白及Ki 6 7抗原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5 0例胶质瘤中 p16蛋白及Ki 6 7抗原的表达情况。结果 随着胶质瘤病理级别的升高p16蛋白的表达率逐渐降低 ,I IV级阳性率分别为 75 .0 % ,6 6 .7... 目的 研究 p16蛋白及Ki 6 7抗原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5 0例胶质瘤中 p16蛋白及Ki 6 7抗原的表达情况。结果 随着胶质瘤病理级别的升高p16蛋白的表达率逐渐降低 ,I IV级阳性率分别为 75 .0 % ,6 6 .7% ,4 1.7% ,2 5 .0 % ,低度恶性组 (I II级 )与高度恶性组 (III IV级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p16蛋白与Ki 6 7抗原的表达存在负相关 (r=- 0 .4 73P <0 .0 1)。结论 p16蛋白及Ki 6 7抗原的表达对分析、判断胶质瘤分级的适用性及恶性转化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6蛋白 KI-67抗原 脑胶质瘤 基因表达 肿瘤 免疫组化
下载PDF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2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8
作者 曾高 刘献增 +1 位作者 梁冶矢 刘波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12期63-65,I0002,共4页
目的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报告2例经手术证实为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性肿瘤的患者,介绍其临床特征、神经影像学特点、手术治疗及预后。结果 2例均为诊断难治性癫痫入院手术的患者,1例位于额叶... 目的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报告2例经手术证实为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性肿瘤的患者,介绍其临床特征、神经影像学特点、手术治疗及预后。结果 2例均为诊断难治性癫痫入院手术的患者,1例位于额叶运动区,1例位于颞叶,均行手术切除,效果良好,随访18~24个月,无肿瘤复发,无癫痫发作。结论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是手术切除肿瘤可治愈的病变,为保证癫痫疗效,手术切除范围应包括瘤周的致痫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 癫痫 手术
下载PDF
颅内压的无创与智能化监测 被引量:2
19
作者 曾高 焦风 梁冶矢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1-1,38,共2页
关键词 颅内压 血流动力学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下载PDF
脑转移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4
20
作者 周忠清 梁冶矢 +1 位作者 张劲松 石祥恩 《医师进修杂志(外科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5-16,41,共3页
目的 研究影响脑转移瘤手术治疗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35例脑转移瘤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成 6组 ,统计分析各组治疗结果。结果  1年生存率为 4 8.6 % ,2年生存率为 14 .3% ,5年生存率为 2 .9%。手术加放疗... 目的 研究影响脑转移瘤手术治疗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35例脑转移瘤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成 6组 ,统计分析各组治疗结果。结果  1年生存率为 4 8.6 % ,2年生存率为 14 .3% ,5年生存率为 2 .9%。手术加放疗组平均生存时间为 (14 .6± 1.8)个月 ,显著高于单纯手术组的 (8.3± 1.9)个月 (P <0 .0 5 )。手术加化疗组平均生存时间为 (13.0± 3.5 )个月 ,与单纯手术组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脑转移瘤经外科治疗后预后仍差。手术后结合放疗优于单纯手术 ,而手术后化疗不能有效地延长脑转移瘤患者的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转移瘤 手术 放疗 化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