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手术治疗肝豆状核变性并脾功能亢进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6
1
作者 梁启新 徐余兴 郭旗 《安徽医药》 CAS 2015年第1期104-106,共3页
目的评价脾切除术联合胃底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豆状核变性并脾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 148例肝豆状核变性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行脾切除术联合胃底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检测患者的血常规、肝功能变化,评定手术疗效。结果手术后1周,患... 目的评价脾切除术联合胃底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豆状核变性并脾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 148例肝豆状核变性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行脾切除术联合胃底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检测患者的血常规、肝功能变化,评定手术疗效。结果手术后1周,患者血小板(PLT)、白细胞(WBC)较手术前显著升高(P<0.05),甚至超过正常范围;手术后1月的PLT、WBC水平则显著回落,恢复正常水平。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术前处于较高水平,术后1周较术前进一步升高(P<0.05),而术后1月时其水平较术前及术后1周均有显著下降(P<0.05)。结论脾切除术联合胃底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豆状核变性并脾亢,对恢复外周血细胞数量、保护肝功能均有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脾功能亢进 脾切除术 胃底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下载PDF
肝硬化性脾功能亢进术后生活质量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梁启新 徐余兴 郭旗 《肝胆外科杂志》 2013年第5期374-376,共3页
肝硬化(hepatic cirrhosis)是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随着病变进展可发生门静脉高压(PHT)而引起脾功能亢进(hypersplenism,简称脾亢),表现为脾脏肿大、外周血细胞(主要是血小板、白细胞)减少,其发生率高达50%... 肝硬化(hepatic cirrhosis)是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随着病变进展可发生门静脉高压(PHT)而引起脾功能亢进(hypersplenism,简称脾亢),表现为脾脏肿大、外周血细胞(主要是血小板、白细胞)减少,其发生率高达50% ~ 64%[1].由于其病程长、症状多、并发症多等特点,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治疗,不但影响患者寿命,也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社会、心理、生理等功能,导致生活质量(qualify of life,QOL)的严重下降.长期以来,脾切除术联合断流术治疗肝硬化性脾功能亢进一直是外科治疗的首选.本研究调查我院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期间采用手术治疗肝硬化性脾功能亢进患者148例,术后生活质量分析结果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脾功能亢进 脾切除术 胃底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胃癌淋巴结转移特征及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梁启新 刘弋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53-55,F0004,共4页
目的:了解胃癌淋巴结转移特征,进而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技术在胃癌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术中浆膜下注射亚甲蓝定位胃癌前哨淋巴结(SN),再行胃癌根治术。术后淋巴结行病理学检查。结果: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率远低于进展期胃癌... 目的:了解胃癌淋巴结转移特征,进而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技术在胃癌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术中浆膜下注射亚甲蓝定位胃癌前哨淋巴结(SN),再行胃癌根治术。术后淋巴结行病理学检查。结果: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率远低于进展期胃癌。SN检出率为86.8%,由SN组织学状态预测胃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状况的准确率为80.3%(53/66)、假阴性率为27.1%(13/48);T1、T2期胃癌的准确率均为100%。结论: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低。SLNB在T1、T2期胃癌中有较高的可靠性,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癌症转移 前哨淋巴结
下载PDF
清胰汤对轻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梁启新 《浙江临床医学》 2014年第8期1226-1228,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清胰汤对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并探讨中药复方清胰汤治疗MAP的可能机制。方法对M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疗法,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清胰汤口服;另选...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清胰汤对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并探讨中药复方清胰汤治疗MAP的可能机制。方法对M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疗法,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清胰汤口服;另选健康者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取外周血检测血淀粉酶,并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MAP患者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MAP患者对照组(P〈0.05)。治疗第3天开始两组的血淀粉酶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第5天开始治疗组的血淀粉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腹痛、腹胀、排气、通便等症状和体征,以及血淀粉酶恢复正常的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前的TNF-α、IL-6、hs.CRP水平较正常组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7d后治疗组的TNF-α、IL-6、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并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清胰汤联合西医治疗MAP疗效较好,能减轻患者症状和体征,降低血淀粉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及减轻炎症因子的级联瀑布效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症急性胰腺炎 淸胰汤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原发性十二指肠三、四段腺癌手术切除27例报告
5
作者 梁启新 刘省存 +1 位作者 刘弋 刘文斌 《临床外科杂志》 2005年第6期393-394,共2页
关键词 十二指肠腺癌 诊断 手术
原文传递
隧道式食管胃吻合加带蒂大网膜包埋术治疗食管贲门癌813例
6
作者 梁启新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00年第2期54-55,共2页
关键词 食管癌 贲门癌 外科手术 食管胃吻合术 隧道式
下载PDF
芪黄煎剂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余宏亮 于庆生 +2 位作者 潘晋方 梁启新 张琦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096-1099,共4页
目的观察中药芪黄煎剂对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大鼠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肠黏膜I/R大鼠模型,即夹闭大鼠肠系膜上动脉45 min,再灌注1 h后取标本。观察各组大鼠肠黏膜病理形态变化及肠黏膜上皮细胞凋... 目的观察中药芪黄煎剂对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大鼠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肠黏膜I/R大鼠模型,即夹闭大鼠肠系膜上动脉45 min,再灌注1 h后取标本。观察各组大鼠肠黏膜病理形态变化及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情况。结果病理形态学:假手术组大鼠肠绒毛完整;I/R组大鼠肠绒毛上皮下间隙扩张,上皮顶端与固有层明显分离伴固有层毛细血管暴露、出血和溃疡;谷氨酰胺组部分肠绒毛上皮下间隙扩张,部分绒毛上皮顶端与固有层分离、部分肠绒毛有出血和溃疡;芪黄煎剂组与I/R组及谷氨酰胺组比较,肠绒毛损伤程度较轻,绒毛上皮顶端与固有层部分分离、部分肠绒毛有出血。肠黏膜病理Chiu氏评分:假手术组最低(0分);I/R组评分最高;谷氨酰胺组评分低于I/R组(P<0.05);芪黄煎剂组评分明显低于I/R组(P<0.05),但与谷氨酰胺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显示:假手术组肠上皮存在一定数量的凋亡细胞,比其他3组少(P<0.05);I/R组肠上皮凋亡细胞数明显大于其他3组(P<0.05);谷氨酰胺组凋亡细胞数少于I/R组(P<0.05),但多于假手术组和芪黄煎剂组;芪黄煎剂组肠上皮细胞凋亡数高于假手术组,低于I/R组和谷氨酰胺组,与I/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谷氨酰胺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黄煎剂可减少I/R对大鼠肠黏膜上皮造成的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黄煎剂 缺血-再灌注 肠黏膜 细胞凋亡
下载PDF
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鲁长文 梁启新 +4 位作者 帅剑锋 汪晓明 徐余兴 郭旗 孙康 《肝胆外科杂志》 2017年第5期339-341,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道探查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3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和微创组,每组65例。微创组患者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道...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道探查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3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和微创组,每组65例。微创组患者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道探查术,传统组患者传统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状况和并发症的比较以及术后相关状况的比较。结果与传统组比较,微创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禁食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0.01),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P<0.01);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残石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微创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联合胆囊切除术对于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疗效肯定、术后并发症低、住院时间短、患者恢复快,值得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胆囊结石 胆总管结石 胆总管探查术
下载PDF
胸腔内巨大淋巴结增生病
9
作者 梁启新 陈守廉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54-55,共2页
关键词 胸腔内 淋巴结增生病 临床分析
下载PDF
胃癌术后早期小肠内滴注芪黄煎剂对胃动素、血管活性肠肽、生长抑素的影响 被引量:17
10
作者 于庆生 潘晋方 +3 位作者 喻宗繁 王汉明 梁启新 刘远成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年第3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健脾通里中药芪黄煎剂对胃癌手术后胃肠激素胃动素、血管活性肠肽、生长抑素的调节。方法:将30例要行胃癌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观察:两组术后胃动素、血管活性肠肽、生长抑素的变化。结果:两组术后1天胃动... 目的:探讨健脾通里中药芪黄煎剂对胃癌手术后胃肠激素胃动素、血管活性肠肽、生长抑素的调节。方法:将30例要行胃癌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观察:两组术后胃动素、血管活性肠肽、生长抑素的变化。结果:两组术后1天胃动素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术后7天胃动素水平均明显回升,与对照组相比,术后应用中药芪黄煎剂能有效调节术后胃动素的变化(P<0.05);而胃癌患者VIP术前高表达,术后1天血管活性肠肽、生长抑素水平均高于正常水平(P<0.05),术后7天血管活性肠肽、生长抑素水平基本恢复正常,与对照组相比,术后应用中药芪黄煎剂能有效调节术后血管活性肠肽、生长抑素的变化(P<0.05)。结论:胃癌手术后早期应用健脾通里中药芪黄煎剂,有利于调节胃肠激素水平,使之在手术后尽快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健脾通里 中药芪黄煎剂 胃肠激素
下载PDF
肝脏炎性假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被引量:5
11
作者 汪礼坤 喻宗繁 +3 位作者 潘晋芳 梁启新 于庆生 王汉明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581-582,共2页
关键词 肝脏炎性假瘤 鉴别诊断 外科治疗
下载PDF
甘蔗机械收获中农机与农艺结合的系列问题探讨——2.甘蔗种植行距 被引量:3
12
作者 梁启新 罗艺 +3 位作者 米超 黄严 莫清贵 邝伟生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12-16,20,共6页
本文设置了1.0、1.1、1.2和1.3m四种不同种植行距,采用机械收割方式,比较机械收割对不同种植行距甘蔗宿根性及土壤容重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械收割对不同种植行距、不同土层的宿根蔗地下芽、蔗兜开裂有不同的影响,1.2m和1.3m行距的总芽... 本文设置了1.0、1.1、1.2和1.3m四种不同种植行距,采用机械收割方式,比较机械收割对不同种植行距甘蔗宿根性及土壤容重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械收割对不同种植行距、不同土层的宿根蔗地下芽、蔗兜开裂有不同的影响,1.2m和1.3m行距的总芽数显著高于1.0m和1.1m行距,但1.0m和1.1m行距之间、1.2m和1.3m之间的差异没达显著水平;上位芽的活芽率明显低于下位芽,但1.2m和1.3m行距的下位芽数显著高于1.0m和1.1m行距;根系活力有随种植行距的增加而增强的趋势;土壤容重方面,机械收割对距离蔗蔸远近、不同行距和不同土层的土壤容重均产生不同的影响,在距离蔗蔸5cm处,20cm以上土层的土壤容重有随行距增加而降低的趋势;在距离蔗蔸10-20cm处,机械收割对不同行距的土壤容重影响差异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收割 种植行距 宿根蔗 土壤容重
下载PDF
左半结肠癌梗阻的I期手术治疗 被引量:3
13
作者 郭爱军 梁启新 王瑞祥 《安徽医药》 CAS 2004年第2期106-107,共2页
目的 探讨左半结肠癌致结肠梗阻的I期手术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 2 0 0 0~ 2 0 0 4年 2月我院收治的 2 5例左半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采用I期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 2 5例 ,无吻合口瘘、腹腔感染等并发症 ,切口... 目的 探讨左半结肠癌致结肠梗阻的I期手术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 2 0 0 0~ 2 0 0 4年 2月我院收治的 2 5例左半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采用I期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 2 5例 ,无吻合口瘘、腹腔感染等并发症 ,切口不同程度液化感染 8例。结论 左半结肠癌梗阻经严格掌握适应证 ,完善围手术期处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半结肠癌梗阻 Ⅰ期手术 治疗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前哨淋巴结导航外科技术在胃癌外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省存 梁启新 刘弋 《安徽医药》 CAS 2004年第4期241-243,共3页
胃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切除。近年来 ,随着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 ,早期胃癌的发现逐渐增多。但是 ,即使发现的原发肿瘤很小 ,目前手术方法仍然采用远端、近端或全胃切除根治术。前哨淋巴结导航外科技术 (SNNY)是近年来发展起来... 胃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切除。近年来 ,随着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 ,早期胃癌的发现逐渐增多。但是 ,即使发现的原发肿瘤很小 ,目前手术方法仍然采用远端、近端或全胃切除根治术。前哨淋巴结导航外科技术 (SNNY)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把这一技术应用于胃癌的外科治疗 ,有可能免除常规的淋巴结清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外科技术 前哨淋巴结 外科治疗 原发肿瘤 研究进展 全胃切除 导航 发现
下载PDF
胃癌根治术中肿大淋巴结的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省存 李昊 +1 位作者 梁启新 刘弋 《临床外科杂志》 2005年第3期159-160,共2页
目的 研究胃癌根治手术中肿大淋巴结实际转移状况并分析淋巴结切除范围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查阅手术记录和术后病理报告并进行 5年随访。记录肿大淋巴结数 ,比较近端胃、远端胃和全胃切除术的淋巴结切除数目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 目的 研究胃癌根治手术中肿大淋巴结实际转移状况并分析淋巴结切除范围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查阅手术记录和术后病理报告并进行 5年随访。记录肿大淋巴结数 ,比较近端胃、远端胃和全胃切除术的淋巴结切除数目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本组 15 5例胃癌标本中 ,共摘取淋巴结 3 3 0 5枚 (平均 2 1.3 2枚 /例 ) ;肿大淋巴结 10 3 7枚 (平均 6.69枚 /例 ) ;转移淋巴结 42 3枚 (平均 2 .73枚 /例 )。在 15 5例获 5年随访的患者中 ,行D2式手术 10 9例 ,D3式 46例 ,5年生存分别是 3 7例和 11例。结论 手术中肿大淋巴结不一定是转移淋巴结 ;胃癌根治术中淋巴结清扫范围不应盲目扩大 ,而应根据术中冰冻病检结果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淋巴结 转移
原文传递
肝豆状核变性并发肝硬变4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沈瑜 梁启新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266-268,共3页
目的 :了解肝豆状核变性引起肝硬变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情况。方法 :回顾 4 0例肝豆状核变性临床资料 ,对合并肝硬变、脾功能亢进和门静脉高压症的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① 4 0例中 2 1例以肝功能受损为首发症状。②肝脏受累的患... 目的 :了解肝豆状核变性引起肝硬变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情况。方法 :回顾 4 0例肝豆状核变性临床资料 ,对合并肝硬变、脾功能亢进和门静脉高压症的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① 4 0例中 2 1例以肝功能受损为首发症状。②肝脏受累的患者较年轻 ,平均年龄为 2 0 .3岁 ;神经系统受累的平均年龄为 2 3岁(P <0 .0 5 )。③肝脏大小平均为肋下 2 .2cm ,脾脏大小平均为肋下 2 .7cm ,WBC为 2 .8× 10 9/L ,PLT为 4 6×10 9/L。④X线钡餐或胃镜检查提示食管静脉曲张阳性率为 2 7.5 % ( 11/ 4 0 ) ,4 0例中发生上消化道出血者 3例( 7.5 % ) ,均有肝硬变表现 ,其中大出血 1例。结论 :肝硬变、脾功能亢进和门静脉高压症是本病最常见的合并症 ,脾切除手术能改善肝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肝硬变 门静脉高压症
下载PDF
序贯应用地塞米松及吲哚美辛栓剂防治Wilson病脾切除术后发热
17
作者 喻宗繁 于庆生 +1 位作者 梁启新 沈毅 《肝胆外科杂志》 2007年第4期260-262,共3页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联合吲哚美辛栓剂序贯用药防治肝豆状核变性合并脾功能亢进(脾亢)病人术后发热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分析1995年1月至2007年1月,小剂量地塞米松联合吲哚美辛栓剂序贯用药,防治45例肝豆状核变性病人脾切除术后发热,并与...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联合吲哚美辛栓剂序贯用药防治肝豆状核变性合并脾功能亢进(脾亢)病人术后发热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分析1995年1月至2007年1月,小剂量地塞米松联合吲哚美辛栓剂序贯用药,防治45例肝豆状核变性病人脾切除术后发热,并与对照组42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术后1周内体温恢复正常者42例(93.3%),术后2周内体温全部恢复正常(100%),发生各种并发症5例(11.1%);对照组术后1周内体温恢复正常者26例(61.9%),术后2周内共32例(76.2%),发生各种并发症12例(28.6%)。结论肝豆脾切除术后序贯应用地塞米松及吲哚美辛栓剂防治发热疗效确切(P<0.01)且能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变性 脾切除 激素 吲哚美辛 发热
下载PDF
肿大淋巴结在胃癌根治术中的临床意义
18
作者 刘省存 梁启新 +1 位作者 李昊 刘弋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5年第4期437-439,共3页
【目的】研究胃癌根治手术中肿大淋巴结实际转移状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查阅胃癌患者的手术记录和术后病理报告单,记录相关资料并随访5年。分析肿大淋巴结数目和性状与淋巴结转移率和预后的关系。【结果】196例胃癌标本中,共摘... 【目的】研究胃癌根治手术中肿大淋巴结实际转移状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查阅胃癌患者的手术记录和术后病理报告单,记录相关资料并随访5年。分析肿大淋巴结数目和性状与淋巴结转移率和预后的关系。【结果】196例胃癌标本中,共摘取淋巴结3 305枚(平均16. 86枚/例); 肿大淋巴结1 037枚(平均5. 29枚/例); 转移淋巴结423枚(平均2. 16枚/例)。随着肿大淋巴结数目增多(尤其多于9个)和质地变硬,淋巴结转移率增加, 5年生存状况下降。【结论】肿大淋巴结的个数、类型、大小、质地均可以帮助手术者在术中较为迅速、准确地判断淋巴结是否发生转移,从而做到合理的淋巴结清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外科学 淋巴结
下载PDF
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临床对比观察
19
作者 徐余兴 梁启新 +3 位作者 汪晓明 于庆生 鲁长文 郭旗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6年第4期534-537,共4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和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在直肠癌外科手术治疗中的优劣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5年6月成功完成的直肠癌根治术77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及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分别为36例及41例。对2组患者的切口长...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和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在直肠癌外科手术治疗中的优劣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5年6月成功完成的直肠癌根治术77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及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分别为36例及41例。对2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腹腔引流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保肛率和术后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腹腔镜组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腹腔引流量、术后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开腹组;2组的保肛率、病理检出淋巴结数目和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和传统开腹手术都是切实可靠、术式安全的治疗方法,其相比传统开腹手术在淋巴结清扫以及术后并发症上无明显差异,但因其创伤性小、恢复快等优点,该术式已被广大医生所接受和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直肠癌根治术 腹腔镜检查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中药热奄包联合情志护理对化疗患者外周神经毒性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周琼 于庆生 +1 位作者 梁启新 孙康 《西部中医药》 2020年第2期130-132,共3页
目的:探讨中药热奄包联合情志护理对奥沙利铂化疗患者外周神经毒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化疗前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热奄包联合情志护理,每次化疗两组均护理5天,连续化疗... 目的:探讨中药热奄包联合情志护理对奥沙利铂化疗患者外周神经毒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化疗前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热奄包联合情志护理,每次化疗两组均护理5天,连续化疗6个疗程后比较两组外周神经毒性反应情况,化疗前后血常规指标及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结果:化疗6个疗程后外周神经毒性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66.67%(20/30),对照组为90.00%(27/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计数(platelets,PLT)、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水平及生活质量评分两组化疗后均低于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化疗后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热奄包联合情志护理有助于减轻奥沙利铂化疗患者外周神经毒性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疗法 奥沙利铂 情志护理 中药热奄包 神经毒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