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念珠菌菌血症病原菌特点及短期预后风险预测评分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1
作者 马建新 林小强 +3 位作者 蔡明池 许玉珍 彭俊 梁声强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0-287,共8页
目的分析念珠菌菌血症的病原菌特征,构建并验证其短期死亡风险预测评分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联勤保障部队第909医院收治的念珠菌菌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病原菌构成、药敏试验结果和住院患者发生率。选取... 目的分析念珠菌菌血症的病原菌特征,构建并验证其短期死亡风险预测评分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联勤保障部队第909医院收治的念珠菌菌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病原菌构成、药敏试验结果和住院患者发生率。选取念珠菌菌血症324例随机纳入建模组(190例)、验证组(134例),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筛选危险因素,依据比值比(OR)赋分,构建30d死亡风险预测评分模型。运用预测评分模型对建模组、验证组进行评分,验证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336例念珠菌菌血症患者共检出念珠菌356株,其中白色念珠菌126株(35.39%),热带念珠菌79株(22.19%),近平滑念珠菌74株(20.79%),光滑念珠菌48株(13.48%),季也蒙念珠菌14株(3.93%),克柔念珠菌8株(2.25%),其他念珠菌7株(1.97%);住院患者念珠菌菌血症发生率从2011年的0.20‰上升到2020年的0.48‰。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耐药率明显低于氟康唑、伏立康唑、伊曲康唑(P<0.05)。纳入模型分析的324例中,确诊后30d死亡95例,病死率29.32%;建模组男性、发热、肠外营养占比明显高于验证组(P<0.05),慢性肺病、1个月内手术史占比均低于验证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慢性肾衰竭、机械通气、重度中性粒细胞降低、72h内未接受抗真菌治疗、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APACHEⅡ)≥20分为念珠菌菌血症短期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OR值分别为3.179、1.970、2.979、2.080、2.399,风险赋分分别为6、4、6、4、5。风险评分模型对建模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92(95%CI 0.721~0.862),Hosmer-Lemeshow(H-L)检验结果为P=0.305;验证组AUC为0.796(95%CI 0.735~0.898),H-L检验结果为P=0.329。风险评分≤8分为短期死亡低风险组,评分9~15分为中风险组,评分≥16分为高风险组。结论住院患者念珠菌菌血症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病死率较高;构建的念珠菌菌血症短期死亡风险预测评分模型预测效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菌菌血症 药敏试验 危险因素 预测 评分模型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在病毒清除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梁声强 杜娟 詹林盛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11年第4期564-568,共5页
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过程中,适应性免疫与病毒的致病和清除密切相关。一般认为,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可以清除外周循环的病毒颗粒,从而阻止病毒在宿主体内的传播,细胞免疫主要清除被感染细胞中的病毒。HBV特异性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 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过程中,适应性免疫与病毒的致病和清除密切相关。一般认为,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可以清除外周循环的病毒颗粒,从而阻止病毒在宿主体内的传播,细胞免疫主要清除被感染细胞中的病毒。HBV特异性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在抑制HBV复制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CTL在肝内主要通过分泌γ干扰素抑制病毒,同时,当CTL识别HBV抗原后,HBV特异性CTL募集抗原非特异性炎症细胞对肝组织浸润,造成肝细胞的损伤。对CTL抗病毒作用进行深入研究,将为乙型肝炎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病毒性肝炎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Γ干扰素
下载PDF
肺部感染细菌的分离培养及耐药情况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梁声强 张阳根 江先海 《实用医技杂志》 2006年第18期3189-3190,共2页
目的:了解引起我院肺部感染患者的细菌及细菌的耐药情况。方法:对2005年我院肺部感染患者的痰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分离出17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47株,占84.5%,革兰阳性菌27株,占15.5%;其主要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 目的:了解引起我院肺部感染患者的细菌及细菌的耐药情况。方法:对2005年我院肺部感染患者的痰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分离出17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47株,占84.5%,革兰阳性菌27株,占15.5%;其主要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鲍曼/溶血不动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药敏试验中显示革兰阴性菌对亚氨硫霉素有较高的敏感,而对一、二代头孢菌素耐药率高,对三代头孢菌素也出现了较高的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除了对万古霉素和呋喃坦啶敏感外,对其他的抗生素均成高度的耐药。结论:根据药敏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感染 细菌 耐药性
下载PDF
染色体分析系统软件在网织红细胞计数中的应用
4
作者 梁声强 张阳根 徐忠玉 《东南国防医药》 2006年第6期441-442,共2页
关键词 染色体分析系统 网织红细胞 计数
下载PDF
血清CEA、NSE、CYFR21-1水平检测在肺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5
作者 徐忠玉 林雅宁 梁声强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3期1597-1598,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CEA、NSE、CYFR21-1水平在肺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102例肺癌患者、52例肺良性病变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CEA、NSE、CYFR21-1水平。结果血清CEA、NSE、CYFR21-1水平与病理类型有关,CEA... 目的探讨血清CEA、NSE、CYFR21-1水平在肺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102例肺癌患者、52例肺良性病变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CEA、NSE、CYFR21-1水平。结果血清CEA、NSE、CYFR21-1水平与病理类型有关,CEA水平升高以肺腺癌为主,敏感性为53.49%;CYFR21-1水平升高以肺鳞癌为主,敏感性为62.85%;NSE升高以小细胞肺癌为主,敏感性为77.27%。结论 CEA联合NSE、CYFR21-1检测可提高对肺腺癌的敏感性,CYFR21-1单项或联合NSE检测可用于肺鳞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单纯NSE检测即对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癌胚抗原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可溶性细胞角蛋白19片段
下载PDF
AbbottAXSYM免疫分析仪几种节约试剂方法
6
作者 徐忠玉 梁声强 邓小军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12-12,共1页
关键词 ABBOTT 免疫分析仪 AXSYM 试剂用量 分析仪器 自动免疫 检测结果
下载PDF
基于血清β-CTx、PINP及OC的列线图模型对绝经后骨质疏松预测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少容 梁声强 林淳峥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3年第5期53-59,共7页
目的 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患者血清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INP)及骨钙素(OC)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9年3月至2021年4月于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就诊的PMOP患者185例... 目的 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患者血清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INP)及骨钙素(OC)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9年3月至2021年4月于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就诊的PMOP患者185例作为研究对象(PMOP组),另选择绝经后骨量正常的体检者138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临床资料,采用套索算法(LASSO)及Logistic回归分析女性PMOP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采用R语言构建列线图模型。结果 PMOP组的L1~L4段腰椎骨密度(BMD)(t=5.132)、全髋BMD(t=4.813)、股骨颈BMD(t=4.981)、β-CTx(t=9.726)、PINP(t=25.457)、OC(t=13.258)水平,以及糖尿病(χ^(2)=15.248)、骨折病史(χ^(2)=15.089)、PMOP家族史(χ^(2)=14.859)、维生素D缺乏(χ^(2)=8.670)、缺乏运动(χ^(2)=21.615)、雌激素替代治疗(χ^(2)=27.255)、补充钙剂(χ^(2)=57.288)的分布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调整混杂因素后,当β-CTx≥0.52μg/L时,β-CTx每增加0.20μg/L,受试者发生PMOP的风险增加17.00%;当PINP≥50.15μg/L时,PINP每增加2.00μg/L,受试者发生PMOP的风险增加14.00%;当OC≥21.52μg/L时,OC每增加1.00μg/L,受试者发生PMOP的风险增加11.00%。β-CTx、PINP、OC水平及维生素D缺乏均为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而雌激素替代治疗及补充钙剂为保护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在预测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方面具有较高的区分度、准确性和临床适用性。结论 血清β-CTx、PINP、OC水平异常变化与PMOP的发生密切相关,三者联合25羟基维生素D[25(OH)D]、雌激素替代治疗及补充钙剂等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PMOP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可作为临床筛选高危人群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β胶原降解产物 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 骨钙素 预测
下载PDF
闽南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IgM检测状况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邹鹏程 朱小东 +1 位作者 梁声强 胡桂华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690-691,共2页
目的了解闽南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状况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抗肺炎支原体抗体IgM检测试剂盒(酶联免疫吸附法)对2013年7月至2014年4月份来该院儿科门诊及儿科病区住院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IgM检出情况调查与分析。结果... 目的了解闽南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状况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抗肺炎支原体抗体IgM检测试剂盒(酶联免疫吸附法)对2013年7月至2014年4月份来该院儿科门诊及儿科病区住院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IgM检出情况调查与分析。结果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阳性率较其他地区高为总阳性率26.9%,其中男性阳性率25.1%;女性阳性率30.1%;0~〈1岁患儿阳性率16.8%;1~〈2岁患儿阳性率31.5%;2~〈3岁患儿阳性率33.9%;3~〈6岁患儿阳性率32.5%;6~〈9岁患儿阳性率43.0%;9~〈12岁患儿阳性率22.3%;12~〈15岁患儿阳性率23.5%;2013年7~12月MP-IgM检出阳性率分别为19.0%、19.8%、20.1%、30.6%、28.1%、43.1%;2014年1~4月MP-IgM检出阳性率分别为24.3%、23.0%、25.3%、29.6%。结论肺炎支原体检出率呈升高趋势,儿童肺炎支原体IgM检测对儿童肺炎的鉴别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儿童 闽南
下载PDF
两种不同检测通道血小板聚集报警的可信度评价
9
作者 甘志忠 马建新 +1 位作者 许玉珍 梁声强 《医疗装备》 2023年第6期69-71,共3页
目的评价Sysmex XN-1000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电阻抗法(PLT-I)通道与血小板荧光法(PLT-F)通道在血小板检测聚集报警中的可信度。方法选取2020年8—11月本院门急诊及住院的329例血小板PLT-I通道有Q-Flag报警聚集的标本,采用PLT-F通道进行... 目的评价Sysmex XN-1000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电阻抗法(PLT-I)通道与血小板荧光法(PLT-F)通道在血小板检测聚集报警中的可信度。方法选取2020年8—11月本院门急诊及住院的329例血小板PLT-I通道有Q-Flag报警聚集的标本,采用PLT-F通道进行检测并制备2张血涂片,以显微镜镜检确认血小板聚集结果为金标准,评价3种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与显微镜镜检相比,PLT-I与PLT-F通道报警聚集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3.33%,49.44%;93.33%,100.00%;Kappa值分别为0.128、0.958。结论Sysmex XN-1000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PLT-I通道聚集报警假阳性率高,而PLT-F通道与显微镜镜检结果一致性较好,当PLT-I通道报警血小板聚集时可追加PLT-F通道检测辅助辨别血小板聚集,以节省人力,降低复检率,提高实验室内样本周转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聚集 报警信号 电阻抗法 荧光染色
下载PDF
CisAB04型血清学鉴定和基因型分析——附1例报告 被引量:2
10
作者 沈志辉 周小芹 +1 位作者 张乃淙 梁声强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对一家系(母亲、父亲、女儿)3例ABO血型不符合遗传规律血液标本进行血清学及基因检测研究,探究其原因,为临床类似案例分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血清学试验检测ABO血型,研究其血清型表现特点。采用DNA直接测序法对ABO基因的第6、7... 目的对一家系(母亲、父亲、女儿)3例ABO血型不符合遗传规律血液标本进行血清学及基因检测研究,探究其原因,为临床类似案例分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血清学试验检测ABO血型,研究其血清型表现特点。采用DNA直接测序法对ABO基因的第6、7外显子测定序列,探究其不符合遗传规律的原因。结果血清学试验结果显示:母亲血型为O型,有高凝集强度H抗原;父亲血型为AB型;女儿正定型为AB型。测序结果显示:母亲符合等位基因O02/O02;父亲为存在467C>T纯合突变和796C>A杂合突变,符合等位基因CisAB04/A102;女儿存在467C>T杂合突变和796C>A杂合突变,符合等位基因CisAB04/O02。父亲和女儿携带罕见CisAB04基因,符合等位基因遗传规律。结论 CisAB基因与另一不同等位基因(A或B或O基因)杂合,在血清学表现上存在差异。家系调查对于CisAB血型的发现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sAB04 血清型 等位基因
原文传递
多发性骨髓瘤不分泌型1例
11
作者 梁声强 张阳根 谢志雄 《实用医技杂志》 2005年第07A期1814-1814,共1页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分泌型 2003年7月 活动受限 2004年 腰部酸痛 腰部扭伤 肩部酸痛 入院查体 min 摩托车 入院前 淋巴结 活动度 肌张力 患者 胸廓 双侧 畸形 压痛 四肢
下载PDF
荧光素酶标记的HBV细胞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12
作者 梁声强 徐忠玉 +2 位作者 胡桂华 许小华 邹鹏程 《现代免疫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81-385,共5页
建立萤火虫荧光素酶(Fluc)为报告基因标记的乙型肝炎病毒(HBV)体外感染的细胞模型。利用分子亚克隆技术,以pAAV/1.2HBV质粒为模板,PCR扩增带有反向重复序列(ITR)的1.2倍HBV基因组片段,反向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GL3-CP-Fluc中,构建Fluc标记... 建立萤火虫荧光素酶(Fluc)为报告基因标记的乙型肝炎病毒(HBV)体外感染的细胞模型。利用分子亚克隆技术,以pAAV/1.2HBV质粒为模板,PCR扩增带有反向重复序列(ITR)的1.2倍HBV基因组片段,反向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GL3-CP-Fluc中,构建Fluc标记的HBV基因组表达质粒pGL3-CP-Fluc-HBV1.2,并将此质粒转染至Huh-7细胞中。全自动免疫分析仪进行HBsAg、HBeAg的定量检测,生物发光检测仪检测Fluc其在细胞的表达水平。成功构建了1.2倍HBV全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稳定转染Huh-7细胞后,质粒在细胞中高水平表达Fluc,并可以正常分泌HBsAg、HlBeAg。重组质粒pGL3-CP-Fluc-HBV1.2能在Huh-7细胞中表达,其稳定转染的细胞可作为一种新型的HBV体外感染模型,为抗病毒药物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萤火虫荧光素酶 细胞模型
原文传递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标记的HBV小鼠模型的建立
13
作者 梁声强 蔡思齐 +3 位作者 周小芹 林凯 罗火桔 徐忠玉 《现代免疫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94-298,共5页
建立萤火虫荧光素酶(Fluc)为报告基因标记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小鼠模型。通过水动力转染10μg质粒pGL3-CP-Fluc-HBV1.2分别导入C57BL/6和BALB/c小鼠肝细胞内,定期取血检测HBsAg和HBV-DNA水平,活体成像检测Fluc在小鼠的表达。在BALB/c小... 建立萤火虫荧光素酶(Fluc)为报告基因标记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小鼠模型。通过水动力转染10μg质粒pGL3-CP-Fluc-HBV1.2分别导入C57BL/6和BALB/c小鼠肝细胞内,定期取血检测HBsAg和HBV-DNA水平,活体成像检测Fluc在小鼠的表达。在BALB/c小鼠中,血清HBsAg表达水平在转染后第1w内迅速升高,随后快速下降。而在C57BL/6小鼠中,HBsAg表达水平下降较缓慢。血清病毒滴度在转染后第1d平均达到3.89×104copy/ml,在第4d和第7d达到最高,分别为1.61×105和1.31×105copy/ml,随后开始下降,在转染的第70d仍维持在103 copy/ml以上。免疫组化检测C57BL/6小鼠肝脏HBcAg的表达,结果显示在转染后第3dHBcAg高水平表达,第135dHBcAg仍有表达,但表达水平降低。活体荧光成像实时检测小鼠肝脏Fluc,结果表明两组小鼠均能持续高水平表达Fluc,转染后第7周Fluc的表达量仍然超过106 photon/s。我们建立的报告基因标记的HBV小鼠模型能够稳定表达HBV标志物和Fluc,为进一步进行HBV的疫苗评价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病毒性肝炎 动物模型 水动力转染 活体荧光成像
原文传递
卵巢癌患者NSE、CYFRA21-1、Fer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分析
14
作者 马建新 严丽花 +3 位作者 甘志忠 许玉珍 胡桂华 梁声强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98-103,共6页
目的:探讨卵巢癌(OC)患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铁蛋白(Fer)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LNM)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收治的264例OC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76例为训练组创建模型,88例... 目的:探讨卵巢癌(OC)患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铁蛋白(Fer)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LNM)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收治的264例OC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76例为训练组创建模型,88例为验证组评判模型,另选取同期卵巢良性肿瘤患者88例为对照Ⅰ组,健康体检者88例为对照Ⅱ组。对比训练组、对照Ⅰ组、对照Ⅱ组血清NSE、CYFRA21-1、Fer水平,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程筛选危险因素,并建立方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完成自身验证,K折交叉进行组外验证。结果:训练组血清NSE、CYFRA21-1、Fer水平高于对照Ⅰ组、对照Ⅱ组,对照Ⅰ组血清NSE、CYFRA21-1、Fer水平高于对照Ⅱ组(P<0.05);发生LNM患者病灶直径大于无LNM患者,分化程度低于LNM患者,血清NSE、CYFRA21-1、Fer水平高于无LNM患者(P<0.05);logistic回归模型校正病灶直径、分化程度后,血清NSE、CYFRA21-1、Fer水平升高仍是发生LNM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三者联合评估LNM的ROC曲线下的面积大于单一指标评估值(P<0.05);利用K折交叉验证进行组外验证,以检验模型的稳定性,结果显示,10组训练准确性为0.837±0.030,预测准确性为0.871±0.029。结论:NSE、CYFRA21-1、Fer与OC患者LNM密切相关,三者联合可提高LNM诊断效能,经验证,诊断模型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有助于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案的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细胞角蛋白19片段 铁蛋白
原文传递
革兰氏阴性菌或革兰氏阳性菌性PDAP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15
作者 叶金宝 张海森 +2 位作者 马建新 张林梅 梁声强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265-270,共6页
目的:了解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eritoneal dialysis associated peritonitis,PDAP)病原菌特征,构建并验证革兰氏阳性(G+)菌或革兰氏阴性(G-)菌引起PDAP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12—2021年发生PDAP的临床资料,分析病原菌特征,根据病... 目的:了解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eritoneal dialysis associated peritonitis,PDAP)病原菌特征,构建并验证革兰氏阳性(G+)菌或革兰氏阴性(G-)菌引起PDAP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12—2021年发生PDAP的临床资料,分析病原菌特征,根据病原菌革兰氏染色结果分为G+菌和G-菌感染,分别按7︰3的比例随机纳入建模组和验证组,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认G-菌引起PDAP影响因素后构建预测模型,并分别在建模组、验证组对模型预测效能进行评估。结果:325例次PDAP患者共检出病原菌232株,其中G+菌121株(52.16%),G-菌95株(40.95%),真菌16株(6.90%)。PDAP患者平均发病率为0.29次/年,自2013年开始,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建模组(包含G+菌80例次,G-菌60例次)证实腹痛、年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降钙素原(PCT)均为G-菌性PDAP的影响因素,而血钾(K+)则为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3.729、1.128、3.968、6.618、0.502。构建G-菌性PDAP预测模型:P=1/{1+EXP[-(-16.605+1.316×腹痛+0.112×年龄+1.378×NLR-2.304×K++1.859×PCT)]}。预测模型对建模组曲线下面积(AUC)为0.793(0.716~0.853),当最佳截断值为0.534时,模型预测灵敏度为76.67%,特异度为75.00%,Hosmer-Lemeshow(H-L)检验结果为P=0.632。预测模型对验证组(包含G+菌34例次,G-菌26例次)AUC为0.759(0.704~0.823),当选择0.534作为截断值时,模型在验证组预测灵敏度为73.08%,特异度为64.71%。K折交叉验证显示,10组训练准确性为0.778±0.032,预测准确性为0.793±0.047。结论:PDAP病原菌以G+为主,发病率呈降低趋势,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可以较好地区分G-菌或G+菌性的PDA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 革兰氏阴性菌 革兰氏阳性菌 影响因素 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联合Meek微型皮片修复严重烧伤患者四肢创面的效果及其机制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郑健生 刘胜利 +3 位作者 彭晓菁 刘小飞 禹乐 梁声强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31-737,共7页
目的观察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联合Meek微型皮片修复严重烧伤患者四肢创面的效果,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9医院烧伤整形科2016年9月—2020年1月收治16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 目的观察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联合Meek微型皮片修复严重烧伤患者四肢创面的效果,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9医院烧伤整形科2016年9月—2020年1月收治16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男9例、女7例,年龄18~69岁)。8例患者两侧患肢损伤程度相近,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肢分为Meek植皮+PRP组和单纯Meek植皮组;将另8例患者损伤较重一侧患肢纳入Meek植皮+PRP组,另一侧患肢纳入单纯Meek植皮组。2组患肢创面进行相应治疗。术后10 d,观察Meek微型皮片成活和融合情况,并计算皮片成活率和融合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Meek微型皮片基底组织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Meek微型皮片基底组织微血管增生情况并计数。对数据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术后10 d,Meek植皮+PRP组患肢创面较干燥,绝大部分Meek微型皮片与基底贴合牢固;单纯Meek植皮组患肢创面可见少量分泌物,小部分Meek微型皮片脱落或与基底贴合不牢固。术后10 d,Meek植皮+PRP组患肢创面皮片成活率、融合率分别为(94±3)%、(86±4)%,明显高于单纯Meek植皮组的(89±4)%、(79±4)%(t=3.633、4.229,P<0.01)。术后10 d,Meek植皮+PRP组患肢创面Meek微型皮片基底表皮与真皮连接紧密,有较多炎症细胞浸润,微血管增生活跃;单纯Meek植皮组患肢创面Meek微型皮片基底表皮与真皮连接欠紧密,真皮层下胶原纤维变性明显,炎症细胞浸润较少,微血管增生情况欠佳。术后10 d,Meek植皮+PRP组患肢创面Meek微型皮片基底组织微血管呈簇状密集分布,单纯Meek植皮组患肢创面皮片基底组织微血管呈散在、稀疏、点状分布;Meek植皮+PRP组患肢创面Meek微型皮片基底每400倍视野下的微血管数为(36±6)条,明显多于单纯Meek植皮组的(29±7)条(t=2.671,P<0.05)。结论自体PRP可能通过促进皮片基底微血管新生,提高严重烧伤患者四肢创面削痂后移植的Meek微型皮片的成活率和融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富血小板血浆 Meek微型皮片
原文传递
类孟买血型血清学特点及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周小芹 沈志辉 +2 位作者 张乃淙 靳淞 梁声强 《军事医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22-824,共3页
目的根据血清学特点对类孟买血型作出鉴定。方法采用ABO血型正反定型、H抗原检测、红细胞吸收放散试验、唾液中和试验进行血清学检测及PCR-SSP法进行FUT1、FUT2基因测序。结果 8名类孟买血型个体的ABO基因分型结果与其血型血清学结果一... 目的根据血清学特点对类孟买血型作出鉴定。方法采用ABO血型正反定型、H抗原检测、红细胞吸收放散试验、唾液中和试验进行血清学检测及PCR-SSP法进行FUT1、FUT2基因测序。结果 8名类孟买血型个体的ABO基因分型结果与其血型血清学结果一致,分别为Amh3例、Bmh4例、ABmh1例,其FUT1基因型分别为h1h1 3例、h2h2 2例、h1h2 3例。结论反定型Oc细胞的凝集及Ac细胞和Bc细胞凝集强度的差异对发现类孟买血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孟买血型 血清学鉴定 FUT1 FUT2 基因测序
原文传递
B3亚型的鉴定及其对临床输血的意义 被引量:4
18
作者 苏巧燕 沈志辉 +1 位作者 张乃淙 梁声强 《军事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97-400,共4页
目的鉴定B3亚型并分析亚型对输血安全性的影响,以保证临床输血的安全。方法利用血清学试验鉴定患者ABO血型,唾液中和试验进一步检测H抗原,亲和力试验鉴定B3亚型,同时对部分病例进行家系调查及输血治疗情况分析。结果正定型抗 B呈混合视... 目的鉴定B3亚型并分析亚型对输血安全性的影响,以保证临床输血的安全。方法利用血清学试验鉴定患者ABO血型,唾液中和试验进一步检测H抗原,亲和力试验鉴定B3亚型,同时对部分病例进行家系调查及输血治疗情况分析。结果正定型抗 B呈混合视野凝集,唾液中和试验均检测出B、H血型物质,亲和力试验结果显示,红细胞凝集时间超过正常对照3倍以上。10例B3亚型患者中3例输血后血红蛋白、红细胞数量、血细胞比容等指标得到明显改善,无不良反应,临床输血治疗获得良好效果。结论正确分析B3亚型的血清学特点,鉴定B3亚型,选择合适的血液输注,可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血型系统 B3亚型 血型抗原 血清学试验 混合视野 输血
原文传递
罕见类孟买Am^(h) Rh Del血型的鉴定和输血策略分析
19
作者 张乃淙 沈志辉 +2 位作者 周小芹 苏巧燕 梁声强 《军事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14-316,共3页
目的鉴定一例患者的特殊血型抗原和血清学特点,提出输血策略。方法采用血清学方法进行ABO血型正反定型、H和D抗原检测、红细胞吸收放散试验和唾液中和试验,利用PCR-序列特异性引物法(PCR-SSP)进行FUT1、FUT2和RHD基因测序,检测红细胞血... 目的鉴定一例患者的特殊血型抗原和血清学特点,提出输血策略。方法采用血清学方法进行ABO血型正反定型、H和D抗原检测、红细胞吸收放散试验和唾液中和试验,利用PCR-序列特异性引物法(PCR-SSP)进行FUT1、FUT2和RHD基因测序,检测红细胞血型和血清学特点。结果常规血清学方法和间接抗人球蛋白法未检测出ABH和D抗原,吸收放散试验检测出A抗原和D抗原,唾液中和试验检测出A抗原和H抗原。血清抗体检测结果无抗-D、有抗-HI。基因测序结果显示,FUT1存在547548 del AG与881882 del TT突变,FUT2存在357 C>T纯合突变,RHD一条链缺失,一条链存在1227 G>A纯合突变。结论经多方法检测,确认该病例为类孟买AmhRh Del血型。临床上对于稀有血型的正确鉴定,并采取合适的输血方案,可保障患者的输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血型系统 类孟买血型 DEL 血清学鉴定 FUT1 FUT2 RHD 基因测序
原文传递
纤维蛋白原/白蛋白对活动期和预后不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20
作者 马建新 林小强 +4 位作者 叶金宝 许小华 邹鹏程 许永志 梁声强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2期972-977,共6页
目的研究血浆纤维蛋白原/白蛋白(fibrinogen to albumin ratio,FAR)对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重度活动性SLE以及预后不良SLE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作者医院治疗的SLE患者143例,根据SLE疾病活动... 目的研究血浆纤维蛋白原/白蛋白(fibrinogen to albumin ratio,FAR)对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重度活动性SLE以及预后不良SLE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作者医院治疗的SLE患者143例,根据SLE疾病活动指数(SLE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将患者分为稳定期、活动期,重度活动性SLE、非重度活动性SLE,临床缓解、预后不良组。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FAR对活动性SLE、重度活动SLE、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活动期SLE患者SLEDAI、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FAR、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抗dsDNA和抗dsDNA阳性率均高于稳定期,白蛋白(albumin,ALB)、补体C3均低于稳定期(P均<0.05)。TG、FAR、ESR、抗dsDNA阳性率均为活动期SLE的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2.968、3.698、2.114、2.727,P均<0.05),补体C3为活动期SLE保护因素(OR=0.552,P<0.05)。FIB、ALB、FAR预测活动期SLE的AUC分别为0.707、0.699、0.769,预测重度活动性SLE的AUC分别为0.713、0.716、0.769,FAR对活动期SLE、重度活动性SLE预测价值高于FIB、ALB(P均<0.05)。预后不良组SLEDAI、FIB、FAR、ESR、抗dsDNA、抗dsDNA阳性率明显高于临床缓解组,ALB低于临床缓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LEDAI、FAR、ESR、抗dsDNA阳性率均为活动期SLE预后不良独立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3.212、2.512、1.697、3.879,P均<0.05)。FAR预测活动期SLE预后不良的AUC为0.734(0.614~0.853),最佳截断值为99.50 mg/g。结论FAR对活动期SLE、重度活动性SLE、预后不良SLE有较高预测价值,且为活动期SLE以及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纤维蛋白原 白蛋白 SLE疾病活动指数 预后不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