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茶树新品系‘福黄1号’白茶的特征香气成分及其在加工过程中的动态变化
1
作者 张磊 俞滢 +2 位作者 梁子钧 赵翊暄 杨如兴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34-145,共12页
为了研究高氨基酸白化突变新品系‘福黄1号’白茶的特征香气成分及其在加工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以‘福黄1号’为材料,变异来源‘福安大白茶’为对照,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萎凋0、12、24、36、48 h和成品茶样品的香... 为了研究高氨基酸白化突变新品系‘福黄1号’白茶的特征香气成分及其在加工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以‘福黄1号’为材料,变异来源‘福安大白茶’为对照,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萎凋0、12、24、36、48 h和成品茶样品的香气成分及其相对含量进行鉴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实验样品共鉴定出560种挥发性代谢物,其中萜类、杂环化合物、酯类、烃类等是以‘福黄1号’和‘福安大白茶’为鲜叶原料制成白茶的主要呈香物质。萎凋过程中,两个品种白茶的挥发性代谢物总含量逐渐上升,在萎凋48 h的时候达到最大值。相对气味活度值分析结果表明,萜品油烯、柠檬醛、1-辛烯-3-酮、大马士酮是‘福黄1号’和‘福安大白茶’的关键香气成分,水杨酸甲酯和苯甲醛是‘福黄1号’白茶的关键香气成分。1-辛烯-3-酮和柠檬醛在萎凋前期大量累积而后减少,萜品油烯、苯甲醛、水杨酸甲酯和大马士酮在萎凋过程中持续累积。萜品油烯、柠檬醛、1-辛烯-3-酮、大马士酮对‘福黄1号’和‘福安大白茶’形成花果香和甜香具有重要作用。1-辛烯-3-酮、水杨酸甲酯和苯甲醛是‘福黄1号’白茶清鲜香气形成的关键原因。本研究有助于全面了解新品系‘福黄1号’制成白茶的香气特征,为以白化茶树品种为原料制成的特色白茶产品研发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茶 ‘福黄1号’ 白化突变 挥发性代谢物 动态变化
下载PDF
基于HS-SPME-GC-MS分析茶树新品系‘白云0492’白茶香气特征成分 被引量:11
2
作者 梁子钧 俞滢 +4 位作者 张磊 赵翊暄 邵淑贤 叶乃兴 杨如兴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313-321,共9页
以茶树新品系‘白云0492’(又名白云特早茶)为供试品种加工白茶,‘福云6号’为对照,采取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香气检测分析,探究其特征香气成分。结果显示,6个白茶茶样中共检测出928个香气成分,其中具有花果香的乙... 以茶树新品系‘白云0492’(又名白云特早茶)为供试品种加工白茶,‘福云6号’为对照,采取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香气检测分析,探究其特征香气成分。结果显示,6个白茶茶样中共检测出928个香气成分,其中具有花果香的乙酸壬酯可能是‘白云0492’品种特有的香气成分。相对气味活度值分析结果表明,β-紫罗兰酮、乙酸芳樟酯、芳樟醇、(Z)-癸-2-烯醛、大马士酮、橙花醛、柠檬醛为‘白云0492’与‘福云6号’白茶中的关键香气成分。基于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白云0492’品种中的芳樟醇、苯甲酸甲酯、脱氢芳樟醇、乙酸壬酯、香茅酸、甲酸香叶酯等香气物质含量显著高于‘福云6号’(变量重要性投影>1、P<0.05)。结果表明,芳樟醇和苯甲酸甲酯是‘白云0492’白茶的重要香气成分,参与其毫香和花果香的构成。研究结果有利于全面了解‘白云0492’白茶的香气特征,为个性鲜明的‘白云0492’特色白茶产品研发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茶 ‘白云0492’ 香气 等级
下载PDF
老年人血液流动性和粘性及其特点 被引量:24
3
作者 梁子钧 《实用老年医学》 CAS 1993年第3期97-98,共2页
血液作为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它的流动性和量度这一流动性的粘性,与心脏的泵功能、血管的舒缩功能以及反映和量度血流功能的血压一样。同为影响、控制和调节人体血液循环,特别是微循环以及组织和器官供血的重要因素之一。
关键词 老年医学 血液流动 粘性
下载PDF
临床血液流变学常用实验方法 被引量:11
4
作者 梁子钧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188-189,共2页
近年来,随着生物流变学的发展,以血液流动性和粘性为中心的血液流变学实验方法和指标的测定不断建立.临床观察表明,一些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不但可较好地预示心脑血管病变,对周围血管病、血液病、皮肤病、肿瘤、呼吸系统、消化系统、
关键词 血液流变学 实验方法
下载PDF
临床血液流变学常用实验方法(续) 被引量:7
5
作者 梁子钧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28-29,共2页
二、临床微观血液流变学实验方法和仪器装置.血液粘度及其流动曲线,归根结底,都是受红细胞的浓度和大小、红细胞的聚集性和分散性、红细胞的柔顺性和变形能力、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性以及血浆和血清粘度等影响.由此可见。
关键词 血液流变学 实验方法
下载PDF
临床血液流变学(下) 被引量:7
6
作者 梁子钧 《医学与哲学》 1990年第11期48-50,共3页
尽管临床血液流变学在我国已显示出良好的发展趋势,而且也已获得了不少成果和引起了医学临床极大的关注,但由于它是一门相当新的科学,而且由于它的多学科性和物理。
关键词 血液流变学 临床医学
下载PDF
血瘀证和活血化瘀的血液流变学(Hemorheology)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梁子钧 《蛇志》 2002年第3期18-28,共11页
关键词 血瘀证 活血化瘀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临床血液流变学 被引量:4
8
作者 梁子钧 《蛇志》 1994年第1期49-60,共12页
临床血液流变学梁子钧上海医科大学生物物理教研室一、国外临床血液流变学的发展概况和前景临床血液流变学(Clinicalhemorheology)是随着流变学和生物流变学,特别是在生物流变学中研究最多和影响最广的血液流变... 临床血液流变学梁子钧上海医科大学生物物理教研室一、国外临床血液流变学的发展概况和前景临床血液流变学(Clinicalhemorheology)是随着流变学和生物流变学,特别是在生物流变学中研究最多和影响最广的血液流变学的迅速发展,以血液粘度为中心的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 血液流变学 发展 研究
下载PDF
血液流变学及其临床检测和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梁子钧 《蛇志》 2002年第4期1-6,共6页
关键词 病理作用 临床意义 血液流变学 临床检测 应用
下载PDF
我国临床血液流变学的发展特点和存在问题
10
作者 梁子钧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 CAS 1992年第2期27-31,共5页
我国临床血液流变学的兴起和发展始于本世纪的70年代初,虽然比国外迟了数十年,但从80年代起却得到了非常迅速的发展,于80年建立的归口于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的全国统一组织—生物流变学专业委员会至今已召开了三次全国性生物和血液流变学会... 我国临床血液流变学的兴起和发展始于本世纪的70年代初,虽然比国外迟了数十年,但从80年代起却得到了非常迅速的发展,于80年建立的归口于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的全国统一组织—生物流变学专业委员会至今已召开了三次全国性生物和血液流变学会议,在每次会议上有关临床血液流变学的论文均占很大比例,与会者临床医生不仅所占比例大,而且在学术上亦十分活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血液流变学 生物流变学 药物治疗措施 临床医生 切变率 粘度异常 全血还原粘度 国际规定 宏观血液流变学 血液粘度
下载PDF
急性低氧对大鼠血粘度、红细胞变形能力和左心室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0
11
作者 李新波 郭学勤 梁子钧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65-172,共8页
健康SD雄性大鼠,体重250—300g,麻醉、气管插管,用人工呼吸机经气袋供气,自发吸入氧浓度为9%的氧氮混合气,用SMUP-PC生物信号处理系统处理左心室功能。结果:(1)急性低氧经动脉血气分析可见PaO2下降(P... 健康SD雄性大鼠,体重250—300g,麻醉、气管插管,用人工呼吸机经气袋供气,自发吸入氧浓度为9%的氧氮混合气,用SMUP-PC生物信号处理系统处理左心室功能。结果:(1)急性低氧经动脉血气分析可见PaO2下降(P<0.01),pH值升高(P<0.05),PaCO2稍下降(P>0.05),左心室功能各指标如LVP,HR,Vmp,±dp/dtmax,Vce40,Vmax,L0、等均下降;血液流变学指标如全血粘度(高、低切值及其还原值)升高,红细胞滤过指数(IF)升高;复氧后上述各指标恢复正常。(2)静脉注射心得安(0.5mg/Kg)后,使急性低氧诱发的左心室功能各指标更加明显下降,而血液流变学各值不再明显上升;静脉注射酚妥拉明(3mg/Kg)后,使急性低氧诱发的血液流变学各值上升不明显。(3)石炭酸破坏双侧颈动脉窦区后也可致低氧诱发的左心室功能各指标进一步下降,而血液流变学指标也不再明显上升。结果提示:急性低氧可引起左心室功能下降和全血粘度升高,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复氧后可恢复;交感神经活动及颈动脉窦区化学感受性反射可能对抗低氧诱发的左心室功能的下降,促进血粘度的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低氧 血粘度 左心室功能 红细胞变形性.
下载PDF
第四脑室注射吗啡对应激性高血粘度与血压升高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郭学勤 赵幼梅 +1 位作者 郭忠 梁子钧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70-278,共9页
实验用Wistar大鼠99只,雄性250g左右,随机分三组:对照组、悬吊加束缚组、悬吊一束缚加电针组。结果:(1)清醒大鼠束缚加悬吊可引起应激性高血粘度和血压升高,切断双侧颈迷走神经后上述现象仍存在。静脉注射心得安(0.3mg/ml)或酚妥拉明(0.... 实验用Wistar大鼠99只,雄性250g左右,随机分三组:对照组、悬吊加束缚组、悬吊一束缚加电针组。结果:(1)清醒大鼠束缚加悬吊可引起应激性高血粘度和血压升高,切断双侧颈迷走神经后上述现象仍存在。静脉注射心得安(0.3mg/ml)或酚妥拉明(0.3 mg/ml)对正常大鼠血压、血粘度影响不大,但对应激性血压升高均有抑制作用。静脉注射心得安还可降低应激性高血粘度。(2)电针大鼠右后肢对应激性高血粘度和血压升高有抑制作用。(3)第四脑室内注射吗啡(10μg/10 μl)15或30min后可降低应激性高血粘度和血压升高,注入等量生理盐水无变化。若在第四脑室注射纳洛酮 (10μg/10μl)则可部分阻断电针右后肢对悬吊-束缚诱发的高血粘度和血压升高的抑制作用。结果提示:悬吊-束缚大鼠可能兴奋交感神经传出系统经激活β受体诱发应激性高血粘度阻断α或β受体可降低应激性血压升高。脑内阿片肽可抑制应激性高血粘度和血压升高,脑内河片肽受体的激活可参与电针后肢对应激性高血粘度和血压升高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 纳洛酮 应激 高血粘度
下载PDF
乌苏里藜芦生物碱对豚鼠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及钙电流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建民 魏苑 +3 位作者 钟慈声 赵伟杰 郭永田 梁子钧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403-1405,共3页
的 研究乌苏里藜芦生物碱对豚鼠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及钙通道电流的作用。方法 用全细胞记录技术记录单个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以及钙通道电流。结果 乌苏里藜芦生物碱可延长动作电位时程 ,其在 0 3~ 30 μmol·L- 1 的浓度范围内 ... 的 研究乌苏里藜芦生物碱对豚鼠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及钙通道电流的作用。方法 用全细胞记录技术记录单个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以及钙通道电流。结果 乌苏里藜芦生物碱可延长动作电位时程 ,其在 0 3~ 30 μmol·L- 1 的浓度范围内 ,可使复极 90 %动作电位时程 (APD90 )和复极 50 %动作电位时程 (APD50 )分别延长 1 3%~ 1 1 2 %和 2 3 %~ 1 31 %。 3~ 30 μmol·L- 1 的高浓度可诱发异常节律。乌苏里藜芦生物碱对心肌细胞钙电流有促进作用 ,此作用呈短暂的浓度依赖性增强。结论 乌苏里藜芦生物碱可通过增加钙通道电流延长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芦生物碱类 动作电位 心肌 钙通道 膜片钳技术
下载PDF
疏密波电针四花穴治疗高黏血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4
作者 牛乾 刘立公 +2 位作者 黄健琳 谢毅强 梁子钧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472-474,共3页
目的:观察疏密波电针四花穴对高黏血症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高黏血症患者15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8例和对照组75例;治疗组施电针四花穴疗法,对照组施常规取穴电针疗法;观察治疗后两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经治疗后两组... 目的:观察疏密波电针四花穴对高黏血症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高黏血症患者15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8例和对照组75例;治疗组施电针四花穴疗法,对照组施常规取穴电针疗法;观察治疗后两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经治疗后两组均有明显的降黏效应,但治疗组的全血黏度低切、中切,全血还原黏度低切、中切,红细胞聚集指数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四花穴疗法能有效治疗高黏血症。四花穴是活血化瘀的有效穴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四花穴 高黏血症 血瘀证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犬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血液流变学变化及川芎嗪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兴鹏 袁耀宗 +3 位作者 徐家裕 梁子钧 浦勤宪 董辉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4期281-285,共5页
采用胰管内逆行加压注射犬自身胆汁和胰蛋白酶混合物诱发犬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模型。术后动态观察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变化及川芎嗪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犬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早期即有全血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和血小板电泳率等异常... 采用胰管内逆行加压注射犬自身胆汁和胰蛋白酶混合物诱发犬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模型。术后动态观察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变化及川芎嗪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犬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早期即有全血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和血小板电泳率等异常改变,而川芎嗪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变与假手术组接近:病理学检查显示非治疗组胰间质微血管中可见微血栓形成,腺泡及脂肪细胞环死。川芎嗪治疗组鲜见。本文结果提示在犬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早期异常改变的血液流变学为胰组织微循环障碍、微血栓形成、组织缺血环死等一系列改变的重要因素,川芎嗪可有效地阻止或改善这些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坏死性 胰腺炎 血液流变学 川芎嗪
下载PDF
刺络拔罐配合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血液流变学观察 被引量:18
16
作者 徐佳 刘立公 +1 位作者 郑敏宇 梁子钧 《上海针灸杂志》 2015年第12期1165-1168,共4页
目的比较刺络拔罐配合针刺与单纯针刺治疗高血压病患者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刺络拔罐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单用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压和血液流变... 目的比较刺络拔罐配合针刺与单纯针刺治疗高血压病患者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刺络拔罐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单用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压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均能改善临床症状,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6.7%,63.3%;两组治疗后血压均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全血黏度、血沉指标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刺络拔罐配合针刺疗法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有效方法,从近期疗效看,刺络拔罐配合针刺疗法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全血黏度和血沉的改善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络拔罐疗法 针刺 血液流变学 高血压病
下载PDF
刺血过程中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即时效应 被引量:50
17
作者 牛乾 刘立公 梁子钧 《上海针灸杂志》 2011年第7期477-478,共2页
目的观察刺络拔罐疗法改善血液流变性的时间特点,为刺络放血治疗高黏血症提供参考。方法观察29例痹症患者,取压痛点予以刺络拔罐,出血量约50 mL,分别采集操作开始和结束时的血液各8 mL,对二者的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操作结... 目的观察刺络拔罐疗法改善血液流变性的时间特点,为刺络放血治疗高黏血症提供参考。方法观察29例痹症患者,取压痛点予以刺络拔罐,出血量约50 mL,分别采集操作开始和结束时的血液各8 mL,对二者的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操作结束时血液的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等均比开始时血液的相应指标显著下降(P<0.01,P<0.05)。结论刺络拔罐放血疗法有即刻疗效,即单次放血结束时的血黏度比放血开始时的黏度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血疗法 血液流变学 高黏血症
下载PDF
刺络拔罐治疗高黏血症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8
作者 牛乾 刘立公 梁子钧 《上海针灸杂志》 2008年第8期10-12,共3页
目的观察刺络拔罐疗法对高黏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门诊关节痛患者共61例分为高黏组(34例)和非高黏组(27例),均施刺络拔罐疗法,观察治疗后高黏组的血液流变性和症状体征积分变化。结果刺络疗法对高黏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显著(P&... 目的观察刺络拔罐疗法对高黏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门诊关节痛患者共61例分为高黏组(34例)和非高黏组(27例),均施刺络拔罐疗法,观察治疗后高黏组的血液流变性和症状体征积分变化。结果刺络疗法对高黏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显著(P<0.01),非高黏组不明显(P>0.05);高黏组患者的临床积分改善显著(P<0.05)。结论刺络疗法能有效治疗高黏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血疗法 高黏血症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荷癌大鼠自体血浆对内皮细胞ICAM-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郭德煌 王建民 +3 位作者 旷双远 钱耕荪 梁子钧 施永德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64-166,共3页
荷癌大鼠自体血浆对内皮细胞ICAM┐1表达的影响郭德煌1王建民1旷双远2钱耕荪2梁子钧1施永德1关键词内皮细胞细胞因子细胞间粘附分子-1作者单位:1.上海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物理教研室(上海200032)2.上海市... 荷癌大鼠自体血浆对内皮细胞ICAM┐1表达的影响郭德煌1王建民1旷双远2钱耕荪2梁子钧1施永德1关键词内皮细胞细胞因子细胞间粘附分子-1作者单位:1.上海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物理教研室(上海200032)2.上海市肿瘤研究所化因室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细胞因子 细胞间粘附分子 肿瘤 病理
下载PDF
红细胞沉降率和红细胞压积相关方程式的推导及其意义(摘要) 被引量:2
20
作者 施永德 梁子钧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1989年第4期317-317,共1页
作者注意到红细胞沉降率(ESR)明显地依赖于红细胞压积(Hct)的变化而变化,即凡Hct高者,几乎其ESR为零或很小;凡Hct低者,则ESR很大。这使ESR失去原意和应有精度,至今未从数学上加以解决。为了排除这种干扰,作者根据实验结果,推导了ESR和Hc... 作者注意到红细胞沉降率(ESR)明显地依赖于红细胞压积(Hct)的变化而变化,即凡Hct高者,几乎其ESR为零或很小;凡Hct低者,则ESR很大。这使ESR失去原意和应有精度,至今未从数学上加以解决。为了排除这种干扰,作者根据实验结果,推导了ESR和Hct的关系为:ESR=-K(ln Hct+1-Hct)。式中K为定义为血沉方程K值。本文证明了这一方程的正确性,并认为K值有如下特点:①其单位为mm/h,意义为当Hct为0.5时,微弱改变Hct对ESR的变化率;②K值是ESR和(ln Hct+1-Hct)的比值或斜率,可由ESR和Hct计算出;③是红细胞聚集性的标志,K值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压积 红细胞沉降 红细胞聚集性 可由 一过性脑缺血 缺血性中风 高纤维蛋白原 急性心肌梗塞 电荷密度 吕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