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微生物菌剂和纤维素酶制剂在牛粪堆肥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1
1
作者 梁文涓 牛明芬 +2 位作者 武肖媛 郗凤明 刘欢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62-365,共4页
将牛粪与稻壳混合堆肥,加入不同剂量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和纤维素酶制剂,通过测定物理、化学、生物指标的变化,分析复合微生物菌剂和纤维素酶对牛粪堆肥效果的影响,从而确定复合微生物菌剂和纤维素酶的最佳组合。研究结果表明,加入0.5%微... 将牛粪与稻壳混合堆肥,加入不同剂量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和纤维素酶制剂,通过测定物理、化学、生物指标的变化,分析复合微生物菌剂和纤维素酶对牛粪堆肥效果的影响,从而确定复合微生物菌剂和纤维素酶的最佳组合。研究结果表明,加入0.5%微生物菌剂和0.05%纤维素酶的堆肥处理组升温快,最高温度高,高温持续时间长;含水量下降幅度最大;堆肥结束时C/N小于20,达到腐熟标准;纤维素酶活性大于其他处理组;细菌繁殖最快,堆肥效果最优,可使堆肥更快达到腐熟;种子发芽指数最高。但是纤维素酶主要对堆肥的腐熟进程和质量有显著贡献,而对于堆肥的卫生指标并没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微生物菌剂 纤维素酶制剂 牛粪 堆肥
下载PDF
辽宁省通海经济带耕地变化趋势与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牛明芬 梁文涓 +2 位作者 郗凤明 王娇月 邴龙飞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53-59,共7页
辽宁省通海经济带快速的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使该区域耕地呈逐年减少的趋势,但该区耕地的变化情况及相应的驱动力仍不明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辽宁通海经济带耕地动态的驱动机制进行探讨,并根据主因子载荷对研究区耕地利用效率进行了... 辽宁省通海经济带快速的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使该区域耕地呈逐年减少的趋势,但该区耕地的变化情况及相应的驱动力仍不明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辽宁通海经济带耕地动态的驱动机制进行探讨,并根据主因子载荷对研究区耕地利用效率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1997-2010年间,耕地资源的锐减与经济飞速发展高度相关。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迅速减少与GDP的"过热"增长阶段基本对应。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加,城镇化持续推进,以及农业结构调整和科技投入是该地区耕地减少的主要驱动力。主成分分析方法的逆向应用得出研究区耕地利用效率为70.1%,可以进一步挖掘耕地用于农业生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海经济带 耕地 驱动力 主成分分析 耕地利用效率
原文传递
复合微生物菌剂在牛粪堆肥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7
3
作者 牛明芬 梁文涓 +1 位作者 武肖媛 郗凤明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27-429,共3页
将牛粪与稻壳混合堆肥,通过测定物理、化学、生物指标的变化,分析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剂量对牛粪堆肥效果的影响,从而确定微生物菌剂的用量。结果表明,加入0.3%、0.5%微生物菌剂的堆肥比不加入菌剂的处理升温快,高温持续时间长;堆肥结束时... 将牛粪与稻壳混合堆肥,通过测定物理、化学、生物指标的变化,分析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剂量对牛粪堆肥效果的影响,从而确定微生物菌剂的用量。结果表明,加入0.3%、0.5%微生物菌剂的堆肥比不加入菌剂的处理升温快,高温持续时间长;堆肥结束时加入菌剂的堆肥含水率、C/N更低;p H值接近8;并且可提高纤维素酶活性水平和峰值;接种菌剂的处理组,细菌数增长要快于空白组,且接种0.5%菌剂的处理比接种0.3%的菌数峰值高;加入菌剂可使堆肥更快达到腐熟。本试验中处理3堆肥效果优于处理2,所以在本试验的堆肥中用0.5%的微生物菌剂用量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微生物菌剂 牛粪 堆肥 纤维素酶活
下载PDF
2株四氯联苯降解菌的分离及鉴定 被引量:1
4
作者 梁文涓 牛明芬 +1 位作者 武肖媛 刘欢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83-387,共5页
以多氯联苯(3,3',4,4'-四氯联苯)为选择培养基,从污水处理厂生物处理过程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出2株能以3,3',4,4'-四氯联苯为唯一碳源的菌株,分别命名为J-4、J-5;观察2株菌的形态特征,并对其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分析,构... 以多氯联苯(3,3',4,4'-四氯联苯)为选择培养基,从污水处理厂生物处理过程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出2株能以3,3',4,4'-四氯联苯为唯一碳源的菌株,分别命名为J-4、J-5;观察2株菌的形态特征,并对其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分析,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J-4菌与红球菌属(Rhodococcus sp.)的细菌具有较高的序列同源性,J-5菌与鞘氨醇杆菌属(Sphingobacterium)的细菌具有较高的序列同源性。初步判定J-4为红球菌属(Rhodococcus sp.)的细菌,J-5为鞘氨醇杆菌属(Sphingobacterium)的细菌。本研究结果为多氯联苯的生物降解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利于多氯联苯降解菌库的充实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氯联苯 生物降解 16SrRNA 序列同源性
下载PDF
降解牛粪纤维素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制备
5
作者 梁文涓 武肖媛 +1 位作者 闫勇 刘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1期243-244,共2页
[目的]制备降解牛粪纤维素的复合微生物菌剂。[方法]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放线菌属4株菌的最优配比,制成降解牛粪纤维素的复合微生物菌剂。[结果]复合微生物菌剂中HP2菌的所占比例为主要因素,各菌种最佳配合... [目的]制备降解牛粪纤维素的复合微生物菌剂。[方法]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放线菌属4株菌的最优配比,制成降解牛粪纤维素的复合微生物菌剂。[结果]复合微生物菌剂中HP2菌的所占比例为主要因素,各菌种最佳配合比例为TG1∶P3∶HP2∶HN1=3∶1∶1∶1。[结论]该研究为复合微生物菌剂在牛粪堆肥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微生物菌剂 牛粪纤维素 生长曲线 正交试验
下载PDF
我国城镇密集区景观变化碳排放研究综述
6
作者 梁文涓 刘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4期144-145,392,共3页
综述了城镇密集区典型景观变化类型所造成的碳排放/吸收特征,并从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两个方面结合典型案例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合理调控城镇密集区的景观格局,以增强城镇密集区域的碳汇功能,以及碳减排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城镇密集区 景观变化 土地利用变化 碳排放 碳源/汇
下载PDF
不同驯化手段下多氯联苯降解菌群落结构差异分析
7
作者 梁文涓 闫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2期11-13,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驯化手段下多氯联苯降解菌群落结构差异,为多氯联苯污染场址的生态修复提供借鉴。[方法]应用PCRDGGE技术对8种驯化手段下的活性污泥进行分析。[结果]加入同一种PCB单品的体系中,生物群落的相似度相对较高;好氧体系之间的... [目的]研究不同驯化手段下多氯联苯降解菌群落结构差异,为多氯联苯污染场址的生态修复提供借鉴。[方法]应用PCRDGGE技术对8种驯化手段下的活性污泥进行分析。[结果]加入同一种PCB单品的体系中,生物群落的相似度相对较高;好氧体系之间的相似性较好氧与厌氧体系之间的相似性要高;在好氧条件下,高氯PCB体系较低氯PCB体系中生物相丰富;好氧体系较厌氧体系的生物相丰富;一些物种在好氧体系和厌氧体系中均存在。[结论]该研究有利于多氯联苯降解菌库的充实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氯联苯 PCR-DGGE 活性污泥 群落结构
下载PDF
我国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研究的4个热点 被引量:1
8
作者 梁文涓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5期308-309,317,共3页
为了揭示国内有关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研究的热点,参考了大量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的研究案例,分析了受关注的研究区域、敏感的土地利用变化类型、研究方法的多样性以及指标选取的复杂性等热点问题,归纳得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研究有4大热... 为了揭示国内有关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研究的热点,参考了大量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的研究案例,分析了受关注的研究区域、敏感的土地利用变化类型、研究方法的多样性以及指标选取的复杂性等热点问题,归纳得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研究有4大热点:1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和较快的地区、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地区和生态脆弱地区是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研究的热点区域;2耕地非农化、建设用地扩张、耕地和建设用地的矛盾关系、生态用地和耕地之间相互转化,以及农用地结构内部调整是最受关注的土地利用变化类型;3分析方法主要为定量分析方法,包括数理统计方法、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和GIS空间分析方法;4归纳了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研究案例中最常采用的社会经济指标。4个热点的提出,可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驱动力 热点
下载PDF
辽宁中部城镇密集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排放及低碳调控对策 被引量:8
9
作者 郗凤明 梁文涓 +1 位作者 牛明芬 王娇月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77-584,共8页
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碳排放对全球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调整区域的土地利用方式对适应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研究利用辽宁省碳排放/吸收参数,估算了辽宁中部城镇密集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排放量.结果表明:1997—2010年,碳排放量... 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碳排放对全球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调整区域的土地利用方式对适应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研究利用辽宁省碳排放/吸收参数,估算了辽宁中部城镇密集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排放量.结果表明:1997—2010年,碳排放量为308.51Tg C,碳吸收量为11.64 Tg C,碳吸收量可抵消3.8%的碳排放量.土地利用变化的净碳排放为296.87 Tg C,其中,保持用地类型不变的土地上净碳排放量是182.24 Tg C,对总排放量的贡献为61.4%;发生用地类型转换的土地上净碳排放量是114.63 Tg C,对总碳排放量的贡献为38.6%.通过量化土地利用变化和碳排放之间的映射关系可知,1997—2004年,保持建设用地不变(40.9%)和农田转为建设用地(40.6%)类型对碳源的贡献最大,农田转林地(38.6%)和保持林地不变(37.5%)类型对碳汇的贡献最大;2004—2010年,土地利用类型对碳源和碳汇的贡献类型与前一时段相同,但保持建设用地类型对碳源的贡献提高到80.6%,保持林地类型对碳汇的贡献提高到71.7%.基于不同景观变化类型的碳排放强度,我们从两方面提出低碳土地利用的调控对策:从碳减排方面,严格控制土地利用向建设用地转变,提高建设用地能源利用效率,避免对林地和水域过度开发利用;从碳增汇方面,增加森林覆盖率,实施农田、草地还林,加强对森林、水域的保护,调整农用地内部结构和科学实施农田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密集区 土地利用变化 碳排放 低碳调控对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