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9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MV通过影响效应因子MpC002的表达干预桃蚜种群增长的机制
1
作者 毛立杰 梁晓 +3 位作者 刘迎 伍春玲 韩晓燕 陈青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1-277,共7页
【目的】桃蚜是CMV的重要传毒媒介,效应因子MpC002在桃蚜取食寄主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CMV和MpC002均存在于蚜虫唾液中,但两者如何相互作用从而利于病毒传播知之甚少。为探讨CMV影响MpC002表达干预桃蚜种群增长的机制。【方法】利用绝对... 【目的】桃蚜是CMV的重要传毒媒介,效应因子MpC002在桃蚜取食寄主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CMV和MpC002均存在于蚜虫唾液中,但两者如何相互作用从而利于病毒传播知之甚少。为探讨CMV影响MpC002表达干预桃蚜种群增长的机制。【方法】利用绝对定量的qPCR法建立CMV拷贝数检测的标准曲线方程y=-3.1631x+39.763。【结果】桃蚜取食CMV感染辣椒10 s体内CMV含量最高,然后随着取食时间的延长CMV含量不断降低,其获毒过程符合非持久性传毒特征。取食CMV感染辣椒5 min-24 h的桃蚜MpC002表达量显著降低至取食前的37%-58%;取食CMV感染辣椒的3龄、4龄若蚜和1-4龄若蚜的平均发育历期分别为1.58 d、2.07 d和6.47 d,显著长于取食未处理辣椒的1.25 d、1.47 d和5.33 d,但1龄和2龄若蚜发育历期在CMV感染辣椒和未处理辣椒间无显著差异;平均产蚜期、总产蚜量和单日平均产蚜量分别为10.03 d、16.87头和1.67头,显著短于取食未处理辣椒桃蚜的14.27 d,39.73头和2.82头;净增殖率、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分别为16.87、0.21、1.24,均显著低于取食未处理辣椒桃蚜的39.73、0.31、1.36,平均世代周期(13.02 d)和种群加倍时间(3.26 d)均显著长于取食未处理辣椒桃蚜的12.00 d和2.30 d。【结论】CMV能显著抑制桃蚜MpC002的表达,从而延长其发育历期和降低其繁殖,最终抑制其种群的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V 辣椒 桃蚜 效应因子MpC002 种群增长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的辣椒抗蚜水平与营养成分相关性评价
2
作者 梁晓 伍春玲 +3 位作者 刘迎 税军 王颖 陈青 《热带农业科学》 2023年第8期80-85,共6页
为明确辣椒抗蚜水平与营养成分之间的相关性,筛选出抗蚜、优质辣椒品种,以前期经过抗蚜性鉴定的32个辣椒品种为材料,测定其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VC、辣椒碱、二氢辣椒碱的含量,利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法与聚类分析法进行抗蚜水平... 为明确辣椒抗蚜水平与营养成分之间的相关性,筛选出抗蚜、优质辣椒品种,以前期经过抗蚜性鉴定的32个辣椒品种为材料,测定其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VC、辣椒碱、二氢辣椒碱的含量,利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法与聚类分析法进行抗蚜水平和营养指标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辣椒品种抗蚜性与游离氨基酸、VC的含量呈负相关,而与辣椒碱、二氢辣椒碱含量呈正相关。主成分分析将5项营养指标综合为2个主成分,其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0.496%。经综合评价,得分前3位的辣椒品种分别是石柱朝天红、辣丰三号和博辣艳丽,其抗蚜性和营养品质均较好。聚类分析方法可将32份辣椒品种分为3类,其中福康8号、翡翠甜椒、翠玉甜椒、薄冠008、皇帝椒、新香2号、干辣3号、大羊角椒聚为一类,其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和VC含量较高,但辣椒碱含量较低且感蚜;石柱朝天红单独聚为一类,其抗蚜水平和营养品质综合得分最高。本研究为筛选兼具抗蚜、优质特性的辣椒品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虫性 相关分析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赵述岛岛礁植物害虫普查及风险评估 被引量:1
3
作者 陈青 梁晓 +5 位作者 伍春玲 刘迎 伍牧峰 王颖 毛立杰 耿越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94-1010,共17页
为了有效监控赵述岛岛礁害虫发生与危害,对赵述岛90种岛礁植物害虫进行系统性普查及外来危险性害虫风险评估。结果表明,8种野生盐生植物上共查获害虫17种、害螨2种,其中5种外来入侵害虫和7种世界危险性害虫严重发生与危害;29种园林绿化... 为了有效监控赵述岛岛礁害虫发生与危害,对赵述岛90种岛礁植物害虫进行系统性普查及外来危险性害虫风险评估。结果表明,8种野生盐生植物上共查获害虫17种、害螨2种,其中5种外来入侵害虫和7种世界危险性害虫严重发生与危害;29种园林绿化植物上共查获害虫22种、害螨2种,其中9种外来危险性害虫和6种世界危险性害虫严重发生与危害;31种耐盐果树和蔬菜上共查获害虫32种、害螨4种,其中7种外来入侵害虫和6种世界危险性害虫严重发生与危害;22种绿色固沙植物上共查获害虫14种、害螨2种,其中5种外来入侵害虫和2种世界危险性害虫严重发生与危害。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木瓜秀粉蚧(Paracoccus marginatus)、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和椰子织蛾(Opisina arenosella)的综合风险值(R)分别为2.12、2.12、2.09、2.02,在赵述岛均属于高度危险有害生物;新菠萝灰粉蚧(Dysmicoccu neobrevipes)、波氏白背盾蚧(Diaspis boisduvalii)、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棕榈蓟马(Thrips palmi)、烟粉虱(Bemisia tabaci)、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和瓜实蝇(Bactrocera cucuribitae)的R值分别为1.92、1.89、1.82、1.79、1.79、1.74和1.61,在赵述岛均属于中度危险有害生物。本研究结果为赵述岛岛礁植物害虫发生与危害情况首次报道,为有效保护赵述岛生物安全提供重要的基础信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述岛 害虫普查 风险评估
下载PDF
南羌塘印支期增生造山带组成、结构及演化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根厚 李典 梁晓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42-261,共20页
造山带可分为增生型、碰撞型和板内型3种类型。增生型造山带由于能最大程度保存大洋俯冲过程中的地质信息,对反演古洋盆的俯冲碰撞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识别增生型造山带所包含的海沟、增生杂岩、弧前盆地、岩浆弧和弧后盆地等古俯... 造山带可分为增生型、碰撞型和板内型3种类型。增生型造山带由于能最大程度保存大洋俯冲过程中的地质信息,对反演古洋盆的俯冲碰撞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识别增生型造山带所包含的海沟、增生杂岩、弧前盆地、岩浆弧和弧后盆地等古俯冲带基本单元,是阐明其大地构造意义的关键。其中,增生杂岩作为大洋俯冲增生的主体产物,其内部物质组成、平面和垂向结构,以及所记录的构造变形变质历史等信息,可直接揭示汇聚过程中的动力学演化和增生造山历史。南羌塘增生杂岩是近年来在西藏中部新识别出的地质单元,是解答古特提斯洋形成演化、羌塘中央隆起的成因等科学问题的重要载体,具有重要的资源和能源意义。然而,该套杂岩在大地构造属性、动力学过程、精细的俯冲带结构以及深部地质过程等方面仍存在大量未解决的问题。本文因此开展古俯冲带识别、增生杂岩物质和结构精细研究以及高压变质岩折返机制探讨等研究,以期阐明南羌塘增生杂岩的组成、结构及地质演化,为研究资源、能源成矿背景及勘查布局提供理论基础。本文研究发现,羌塘地体中部保留着相对完整的沟弧盆体系,包含陆缘弧、弧前盆地、海沟斜坡盆地、含高压变质岩增生杂岩等构造单元,证实了羌塘中部古俯冲带的存在。造山带结构解剖研究表明:南羌塘增生造山带平面上呈现为不同尺度的“糜棱结构”,体现了板块俯冲过程中广泛而强烈的韧性剪切流变作用;垂向上则具有明显的双层结构,上层为南羌塘地体的史密斯地层变形而成的褶皱冲断带,下层由多期变形的非史密斯地层组成,体现了造山过程中陆缘俯冲的重要作用。此外,带内高压变质岩变质演化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折返机制复杂、多样,体现了俯冲带复杂的深部作用过程。综上,根据目前研究资料,南羌塘增生造山带是晚泥盆世—早石炭世扩张的龙木错双湖古特提斯洋盆在二叠纪—早三叠世俯冲增生的产物,并于中—晚三叠世随着南北羌塘陆陆碰撞而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杂岩 俯冲带 古特提斯洋 南羌塘
下载PDF
永兴岛8种危险性害虫的空间生态位与分布格局
5
作者 陈青 伍春玲 +3 位作者 梁晓 刘迎 伍牧锋 王颖 《热带农业科学》 2023年第1期44-50,共7页
为了有效监控永兴岛岛礁植物害虫发生与危害,系统开展8种危险性害虫在永兴岛的空间生态位与分布格局调查研究,首次发现木瓜秀粉蚧、扶桑绵粉蚧、椰心叶甲、榕蓟马、透翅天蛾与拟三色星灯蛾、蔷薇三节叶蜂、美洲斑潜蝇在永兴岛的空间生... 为了有效监控永兴岛岛礁植物害虫发生与危害,系统开展8种危险性害虫在永兴岛的空间生态位与分布格局调查研究,首次发现木瓜秀粉蚧、扶桑绵粉蚧、椰心叶甲、榕蓟马、透翅天蛾与拟三色星灯蛾、蔷薇三节叶蜂、美洲斑潜蝇在永兴岛的空间生态位与分布格局存在显著差异。木瓜秀粉蚧、扶桑绵粉蚧、椰心叶甲、榕蓟马、透翅天蛾在永兴岛的东部、南部、西部、北部、中部均为聚集分布,聚集度指标均表现为I> 0、m^(*)/m>1、C> 1、K> 0和CA> 0;而拟三色星灯蛾、蔷薇三节叶蜂、美洲斑潜蝇在永兴岛的东部、南部、西部、北部、中部则均为均匀分布,聚集度指标均表现为I <0、m^(*)/m <1、C <1、K <0和CA <0。8种害虫在永兴岛的分布型均通过m^(*)-m回归法验证。结果表明,木瓜秀粉蚧、扶桑绵粉蚧、椰心叶甲、榕蓟马、透翅天蛾较三色星灯蛾、蔷薇三节叶蜂、美洲斑潜蝇聚集突发成灾概率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兴岛 害虫 空间生态位 分布格局
下载PDF
八种危险性害虫在永兴岛的种群消长动态与发生规律
6
作者 陈青 伍春玲 +3 位作者 梁晓 刘迎 姚晓文 伍牧锋 《热带农业科学》 2023年第2期90-96,共7页
为了解永兴岛岛礁植物虫害发生动态,系统开展了8种危险性害虫在永兴岛的种群消长动态与发生规律调查研究。首次发现木瓜秀粉蚧、扶桑绵粉蚧、椰心叶甲、美洲斑潜蝇、拟三色星灯蛾、透翅天蛾、蔷薇三节叶蜂、榕蓟马在永兴岛的季节消长动... 为了解永兴岛岛礁植物虫害发生动态,系统开展了8种危险性害虫在永兴岛的种群消长动态与发生规律调查研究。首次发现木瓜秀粉蚧、扶桑绵粉蚧、椰心叶甲、美洲斑潜蝇、拟三色星灯蛾、透翅天蛾、蔷薇三节叶蜂、榕蓟马在永兴岛的季节消长动态存在显著差异。木瓜秀粉蚧和扶桑绵粉蚧种群数量表现为从春季到夏季显著增加后显著下降至秋季,然后又从秋季显著增加到冬季到最大值;椰心叶甲、美洲斑潜蝇、榕蓟马种群数量表现为从春季显著下降到秋季,然后又从秋季显著增加直至次年春季达到最大值;拟三色星灯蛾、透翅天蛾、蔷薇三节叶蜂种群数量表现为从春季显著增加到夏季达到最大值后又显著下降至冬季最小值。在永兴岛,木瓜秀粉蚧和扶桑绵粉蚧均存在5月小发生高峰期和11月大发生高峰期共2个发生高峰期,椰心叶甲、榕蓟马、美洲斑潜蝇均在3月有1个发生高峰期,拟三色星灯蛾、透翅天蛾、蔷薇三节叶蜂均在5月有1个发生高峰期。上述结果表明,木瓜秀粉蚧和扶桑绵粉蚧在5月和11月,椰心叶甲、榕蓟马和美洲斑潜蝇在3月,拟三色星灯蛾、透翅天蛾、蔷薇三节叶蜂在5月突发成灾概率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兴岛 害虫 种群消长动态 发生规律
下载PDF
基于生成对抗模型及光路分解的全局光照绘制
7
作者 梁晓 王妮婷 +1 位作者 王静雯 欧阳娇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43-251,共9页
针对现有全局光照图像重建高频特征效果模糊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生成对抗模型及光路分解的全局光照绘制网络,以各类图形辅助属性(法线、深度、粗糙度等)为主要输入,学习光照传输的抽象表示并编码,用于推理光照图像。第一,将光照解耦为... 针对现有全局光照图像重建高频特征效果模糊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生成对抗模型及光路分解的全局光照绘制网络,以各类图形辅助属性(法线、深度、粗糙度等)为主要输入,学习光照传输的抽象表示并编码,用于推理光照图像。第一,将光照解耦为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两部分,设计独立的生成对抗网络端到端地学习和推理光照子图,避免混频光照的相互干扰,保证高频细节的清晰重现。第二,使用自编码器作为绘制网络的基本结构,添加多尺度特征融合模块用于不同感受野下的特征合成,以促进阴影、镜面反射等复杂特效的有效表达。第三,使用旋转损失和特征损失两种增强的对抗损失函数,增加网络训练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降噪或图像生成模型相比,该方法能够有效地生成视觉上更逼真的全局光照图像,保留更多高频细节,PSNR指标提升8%~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局光照绘制 光路分解 生成对抗网络 自编码器 多尺度融合
下载PDF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印刷色彩学”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
8
作者 梁晓 邵帅 《广东印刷》 2024年第1期44-45,共2页
随着新时代信息化技术的加速演变,高校课程教学模式为顺应时代发展,将传统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有机融合,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授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既保留了原有的传统教学优点,又可以利用线上的教学平台信息优势,有效掌握学生的学习... 随着新时代信息化技术的加速演变,高校课程教学模式为顺应时代发展,将传统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有机融合,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授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既保留了原有的传统教学优点,又可以利用线上的教学平台信息优势,有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本文根据“印刷色彩学”课程教学的现状,结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浅析混合式教学在本课程中的应用,对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出反思与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上教学 教学平台 线下教学 混合式教学模式 教学优点 印刷色彩学 信息化技术 教学的现状
下载PDF
ICU重症颅脑外伤和脑出血患者的监护及护理效果分析
9
作者 梁晓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2期0139-0142,共4页
分析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重症颅脑外伤、脑出血(CH)患者监护及护理效果。方法 纳入ICU重症颅脑外伤、CH患者(N=80);采集病例时段2022.1.1-2023.7.31;以随机数字表将80例患者按照1:1的比例划分为A组(N=40:实施常规监护及护理)、B组(N=... 分析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重症颅脑外伤、脑出血(CH)患者监护及护理效果。方法 纳入ICU重症颅脑外伤、CH患者(N=80);采集病例时段2022.1.1-2023.7.31;以随机数字表将80例患者按照1:1的比例划分为A组(N=40:实施常规监护及护理)、B组(N=40:实施全科监护及护理);比较临床干预措施差异下2组如下指标:护理效果、预后、并发症、生活质量、满意度。结果 护理效果:相较A组(80.00%:显效13例、有效19例、无效8例),B组(97.50%:显效16例、有效23例、无效1例)更高(P<0.05)。预后指标:护理前NIHSS、ADL未见统计意义(P>0.05);护理后,相较A组,NIHSS以B组更低,ADL以B组更高,ICU住院时间以B组更短(P<0.05)。统计并发症:与A组(22.50%:深静脉血栓3例,尿路感染、压疮各2例,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各1例)对比,B组(5.00%:尿路感染、深静脉血栓各1例,压疮、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均0例)更低(P<0.05)。统计生活质量(生活质量指数(QL-Index)):护理前无差异(P>0.05);护理后,与A组对比,B组更高(P<0.05)。统计满意度:与A组(77.50%: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分别18、13、9例)对比,B组(95.00%: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分别22、16、2例)更高(P<0.05)。结论 予以ICU重症颅脑外伤、CH患者全科监护及护理具有积极作用,能够减少并发症,提升生活质量,促进预后,获得认可,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重症颅脑外伤 脑出血 监护 护理效果
原文传递
公立医院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挑战
10
作者 梁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 2024年第1期0137-0140,共4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日新月异,公立医院作为国家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要一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人力资源管理作为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医院整体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深入剖析公立医院人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日新月异,公立医院作为国家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要一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人力资源管理作为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医院整体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深入剖析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期能够为公立医院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立医院 人力资源管理 实践
下载PDF
医院职工考勤管理信息化探索与实践
11
作者 梁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 2024年第2期0009-0012,共4页
医院作为一个人流量大、员工数量众多的公共场所,传统的考勤管理方式存在很多问题。手工签到、统计易出错,而且费时费力。此外,无法准确掌握员工出勤情况,对员工的缺勤、迟到、早退等情况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信息... 医院作为一个人流量大、员工数量众多的公共场所,传统的考勤管理方式存在很多问题。手工签到、统计易出错,而且费时费力。此外,无法准确掌握员工出勤情况,对员工的缺勤、迟到、早退等情况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传统的考勤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医院高效、精准、便捷的管理需求。为了提升医院的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本文将探讨医院职工考勤管理信息化的探索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职工 考勤管理 信息化
下载PDF
地方红色资源融入高校国防教育的路径研究——以茂名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12
作者 梁燕 梁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 2023年第4期0166-0168,共3页
国防教育事关爱国主义的培养、民族精神的塑造、全民素质的提高,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一个战略问题。红色资源以它特有的教育功能,成为新时期国防教育的重要资源和有力补充。高校要充分发挥地方红色资源独特的优势,深挖地方红色资源的... 国防教育事关爱国主义的培养、民族精神的塑造、全民素质的提高,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一个战略问题。红色资源以它特有的教育功能,成为新时期国防教育的重要资源和有力补充。高校要充分发挥地方红色资源独特的优势,深挖地方红色资源的丰富内涵,多措并举,不断创新国防教育的模式,丰富教育载体,为深化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赋能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红色资源 高校 国防教育 途径
下载PDF
西藏加查地区特提斯喜马拉雅带晚三叠世地层重新厘定及构造变形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唐宇 王根厚 +6 位作者 韩芳林 李典 梁晓 冯翼鹏 张莉 王卓胜 韩宁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5-56,共22页
前人将西藏南部特提斯喜马拉雅带加查地区出露的上三叠统中低级变质岩组合“朗杰学群”统认为是一套深海-半深海复理石建造。近来调查研究发现,该晚三叠世地层中实则存在一陡立剪切带(SSB),其南北物质组成、构造变形以及变质作用等存在... 前人将西藏南部特提斯喜马拉雅带加查地区出露的上三叠统中低级变质岩组合“朗杰学群”统认为是一套深海-半深海复理石建造。近来调查研究发现,该晚三叠世地层中实则存在一陡立剪切带(SSB),其南北物质组成、构造变形以及变质作用等存在明显差异。SSB以北具有明显“岩块”+“基质”的增生杂岩特征,“岩块”主要包括变砂岩、灰岩、大理岩、绿片岩、玄武质片岩、变质基性岩、片理化阳起石岩和石榴石云母片岩等;“基质”主要由变质砂板岩、绢云千枚岩和绢云石英千枚岩(千糜岩)等组成,原生沉积构造基本不可见,未见化石保留。然而,SSB以南的地层主要为粗粒—细粒长英质砂岩、泥岩和浅变质板岩组成,重荷模、沟槽模、鲍玛序列、韵律层等原生沉积构造以及遗迹化石十分发育。构造解析表明增生杂岩主要发育两期构造变形:第一期构造变形(D)表现为顺层剪切形成向北缓倾、具有强烈透入分异面理、长英质脉体新生面理S,运动方向指示顶部朝南;第二期构造变形(D)表现为近南北向挤压应力作用形成的向南中-高角度倾斜构造置换面理S,运动学指示为顶部朝北逆冲剪切,顺劈理发育同构造中基性岩墙。SSB南侧地层主要发育一期近南北向挤压作用形成的褶皱-冲断构造,运动学指示为顶部朝南的逆冲剪切。加查增生杂岩中朝北逆冲叠瓦的构造样式与朗杰学群褶冲带中朝南逆冲叠瓦的构造样式共同构成正花状构造,锆石U-Pb年代学揭示增生杂岩“基质”时代与南部地层时代均为拉丁期—诺利期(242~220 Ma),增生杂岩中“岩块”时代有晚三叠世、晚侏罗世(146 Ma)和早白垩世(144 Ma),表现为“岩块”具有多时代特征。同构造中基性岩墙的形成时代为约56 Ma,代表北侧第二期构造变形事件发生在始新世早期,间接限定第一期构造变形可能发生在古新世—始新世之间。变形构造层次和构造演化研究认为,加查增生杂岩中发育的两期变形分别对应印度被动大陆北缘与亚洲大陆南缘之间的俯冲—增生和碰撞过程,即加查增生杂岩可能为印度被动陆缘俯冲形成。加查增生杂岩与朗杰学群褶冲带构成的正花状构造样式可能代表印度地壳增厚和喜马拉雅造山带隆升,SSB内发育朝南东东缓倾的线理构造,暗示动力学背景可能为始新世晚期印度地壳向亚洲大陆之下斜向俯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特提斯喜马拉雅带 晚三叠世地层 构造变形
下载PDF
二斑叶螨抗性木薯木质素合成途径基因表达特性研究
14
作者 姚晓文 梁晓 +8 位作者 陈青 伍春玲 刘迎 刘小强 税军 乔阳 毛奕茗 陈银华 张银东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1-171,共11页
木质素是作物防御有害生物的重要理化屏障,但其在木薯抗虫性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为了探讨木质素合成途径基因在木薯抗二斑叶螨中的作用,以抗螨木薯品种C1115、缅甸(Myanmar)、SC9和感螨木薯品种SC205、面包(Bread)、BRA900为材料,采... 木质素是作物防御有害生物的重要理化屏障,但其在木薯抗虫性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为了探讨木质素合成途径基因在木薯抗二斑叶螨中的作用,以抗螨木薯品种C1115、缅甸(Myanmar)、SC9和感螨木薯品种SC205、面包(Bread)、BRA900为材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二斑叶螨取食上述木薯品种不同时间后(0、1、4 d)木质素合成途径基因(PAL、4CL、C4H、HCT、CSE、COMT、CCoAOMT、F5H、CCR、CAD)在不同品种间的表达量差异。结果表明,与螨害前相比,抗、感螨木薯品种中C4H、HCT、CSE、F5H、CAD的表达量虽总体上有所提高,但并不是都能够达到显著差异水平,并且相同螨害时间内,这5个基因的表达量在抗、感木薯品种间整体上也未表现出显著差异。与之相反,PAL、4CL、CCoAOMT、CCR这4个基因的表达量在抗螨木薯品种中显著提高,在感螨木薯品种中显著降低或无显著差异,并且在相同的螨害时间内,抗螨木薯品种中这4个基因的表达量普遍高于感螨木薯品种,尤其以螨害4 d后表达量表现出显著差异,进一步相关性分析发现,这4个基因表达量的提高与木薯抗螨性显著正相关。根据上述结果可以推测,螨害后木质素合成途径基因PAL、4CL、CCoAOMT、CCR表达量的高低可能与木薯品种的抗螨性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二斑叶螨 木质素合成途径 基因表达 抗、感螨木薯品种 螨害时间 抗性相关性
下载PDF
桃蚜取食抗、感辣椒品种的茉莉酸途径基因表达差异分析
15
作者 税军 刘小强 +7 位作者 陈青 梁晓 伍春玲 刘迎 姚晓文 乔阳 毛立杰 陈银华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74-784,共11页
根据蚜口密度及取食时间效应,明确桃蚜取食前后辣椒茉莉酸(JA)合成及信号途径基因表达差异,初步阐明JA途径介导的辣椒抗蚜性分子机理。本研究以抗蚜辣椒品种猪大肠(ZDC)和感蚜辣椒品种大羊角椒(DYJJ)为材料,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分析与... 根据蚜口密度及取食时间效应,明确桃蚜取食前后辣椒茉莉酸(JA)合成及信号途径基因表达差异,初步阐明JA途径介导的辣椒抗蚜性分子机理。本研究以抗蚜辣椒品种猪大肠(ZDC)和感蚜辣椒品种大羊角椒(DYJJ)为材料,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分析与植物防御相关的JA合成途径基因(LOX2、AOS、AOC和OPR3)与信号途径基因(COI1和JAR1)在桃蚜不同蚜口密度(20、30、40、50、60蚜/叶)及取食不同时间(6、12、24、48、72 h)后的表达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不同蚜口密度和取食为害时间下,JA合成途径的4个基因在ZDC中表达量总体上显著高于DYJJ,而信号途径2个基因表达量总体上显著低于DYJJ。在桃蚜较低为害水平状态下,抗、感辣椒品种之间表达量差异显著,且在部分相同蚜口密度下部分基因表达量峰值和低谷出现时间基本一致。较高水平的为害情况下,抗、感辣椒品种之间差异显著性下降。以上结果表明,JA合成及信号途径AOS、AOC及JAR1基因可能具有作为鉴定评价辣椒抗蚜性水平的分子指标的潜力,可为将来辣椒抗蚜种质资源评价与创新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蚜 抗、感辣椒品种 密度 取食时间 茉莉酸 合成途径 信号途径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张允岭治疗头痛用药规律研究
16
作者 刘红喜 梁晓 +6 位作者 石静资 魏竞竞 申伟 付国静 刘悦 王柳丁 张允岭(指导)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59-64,共6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对张允岭教授治疗头痛的用药规律进行研究,为头痛的临床治疗提供思路。方法收集2017年9月-2020年12月张允岭教授治疗头痛的门诊中药处方数据,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2.3.5对筛选出的中药处方进行药物频次统计、性味归...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对张允岭教授治疗头痛的用药规律进行研究,为头痛的临床治疗提供思路。方法收集2017年9月-2020年12月张允岭教授治疗头痛的门诊中药处方数据,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2.3.5对筛选出的中药处方进行药物频次统计、性味归经统计、药物功效统计、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数据挖掘研究。结果通过收集与筛选,共纳入符合标准的中药处方332首,涉及中药178味,药物总频次为5380。使用频次前10位药物分别为川芎、白芍、白术、龟甲、竹茹、甘草、黄芪、豆蔻、法半夏、远志。药物药性以温、平、微寒为主,药味以甘、辛、苦为主,归经以肝经、肺经、脾经为主。药物功效以祛风止痛、平抑肝阳、活血行气、清心除烦、清热解毒、柔肝止痛等使用频次较高。药物关联有“白术-川芎”“龟甲-白芍”“甘草-白芍”“龟甲-川芎”“竹茹-川芎”等。药物聚类可将使用频次≥60的32味高频中药聚成6类。复杂网络分析筛选出治疗头痛的核心组方为:川芎、白芍、白术、竹茹、法半夏、龟甲、黄芪、豆蔻、甘草。结论张允岭教授认为,头痛病机本虚标实,气血亏虚、脑络失养为本,痰湿瘀滞、风邪扰动、脑络闭阻为标,病位与五脏相关,牵涉胃腑,治疗应注重补虚泻实,表里分治,标本兼顾,常用祛风止痛、活血止痛、缓急止痛、祛痰化湿、益气健脾、养血滋阴、化湿和胃、解郁除烦之品,可为头痛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痛 用药规律 数据挖掘 张允岭
下载PDF
海南岛抱伦金矿床双峰式侵入杂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对金成矿作用的启示
17
作者 林弟 宛胜 +6 位作者 胡在龙 吕常艳 单强 梁晓 魏昌欣 袁勤敏 高鹏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29-1246,共18页
位于海南岛西南部的抱伦金矿产于尖峰岩体外接触带,与辉绿岩脉密切伴生,这些侵入岩蕴含了金矿成矿作用与岩浆活动-构造演化-成矿体系关系的重要信息。文章报道了对抱伦尖峰花岗岩和辉绿岩开展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元素和Sm-Nd同位... 位于海南岛西南部的抱伦金矿产于尖峰岩体外接触带,与辉绿岩脉密切伴生,这些侵入岩蕴含了金矿成矿作用与岩浆活动-构造演化-成矿体系关系的重要信息。文章报道了对抱伦尖峰花岗岩和辉绿岩开展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元素和Sm-Nd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的成果。本次工作获得了尖峰花岗岩的LA-ICP-MS方法锆石U-Pb年龄为(234.9±2.8)Ma,与辉绿岩构成双峰式侵入杂岩组合。辉绿岩属亚碱性玄武岩系列,相对富集Th、Nb、Ta等强不相容元素,无Nb、Ta、Ti亏损,显示与富集洋中脊玄武岩(E-MORB)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其ε_(Nd)(t)值为4.11,指示了亏损的源区性质;尖峰花岗岩属高钾钙碱性岩系的铝质A型花岗岩,相对富集K、Rb、Th、Ce等元素,相对亏损Sr、Ba、Nb、Ta、P、Ti等元素,其ε_(Nd)(t)值为-7.61~-7.80,指示了再循环地壳源区。抱伦辉绿岩为交代型地幔降压熔融的产物,而尖峰花岗岩起源于中元古界泥质和杂砂岩地壳源岩于低压、高温环境下的部分熔融,该双峰式侵入杂岩与金成矿作用形成于造山后伸展-减薄构造背景。双峰式侵入杂岩的侵位分别提供了壳源、幔源成矿物质和运移载体,壳-幔源含矿岩浆热液沿白沙断裂上升,运移过程中不断萃取围岩成矿物质,导致成矿流体变为变质热液主导,最终在NNW向拉张性断层破碎带就位。导致金沉淀成矿的主要因素是含矿热液发生降压,归因于造山后伸展-减薄构造环境。区域牵引构造发育的部位是含矿热液运输通道和主要的成矿空间,应是深部找矿的主要勘查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峰式侵入杂岩 E-MORB 铝质A型花岗岩 造山后伸展-减薄 抱伦金矿
下载PDF
类黄酮合成通路介导的木薯对木薯绵粉蚧的防御机理
18
作者 耿越 陈青 +3 位作者 梁晓 刘迎 伍春玲 陈银华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449-2460,共12页
木薯是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能源作物和工业原料。木薯绵粉蚧(Phenacoccus manihoti Matile-Ferrero)是一种世界危险性检疫性害虫,培育和利用抗虫木薯品种可以有效阻断其定殖为害。挖掘具有抗虫作用的次生代谢物质及其调控基因是开展抗... 木薯是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能源作物和工业原料。木薯绵粉蚧(Phenacoccus manihoti Matile-Ferrero)是一种世界危险性检疫性害虫,培育和利用抗虫木薯品种可以有效阻断其定殖为害。挖掘具有抗虫作用的次生代谢物质及其调控基因是开展抗虫育种的重要策略之一。而类黄酮是植物抵御生物与非生物胁迫的特有次生代谢物质,但类黄酮及其合成通路基因在木薯抗木薯绵粉蚧中的功能尚不清楚。据此,本研究分析了抗虫木薯品种(C1115、SC9、缅甸)和感虫木薯品种(KU50、SC205、面包)被木薯绵粉蚧为害不同时间(0、1、4、8d)后,叶片中类黄酮合成通路相关基因(CHS、CHI、FLS、LAR、DFR、F3H、CCoAOMT、C4H、C3’H、ANR)表达量以及类黄酮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木薯绵粉蚧取食后,叶组织中CCoAOMT、C3’H、ANR、C4H虽然上调表达,但与为害前相比并无显著差异,且抗、感木薯品种间的表达量也无显著差异;与之相对,CHS、CHI、FLS、F3H、DFR、LAR基因表达量均比为害前显著提高,并且在相同的为害时间内,这6个基因在抗虫木薯品种中的表达量也显著高于感虫木薯品种。进一步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CHS、CHI、FLS、F3H、LAR基因的表达量与木薯品种的抗虫性呈显著正相关。此外,总黄酮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木薯绵粉蚧为害1 d时总黄酮含量与为害前相比均显著上升,为害4 d后抗虫木薯品种总黄酮含量显著高于感虫木薯品种。相关性分析显示,总黄酮含量也与木薯品种的抗虫性呈显著正相关。因此推测,类黄酮含量的上升及其调控基因CHS、CHI、FLS、F3H、LAR在抗虫木薯品种中的显著上调表达与其对木薯绵粉蚧的抗性有关。本研究为深入解析类黄酮合成基因调控木薯对木薯绵粉蚧的抗虫防御反应分子机制,以及木薯抗虫分子设计育种提供重要的前期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感木薯品种 木薯绵粉蚧 类黄酮合成途径 基因表达 抗虫机理
下载PDF
基于黄酮合成通路基因表达特性的木薯对二斑叶螨防御机理初探
19
作者 乔阳 梁晓 +5 位作者 陈青 伍春玲 刘迎 刘小强 税军 姚晓文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679-1688,共10页
木薯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是重要的外来入侵生物和我国木薯主产区的四大有害生物之一。抗螨品种的选育与利用是实现害螨绿色综合防控的重要手段,作物中具有抗螨功能的次生代谢物质和其... 木薯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是重要的外来入侵生物和我国木薯主产区的四大有害生物之一。抗螨品种的选育与利用是实现害螨绿色综合防控的重要手段,作物中具有抗螨功能的次生代谢物质和其调控基因的挖掘与利用是培育抗性品种的有效途径。黄酮类次生代谢物质在作物抵御虫害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合成通路基因在木薯抗二斑叶螨中的功能尚不清楚。基于此,本研究分析抗、感螨木薯品种被二斑叶螨取食不同时间(1、4 d)后,黄酮合成通路关键基因表达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螨害前相比,感螨木薯品种面包、SC9和BAR900的CHS、PGT1、F3H、FLS、LAR、C3'H和CYP93B_16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总体呈先降低(1 d)再升高(4 d)至螨害前(0 d)水平的趋势,而抗螨木薯品种C1115、SC9和缅甸中的上述基因相对表达量总体呈先显著升高(1d)再降低(4d)的趋势,但均显著高于螨害前(0d)的水平。进一步比较螨害前后抗、感螨木薯品种黄酮合成通路基因表达量的差异发现,二斑叶螨为害1 d后,抗螨木薯品种中CHS、PGT1、FLS和C3'H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感螨木薯品种。相关性分析表明,这4个基因的表达量与木薯抗螨性呈显著正相关。螨害前(0d)和螨害4d后,抗螨木薯品种中上述基因的表达量总体也高于感螨木薯品种。该研究结果表明,抗螨木薯品种受螨害后,可能通过诱导黄酮合成基因的上调,从而增加具有抗虫功能的黄酮类代谢物含量以抵御二斑叶螨为害。该研究为深入阐明木薯抗螨分子机理、选育和创制抗螨木薯品种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斑叶螨 抗、感螨木薯品种 黄酮合成通路 基因表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