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打印技术在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中的应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吴清国 覃斌 +6 位作者 梁毅文 罗翔 冯家乐 杨鹏 梁阳冰 季汉初 黄寿付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30-435,共6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经皮肾镜碎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ripsy,PCNL)治疗复杂性肾结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2月~2021年12月120例复杂性肾结石行PCNL,按入院时间顺序编号,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3D打印组60例和对照组6...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经皮肾镜碎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ripsy,PCNL)治疗复杂性肾结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2月~2021年12月120例复杂性肾结石行PCNL,按入院时间顺序编号,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3D打印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术前均常规采用64排多层螺旋CT进行检查,比较2组建立目标肾盏通道时间、多通道情况、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血红蛋白下降值、并发症发生率、肾造瘘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3D打印组60例成功打印出包括肾段脊柱、第11及12肋骨、肾脏、结石、肾动脉的1∶13D模型。2组患者均成功行PCNL。3D打印组建立目标肾盏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9.1±1.1)min vs.(10.1±1.2)min,t=-4.751,P=0.000]。3D打印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拔除肾造瘘管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128.3±57.1)min vs.(142.8±45.3)min,t=-1.535,P=0.127;(5.8±1.4)d vs.(6.5±2.1)d,t=-1.965,P=0.052]。3D打印组多通道率80.0%(48/60)与对照组86.7%(52/60)差异无显著性(χ^(2)=0.960,P=0.327)。3D打印组一期结石清除率83.3%(50/60),明显高于对照组60.0%(36/60)(χ^(2)=8.044,P=0.005)。3D打印组血红蛋白下降值中位数3.0(-10.0~16)g/L明显少于对照组5.5(-2.0~21.0)g/L(Z=-2.695,P=0.007)。3D打印组并发症发生率35.0%(21/60),与对照组45.0%(27/60)差异无显著性(χ^(2)=1.250,P=0.264)。2组住院时间有显著差异[(7.0±1.3)d vs.(8.3±2.4)min,t=-3.775,P=0.000]。结论3D打印肾脏模型可以准确显示肾盏结构及结石分布,有利于PCNL术前穿刺规划、精准穿刺建立穿刺通道,减少术中出血,提高结石清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复杂性肾结石 经皮肾镜碎石术
下载PDF
三金汤加减方治疗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残石及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疗效研究
2
作者 梁阳冰 覃斌 +4 位作者 卢燕 吴清国 梁毅文 季汉初 黄寿付 《中国处方药》 2023年第5期128-131,共4页
目的 探讨三金汤加减方治疗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残石及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某院2019年1月~2021年12月16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分组,按照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在术后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 目的 探讨三金汤加减方治疗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残石及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某院2019年1月~2021年12月16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分组,按照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在术后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术后采用三金汤加减方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年内复发率,并评估两组的疼痛程度、疼痛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残余结石排净率、平均结石排净时间以及中医症候积分。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5.00%(P<0.05);观察组的疼痛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平均结石排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残余结石排净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的腰腹疼痛、小便灼热感、血尿、神疲乏力、手足心热、自汗各维度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随访6个月复发率、随访12个月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三金汤加减方对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患者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可以缩短术后患者疼痛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平均结石排净时间,缓解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有利促进残石排出,并改善中医症候积分,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金汤加减方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 泌尿系结石 术后并发症 中医症候积分
下载PDF
三聚氰胺与三聚氰酸联合灌胃致大鼠泌尿系统损害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梁毅文 于永刚 +4 位作者 刘刚 李学德 武英杰 廖松柏 廖桂祥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24-428,共5页
目的研究三聚氰胺及三聚氰酸联合应用导致泌尿系统损害的机制。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成A组(对照组)和B组(干预组),每组12只,A组大鼠每只每天以蒸馏水2ml灌胃一次,B组每天以30mg/kg三聚氰胺和30mg/kg三聚氰酸联合灌胃一次。用代谢笼收... 目的研究三聚氰胺及三聚氰酸联合应用导致泌尿系统损害的机制。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成A组(对照组)和B组(干预组),每组12只,A组大鼠每只每天以蒸馏水2ml灌胃一次,B组每天以30mg/kg三聚氰胺和30mg/kg三聚氰酸联合灌胃一次。用代谢笼收集前3d的24h尿液,进行24h尿量、pH值和24h尿酸排泄量检测及尿沉渣涂片检查;分别于第4、31天灌胃前采集每组6只大鼠的血液标本检测血肌酐、尿素氮、尿酸;取双侧肾脏用外科显微镜观察后,制作快速冰冻切片及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及结石晶体形成情况。肾脏冰冻组织切成5μm薄片后,用红外显微光谱仪分析晶体成分。结果A组大鼠血、尿生化及肾脏病理检查均无明显异常。B组大鼠出现少尿、尿pH值偏低、尿酸排泄量减少(P<0.05),血肌酐、血尿素氮、血尿酸升高(P<0.05);尿沉渣涂片发现特异性晶体;肾脏体积变大、结构模糊,肾组织中有许多淡黄色颗粒沉积;病理切片发现许多淡黄色、半透明同心圆形晶体,主要集聚于肾小管中,造成肾小管明显扩张、上皮受损等病理改变,经红外显微光谱鉴定,为三聚氰胺氰尿酸盐。结论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联合灌胃大鼠的肾脏内会形成一种不溶于水的三聚氰胺氰尿酸盐晶体,堵塞肾小管造成肾脏损害甚至急性肾功能衰竭,并可能与尿酸等成分一起诱发泌尿系结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聚氰胺 三聚氰酸 三聚氰胺氰尿酸盐 尿酸 结石 肾功能衰竭 急性
下载PDF
舍尼通治疗合并前列腺炎的BPH患者术后下尿路症状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梁毅文 黄向华 +6 位作者 覃斌 李长赞 韦钢山 季汉初 吴清国 关挺 黄寿付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218-220,共3页
目的:评估舍尼通治疗合并组织学前列腺炎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前列腺电切术(TURP)术后仍存在的下尿路症状的疗效。方法:将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术后病理诊断证实BPH并合并组织学前列腺炎的1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A组:空白... 目的:评估舍尼通治疗合并组织学前列腺炎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前列腺电切术(TURP)术后仍存在的下尿路症状的疗效。方法:将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术后病理诊断证实BPH并合并组织学前列腺炎的1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A组:空白对照组90例,B组:舍尼通治疗组90例。用IPSS评分系统评估各组术后第1个月及治疗1个月后的下尿路症状。结果:A组观察1个月后和B组舍尼通治疗1个月后的IPSS评分分别为(12.04±4.73)分和(6.56±2.8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组有效率2.2%,B组有效率91.1%。结论:舍尼通能明显改善合并组织学炎症的BPH患者手术后仍存在的下尿路症状,且无药物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炎 下尿路症状 舍尼通
下载PDF
三聚氰胺及三聚氰酸致大鼠肾脏损害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梁毅文 于永刚 +4 位作者 刘刚 李学德 武英杰 廖松柏 廖桂祥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130-133,共4页
目的研究三聚氰胺及三聚氰酸导致肾脏损害的机制。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均分成A组(对照组)、B组[三聚氰胺400mg/(kg·d)]、C组[三聚氰酸400mg/(kg·d)]、D组[三聚氰胺30mg/(kg·d)+三聚氰酸30mg/(kg·d)],通过灌胃给药... 目的研究三聚氰胺及三聚氰酸导致肾脏损害的机制。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均分成A组(对照组)、B组[三聚氰胺400mg/(kg·d)]、C组[三聚氰酸400mg/(kg·d)]、D组[三聚氰胺30mg/(kg·d)+三聚氰酸30mg/(kg·d)],通过灌胃给药。用代谢笼收集前3天24h尿液,进行尿量、pH值和尿酸排泄量测量;分别于第4天、第31天灌胃前每组采集6只大鼠的血液标本检测血肌酐、尿素氮、尿酸;取双侧肾脏制作快速冰冻切片及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及晶体形成。结果A组大鼠无明显异常。D组大鼠出现少尿、低pH值尿、尿酸排泄量减少(P<0.05),血肌酐、血尿素氮、血尿酸升高(P<0.05);肾脏体积变大、结构不清,许多淡黄色颗粒沉积于肾组织中;病理切片发现许多淡黄色、半透明同心圆形晶体,这些晶体主要集聚于肾小管中,造成肾小管明显扩张、上皮受损等病理改变。B组和C组肾脏病理切片均未见晶体形成,仅见少量肾小管轻度扩张及小管上皮肿胀,但出现尿量增多、尿酸排泄量增多、血尿素氮及血尿酸轻度升高(P<0.05)。结论单独摄入三聚氰胺或三聚氰酸对大鼠肾脏有轻微和慢性的损害,而二者联合进入大鼠体内,则会在肾脏形成一种晶体堵塞肾小管,造成肾脏损害甚至急性肾功能衰竭,并有进一步诱发尿酸结石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聚氰胺 三聚氰酸 尿酸结石 急性肾功能衰竭
下载PDF
直肠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和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诊断灰区前列腺癌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6
6
作者 覃斌 梁阳冰 +5 位作者 梁毅文 张剑歌 吴清国 季汉初 李长赞 黄寿付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77-479,共3页
直肠超声引导下经会阴与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均是目前诊断前列腺癌的常用方法,诊断前列腺癌各有其优缺点。我院2009年1月至2015年1月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共150例,对两种前列腺穿刺方法的阳性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前列腺癌 穿刺活检 直肠超声 特异性抗原
原文传递
合并组织学前列腺炎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TURP手术对下尿路症状的影响 被引量:22
7
作者 黄向华 覃斌 +7 位作者 梁毅文 吴清国 李长赞 韦钢山 季汉初 梁阳冰 陈红秋 关挺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1期35-39,共5页
目的:探讨合并组织学前列腺炎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对下尿路症状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行TURP术后病理诊断证实为BPH的432例患者进行研究。剔除术前和术后合并有影响下尿路症状因素的病例... 目的:探讨合并组织学前列腺炎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对下尿路症状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行TURP术后病理诊断证实为BPH的432例患者进行研究。剔除术前和术后合并有影响下尿路症状因素的病例,参照国际前列腺炎组织学分类诊断标准,分为A组:单纯BPH组(30例)、B组:合并轻度炎症组(55例)、C组:合并中度炎症组(31例)、D组:合并重度炎症组(28例)。采取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评估各组术前及术后1个月的下尿路症状,将得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合并组织学前列腺炎患者399例,检出率为92.4%。其中轻度炎症组269例(67.4%)、中度炎症组86例(21.6%)、重度炎症组44例(11.0%)。术前各组IPSS评分为:A组(21.43±6.09)分、B组(21.75±5.97)分、C组(27.84±4.18)分、D组(31.00±2.92)分,仅A组和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术后各组IPSS评分为:A组(5.60±2.16)分、B组(7.36±2.77)分、C组(11.55±3.39)分、D组(16.89±3.37)分,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手术治疗后各组IPS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合并炎症的BPH患者的病理切片中浸润的炎性细胞几乎均为淋巴细胞。结论:BPH大都合并有组织学慢性前列腺炎。合并组织学炎症的BPH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的下尿路症状严重程度要高于无炎症的BPH患者,且与炎症分级程度呈正相关。对合并中、重度炎症患者,术后仍需积极运用药物控制下尿路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炎 下尿路症状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原文传递
两种微创术式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8
8
作者 韦钢山 黄向华 +4 位作者 覃斌 李长赞 季汉初 吴清国 梁毅文 《广西医学》 CAS 2012年第10期1400-1401,共2页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MPCNL)和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URL)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73例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患者,其中31采用MPCNL治疗(MPCNL组),另外42例采用URL治疗(URL组)。结果 MPCNL组结石清除率93...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MPCNL)和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URL)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73例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患者,其中31采用MPCNL治疗(MPCNL组),另外42例采用URL治疗(URL组)。结果 MPCNL组结石清除率93.5%(29/31),明显高于URL组的71.4%(30/42)(P<0.05);与URL组比较,MPCNL组手术时间长、失血量多、住院时间长及住院总费用多(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输尿管嵌顿性结石,MPCNL结石清除率更高,而URL创伤较小、恢复较快且费用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 微创 经皮肾镜碎石术 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
下载PDF
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附253例报告) 被引量:6
9
作者 覃斌 黄向华 +5 位作者 李长赞 韦钢山 季汉初 吴清国 梁阳冰 梁毅文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90-1192,共3页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分析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253例临床资料。结果该组246例碎石成功,完全碎石总成功率97.23%(246/253),其中下段结石98.52%(133/135),中段结石96.91%...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分析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253例临床资料。结果该组246例碎石成功,完全碎石总成功率97.23%(246/253),其中下段结石98.52%(133/135),中段结石96.91%(94/97),上段结石90.47%(19/21),3例输尿管严重狭窄和2例输尿管严重穿孔者中转开放手术,2例输尿管上段结石上移至肾内,留置双J管后行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246例术后4~6周随访,输尿管上、中、下段结石的排净率分别80.95%、93.81%、97.03%,其中原来2例上移到肾内的结石行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仍有1例结石未排净。结论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具有损伤小、痛苦小、恢复快及安全有效等优点,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好方法,尤其适用于输尿管中、下段结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镜 钬激光 输尿管结石
下载PDF
尿动力学联合经直肠超声检查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9
10
作者 吴清国 黄向华 +5 位作者 覃斌 李长赞 季汉初 梁阳冰 梁毅文 张剑歌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5年第10期814-816,共3页
目的探讨尿动力学联合经直肠超声检查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5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行尿动力学及经直肠超声检查,根据是否明确膀胱出口梗阻(BOO+)及测得前列腺体积决定是否进行手... 目的探讨尿动力学联合经直肠超声检查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5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行尿动力学及经直肠超声检查,根据是否明确膀胱出口梗阻(BOO+)及测得前列腺体积决定是否进行手术以及选择手术方式,术后1个月复查尿动力学检查评估尿道及膀胱功能。结果根据尿动力检查有明确膀胱出口梗阻(BOO+)者129例、可疑膀胱出口梗阻(BOO+-)者17例、无膀胱出口梗阻(BOO-)者4例,三组患者在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PVR)、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Pdet-Qmax)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21例BOO+-和BOO-者采取保守治疗,21例前列腺体积≥80 ml的BOO+患者选择耻骨上膀胱切开前列腺摘除术治疗,106例前列腺体积<80 ml的BOO+患者选择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术后1个月Qmax、PVR、Pdet-Qmax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术前常规行尿动力学联合经直肠超声检查有助于评估患者整个尿路及前列腺情况,并依据评估结果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及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症 尿动力学检查 经直肠超声 术前评估
下载PDF
CT尿路成像及三维重建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的价值 被引量:8
11
作者 韦钢山 黄向华 +4 位作者 覃斌 李长赞 季汉初 吴清国 梁毅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6期530-533,共4页
目的探讨上尿路结石中CT尿路成像(CT urography,CTU)及三维重建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2月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68例作为研究对象,CTU及三维重建38例(CTU组),静脉肾盂造影(intravenous pyelography... 目的探讨上尿路结石中CT尿路成像(CT urography,CTU)及三维重建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2月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68例作为研究对象,CTU及三维重建38例(CTU组),静脉肾盂造影(intravenous pyelography,IVP)30例(IVP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穿刺通道数目、结石清除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手术均获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CTU组手术时间(95.0±37.4)min,显著短于IVP组(125.8±36.5)min(t=-3.408,P=0.001);CTU组术中出血量(114.3±44.2)ml与IVP组(133.7±35.7)ml无统计学差异(t=-1.952,P=0.055);CTU组单、双通道分别为32、6例,与IVP组25、5例无统计学差异(χ2=0.010,P=0.922);CTU组结石清除率92.1%(35/38)与IVP组73.3%(22/30)无统计学差异(χ2=3.082,P=0.079);CTU组穿刺成功率89.5%(34/38)明显高于IVP组70.0%(21/30)(χ2=4.112,P=0.043)。结论 CTU联合三维重建技术能提高结石检出率,不增加X线的放射剂量,提供精确的穿刺径路,减少穿刺损伤周围脏器的风险,缩短手术时间,提高穿刺成功率,从而减少或避免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尿路成像 三维重建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 上尿路结石
下载PDF
F-PSA/T-PSA比值与磁共振联合直肠超声经会阴前列腺穿刺对提高早期前列腺癌检出率的意义 被引量:7
12
作者 梁阳冰 黄向华 +5 位作者 覃斌 李长赞 吴清国 梁毅文 黄寿付 张剑歌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5年第13期130-132,共3页
目的:探讨F-PSA/T-PSA比值与磁共振联合直肠超声经会阴前列腺穿刺对提高早期前列腺癌检出率的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9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6例疑似前列腺结节的前列腺穿刺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探... 目的:探讨F-PSA/T-PSA比值与磁共振联合直肠超声经会阴前列腺穿刺对提高早期前列腺癌检出率的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9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6例疑似前列腺结节的前列腺穿刺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探讨F-PSA/T-PSA比值与磁共振联合直肠超声经会阴前列腺穿刺对提高早期前列腺癌检出率的意义。结果:血清F-PSA/T-PSA、磁共振、TURS三者联合检查的符合率、敏感性、特异性明显高于三者单独检测,三者联合检查与单独检查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PSA/T-PSA比值与磁共振联合直肠超声经会阴前列腺穿刺对提高早期前列腺癌检出率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意义,可以提高诊断正确率,为患者的早期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F-PSA/T-PSA比值 前列腺癌 超声检查
下载PDF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对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廖松柏 于永刚 +5 位作者 武英杰 刘为池 梁毅文 廖桂祥 刘刚 于管天 《临床外科杂志》 2011年第7期486-487,共2页
目的通过测定尿蛋白的改变明确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对50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术后即刻及术后每天留取患侧肾造瘘管尿标本定量测定尿微量白蛋白(尿Atb)及β2微球蛋白(尿β2-M)。结果术前尿... 目的通过测定尿蛋白的改变明确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对50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术后即刻及术后每天留取患侧肾造瘘管尿标本定量测定尿微量白蛋白(尿Atb)及β2微球蛋白(尿β2-M)。结果术前尿微量白蛋白高于正常,术后即刻尿微量白蛋白明显增高,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后尿微量白蛋白逐渐减少,但第5天尿微量自蛋白仍高于正常,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即刻尿β2-M明显增高,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后逐渐恢复,于术后第4日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5天较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β2-M趋于更少。结论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出现了短暂肾功能损害,在保持通畅引流及避免感染的情况下肾功能逐渐好转,但仍需一定时间才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肾结石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 肾功能
原文传递
多通道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158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7
14
作者 韦钢山 黄向华 +4 位作者 覃斌 李长赞 季汉初 吴清国 梁毅文 《微创医学》 2011年第6期543-544,共2页
目的探讨多通道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在连续硬膜外麻或全麻下,采用多通道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对158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进行治疗,其中双通道121例(76.6%),三通道37例(23.4%)。结果手术时间65~170 min,平... 目的探讨多通道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在连续硬膜外麻或全麻下,采用多通道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对158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进行治疗,其中双通道121例(76.6%),三通道37例(23.4%)。结果手术时间65~170 min,平均手术时间95 min,术中估计出血量50~400 mL,平均出血量100 mL,术后住院时间7~19 d,平均住院时间10 d;Ⅰ期结石取净85.4%(135/158),Ⅰ期+Ⅱ期结石取净率96.8%(153/158);5例术后行ESWL治疗排净结石;无中转开放手术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期间无结石复发。结论多通道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具有取石快、结石清除率高、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为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结石 经皮肾镜取石术 多通道
下载PDF
后腹腔镜肾切除术在肾癌治疗中的综合疗效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季汉初 黄向华 +5 位作者 覃斌 李长赞 韦钢山 吴清国 梁阳冰 梁毅文 《吉林医学》 CAS 2013年第9期1636-1637,共2页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切除术在肾癌治疗中的综合疗效。方法:选择进行后腹腔镜肾切除术的52例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的52例采用开放式手术的患者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康复情况、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围术期的血液流变学...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切除术在肾癌治疗中的综合疗效。方法:选择进行后腹腔镜肾切除术的52例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的52例采用开放式手术的患者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康复情况、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围术期的血液流变学情况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的手术评估项目、术后康复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其术后血液流变学黏稠度也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腹腔镜肾切除术在肾癌治疗中的综合疗效较好,不仅具有微创及恢复快的优点,且对血液黏稠度影响也较明显,改善了血液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腹腔镜肾切除术 肾癌 综合疗效
下载PDF
慢性前列腺炎血清PSA浓度改变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韦钢山 黄向华 +4 位作者 覃斌 李长赞 季汉初 吴清国 梁毅文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8期542-543,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测定在慢性前列腺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9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60例慢性前列腺增炎(前列腺炎组)和30例前列腺癌(PCA)的患者为研究对象(PCA组),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清PSA水平,并与同期健康体...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测定在慢性前列腺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9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60例慢性前列腺增炎(前列腺炎组)和30例前列腺癌(PCA)的患者为研究对象(PCA组),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清PSA水平,并与同期健康体检的4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6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均采用抗炎治疗,测定其治疗后血清PSA的变化。结果 PCA组的血清PSA显著高于前列腺炎组和对照组,P<0.05。前列腺炎组治疗后2周、4周的血清PSA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肿瘤标志物血清PSA可作为检测前列腺炎治疗和预后的指标,对前列腺癌的早期筛查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炎 血清PSA 浓度 临床意义
下载PDF
无管化微创经皮肾镜手术用于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黄寿付 覃斌 +3 位作者 李长赞 季汉初 梁毅文 吴清国 《浙江临床医学》 2015年第12期2165-2166,共2页
目的 分析无管化微创经皮肾镜手术用于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8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腹腔镜尿管切开取石手术治疗,给予... 目的 分析无管化微创经皮肾镜手术用于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8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腹腔镜尿管切开取石手术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无管化微创经皮肾镜手术治疗,然后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血尿时间、术中息肉发生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结石清除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血尿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术中息肉发生率、结石清除率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管化微创经皮肾镜手术用于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管化微创经皮肾镜手术 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 临床分析
下载PDF
NGAL在肾间质纤维化不质阶段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刚 于永刚 +3 位作者 梁毅文 武英杰 刘为池 李少静 《浙江临床医学》 2010年第5期458-461,共4页
目的动态观测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组织中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分子(NGAL)的表达变化,探讨NGAL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48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UUO模型组及假手术(SOR)组,每组24只,UU... 目的动态观测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组织中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分子(NGAL)的表达变化,探讨NGAL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48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UUO模型组及假手术(SOR)组,每组24只,UUO组行左侧输尿管梗阻术,SOR组仅游离左侧输尿管不结扎。术后第1、4、7、14天分别处死每组6只大鼠,取左。肾行HE和Masson染色,并用免疫组化ELiVision^TM—plus法检测肾组织NGAL的表达。结果HE、Masson染色切片示:UUO组间质损伤指数与肾纤维化程度在术后不同时间点明显高于SOR组(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SOR组大鼠肾组织中肾小管有一定量NGAL表达,UUO组术后第l天NGAL表达显著升高,第4天与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7天表达量下降,术后第14天时明显低于第7天(P〈0.05),但仍高于SOR组(P〈0.05)。结论实验大鼠梗阻侧肾组织中NGAL的表达在梗阻早期明显上升,并保持一定高表达状态,但随着梗阻时问延长而下调,提示NGAL可能在肾间质纤维化早期起负向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化 NGAL 输尿管梗阻
下载PDF
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前列腺体积与最大尿流率、IPSS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吴清国 黄向华 +5 位作者 覃斌 李长赞 季汉初 梁阳冰 梁毅文 张剑歌 《右江医学》 2015年第3期283-286,共4页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前列腺体积与最大尿流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BPH患者共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尿动力学检查、经直肠超声检查及IPSS,根据Qmax结果的不同分...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前列腺体积与最大尿流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BPH患者共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尿动力学检查、经直肠超声检查及IPSS,根据Qmax结果的不同分为A组(Qmax≤10 ml/s)91例、B组(Qmax=11~15 ml/s)38例、C组(Qmax〉15 ml/s)21例。结果 150例患者Qmax平均为(8.1±2.5)ml/s,TPV平均为(46.7±13.4)ml,TZV平均为(28.9±7.2)ml,IPSS评分平均为(23.5±6.4)分。B组TPV、TZV、IPSS评分低于A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TPV、TZV、IPSS评分明显低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TPV、TZV、IPSS评分低于B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Qmax与TPV、TZV呈显著负相关(P〈0.05),IPSS评分与TPV、TZV呈显著正相关(P〈0.05),Qmax与IPS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在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中,前列腺体积与最大尿流率、IPSS明显相关,前列腺体积越大,患者最大尿流率越低,下尿路症状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体积 最大尿流率 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
下载PDF
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排尿障碍2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清国 黄向华 +5 位作者 覃斌 李长赞 韦钢山 季汉初 梁阳冰 梁毅文 《广西医学》 CAS 2012年第7期887-888,共2页
目的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在前列腺增生(BPH)术后排尿障碍患者的诊断及指导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BPH术后排尿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排尿障碍主要原因为逼尿肌不稳定12例,逼尿肌收缩乏力或无力5例,膀胱出口梗阻3例,膀胱... 目的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在前列腺增生(BPH)术后排尿障碍患者的诊断及指导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BPH术后排尿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排尿障碍主要原因为逼尿肌不稳定12例,逼尿肌收缩乏力或无力5例,膀胱出口梗阻3例,膀胱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1例。结论尿动力学检查对前列腺增生术后排尿功能障碍的原因及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 排尿功能障碍 尿动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