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酸氢钠林格液在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液体治疗中的应用——一项随机对照研究
1
作者 李静 李肖璇 +1 位作者 史建稳 梁永新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3期1122-1129,共8页
探讨不同容量碳酸氢钠林格液对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手术产妇术中血流动力学、产妇血气情况、新生儿Apgar评分及脐静脉血气,以及术后产妇肠功能恢复、伤口愈合、早期母乳喂养、住院时间及术后其他并发症等方面的影响,探... 探讨不同容量碳酸氢钠林格液对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手术产妇术中血流动力学、产妇血气情况、新生儿Apgar评分及脐静脉血气,以及术后产妇肠功能恢复、伤口愈合、早期母乳喂养、住院时间及术后其他并发症等方面的影响,探索碳酸氢钠林格液对产妇循环稳定、内环境的改善是否有利,是否使产妇在术后快速康复中获益,以期获得剖宫产手术麻醉中碳酸氢钠林格液合理的液体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氢钠林格液 腰硬联合麻醉 剖宫产 同步扩容
下载PDF
瑞马唑仑复合纳布啡静脉麻醉用于无痛宫腔镜诊疗手术的临床观察
2
作者 王蒙蒙 史建稳 +1 位作者 李静 梁永新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2期3307-3312,共6页
目的:观察在宫腔镜诊疗操作中,瑞马唑仑复合纳布啡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利用随机数表法将100名接受无痛宫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配到丙泊酚组(P组)和瑞马唑仑组(R组)。P组患者予以纳布啡和丙泊酚;R组患者予以纳布啡和瑞马唑仑。在麻... 目的:观察在宫腔镜诊疗操作中,瑞马唑仑复合纳布啡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利用随机数表法将100名接受无痛宫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配到丙泊酚组(P组)和瑞马唑仑组(R组)。P组患者予以纳布啡和丙泊酚;R组患者予以纳布啡和瑞马唑仑。在麻醉开始前(T0)、睫毛反射消失时(T1)、宫颈扩张时(T2)、手术结束时(T3)、术毕清醒时(T4)记录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手术时间、术后苏醒时间、PACU停留时间;记录呼吸抑制、血压异常、心率异常、体动反应和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的情况。结果:T1~T3时R组的MAP、HR下降程度明显低于P组(P < 0.05),T1~T2时R组的血氧饱和度的下降程度明显低于P组(P < 0.05),R组的苏醒时间、PACU停留时间明显短于P组(P < 0.05)。R组的不良事件明显少于P组。结论:瑞马唑仑复合纳布啡能够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宫腔镜诊疗的静脉麻醉,对循环和呼吸系统影响更小,注射痛发生率更低,优于丙泊酚复合纳布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马唑仑 丙泊酚 宫腔镜手术 纳布啡
下载PDF
关节镜辅助下自体半腱肌双束解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联合Elmslie-Trillat技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疗效分析
3
作者 梁永新 单金平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9期45-47,共3页
目的 分析关节镜辅助下自体半腱肌双束解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MPFL)联合胫骨结节内移截骨(Elmslie-Trillat技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RPD)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关节镜辅助下自体半腱肌... 目的 分析关节镜辅助下自体半腱肌双束解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MPFL)联合胫骨结节内移截骨(Elmslie-Trillat技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RPD)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关节镜辅助下自体半腱肌双束解剖重建MPFL联合Elmslie-Trillat技术治疗。分析患者随访情况,比较患者手术前后Tegner、Kujala、Lysholm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有效随访,随访时间1~3年,平均1.5年,术后2个月患者均能正常活动,活动无恐惧感。术后1个月,患者Tegner、Kujala、Lysholm评分分别为(5.45±1.24)、(92.71±3.51)、(91.62±2.77)分,均较术前的(3.06±0.91)、(50.23±3.84)、(54.12±2.90)分明显提高(P<0.05)。结论 关节镜辅助下自体半腱肌双束解剖重建MPFL联合Elmslie-Trillat技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可有效恢复膝关节解剖结构,改善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结节内移截骨 半腱肌 内侧髌股韧带 复发性髌骨脱位
下载PDF
宫腔镜手术中丙泊酚复合艾司氯胺酮及舒芬太尼的麻醉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闫茹冰 孙静波 +3 位作者 韩帅 史建稳 褚海辰 梁永新 《精准医学杂志》 2023年第3期237-240,244,共5页
目的 观察丙泊酚复合艾司氯胺酮及舒芬太尼静脉麻醉在宫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择期行宫腔镜手术的患者90例,分为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组(A组)和艾司氯胺酮联合舒芬太尼和丙泊酚组(B组)。记录患者麻醉开始前(T0)、睫毛反射消失时... 目的 观察丙泊酚复合艾司氯胺酮及舒芬太尼静脉麻醉在宫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择期行宫腔镜手术的患者90例,分为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组(A组)和艾司氯胺酮联合舒芬太尼和丙泊酚组(B组)。记录患者麻醉开始前(T0)、睫毛反射消失时(T1)、扩张宫颈时(T2)、手术结束时(T3)和术毕清醒时(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丙泊酚用量、手术时间、术后苏醒时间、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Ramsay镇静评分,以及围术期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A组相比,B组患者T1、T2、T3、T4时MAP显著升高(F=19.121~32.681,P<0.05);B组患者T1、T2时SpO2、HR显著升高(F=6.868~18.551,P<0.05);B组患者术中丙泊酚用量显著减少,术后苏醒时间明显缩短,术后Ramsay镇静评分显著降低(W=1 453.000,t=6.059、3.321,P<0.05);B组患者呼吸抑制、体动反应、低血压和窦性心动过缓发生构成比及呼吸抑制程度显著降低(χ^(2)=4.464~11.072,W=1 669.500,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VAS评分、拟精神症状、恶心呕吐等其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丙泊酚复合艾司氯胺酮及舒芬太尼静脉麻醉应用于宫腔镜手术麻醉效果理想,可有效稳定患者术中的血压、HR和SpO2,术中丙泊酚用量明显减少,患者苏醒时间明显缩短,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镜检查 二异丙酚 舒芬太尼 氯胺酮 麻醉 静脉 麻醉和镇痛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和丙泊酚用于硬膜外麻醉下妇科手术患者镇静的比较 被引量:78
5
作者 梁永新 古妙宁 +1 位作者 王世端 芦相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76-378,共3页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Dex)和丙泊酚用于硬膜外麻醉下妇科手术患者的镇静效果。方法硬膜外麻醉下择期行子宫或(和)卵巢切除患者100例,随机均分成Dex组(D组)和丙泊酚组(P组),应用Ramsay镇静评分和脑电双频指数(BIS)对两组患者...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Dex)和丙泊酚用于硬膜外麻醉下妇科手术患者的镇静效果。方法硬膜外麻醉下择期行子宫或(和)卵巢切除患者100例,随机均分成Dex组(D组)和丙泊酚组(P组),应用Ramsay镇静评分和脑电双频指数(BIS)对两组患者术中镇静效果进行观察。记录给药前(T0)、切皮前即给药后15min(T1)、手术开始后15min(T2)、30min(T3)、45min(T4)、术毕(T5)及术后1h(Te)患者HR、MAP、BIS、Ramsay镇静评分及呼吸抑制情况。结果T1~T5时D组BIS、MAP明显低于T0时和P组,Ramsay镇静评分低于P组,HR慢于R时和P组(P〈0.05)。低血压的发生率P组明显高于D组(P〈0.05)。结论Dex用于硬膜外麻醉下妇科手术患者镇静是安全和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丙泊酚 镇静 硬膜外麻醉 脑电双频指数
下载PDF
右美托嘧啶用于硬膜外麻醉下妇科手术患者镇静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4
6
作者 梁永新 古妙宁 +1 位作者 王世端 芦相玉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2710-2712,共3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嘧啶用于硬膜外麻醉下妇科手术患者镇静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100例硬膜外麻醉下择期行子宫和(或)卵巢切除患者随机分成右美托嘧啶组(D组)和对照组(C组)两组,应用Ramsay镇静评分和脑电双频谱指数等对右美托嘧啶在患者... 目的探讨右美托嘧啶用于硬膜外麻醉下妇科手术患者镇静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100例硬膜外麻醉下择期行子宫和(或)卵巢切除患者随机分成右美托嘧啶组(D组)和对照组(C组)两组,应用Ramsay镇静评分和脑电双频谱指数等对右美托嘧啶在患者术中镇静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D组患者在静脉注射右美托嘧啶后脑电双频谱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Ramsay评分也相应升高(P<0.05),而C组则无明显变化;D组患者在术中各时间点心率显著低于C组,平均动脉压两组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均无呼吸抑制情况的发生。结论右美托嘧啶用于硬膜外麻醉下妇科手术患者镇静是安全和可行的,可提供满意镇静且不抑制患者呼吸,BIS可以很好地反映其镇静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嘧啶 镇静 硬膜外麻醉 双频谱指数
下载PDF
MDCK-MDR1细胞药物体外吸收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7
作者 韩帅 张洁 +3 位作者 金婷婷 闫茹冰 褚海辰 梁永新 《精准医学杂志》 2023年第2期145-148,153,共5页
目的构建MDCK-MDR1细胞体外吸收模型并进行验证,以用于口服药物吸收和转运机制的研究。方法将不同浓度组(1.0×10^(8)/L的L组、2.5×10^(8)/L的M组、5.0×10^(8)/L的H组)MDCK-MDR1细胞接种于24孔Transwell培养板上,培养1~7... 目的构建MDCK-MDR1细胞体外吸收模型并进行验证,以用于口服药物吸收和转运机制的研究。方法将不同浓度组(1.0×10^(8)/L的L组、2.5×10^(8)/L的M组、5.0×10^(8)/L的H组)MDCK-MDR1细胞接种于24孔Transwell培养板上,培养1~7 d,通过吸光度值绘制MDCK-MDR1细胞生长曲线,观察不同培养时间点细胞的形态,测定不同时间点的跨膜电阻(TEER)值,确定形成单层膜结构的最佳细胞接种浓度和培养时间。通过荧光黄转运实验对不同浓度和时间点形成的单细胞膜结构进行验证。结果L组、M组和H组分别在接种后第5、3、1天形成单层膜结构,分别在第5、4、3天时吸光度值达到峰值。L组在接种第5天时TEER值达到300Ω·cm^(2),第5~7天趋于稳定,故确定形成单层膜结构的最佳细胞接种浓度为1.0×10^(8)/L,最佳培养时间为5 d。荧光黄转运实验验证显示,该单层膜结构的荧光黄表观渗透系数为4.27×10^(-7)cm/s,低于通透性试验规定的5.0×10^(-7)cm/s。结论本研究构建的MDCK-MDR1细胞模型单层膜结构完整性和通透性均通过验证,可作为模拟口服药物吸收和转运机制研究的体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DCK-MDR1细胞 电阻抗 细胞膜通透性 模型 生物学 生物转运 肠吸收 体外培养技术
下载PDF
污水处理厂生产对周边地块土壤和地下水影响分析
8
作者 张朋飞 张洋 梁永新 《科学技术创新》 2023年第6期77-80,共4页
污水处理厂在生产过程中,污水等废弃物得不到有效处置或防渗设施出现漏洞,污染物进入土壤和地下水可能导致环境污染。本文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进行地下水分析评价,评价原则为地块内污染物含量与对应的土壤和地下水对照监测点污染物含... 污水处理厂在生产过程中,污水等废弃物得不到有效处置或防渗设施出现漏洞,污染物进入土壤和地下水可能导致环境污染。本文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进行地下水分析评价,评价原则为地块内污染物含量与对应的土壤和地下水对照监测点污染物含量做对比,如果存在明显升高现象,说明污水处理厂的生产对地块地下水造成了影响,再与《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48-2017)[1]中Ⅳ类水标准限值做对比,如果超过标准限值,说明已经存在污染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 环境污染 单因子污染指数法 土壤和地下水
下载PDF
P2X受体在癌痛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5
9
作者 梁永新 褚海辰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6年第11期1841-1844,共4页
癌痛是肿瘤患者最常见且最难控制的症状之一。为了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癌痛治疗越早越好,最好与肿瘤治疗同步进行。P2X受体是三磷酸腺苷(ATP)的门控离子通道,其在感觉神经元、癌症细胞和胶质细胞等免疫细胞上均有表达。肿瘤微环境... 癌痛是肿瘤患者最常见且最难控制的症状之一。为了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癌痛治疗越早越好,最好与肿瘤治疗同步进行。P2X受体是三磷酸腺苷(ATP)的门控离子通道,其在感觉神经元、癌症细胞和胶质细胞等免疫细胞上均有表达。肿瘤微环境中含有丰富的细胞外ATP,通过P2X受体介导的嘌呤信号可能是癌症发生/发展和癌痛的共同通路。研究P2X受体在癌症进展和癌痛中的机制,可以为肿瘤患者一体化的治疗提供可能。本文对P2X受体在癌症发生/发展和癌痛中的研究近况及P2X受体拮抗剂在癌痛和肿瘤转移方面的应用研究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X受体 癌痛 三磷酸腺苷
下载PDF
开胸术后罗哌卡因硬膜外连续输注复合帕瑞昔布钠镇痛作用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梁永新 古妙宁 王世端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2418-2420,共3页
目的评价开胸术后帕瑞昔布钠辅助硬膜外持续镇痛的作用。方法 100例择期接受肺叶切除或全肺切除的患者随机分成帕瑞昔布钠组(n1=50)和安慰剂组(n2=50)两组,分别在术毕、术后第12小时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或生理盐水2 mL,对两组患者... 目的评价开胸术后帕瑞昔布钠辅助硬膜外持续镇痛的作用。方法 100例择期接受肺叶切除或全肺切除的患者随机分成帕瑞昔布钠组(n1=50)和安慰剂组(n2=50)两组,分别在术毕、术后第12小时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或生理盐水2 mL,对两组患者术后硬膜外芬太尼用量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帕瑞昔布钠组术后血压、心率和芬太尼平均用量显著低于安慰剂组(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静脉注射对开胸术后硬膜外镇痛能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可减少患者对芬太尼的需求,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降低呼吸抑制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瑞昔布钠 硬膜外镇痛 胸部外科学 疼痛控制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11
作者 梁永新 徐平 邢泉生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 2004年第3期141-145,共5页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是目前应用最广的心室辅助装置。本文就近几年IABP在临床应用与临床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最新成果作一简要综述。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IABP 心室辅助装置 心脏移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心肌缺血
下载PDF
西准噶尔白杨河地区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梁永新 刘洋 《西部资源》 2016年第5期68-69,共2页
本文结合白杨河地区地质背景,分析了白杨河地区地下水系统和层间氧化带发育特征,认为该地区具备了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成矿环境,对白杨河地区铀成矿条件进行分析。
关键词 白杨河地区 砂岩型铀矿 层间氧化带 成矿条件分析
下载PDF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开胸患者术后硬膜外镇痛 被引量:14
13
作者 栾奇 王培 +5 位作者 魏朝霞 梁永新 侯婵 张晓 宋莉 王世端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0-192,共3页
开胸手术创伤较大,剧烈的术后疼痛可使患者精神焦虑,活动受限,影响咳嗽排痰,容易引起肺部感染,甚至由于疼痛刺激可诱发脑血管意外。术后有效的硬膜外镇痛可减轻开胸患者的疼痛刺激,并有利于肺功能的改善。但硬膜外镇痛易引起低血... 开胸手术创伤较大,剧烈的术后疼痛可使患者精神焦虑,活动受限,影响咳嗽排痰,容易引起肺部感染,甚至由于疼痛刺激可诱发脑血管意外。术后有效的硬膜外镇痛可减轻开胸患者的疼痛刺激,并有利于肺功能的改善。但硬膜外镇痛易引起低血压,造成心脏、大脑等重要脏器的血供障碍。本研究采用三种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及芬太尼的混合液用于开胸患者术后硬膜外镇痛,试图寻找合适的药物浓度用于开胸术后硬膜外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硬膜外镇痛 开胸患者 药物浓度 罗哌卡因 疼痛刺激 脑血管意外 手术创伤 精神焦虑
下载PDF
五味子药材不同提取方法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 被引量:25
14
作者 范卓文 田明 +1 位作者 梁永新 王洪杰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50-54,共5页
 五味子药材分别经氯仿、甲醇、乙醇、50%乙醇、水提取和CO2超临界萃取(SFE)后得6种供试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其进行测定,并对4种木脂素成分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分析方法的精密度、重现性、稳定性较好,可用于五味子药...  五味子药材分别经氯仿、甲醇、乙醇、50%乙醇、水提取和CO2超临界萃取(SFE)后得6种供试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其进行测定,并对4种木脂素成分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分析方法的精密度、重现性、稳定性较好,可用于五味子药材的指纹图谱测定,为其原料药材和实际应用提供质量控制依据,也为不同提取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 指纹图谱 HPLC 质量控制
下载PDF
基于动态分区的电网状态估计方法 被引量:5
15
作者 周华锋 谢国财 +3 位作者 胡亚平 赵旋宇 梁永新 刘皓明 《广东电力》 2015年第2期70-75,共6页
针对传统固定分区方法无法反映电网运行拓扑结构发生的变化,导致其计算效率不高,提出一种新的动态分区方法,基于电网运行物理拓扑结构,逐一搜索出所有辐射状网络分区、仅存在唯一电气连接线路的分区和仅存在唯一电气连接节点的分区,并... 针对传统固定分区方法无法反映电网运行拓扑结构发生的变化,导致其计算效率不高,提出一种新的动态分区方法,基于电网运行物理拓扑结构,逐一搜索出所有辐射状网络分区、仅存在唯一电气连接线路的分区和仅存在唯一电气连接节点的分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边界节点状态量灵敏度协调的整体状态估计方法。通过两个算例验证该方法能够快速响应电网拓扑变化,降低某区域中量测数据误差对其他区域状态估计结果的影响,提高了电网状态估计的整体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分区 状态估计 动态分区方法 灵敏度
下载PDF
对中国信托投资业整顿与发展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1
16
作者 梁永新 黄清良 《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 1999年第10期32-34,共3页
关键词 信托投资业 信托投资公司 金融信托业 信托投资机构 金融专卖店 分业经营 金融风险 信托业务 证券业 分业管理
下载PDF
COMT V158M基因多态性对术后患者舒芬太尼镇痛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洁 张雪莹 +2 位作者 夏婧 梁永新 褚海辰 《精准医学杂志》 2019年第6期503-505,共3页
目的 评价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 V158 M基因多态性对术后患者舒芬太尼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1月-2018年10月拟行全身麻醉下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100例,年龄18~60岁,ASA分级Ⅱ或Ⅲ级,术前对基因突变性进行检测,并按照基... 目的 评价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 V158 M基因多态性对术后患者舒芬太尼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1月-2018年10月拟行全身麻醉下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100例,年龄18~60岁,ASA分级Ⅱ或Ⅲ级,术前对基因突变性进行检测,并按照基因型分为野生型纯合子组(VV组)、突变型杂合子组(VM组)和突变型纯合子组(MM组)。术后使用舒芬太尼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记录患者术后24与48h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舒芬太尼用量和术后24h睡眠质量评分和状态特质焦虑量评分。结果 与VV及VM组相比,MM组术后24、48h时VAS评分和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减低或减少(F=4.099~7.722,P<0.05);三组睡眠质量评分及状态特质焦虑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MT V158 M基因多态性可能是舒芬太尼术后患者镇痛效果不同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 舒芬太尼 镇痛
下载PDF
PACU28例全麻术后麻醉苏醒延迟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牛健妮 丁芙蓉 +2 位作者 逄春霞 候婵 梁永新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29期81-81,共1页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苏醒延迟的原因和总结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近期在我院接受手术且出现术后麻醉苏醒延迟的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苏醒延迟的原因及措施进行调查。结果麻醉后苏醒延迟与麻醉药物残留,电解质紊乱,低体温,麻醉药...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苏醒延迟的原因和总结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近期在我院接受手术且出现术后麻醉苏醒延迟的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苏醒延迟的原因及措施进行调查。结果麻醉后苏醒延迟与麻醉药物残留,电解质紊乱,低体温,麻醉药物过量手术时间长短等因素有关,术后应针对相关因素加强支持治疗。结论导致麻醉苏醒延迟的原因较多,医护人员要增强防范意识,密切观察患者的状况,尽早发现原因并处理,以避免或减少麻醉苏醒延迟的发生,降低苏醒延迟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麻 苏醒延迟 原因分析
下载PDF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19
作者 华震 尹燕伟 +3 位作者 于文刚 宋健防 梁永新 王明山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3期7-8,共2页
目的比较单纯全麻和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行OPCAB的患者,分别采用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及单纯全麻。手术前麻醉诱导后及手术后1、2、48h检测血浆中内皮素(ET... 目的比较单纯全麻和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行OPCAB的患者,分别采用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及单纯全麻。手术前麻醉诱导后及手术后1、2、48h检测血浆中内皮素(ET)、白细胞介素(IL)介素-6(IL-6)、IL-8、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TNE-α)的含量。结果两组血浆中ET、IL-6、IL-8、IL-10及TNE-α水平在术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均明显升高,与麻醉诱导后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能明显降低OPCAB患者的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麻醉 全身麻醉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应激反应
下载PDF
不同靶浓度普鲁泊福对上腹部手术病人七氟烷呼气末有效浓度的影响
20
作者 王世端 冀翔宇 +3 位作者 黄辉 梁永新 滕如阳 赵洋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靶浓度普鲁泊福(短效静脉麻醉药)对上腹部手术患者七氟烷(吸入麻醉药)呼气末有效浓度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上腹部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3组:S组,麻醉诱导后,单纯吸入七氟烷维持麻醉;P1组和P2组在吸入七氟烷的同时,分别输注靶... 目的观察不同靶浓度普鲁泊福(短效静脉麻醉药)对上腹部手术患者七氟烷(吸入麻醉药)呼气末有效浓度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上腹部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3组:S组,麻醉诱导后,单纯吸入七氟烷维持麻醉;P1组和P2组在吸入七氟烷的同时,分别输注靶浓度为1、2μg·mL-1的普鲁泊福。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启动靶控输注普鲁泊福,并根据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值的变化调节七氟烷吸入浓度,维持BIS值在45~55。结果呼气末七氟烷有效浓度S组为(1.74±0.14)%,P1组为(1.24±0.08)%,P2组为(0.82±0.09)%,P1组较S组降低28.7%;P2组较S组降低52.9%,P1组的血压更稳定。结论复合1、2μg·mL-1靶浓度的普鲁泊福,七氟烷的呼气末浓度分别下降28.7%和52.9%;以靶浓度为1μg·mL-1的普鲁泊福与七氟烷复合麻醉,对稳定血流动力学更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鲁泊福 药物释放系统 七氟烷 吸入麻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