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剪接因子hnRNPA1通过调控糖代谢促进肝癌干细胞自我更新的机制研究
1
作者 林树文 梁洪玻 +2 位作者 洪晓城 佘展鹏 叶伟杰 《中国处方药》 2024年第5期38-41,共4页
目的探究剪切因子异质性核糖核蛋白A1(hnRNPA1)通过糖酵解作用对肝癌干细胞(liver cancer stem cells,LCSCs)的自我更新能力的调控作用。方法将未转染的HCCLM3和LCSCs细胞分别记为HCCLM3组和LCSCs组;将si-hnRNPA1转染至LCSCs中,记为si-h... 目的探究剪切因子异质性核糖核蛋白A1(hnRNPA1)通过糖酵解作用对肝癌干细胞(liver cancer stem cells,LCSCs)的自我更新能力的调控作用。方法将未转染的HCCLM3和LCSCs细胞分别记为HCCLM3组和LCSCs组;将si-hnRNPA1转染至LCSCs中,记为si-hnRNPA1-LCSCs组;将LCSCs与WZB117抑制剂共孵育,记为WZB117抑制剂-LCSCs组;使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检测HCCLM3组与LCSCs组中hnRNPA1的mRNA表达水平,以及LCSCs组、si-hnRNPA1-LCSCs组和WZB117抑制剂-LCSCs组糖酵解标志物(HK2与PFKM)与细胞干性标志物(FBP1与PCK1)的mRNA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HCCLM3组、LCSCs组、si-hnRNPA1-LCSCs组和WZB117抑制剂-LCSCs组干性标志因子CD133与CD14的表达水平;使用细胞迁移与细胞克隆实验评价hnRNPA1与糖酵解抑制后对LCSCs组、si-hnRNPA1-LCSCs组和WZB117抑制剂-LCSCs组细胞干性的影响。结果hnRNPA1在LCSCs中相对HCCLM3细胞高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nRNPA1基因敲减之后,其细胞糖酵解与细胞干性标志物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糖酵解被抑制后,其细胞糖酵解与细胞干性标志物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nRNPA1通过抑制细胞的糖酵解介导对肝癌干细胞的细胞干性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nRNPA1 肝癌干细胞 糖酵解 细胞干性
下载PDF
3D腹腔镜在复杂性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曾宁 方驰华 +6 位作者 杨剑 项楠 祝文 刘军 陈青山 梁洪玻 黄文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5-147,共3页
目的探讨3D腹腔镜在复杂性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间复杂性胆囊结石资料,按照所使用的腹腔镜分为2D组和3D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中转开腹机率、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住... 目的探讨3D腹腔镜在复杂性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间复杂性胆囊结石资料,按照所使用的腹腔镜分为2D组和3D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中转开腹机率、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结果共计纳入89例,其中3D组46例,2D组43例;3D组43例成功完成LC,中转开腹3例,2D组39例成功完成LC,中转开腹4例;3D组和2D组手术时间分别为50.5±15.2 m L和65.4±18.1 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组和常规组术中失血量分别为34.1±13.6 m L和44.5±22.3 m 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中转开腹率、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腹腔镜能提供清晰的三维立体视觉,良好的深度感,可实现精确操作,在复杂性胆囊切除术中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值得在临床手术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腹腔镜 复杂性胆囊切除 肝胆外科
下载PDF
吲哚氰绿介导的近红外光技术在微小肝脏肿瘤识别、切缘界定和精准手术导航的应用 被引量:42
3
作者 方驰华 梁洪玻 +8 位作者 迟崇巍 陶海粟 方程 祝文 莫志康 杨剑 项楠 曾宁 田捷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44-450,共7页
目的 探讨吲哚氰绿(ICG)介导的近红外光技术在微小肝脏肿瘤识别、切缘界定和精准导航手术的价值.方法 2015年3月至9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肝胆一科共收治11例微小肝脏肿瘤患者,男性5例,女性6例,年龄39 ~ 70岁,平均(55±10)岁... 目的 探讨吲哚氰绿(ICG)介导的近红外光技术在微小肝脏肿瘤识别、切缘界定和精准导航手术的价值.方法 2015年3月至9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肝胆一科共收治11例微小肝脏肿瘤患者,男性5例,女性6例,年龄39 ~ 70岁,平均(55±10)岁;原发性肝癌9例,转移性肝癌2例.术中使用ICG介导的近红外光技术对肿物进行识别、边缘界定和导航手术,术后对肿瘤进行大小测量、荧光分型、病理检查.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通过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中ICG分子荧光发现病灶15个,其中7个病灶通过肉眼观察、扪诊和ICG介导的近红外光技术均能发现;6个病灶仅通过ICG介导的近红外光技术识别,其中有4个卫星病灶在术前影像检查、术中肉眼观察、触摸均未发现;另外2例病灶虽然术前发现CT下有异常,但由于位置较深(距离肝脏表面>1.5 cm),肉眼观察、扪诊和ICG介导的近红外光技术检查均未能发现,切开肝实质1 cm后,ICG介导的近红外光技术识别肿瘤.15个病灶均经ICG分子荧光边界定界.切除肿瘤后,经荧光再测和病理检测,均获得了R0切缘.15个病灶分中,全荧光型7个,其中高分化肝癌5个,肝硬化结节2个;部分荧光型4个,其中中分化肝癌3个,高分化肝癌1个;环形荧光型4个,其中低分化肝癌2个,转移性肝癌2个.术前CT测量11个病灶的最大径(1.7±0.2)cm,术中ICG分子荧光测量最大径(1.7±0.3)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88,P>0.05).结论 ICG介导的近红外光技术在术中对微小肝脏肿瘤的识别、切缘界定、精准手术导航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吲哚花青绿 肿瘤切缘界定 手术导航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