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延迟亚低温对新生幼鼠脑白质损伤的改善作用
1
作者 梁穗新 提运幸 +2 位作者 黄骏荣 李秀红 周雯嘉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第3期163-166,171,共5页
目的探讨延迟亚低温对氧糖剥夺-复氧复糖诱导新生幼鼠脑白质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建立40只新生幼鼠全脑灌流和氧糖剥夺模型,随机平均分为4组进行延迟亚低温干预,每组各10只。用免疫荧光法分析各组脑切片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目的探讨延迟亚低温对氧糖剥夺-复氧复糖诱导新生幼鼠脑白质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建立40只新生幼鼠全脑灌流和氧糖剥夺模型,随机平均分为4组进行延迟亚低温干预,每组各10只。用免疫荧光法分析各组脑切片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表达、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ligodendrocyte precursor cell,O4)数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检测M1型和M2型小胶质细胞相关基因表达。结果在亚低温32℃延迟24、48和72h组MBP蛋白荧光强度均高于对照组,且荧光强度随着延迟时长的增加而递增;O4细胞数量均高于对照组(F分别为314.907,P<0.001),且发现细胞数量的增加与延迟时长呈显著正相关(r=0.968,P<0.001);M1型小胶质细胞的CD32、iNOS表达均低于对照组(F分别为41.451、92.912,P均<0.001),且CD32、iNOS表达均与延迟时长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868、-0.916,P均<0.001);M2型小胶质细胞的CD206、IL-10表达均高于对照组(F分别为79.699、63.839,P均<0.001),且CD206、IL-10表达均与延迟时长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862、0.910,P均<0.001)。结论延迟亚低温能有效改善氧糖剥夺-复氧复糖诱导新生幼鼠脑白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增加O4数量和促进小胶质细胞向M2型极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损伤 新生幼鼠 亚低温 少突胶质前体细胞 髓鞘碱性蛋白 小胶质细胞
下载PDF
6kg以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合并肺部并发症的呼吸管理 被引量:2
2
作者 梁穗新 孙云霞 +2 位作者 余宇晖 钟劲 张宇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4期3926-3927,共2页
目的:探讨小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合并肺部并发症的呼吸管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地对我科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183例行外科手术治疗的体重小于6kg的先天性心脏病小婴儿进行分析,平均(38.3±11.6)d,平均体重(4.2±0.8)kg。行姑... 目的:探讨小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合并肺部并发症的呼吸管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地对我科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183例行外科手术治疗的体重小于6kg的先天性心脏病小婴儿进行分析,平均(38.3±11.6)d,平均体重(4.2±0.8)kg。行姑息术3例,心内畸形根治术180例。出现肺部并发症者,在外科情况稳定后转新生儿科治疗。术后采用同步间歇指令式通气(SIMV)或同步间歇指令式通气+容量保证(SIMV+VG)模式通气,定时记录动脉血气指标,行气道分泌物培养及积极治疗肺部并发症。结果:转回患儿中最终13例死亡。其中11例死亡原因与肺部并发症有关。结论:小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合并肺部并发症直接影响手术成功率。术后采用SIMV/SIMV+VG模式及低潮气量、高频率等保护性通气策略有利于氧合功能的改善。一氧化氮吸入、纤维支气管镜技术及镇静镇痛技术等的应用有助于肺部并发症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婴幼儿 心脏外科手术 并发症
下载PDF
婴儿回肠-结肠套叠并肠扭转1例
3
作者 梁穗新 郭予雄 钟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398-398,共1页
患儿 男,5个月。因阵发哭闹伴呕吐16h,血便1次来诊。就诊前16h患儿无诱因阵发哭闹,期间呕吐胃内容物两次,非喷射性;来诊时解黏液血便1次,量少。患儿面色苍白,四肢湿冷,神倦乏力,心肺无异常,腹胀、软,肝脾不大,未触及明显包... 患儿 男,5个月。因阵发哭闹伴呕吐16h,血便1次来诊。就诊前16h患儿无诱因阵发哭闹,期间呕吐胃内容物两次,非喷射性;来诊时解黏液血便1次,量少。患儿面色苍白,四肢湿冷,神倦乏力,心肺无异常,腹胀、软,肝脾不大,未触及明显包块,肠鸣音亢进。予补液扩容后行空气灌肠。立位腹平片见中腹部软组织肿块影.中腹部、右中、右下腹见充气扩张肠管.结肠未见空气。空气灌肠显示降结肠软组织肿块影向近端推移至左上腹约相当于横结肠位置停止。逐渐加压未能复位。套鞘较松弛,套头呈分叶状。空气灌肠过程中突发心跳骤停,即行心肺复苏,约半小时后出现自主室性心律。患儿呈深昏迷,无自主呼吸,血压测不出,唇周肢端紫绀,双瞳孔等圆等大,对光反射消失.跪胀.旱板状腹.肠鸣音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套叠 肠扭转 肠鸣音亢进 空气灌肠 回肠 婴儿 突发心跳骤停 黏液血便
下载PDF
小儿心肺复苏时使用不同剂量肾上腺素的观察
4
作者 梁穗新 卢亦云 翟琼香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01年第3期179-180,共2页
目的:观察小儿心肺复苏时静注不同剂量肾上腺素(EP)患儿血压变化及复苏成功率的比较。方法:根据及苏时育剂静注的肾上腺素浓度和剂量的不同,把67例心跳骤停患儿分为两组:A组用1:10000浓度0.01~0.03mg/kg,B组用1:1000浓度O.1~O.2 mg/k... 目的:观察小儿心肺复苏时静注不同剂量肾上腺素(EP)患儿血压变化及复苏成功率的比较。方法:根据及苏时育剂静注的肾上腺素浓度和剂量的不同,把67例心跳骤停患儿分为两组:A组用1:10000浓度0.01~0.03mg/kg,B组用1:1000浓度O.1~O.2 mg/kg。观察静注后患儿血压变化及比较首次成功率、24小时内再发心跳骤停者再次复苏成功率。结果:应用B组复苏时患儿血压变化明显高于A组(P<0.01)。而A组与B组的首次复苏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24小时内再发心跳骤停者,A组再次复苏成功率高于B组(P<0.05)。结论:本组小儿心肺复苏时,使用1:10000浓度肾上腺素0.01~0.03 mg/kg复苏的效果较1:1000浓度0.1~0.2 mg/kg为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治疗 肾上腺素
下载PDF
NICU院内感染病原菌流行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变迁 被引量:46
5
作者 何少茹 钟敏泉 +8 位作者 农绍汉 孙云霞 黄爱伟 赖静妮 刘玉梅 梁穗新 钟劲 余宇晖 陈炫炜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26-229,共4页
目的研究NICU近年院内感染病原菌的流行分布情况及耐药性的变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NICU住院的2596例患儿,对1474例疑合并有院内感染患儿分别采集下呼吸道分泌物、血液、尿和粪便等进行培... 目的研究NICU近年院内感染病原菌的流行分布情况及耐药性的变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NICU住院的2596例患儿,对1474例疑合并有院内感染患儿分别采集下呼吸道分泌物、血液、尿和粪便等进行培养。结果414例患儿4060份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622株,阳性率为15.32%(622/4060),平均院内感染率为15.95%(414/2596),其中2006年为10.18%(91/894)、2007年为18.64%(205/1100)和2008年上半年为19.60%(118/602)。2006年前3位的病原菌为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杆菌和链球菌(并列第三);2007年为真菌、葡萄球菌和肠球菌;2008年上半年为真菌、克雷伯杆菌和葡萄球菌。下呼吸道院内感染病原菌前3位,2006年为铜绿假单胞菌、葡萄球菌和嗜麦芽黄单胞菌;2007年为真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链球菌;2008年上半年为克雷伯杆菌、嗜麦芽黄单胞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细菌耐药情况:阳性菌对克林霉素、头孢唑啉和青霉素G的耐药性较高,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敏感性高;革兰阴性杆菌对头胞第二、三代抗生素耐药性高,但对碳青霉烯类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敏感。结论院内感染的发生率逐年增加,病原菌谱不断改变,特别是真菌目前占居首位,但病原菌的耐药性变迁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院内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的分化 被引量:9
6
作者 陈亮 何少茹 +6 位作者 庄建 郑曼利 孙云霞 梁穗新 刘玉梅 孙新 陈晓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7期4951-4957,共7页
背景: 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气管尚缺乏理想的特异性表面标志物,对其鉴定主要依赖细胞形态学、细胞表型及诱导分化的功能进行分析。目的: 体外分离培养、鉴定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在特定条件下向气管软骨细胞分化的潜能。... 背景: 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气管尚缺乏理想的特异性表面标志物,对其鉴定主要依赖细胞形态学、细胞表型及诱导分化的功能进行分析。目的: 体外分离培养、鉴定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在特定条件下向气管软骨细胞分化的潜能。方法: 无菌环境取兔骨髓,经全骨髓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细胞至第2代,流式细胞术鉴定第1、第2代细胞表面抗原CD44、CD45的表达。无菌环境取气管,经酶消化法分离培养气管软骨细胞,甲苯胺蓝染色鉴定软骨细胞蛋白聚糖的合成。在使用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基础上,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气管软骨细胞通过Transwell小室非接触式共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甲苯胺蓝染色鉴定蛋白聚糖的合成,荧光实时定量PCR鉴定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mRNA的表达。结果与结论: 分离、培养的细胞呈长梭形、不规则形聚集生长,传代后细胞生长速度明显增快,呈鱼群状聚集生长。第1代有96.97%的细胞表达CD44、13.72%的细胞表达CD45,第2代有99.11%的细胞表达CD44、8.54%的细胞表达CD45。气管软骨细胞甲苯胺蓝染色阳性。在诱导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逐渐由长梭形变为三角形或不规则形,表达软骨细胞特异性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mRNA基因,甲苯胺蓝染色示阳性。结果表明全骨髓贴壁筛选法可成功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第2代纯度较高,且在特定诱导条件下具有分化为气管软骨细胞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骨髓干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流式细胞术 气管软骨细胞 分离 培养 诱导分化 鉴定 部级基金 干细胞图片文章
下载PDF
纤维支气管镜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7
作者 何少茹 孙云霞 +4 位作者 梁穗新 谢衍铭 余宇晖 农绍汉 钟敏泉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51-652,共2页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中的诊治价值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该院2000年1月~2005年2月收治的90例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小儿行127例次的纤支镜检查及治疗情况。结果:明确诊断气道狭窄10例;食道气管瘘6例;肺出血8...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中的诊治价值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该院2000年1月~2005年2月收治的90例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小儿行127例次的纤支镜检查及治疗情况。结果:明确诊断气道狭窄10例;食道气管瘘6例;肺出血8例;肺泡灌洗液细菌培养45例次,31例次有细菌生长,阳性率68.89%;肺不张28例,以炎症为主占85.77%(24/28),治愈率为92.86%(26/28);反复性肺部感染31例,治愈率87.10%(27/31)。结论:纤支镜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中具有诊断及治疗双重作用,而且其安全性好,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中值得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支气管镜 小儿 呼吸系统疾病
下载PDF
纤维支气管镜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8
作者 何少茹 孙云霞 +4 位作者 余宇晖 刘玉梅 钟劲 梁穗新 陈满锐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评估纤维支气管镜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中的诊断、治疗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2008年6月在NICU收住院的82例新生儿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104例次的纤维支气管镜的检查指征:肺不张34例次(32.6... 目的评估纤维支气管镜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中的诊断、治疗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2008年6月在NICU收住院的82例新生儿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104例次的纤维支气管镜的检查指征:肺不张34例次(32.69%),不明原因呼吸困难31例次(29.81%),喉鸣15例次(14.42%),喘鸣11例次(10.58%),声音嘶哑6例次(5.77%),疑呼吸道畸形7例次(6.73%);镜检病理发现阳性率为89.02%(73/82例),先天性气道畸形或发育异常29.27%(24/82例),其中先天性会厌囊肿7例,先天性喉软化、喉裂、喉蹼各2例,先天性声门发育不良1例,食管气管瘘3例,气管狭窄3例,气管支气管发育不良4例;气管支气管黏膜炎症41例次(39.42%)。不良反应包括一过性经皮血氧饱和度下降(7/104例次,6.73%)、黏膜出血(6/104例次,5.77%)、喉痉挛(2/104例次,1.92%)和支气管肺泡灌洗后发热(6/104例次,5.77%)。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技术在NICU诊断呼吸系统疾病中非常重要,尤其是对气道异常疾病的诊断,由专科医护人员操作安全、可靠,但应用于治疗则有一定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镜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新生儿
下载PDF
PET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和预后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5
9
作者 钟敏泉 钟劲 +2 位作者 余宇晖 梁穗新 邝素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98-400,共3页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PET)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诊断的意义以及对预后早期评估的价值。方法:应用F-FDG-PET对20例新生儿检查。凡PET诊断为HIE者,归为HIE组,共15例;PET提示18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共5例。第一次PET检查在...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PET)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诊断的意义以及对预后早期评估的价值。方法:应用F-FDG-PET对20例新生儿检查。凡PET诊断为HIE者,归为HIE组,共15例;PET提示18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共5例。第一次PET检查在生后第7~14天,11例同时检查头颅MRI或CT,共16例提示PET或CT/MR异常。此16例患儿于生后4~6个月做第二次PET检查,9例同时行MRI/CT检查。结果:第1次PET检查的20例新生儿中,15例提示大脑不同部位的葡萄糖低代谢病灶,并有HIE的临床表现;11例同时检查头颅MIR/CT,8例与PET相符。第二次PET检查的16例患儿中,8例提示有大脑不同部位低葡萄糖代谢改变;9例同时检查头颅MIR/CT,6例与PET相符。第2次PET检查提示存在大脑低密度代谢病灶的8例患儿中,7例出现运动发育迟缓的表现,其中5例早期出现运动发育迟缓的表现,经早期干预没有出现神经系统后遗症,2例出现脑瘫;1例经随访没有精神-运动发育异常的表现。结论:FDG-PET对新生儿HIE的诊断和预后的早期评估具有更高的准确性,优于MRI和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 婴儿 新生 体层摄影术 发射计算机
下载PDF
婴儿先天性大血管疾病合并气道狭窄的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孙云霞 何少茹 +5 位作者 郑曼莉 刘玉梅 庄建 钟劲 梁穗新 余宇晖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1年第4期266-271,共6页
目的探讨婴儿先天性大血管疾病合并气道狭窄的围手术期评估方法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至2009年6月广东省人民医院收治的经纤支镜及胸部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确诊为气道狭窄的大血管疾病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及临床记录,... 目的探讨婴儿先天性大血管疾病合并气道狭窄的围手术期评估方法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至2009年6月广东省人民医院收治的经纤支镜及胸部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确诊为气道狭窄的大血管疾病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及临床记录,纤支镜、心脏超声及胸部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结果。结果研究期内收治<1岁的婴儿大血管疾病236例,确诊为气道狭窄的34例大血管疾病患儿纳入研究,气道狭窄的发生率在同期收治的大血管疾病婴儿中为14.4%(34/236),其中男30例,女4例,中位年龄2.38个月(6 d~11个月)。新生儿10例,<3个月21例,中位体质量4.47 kg(2.18~8.70 kg);主动脉梗阻性疾病24例,其中主动脉缩窄18例,主动脉弓离断6例;血管环10例,都在确诊前行纤支镜检查,镜检发现有严重的气管、支气管狭窄、畸形,中下段气管狭窄合并左、右主支气管狭窄,完整气管环形成,镜下发现狭窄部位有明显血管搏动,提示血管环畸形,9例术前行心血管计算机断层扫描、1例经手术证实为血管环,其中7例为先天性气管、支气管发育不良;24例主动脉病变均在心血管矫治术前行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术前发现气管狭窄者仅5例,其中1例术前纤支镜显示气道狭窄,余19例均在术中或术后经纤支镜发现气道外压性狭窄。纤支镜检查24例主动脉病变中22例有左主支气管外压性狭窄,2例伴先天性气管狭窄,2例右主支气管狭窄,1例右下支气管狭窄。34例患儿中行心血管外科手术治疗32例,4例需行主动脉悬吊固定术缓解气道狭窄,2例放弃治疗。婴儿监护病房的中位停留时间34 d(5~158 d);痊愈或好转出院的25例,占73.5%(25/34);死亡7例,占20.6%(7/34)。结论先天性大血管疾病合并气道狭窄发生率高,治疗较单纯先天性心脏病更加困难,婴儿监护病房停留时间长,病死率高。部分患儿需手术干预缓解气道狭窄,纤支镜结合胸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对这类患儿围手术期的气道病变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能得到更多的信息,指导制定完善的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 心脏缺损 大动脉 气道狭窄 螺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纤维支气管镜检术 婴儿
下载PDF
新生儿获得性声门下狭窄13例易感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孙云霞 何少茹 +4 位作者 梁穗新 葛平江 钟劲 刘玉梅 余宇晖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2217-2218,共2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获得性声门下狭窄(acquired subglottic stenosis,ASGS)的易感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纤维支气管镜诊断为新生儿声门下狭窄13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3例中Ⅰ度SGS 4例、Ⅱ度6例、Ⅲ度3例,无Ⅳ度病例。所有患者均完成治... 目的探讨新生儿获得性声门下狭窄(acquired subglottic stenosis,ASGS)的易感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纤维支气管镜诊断为新生儿声门下狭窄13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3例中Ⅰ度SGS 4例、Ⅱ度6例、Ⅲ度3例,无Ⅳ度病例。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1,1例完成随访,均治愈2,例失访,中位随访时间12(3~39)个月。气管内置管时间为(7.31±5.53)d,气管插管管径为(3.85±0.24)mm;反复气管插管患儿5例;合并感染的8例;在新生儿期心外手术后患者中置管时间>4 d SGS的发生率5.33%(8/150),<24 h的发生率1.35%(1/74)。结论 SGS多为获得性,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麻醉时气管插管损伤是本组ASGS的最重要的原因,年龄、置管时间、管径大小、感染及反复插管可能是SGS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声门下狭窄 易感因素
下载PDF
早产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及短期预后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一飞 申俊君 +3 位作者 何少茹 梁穗新 孙云霞 王雪莲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4期437-441,共5页
目的研究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heartdisease,CHD)在早产儿中的发病率及短期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广东省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胎龄〈37周,且生后确诊存在除动脉导管未闭或房间隔缺损外的CHD早产儿资料。参考美国VO... 目的研究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heartdisease,CHD)在早产儿中的发病率及短期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广东省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胎龄〈37周,且生后确诊存在除动脉导管未闭或房间隔缺损外的CHD早产儿资料。参考美国VON(VermontOxfordNetwork)的定义将CHD分类。收集所有患儿的一般情况、手术情况及短期预后。结果总共1406例早产儿中,48例(3.4%)存在CHD,严重CHD有25例(52.1%)。CHD早产儿胎龄为(33.1±2.7)周,出生体质量为(1828±614)g,男30例(62.5%),住院时间为18(10~42)d,出院时纠正胎龄为38(36~41)周。33例(68.8%)无需新生儿期手术。接受手术患儿的手术日龄为20(14~33)d,手术时纠正胎龄为38(36—39)周,手术时体质量为(2237±241)g。出院时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发生率为65.9%。结论早产儿CHD发病率和病死率高,生后宫外生长发育迟缓比例高。过半数患儿无需手术或在新生儿期内无需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早产儿 发病率 预后
下载PDF
小婴儿院内深部真菌感染与季节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钟劲 陈炫炜 +5 位作者 何少茹 庄建 余宇晖 孙云霞 梁穗新 农绍汉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1682-1684,共3页
目的探讨NICU住院患儿的院内深部真菌感染(nosocomial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NIFI)的季节分布情况。方法对NICU住院患儿中的符合NIFI诊断标准的小婴儿共6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其感染日期及标本类型等情况。结果住院患儿NIFI发病... 目的探讨NICU住院患儿的院内深部真菌感染(nosocomial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NIFI)的季节分布情况。方法对NICU住院患儿中的符合NIFI诊断标准的小婴儿共6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其感染日期及标本类型等情况。结果住院患儿NIFI发病率3.31%(68/2 052)。春季发病率4.81%(23/478),夏季发病率3.14%(17/541),秋季发病率1.68%(10/594),冬季发病率4.10%(18/439)。四季间NIFI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春季较其他季节平均发病率显著升高(P=0.037),秋季较其他季节平均发病率显著下降(P=0.008),春季较秋季发病率显著升高(P=0.003),冬季较秋季发病率显著升高(P=0.018),余季节间发病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NIFI发病率与季节有关,春季发病率高,秋季发病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内感染 真菌 季节 婴儿
下载PDF
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获得性声门下狭窄易感因素 被引量:5
14
作者 余宇晖 孙云霞 +4 位作者 何少茹 葛平江 梁穗新 钟劲 刘玉梅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3年第5期586-589,600,共5页
目的 探讨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获得性声门下狭窄(acquired subglottic stenosis,ASGS)的易感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并声门下狭窄,年龄<1岁... 目的 探讨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获得性声门下狭窄(acquired subglottic stenosis,ASGS)的易感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并声门下狭窄,年龄<1岁婴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42例患儿纳入研究,男27例,女15例,年龄2.0(0~11)个月,体质量4(3.0~7.0)kg.Ⅰ度ASGS 7例、Ⅱ度15例、Ⅲ度20例,无Ⅳ度患儿.所有患儿的气道问题都在本院完成从临床观察、保守疗法和(或)气管扩张术的治疗,40例完成随访,均治愈,2例失访,随访时间21(2~84)个月.所有患儿均有接受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麻醉气管插管的病史.其中0~1个月、2~6个月及7~11个月婴儿在本院小儿心外手术麻醉后的ASGS发生率分别为3.12% (20/642)、1.25%(18/1445)及0.25%(4/1573).气管内置管时间为(6.44±0.71)d,在<1岁心脏手术后患儿中,置管时间≥4d的ASGS的发生率为4.07% (31/761),较置管时间24~96 h及<24 h的1.42%(8/564)及0.13%(3/2335)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感染31例,置管<4 d(11例)和≥4d(31例)患儿的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7.27%(3/11)及90.32%(28/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P<0.05);气管插管内径为(4.14±0.35)mm;有反复气管插管史患儿占50.0%(21例).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心外手术时麻醉气管插管损伤是本组ASGS的最重要的原因,年龄越小发生率越高,年龄、气管内置管时间、管径大小、感染及插管次数可能是ASGS的危险因素.本组患儿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声门下狭窄 易感因素 婴儿
下载PDF
小婴儿大血管转位术后早期并发症及防治策略 被引量:2
15
作者 钟敏泉 曾小璐 +4 位作者 郭予雄 钟劲 余宇晖 王一飞 梁穗新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6-98,共3页
目的探讨小婴儿大血管转位术(ASO)后的早期并发症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收集生后4个月内接受大血管转位(TGA)手术患儿135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治疗情况。结果接受ASO手术的患儿年龄在1d至4月,胎龄35~41+4周,手术时体重1.8~5.0 kg... 目的探讨小婴儿大血管转位术(ASO)后的早期并发症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收集生后4个月内接受大血管转位(TGA)手术患儿135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治疗情况。结果接受ASO手术的患儿年龄在1d至4月,胎龄35~41+4周,手术时体重1.8~5.0 kg,手术日龄1~120d。术后早期并发症主要是感染(32.6%)、心律失常(22.2%)、气胸(15.6%)、肺动脉高压危象(14.8%)、严重低心排综合征(14.1%)、肾功能衰竭(12.6%)、肺出血(9.6%)、膈肌麻痹(9.6%)、乳糜胸(3.7%)等;死亡原因包括严重低心排、肺出血、肺动脉高压危象、感染、肾功能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严重心律失常、气胸。结论术后应严密监测,尽早发现和治疗术后并发症、纠正残存的心脏解剖异常,以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转位 婴儿 手术并发症
下载PDF
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β_2微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增清 翟琼香 +2 位作者 林晓源 梁穗新 梁永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8年第11期803-804,共2页
为了解脑脊液β2微球蛋白(CSFβ2-M)在病毒性脑炎患儿中的临床意义,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3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CSFβ2-M。结果表明,患儿早期CSFβ2-M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与白细胞计数、蛋白质、糖、乳酸脱氢酶含量低度相关,但... 为了解脑脊液β2微球蛋白(CSFβ2-M)在病毒性脑炎患儿中的临床意义,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3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CSFβ2-M。结果表明,患儿早期CSFβ2-M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与白细胞计数、蛋白质、糖、乳酸脱氢酶含量低度相关,但无统计学意义,与病情轻重程度无关,与病程长短是显著正相关。提示CSFβ2-M可作为诊断病毒脑的一种参考指标,亦可作为估计病程的依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脑炎 儿童 脑脊液 Β2微球蛋白 测定
下载PDF
大动脉调转术手术时机对室间隔完整的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患儿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玉梅 孙新 +4 位作者 梁穗新 余宇晖 钟劲 孙云霞 何少茹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2年第4期367-370,共4页
目的评价大动脉调转术(arterial switch operation,ASO)手术时机对室间隔完整的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ransposition of the great arteries with intact ventricular septum,TGA/IVS)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广东... 目的评价大动脉调转术(arterial switch operation,ASO)手术时机对室间隔完整的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ransposition of the great arteries with intact ventricular septum,TGA/IVS)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行ASO的TGA/IVS患儿72例,依手术时年龄分为3组:I组年龄≤7 d,Ⅱ组年龄7~14 d,Ⅲ组年龄>14 d。回顾性分析各组术后围术期并发症、早期死亡、中期死亡及再次手术干预等情况。结果各组患儿在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膈肌麻痹、肺不张、肾功能衰竭、切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早期病死率分别为30.8%(8/26),11.1%(3/27)及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共61例出院患儿,随访率为91.8%(56/61)。3组各有1例因术后肺动脉狭窄需再次手术干预,3组再次手术干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组患者均无中期死亡,Ⅲ组中期病死率为6.7%(1/15)。结论 TGA/IVS患儿ASO术后早期病死率仍较高,中期预后好;手术年龄不是TGA/IVS手术时机的决定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 大动脉调转术 手术时机 预后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诊断新生儿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 被引量:2
18
作者 罗丹东 梁穗新 钟劲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033-2035,共3页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multislice spiral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MSCT)诊断新生儿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2例经手术证实为复杂型先天性心病新生儿,分析超声心动图(Echocardiography,ECG)、MSCT检查...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multislice spiral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MSCT)诊断新生儿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2例经手术证实为复杂型先天性心病新生儿,分析超声心动图(Echocardiography,ECG)、MSCT检查结果与术后诊断的符合情况。结果在所有畸形诊断中,ECG的准确性为91.2%,MSCT为93.4%,P=0.07,在大血管部分,ECG的准确性为85.8%,MSCT为91.5%,P=0.01。结论在所有畸形诊断中,MSCT的准确率与ECG没有差别,但在大血管部分MSCT的准确率高于ECG。MSCT对新生儿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有诊断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多层螺旋CT 超声心动图 新生儿
下载PDF
新生兔气管软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亮 庄建 +5 位作者 孙云霞 梁穗新 刘玉梅 孙新 陈燕玲 何少茹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294-2299,共6页
目的:探讨体外分离培养的新生兔气管软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通过酶消化法体外分离培养新生兔气管软骨细胞;倒置显微镜观察软骨细胞形态及生长状况;电镜观察软骨细胞超微结构;运用real-time PCR、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检... 目的:探讨体外分离培养的新生兔气管软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通过酶消化法体外分离培养新生兔气管软骨细胞;倒置显微镜观察软骨细胞形态及生长状况;电镜观察软骨细胞超微结构;运用real-time PCR、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检测气管软骨细胞分泌的细胞外基质成分。结果:体外分离、培养的兔气管软骨细胞呈短小三角形或不规则形贴壁生长。超微结构显示细胞较多突起,孔隙较多,胞质丰富,细胞器发达,细胞内可见大量蛋白分泌物。软骨细胞表达I、II型胶原、蛋白聚糖等,以II型胶原和蛋白聚糖表达为主。免疫细胞化学染色II型胶原和SOX9阳性,I型胶原弱阳性。甲苯胺蓝染色阳性。结论:适宜的酶消化单层培养法获得的新生兔气管软骨细胞具有分泌软骨细胞外基质成分的特性,可初步为体外构建组织工程气管治疗新生兔气管狭窄的实验研究提供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兔 气管软骨细胞 气管狭窄 种子细胞 组织工程气管
下载PDF
纤维支气管镜在婴儿呼吸系统疾病中的诊治价值 被引量:3
20
作者 何少茹 孙云霞 +5 位作者 谢衍铭 余宇辉 梁穗新 农绍汉 钟劲 钟敏泉 《小儿急救医学》 2005年第5期376-378,共3页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在婴儿呼吸系统疾病中的诊治价值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我院收治的52例婴儿行75例次的纤支镜检查及治疗,其中<1个月23例,1个月~1岁29例.结果明确诊断气道狭窄5例,食道气管瘘4例,肺出血5例;肺泡灌洗液细菌培养18例次...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在婴儿呼吸系统疾病中的诊治价值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我院收治的52例婴儿行75例次的纤支镜检查及治疗,其中<1个月23例,1个月~1岁29例.结果明确诊断气道狭窄5例,食道气管瘘4例,肺出血5例;肺泡灌洗液细菌培养18例次,13例次有细菌生长,阳性率72.2%;肺不张13例,以炎症为主(88.2%),治愈率为92.3%;难治性肺炎16例,治愈率87.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在小婴儿呼吸系统疾病中具有诊断及治疗双重作用,且其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支气管镜 婴儿 呼吸系统疾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