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POT-VEGETATION数据的张掖盆地植被覆盖变化动态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梁继运 万力 +1 位作者 金晓媚 胡光成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65-70,共6页
以1998-2006年9a的315景逐旬的SPOT-VEGETATION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利用趋势、差值等方法,分析了张掖盆地植被覆盖动态变化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张掖盆地植被年内变化趋势中,峰值由1998-2001年的6、7月份推移到2002-2006年的7、8月份,这... 以1998-2006年9a的315景逐旬的SPOT-VEGETATION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利用趋势、差值等方法,分析了张掖盆地植被覆盖动态变化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张掖盆地植被年内变化趋势中,峰值由1998-2001年的6、7月份推移到2002-2006年的7、8月份,这与黑河分水、张掖地区调整种植结构、夏禾作物种植面积减少、秋禾增加有关;1998-2006年间,年最大化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整体呈变好的趋势,但是月最大化NDVI的年际变化趋势在不同月份存在很大差异;年最大化NDVI与月最大化NDVI在每相邻两年间的变化均存在很大差异,植被退化与改善波动出现;年际间植被变化幅度大的区域均分布在人工植被发育的走廊平原,而变化幅度小的区域则分布在无植被或少植被的戈壁沙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植被指数 SPOT-VEGETATION 植被覆盖 张掖盆地
下载PDF
中国地热资源潜力评价 被引量:312
2
作者 王贵玲 张薇 +3 位作者 梁继运 蔺文静 刘志明 王婉丽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48-459,共12页
中国地热资源分布广泛,资源种类繁多,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和地带性。针对中国不同类型的地热资源,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分别对浅层地热能、水热型地热资源和干热岩资源进行了潜力评估,并对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经... 中国地热资源分布广泛,资源种类繁多,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和地带性。针对中国不同类型的地热资源,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分别对浅层地热能、水热型地热资源和干热岩资源进行了潜力评估,并对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环境效益进行了分析。我国地热资源量相对较为丰富,出露温泉2 334处,地热开采井5 818眼。水热型地热资源量折合标准煤12 500亿吨,每年可开采量折合标准煤18.65亿吨;336个地级以上城市浅层地热能资源每年可开采量折合标准煤7亿吨;干热岩远景资源量折合标准煤856万亿吨。目前我国地热资源每年利用量折合标准煤0.21亿吨,其中水热型地热资源开采率仅为0.2%,浅层地热能开采率仅为2.3%,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科学开发利用地热资源,每年可节煤10亿吨,其中336个地级以上城市浅层地热能资源高效利用每年可节煤2.5亿吨;地下热水资源高效利用每年可节煤7.5亿吨,地热资源节能减排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雾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热能 水热型地热资源 干热岩 地热资源评价
下载PDF
水均衡法验证蒸散量计算的可靠性——以张掖盆地为例 被引量:14
3
作者 金晓媚 万力 梁继运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99-303,共5页
蒸散量的计算方法有很多种,表面能量平衡系统(SEBS)是近年来应用较为广泛的计算蒸散量的方法之一。SEBS是应用卫星对地观测的可见光、近红外和热红外波段资料,结合实测气象数据或大气模式输出数据,根据表面能量平衡原理估算不同尺度的... 蒸散量的计算方法有很多种,表面能量平衡系统(SEBS)是近年来应用较为广泛的计算蒸散量的方法之一。SEBS是应用卫星对地观测的可见光、近红外和热红外波段资料,结合实测气象数据或大气模式输出数据,根据表面能量平衡原理估算不同尺度的地表大气湍流通量,从而估算地表相对蒸散的一种方法。将水文数据与遥感数据相结合,运用SEBS方法对张掖盆地的区域蒸散量进行了估算,并在水均衡原理的基础上,对蒸散量计算结果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SEBS方法计算的蒸散量与水均衡法计算出的蒸散量结果吻合较好,从而验证了SEBS方法计算盆地蒸散量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 SEBS 水均衡法 张掖盆地
下载PDF
我国主要沉积盆地CO_2地质储存的地热条件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3
4
作者 吴庆华 蔺文静 +2 位作者 梁继运 刘春雷 王贵玲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32-136,144,共6页
CO2地质储存是减少人类活动产生的CO2向大气排放的有效措施之一。目前CO2地质储存适宜性评价中仅把地热条件作为单一因子进行考虑,难以准确评价地热条件对CO2地质储存的影响,评价精度较差。为此本文采用加权法将地热条件三因素(大地热... CO2地质储存是减少人类活动产生的CO2向大气排放的有效措施之一。目前CO2地质储存适宜性评价中仅把地热条件作为单一因子进行考虑,难以准确评价地热条件对CO2地质储存的影响,评价精度较差。为此本文采用加权法将地热条件三因素(大地热流、地温梯度与地表年均气温)进行CO2地质储存适宜性评价,提高了精度。表明:我国总体上较适宜CO2地质储存,储存空间大。2.1%(8.5×104km2)沉积盆地适宜CO2地质储存,68.6%(274.0×104km2)较适宜,24.6%(98.4×104km2)一般适宜,4.7%较不适宜(18.7×104km2),无不适宜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盆地 CO2地质储存 地热条件 适宜性评价
下载PDF
甘肃张掖盆地区域蒸散量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金晓媚 万力 梁继运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69-574,共6页
表面能量平衡系统是应用卫星对地观测的可见光、近红外和热红外波段资料,结合实测气象数据或大气模式输出数据,根据表面能量平衡原理估算不同尺度的地表大气湍流通量,从而估算地表相对蒸散的一种方法.本文将水文数据与遥感数据相结合,... 表面能量平衡系统是应用卫星对地观测的可见光、近红外和热红外波段资料,结合实测气象数据或大气模式输出数据,根据表面能量平衡原理估算不同尺度的地表大气湍流通量,从而估算地表相对蒸散的一种方法.本文将水文数据与遥感数据相结合,对张掖盆地1990-2004年间的区域蒸散量进行了估算,统计了区域蒸散的年际变化规律,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张掖盆地的区域蒸散量呈逐年升高的趋势,这种增长趋势与黑河中游莺落峡、正义峡间的耗水量增加,张掖地区人口、GDP的增长及农田用地的增加有着良好的相关性.但最直接、最主要的因素为盆地耗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表面能量平衡系统 蒸散 耗水量 张掖盆地
下载PDF
华北平原中部典型区包气带水分时空动态变化特征 被引量:2
6
作者 汪丽芳 张冰 +3 位作者 王建中 刘敏 梁继运 马小雷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6年第3期105-108,共4页
[目的]研究包气带水分时空动态变化特征,为"四水转化"系统动态循环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土壤水分运动学中势能的观点,研究包气带水分、包气带水势随时间和深度的变化特征。[结果]季节不同,土壤水势整体分布差异明显。6—... [目的]研究包气带水分时空动态变化特征,为"四水转化"系统动态循环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土壤水分运动学中势能的观点,研究包气带水分、包气带水势随时间和深度的变化特征。[结果]季节不同,土壤水势整体分布差异明显。6—8月土壤水势最高,局部地段甚至达到饱和,12月至翌年3月土壤水势最低。地面0—50cm深度土壤含水量受季节影响非常大,土壤水势激烈变化;50cm深度以下土壤含水量基本不受季节交替影响,50—140cm土壤水势相对稳定;140cm以下只受重力势作用。[结论]降雨、灌溉、蒸发、地下水埋深等因素均能引起土壤剖面土壤水势分布发生变化,从而实现入渗型、蒸发型、蒸发—入渗型、下渗—上渗型、下渗—上渗—入渗型等土壤水分运动状态的相互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气带 含水量 土壤水势 时空变化
下载PDF
地热回灌条件下流体可采量评价方法 被引量:9
7
作者 刘志明 梁继运 刘春雷 《地下水》 2016年第2期61-63,共3页
通过尝试运用回灌条件下单井开采权益保护半径的方法和热突破公式计算回灌条件下流体可开采量,形成了回灌条件下流体可开采量评价体系。并进行了实例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回灌温度的增大,越不易于发生热突破,其流体可开采量也迅速增大。
关键词 地热 回灌 流体 可开采量 单井开采权益保护半径 热突破 评价 方法
下载PDF
地下式人工快速渗滤系统的室内砂柱试验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薛亮 梁继运 +1 位作者 李娟 薛强 《污染防治技术》 CAS 2005年第4期14-18,53,共6页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其经济、高效、适于分散点源污水处理的特点,已在我国南方得到广泛的应用。为了解决应用于北方的"过冬问题",设想采用地下构建来维持系统的正常运行。采用室内砂柱试验的方法对地下式构建人工快滤系统进行模...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其经济、高效、适于分散点源污水处理的特点,已在我国南方得到广泛的应用。为了解决应用于北方的"过冬问题",设想采用地下构建来维持系统的正常运行。采用室内砂柱试验的方法对地下式构建人工快滤系统进行模拟,测定了系统的COD、NH_4^+-N、TN、TP等水质指标,验证了系统的出水水质情况。针对试验中出现的复氧、堵塞问题,分别提出了对系统增加预曝气和多级并联反冲洗的改进意见。同时,从出水水质的角度给出了水力负荷周期的推荐值。由于该系统是一种新型的水处理技术,所以将之与曝气生物滤池进行了对比,指出了各自的优缺点,以增强对地下式CRI系统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构建 人工快滤 复氧 堵塞 曝气生物滤池
下载PDF
黑河中游地区区域蒸散量的时间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7
9
作者 金晓媚 梁继运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8-92,共5页
表面能量平衡系统是应用卫星对地观测的可见光、近红外和热红外波段资料,结合实测气象数据或大气模式输出数据,根据表面能量平衡原理估算不同尺度的地表大气湍流通量,从而估算地表相对蒸散的一种方法。本文将水文数据与遥感数据相结合,... 表面能量平衡系统是应用卫星对地观测的可见光、近红外和热红外波段资料,结合实测气象数据或大气模式输出数据,根据表面能量平衡原理估算不同尺度的地表大气湍流通量,从而估算地表相对蒸散的一种方法。本文将水文数据与遥感数据相结合,对张掖盆地1990-2004年间的区域蒸散量进行了估算,评价了区域蒸散的年际变化规律,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张掖盆地的区域蒸散量呈逐年升高的趋势,这种增长趋势与黑河中游莺落峡、正义峡间的耗水量增加,张掖地区人口、GDP的增长及农田用地的增加有着良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表面能量平衡系统 蒸散 耗水量 张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