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发症防治中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刘奕强 陈晓东 +2 位作者 梁翔空 梁琼仙 邓卫 《医疗装备》 2024年第1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维持性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并发症防治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22年4月至2023年2月于医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并发AVF患者272例,通过二维超声观察桡动脉、头静脉及瘘口处的血管壁及管腔内外回声表现,...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维持性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并发症防治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22年4月至2023年2月于医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并发AVF患者272例,通过二维超声观察桡动脉、头静脉及瘘口处的血管壁及管腔内外回声表现,再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血流速度、血流阻力指数及血流充盈量。结果272例AVF患者中,动静脉内瘘通畅108例(39.70%),动静脉内瘘异常164例(60.30%)。其中头静脉狭窄74例,头静脉瘤样扩张58例,血栓形成13例,窃血综合征11例,吻合口狭窄4例,瘘口周围血肿3例,假性动脉瘤1例。动静脉内瘘通畅及异常患者的阻力指数(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静脉内瘘通畅者的桡动脉内径、血流峰值流速、吻合口直径、肱动脉血流量均高于动静脉内瘘异常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实时动态观察动静脉内瘘血管形态和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对临床评估动静脉内瘘结构功能、并发症诊断及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自体动静脉内瘘 血液透析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评定中的临床价值
2
作者 刘奕强 吕启钊 梁翔空 《糖尿病新世界》 2023年第14期183-186,共4页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3年1月广东省开平市中心医院功能科诊治的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80例为研究组,选择同期本院具有下肢血管病变的非糖尿病患者80例为对照...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3年1月广东省开平市中心医院功能科诊治的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80例为研究组,选择同期本院具有下肢血管病变的非糖尿病患者80例为对照组,全部研究对象均予以下肢动脉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的斑块形成率,比较两组的收缩期流速峰值、血流阻力指数、内中膜厚度、下肢动脉内径指标。结果研究组的下肢动脉斑块形成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股总动脉的血管内径、收缩期流速峰值分别为(5.8±0.4)mm、(71.2±7.4)cm/s,小于对照组的(7.6±0.8)mm、(96.6±8.6)cm/s,血流阻力指数、内中膜厚度分别为(1.9±0.3)、(5.7±0.8)mm,大于对照组的(0.4±0.1)、(2.3±0.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股总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胫前动脉、足背动脉的血管内径、收缩期流速峰值小于对照组,血流阻力指数、内中膜厚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予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方便及时为临床提供下肢血管病变诊断依据,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2型糖尿病 下肢血管病变 诊断
下载PDF
普通超声引导下长轴平面内联合改良式塞丁格技术在化疗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梁翔空 关瑞芬 +1 位作者 袁俏娴 于玲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466-469,共4页
目的:分析普通超声引导下长轴平面内联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和传统PICC置管术对化疗患者静脉置管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180例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选取传统的PICC置管方法,观察组选取普通超声引导下长轴... 目的:分析普通超声引导下长轴平面内联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和传统PICC置管术对化疗患者静脉置管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180例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选取传统的PICC置管方法,观察组选取普通超声引导下长轴平面内联合改良塞丁格技术置管方法。比较2组一次穿刺和置管成功率,PICC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操作时间和费用。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8.89%)、一次置管成功率(98.89%)均高于对照组(87.78%、86.67%)(P<0.05);观察组置管期间并发症总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42.22%)(P<0.05);观察组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2组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PICC置管方法相比,选取普通超声引导下长轴平面内联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应用效果更好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超声引导下长轴平面内联合改良塞丁格技术 传统PICC置管方法 化疗 效果
下载PDF
右位主动脉弓的产前超声诊断 被引量:1
4
作者 梁翔空 陈兰芳 +1 位作者 梁锋沛 陈秋妍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2期194-197,共4页
目的探讨胎儿右位主动脉弓(RAA)的典型超声声像图表现的诊断价值,以提高其产前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8年于4家医院诊断并在产后明确的RAA病例的声像图特征及其产后随访情况。结果 78例胎儿时期诊断为RAA的病例中,有37... 目的探讨胎儿右位主动脉弓(RAA)的典型超声声像图表现的诊断价值,以提高其产前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8年于4家医院诊断并在产后明确的RAA病例的声像图特征及其产后随访情况。结果 78例胎儿时期诊断为RAA的病例中,有37例在产后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或CT检查明确诊断,其中RAA合并迷走左锁骨下动脉(RAA-ALSA)24例,RAA合并镜像分支(RAA-MI)10例;在三血管-气管切面中出现"U"型结构的胎儿约占78.4%,其中RAA伴迷走左锁骨下动脉、左后位动脉导管(RAA/ALSA/LPDA)24例(82.4%),DAA 3例(10.3%),RAA伴镜像分支、左后位动脉导管(RAA/MI/LPDA)2例(6.9%)。出现"U"型结构的病例均伴有完全性血管环形成,而"V"形结构在37例胎儿中的显现率为5.4%,所有胎儿均未发现血管环形成。另外,有6例(16.2%)胎儿既不出现"U"型结构,也不出现"V"形结构,均为右位主动脉弓合并左前位动脉导管,且无血管环形成。此外,RAA与心内结构畸形具有一定相关性。12例合并心内畸形,其中不形成血管环的胎儿合并心内畸形率约66.7%,且多合并复杂心内畸形。形成血管环的右位主动脉弓合并心内畸形率约13.8%,主要与简单先天性心脏病相关。结论研究发现三血管-气管切面出现"V"形结构仅仅意味着主动脉弓横部和动脉导管指向胸部的同一侧,而出现"U"形结构则是血管环形成的标,血管环形成与否也与是否合并心内畸形关系密切,为右位主动脉弓的产前诊断和判断预后提供指导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超声心动图 血管环 右主动脉弓 先天性心脏病
下载PDF
超声检查胎儿小脑延髓池增宽的价值 被引量:4
5
作者 刘干 李国宏 +2 位作者 梁翔空 谭步巧 陈锦垣 《临床医学工程》 2016年第11期1431-1432,共2页
目的探讨超声在胎儿小脑延髓池增宽疾病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有效提高孕妇妊娠期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疾病检出率。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经初步诊断怀疑为胎儿小脑延髓池增宽的孕妇120例,按照检查方式的不同,平均分为对... 目的探讨超声在胎儿小脑延髓池增宽疾病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有效提高孕妇妊娠期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疾病检出率。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经初步诊断怀疑为胎儿小脑延髓池增宽的孕妇120例,按照检查方式的不同,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超声技术进行检查,观察组采用核磁共振与超声联合进行检查,分析比较检查结果与随访结果。结果 48例为单纯小脑延髓池增宽,44例随访至产前恢复正常;3例合并羊水过多引产;6例为增宽合并其他结构异常,2例为合并单脐动脉,随访至39周恢复正常;1例合并颅内肿囊引产,2例合并心内膜垫缺损引产,1例合并右脑室后角增宽,随访至39周恢复正常;5例为Dandy-walker畸形,1例为Dandy-walker变异;两组临床检查准确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孕妇进行胎儿小脑延髓池检查时,超声能有效反映胎儿小脑延髓池增宽情况以及其他异常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胎儿 增宽 畸形 超声 小脑延髓池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临床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国宏 关永祥 梁翔空 《当代医学》 2013年第21期54-55,共2页
目的探讨在超声引导下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08年5月-2012年5月诊治的可疑前列腺癌患者140例,所有患者均采取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方法进行诊断鉴别,经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前列腺局灶性病变部位、大... 目的探讨在超声引导下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08年5月-2012年5月诊治的可疑前列腺癌患者140例,所有患者均采取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方法进行诊断鉴别,经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前列腺局灶性病变部位、大小、数目、回声特征及彩色多普勒血流等情况,对结果进行记录并分析,观察诊断效果。结果经分析得知,诊断为前列腺癌54例(38.6%),前列腺增生47例(33.6%),前列腺上皮肉瘤26例(18.6%),结核13例(9.3%)。患者均有术中疼痛或不适感,但均能耐受,术后血尿、血便、发热、尿痛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上述症状经止血、消炎对症处理后缓解,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安全可靠,可有效提高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对前列腺疾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直肠超声 前列腺 穿刺活检
下载PDF
放疗后心脏功能的组织多普勒超声评价分析
7
作者 李国宏 谭步巧 梁翔空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5期146-147,共2页
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超声对放疗后心脏功能的评价效果。方法将恶性肿瘤患者206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组各103例。研究组行放疗治疗;对照组放化疗联合治疗。1个月均使用组织多普勒超声检查心脏。结果研究组患者舒张期运动速度峰值、三尖... 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超声对放疗后心脏功能的评价效果。方法将恶性肿瘤患者206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组各103例。研究组行放疗治疗;对照组放化疗联合治疗。1个月均使用组织多普勒超声检查心脏。结果研究组患者舒张期运动速度峰值、三尖瓣运动速度峰值、心房收缩期运动速度峰值较对照组患者的明显较高,(P<0.05);研究组患者Am较对照组患者的Am明显要低,(t=2.35,P<0.05)。结论组织多普勒超声对心脏具有高速度分辨力,可及时、准确的评价放疗对心脏功能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功能 组织多普勒超声 放疗
下载PDF
温柔分娩集束化护理对高龄合并宫内胎儿异常孕妇分娩效果及围产期产妇心理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赖荣娣 沈宇清 +2 位作者 张翠雁 张惠玲 梁翔空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第3期375-377,共3页
目的观察温柔分娩集束化护理模式对高龄合并宫内胎儿异常孕妇分娩效果及围产期产妇心理的影响。方法选取高龄合并宫内胎儿异常的孕妇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0)。观察组孕妇实施集束化的温柔分娩助产管理模式,对照组孕妇... 目的观察温柔分娩集束化护理模式对高龄合并宫内胎儿异常孕妇分娩效果及围产期产妇心理的影响。方法选取高龄合并宫内胎儿异常的孕妇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0)。观察组孕妇实施集束化的温柔分娩助产管理模式,对照组孕妇采用传统助产管理模式,比较两组简化分娩自我效能量表(CBSEI-32)、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分娩应对量表(CCB)、中文版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简式量表(BSES-SF)评分,以及产后心理异常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CBSEI-32、CCB、BSES-SF评分均高于对照组,VAS评分、复杂性哀伤和产后抑郁的发生率则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两组产妇创伤后应激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柔分娩集束化模式能够提高高龄合并胎儿异常孕妇的分娩效果,并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胎儿 高龄产妇 产后精神心理
下载PDF
HIE新生儿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脑白质密度及相关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6
9
作者 黄月爱 梁翔空 曾玲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第4期492-494,共3页
目的观察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新生儿大脑中动脉中央支血流动力学、脑白质密度、血清特异烯醇化酶及相关炎症因子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多普勒超声监测3组新生儿(包括HIE中度组、重度组和健康对照组)大脑中动脉中央支的舒张... 目的观察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新生儿大脑中动脉中央支血流动力学、脑白质密度、血清特异烯醇化酶及相关炎症因子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多普勒超声监测3组新生儿(包括HIE中度组、重度组和健康对照组)大脑中动脉中央支的舒张期血液流速(Vd)、收缩期峰值血液流速(Vs)、平均血液流速(Vm)和阻力指数(RI),并测定其脑白质密度、血清特异烯醇化酶及TNF-α、IL-1β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中度组和重度组新生儿大脑中动脉中央支Vd、Vs、Vm、脑白质密度均明显降低,RI、血清特异烯醇化酶及TNF-α、IL-1β的mRNA表达水平则明显升高,且以重度组为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测量HIE新生儿大脑中动脉中央支血流动力学、脑白质密度、血清特异烯醇化酶及TNF-α、IL-1βmRNA的表达水平有助于对HIE病情进行判断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超声多普勒 血流动力学 脑白质密度 特异烯醇化酶 炎症因子
下载PDF
经阴道超声与核磁共振成像在非肿瘤性卵巢疾病诊断中的比较 被引量:2
10
作者 梁翔空 李国宏 +2 位作者 杨佩娴 李月嫦 黄晓健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第6期710-712,共3页
目的比较经阴道超声与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在诊断非肿瘤性卵巢疾病的效率差异。方法分析及对比228例非肿瘤性卵巢疾病患者经阴道超声与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确诊率、误诊率和漏诊率。结果 228例中属子宫内膜异位囊肿90例、卵巢异位妊娠55例... 目的比较经阴道超声与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在诊断非肿瘤性卵巢疾病的效率差异。方法分析及对比228例非肿瘤性卵巢疾病患者经阴道超声与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确诊率、误诊率和漏诊率。结果 228例中属子宫内膜异位囊肿90例、卵巢异位妊娠55例、输卵管卵巢脓肿32例、卵巢破裂26例、卵巢囊肿蒂扭转25例。核磁共振成像对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卵巢异位妊娠、输卵管卵巢脓肿的确诊率明显高于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输卵管卵巢脓肿的误诊率低于经阴道超声检查(均P<0.05)。结论经阴道超声与核磁共振成像检查非肿瘤性卵巢疾病均适合作为诊断卵巢疾病的方法,但核磁共振成像在部分非肿瘤性卵巢疾病的诊断优于经阴道超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超声 核磁共振成像 卵巢疾病 诊断效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