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肝癌根治术治疗原发性肝癌30例 被引量:13
1
作者 梁裕团 戎祯祥 +1 位作者 麦显强 张少凌 《安徽医药》 CAS 2019年第11期2207-2210,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癌根治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及对炎性因子、纤维化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佛山市顺德区新容奇医院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病人60例,其中30例采用腹腔镜肝癌根治术治疗(腹腔镜组),另30例接受...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癌根治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及对炎性因子、纤维化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佛山市顺德区新容奇医院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病人60例,其中30例采用腹腔镜肝癌根治术治疗(腹腔镜组),另30例接受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开腹组);对比两组的术中术后恢复情况、血清炎症介质及纤维化指标、病人的生活质量。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249.6±38.1)min长于开腹组(222.0±35.8)min(t=2.892,P=0.005),腹腔镜组手术出血量(298.0±55.6)mL、手术切口长度(5.9±1.6)cm、住院时间(7.3±1.6)d均低于开腹组[(410.4±86.5)mL、(24.1±3.8)cm、(12.5±2.8)d](t=-5.987、t=-24.177、t=-8.832,均P=0.000);术后1天,腹腔镜组IL-6(11.83±1.85)pg/mL、IL-10(26.71±5.90)pg/mL、TNF-α(4.78±1.83)ng/mL水平均低于开腹组[(13.78±2.26)pg/mL、(33.85±7.24)pg/mL、(5.92±2.00)ng/mL](t=-3.657、P=0.000,t=-4.187、P=0.000,t=-2.303,P=0.025),IL-2(4.20±1.14)高于开腹组(3.52±1.09)μg/L(t=2.361,P=0.022),腹腔镜组PⅢP(10.76±2.09)ng/L、HA(88.59±13.08)μg/L、PCⅠP(128.6±19.5)水平均低于开腹组[(12.48±2.75)ng/L、(101.63±16.71)μg/L、(142.8±22.1)μg/L](t=-2.727、P=0.008,t=-3.366、P=0.001,t=-2.639,P=0.011);术后3个月,腹腔镜组躯体功能(52.1±6.7)分、心理功能(49.8±5.1)分、症状及副作用(24.8±3.0)分、社会功能(29.8±5.2)分及生存质量总分(154.0±14.9)分高于开腹组[(48.4±6.2)、(46.1±5.5)、(22.6±3.2)、(25.9±5.5)(145.0±15.2)分](t=2.220、P=0.030,t=2.702、P=0.009,t=2.747,P=0.008,t=2.822,P=0.007,t=2.316,P=0.024)。结论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治疗的优势在于创伤小、炎症反应轻、对血清纤维化指标影响小、有利于提高病人术后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腹腔镜检查 剖腹术 生活质量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0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自固定补片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中铺置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25
2
作者 麦显强 戎祯祥 +3 位作者 熊焰 汤捷 管建松 梁裕团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2315-2319,共5页
目的探讨新型自固定补片在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TEP)中的铺置方式及最佳操作方法。方法由同一术者行TEP手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80例,按照自固定补片不同的铺置方法分为A、B、C、D 4组,各组患者在年龄、疝类型上差异均无统... 目的探讨新型自固定补片在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TEP)中的铺置方式及最佳操作方法。方法由同一术者行TEP手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80例,按照自固定补片不同的铺置方法分为A、B、C、D 4组,各组患者在年龄、疝类型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手术中自固定补片不同的铺置方法所需的铺置补片耗时、操作难易程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等,分析不同铺置方法的差异,从而得出最佳的铺置方法。结果在铺置补片耗时及总手术时间上,D组和A、B、C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D组的铺置方法(上下折叠前于补片表面覆盖一薄膜再卷曲折叠后送入腹股沟区再展开的方法),能快速展开及平铺自固定补片,从而铺置补片时间大大缩短,术后随访,疝复发、血清肿、异物感等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与其他铺置补片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固定补片在TEP术中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尤其无需疝修补钉钉合等操作,避免了对盆璧神经的损伤,减少了术后疼痛;自固定补片植入腹膜外间隙前需进行一定的预处理,主要可标识补片各点、各种折叠方法等,根据目前经验,将自固定补片表面加铺薄膜后再卷曲送入腹膜外间隙,有利于铺置补片的操作,使展开补片更加快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自固定补片 腹腔镜手术 疝修补术 补片铺置方法
下载PDF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刘慧军 熊焰 +4 位作者 戎祯祥 钟健 管建松 麦显强 梁裕团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5年第6期582-584,共3页
目的探讨胆道镜下肝胆管切开取石术与开腹高位胆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5例肝胆管结石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76例,对照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腹高位胆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胆道镜下肝... 目的探讨胆道镜下肝胆管切开取石术与开腹高位胆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5例肝胆管结石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76例,对照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腹高位胆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胆道镜下肝胆管切口取石术治疗,两组患者均行T管引流术,对比两组术后结石残余率、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结石残余率、复发率及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3.42%,高于对照组的81.63%(P<0.05)。结论胆道镜下肝胆管切口取石术治疗肝胆管结石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结石残余率及复发率,且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胆管结石 肝胆管切开取石术 胆道镜 开腹高位胆管切开取石术
下载PDF
超声引导进入腹膜外间隙方法在腹腔镜腹膜外疝修补术中的应用
4
作者 梁裕团 戎祯祥 +4 位作者 熊焰 麦显强 龚捷 温炽秀 陈文杰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324-327,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进入腹膜外间隙方法在腹腔镜腹膜外疝修补术中应用价值。方法90例腹股沟疝患者分别采用超声引导进入腹膜外间隙方法(A组,注入亚甲蓝;B组,注入生理盐水)及传统腹腔镜手术(C组),比较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评分、...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进入腹膜外间隙方法在腹腔镜腹膜外疝修补术中应用价值。方法90例腹股沟疝患者分别采用超声引导进入腹膜外间隙方法(A组,注入亚甲蓝;B组,注入生理盐水)及传统腹腔镜手术(C组),比较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等差异。结果3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疼痛评分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而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进入腹膜外间隙方法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促进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腹腔镜 腹膜外疝修补术 超声引导
下载PDF
多学科协作综合医疗在消化门诊患者负面情绪改善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管建松 戎祯祥 +1 位作者 梁裕团 麦显强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13期28-30,34,共4页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综合医疗(MDT)在消化门诊患者负面情绪改善的效果。方法将我院门诊2017年7~12月就诊的80例伴心理障碍消化疾病患者作为研究组,2017年1~6月就诊的75例伴心理障碍消化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接受传统诊疗服务,研究...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综合医疗(MDT)在消化门诊患者负面情绪改善的效果。方法将我院门诊2017年7~12月就诊的80例伴心理障碍消化疾病患者作为研究组,2017年1~6月就诊的75例伴心理障碍消化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接受传统诊疗服务,研究组采用MDT模式干预,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01);研究组治疗后的SAS及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治疗后的SF-36总分高于治疗前,研究组治疗后的生理功能(PF)、总体健康(GH)、活力(VT)、精神健康(MH)及总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GH、VT、MH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DT模式在消化门诊应用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提升健康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协助综合医疗 消化门诊 负面情绪 效果
下载PDF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与调节性T细胞的关系 被引量:5
6
作者 钟健 邢窕思 +1 位作者 熊焰 梁裕团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5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的关系。方法收集35例TAO患者,以35例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患者作为阳性对照组,35例健康人作为阴性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reg及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的关系。方法收集35例TAO患者,以35例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患者作为阳性对照组,35例健康人作为阴性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reg及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白介素10(IL-10)百分含量;采用ELISA法检测胞浆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CANCA)和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ANCA),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AO组患者Treg及TGF-β1均显著升高(P<0.05),而ASO组患者Treg及TGF-β1则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三组间Treg及TGF-β1两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reg及TGF-β1不同,TAO及ASO组患者IL-10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且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AO及ASO组患者CANCA及PANCA均呈不同程度升高,且TAO患者CANCA及PANCA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ASO组患者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Treg、TGF-β1及IL-10三者任意一者均与CANCA及PANCA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结论 Treg及TGF-β1升高可能参与TAO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调节性T细胞 抗中性粒细胞 细胞因子
下载PDF
内镜联合单孔腹腔镜技术切除胃肠道肿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慧军 戎祯祥 +5 位作者 熊焰 管建松 王福全 钟健 麦显强 梁裕团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联合经脐单孔腹腔镜技术切除胃肠道肿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拟行腹腔镜胃肠道肿瘤手术的患者共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患者实行内镜联合单孔腹腔镜技术切除胃肠道肿瘤,对照组则采用... 目的探讨内镜联合经脐单孔腹腔镜技术切除胃肠道肿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拟行腹腔镜胃肠道肿瘤手术的患者共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患者实行内镜联合单孔腹腔镜技术切除胃肠道肿瘤,对照组则采用多孔腹腔镜和开腹手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术后恢复情况及医疗费用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而且观察组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内镜联合经脐单孔腹腔镜技术切除胃肠道肿瘤有效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单孔腹腔镜技术 胃肠道肿瘤
下载PDF
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扶镜技巧 被引量:2
8
作者 管建松 戎祯祥 +4 位作者 熊焰 钟健 官伟军 麦显强 梁裕团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3年第2期156-157,F0003,共3页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手术中扶镜手的作用及相关技巧。方法总结2010年11月至2012年05月时间段内我院进行的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补片植入术(TEP)中的扶镜经验(总共67例,其中包括斜疝43例,直疝22例,股疝2例)。结果...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手术中扶镜手的作用及相关技巧。方法总结2010年11月至2012年05月时间段内我院进行的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补片植入术(TEP)中的扶镜经验(总共67例,其中包括斜疝43例,直疝22例,股疝2例)。结果全部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严重并发症。结论了解术者操作习惯、了解TEP手术的特点及熟知手术步骤是配合术者进行手术的重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TEP) 扶镜技巧
下载PDF
珠三角地区基层医院消化专科多学科协作综合医疗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9
作者 管建松 戎祯祥 +2 位作者 梁裕团 麦显强 邱翠英 《黑龙江医学》 2017年第11期1126-1127,共2页
目的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实力不断提高,而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过程中,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医疗矛盾日益激化,无法满足医患双方对于医疗流程和整体治疗效果的需求。医疗模式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提出的"多学科... 目的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实力不断提高,而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过程中,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医疗矛盾日益激化,无法满足医患双方对于医疗流程和整体治疗效果的需求。医疗模式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提出的"多学科协作综合医疗模式(MDT)"是解决了医疗关系中的理论方法之一。该模式的推广可以缓解珠江三角洲医疗环境不协调发展,也可以为全国与珠江三角洲相似的地区的医疗改革提供借鉴。方法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以消化专科的多学科协作综合医疗模式为基础,此后通过"以一带十,局部带动整体",带动珠江三角洲多学科协作综合医疗模式试行,观察社会医疗环境的变化。结果在"多学科协作综合医疗模式"试行之后,群众日益趋向于在当地县级医院就诊,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就医难"问题,简化患者就医的程序;其次,极大缓解了三甲医院的就医环境。结论珠三角地区基层医院消化专科"多学科协作综合医疗模式"的建立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消化系统疾病 多学科协作综合医疗模式
下载PDF
自动痔疮套扎术联合LigaSure痔切除术治疗Ⅱ、Ⅲ度混合痔58例 被引量:16
10
作者 梁裕团 戎祯祥 +7 位作者 熊焰 刘慧军 钟健 吴少宏 麦显强 龚捷 张少凌 温炽秀 《安徽医药》 CAS 2022年第2期343-346,共4页
目的观察自动痔疮套扎术(RPH)联合LigaSure痔切除术治疗Ⅱ、Ⅲ度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顺德新容奇医院收治的Ⅱ、Ⅲ度混合痔病人120例,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接受RPH术联合LigaSure痔切除术... 目的观察自动痔疮套扎术(RPH)联合LigaSure痔切除术治疗Ⅱ、Ⅲ度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顺德新容奇医院收治的Ⅱ、Ⅲ度混合痔病人120例,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接受RPH术联合LigaSure痔切除术治疗)58例及对照组[接受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62例。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术后疼痛、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术后出血、肛门失禁、术后复发、术后肛门狭窄等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26.93±4.29)min比(43.81±8.83)min]、术中出血量[(4.00±2.42)mL比(19.31±5.34)mL]、住院天数[(5.90±0.76)d比(7.55±1.14)d]、住院费用[(7587.64±101.64)元比(7990.19±123.44)元]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术后出血、肛门失禁、术后复发、术后肛门狭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1、2、3天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4、7天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RPH联合Lig⁃aSure痔切除应用于Ⅱ、Ⅲ度混合痔病人安全、有效,与PPH联合痔外剥内扎术相比,有助缩短手术时间及减少术中出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痔切除术 自动痔疮套扎术 LigaSure痔切除术 混合痔
下载PDF
腹腔镜肝癌根治术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对NGF、MMP-13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4
11
作者 梁裕团 戎祯祥 +1 位作者 麦显强 张少凌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9年第4期611-615,共5页
目的:研究腹腔镜肝癌根治术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基质金属蛋白酶-1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3,MMP-13)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5例,分别采... 目的:研究腹腔镜肝癌根治术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基质金属蛋白酶-1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3,MMP-13)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5例,分别采用开腹肝癌切除术(对照组)和腹腔镜肝癌根治术(观察组),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排气时间、拔管时间、绝对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3 d时,观察组患者MMP-13、ICAM-1、NGF、PⅢP、PCT水平低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随访1年后,观察组患者复发率和转移率分别为15. 15%、3. 03%;对照组分别为28. 13%、12. 50%;观察组患者复发率和转移率低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 05)。结论:腹腔镜肝癌根治术较开腹肝癌切除术治疗肝癌更有利于促进肝功能的恢复,可降低MMP-13及NGF水平,且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但复发率和转移率比较,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肝癌根治术 原发性肝癌 肝功能
下载PDF
MDT模式在结直肠癌精准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12
作者 梁裕团 戎祯祥 +1 位作者 麦显强 张少凌 《吉林医学》 CAS 2018年第12期2365-2366,共2页
目的:探讨并分析MDT(多学科协作诊治)模式在结直肠癌精准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70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模式,观察组应用MDT模式。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数据,包括住院时... 目的:探讨并分析MDT(多学科协作诊治)模式在结直肠癌精准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70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模式,观察组应用MDT模式。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数据,包括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患者的满意度以及两组患者的肿瘤转移和复发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住院时间、围手术期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三项指标均短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和放化疗并发症发生率两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的肿瘤转移率和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MDT模式在结直肠癌精准个体化治疗中具有高价值,可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提升患者满意度,在降低并发症复发率和肿瘤转移率等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因而可以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DT模式 结直肠癌 个体化治疗 应用价值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环状混合痔围手术期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梁裕团 戎祯祥 +5 位作者 熊焰 刘慧军 麦显强 胡兰珍 龚捷 张少凌 《黑龙江医学》 2019年第6期568-570,共3页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环状混合痔围手术期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佛山市顺德区新容奇医院收治的15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应用加科康复外科理念实验组)与对照组(传统围手术期实验组),每组...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环状混合痔围手术期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佛山市顺德区新容奇医院收治的15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应用加科康复外科理念实验组)与对照组(传统围手术期实验组),每组各75例。比较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疼痛、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术后患者满意度等因素。结果实验组患者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疼痛、术后尿潴留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应用有利于环状混合痔患者的术后恢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环状混合痔
下载PDF
LigaSure痔切除术与Ferguson痔切除术治疗脱垂性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1
14
作者 梁裕团 戎祯祥 +7 位作者 熊焰 刘慧军 钟健 吴少宏 麦显强 龚捷 董建锋 温炽秀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2021年第4期8-14,共7页
目的比较LigaSure痔切除术与Ferguson痔切除术治疗脱垂性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新容奇医院收治的120例脱垂性混合痔患者,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接受LigaSure痔切除术,n=60)及对照... 目的比较LigaSure痔切除术与Ferguson痔切除术治疗脱垂性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新容奇医院收治的120例脱垂性混合痔患者,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接受LigaSure痔切除术,n=60)及对照组(接受Ferguson痔切除术,n=60)。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以及术后尿潴留、术后出血、切口感染、术后复发、肛门狭窄发生率等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有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尿潴留、术后出血、切口感染、术后复发、肛门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2、3、7、14天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静息压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LigaSure痔切除术应用于脱垂性混合痔患者安全、有效,与Ferguson痔切除术相比,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有利于患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gaSure痔切除术 Ferguson痔切除术 脱垂 混合痔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学习曲线 被引量:13
15
作者 管建松 戎祯祥 +4 位作者 郑小平 刘慧军 官伟军 麦显强 梁裕团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2年第4期30-33,共4页
目的针对已经熟练掌握腹腔镜操作基础的外科医师,探讨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TEP)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2年1月由同一术者行TEP治疗腹股沟疝患者50例,按开展手术的时间先后顺序分为A、B、C、D、E组,每组1... 目的针对已经熟练掌握腹腔镜操作基础的外科医师,探讨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TEP)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2年1月由同一术者行TEP治疗腹股沟疝患者50例,按开展手术的时间先后顺序分为A、B、C、D、E组,每组10例患者,每10例做一次阶段总结。各组患者在年龄、疝类型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析不同阶段的手术效果的差异。结果手术时间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977,P=0.000),在手术时间上A、B组和C、D、E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E三组患者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20例患者后,后三个阶段术中出血、腹膜分破、层次走错等现象明显减少,从而手术时间也随之缩短。结论学习TEP手术是个渐进的过程,具备腹腔镜操作基础的术者完成约30例后开始熟悉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疝修补的手术入路,从而进一步缩短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腹腔镜 疝修补术 学习曲线
原文传递
自固定补片在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中的应用前景及放置技巧 被引量:9
16
作者 管建松 戎祯祥 +4 位作者 汤捷 梁裕团 张少凌 李盛海 麦显强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4期1-4,共4页
目的研究自固定补片在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中的应用前景并总结术中补片放置的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新容奇医院由同一术者行TEP治疗腹股沟疝患者150例临床资料,按使用补片的不同分为A、B、C... 目的研究自固定补片在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中的应用前景并总结术中补片放置的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新容奇医院由同一术者行TEP治疗腹股沟疝患者150例临床资料,按使用补片的不同分为A、B、C组,A组使用聚丙烯外科补片,B组使用聚酯塑形解剖补片,C组使用聚丙烯和聚乳酸复合自固定补片,每组患者50例,比较患者应用不同补片在术后复发,术区疼痛的差异。结果各组患者年龄、疝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738,χ2=0.474,P=0.180、0.976),各组患者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13,P=0.365),但在需要钉合固定和自固定补片术区疼能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17,P=0.049),术中钉合补片是术后疼痛一个重要因素,此外自固定补片费用较高,手术时间C组也较A、B二组长。结论 TEP术式在双侧疝,巨大疝环等补片需要固定时,应用自固定补片比钉合固定补片在减轻术后疼痛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并且自固定补片不仅没有增加术后复发率,并且手术费用也没有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疝修补术 自固定补片 放置技巧
原文传递
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治疗胃穿孔术后胃肠动力恢复情况比较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钟健 梁裕团 +2 位作者 熊焰 罗正锋 戎祯祥 《黑龙江中医药》 2019年第2期234-235,共2页
目的:对比腹腔镜修补术、开腹修补术治疗胃穿孔后患者胃肠动力恢复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8年8月中的60例胃穿孔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患者接受手术的不同方式进行分组,腹腔镜组30例实施腹腔镜修补术,开腹组30例实施开腹修补术,... 目的:对比腹腔镜修补术、开腹修补术治疗胃穿孔后患者胃肠动力恢复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8年8月中的60例胃穿孔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患者接受手术的不同方式进行分组,腹腔镜组30例实施腹腔镜修补术,开腹组30例实施开腹修补术,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及术后胃肠动力恢复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术后肛门开始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均短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1、7天疼痛评分均优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开腹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6.67%,P<0.05。结论:腹腔镜修补术治疗胃穿孔的效果要优于开腹修补术,能够更明显加快恢复术后胃肠动力,促进患者恢复,可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穿孔 腹腔镜修补术 开腹修补术 治疗 胃肠动力 恢复
原文传递
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经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随访无结石复发时间 被引量:3
18
作者 管建松 戎祯祥 +1 位作者 梁裕团 麦显强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8年第4期34-37,共4页
目的随访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经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LCBDE)后无结石复发时间,了解老年LCBDE术后复发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佛山市顺德容桂街道新容奇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92例临床资料及随访... 目的随访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经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LCBDE)后无结石复发时间,了解老年LCBDE术后复发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佛山市顺德容桂街道新容奇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92例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绘制无结石复发曲线,COX回归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92例患者随访时间为12~47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2.64±9.97)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2.5个月;随访期间内复发12例(13.04%),中位无结石复发时间为19.5个月;高BMI(OR:1.579,95%CI:1.031~5.189,P<0.001)、胆囊切除(OR:1.665,95%CI:1.185~7.221,P<0.001)及高龄(OR:1.542,95%CI:0.928~4.696,P<0.05)是老年LCBDE术后复发的危险性因素。结论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给予LCBDE是有效的取石方式,术后复发率较低,高BMI、胆囊切除及高龄是老年LCBDE术后复发的危险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胆总管结石 经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 复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